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苏教版《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书序战国策目录序_第1页
高中语文苏教版《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书序战国策目录序_第2页
高中语文苏教版《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书序战国策目录序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战国策目录序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战国策目录序[宋]曾巩刘向所定《战国策》三十三篇,《崇文总目》称第十一篇者阙。臣访之士大夫家,始尽得其书,正其误谬而疑其不可考者,然后《战国策》三十三篇复完。叙曰:向叙此书,言“周之先,明教化,修法度,所以大治。及其后,谋诈用,而仁义之路塞,所以大乱”。其说既美矣。卒以谓“此书战国之谋士度时君之所能行,不得不然”。则可谓惑于流俗,而不笃于自信者也。夫孔、孟之时,去周之初已数百岁,其旧法已亡,旧俗已熄久矣。二子乃独明先王之道,以谓不可改者,岂将强天下之主以后世之所不可为哉?亦将因其所遇之时、所遭之变而为当世之法,使不失乎先王之意而已。二帝三王之治,其变固殊,其法固异,而其为国家天下之意,本末先后,未尝不同也。二子之道,如是而已。盖法者所以适变也,不必尽同;道者所以立本也,不可不一,此理之不易者也。故二子者守此,岂好为异论哉?能勿苟而已矣。可谓不惑乎流俗而笃于自信者也。战国之游士则不然,不知道之可信,而乐于说之易合,其设心注意,偷为一切之计而已。故论诈之便而讳其败,言战之善而蔽其患。其相率而为之者,莫不有利焉,而不胜其害也;有得焉,而不胜其失也。卒至苏秦、商鞅、孙膑、吴起、李斯之徒以亡其身,而诸侯及秦用之者亦灭其国,其为世之大祸明矣,而俗犹莫之寤也。惟先王之道,因时适变,为法不同,而考之无疵,用之无弊。故古之圣贤,未有以此而易彼也。或曰:“邪说之害正也,宜放而绝之,则此书之不泯,其可乎?”对曰:“君子之禁邪说也,固将明其说于天下,使当世之人皆知其说之不可从,然后以禁,则齐;使后世之人皆知其说之不可为,然后以戒,则明。岂必灭其籍哉?放而绝之,莫善于是。是以孟子之书,有为神农之言者,有为墨子之言者,皆著而非之。至于此书之作,则上继春秋,下至楚汉之起,二百四五十年之间,载其行事,固不可得而废也。”此书有高诱注者二十一篇,或曰三十二篇,《崇文总目》存者八篇,今存者十篇。1.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臣访之士大夫家 访:拜访B.此理之不易者也 易:改变C.偷为一切之计而已 偷:苟且D.皆著而非之 非:批驳【解析】访:访求,寻求。【答案】A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而疑其不可考者/所以遣将守关者B.谋诈用,而仁义之路塞/吾尝终日而思矣C.二子乃独明先王之道/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D.盖法者所以适变也,不必尽同/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解析】A项,者:……的方面/表判断。B项,而:表并列/表修饰。C项,乃:于是/表判断“是”。D项,所以:都是“用来……”。【答案】D3.下列各组句子中能分别表明作者“崇先王之道”“抑谋诈之术”观点的一组是()A.①故二子者守此,岂好为异论哉②及其后,谋诈用,而仁义之路塞,所以大乱B.①道者所以立本也,不可不一②故论作之便而讳其败,言战之善而蔽其患C.①惟先王之道,因时适变,为法不同,而考之无疵,用之无弊②而诸侯及秦用之者亦灭其国D.①是以孟子之书,有为神农之言者,有为墨子之言者,皆著而非之②其相率而为之者,莫不有利焉,而不胜其害也【解析】A项,①以反问句的形式肯定了二子的做法,能表明作者“崇先王之道”;②是刘向的观点。B项,①不正确;②正确。D项,①不正确;②正确。【答案】C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A.作者认为,在旧法已亡、旧俗已灭绝很久的情况下,孔子、孟子阐明先王之道,并不是勉当时国君之所难,而是因时之变提出应当实行的主张。B.《战国策》的写作上接《春秋》,下至楚、汉的兴起,记载的时间跨度长,史料丰富。作者对这部书的史料价值进行了肯定,认为不应该将它废弃。C.文章采用了对比的手法,如刘向“惑于流俗,而不笃于自信”和孔孟“不惑于流俗,而笃于自信”的对比,孔孟之道与游士“邪说”的对比。D.作者认为,战国游士之说只是“偷为一切之计”,他们尚诈、言战,有百弊而无一利,小则亡身,大则亡国,远不如先王之道“用之无弊”。【解析】“有百弊而无一利”与文中“其相率而为之者,莫不有利焉,而不胜其害也;有得焉,而不胜其失也”,不符合文意。【答案】D5.翻译下面的句子。(1)盖法者所以适变也,不必尽同;道者所以立本也,不可不一。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其为世之大祸明矣,而俗犹莫之寤也。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法令,是用来适应变化的,不一定完全相同;王道,是用来建立国家根本的,不能不保持统一。(2)这种人就是当世的大祸害,是非常明显的,但一般人还不明白这一点。【参考译文】刘向编订的《战国策》共三十三篇,《崇文总目》录称(现在)缺失了第十一篇。我在(许多)士大夫家里探访寻求,才全部得到这部书,订正其中的错误,并且对那些不能考据的篇章保留疑问,这以后《战国策》三十三篇可谓又完整了。(我)写下序言道:刘向为这本书作序,说“周朝祖先,指导教育百姓,整顿法令制度,所以天下太平。等到春秋后期,(诸侯)采用权谋狡诈(的治国措施),并且(施行)仁义之政的途径堵塞,因而天下大乱”。这种说法已经很好了。(序言)最后告诉(我们)“这本书提及的战国谋士,揣摩当时君王能够施行的(政策),不能不这样”。可以说是被一般人的看法迷惑并且不能确实相信自己判断的人。孔孟所处的时代,离西周初年已经几百年,文王武王用过的法令制度已经散失,原先传承的风俗薪火已经熄灭很久了。这二人竟特别阐发先王的治国体系,告诉我们(仁义)是不可变更的,哪里是要迫使天子及其后人做不能做的事呢?也不过是要根据他们遇到的时代特点以及与以前不同的情形,来制定当代的法令制度,使之不违背先王的旨意罢了。炎黄二帝、尧舜禹三王治理天下,他们遭遇的情形、法令制度本不相同,但是他们治理国家天下的心愿,处理事物的主次、始终、先后关系的方法,不曾有什么不同啊。孔孟的学术门径就是这样。法令,是用来适应变化的,不一定完全相同;王道,是用来建立国家根本的,不能不保持一致,这是不可改变的真理。所以孔孟捍卫这个,哪里是喜欢发表不同见解呢?只是不肯无原则地附和、取悦世人的好感罢了。(他们)可以说是不被一般人的看法迷惑并且确实相信自己判断的人。战国时期那些四处活动宣扬自己主张的游士就不这样,(他们)不明白王道可以崇奉,而甘愿接受轻易劝服他人的游说之术,他们筹划的办法、集中的精神,把投机取巧当作一切谋略的核心罢了。所以他们论述诈谋的便利却避而不谈不成功的方面,大谈交战的好处却隐瞒它的祸端。那些一个跟着一个施行的,没有不是在诈谋中获利又难于承受它的祸害,在交战中得胜,又难于承受它的损失的人。最后到苏秦、商鞅、孙膑、吴起、李斯这些人,依靠诈谋而丧失性命,而任用他们的诸侯以及秦国,也是国家败亡,这种人就是当世的大祸害,是非常明显的,但一般人还没明白这一点。只有先王的治国体系,能够顺应时代变化,(虽然根据它)制定的法令制度不同,可是验证起来没有瑕疵,使用起来也不用担心滋生流弊。所以古代的圣贤没有拿“王道”来换取“诈谋”。有人说:“如此不正当的学说,会危害光明正道,应该把它抛弃得远远的来斩断祸根,这样书的不消灭,能行吗?”(我的)回答是:君子禁绝邪说的方法,本来就是要向天下人阐明其说法,让当今的人都知道这种学说不能采纳,这以后禁止就会完全彻底;让当今的人都知道这种学说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