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人教版第一章人口的变化第二节人口的空间变化 优质课奖_第1页
高中地理人教版第一章人口的变化第二节人口的空间变化 优质课奖_第2页
高中地理人教版第一章人口的变化第二节人口的空间变化 优质课奖_第3页
高中地理人教版第一章人口的变化第二节人口的空间变化 优质课奖_第4页
高中地理人教版第一章人口的变化第二节人口的空间变化 优质课奖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节人口的空间变化练习(2023·福建文综)下表为2023~2023年我国某特大城市郊区年平均人口迁移统计资料,迁入人口以初中学历的外来人口为主。读表完成第1~2题。年龄段/岁迁出人数/人迁入人数/人≥6070080045~591600500025~4420003000015~242400275000~1464050001.上表反映的人口迁移对该市的影响是()。A.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B.扩大环境人口容量C.加速土地利用类型的转变 D.加快人口老龄化进程2.为了社会和谐发展,该市郊区最需要增加的职业人员是()。A.环卫人员B.中小幼教师 C.工程技术人员D.建筑设计师3.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人口迁移的说法,正确的是()。A.以集团性、大批的移民为主 B.迁移方向以从发达国家到发展中国家为主C.定居性移民增多,长短期移民均衡 D.欧美发达国家成为主要的迁入地区(2023·福建师大附中检测)下表为“2023~2023年我国某特大城市郊区年平均人口迁移统计资料”,迁入人口以初中学历的外来人口为主。读表完成第4~5题。年龄段/岁迁出人数/人迁入人数/人≥6070080045~591600500025~4420003000015~242400275000~1464050004.上表反映的人口迁移对该市的影响是()。A.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B.扩大环境人口容量C.加速土地利用类型的转变 D.加快人口老龄化进程5.为了社会和谐发展,该市郊区最需要增加的职业人员是()。A.环卫人员 B.中小幼教师 C.工程技术人员 D.建筑设计师6.读图并结合国情推断,当时我国人口迁移的方向和年龄构成是()。中国人口迁移示意图(20世纪50~70年代)①城市迁往农村②农村迁往城市③人口稠密地区迁往人口稀疏地区④人口稀疏地区迁往人口稠密地区⑤主要迁出人口是青壮年⑥主要迁出人口是老年人A.②③⑥B.①③⑤C.①④⑤D.②④⑥下图为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时绘制的“江苏某市迁入人口的年龄结构金字塔图”,读图完成第7~8题。7.该市迁入人口的特征有()。①男性人口多于女性人口②人口迁移主要受经济因素影响③以青壮年人口为主④与该市原有人口年龄构成相似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8.迁入人口对该市的影响有()。①缓和了该市就业紧张局面②制约了该市的经济发展③促进了城市经济发展④加大了城市基础设施的压力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下表是“2000年中国跨省人口流动的地区构成”,读表完成第9~10题。流出省市贵州四川湖南江西河南安徽其他占总量比重/%流入省市福建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广东其他占总量比重/%9.表中显示人口跨省流动的空间特征是()。A.城市到农村B.城市到城市 C.中西部到沿海D.农村到农村10.表格中人口跨省空间流动的原因主要是()。A.经济因素 B.政治因素 C.资源条件 D.自然灾害读“我国某年四城市人口资料图”,完成第11~13题。11.这四个城市人口自然增长率按递减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②③①④ B.④①③② C.②④③① D.③④②①12.从人口迁移的最主要因素考虑,其中经济发展速度较快、就业率最高的城市是()。A.① B.② C.③ D.④13.城市②可能位于我国的()。A.西北内陆地区 B.西南地区 C.东北地区 D.东南沿海地区调查报告显示,2023年“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农民工分别比上年下降%和%,东部沿海地区出现“用工荒”。下图为“2023年我国农民工流向变化统计图”,读图完成第14~15题。14.关于2023年我国农民工流向变化及其原因,正确的是()。A.流向西部的农民工数量多于流向东部B.流向东部的农民工占流动农民工的比例最低C.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速度超过东部地区D.东部地区的生活成本上升15.缓解长三角、珠三角地区的“用工荒”,以下措施合理的是()。A.调整产业结构,加快产业升级 B.吸引海外移民,鼓励生育C.减小投资规模,改善工业布局 D.降低生活水平以减少生活成本16.2011年9月1日,小明离开山东济南爷爷家来到父母身边,正式成为深圳市海涛小学的学生。他的迁移原因主要是()。A.婚姻家庭 B.经济因素 C.自然因素 D.政治因素17.读“世界部分地区第二次世界大战前人口迁移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1)当时人口迁出的地区主要是________洲和________洲。(2)当时国际人口迁移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当时国际人口迁移的流向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析引起当时人口迁移的主要社会经济原因: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③__________。(5)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人口迁移的特点(流向)与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是否相同,为什么?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2023年,河南省劳动力转移就业2363万人,其中省外就业1221万人,是名副其实的劳务大省。材料二:2023年中国GDP总量和人均GDP。地区GDP总量/亿元人均GDP/元东部19389934967中部9053414450西部2535913798材料三:20世纪80年代后期我国人口迁移主要流向及流动规模图。(1)结合材料一、二分析河南成为劳务大省的原因。(2)从材料三中看出,人口迁入地区是________(经济地带),结合材料二试分析其原因。人口迁移可能给迁入地带来哪些影响?(3)新疆吸引人口迁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4)近年上海、北京、广州等城市对优秀人才的进入取消了户口限制,这种行为()。A.使城市人口增加,会导致城市环境问题的进一步恶化B.使劳动力和劳动市场之间不能形成良好的配合C.缓解了人口迁出地区的人地矛盾D.有利于促进人口迁移合理正常地进行

参考答案答案:2.B根据表格的数据信息可知大量人口迁入城市郊区,这会加速郊区土地利用类型由农业用地转变为非农业用地;迁入人口以初中学历为主,学龄人口较多,为了社会和谐发展,最需要增加教师的数量。3答案:D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人口迁移的特点和方向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集团性、大批移民是19世纪以前的情况。答案:5.B从表中数据看,大城市郊区迁入人口远远超过迁出人口,且以文化程度较低的青壮年劳动力为主,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人口老龄化问题,有利于郊区农业用地向城市用地的转变,加速郊区城市化,但同时也会带来住房紧张、子女教育等问题。为了社会和谐发展,最需要增加教育投入,增加中小幼教师的数量。6答案:B从图中看,主要迁出地区是中东部人口密度较大的省区,主要迁往东北和西部边疆地区,即①③符合图中情况。当时主要是为了开发边疆和开发矿产资源而进行的人口迁移,迁移人口主要是青壮年劳动力。答案:8.D第7题,由图可知,迁入量较多的年龄段主要为15~29岁和30~44岁,以青壮年人口为主,经济因素是影响青壮年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将各年龄段迁入人口相加可知,女性人口迁入大于男性人口。第8题,大量人口迁入,增加了城市基础设施、就业等方面的压力,但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促进了城市经济发展。答案:10.A由表可知,人口流出省市主要为中西部省市区,人口流入省市为东部沿海地区省市,主要是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引起的。答案:13.D第11题,依据出生率及死亡率数值计算可得。第12题,人口净迁入最多的②城市,经济发展最快,就业机会多。第13题,由图可知,②城市人口自然增长缓慢,但人口迁入较多,应位于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东南沿海地区。答案:15.A由图中信息可知,2023年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的农民工流向变化是:向西部地区流动增多,向东部地区流动减少。该现象的出现与东部地区就业形势压力增大、生活成本上升、西部和中部经济发展等有关。解决这一问题可从调整产业结构、改善农民工生活状态等方面采取措施。需注意流向西部虽然增长明显,但并不代表流向西部的农民工数量多于流向东部的农民工,实际上仍然是流向东部的农民工居多,只不过数量在下降。16答案:A由题干知,小明是来到父母身边读书,属婚姻家庭因素引起的人口迁移。17解析:由图示箭头指向可判断人口迁出区。15世纪末到16世纪初,新大陆的发现和新航路的开辟,掀起殖民地开发的热潮,西班牙、葡萄牙、荷兰、英国、法国等是主要殖民者,开发的地区主要是美洲、大洋洲等,从16世纪起又出现了血腥的贩卖黑奴活动,故此时期移民以集团性、大批移民为主。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科技的发展、环境等因素使得人口迁移的形式多样化。答案:(1)欧非(2)以集团性、大批的移民为主(3)由旧大陆迁入新大陆(4)新大陆的发现,新航路的开辟资本主义的发展殖民主义的扩张(5)不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人口迁移的特点为从发展中国家迁往发达国家;定居移民减少,短期流动的人口增多。因为发达国家社会经济发达,人力资源相对不足,发展中国家人口迁入可谋求更好的就业机会,获得更高的经济收入,提高自己的生活水平。18解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特别是沿海开放港口,城市经济迅速发展,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另一方面,我国农村社会生产力发展,出现大量剩余劳动力,他们迫切要求进入城市寻找就业机会,追求更高的经济收入。答案:(1)河南是我国的人口大省,也是农业大省,农村生产力提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