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高考一轮复习 五年高考冲刺2_第1页
高中历史高考一轮复习 五年高考冲刺2_第2页
高中历史高考一轮复习 五年高考冲刺2_第3页
高中历史高考一轮复习 五年高考冲刺2_第4页
高中历史高考一轮复习 五年高考冲刺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七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考点一新航路的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1.(2023·课标全国Ⅱ,32)17世纪60年代,茶叶在英国只是上流社会的消费品;到18世纪末,茶叶已成为普通民众的日常消费品。这反映了当时的英国()A.等级观念明显淡化 B.崇尚东方的生活方式C.贫富差距日益缩小 D.扩大了与东方的贸易解析17世纪60年代,随着新航路开辟后殖民掠夺贸易的开展,东西方交流不断加强,东西方的贸易不断扩大,输出到欧洲的茶叶数量增多,盛产于东方的茶叶逐渐成为英国普通民众的日常消费品,故选D。等级观念与茶叶的消费无关,A项错误;B、C两项在材料信息未体现,排除。答案D2.(2023·天津文综,4)茶叶于1650年前后引进英国时,是一种贵族享用的奢侈品,每磅售价6至10英镑,相当于一个男仆年工资2倍左右。然而一个世纪后,饮茶逐渐在英国城乡各阶层中普及,茶叶成为英国人不可缺少的普通消费品。引起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中国茶叶产量大增 B.英国颁布《航海条例》C.世界贸易较大发展 D.英国工业革命开始解析注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茶叶在“1650年”还是“奢侈品”,“一个世纪后”“在英国城乡各阶级普及”,这得益于世界贸易的发展,故选C。中国茶叶产量大小在当时对英国饮茶影响不大,排除A;《航海条例》颁布于17世纪中期,排除B;茶叶成为英国不可或缺的普通消费品与世界贸易发展有关,与工业革命无关,排除D。答案C3.(2023·福建文综,21)17世纪上半叶,欧洲国家纷纷到亚洲进行殖民活动,引发了亚洲海上贸易格局的变化。对此,表述正确的是()A.荷兰通过设立据点控制东亚海上商路B.英国打败法国垄断了对印度的贸易C.欧洲殖民扩张迫使中国放弃海禁政策D.世界贸易中心转移到西太平洋沿岸解析注意题干时间“17世纪上半叶”。荷兰被称为“海上马车夫”,17世纪是荷兰贸易的黄金时代,通过侵占据点(如台湾等),控制东亚海上商路,故A项正确。英国打败法国是在18世纪中期,时间上不符,故B项错误;西方的殖民扩张,促使中国实行海禁政策,故C项错误;新航路开辟后,世界贸易中心转移到大西洋沿岸,故D项表述错误。答案A4.(2023·广东文综,19)一位哥伦比亚学者在“纪念美洲发现——两个世界文明汇合500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上说,“黄金和白银的作用只是使两个大陆之间的距离更加遥远了”。由此可知()A.该学者关注殖民掠夺的后果B.“两个大陆”指的是美洲和非洲C.黄金和白银阻碍了世界市场的形成D.该会议讨论的是英国人登陆美洲的意义解析题干关键信息:“哥伦比亚学者”“两个大陆之间的距离更加遥远了”,这反映美洲学者关注欧洲人对美洲的殖民掠夺,给美洲人带来灾难,造成两大洲的发展差距的扩大,因此A项正确。两个大陆指的是美洲和欧洲;最早登陆美洲的是西班牙资助的哥伦布,B、D项错误;黄金和白银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形成,C项错误。答案A5.(2023·天津文综,3)1500年,欧洲航海家卡布拉尔率远征队准备东去印度,但途中在赤道海流冲击下离开了航道,结果漂流到南美洲东部,他登陆后宣布该地为本国领地,这位航海家应属于()A.西班牙 B.葡萄牙 C.荷兰 D.英国解析抓住题干关键信息“1500年,欧洲航海家卡布拉尔率远征队准备东去印度”,这条航线在当时被葡萄牙控制,再结合葡萄牙殖民扩张的方向主要在亚洲和非洲,故答案为B项。答案B6.(2023·江苏单科,14)西班牙在美洲的主要黄金来源地是新格拉纳达。到1600年,从这里出口了400多万盎司的黄金。新格拉纳达的黄金产量逐步上升,到18世纪,其产量约为16世纪产量的三倍。这些黄金的流入直接导致西班牙()A.国力增强,确立世界霸主地位B.资本积累,引发本国工业革命C.贸易发达,成为世界市场中心D.物价上涨,冲击封建生产关系解析本题考查对材料信息的理解和所学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新航路开辟后,商路中心由原来的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引发了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冲击了封建生产关系;但是资金并未在西班牙转化为资本,而是流入工业相对发达的英国等国,由此可知A、B、C三项表述错误,D项为正确答案。答案D7.(2023·北京文综,21)16~17世纪,英国物价上涨了256%,工资上涨了145%。地租涨幅远远低于物价涨幅。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有()①英国成为海上霸主②工业革命③殖民掠夺④奴隶贸易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解析英国成为海上霸主是在17世纪后,工业革命开始于18世纪中期,故①②皆与题干中的“16~17世纪”这一时间不符,排除含①②的选项,只有D项符合题意。答案D8.(2023·四川文综,13)(节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结合所学知识,以“交流与联系”为主题,解读材料一。解析第(1)问,把握解读的主题是“交流与联系”,从如何“交流与联系”?“交流与联系”的内容是什么?如何认识新旧世界的“交流与联系”?应注意层层深入,逐步解读。答案(1)新航路开辟;新旧世界(或新旧大陆)之间的物种交流、疾病传播;物种交流密切了各地区之间的联系;疾病传播给人类带来灾难。9.(2023·广东文综,39)(节选)历史发展阶段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概述、标识或划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8世纪的学者孔多塞将15世纪中叶至17世纪初作为一个历史阶段。他对这一历史阶段作了如下概述:印刷术的发明,推广了人类的智慧成就,把教育从各种政治束缚和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君士坦丁堡被攻陷后,许多学者迁居欧洲,推动了科学的发展;地理大发现增进了人们的知识;宗教革命促进了思想自由。(1)结合材料一分析孔多塞是从什么角度概述历史的?请从不同于孔多塞的角度,简述“地理大发现”的历史影响。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综合孔多塞列举的史实归纳。“人类的智慧”“教育”“宗教”“科学”“思想自由”等信息,推断其列举的是思想文化领域的近代化;第二小问,列举除了近代化角度外地理大发现的其他历史影响。答案(1)知识进步的角度,孔多塞描述历史事件是注意它们对知识的影响。影响:增进世界各地的交往和文明整合,西欧崛起,殖民掠夺给殖民地带来灾难,世界市场略见雏形。10.(2023·广东文综,38)(节选)有学者在研究世界经济贸易关系时提出了以下论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早在13、14世纪,连接欧亚非地区的世界贸易网已经形成,欧洲在其中一直处于边缘地位。这不仅因为欧洲的经济总量远远无法与亚洲的中国、印度相比,还由于欧洲人在从亚洲输入香料、丝绸、瓷器、棉织品等商品时,能向亚洲销售的产品极少,多数情况下只能以金、银等贵金属交易,欧洲的贵金属货币日益紧缺。16世纪欧洲在世界经济贸易中的这种处境开始改善。但一直到18世纪,原有的世界经济贸易格局仍没有改变。随着欧洲人越来越广泛深入地融入和利用既存的经济贸易体系,并在其中发挥日益增大的影响力,到19世纪欧洲终于成为世界经济贸易的中心。——据《白银资本》等(1)根据材料,13到18世纪,在世界经济贸易中居优势地位的是哪个地区?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6世纪欧洲在世界经济贸易中处境开始改善的主要原因。解析本题考查中西方经济发展趋势的对比及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表现。第一小问,根据“因为欧洲的经济总量远远无法与亚洲的中国、印度相比”,可知13到18世纪,在世界经济贸易中居优势地位的是亚洲(注意是地区而不是国家);第二小问,时间点“16世纪欧洲”恰好是新航路开辟后,故结合其影响分析答题即可。答案(1)地区:亚洲。原因:开辟新航路,殖民扩张,得到大量的贵金属,并在国家贸易中获得丰厚利润。考点二工业革命1.(2023·课标全国Ⅱ,33)下表为英、美、法、德工业生产总和在世界工业生产中所占比例表年代18701896~19001913比例78%74%72%由上表可以推知,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初()A.欧美发达国家已经开始盛极而衰B.世界各地的工业化有所发展C.世界各国工业发展差距明显缩小D.世界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解析观察表中数据,可知从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初,英、美、法、德工业生产总和在世界工业生产中所占比例占70%以上,说明从英国开始的工业革命,不断扩展,推动了美、法、德国家的工业发展,排除A项;另一方面,其比值略有下降的趋势,表明随着世界市场和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世界各地成为主要工业国家的商品倾销地和生产地,实质体现了世界各地的工业化有所发展,选B。C、D两项既不符合史实,也与图表信息不符,排除。答案B2.(2023·四川文综,10)英国工业革命接近完成之际,卡莱尔在《文明的忧思》中发出感叹:“当整个国家仅仅只在乎金钱和被金钱所主宰的时候,再下一步便不是踏在地上,而是悬在深不见底的深渊上空。”可见,卡莱尔注意到了英国()A.煤矿大量开采导致土地塌陷B.工业革命中社会财富急增C.经济发展与人文精神的对立D.工业革命中人文精神缺失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再下一步……,而是悬在深不见底的深渊上空”说明材料主旨强调了工业革命的消极影响,故答案为D项。A、B项不是材料强调的主旨,且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排除A、B项。C项“经济发展”外延过大,“对立”也不准确,排除。答案D3.(2023·课标全国Ⅱ,33)有人描述19世纪初英国的情景时说,妇女和女孩们曾从黎明到深夜整天不断地使用的嘤嘤作响的纺车,如今已被弃置屋隅。那些打着拍子砰然作响的手织机也多半闲置无闻。这说明()A.生产领域出现革命性变化B.工业革命推动妇女解放C.重工业成为国民经济主导D.家庭手工业已不复存在解析根据题干的时间信息“19世纪初”可知当时的英国正在进行工业革命,最早在纺织业领域出现革命性变化,A项符合题意;B项属于过度延伸,不能从材料中得出;C、D两项说法错误。故答案为A项。答案A4.(2023·福建文综,19)在英国,狭窄的铁路跨过像绿色海洋一样的乡间,把沿途被装进火车里的英国人民,抛进城门口越来越稠密的人群之中。这一现象反映了工业革命()A.缩小城乡差距 B.促进农业快速发展C.推动城市化进程 D.加速农村城镇化进程解析由材料信息可知,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新式交通工具的投入使用,越来越多的人口涌入城市,推动了城市化进程,故C项正确;A、B、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项。答案C5.(2023·广东文综,20)欧美国家率先实现了从有机物经济向无机物经济的转变,即生产活动中的动力来源从动植物向矿物的转变,直接推动这一转变的是()A.蒸汽机 B.计算机C.牛顿经典力学 D.达尔文进化论解析由“率先”“生产活动中的动力来源从动植物向矿物的转变”和“直接”可以看出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作用,因为蒸汽机的使用和推广使得煤和铁这些矿物质得以出现较大的需求,因而直接推动了上述转变,故选A。答案A6.(2023·浙江文综,21)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指出,“尽管有这些(关税)保护措施,大工业仍使竞争普遍化了,大工业创造了交通工具……把所有的资本都变成为工业资本,从而使流通加速、资本集中”;“它首次开创了世界历史,因为它使每个文明国家以及这些国家中的每一个人的需要的满足都依赖于整个世界”。对此最恰当的理解是()A.关税保护阻碍不了资本主义竞争B.工业革命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形成C.交通工具扩大了工业文明的影响D.自由竞争增强了工业资本的流通解析据材料中关键信息“大工业”“工业资本”“使每个文明国家以及这些国家中的每一个人的需要的满足都依赖于整个世界”可知工业革命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B项最恰当;A、C、D项均不恰当,故答案为B项。答案B7.(2023·四川文综,10)下图是某国两个城市的人口总数变化示意图。这两个城市最可能是()A.北京、上海 B.东京、大阪C.利物浦、曼彻斯特 D.莫斯科、圣彼得堡解析从图中数据看,两个城市在1700年城市化水平较低、1800~1850年城市化快速发展,而且乙地的城市化发展略快于甲地。1850年曼彻斯特已经成为英国的棉纺织中心,人口超过利物浦,故C项正确。1700年北京是清朝的都城,人口远超上海,A项错误;B、D两项中的城市不会在1800~1850年实现人口猛增,因为日本和俄国的工业化进程开始于19世纪中后期。答案C8.(2023·天津文综,4)有国外学者说,如果世界结束于1820年,一部此前300年全球经济史的主体就会是东亚;只有结尾的简短一章可能提到遥远的大西洋沿岸。这里的“结尾的简短一章”主要指的是()A.新航路开辟 B.西方早期殖民扩张C.工业革命 D.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确立解析紧扣题干中“结尾的简短一章”的时间是1820年,联系教材知识,此时的西方正在进行第一次工业革命,经济呈现快速发展的态势,故选C。A项新航路开辟发生在14、15世纪,B项早期殖民扩张是在16、17世纪,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确立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均与题干时间不符。故A、B、D都排除。答案C9.(2023·福建文综,21)下图所示英国部分经济数据变化的因素有多种,其中包括()A.奴隶贸易的兴起 B.自由贸易政策的推行C.内燃机的应用 D.垄断组织的形成解析图示时间1841年到1870年第一次工业革命完成到第二次工业革命之间的产品平均年出口值,年出口船舶吨位,两个数据都是不断升高的。内燃机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垄断组织的出现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奴隶贸易在十九世纪结束。故选B项。答案B10.(2023·海南单科,21)随着城市化的发展,20世纪20年代,美国洛杉矶市中心的居民向郊区搬迁的现象剧增。促成这一变化的因素有()A.新式交通工具得到广泛使用B.联邦政府在郊区兴建大批住宅C.普通劳动者的基本收入得到法律保障D.大型国有企业多位于郊区解析第二次工业革命内燃机的发明与应用,出现了汽车、飞机等新型的交通工具,新式交通工具的广泛使用,相对缩短了各地之间的距离,使得在效区居住也不会对工作带来不便,A项正确;B、C、D三项与题干现象无关。答案A11.(2023·课标全国Ⅰ,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有历史学者为说明近代以来科学技术在生产力发展中的作用,引用了如下公式:生产力=科学技术×(劳动力+劳动工具+劳动对象+生产管理)这一公式表明,科学技术有乘法效应,它能放大生产力诸要素。——摘编自齐世荣总主编《世界史》运用世界近现代史的史实,对上述公式进行探讨。(说明:可以就科学技术与公式中一个或多个要素之间的关系进行论证,也可以对公式进行修改、补充、否定或提出新公式,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解析本题属于开放性分析论证观点类题目,解答此题需要根据题干观点及要求,任选一个角度,从科学技术与经济发展变化的关系角度,迁移近代以来工业革命、近现代科学技术与世界经济发展的史实,论证上述观点。要求观点明确,准确、充分利用史实,史论结合,达到理由充分的目的要求。答案(略)论证修改、补充、否定或提出新公式一等(12~9分)①准确、充分运用世界近现代史史实。②对公式中要素与科学技术之间的关系阐述明确,逻辑严密。①观点明确,理由充分。②能够准确、充分运用世界近现代史史实二等(8~5分)①能够运用世界近现代史史实。②对公式中要素与科学技术之间的关系有一定认识,逻辑关系较清楚。①观点明确,理由较充分。②能够运用世界近现代史史实予以说明,逻辑关系较清楚。三等(4~0分)①运用世界近现代史史实不够准确或不能够运用史实。②对公式中要素与科学技术之间的关系认识不清或没有认识,逻辑关系不清。①有观点,运用世界近现代史史实不够准确,逻辑关系不清。②观点不明确,缺少论证。12.(2023·山东文综,40)(节选)史学研究方法影响人们对历史事件的认识和评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二《世界近代史》和《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摘目第一编资本主义制度的产生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第二章十七、十八世纪欧洲大陆主要国家第三章美国独立战争和拉丁美洲各国独立战争第四章法国大革命第五章法兰西第一帝国维也纳会议第二编进入工业资本主义时代第三编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摘自刘宗绪《世界近代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23年版)第一编1500年以前诸孤立地区的世界第二编新兴西方的世界,1500-1763年第三编西方据优势地位时的世界,1763—1914年(一)优势的基础第十章科学革命第十一章工业革命第十二章政治革命一、政治革命的格局二、英国革命三、启蒙运动四、美国革命五、法国革命……——摘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中国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9年版)(2)据材料二,指出两本著作对英国革命在世界历史上的地位有何不同认识。(3)依据材料二所反映的斯塔夫里阿诺斯研究历史的视角,说明近代西方是如何取得“优势地位”的。解析第(2)问,通过目录比较可以得出:《世界近代史》以时序为基础,把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作为世界近代史的开端,《全球通史》则侧重于从空间上对英国革命的历史地位进行审视,把英国作为世界政治革命的一部分;第(3)问,应该从全球史的视角探讨东西方的关系,认识到西方“优势地位”的确立,除其自身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以外,是建立在对亚非拉国家掠夺基础上的。答案(2)前者强调英国革命的开创性,把它作为世界近代史的开端;后者也承认英国革命的重要性,但只把它作为政治革命的一部分。(3)斯塔夫里阿诺斯从全球化的视角研究历史,西方“优势地位”是随着世界市场的形成逐步确立的。它既是西方自身发展领先于世界的结果(西方开辟新航路、拓展世界市场、科技革命、政治革命、工业革命等都领先于世界),也是西方对其他民族和地区侵略和掠夺的结果(西方殖民扩张不断扩大,亚非拉很多地区沦为其原料产地和商品倾销市场)。13.(2023·江苏单科,23)生产流水线是美国工业生产组织形式的一种创新。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亨利·福特的创新是用于生产的流水线。放上零件的人不去固定它,放上螺栓的人不用装上螺帽,装上螺帽的人不用去拧紧它。正因为流水线有如此的速度,福特才得以在以后的十年中每年的生产量成倍地增长,并使零售价降低了三分之二。到1914年,路上行驶的每两辆汽车中就有一辆是福特汽车。——摘编自韦尔奇《美国创新史》材料二流水作业法的普遍采用推动了汽车时代的到来,从而引起了居住方面的革命……汽车的普及推动了一场社会革命,遏制了人口进一步向城市集中,从而使人口得以从饱和的城市向郊区扩散。——李庆余《美国现代化道路》材料三1921年,喜剧大师卓别林兴冲冲地参观了海蓝公园的福特工厂,并与福特在总装流水线旁微笑合影。当时人们把福特看作一个创造奇迹的大师,但在15年后,他已经成为劳动者的公敌。在《摩登时代》里,卓别林毫不客气地讽刺了他的这位资本家朋友和残酷的流水线。这部默片时代的经典电影也是迄今为止对大机器生产的非人性批判得最深刻的一部。——杜君立《历史的细节》请回答:(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工业发展的角度,指出福特“创新”产生的原因,简析其影响。(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工业革命以来汽车普及前后的人口移动趋势。(3)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大机器生产的非人性”这一观点,从客观公正的立场写一篇小论文。(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280字左右)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福特的创新是用于生产的流水线”“到1914年,路上行使的每两辆汽车中就有一辆是福特汽车”思考作答;第二小问,由材料一中的信息“每年的生产量成倍地增长,并使零售价降低了三分之二”即可得出“劳动生产率提高,产量增加,成本降低”的结论。第(2)问,由材料信息“遏制了人口进一步向城市集中”和“使人口得以从饱和的城市向郊区扩散”可得出“普及前,由农村向城市流动。普及后,由城市向郊区移动”的结论。第(3)问,属于开放型的探究题,从大机器生产的人性、非人性或兼而有之等角度论述,注意史论结合,言之有理即可。答案(1)原因:大规模工业生产的需要。影响:劳动生产率提高,成本降低;产量增加,更多人使用汽车;有助于垄断组织产生。(2)普及前:由农村向城市移动(向煤铁生产地区移动)。普及后:由城市向郊区移动。(3)略。14.(2023·江苏单科,23)在英国现代化过程中,以圈地运动为发端的农业变革与工业革命存在着密切的关系。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开阔的和公有的土地和公有草地分布的如此零散和混杂,以致不能方便地和有效地加以利用;再者,这些土地……采取圈围就能获得很大的改良。同时,如将上述(土地)……加以分开、圈围,并在有关人员中按其各自的产业,对公有地的权利和其他利益进行分配,那就会对上述有关人员均有好处。但是这一点如无议会的帮助和授权就不可能做到。——辜燮高等选译《一六八九——一八一五年的英国》材料二地主们土地上的矿产和农产品需要运到城市和工业区去,他们所需要的农业设备和工业品也需要运进来,因此对修建公路、运河和铁路表现出了很大的兴趣。……18世纪,英国的圈地运动促进了乡村银行的发展,地主和农民手中的游资通过银行的渠道集中起来,为蓬勃发展的棉纺织业和金属加工业提供了资本。——王章辉《工业化历程》材料三正是由于一系列纺织机器的发明,使用旧式纺车和织机的手工业者遭到了排挤,他们破产之后,便成为雇佣工人。……产生了一批租用五十英亩、一百英亩、二百英亩或者更多的土地的大佃农,他们建立起大农场……(那些小自耕农)或者流入城市出卖劳动力,或者成为农场主的雇工……随着冶铁工业和机器制造业的发展,农业机械日益增多。——许永璋《世界近代工业革命》请回答:(1)据材料一,归纳“圈地者”圈地的理由,并指出影响圈地运动扩大的关键因素。(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圈地运动对工业革命的作用。(3)据材料三,概括工业革命推动英国农业变革的具体表现。(4)综观英国现代化的基本过程,工业革命与农业变革之间的关系纵横交错。综合上述材料,从纵横两方面说明它们的关系。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抓住材料关键词句概括,如“不能方便地和有效地加以利用”“圈围就能获得很大的改良”“利益进行分配,那就会对上述有关人员均有好处”等;第二小问,从“无议会的帮助和授权就不可能做到”就能得出答案。第(2)问,除了材料体现的“资金”,农产品和工业品的商品交换等信息外,还要“结合所学知识”,联系工业革命发生的背景全面阐述。第(3)问,紧扣材料,根据材料里“……”前后四句内容归纳表达的四层表现。关键词一是“旧式”被“排挤”;二是“大农场”;三是自耕农分化;四是“农业机械”。第(4)问,从三则材料综合考虑不难看出农业变革与工业革命相互促进的关系,但要分清二者“纵横”联系。纵向关系可以时间为纵轴,在横向关系上彼此相互促进的同时,共同推进英国的现代化进程角度进行作答。答案(1)理由:圈地有利于有效利用土地;进行土地改良;土地权益的再分配。因素:议会立法。(2)作用: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原料、资本、市场、劳动力等条件。(3)推动:促进英国农村封建生产关系的进一步瓦解;有利于资本主义大农场的发展;推动农业机械化。(4)横向关系:工业革命与农业变革彼此促进。纵向关系:在不同时期,彼此关系的体现方式不同,但贯穿了现代化基本进程。15.(2023·山东文综,39)奴隶贸易对英国和世界经济发展都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史实1501年,第一批非洲奴隶运抵西印度群岛。1562~1563年,英国人约翰·霍金斯第一次贩奴至美洲。1631年,英国在西非建立了第一个贩奴堡垒,英国政府贩奴活动正式开始。1670~1776年,英国贩卖到美洲大陆的奴隶总数超过其他国家贩奴数量的总和。1807年,英国议会通过了《废除奴隶贸易法案》。1833年,英帝国废除了奴隶制。——据杨瑛《英国奴隶贸易的兴衰》等史论就欧洲的工业化历史而言,“世界视野”对于欧洲的意义远不如“欧洲视野”对于世界的意义大。对于核心地区的经济增长来说,亚洲、非洲和南美洲等边缘地区的作用微不足道。——据帕特里克·奥布莱恩《欧洲经济发展》等(1)指出英国在世界奴隶贸易中逐渐占据主导地位的国际、国内因素。(2)说明奴隶贸易对世界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3)分析指出英国废除奴隶贸易的经济原因。(4)对帕特里克·奥布莱恩的观点加以评述。解析第(1)问,根据时间信息和所学知识作答。第(2)问,从全球史观的角度,辩证的作答。奴隶贸易一方面促进了资本的原始积累,推动了英国和欧洲经济的发展,加强了世界的联系和交流,另一方面也给非洲和美洲地区带来了灾难,加剧了这些地区的贫穷和落后。第(3)问,注意结合废除奴隶贸易的时间信息来找经济因素。工业革命使英国拥有了广阔的海外市场和原料产地,原始的奴隶贸易手段被商品输出所取代。第(4)问,观点评论题,首先要摆明观点,然后进行评论。评论时要注意人物的立场,可运用多种史观来进行评论。答案(1)国际条件:西班牙、葡萄牙等老牌殖民国家衰落,英国在海外殖民争夺中逐渐取得优势地位;国内条件:英国资本主义制度确立和经济迅速发展。(2)影响:为欧洲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资本原始积累,加剧了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客观上推动了世界各地区间的经济联系和交流,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进一步扩大。(3)原因: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英国需要更广阔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商品输出成为英国对外侵略的主要目的和手段。(4)帕特里克·奥布莱恩站在欧洲的立场上,过分强调欧洲在世界历史发展中的中心地位,无视亚非拉等地区对世界发展做出的贡献,其观点具有片面性。近代欧洲制度的创新、经济发展和思想进步对世界历史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但奴隶贸易等史实表明,欧洲的“中心”地位及其对世界的贡献,在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对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剥削和血腥掠夺基础之上的。自新航路开辟以来,世界逐渐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各地区、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联系和交流不断加强,共同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与进步。16.(2023·北京文综,37)(节选)区域的世界·联系的世界·多样的世界材料二(2)阅读图1至图4,以世界洲际贸易的发展为视角,结合所学,对材料二所蕴含的历史信息进行解读。(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解析第(2)问,四幅图分别描述了四个阶段世界洲际贸易的概况,图1反映出1400年前,新航路开辟前各大洲虽有联系但不密切,世界各地以局部性贸易为主;图2反映的是1400~1800年间,新航路开辟和早期的殖民扩张开始后,世界各地经济联系加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范围拓展;图3反映出19~20世纪,随着两次工业革命后西方国家的扩张,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图4反映出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深入开展,经济全球化趋势进一步发展。答案(2)示例1:公元1400年之前,古代人类活动分为若干区域,彼此虽有联系但不密切。亚欧大陆间有陆上和海上丝路,但欧亚与非洲、美洲的直接交往较少;贸易以农业和手工业产品为主;世界各地以局部性贸易为主,缺乏稳定的洲际贸易路线,这与生产力水平低下关系密切。1400~1800年间,随着新航路的开辟和殖民扩张,欧洲人将贸易范围扩展到全世界。他们通过三角贸易从美洲和非洲掠夺大量白银、黄金,并用来购买亚洲商品运回欧洲。中国和印度曾经成为白银汇集的中心,世界市场初步形成。19~20世纪,在工业革命推动下,新的交通手段和贸易路线出现了。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在世界贸易中居于支配地位。印度和中国等地沦为西方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建立起来。20世纪90年代以来,信息化革命使得世界联系有了突破性发展,网购让洲际贸易更加多样化和便捷化。这一时期美国在世界贸易中保持了领先地位。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迅速发展壮大。示例2:从发展程度看,世界贸易经历了从局部、间断、缓慢逐渐向全局、密切、快速的发展过程。古代亚欧大陆间有陆上和海上丝路,贸易以地方物产交换为主,与其他地区联系较少。新航路开辟后,世界联系日益密切,这与殖民扩张、工业革命、世界市场的形成、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建立等因素密不可分。世界经济开始呈现出全球化趋势。20世纪90年代后,互联网成为更先进的联系方式。从贸易过程中反映的科技进步看,古代贸易借助人力和自然力,近代则以工业文明成果为主,如轮船、火车。20世纪90年代后,网购成为更便捷的贸易方式。从贸易中心的变化看,古代以区域贸易为主,没有世界性贸易中心。1400~1800年间,中国和印度是白银流向的中心,西班牙和葡萄牙一度成为大西洋贸易的中心。工业革命后,英国成为世界贸易中心,后来美国又取而代之。如今中国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17.(2023·天津文综,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英国)汤申家族最重要的收入来源是出租牧羊场。16世纪初,该家族出租了16个牧羊场。……汤申家族还按照资本主义方式从事经营活动。1516年,该家族养羊数量达万只,从中得到了丰厚的收入。——摘编自沈汉《英国土地制度史》材料二1660年代至1760年代,英国东部地区发生了农业技术革命。其中一项新技术叫做“四区轮作制”,即分别在农场的四块土地上种植芜菁、小麦、萝卜、大麦,四年里轮流更换,不让任何地块休闲,同时又能保持地力。下表是对1660年和1760年英国东部粮食产量的一种估算。单位:蒲式耳/英亩年份小麦稞麦大麦燕麦16601760——摘编自《历史研究》2023年第3期(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汤申家族拥有的牧场较多,可能与当时英国什么经济运动有关?汤申家族属于哪个社会阶层?(2)材料二中的“四区轮作制”能推行,需以什么样的土地关系为前提?指出英国农业技术革命所产生的结果。(3)综上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土地关系和农业生产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