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人教版第二单元(省一等奖)_第1页
高中语文人教版第二单元(省一等奖)_第2页
高中语文人教版第二单元(省一等奖)_第3页
高中语文人教版第二单元(省一等奖)_第4页
高中语文人教版第二单元(省一等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语言基础]1.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见:看见B.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 涕:眼泪C.乃遂私见樊於期 私:私自、私下D.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被:受解析:A.“见”在此表被动,可解释为“被”。答案:A2.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不敢兴兵以拒大王B.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C.秦王还柱而走D.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解析:A项中“振”通“震”;C项中“还”通“环”;D项中“卒”通“猝”。答案:B3.对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eq\b\lc\{\rc\(\a\vs4\al\co1(①秦王还柱而走,②图穷而匕首见))eq\b\lc\{\rc\(\a\vs4\al\co1(③乃以手共搏之,④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A.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B.①②相同,③④不同C.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D.①②相同,③④相同解析:①中的“而”是连词,表修饰,②中的“而”是连词,表承接;③④中的“以”均为介词,可解释为“用、拿”。答案:C4.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相同的一组是()①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②又前而为歌③乃朝服,设九宾④顷之未发,太子迟之⑤使使以闻大王⑥箕踞以骂⑦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⑧皆白衣冠以送之A.①②③ B.④⑤⑦C.②③⑧ D.①⑥⑧解析:C.均为名词用作动词,①⑥为名词作状语,④为意动用法,⑤为使动用法,⑦为形容词用作动词。答案:C5.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最接近的一项是()A.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B.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C.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 D.诸郎中执兵解析:B.“太息”古今均为“叹息”之意。A.“穷困”,古义,走投无路,陷于困境;今义,生活贫穷,经济困难。C.“偏袒”,古义,袒露一只臂膀;今义,袒护双方中的一方。D.“郎中”,古义,宫廷的侍卫;今义,方言,称中医医生。答案:B6.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既至秦,持千金之资币物,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这样就可以报将军的仇,燕国被欺侮的耻辱也就消除了。(2)(荆轲)到了秦国之后,带着价值千金的礼物,以厚礼赠送给秦王的宠臣中庶子蒙嘉。(3)事情没有成功的原因,是想活捉你,然后要你同我们订下誓约来回报太子呀![阅读鉴赏]一、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题。秦将王翦破赵,虏赵王,尽收其地,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曰:“秦兵旦暮渡易水,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荆卿曰:“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太子。”太子曰:“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荆轲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见樊於期,曰:“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轲曰:“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何如?”樊於期乃前曰:“为之奈何?”荆轲曰:“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秦王必喜而善见臣。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其胸,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将军岂有意乎?”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乃今得闻教!”遂自刎。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今行而无信 信:相信B.顾计不知所出耳 顾:不过,只是,表示轻微的转折C.秦王必说见臣 说:通“悦”,喜欢,高兴D.进兵北略地 略:掠夺,夺取解析:信:信物。答案:A8.下列各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b\lc\{\rc\(\a\vs4\al\co1(今行而无信,秦王必喜而善见臣)) \b\lc\{\rc\(\a\vs4\al\co1(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b\lc\{\rc\(\a\vs4\al\co1(樊於期乃前曰,乃今得闻教)) \b\lc\{\rc\(\a\vs4\al\co1(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解析:B.都是结构助词,的。A.前一个是连词,表转折;后一个是连词,表承接。C.前一个是连词,于是、就;后一个是副词,却、竟然。D.前一个作介词,因为;后一个是表目的的连词。答案:B9.从选文后两段文字内容来看,对荆轲形象评价有误的一项是()A.擅长辞令,一席话以诚感人,终使樊将军甘心自刎献首。B.果断坚决,见太子丹“不忍”,便“私见樊於期”以促成其事。C.工于心计,正确判断行刺秦王的关键在于取信秦王。D.心狠手辣,为取“信物”诱使樊将军自刎。解析:“心狠手辣”的评价不当,“诱使樊将军自刎”说法不当。答案:D10.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其胸,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将军岂有意乎?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即使太子不说,我也要请求行动。现在去却没有什么凭信之物,那就无法接近秦王。(2)我左手抓住他的衣袖,而右手刺他的胸膛,这样,将军的仇报了,燕国被欺侮的耻辱也除掉了。将军是否愿意呢?二、课外探究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燕太子丹质于秦,亡归。见秦且灭六国,兵以临易水,恐其祸至,太子丹患之。谓其太傅鞫武曰:“燕、秦不两立,愿太傅幸而图之。”武对曰:“秦地遍天下,威胁韩、魏、赵氏,则易水以北,未有所定也。奈何以见陵之怨,欲排其逆鳞哉?”太子曰:“然则何由?”太傅曰:“请入图之①。”……鞫武曰:“燕有田光先生者,其智深,其勇沉,可与之谋也。”太子曰:“愿因太傅交于田先生,可乎?”鞫武曰:“敬诺。”出见田光,道太子曰:“愿图国事于先生。”田光曰:“敬奉教。”乃造焉。太子跪而逢迎,却行为道②,跪地拂席。田先生坐定,左右无人,太子避席而请曰:“燕、秦不两立,愿先生留意也。”田光曰:“臣闻骐骥盛壮之时,一日而驰千里,至其衰也,驽马先之。今太子闻光壮盛之时,不知吾精已消亡矣。虽然,光不敢以乏国事也。所善荆轲,可使也。”太子曰:“愿因先生得交于荆轲,可乎?”田光曰:“敬诺。”即起,趋出。太子送之至门,曰:“丹所报,先生所言者,国之大事也,愿先生勿泄也。”田光俯而笑曰:“诺。”偻行见荆轲,曰:“光与子相善,燕国莫不知。今太子闻光壮盛之时,不知吾形已不逮也,幸而教之曰:‘燕、秦不两立,愿先生留意也。’光窃不自外,言足下于太子,愿足下过太子于宫。”荆轲曰:“谨奉教。”田光曰:“光闻长者之行,不使人疑之,今太子约光曰:‘所言者,国之大事也,愿先生勿泄也。’是太子疑光也。夫为行使人疑之,非节侠士也。”欲自杀以激荆轲,曰:“愿足下急过太子,言光已死,明不言也。”遂自刭而死。(《战国策·燕策三》)[注]①请入图之:南宋鲍彪注:“请太子入息,己乃图之。”②道:通“导”,引导。1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乃造焉 造:到……去B.却行为道 却:退C.不知吾形已不逮也 逮:达到,及D.愿足下急过太子 过:超过解析:过:拜访。答案:D1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b\lc\{\rc\(\a\vs4\al\co1(燕太子丹质于秦,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b\lc\{\rc\(\a\vs4\al\co1(见秦且灭六国,且君尝为晋君赐矣))\b\lc\{\rc\(\a\vs4\al\co1(愿因太傅交于田先生,因左手把秦王之袖)) \b\lc\{\rc\(\a\vs4\al\co1(光不敢以乏国事也,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解析:D.以:介词,因为。A项,介词,在/介词,对;B项,副词,将要/连词,并且,而且;C项,介词,通过/副词,于是,就。答案:D13.下列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本文段着重描写了太子丹力图国事,亲自去拜访鞫武、田光和荆轲等贤人侠士的动人故事。B.鞫武向太子举荐田光,田光向太子举荐荆轲,鞫武和田光都举荐别人,但原因并不相同。C.文段中的太子丹是一个以国事为重、礼贤下士、而又有点疑心的人物。D.田光自杀是因为他想激励荆轲以及太子的叮嘱——“丹所报,先生所言者,国之大事也,愿先生勿泄也”。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鉴赏理解能力。要从整体上把握主要人物、事件及其发展过程。A项,“亲自去拜访”错,是通过别人招来,并未亲自拜访。答案:A14.翻译文中画线句子。(1)见秦且灭六国,兵以临易水,恐其祸至,太子丹患之。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今太子闻光壮盛之时,不知吾形已不逮也,幸而教之曰:“燕、秦不两立,愿先生留意也。”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眼看秦就要吞灭六国,大军已临易水,恐怕灾祸将至,太子丹很忧愁。(2)现在太子听到的是壮年时的田光,不知道我的身体已经跟不上了,有幸教导我说:“燕、秦势不两立,希望先生有好主意。”[参考译文]燕国太子丹在秦国做人质,逃回燕国。眼看秦就要吞灭六国,大军已临易水,恐怕灾祸将至,太子丹很忧愁。对他的太傅鞫武说:“燕与秦势不两立,望太傅能够图谋良策。”鞫武回答说:“秦国地盘遍布天下,威胁着韩、魏、赵三国,然而易水以北,局势还不一定。何必因在秦遭受凌辱的怨恨,就想去招惹秦国发怒呢?”太子说:“那么,怎样才好呢?”太傅说:“请让我好好考虑考虑。”……鞫武说:“燕国有一位田光先生,他智谋深远,勇敢沉着,可以跟他商议。”太子说:“愿意通过太傅来结交田先生,可以吗?”鞫武说:“可以。”太傅去见田光,传太子话:“有国事愿与先生相商。”田光说:“遵命。”于是来到太子的住所。太子跪着迎接,退着行走来做前导,跪着抹拭座席。田先生坐定,左右无人,太子起身请教说:“燕、秦势不两立,希望先生有好主意。”田光说:“臣听说骏马壮盛之时,一日而行千里,到它衰老,劣马也能超过它。现在太子听到的是壮年时的田光,不知现在我的精力已经快没有了。虽然这样,我也不敢以此(为借口)怠慢国事。(我)有一位要好的朋友荆轲,可以让他来担当这个使命。”太子说:“希望通过先生来结交荆轲,可以吗?”田光说:“可以。”立即起身,快步而出。太子送他到门前,嘱咐说:“我所告知的,先生所说的那些话,是国家大事,请先生不要泄露。”田光低头一笑说:“好的。”田光弯腰而行见荆轲,说:“我和你交好,燕国无人不知。现在太子听到的是壮年时的田光,不知道我的身体已经跟不上了,有幸教导我说:‘燕、秦势不两立,希望先生有好主意。’我私下里觉得不应该对您见外,向太子推荐了足下,愿足下到宫中去拜见太子。”荆轲说:“遵命。”田光说:“我听说长者的言行,不让人怀疑,如今太子叮嘱我说:‘所说的是国家大事,希望先生不要泄露。’这是太子怀疑我。立身行事使人怀疑,不是节烈的侠士。”想用自杀来激励荆轲,说:“愿足下赶紧到太子那里,就说我田光已死,以表明保守机密。”于是自杀而死。[表达交流]15.参照下面材料中画线的部分,仿写两个句子,构成排比句式,要求结构相似。从古至今,分别都是使人痛苦的。“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这是燕太子丹与荆轲之间的“壮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是王维与友人的“愁别”“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这是高适与董大之间的“豪别”16.提取下列材料的要点,整合成一个单句,对“二十四史”做一解说。(可适当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①为封建统治阶级提供历史借鉴是二十四史的编撰目的。②封建统治者称二十四史为“正史”。③纪传体是二十四史采用的体例。④对中国四千多年来的历史,二十四史所做的记录是比较系统的。二十四史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二十四史是为封建统治阶级提供历史借鉴而编撰的,对中国四千多年历史做了较系统的记录,被封建统治者称为“正史”的纪传体史书。17.对于荆轲刺秦王这桩历史公案,历来见仁见智。请从下列六段文字中归纳出古人对这桩历史公案最基本的态度,并就其中一种态度做分析。①其立意较然,不欺其志,名垂后世,岂妄也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