高中语文人教版本册总复习总复习 高质作品3_第1页
高中语文人教版本册总复习总复习 高质作品3_第2页
高中语文人教版本册总复习总复习 高质作品3_第3页
高中语文人教版本册总复习总复习 高质作品3_第4页
高中语文人教版本册总复习总复习 高质作品3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保密•启用前试卷类型B高一语文注意事项:1.本试题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2.务必将自己的班级、姓名、座号、考号填涂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第Ⅰ卷一、(每小题3分,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南北文化的相互影响渗透,使高密剪纸集江南(玲珑剔透/淳朴浑厚)与江北(玲珑剔透/淳朴浑厚)于一身,逐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在众多的民间艺术中熠熠闪光。高密剪纸以其(刚劲/稚拙)的造型,(刚劲/稚拙)的线条,盎然的意趣而独树一帜,饮誉海外,题材广泛;内容丰富;造型朴实夸张,,,反映出独到的民族审美观。艺术造型生动而不枯燥,讲究神似,不求细节。惟妙惟肖,毫无骄饰。高密剪纸恪守传统,不断创新,已呈现出蓄势待发的新局面。1.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A.淳朴浑厚玲珑剔透刚劲稚拙B.玲珑剔透淳朴浑厚稚拙刚劲C.淳朴浑厚玲珑剔透稚拙刚劲D.玲珑剔透淳朴浑厚刚劲稚拙2.文中加点的词语、字形和读音无误的一项是A.熠熠闪光(yì)独树一帜B.题材枯燥C.惟妙惟肖毫无骄饰D.恪守(gè)蓄势3.在文中两处横线上依次填入词语,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粗旷中见清秀精巧中藏拙补B.清秀中见粗旷拙补中藏精巧C.粗旷中见清秀拙补中藏精巧D.清秀中见粗旷精巧中藏拙补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媒体认为电影《火星救援》里讲述的主人公在火星上克服不利条件生存下来,开拓火星殖民地的故事荒诞不经。B.行进在南太行山幽深的峡谷中,我们每一个人屏住自己的呼吸,听着空谷足音,感到胆颤心惊。C.地坛中播散着熨帖而微苦的味道,味道是最说不淸楚的,它不能写只能闻,要你设身处地去闻才能明了。 D.天津滨海新区某集装箱码头发生爆炸,爆炸物是集装箱内的易燃易爆物品,现场大火冲天,爆炸声震聋发聩。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A.潍坊气象台发布了霾黄色预警信号,预警潍城和奎文大部分地区将出现重度霾并将持续几天,提醒市民注意防范。B.家乡早已面目全非,昔日鱼跃蛙鸣的护城河变成了柏油马路,杂草丛生的老城墙和墙边藤子大柳树也早已不见了踪影。C.特大伤亡事件,不论是自然灾害还是责任事故,其中都不同程度存在主体责任不落实、应急救援能力不强。 D.在新常态下展望未来,山东能否实现更高水平、更可持续的发展,必须以人才集聚、创新发展为支撑。二、(每小题3分,9分)6.下列短语的结构类型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雕梁画栋 咀嚼赏鉴 风驰电掣 文采斐然B.美好心情 快乐源泉 一筹莫展 不速之客C珍爱生命 白露横江 脱离危险 伸张正义.D.紫青缭白蹑手蹑脚 古色古香 明目张胆7.下列表述正确的-项是A.《祝福》中“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句,运用倒装句式,突出了祥林嫂没有讨到一点东西的悲惨遭遇,表现了鲁镇人们的冷漠无情。B.老舍,中国现代作家,作品有长篇小说《茶馆》《四世同堂》《骆驼样子》等。他曾因创作话剧《龙须沟》而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C.《红楼梦》第五回隐喻含蓄地将人物发展和结局交代出来,其中《枉凝眉》一曲,就是专门咏叹贾宝玉和薛宝钗爱情悲剧的。D.“舍”是谦辞,对人称自已的弟弟为“舍弟”。“令”是敬辞,在向别人介绍自己的父母时,可用“令尊”和“令堂”这样的称呼。8.下对对文言句式归类正确的一项是①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②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③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④不拘于时⑤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⑥凌万顷之茫然⑦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⑧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⑨夫六国与秦皆诸侯⑩为国者无使为积成之所劫哉eq\o\ac(○,11)秦人不暇自衰eq\o\ac(○,12)戍卒叫,函谷举A.①②⑤⑨/⑥⑧/③eq\o\ac(○,11)/④⑦⑩eq\o\ac(○,12)B.①⑤⑨/②⑥⑧/③eq\o\ac(○,11)/④⑦⑩eq\o\ac(○,12) C.①⑤⑨/②④⑥⑧/③eq\o\ac(○,11)/⑦⑩eq\o\ac(○,12)D.①④⑤⑨/③⑥⑧/②eq\o\ac(○,11)/⑦⑩eq\o\ac(○,12)三、(每小题3分,共12分)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9-12题。六国论苏洵(宋)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有删节)六国论苏轼(宋)春秋之末,至于战国,诸供卿相,资争养士自谋。魏无忌、齐田文、起胜、黄歇、吕不韦,皆有客三千人;魏文候、燕雄王、太手丹,皆致客无数。夫智、勇、辩、力,此四者皆天民之秀杰也,故先王分天下之富贵与此四者共之。此四者不失职,则民靖矣。士人锄而尽去,则无是道也。吾考之世变知六国之所以久存而秦之所以速亡者盖出于此不可不察也。六国之君虐用其民,不减始皇二世,然当是时百姓无一叛者;以凡民之秀杰者,多以客养之,不失职也。其力耕以奉上,皆椎鲁①无能为者,虽欲怨叛,而莫为之先,此其所以少安而不即亡也。

始皇初欲逐客,用李斯之言而止;既并天下,则以客为无用。于是任法而不任人,谓民可以恃法而治,谓吏不必才,能守吾法而已。故堕名城,杀豪杰,民之秀异者散而归田亩。向之食于四公子、吕不韦之徒者,皆安归哉?不知其槁项黄馘②以老死于布褐乎?亦将辍耕太息以俟时也?秦之乱虽成于二世,然使始皇知畏此四人者,使不失职,秦之亡不至若是其速也。【注】①椎鲁:愚蠢。②槁项黄馘:瘦长的脖子、黄黄的面孔。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洎牧以谗诛洎:等到B.皆致客无数致:招致C.则民靖矣靖:安定D.然使始皇知畏此四人者使:让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惜其用武而不终也骊山北构而西折B.以凡民之秀杰者致丹以荆卿为记C.向之食于四公子、吕不韦之徒者师道之不传也久矣D.秦之乱虽成于二世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吾考之世变/知六国之所以久存/而秦之所以速亡者/盖出于此不可/不察也B.吾考之世变知/六国之所以久存/而秦之所以速亡者盖/出于此/不可不察也C.吾考之世变/知六国之所以久存/而秦之所以速亡者/盖出于此/不可不察也D.吾考之世变知/六国之所以久存/而秦之所以速亡者盖/出于此不可/不察也12.下列选项对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苏洵的《六国论》认为,六国灭亡的根源是“与赢而不助吾国也”,认为各国之间应该互相帮助。B.苏轼的《六国论》认为秦始皇统一天下后,不重视人才,甚至打击士人,加速了秦朝的灭亡。C.杜牧的《阿房宫赋》通过写阿房宫的的兴建及其毁灭,总结了秦朝统治者因骄奢而亡国的历史教训。D.苏洵,苏轼及杜牧见仁见智,从不同的角度总结了秦朝灭亡的教训,给后人以其地和思考。第Ⅱ卷(共114分)四、(24分)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和教材中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虽欲怨叛,而莫为之先,此其所以少安而不即亡也。(5分)(2)始皇初欲逐客,用李斯之言而止;既并天下,则以客为无用。(5分)14.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问题。(8分)卜算子•别士季弟之官黄公度薄宦各东西,往事随风雨。先自离歌不忍闻,又何况,春将暮。愁共落花多,人逐征鸿去。君向潇湘我向秦,后会知何处。(1)题目“别士季弟之官”中的“之”意思是。上阙交代离别原因的一句是。下阙借和两个意象表达了词人的情感。(2)下阙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4分)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4分)(1)积善成德,,圣心备焉。(荀子《劝学》)(2)吾师道也,?(韩愈《帅说》)(3)故国神游,,早生华发。(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4)想当年,金戈铁马,。(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5),羡长江之无穷。(苏轼《赤壁赋》)(6),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杜牧《阿房宫赋》)五、(12分)16.在下面横线上填上恰当的关联词。(4分)肖邦,这个欧洲文化伟人中的一个,他的作品①为欧洲的音乐增辉,②使整个欧洲文化放出异彩。他的创作是如此博大精深,③是如此有意识地自成-体,④可以毫无愧色地说,他的艺术是世界文化的不容置疑的组成部分。17.仿照下面的示例,另写一组句子,要求选择新的本体和喻体,意思完整。(不要求与原文字数完全相同)(4分)示例: 诗歌是美酒,散文是浓茶,文学充满多变的风味。18.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在横线上填写合适的句子。(不超过40个字)(4分)①一位小学生的文章写道:“矢车菊(路边常见的白色小花)有深蓝的眼睛,它能看到两只中午吵架的虫子,在天黑前和好;它能看到开累了的紫藤花,打着呵欠落来……”文章的结尾问:“为什么矢车菊看到的,总和爸爸妈妈看到的不一样?”不难看出“矢车菊的眼睛”就是孩子的眼睛但是,在很多时候,“矢车菊”看到的,老师、家长看不到,评分标准更“看不到”。②一次全国中小学征文比赛上,一位评委感慨:“学生作文为啥这么假?”本来每个孩子最初都有童趣和灵气,可惜的是,在一次次不恰当的“指导”中,写作更“标准”了,表达更“准确”了,灵气和个性却在削平棱角的过程中流失了。“矢车菊”为什么能看到?因为孩子。六、(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耕云•望云•排云林清玄弟弟从阳明山上下来,手舞足蹈地谈起他们要到学校去看电影的一幕。那是夏日黄昏的好天气,一大群年轻人三三两两相约去看电影,满天满地都是人与山树的好景,忽然有-个学生看到天上的不明飞行物体---报上称为“幽浮”的----一,二,三、四、五、六,七……十二,他惊诧地叫唤起来,天空中一共有十一个缓缓移动、闪耀着金光、排成一列的星星。“飞碟,飞碟”有人这样说起来,所有的年轻人全停下脚步,或坐或立地看天空中的异象,一千多个学生在山上抬首望天,静静地看着十二个“幽浮”闪耀着光亮,一直到半小时以后金光全部消失才散去。那一场免费的电影当然是没有看成了,可是大家却带着一种满足的心情离开,揣测着天空,揣测着大地,揣测着自然。或许那些幽浮沉入记忆,永远难以断出它是些什么东西,但是在抬头望天那一刹那,人与自然便有了一身无形的连接。弟弟说的简单故事,却使我惊醒到我们这些住在都市的人真是远远离开自然了,不要说春天在禾田里散散步,夏夜在庭前院后捕萤火虫,秋季去看满山黄叶,冬晨去钓鱼这些往事了,甚至连夜里看看星星,白天望望幻变的天色也仿佛远远不可得了。有一次我工作累了,睡到一半醒来,发现满屋都是金光,以为天已经大亮,推窗一望,望,才知道原来是中夜,十五的圆月高高挂在天空,把大地照耀得如同白日。往昔月白风清的晚上,我们常在庭前听大人说故事,而时光变易,我们竟然连月圆都不知道,这样想时,我在院子里坐了一夜,有一种羞愧,还有一点乡愁。后来我到澎湖的一个大仓岛去,岛上都是平房,居民长久以来与大海建立了很好的情感,也与大地共同呼吸,同歌共唱。白天,我什么事都不做,就和渔民出海,躺在船上看天空变幻的云彩;夜里没有活儿干的时候,岛上又没电,我们每夜就着星光喝米酒配花生,看着星月,看着天空,看着逐渐昏暗闪着萤光的大海,并且遥望在远处对岸的白沙岛;灯一盏盏的灭去,直到森然地显出岛的原形才睡去,我深深地感到了大地之美,以及大地对我们的生养之情。我便开的有心地留意着自然,有一次在阿里山的寺庙里、寺庙是平凡的,可是因为它题上“耕耘寺”几个字就变得不俗了。后来在屏东的深山里看到一间红墙绿瓦的小屋写着“望云居”,整个山树都因之鲜活了起来,在登合欢山的途中,一个山庄名叫“排云山庄”,真像是连大的云气一下子被大力推开一般。不管是耕云,望云,或是排云,云都有了生命,和人的生活息息相关,连渺在天际的云也如此,近在身旁的土地草木,更是何等亲切呀! 前些日子重读萧红女士的《呼兰河传》写到这个东北小城的晚霞(当地叫火烧云),文字优美,真让人忍不住要跑出去看晚波,她是这样写的: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红堂堂的了,一会金洞洞的了,一会半紫半黄的,一会半灰半百合色,葡萄灰,大梨黄,茄子紫,这类颜色天空中上边都有,还有些说也说不出来的,见也未曾见过的,诸多种的颜色。五秒钟之内,天空里有一匹马,马头向南,马尾向西,那马是跪着的,像是在等着有人骑到它的背上,它才站起来。再过一秒钟,没有什么变化。再过两三个秒钟,那匹马加大了,马腿也伸开了、马脖子也长了,但是一条马尾巴却不见了。(呼兰河传)可以说是一幅幅乡村图画构成的,看“火烧云”的这一段是看云的最贴切形容,它写的不只是个人的经验,也是凡生长在乡下的中国人共有的经验,我幼年时候最爱在放牛的时候骑在牛背上,青云一朵朵从山中飞出来,在天际一朵朵散去,所有对人世的幻想几乎全寄寓在其中了。如今,我们把自己囚锢起来、不是在屋里就是在车中,有时几个月看不见天空,更何况是静静地观云,这样想着,我就无边地怀念起我的少年时代---它真像天空的幽浮,闪着金光,在无形中却沉默地灭去了。(选自《林清玄散文集>,有删改)19.作者开篇为什么要写弟弟看飞碟的故事?(4分)20.请简要概括作者亲身经历的生活场景和引发的感受。(4分)21.萧红《呼兰河传》对“火烧云”的描写,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4分)22.文章结尾耐人寻味,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6分)七、(60分)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老人与海》中的“一个人并不是生来就是被打败的,让我们引发对生命的思考,《简爱》中的“生命太短暂了,不应该用来记恨”让我们学会了宽容,《我与地坛》中的“出去活动活动、去地坛看看书”让我们品味出母爱的深沈。文学作品里的经典话语穿越岁月的时空,会时时给我们深刻的启示,久久回响在我们的心灵。请以“心灵的回响”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叙述类文章。要求:①立意自定;②文体特征鲜明;③字迹清晰,书写正确,标点规范。高一语文(B)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2023.1一、(每小题3分,共15分)1.B(“玲珑剔透”“淳朴浑厚”符合对“江南”“江北”风土人情的描述;稚拙,幼稚质朴;刚劲,指(笔画、线条、风格等〉挺拔有力)(A.独树一帜C.毫无矫饰D.恪<kè>守)3.C(B.承接上句“造型夸张朴实”,应该把“粗旷”“拙朴”放在两句的句首)4.A(空谷足音,比喻极难得的音信、言论或事物。C.设身处地,指设想自己处在别人的地位或环境中,替别人的处境着想。D.振聋发聩,比喻高超的言论能使麻木糊涂的人觉醒)5.B(A表意不明。“潍城和奎文大部分地区”有歧义。C成分残缺。“存在”缺少宾语中心语。D不合逻辑。前面是“能否”,后面是“集聚”“发展”)二、(每小题3分,共9分)6.D(A“文采斐然”是主谓短语,其它是并列短语;B“一筹莫展”是主谓短语,其它是偏正短语;C“白露横江”是主谓短语,其它是动宾短语;D全是并列短语)7.A(B《茶馆》是话剧;C《枉凝眉》一曲是写贾宝玉和林黛玉爱情悲剧的;D“令尊”和“令堂”是用来称呼别人的父母)8.B(判断句/定语后置句/宾语前置句/被动句)三、(每小题3分,共12分)9.D(使:假使)10.D(A连词,表转折,却;连词,表承接。B连词,因为;介词,用。C音节助词,无义;结构助词,用于主谓之间。D连词,虽然)11.C12.A(A项总结的原因过于片面,这只是原文的一个分论点,苏洵认为六国灭亡的根源是“弊在赂秦”,借此批评北宋朝廷以钱帛贿赂契丹、西夏以求苟安的国策)四、(24分}13.(1)虽然想抱怨反叛,但是没有人去领导他们,这是六国能够有一时的安定而没有即速灭亡的原因。(5分,“怨叛”“为之先”“所以”“即”、句意各1分。其中“为之先”解释为“做他们的表率”也可)(2)秦始皇当初想驱逐门客,因为李斯的建议才停止;并吞天下以后,就认为门客已无用处。(5分,“逐客”“用”“既”“以……为”、句意各1分。其中“用”解释为“采用”也可)14.(1)到(到任)薄宦各东西落花征鸿(每空1分)(2)下阕表达了词人浓重的离愁别绪和对未来难以预料的忧伤。(2分)词人的离愁别绪可与漫天铺地的落花共比多,兄弟二人也将随着鸿雁各自奔向遥远的地方。分手在即,词人发出叹息:日后我们再相会,谁知会在什么地方?(2分)或:“落花”喻“愁”之多,“征鸿”衬“去”之远,“知何处”直抒“后会”不可期之苦。(2分)表达了词人浓重的离愁别绪和对未来难以预料的忧伤。(2分)15.(1)而神明自得(2)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3)多情应笑我(4)气吞万里如虎(5)哀吾生之须臾(6)后人哀之而不鉴之(每空1分)五、(12分)16.①不仅(不但)②而且③又④因此(所以)(4分,每空1分)17.答案示例: 春天是序曲,秋天是高潮,四季演奏和谐的乐章。(句式2分,内容2分。想象要合理,前两句的本体和第三句的描写对象是包含关系)18.有一颗天然纯真的心,有自己的观察和思考,还没有磨掉棱角。(4分,言之成理即可)六、(18分)19.①内容上,写出了人与自然的亲近,让作者惊醒到住在都市的人远离自然。②结构上,引出下文,写作者的经历和思考。(4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20.①半夜醒来,观十五圆月;感受到羞愧和乡愁。②在澎湖大仓岛上的生活;感受到大地之美和大地对自己的生养之情。③看到了寺庙、小屋、山庄的名称;感受到自然的亲切。(4分,答对1点2分,2点3分,3点4分)21.①排比,细致人微地刻画出“火烧云”的颜色多、颜色变化快的特点。②比喻,把火烧云比喻为“一匹马”,用马的形态变化,形象生动地写出了“火烧云”变化多端的特点。(4分,手法2分,表达效果2分,意思对即可)22.①作者对现代人把自己囚禁在都市里远离大自然的生存状态表达了一种无奈和悲哀。②通过怀念少年时代看云的美好时光,抒发了对亲近自然的向往,对一去不复返的时光的追忆和感慨。③在物质文明日益进步的今天,人们越来越远离自然,甚至破坏自然。如何与自然和谐相处,是每个人都应思考的问题。(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七、(60分)23.参照2023年山东省高考作文评分标准,以43分为基准分评分。建议适度拉开档次,50-60分占10%-15%。文言文参考译文《六国论》苏洵秦国除用战争夺取土地以外,小的可以获得小城,大的就得到大城。比较秦国受贿赂所得的土地,和因战胜而得到的土地,实际上多百倍;诸侯由于贿赂所失去的土地,跟战败中失去的土地相比,实际上也多百倍。所以秦国很想得到的,诸侯很担心的,原本就不在于作战啊。回忆六国的先辈,冒着霜露,披荆斩棘,才得到很少的土地。(其)子孙却对待土地不很爱惜,拿来给别人,如同抛弃小草。今日割让五座城池,明天割让十座城池,然后得到一夜的安稳睡眠。起来看看四周的边境,而秦国兵马又到了。这样下去诸侯的土地是有限的,贪暴的秦国的欲望没有满足,奉送(秦国)越多,(秦国)侵犯他们就越厉害。所以不需要作战,强弱胜败已经分明了。终究灭亡,理应如此。古人说:“用土地侍奉秦国,如同抱柴禾去救火,柴禾不用完,火就不熄灭。”这话说对了。齐人未曾贿赂秦国,最后跟着五国灭亡了,为什么呢?结交秦国却不帮助五国啊。五国已经灭亡,齐国也不能幸免了。燕、赵的国君,起初有长远的谋略,能够守卫他们的国土,坚持正义而不贿赂秦国。因此燕国虽是个小国却能后灭亡,这是用兵抗敌的功效啊!等到燕太子丹用荆轲(行刺)作为策略,才招致了灾祸的来临。赵国曾五次对秦作战,二败而三胜。后来秦国两次攻打赵国,李牧连续打退了秦国的进攻,等到李牧因谗言被杀,邯郸才成为(秦国的)一个郡,可惜赵国使用武力却不能坚持到最后啊!况且燕起是处在秦(把别国)消灭得差不多的时侯,可以说是智谋和力量(变得)势孤力弱、处境危急,战败而亡国,实在是不得已的。《六国论》苏轼春秋末期,到战国时代,各国的诸侯卿相,都为自己打算,争着收养人才。魏无忌、齐田文、起胜、黄歇、吕不韦等,都有门客三千人;魏文侯、燕昭王、太子丹等,也都招致了门客无数。那些有智、有勇、有辩才、有气力的人都是百姓中的优秀杰出的人,从前的帝王把天下的富贵分出一部分来,和这四种人共同享有。这些人不失业,百姓便安定了。尽数铲除掉士人,是没有这种道理的。我曾就世代的兴废考察过,知道六国的久存和秦朝的速亡,原因都在这里,不可不注意。六国的君主,虐待他的百姓,并不亚于秦始皇与二世,然而当时百姓并没有一个人起来反叛,这是因为百姓中所有优秀杰出的人才,多数都被当作门客奉养起来,没有失他们的职分。至于那些努力耕作奉养官府的,都是一些愚蠢而没有什么作为的人,虽然想抱怨反叛,但是没有人去领导他们,这是六国能够有一时的安定却不立即灭亡的原因。秦始皇当初想驱逐门客,因为李斯的建议才停止;并呑天下以后,就以为门客已无用处。于是便信任法律却不信任人才,认为人民可以靠法律来统治,认为官吏不必有才,能够遵守我的法律便够了。所以才毁坏了名城,杀戮了豪杰,百姓中的优秀而有特殊才干的人,把他们遣散还乡。这样一来,从前追随四公子和吕不韦的这类人,都回到哪里去呢?不知道他们是带着瘦长的脖子,黄黄的面孔,忍饥挨俄,老死在贫苦生活中呢?还是停止耕作,叹息着等待时机呢?所以,秦代的变乱,虽然是在秦二世的时候造成的,然而,假使秦始皇当初知道这四种人的可怕,设法安置他们使他们不失掉职位,秦代的灭亡还不至于像这样的快。高一语文(C)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2023.1一、(每小题3分,共15分)1.C(B.承接上句“造型夸张朴实”,应该把“粗旷”“拙朴”放在两句的句首)2.B(A.独树一帜C.毫无矫饰D.恪<kè>守)3.B(“玲珑剔透”“淳朴浑厚”符合对“江南”“江北”风土人情的描述;稚拙,幼稚质朴;刚劲,指〈笔画、线条、风格等〉挺拔有力)4.A(空谷足音,比喻极难得的音信、言论或事物。C.设身处地,指设想自己处在别人的地位或环境中,替别人的处境着想。D.振聋发聩,比喻高超的言论能使麻木糊涂的人觉醒)5.B(A表意不明。“潍城和奎文大部分地区”有歧义。C成分残缺。“存在”缺少宾语中心语。D不合逻辑。前面是“能否”,后面是“集聚”“发展”)二、(每小题3分,共9分)6.D(A“文采斐然”是主谓短语,其它是并列短语;B“一筹莫展”是主谓短语,其它是偏正短语;C“白露横江”是主谓短语,其它是动宾短语;D全是并列短语)7.A(B《茶馆》是话剧;C《枉凝眉》一曲是写贾宝玉和林黛玉爱情悲剧的;D“令尊”和“令堂”是用来称呼别人的父母)8.B(判断句/定语后置句/宾语前置句/被动句)三、(每小题3分,共12分)9.D(使:假使)10.D(A连词,表转折,却;连词,表承接。B连词,因为;介词,用。C音节助词,无义;结构助词,用于主谓之间。D连词,虽然)11.C12.A(A项总结的原因过于片面,这只是原文的一个分论点,苏洵认为六国灭亡的根源是“弊在赂秦”,借此批评北宋朝廷以钱帛贿赂契丹、西夏以求苟安的国策)四、(24分)13.(1)虽然想抱怨反叛,但是没有人去领导他们,这是六国能够有一时的安定而没有即速灭亡的原因。(5分,“怨叛”“为之先”“所以”“即”、句意各1分。其中“为之先”解释为“做他们的表率”也可)(2)秦始皇当初想驱逐门客,因为李斯的建议才停止;并吞天下以后,就认为门客已无用处。(5分,“逐客”“用”“既”“以……为”、句意各1分。其中“用”解释为“采用”也可)14.(1)到(到任)薄宦各东西落花征鸿(每空1分)(2)下阕表达了词人浓重的离愁别绪和对未来难以预料的忧伤。(2分)词人的离愁别绪可与漫天铺地的落花共比多,兄弟二人也将随着鸿雁各自奔向遥远的地方。分手在即,词人发出叹息:日后我们再相会,谁知会在什么地方?(2分)或:“落花”喻“愁”之多,“征鸿”衬“去”之远,“知何处”直抒“后会”不可期之苦。(2分)表达了词人浓重的离愁别绪和对未来难以预料的忧伤。(2分)15.(1)而神明自得(2)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3)多情应笑我(4)气吞万里如虎(5)哀吾生之须臾(6)后人哀之而不鉴之(每空1分)五、(12分)16.①不仅(不但)②而且③又④因此(所以)(4分,每空1分)17.答案示例: 春天是序曲,秋天是高潮,四季演奏和谐的乐章。(句式2分,内容2分。想象要合理,前两句的本体和第三句的描写对象是包含关系)18.有一颗天然纯真的心,有自己的观察和思考,还没有磨掉棱角。(4分,言之成理即可)六、(18分)19.①内容上,写出了人与自然的亲近,让作者惊醒到住在都市的人远离自然。②结构上,引出下文,写作者的经历和思考。(4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20.①半夜醒来,观十五圆月;感受到羞愧和乡愁。②在滲湖大仓岛上的生活;感受到大地之美和大地对自己的生养之情。③看到了寺庙、小屋、山庄的名称;感受到自然的亲切。(4分,答对1点2分,2点3分,3点4分)21.①排比,细致人微地刻画出“火烧云”的颜色多、颜色变化快的特点。②比喻,把火烧云比喻为“一匹马”,用马的形态变化,形象生动地写出了“火烧云”变化多端的特点。(4分,手法2分,表达效果2分,意思对即可)①作者对现代人把自己囚禁在都市里远离大自然的生存状态表达了一种无奈和悲哀。②通过怀念少年时代看云的美好时光,抒发了对亲近自然的向往,对一去不复返的时光的追忆和感慨。③在物质文明日益进步的今天,人们越来越远离自然,甚至破坏自然。如何与自然和谐相处,是每个人都应思考的问题。(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七、(60分)参照2023年山东省高考作文评分标准,以43分为基准分评分。建议适度拉开档次,50-60分占10%-15%。文言文参考译文《六国论》苏洵秦国除用战争夺取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