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浙科版稳态与环境第四章种群 第四章3_第1页
高中生物浙科版稳态与环境第四章种群 第四章3_第2页
高中生物浙科版稳态与环境第四章种群 第四章3_第3页
高中生物浙科版稳态与环境第四章种群 第四章3_第4页
高中生物浙科版稳态与环境第四章种群 第四章3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7课时种群的数量波动及调节目标导航1.简述种群数量的非周期波动和周期波动。2.指出能够调节种群数量的因素。3.讨论人类活动对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一、种群的非周期波动与周期波动1.种群数量波动:种群是一个动态系统,种群中的个体数量是随________而变化的,这就是所谓的种群数量波动,它是由________和________的变动以及________________引起的。2.______________只代表种群数量的一个平均值,实际的种群数量在这个平均值的上下波动。3.种群数量波动包括__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大多数种群的数量波动,是____________,如欧洲灰鹭因____________而表现为非周期波动;东亚飞蝗也表现为______________。二、种群数量的调节因素1.外源性调节因素对种群影响最强烈的外源性因素是________,特别是极端的________和________。此外,________也是调节种群数量的重要因素,在食物不足时,种群内部必然会发生激烈竞争,使很多个体不能存活或不能生殖。________和________的致病力和传播速度是随着种群密度的增加而增加的,种群密度越大,抑制增长的作用力也就越强,因此对种群数量调节起着重要作用。________也能把种群密度压制在一个低水平上。在生物防治上,曾有很多利用捕食动物控制害虫的成功事例,如我国用____________防治蚜虫和用________防治松毛虫等。2.内源性调节因素(1)领域行为对____________具有明显的调节作用。(2)内分泌调节:由于____________加大,刺激中枢神经系统引发______________的结果,就叫内分泌调节。知识点一种群数量波动的类型1.如图为我国东亚飞蝗种群在1945年~1961年的数量变化曲线,据图指出东亚飞蝗种群的数量变化属于()A.周期波动B.非周期波动C.规则波动D.不规则波动2.下列关于种群数量变化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种群数量的变化包括增长、波动、稳定和下降等B.种群数量的变化主要是由迁入率和迁出率、出生率和死亡率引起的C.在自然界中,种群的增长一般是“J”形曲线D.在自然界中,种群的增长一般是“S”形曲线知识点二种群数量波动的调节3.下列因素都能引起鸟类种群数量的变化。其调节作用不随鸟类种群密度的变化而变化的是()A.气候B.食物C.捕食者D.寄生病原体4.种群数量变化受许多因素的影响。(1)某种昆虫在不同温度和湿度条件下种群数量的变化如图。据图回答:在偏离最适温度或偏离最适湿度条件下,昆虫种群数量会________。昆虫种群数量变化是温度和湿度____________的结果。(2)昆虫种群的大小由种群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决定。(3)经调查,第一年此种昆虫种群数量为N0,如果在理想条件下,每年增长率(λ)保持不变且λ=,第三年该种群数量为________。基础落实1.下列有关自然界中种群数量的描述,正确的是()A.种群是一个动态系统,种群数量会发生波动B.所有生物种群的数量均会出现周期性波动C.所有生物种群的数量均会出现非周期性波动D.种数数量增至K值时,就稳定不变2.北极旅鼠数量发生周期性波动的主要原因是()A.食物B.寄生C.气候D.捕食3.下列调节种群数量的因素中,全属于外源性因素的有()A.气候、行为调节B.领域行为、食物C.疾病、捕食D.内分泌调节、寄生4.对种群数量影响最强烈的外源性因素是()A.食物B.寄生物和病源物C.气候D.捕食5.下列不属种群数量的外源性调节因素的是()A.温度B.食物不足C.湿度D.领域行为6.影响种群个体数量变动的直接因素,主要是()①种群密度和出生率、死亡率②年龄结构和性比率③出生数量和死亡数量④迁出和迁入数量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能力提升7.如果一个种群的增长速率为0,以下哪种情况会出现()A.种群增加,并出现激烈的食物和栖息地的斗争B.种群增加,寄生和捕食的情况增加C.种群会因为有毒废物的沉积而减少D.种群接近载荷能力8.某岛屿引入外来物种野兔,研究人员调查了30年间野兔种群数量的变化,并据此绘制了λ值变化曲线(如图)。以下叙述正确的是()A.第1年至第5年间野兔种群数量保持相对稳定B.第5年起野兔种群数量开始下降C.第15年至第20年间野兔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D.第20年至第30年间野兔种群数量增长速率为09.下列现象是种群密度过大时将会引起的生态学反应,其中错误的是()A.寄生虫增多B.传染病易于流行C.竞争加剧D.繁殖率升高10.图中曲线1、曲线2分别代表物种1、物种2的生长发育的温度范围,要想抑制物种1促进物种2的生长发育,应控制的温度范围是()A.T1~T2B.T2~T3C.T3~T4D.T4以上11.近年来,我国在近海海域实行“伏季休渔”,其目的是()A.控制所捕鱼的大小和数量,实现渔业可持续发展B.检修渔船和捕鱼器械,节省燃料C.防止“赤潮”的出现和海水污染恶化D.实施分区管理,避免渔事纠纷12.如图表示当鱼的密度上升时,鱼产量、个体生长量、食物量和寻食耗能量的变化曲线,其中能代表鱼个体生长量的曲线是()A.1B.2C.3D.4题号123456789101112答案13.下图是1845年到1934年的90年间,北美加拿大森林中猞猁和雪兔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据图回答有关问题:(1)雪兔的种群数量变化用字母________表示,其数量最多的年份曾达到________千只。(2)雪兔的数量在一段时间内能够急剧增加的生物因素主要是①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3)猞猁的存在对整个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所起到的作用具体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在所研究的1890~1935年间,该生态系统中雪兔的K值为________左右。从图中任意一时段可以看出,当雪兔种群达到K值后,猞猁种群的K值变化是________(填“早于”或“晚于”)雪兔种群的K值出现(注:不考虑其他生物因素)。14.回答下列有关生态学的问题:(1)研究人员将S1和S2两个种群放在一起培养,在环境温度为T1和T2条件下,测得种群数量的变化如A图和B图所示:①S1种群与S2种群的关系是________。②如果环境温度是不稳定的,在一定频率下发生T1、T2的交替变化,S1种群数量随时间的变化如C图,S2种群数量变化将会怎样?试在C图的坐标中表示出来。(2)科研人员对海洋中的某种食用生物进行研究,得出了与种群密度相关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化,如图所示。分析下图,回答问题:①在________点时,种群数量的净增长量最大;在________点时,表示种群的环境所允许的最大值(K值)。②该图所示的原理在海洋生物捕捞中有什么指导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17课时种群的数量波动及调节答案知识清单一、1.时间出生率死亡率环境条件的改变2.环境容纳量3.非周期波动周期波动非周期波动气候原因非周期波动二、1.气候温度湿度食物病源物寄生物捕食七星瓢虫灰喜鹊2.(1)种群密度(2)社会压力内分泌失调对点训练1.B[从曲线图可以看出,东亚飞蝗种群的数量波动在两个波峰之间相隔的时间不等,因此为非周期波动。规则波动和不规则波动不是教材生物学术语。]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能够准确地从图形中提取有效信息,再联系周期波动和非周期波动的特点回答。2.C[自然界中种群的增长一般为“S”形曲线,因为自然界中的食物和空间有限,当种群数量增加时,种内斗争会加剧,以该生物为食的生物也会增加,会限制种群数量的进一步增加。]3.A[气候适宜、食物丰富、捕食者少、寄生病原体较少等因素,都会引起鸟类种群密度的增加;而鸟类种群密度增加后又会导致食物减少、捕食者增多、寄生病原体增多等,却不会引起气候变化。]4.(1)减少综合作用(2)出生率和死亡率(3)解析温度偏离最适温度或湿度偏离最适相对湿度时,环境变化会导致昆虫数量发生变化。多种因素共同作用而影响昆虫的数量变化,昆虫种群的大小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的。第三年种群数量为λ2·N0==。课后作业1.A[种群是一个动态系统,其数量会因多种因素的影响而发生波动,有的是周期性波动,有的是非周期性波动,总是围绕着种群的平衡密度而上下波动。]2.A[周期性波动的典型代表是北极旅鼠,每隔3~4年出现一次数量高峰,波动原因主要是由于食料植物因旅鼠的取食而发生周期性短缺。]3.C[调节种群数量的外源性因素有气候、食物、疾病、寄生、捕食等,而内源性因素有行为调节和内分泌调节。]4.C[气候是对种群数量影响最强烈的外源性因素,尤其是极端的湿度和温度。]5.D[动物的领域行为属于种群数量的内源性调节因素。]6.D[影响种群个体数量变化的因素有很多,其中最直接的因素是出生率和死亡率,另外迁入和迁出也是影响种群个体数量的直接因素,年龄结构对未来的种群密度有预测作用,性比率对种群数量的影响相对较小。出生数量大,并不意味着出生率大。]7.D[种群增长速率为0,说明此时出生率=死亡率,种群数量不会再继续增加,达到了K值,即接近载荷能力。]8.D[据题意分析可知,λ值为相邻两年的种群数量相对比值,当λ>1时,表示种群数量在增长;当λ=1时,表示种群数量相对稳定;当λ<1时,表示种群数量在下降。]9.D[种群密度既受气候因素等非生物因素所控制,也受密度制约因素所控制,如种间关系、种内关系、营养、疾病、捕食等。当种群数量上升时,各种因素开始起作用,导致生存斗争激烈,死亡率上升、出生率下降、迁出增加,起着“负反馈”的调节作用。除了这些外源性因素外,种群内由于密度增加导致过度拥挤,使竞争强度增大,活动失控,生长受到抑制,繁殖力下降,表现烦躁和富有侵略性,这是调节种群数量的内源性因素。因此,D项是错误的。]10.C[T3~T4温度范围内物种2生长发育最快,物种1受抑制。]11.A[一个种群的数量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遵循这些规律就可以既获得大的经济效益,又不至于对种群造成破坏。实行休渔有助于种群数量的恢复,实现渔业可持续发展。]12.A[由于种群密度增大,鱼之间的生存斗争加剧,获得食物消耗的能量增加,鱼个体生长量会随着种群密度增大而减小,根据减小趋势排除曲线3、4;作曲线1、2切线,发现曲线2斜率减小的趋势减缓,若表示个体生长量,则与实际情况矛盾,正常情况应该是种群密度越大,鱼获得食物消耗能量越多,鱼的个体越小。]13.(1)A140(2)可食的植物增加猞猁的数量急剧减少(3)猞猁捕食一定数量的雪兔,使森林植被不致被过度破坏,从而维持了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4)60千只晚于解析根据图中曲线可以判断出B随A的变化而变化,符合B捕食A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