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解读

《SH/T 0614-1995 工业丙烷、丁烷组分测定法(气相色谱法)》是一项用于分析工业丙烷和丁烷中各组分含量的技术标准。该标准详细规定了使用气相色谱法测定工业用丙烷和丁烷内烃类成分的具体步骤与要求,适用于质量控制及产品纯度评估。

根据此标准,首先需要准备合适的样品,并确保其代表性和均匀性。接下来是仪器的选择与条件设定,包括但不限于色谱柱类型(如填充柱或毛细管柱)、检测器种类(通常采用热导池检测器TCD或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以及载气流速等参数的调整,以保证分离效果最佳且重复性良好。

对于实际操作过程,标准给出了详细的指导说明,涵盖了从样品进样到数据处理的整个流程。比如,在进样方式上推荐使用液体自动进样器;在温度程序方面,则需依据目标化合物特性合理设置升温速率和最终温度;同时,还需注意保留时间窗口的选择,以便准确识别并定量分析不同组分。

此外,《SH/T 0614-1995》还强调了校准曲线的重要性,通过一系列已知浓度的标准溶液来建立线性关系,从而为未知样品提供可靠的定量依据。为了保证结果准确性,定期进行系统性能验证也是必不可少的环节之一,这包括空白试验、回收率测试等内容。

最后,关于报告编写部分,该标准也提出了具体要求,例如应包含所有关键实验条件、原始数据记录、计算方法及最终结果等信息,确保信息透明可追溯。


如需获取更多详尽信息,请直接参考下方经官方授权发布的权威标准文档。

....

查看全部

  • 现行
  • 正在执行有效
  • 1995-06-15 颁布
  • 1995-10-01 实施
©正版授权
SH/T 0614-1995工业丙烷、丁烷组分测定法(气相色谱法)_第1页
SH/T 0614-1995工业丙烷、丁烷组分测定法(气相色谱法)_第2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4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SH/T 0614-1995工业丙烷、丁烷组分测定法(气相色谱法)-免费下载试读页

文档简介

SH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化工行业标准SH/T0614一95工业丙烷、丁烷组分测定法(气相色谱法)1995-06-15发布1995-10-01实施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化工行业标准工业丙烷、丁烷组分测定法SH/T0614-95(气相色谱法)本标准等效采用国际标准ISO7941:1988《商品丙烷和丁烷的分析(气相色谱法)》。1主题内客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用气相色谱法测定工业丙烷、丁烷组分的方法。本标准适用于测定丙烷、丁烷及其烃类,但不包括衣度在0.1%(m/m)以下的烃类组分。还适用于测定液化石油气的各种烃类组分及其混合物(包括饱和及不饱和的C.、Ca、C,和C,烃类)。不适用于"在线”色谱。2引用标准GB6005试验筛金属丝编织网、穿孔板和电成型薄板筛孔的基本尺寸GB/T13290工业用丙烯和丁二烯液态采样法方法摄要试样被载气带入色谱柱,在色谱柱内被分离成相应的组分,通过热导或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检测并记录其色谱图,利用相对保留值定性,按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组分的含量。4定义或术语4.1校正因子:等量不同组分在检测器中产生不等量信号,在进行计算时,所采用的校正系数。4.2峰:色谱柱流出组分通过检测器系统时所产生的响应信号的微分曲线。4.2.1峰面积:峰与峰底之间的面积。4.2.2峰高:从峰最大值到峰底的距离。4.2.3峰宽:在峰两侧拐点处所作切线与峰底相交两点间的距离半峰宽是通过在峰高的中点处作一条与基线平行的线。此线与峰两侧截段的部分如果基线偏离水平线而倾斜,则峰宽和半峰宽应是测量两者在水平轴上的投影部分。4.3分离度:两个相邻色谱峰的分离程度,以两个组分保留值之差与其平均峰宽值之比表示,由7.4中的式(1)计算,低于1的值表示重叠,大于1表示组分分离。4.4保留值4.4.1调整保留时间:减去死时间的保留时间。4.4.2调整保留体积:减去死体积的保留体积。4.4.3相对保留值:在相同操作条件下,组分与参比组分的调整保留值之比。4.5归一法:试样中全部组分都显示出色谱峰时,测量的全部峰值经相应的校正因子校准并归一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文本仅供个人学习、研究之用,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均为PDF格式电子版文本(可阅读打印),因数字商品的特殊性,一经售出,不提供退换货服务。
  • 3. 标准文档要求电子版与印刷版保持一致,所以下载的文档中可能包含空白页,非文档质量问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