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苏教版第二专题此情可待成追忆(文本研习)长亭送别 优质课奖_第1页
高中语文苏教版第二专题此情可待成追忆(文本研习)长亭送别 优质课奖_第2页
高中语文苏教版第二专题此情可待成追忆(文本研习)长亭送别 优质课奖_第3页
高中语文苏教版第二专题此情可待成追忆(文本研习)长亭送别 优质课奖_第4页
高中语文苏教版第二专题此情可待成追忆(文本研习)长亭送别 优质课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长亭送别》导学案【学习重点】1.积累杂剧知识,品析人物形象。2.把握曲词特点,品味艺术魅力。一、诵记名言警句1.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江淹《别赋》)2.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李商隐《无题》)3.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柳永《雨霖铃》)4.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李煜《清平乐》

)5.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白居易《南浦别》)6.人间离别尽堪哭,何况不知何日归。(赵嘏《江上与兄别》)7.梧桐叶上三更雨,叶叶声声是别离。(周紫芝《鹧鸪天》)8.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晏殊《玉楼春》)二、了解文学常识(一)走进作者王实甫是元代著名杂剧《西厢记》的作者,但是关于他生平情况的历史记载却很少。王实甫是大都(今北京)人。后人推测他的生卒年大约是1260-1336年,主要创作活动大约在元成宗元贞、大德年间(1295年-1307年),这正是元杂剧的鼎盛时期。王实甫早年曾经为官,宦途坎坷,他常在演出杂剧及歌舞的游艺场所出入,是个不为封建礼法所拘、与倡优(当时的演员)有密切交往的文人。晚年弃官归隐,过着吟风弄月,纵游园林的生活。王实甫的杂剧如今仅存《西厢记》、《破窑记》和《丽春园》等十三种。其中最著名的《西厢记》共五本,是王实甫的代表作,在元代和明代就为人推重,被称为杂剧之冠。(二)了解剧情《西厢记》全名为《崔莺莺待月西厢记》。写唐德宗时,进京赶考的书生张珙,经过蒲关闲游普救寺时,遇见已故崔相国的女儿崔莺莺。二人一见钟情,张珙便借故住进普救寺。夜晚莺莺烧香时,二人隔墙吟诗,互致情意。后来,叛军孙飞虎包围了普救寺,声言要掳莺莺为妻。崔母在此紧急情况下,宣布说谁能献计解围,便将莺莺嫁给他。张珙于是写信请好友白马将军来救。危机过后,崔母竟自食其言,以莺莺从小已许给她的内侄郑恒为理由赖婚,只许莺莺和张珙以兄妹之礼相见。张珙气愤忧郁成病。

崔家侍女红娘出于正义感,热心地帮助他俩相会并私下结合。崔母发觉后,拷问红娘。在红娘义正严词的反问下,崔母为了顾全“体面”,只好答应这门亲事,但逼张珙求取功名后方可成亲。莺莺送张珙于十里长亭,被迫分离。剧本最后写张珙考中状元回来,虽又经一些波折,但终于与莺莺结婚。普救寺一见倾心,救佳人张珙退兵。母命难违相思苦,红娘牵线订终身。长亭古道惨别离,金榜题名良缘成。(三)解说文体在我国古代文学中,唐诗、宋词、元曲并举。元曲包括元杂剧和元散曲。元散曲包括小令和套数。元杂剧是用北曲(北方的曲调)演唱的一种戏曲形式。金末元初产生于中国北方。是在金院本基础上以及诸宫调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作为一种新型的完整的戏剧形式,元杂剧有其自身的特点和严格的体制,形成了歌唱、说白、舞蹈等有机结合的戏曲艺术形式,并且产生了韵文和散文结合的、结构完整的文学剧本。在结构上,一本杂剧通常由四折组成。一折相当于现代剧的一幕或一场,是故事情节发展的一个较大的自然段落,四折一般分别是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折之外可以加一二个楔子。楔子一般放在第一折之前,介绍剧情,类似现代剧中的序幕;也有的放在两折之间,相当于后来的过场戏。但也有少数杂剧突破了一本四折的形式,如《西厢记》是五本二十一折的连本戏。每本杂剧的末尾有两句、四句或八句对语,用以概括全剧内容,叫做“题目正名”。如《窦娥冤》结尾的“题目”是“秉鉴持衡廉访法”,“正名”是“感天动地窦娥冤”。在音乐上,杂剧的每折用同一宫调的若干曲牌组成套曲。楔子只能用一二支小令,不能用套曲。宫调,即调式,相当于现代音乐的C调D调等。曲牌,是曲调的名称,每个曲牌都属于一定的宫调。剧本中每套曲子的第一支曲子前面都标明宫调。如《窦娥冤》第三折第一支曲子标示的【正宫】【端正好】,表示这一折自【端正好】以下各曲均属【正宫】。杂剧角色分为末、旦、净三大类。每类又可分为外末、副末、冲末、大末、小末;正旦、外旦、贴旦、老旦、花旦;副净、二净等。其中正末为男主角,正旦为女主角。此外,还有以剧中人职务身份为名的杂角,如驾(皇帝)、孤(官员)、卜儿(老年妇女)、孛老(老年男子)、洁郎(和尚)等。杂剧的舞台演出由“唱”“白”“科”三部分组成。唱是杂剧的主要部分。除楔子中可由次要角色唱以外,一剧四折通常由主角一人唱到底,其他角色有白无唱,正末主唱的称“末本”,正旦主唱的称“旦本”。也有变例,如《西厢记》第四本就出现了莺莺、张生、红娘轮唱的情况。剧本中的唱词,即曲词,是按照曲牌规定的字数、句法、平仄、韵脚填写的,也可以在曲牌的规定之外,适当加入衬字或增句。每折的曲子必须一韵到底,不能换韵。白,即宾白,是剧中人的说白,因“唱为主,白为宾,故曰宾白”。有散白、韵白,又分对白、独白、旁白、带白等。剧本还规定了主要动作、表情和舞台效果,叫作“科范”,简称“科”,如“再跪科”“鼓三通、锣三下科”。元杂剧四大悲剧:关汉卿《窦娥冤》、马致远《汉宫秋》、白朴《梧桐雨》、纪君祥《赵氏孤儿》。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郑光祖、马致远、白朴。元曲五大剧作家及其代表作关汉卿:《窦娥冤》、《望江亭》、《救风尘》郑光祖:《倩女离魂》马致远:《汉宫秋》白朴:《墙头马上》、《梧桐雨》王实甫:《西厢记》、《破窑记》、《丽春堂》三、夯实基础知识1.读课文,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给加点字注音。筵席()迍迍()金钏()笑靥()争揣()拾芥()余荫()蹙眉())谂知()玉醅()泠泠()谨赓()厮守()禾黍()绣衾()玉骢()罗帏()青鸾()做长吁()叨叨令()也么哥()插科打诨()2.看注解,查工具书,和同学交流,弄懂下列加点的词意思。(1)夫人、长老上云(2)上朝取应(3)恨不得倩疏林挂住斜晖(4)迍迍(5)却告了相思回避(6)破题儿(7)不由人熬熬煎煎的气(8)只索昏昏沉沉的睡(9)都揾做重重叠叠的泪(10)兀的不闷杀人也么哥(11)索与我凄凄惶惶的寄(12)这壁坐(13)辱末(14)挣揣(15)斜签坐的(16)死临侵地(17)我见他阁泪汪汪不敢垂(18)推整素罗衣(19)把盏(20)谂知(21)若不是酒席间子母每当回避(22)将来的酒共食(23)玉醅(24)蜗角虚名,蝇头微利(25)辆起车儿(26)末辞洁科(27)从今经忏无心礼,专听春雷第一声(28)两意徘徊,落日山横翠(29)白夺一个状元(30)弃掷今何在,当时且自亲。还将旧来意,怜取眼前人。(31)谨赓一绝,以剖寸心(32)人生长远别,孰与最关亲。不遇知音者,谁怜长叹人?(33)伯劳东去燕西飞。(34)且尽生前酒一杯(35)到京师服水土,趁程途节饮食,顺时自保揣身体(36)最要扶持!(37)泪添九曲黄河溢,恨压三峰华岳低(38)归家若到罗帏里(39)留恋你别无意(40)见据鞍上马,阁不住泪眼愁眉(41)你休忧“文齐福不齐”(42)停妻再娶妻(43)“一春鱼雁无消息”(44)“青鸾有信频须寄”(45)此一节君须记(46)若见了那异乡花草,再休似此处栖迟(47)再有谁似小姐的,小生又生此念?(48)禾黍秋风听马嘶(49)四围山色中,一鞭残照里。(50)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51)泪随流水急,愁逐野云飞(52)白泠泠四、整体感知课文(一)这折戏按时间顺序描写了哪几个场面?根据提示,填写表格。场面小标题段解包括的曲子莺莺心情变化第一场赴亭惜别(送别途中)表现莺莺为离别而愁苦怨恨之情。【端正好】【滚绣球】【叨叨令】痛第二场【脱布衫】【小梁州】【幺篇】【上小楼】【幺篇】【满庭芳】【快活三】【朝天子】第三场)【四边静】【耍孩儿】【五煞】【四煞】【三煞】【二煞】第四场【一煞】【收尾】(二)结合课文说说描述一个经典的古代告别场面常用哪些意象来营造离别氛围?(三)翻译曲词(小组分工,合作翻译,先和同学交流)五、我的疑问课堂·读写探究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一、重点突破(一)体会下边曲词的情味,说明它们的修辞方法和表达效果。1.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2.见安排着车儿、马儿,不由人煎煎熬熬的气;有甚么心情花儿、靥儿,打扮得娇娇滴滴的媚;准备着被儿、枕儿,只索昏昏沉沉的的睡;从今后衫儿、袖儿,都提做重重叠叠的泪。兀的不闷杀人也么哥?兀的不闷杀人也么哥?久已后书儿、信儿,索与我凄凄惶惶的寄。3.将来的酒共食,尝着似土泥。假若便是土和泥,也有些土气息,泥滋味。4.“蜗角虚名,蝇头微利”,拆鸳鸯在两下里。(二)试选出文中情景交融的语句,朗读后谈谈:本文景物描写设置的环境是如何和人物情感融为一体的。(先个人思考,再和同学讨论)(三)如何理解莺莺这一人物形象?请联系课文内容从夫妻感情、价值观念、临别担忧三个方面具体讨论。(先个人思考,再和同学讨论,小组推选代表参加班级交流)当堂检测(一)【端正好】前四句在写秋景上有何妙处?赏析“晓来谁染霜林醉”的“染”字有何妙处?(二)“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这里写烦恼用了什么手法?请再举几例典型的例子。(三)试从艺术特色上赏析本文运用了哪些抒情手法?课后·拓展读练素养积淀,拓宽视野一、元代马致远的杂剧《汉宫秋》第三折戏中,汉元帝在灞桥送别王昭君出塞和亲时,有下面一段曲词。阅读这段曲词,然后回答问题。《汉宫秋》第三折[梅花酒]呀!俺向着这迥野悲凉。草已添黄,兔早迎霜。犬褪得毛苍,人搠起缨枪,马负着行装,车运着糇粮,打猎起围场。他、他、他,伤心辞汉主;我、我、我,携手上河梁。他部从入穷荒,我銮舆返咸阳。返咸阳,过宫墙;过宫墙,绕回廊;绕回廊,近椒房;近椒房,月昏黄;月昏黄,夜生凉;夜生凉,泣寒蜇①;泣寒蜇,绿纱窗;绿纱窗,不思量!注:①寒蜇:寒蝉。(1)有人赞赏《汉宫秋》的词曲“写景写情,当行出色”。这段曲词描写了汉元帝所见、所想的哪两种情景?表现了汉元帝什么样的感情?答:(2)这段曲词中运用了对仗、顶真的修辞手法,试简析它们各有怎样的艺术效果。答:二、以“长亭路”为题,将[端正好)[滚绣球)[叨叨令]三曲改写成散文。三、课外联读采得百花酿佳蜜《西厢记》是我国古典戏曲中成就最高、影响最大、流传最广的名篇之一。“花间美人”,“词藻警人,余香满口”,“新杂剧,旧传奇,《西厢记》天下夺魁”,无不是对其艺术风格、艺术成就恰如其分的品评和称誉。在语言运用上,作者不仅善于提炼、融会生动的民间方言口语入曲,而且还善于吸收古典诗词的精华。曲词中根据表情达意化用的古典诗词,既切合人物的身份、情感,又和上下文的意境、思想内容完美地融为一体。行文不着痕迹,语言典雅清丽,戏曲处处洋溢着诗情画意的艺术气氛,戏剧语言也更具文采和艺术表现力。为了更好地阅读理解课文《长亭送别》,现将文中化用的诗词作简要赏析。课外联读一苏幕遮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赏析]这首词抒写的是不得归的羁旅之愁。上片写秾丽阔远的秋景,景中寄寓乡愁;下片直抒思乡情怀,更见离情的浓重。上片开头两句点明节令,从高、低两个角度描写出苍茫寥廓、衰败零落的秋景。三、四两句,视野又从碧天旷野写到遥接天地的秋水。江波之上,笼罩着一层翠色的寒烟。“山映”一句又将秋水和夕阳、天、地(山)融成一个整体的景象。最后两句,则带有强烈的主观感情色彩,芳草无边无际,连着天涯,似乎比斜阳更遥远。芳草“无情”反衬出人的“有情”,为上片的写景转为下片的怀人作了有力的渲染和铺垫。过片“黯乡魂,追旅思”两句,承上片“情”而来,是说自己思乡羁旅之愁不可断绝,更难以排遣。“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是说除梦之外,别无他法。这两句好像是说乡思旅愁也有消除的时候,实际上是说它们无时无刻不萦绕在心头。“明月”句写尽管月光皎洁,高楼上夜景很美,却不能去观赏,因为独自一人倚栏眺望,更会增添怅惘之情。结尾两句,写夜不能寐,故借酒浇愁,但酒一入愁肠,却都化作了相思之泪,欲遣相思反增相思之苦,郁积的乡思旅愁在外物触发下发展到最高潮,词至此黯然而止。【端正好】中的“碧云天,黄花地”化用的是词中“碧云天,黄叶地”之语,取其秋景凄凉的意境,以烘托送别的凄冷氛围。这两句中的蓝天白云、遍地黄花和下文的秋风阵阵、北雁南飞、红叶满林等富有特征的景物相融合,构成一幅色彩斑斓的暮秋景色,既点明了时间,又渲染了人物活动的环境气氛,为送别的特定环境作了生动的描绘和点染。课外联读二满庭芳苏轼蜗角虚名,蝇头微利,算来着甚干忙。事皆前定,谁弱又谁强。且趁闲身未老,尽放我、些子疏狂。百年里,浑教是醉,三万六千场。

思量、能几许?忧愁风雨,一半相妨。又何须抵死,说短论长。幸对清风皓月,苔茵展、云幕高张。江南好,千钟美酒,一曲《满庭芳》。[赏析]此词以议论为主,具有浓厚的哲理意味,同时也有强烈的抒情色彩。上片由讽世到愤世,下片从自叹到自适。情理交融,抒写了词人在受到重大挫折后既愤世嫉俗又飘逸旷达的内心世界,表现了他宠辱皆忘、超然物外的人生态度。词人以议论发端,直抒胸臆,对世俗热衷的名利作了无情的嘲讽和鞭挞,进而以“算来着甚干忙”揭示了功名利禄的虚幻,并由此联想到党争中自身的处境,于是慨叹道:“事皆前定,谁弱又谁强。”以上几句,既是对蝇营狗苟世俗观念的否定和奚落,也是对政治斗争中倾轧的厌倦和批判。当他感悟到人世间名利场不过是“乱烘烘你方唱罢我登场”的幻象之后,便“且趁闲身未老,须放我、些子疏狂。百年里,浑教是醉,三万六千场”,试图在昏醉中不问世事,以全身远祸,此为遁世之词,更是愤世之语。下片于自叙中夹以议论。“思量、能几许?”承上“百年里”而来,意谓人生能有几何。“忧愁风雨,一半相妨”,是说政治上的风风雨雨所妨的是人生乐事,隐含着身受惨祸、壮志难酬的沉痛哀叹。“又何须抵死,说短论长”,是身遭“风雨”后的彻悟之语,在自嘲自慰之中包含着满腹的不平之气。接下来笔锋一转,以“幸”字领起,以超脱之情即景抒怀。要远离污泥浊水的世俗,摆脱世俗功名的苦海,与无尽的清风皓月、无际的绿茵、高张的云幕合而为一,求得内心的宁静。结尾“江南好,千钟美酒,一曲《满庭芳》”一句,情绪变得豁达开朗,充满了飘逸旷达、超凡脱俗的闲适之情。【朝天子】中的“蜗角虚名,蝇头微利”直接引用苏词,取其对功名利禄蔑视、嘲讽的态度。此语由莺莺之口说出,表明了莺莺与其母对张生赴试截然不同的态度,形象地表现了莺莺珍重爱情、轻视功名利禄的思想感情。课外联读三东飞伯劳歌无名氏东飞伯劳西飞燕,黄姑织女时相见。谁家女儿对门居,开华发色照里闾。南窗北牖挂明光,罗帷绮箔脂粉香。女儿年几十五六,窈窕无双颜如玉。三春已暮花从风,空留可怜与谁同?[赏析]这首诗可看作是以“代言体”的形式写邻人“女儿”内心的伤感。当诗人看到“女儿”“如花美眷,似水流年”之时,心中自然滋生出淡淡的怅惘和怜惜之情。开头两句借物发端,托物起兴,以各自分飞的伯劳与燕子和神话传说中一年一度相会的牛郎(即“黄姑”)与织女,暗示这个“女儿”的孤独寂寞,给全诗笼罩一种伤离怨别的气氛。中间六句是全诗的主体,从不同角度来描写她如花似玉的美貌。三、四两句以乡邻的反应为着眼点,说她光彩照人,容光焕发,似乎整个乡里都为她的美丽所照亮。五、六两句,转而描写她的居室,从侧面加以衬托。闺房的窗户透出的灯光,飘散出馥郁的幽香。这美好的居室,与美好的人儿相得益彰。七、八两句才作正面描写。“年几”即“年纪”。古代十五六岁的女子,已到了结婚生儿育女的年龄,而她却独处闺中。“窈窕无双颜如玉”,是对其美貌的夸张描写与铺陈,意在与开头与结尾的离别、独处形成对比,加强艺术感染力。结尾两句中的“三春已暮花从风”隐喻岁月流逝,青春的光阴犹如瓣瓣落花在风雨中凋零;“空留可怜(即‘可爱’)与谁同?”这位美丽可爱的少女的情郎,不知何事离她去到远处,她与谁一起度过这大好的青春呢?【耍孩儿】中的“伯劳东去燕西飞”化用的是诗中“东飞伯劳西飞燕”一句,取其伤离别的怨恨之意。劳燕分飞,归期难卜,怎不叫人“淋漓襟袖啼红泪”,离情难舍,典故的运用充分渲染了莺莺的离愁别绪。课外联读四武陵春李清照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赏析]这是词人避乱金华时所作。上片睹景伤情,极言心情之凄苦,下片进一步表现悲愁之深重,全词充满了“物是人非”的国败家亡之痛。上片首句“风住尘香花已尽”,写暮春时节繁花受到狂风的摧折已零落殆尽,词人见落红满地而触发物是人非的深沉悲苦。次句又通过日色已晚却仍无心梳洗打扮来表达内心的哀伤。上片最后点出悲苦的由来:“物是人非事事休。”国破、家亡、夫死的种种遭遇和不幸,即便有心诉说,也是言未出而泪先流,这比“声泪俱下”的描写更深入一层。下片一转,用“闻说”“也拟”“只恐”六个字,传神地表现了词人复杂多变的内心活动。为了摆脱那许许多多的伤心事,准备去双溪泛舟,寻求一个消除愁苦的去处。然而由于担心自己的忧愁太重太多轻舟难以承载,于是取消了自己的计划,只好一个独守家中饱尝“物事人非”的愁苦了。【收尾】中的“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化用的是词中“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之语,取其愁多之意。同为写离愁之多,李清照用船载,王实甫用车装,都切合人物所处的生活环境。此语直抒胸臆,表现了莺莺在张生走后极度的痛苦和无尽的悲伤。课外联读五鹧鸪天夏竦(宋)镇日无心扫黛眉。临行愁见理征衣。尊前只恐伤郎意,阁泪汪汪不敢垂。停宝马,捧瑶卮。相斟相劝忍分离。不如饮待奴先醉,图得不知郎去时。【注】此词作者,《词林万选》作夏竦,《花草粹编》作无名氏,《古今别肠词选》作王曾。[赏析]此为送别词,假托一个女子的身份、口气,抒写她与爱人分别时的离情愁绪。上片写女主人公在夫君将行及别宴上的种种情态,下片极言离别时的痛苦。上片起首一句,交代女主人公整天无心描眉梳妆,这是何原因呢?原来是她的丈夫要出征了。因此,一见丈夫打点行装她就无精打采,愁上心头了。上片结尾两句,写女主人公唯恐丈夫伤心,竭力控制自己的情绪,以至于在别宴上,虽然难受得肝肠寸断,却强忍悲声,不敢让自己的泪泉流出来,以宽慰夫君之心。过片三句,紧承上文的饯别。临别之时,征人停下宝马,女子捧出玉杯。句中的“忍”则为“不忍”,极言“相斟相劝”表面的平静下隐伏着痛苦的煎熬。结尾两句,构思奇特,出语不凡,道出了女主人公深挚哀婉的内心独白:正因为分别这般痛苦,不如自己先醉倒,不知分手的情形或许好受些。这两句,把主人公的款款深情抒写得感人肺腑,波澜起伏。【小梁州】中的“阁泪汪汪不敢垂”化用的是词中“尊前只恐伤郎意,阁泪汪汪不敢垂”之语,取其女子在离别时缠绵悱恻的情思之意。离别在即,莺莺“恐怕人知”强忍着泪水“不敢垂”,表现了莺莺为张生饯行时缠绵依恋而又无可奈何的情态和心理。课外联读六诉衷情近雨晴气爽,伫立江楼望处。澄明远水生光,重叠暮山耸翠。遥认断桥幽径,隐隐渔村,向晚孤烟起。残阳里。脉脉朱阑静倚。黯然情绪,未饮先如醉。愁无际。暮云过了,秋光老尽,故人千里。竟日空凝睇。[赏析]这是柳永漫游江南时所作的一首思念京都故人的词。词的上片描写江南水乡的秋景,凄美动人;下片抒写对故人的思念之情,哀婉感人。上片前四句写词人登江楼远望所见的景象,江南水乡的秋色平远开阔、疏淡优美。雨晴之后,天高气爽,给人以舒适清新之感;目光所及的江水是“澄明”的,在夕阳照射下细波鳞鳞,更远处是层层苍翠的远山。“暮山”二字又暗示了具体的时间。“遥认”领起以下三句,眺望中渐渐辨认出较远的景象,进一步描绘江上秋晚的景色。断桥、幽径、渔村、孤烟,构成了一幅荒寒、凄清、寂寞的日暮秋色图,为下片悲愁怀远张本。下片首句以“残阳”的意象承上启下,转入抒情。另外,“暮山”、“向晚”、“残阳”等时间词所渲染出的迟暮之感,也强化了对故人的思念之情。“脉脉朱阑静倚”一句虽和前者“伫立江楼望处”的视角是一样的,但出发点大不相同,前者通过“伫立远望”描写眼前秋景,而此句要通过“脉脉静倚”引发词人的愁绪。“黯然情绪”即伤别情绪,无际的离愁已使人未饮先醉,可见离愁之深。这“黯然情绪”“如醉”的愁苦,又是由“暮云过了,秋光老尽,故人千里”引起的,至此点出了全词思念“故人”的中心。眼前的秋景所生的迟暮之感和客处异乡所生的愁绪,使伤别怀远之情无法消除,唯有“尽日空凝睇”以寄托对“故人”的思念。【耍孩儿】中的“未饮心先醉”化用的是词中“未饮先如醉”,取其无际的离愁使人不能自持之意。即将到来的离别使莺莺陷入浓浓的哀愁之中,又用“未饮心先醉,眼中流血,心内成灰”的夸张之语,表现莺莺与张生离别时愁苦之至。见情见态之语,具有强烈的感染力。课外联读七鹧鸪天秦观枝(一作枕)上流莺和泪闻,新啼痕间旧啼痕。一春鱼雁无消息,千里关山劳梦魂。无一语,对芳尊,安排肠断到黄昏。甫能炙得灯儿了,雨打梨花深闭门。[赏析]这首词写的是传统的闺怨主题,上片写思妇梦醒后思忆征人,下片写思妇永不休止的相思之情。上片前二句写黄莺啼晓,将闺中人从梦中唤醒,继而泪流不止,并且是旧痕未干又添新痕。三、四两句交代了原因,原来是丈夫征戍在外,远隔千里,而且又是整整一个春季未寄回一封家书,究竟平安与否,不得而知,故而引起思妇的忧虑与忆念。后两句写致梦之因,前两句写梦醒之果。此外,树上黄莺一大早就恼人地歌唱起来,把她从甜蜜的梦乡中唤醒,大有“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春怨》)之意,她又不得不回到双双分离的现实中,失望至极,怨恨之至,于是痛哭不已。下片承上片的闺怨之情,写思妇在白天的活动和情怀。眼泪已干,默然无语,千愁万怨似乎随着两行泪水咽入胸中。但是胸中的郁懑总得要排遣,于是便借酒浇愁,准备就这样痛苦地熬到黄昏。结尾两句,融情入景,进一步表达了绵绵无尽的相思。“甫能”(刚刚)把灯油熬干了,伴着一叶叶、一声声雨打梨花的凄楚之音,一个人孤独挨到天明。【二煞】中的“一春鱼雁无消息”引自秦词,取其期盼夫婿音讯之意。在文中变成了莺莺临别时对张生的叮嘱,希望张生“书儿、信儿,索与我恓恓惶惶的寄”,这其中饱含着她深深的忧虑和对爱情的执着。小结江淹《别赋》云:“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千古离别的情形各不相同,相知相爱之人的别绪却是相似的,而作家抒写离别之情的手法又自出机杼,各尽其妙。通过巧妙化用古典诗词,王实甫成功地渲染了男女主人公的离愁别绪,使读者在感受莺莺珍重爱情、轻视功名利禄美好情感的同时,也同时感受作品语言艺术的感染力。《长亭送别》参考答案夯实基础知识1.筵席(yán)迍迍(zhūn)金钏(chuàn)笑靥(yè)争揣(chuài)拾芥(jiè)余荫(yīn)蹙眉(cù)谂知(shěn)玉醅(pēi)泠泠(líng)谨赓(gēng)厮守(sī)禾黍(shǔ)绣衾(qīn)玉骢cōng罗帏(wéi)青鸾(luán)长吁(xū)叨叨令(dāo)也么哥(yāo)插科打诨(hùn)2.(1)云,宾白。(2)进京赶考。(3)倩,请。(4)迟缓的样子。(5)却,同“恰”,回避,结束。(6)“破题”,是写文章的术语,“开篇”的意思,比喻男女双方刚刚有好的开始。(7)熬熬煎煎,受熬煎。(8)只索,只得。(9)揾,拭泪。(10)兀的,怎么地;也么哥,语气助词,无实义。(11)索,要;凄凄惶惶,急忙地。(12)壁,边。(13)辱末,即“辱没”。(14)争取。(15)签,插;斜着身子坐。(16)像要死的样子,课文意译为没精打采也行。(17)阁,同“搁”,噙着。(18)推,假装。(19)端酒,斟酒。(20)谂,熟。(21)子母每,每,“们”,元时口语。(22)将来的,拿来的;共,和。(23)美酒。(24)微不足道的虚名小利。(25)宋元北方口语,“驾起车”。(26)末,张生的角色,指张生;辞,告辞;洁,和尚的角色,即上文里说到的“长老”;科,舞台提示的动作。(27)经忏,课文注解为“佛经”,实际是“念经”的意思;无心,没有心思;礼,也是动词,做佛教礼仪。“春雷第一声”比喻发榜的好消息。(28)两意徘徊,两边的心情难舍难分;落日横在山上,山色苍翠。(29)白夺,轻易地获得。(30)绝句的意思是:丢弃的人现在在哪里呢,那是当时姑且自己相爱的了,现在丢还过去的心意,选取眼前爱怜的人吧。(31)谨赓,恭敬地和诗;一绝,一个绝句;“以剖寸心”,来表白自己的心情。(32)绝句的意思是:人生有长久的远别,谁与我是关爱亲近的人呢,遇不上知音的人啊,谁可怜我这长叹的人呢?(33)伯劳,鸟名;就是现在“劳燕纷飞”的成语。(34)暂且把离别的饯行酒饮尽。(35)服,适应;趁程途,赶路;节,节制;顺时,顺应时令;保揣,保重。(36)扶持,小心在意。(37)眼泪流到九曲弯的黄河里,能使河水要涨出来;愁怨压在三峰的华山顶上能使华山变低。(38)罗帏,罗帐。(39)一心留恋,没有其他心思。(40)据鞍,抱着马鞍;阁,同“搁”,噙着。(41)休忧,不要担心;“文齐福不齐”,有文才,没有考运。(42)停,丢弃。(43)暗引宋秦观的《鹧鸪天》,“一春”,一年的时间;鱼雁,书信。(44)青鸾,传信的鸟。(45)“一节”,一条。(46)栖迟,迷恋。(47)又有谁能像小姐这样让我心生留恋?(48)禾黍,杂草。(49)“一鞭残照里”,抽着马鞭,走在残阳里;(50)量,估量。(51)逐,追随。(52)水清的样子。整体感知(一)(二)、长亭细柳、深秋美酒、云天黄花北雁西风霜林红叶寒烟衰草、青山疏林、淡烟暮霭、夕阳古道、禾黍秋风等场面小标题段解包括的曲子莺莺心情变化第一场赴亭惜别(送别途中)表现莺莺为离别而愁苦怨恨之情。【端正好】【滚绣球】【叨叨令】痛第二场长亭饯别刻画莺莺、张生二人缠绵依恋而又无可奈何的心情。【脱布衫】【小梁州】【幺篇】【上小楼】【幺篇】【满庭芳】【快活三】【朝天子】恨第三场残照离别(临别叮嘱)表现莺莺对张生的关心和担心。【四边静】【耍孩儿】【五煞】【四煞】【三煞】【二煞】怕第四场离别愁思(目送行人)描写莺莺目送张生依依难舍的情景和离别后的痛苦。【一煞】【收尾】念(三)略重点突破(一)1.明确:运用了排比,倍增烦恼的暮秋天气,构成了别离图的背景,渲染氛围,表现人物痛苦压抑的心情。2.明确:运用了排比、反复的修辞手法。莺莺先从眼前车马行色牵动愁肠说起,说明了沉重的别情压在心里,是无心打扮的原因;继而设想今后孤凄的生活情景,想到这里,不由得心痛欲碎,发出了无可奈何的悲叹。别离已无法挽回,唯一可告慰的将只能是别后的鱼雁传书,于是莺莺只得强抑悲痛,频频叮咛张生。这支曲词层次分明又流转如珠。它用了一连串的排比式的叠字句,前句有两个带“儿”字的词,后句是双音词的重叠,再加上反复,突出剧中人物回环往复的浓烈感情和掩抑泣诉的声气口吻。3.明确: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莺莺在别宴上面对即将远行的亲人食不甘味,刻画出人物的肝肠寸断、令人心碎的深情。4.明确: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表现出莺莺对为了一点微不足道的虚名小利却把夫妻拆开两处的做法的深深怨恨,她对张生的爱,丝毫没有掺杂进世俗的考虑和利害的打算,是纯真专一的美好情感。(二)明确:以景物描写设置戏剧环境,渲染气氛,与主人公的离愁别恨天然浑成,达到了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端正好]一曲,前四句,一句一景,以具有深秋时节特征的景物,衬托出莺莺为离别所烦恼的痛苦压抑心情。后两句是莺莺自问自答,在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