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苏教版本册总复习总复习 专题综合测评_第1页
高中化学苏教版本册总复习总复习 专题综合测评_第2页
高中化学苏教版本册总复习总复习 专题综合测评_第3页
高中化学苏教版本册总复习总复习 专题综合测评_第4页
高中化学苏教版本册总复习总复习 专题综合测评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综合测评(一)(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A.洁净的空气 B.纯净的盐水C.石油 D.冰水【解析】纯净物的组成是固定的,冰水的成分是H2O,所以是纯净物。【答案】D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导学号:16380089】A.丁达尔效应不是胶体特有的现象,溶液与浊液也有B.胶体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区别是有丁达尔效应,而其他分散系没有C.胶体粒子的直径小于1nmD.丁达尔效应可用于鉴别胶体和溶液【解析】胶体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区别是胶体粒子的直径在1nm~100nm之间;丁达尔效应是胶体特有的现象,故选D。【答案】D3.从2L物质的量浓度为1mol·L-1的NaOH溶液中取出100mL溶液,下面关于这100mL溶液的叙述错误的是()①物质的量浓度为mol·L-1②物质的量浓度为1mol·L-1③含100mL水④含mol氢氧化钠A.①② B.①③C.②③ D.②④【解析】从2L物质的量浓度为1mol·L-1的NaOH溶液中取出100mL溶液,其物质的量浓度不变,含有NaOH的物质的量为L×1mol·L-1=mol,其质量为mol×40g·mol-1=4g,但溶剂水不一定是100mL。【答案】B4.(2023·北京市朝阳区高一期末)下列关于胶体的叙述正确的是()【导学号:16380090】A.Fe(OH)3胶体是纯净物B.Fe(OH)3胶体粒子直径在1~100nm之间C.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有丁达尔效应D.胶体具有吸附性,可以杀菌消毒【解析】A项,胶体为混合物;C项,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胶粒直径为10-9~10-7m;D项,胶体的吸附性表现为吸附悬浮物而净水。【答案】B5.下列有关说法中,你认为不正确的是()【解析】由于同位素的存在,所以原子种类大于元素种类,A正确;电子质量只有质子质量的1/1836,B正确;氢元素中1H不含中子,C错误;12C与13C质子数相同(均为6),中子数不同(前者为6,后者为7),互为同位素,正确。【答案】C6.某元素B的核电荷数为Z。已知Bn-、Am+的核外具有相同的电子数,则A元素的原子序数用Z、n、m来表示,应为()【导学号:16380091】A.Z+n-m B.Z-n+mC.Z-n-m D.Z+m+n【解析】设A元素的原子序数为x,则有Z+n=x-m,x=Z+m+n。【答案】D7.下列反应中,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A.2KClO3eq\o(=,\s\up14(MnO2),\s\do14(△))2KCl+3O2↑B.3CO+Fe2O3eq\o(=,\s\up14(高温))2Fe+3CO2C.CaCO3+SiO2eq\o(=,\s\up14(高温))CaSiO3+CO2↑D.Zn+H2SO4=ZnSO4+H2↑【解析】选项A为有单质生成的分解反应,选项D为置换反应,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A、D为氧化还原反应;选项B中碳元素和铁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为氧化还原反应;选项C中元素化合价无变化,为非氧化还原反应。【答案】C8.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导学号:16380092】A.Cu和NaOH溶液均能导电,故Cu和NaOH均为电解质B.水溶液中,1molKCl比1molKClO3电离出的Cl-多C.NH3溶于水后,溶液能够导电,但NH3是非电解质D.NaHSO4溶于水电离方程式为NaHSO4=Na++H++SOeq\o\al(2-,4)【解析】Cu是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A项错误;KClO3在水溶液中电离产生K+和ClOeq\o\al(-,3),而不产生Cl-,B项正确;NH3溶于水后溶液能导电,并非是因NH3分子本身电离出阴、阳离子,而是因为NH3与水反应产生的NH3·H2O电离出NHeq\o\al(+,4)和OH-,从而使溶液能够导电,故NH3为非电解质,而NH3·H2O为电解质,C项正确;NaHSO4为强酸酸式盐,在水中全部电离为Na+、H+、SOeq\o\al(2-,4),D项正确。【答案】A9.下列检验方法和结论都正确的是()A.加入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证明原溶液中一定有Cl-B.在加入稀硝酸后的溶液中滴加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证明原溶液中一定有SOeq\o\al(2-,3)C.加入盐酸后加热,放出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无味气体,证明原溶液中一定有COeq\o\al(2-,3)D.加入紫色石蕊溶液,溶液显红色,证明溶液一定呈酸性【解析】用反例法解答。加入AgNO3溶液后产生的白色沉淀也可能是Ag2CO3,A错误;B中的白色沉淀也可能为AgCl,B错误;C中HCOeq\o\al(-,3)也能与盐酸反应生成CO2,C错误。【答案】D10.除去下列溶液中的杂质(括号内为杂质),选择试剂不正确的是()【导学号:16380093】A.HNO3(HCl):用AgNO3B.NaOH[Ba(OH)2]:用Na2SO4C.NaCl(Na2SO4):用Ba(NO3)2D.KOH(K2CO3):用Ca(OH)2【解析】除去NaCl中的Na2SO4,若选用Ba(NO3)2溶液,则会带入不容易除去的杂质NOeq\o\al(-,3),应选用BaCl2溶液。【答案】C11.(2023·张掖高一检测)仅用下表提供的玻璃仪器(非玻璃仪器任选)或实验装置(图1、图2)就能实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选项ABCD实验项目除去KCl中少量的MnO2用10mol·L-1的盐酸配制100mLmol·L-1的盐酸用氯化钠溶液制备氯化钠晶体除去CO2气体中的HCl实验仪器或装置烧杯、玻璃棒、分液漏斗100mL容量瓶、玻璃棒、烧杯图1图2【解析】KCl是易溶物,MnO2是难溶物,用过滤的方法除去MnO2,过滤不用分液漏斗,A错;用浓溶液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时还要用到量筒、胶头滴管,B错;C是蒸发操作,正确;CO2也会和NaOH溶液反应,不能用NaOH溶液除去CO2气体中的HCl,D错。【答案】C12.配制250mLmol·L-1的盐酸时,下列实验操作使所配溶液浓度偏大的是()【导学号:16380094】A.用量筒量取所需的浓盐酸时俯视刻度线B.定容时仰视刻度线C.用量筒量取所需浓盐酸倒入烧杯后,用水洗涤量筒2~3次,洗涤液倒入烧杯中D.定容后倒转容量瓶几次,发现凹液面最低点低于刻度线,再补几滴蒸馏水【解析】俯视量筒刻度线,凹液面在需要量取的液体体积对应的刻度线以下,使量取的浓盐酸体积减小,所配溶液浓度偏低,A错误;定容时,仰视容量瓶刻度线,液面已超过刻度线,使定容时溶液体积偏大,所配溶液浓度偏低,B错误;用水洗涤量筒2~3次,洗涤液倒入烧杯中,使溶质的物质的量增大,所配溶液浓度偏高,C正确;定容后倒转容量瓶几次,凹液面低于刻度线是由于有少量溶液沾在刻度线以上的内壁上,再补几滴蒸馏水会使溶液的体积增大,所配溶液浓度偏低,D错误。【答案】C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52分)13.(12分)(2023·厦门高一检测)(1)下列数量的各物质所含原子数按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是________。①mol氨气②标准状况下22.4L氦气③4℃④mol磷酸钠(Na3PO4)(2)现有mg某气体,它是三原子分子,其摩尔质量为Mg·mol-1。若阿伏加德罗常数用NA表示,请用以上符号及相应数字填写下列空格。①该气体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mol。②该气体所含原子总数为________个。③该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________L。④该气体完全溶于水形成VL溶液(不考虑反应),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mol·L-1。【解析】(1)所含原子数分别为①mol×(1+3)=2mol②eq\fL,L·mol-1)×1=1mol③eq\f(9×1g,18g·mol-1)×(2+1)=mol④mol×(3+1+4)=mol比较大小得答案为①④③②;(2)mg气体的物质的量为eq\f(m,M)mol,所含分子数为eq\f(m,M)NA,所含原子数为eq\f(3m,M)NA,该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eq\f,M)L,气体完全溶于水形成VL溶液,其浓度为eq\f(m,MV)mol·L-1。【答案】(1)①④③②(2)①eq\f(m,M)②eq\f(3m,M)NA③eq\f,M)④eq\f(m,MV)14.(12分)为了除去KCl溶液中少量的MgCl2、MgSO4,从稀盐酸、Na2CO3、Ba(NO3)2、K2CO3、Ba(OH)2溶液中,选择A、B、C3种试剂,按图中的实验步骤进行操作:【导学号:16380095】(1)3种试剂的化学式:A______,B______,C______。(2)加过量A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加过量B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着除杂原则,采取节约药品、操作简便的方案,应选试剂为A:Ba(OH)2,B:K2CO3,C:稀盐酸;加过量Ba(OH)2的目的是为了除尽Mg2+和SOeq\o\al(2-,4);加入过量K2CO3的目的是为了除尽过量的Ba2+。【答案】(1)Ba(OH)2K2CO3稀盐酸(2)为了除尽Mg2+、SOeq\o\al(2-,4)MgCl2+Ba(OH)2=BaCl2+Mg(OH)2↓,MgSO4+Ba(OH)2=BaSO4↓+Mg(OH)2↓(3)为了除尽过量的Ba2+Ba(OH)2+K2CO3=2KOH+BaCO3↓,BaCl2+K2CO3=BaCO3↓+2KCl15.(14分)有甲、乙、丙三种元素,甲元素M层的电子数是其K层的电子数的1/2,乙元素原子核内无中子,丙元素原子核内有8个质子。(1)写出丙元素的元素符号________,画出丙的原子结构示意图________;(2)写出乙元素的三种核素符号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乙、丙两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有________。(填化学式)(4)写出甲、乙、丙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在水中的电离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画出甲元素的离子结构示意图______。【解析】由题意知甲为Na,乙为H,丙为O。H元素有三种核素eq\o\al(1,1)H、eq\o\al(2,1)H(或D)、eq\o\al(3,1)H(或T)。【答案】(1)O(2)eq\o\al(1,1)H、eq\o\al(2,1)H(或D)、eq\o\al(3,1)H(或T)(3)H2O、H2O2(4)NaOH=Na++OH-(5)16.(14分)掌握仪器名称、组装及使用方法是中学化学实验的基础,下图为两套实验装置。(1)写出下列仪器的名称: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2)仪器a~e中,使用前必须检查是否漏水的有________(填序号)。(3)若利用装置Ⅰ分离四氯化碳和酒精的混合物,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在________处。冷凝水由________(填“f”或“g”,下同)口通入,________口流出。(4)现需配制mol·L-1NaOH溶液450mL,装置Ⅱ是某同学转移溶液的示意图。①图中的错误是__________________。除了图中给出的仪器和托盘天平外,为完成实验还需要的仪器有______。②根据计算得知,需称量NaOH的质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g。称量时,往左盘烧杯中逐步添加药品至天平平衡,当只缺少量晶体时,其操作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③配制时,其正确的操作顺序是(字母表示,每个字母只能用一次)_____。A.用30mL水洗涤烧杯2~3次,洗涤液均注入容量瓶B.准确称取计算量的氢氧化钠固体于烧杯中,再加入少量水(约30mL),用玻璃棒慢慢搅动,使其充分溶解C.将溶解的氢氧化钠溶液沿玻璃棒注入500mL的容量瓶中D.将容量瓶盖紧,颠倒摇匀E.改用胶头滴管加水,使溶液凹液面恰好与刻度线相切F.继续往容量瓶内小心加水,直到液面接近刻度1~2cm处④下列操作使配制的NaOH溶液浓度偏低的有________。A.将砝码放在左盘上,NaOH放在右盘上进行称量(使用游码)B.选用的容量瓶内有少量蒸馏水C.定容摇匀后,液面下降,又加水至刻度线D.整个配制过程中,容量瓶不振荡【解析】(1)蒸馏装置中的主要仪器有蒸馏烧瓶、冷凝管、牛角管、锥形瓶、酒精灯,a为蒸馏烧瓶,b为冷凝管,e为锥形瓶。(2)容量瓶在使用前要检查是否漏水,蒸馏烧瓶、冷凝管不需要检查是否漏水,只需要检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