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五单元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一、单选题1、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今将静百姓之心,而改其行,必在制民之产,使之甘其食,美其服,而后教化可行,风俗可善也”。在此,顾炎武强调(
)A、培养人才,经世致用
B、弘扬道德,规范言行
C、富足百姓,移风易俗
D、教化民众,静心明志2、二十世纪初,《浙江潮》载文《民族主义论》有“三十年来之制造派,十年来之变法派,五年来之自由民主派”之说。这一说法反映了当时中国A、政党力量多元化
B、政权更替频
C、社会思潮演进加快
D、民主革命进程加速3、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经历了学“器”、学“制”、学“思想”的三个阶段。作为这三个阶段标志性的事件是(
)A、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B、太平天国、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C、洋务运动、维新变法、新文化运动
D、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4、维新变法、民主共和、民主科学、马克思主义先后成为近代中国社会的主流思想。对它们间关系的表述最准确的是A、一种思潮消亡,另一种思潮兴起,几种思潮相继独自存在
B、几种思潮同时并存,各自都有较大影响
C、某一时期可能存在几种思潮,但占主流地位的只有一种思潮
D、继马克思主义成为主流后,其他几种思潮相继淡出时代舞台5、按照中国近代思想演变过程排列以下思想主张的顺序①“公理之未明,即以革命明之;旧俗之俱在,即以革命去之”②“师夷长技以制夷”③“世道必进,后胜于今”A、①③②
B、②①③
C、①②③
D、②③①6、中国近代思想主要经历了“师夷长技以制夷”、“中体西用”、“维新变法”、“民主共和”、“民主与科学”及“马克思主义”的演进过程。这些思想反映的共同主题是A、发展资本主义
B、救亡图存
C、实践民主共和
D、反对专制统治7、(2023浙江)从刘邦“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到孙中山“敢有帝制自为之,天下共击之”的历史变迁说明(
)A、专制与民主构成传统社会主要矛盾
B、民主共和取代君主专制是历史潮流
C、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进程起决定作用
D、封建专制制度长期延续影响历史进程8、(2023浙江)荣德生等刊登宣言:“东(三)省沦亡,于今两月,我国民政府迁延无措······且于国际联盟中让步......同人等以匹夫有责之义,谨先发起'国难自救会'之组织,相约监督政府之外交进行,对于一切有碍于国家利益之行动,共抗争之。”这可作为直接史料来说明(
)A、国际联盟对日本侵略中国东北的迁就
B、民族工业在夹缝中求生存的历史命运
C、近代实业家具有较强的民族救亡意识
D、国民政府对日本侵华采取不抵抗政策9、中国近代思想主要经历了“师夷长技以制夷”、“中体西用”、“维新变法”、“民主共和”、“民主与科学”及“马克思主义”的演进过程。这些思想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A、发展资本主义
B、反对专制统治
C、反抗外来侵略
D、救亡图存10、历史学家陈旭麓说:“那个时候的中国,天下滔滔,多的是泥古而顽梗的人……如果没有‘中体’作为前提,‘西用’无所依托,它在中国是进不了门,落不了户的。”这段话中,他观察历史现象的思想方法是(
)。A、用今天的价值标准评判历史
B、把主观的设想作为历史证据
C、在特定历史环境中解释历史
D、以人民的利益为根本出发点11、下表是19世纪以来中国出现的几个重要人物及观点,他们人物观点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曾国藩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梁启超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孙中山中华民族自求解放、以免除帝国主义A、得到了资本主义国家的普遍认同
B、反映了中国人坚持外交独立的原则
C、成为了中国民主思想的理论依据
D、体现了中国人探索民族振兴的道路12、中国近代思想主要经历了“师夷长技以制夷”、“中体西用”、“维新变法”、“民主共和”“民主与科学”及“马克思主义”的演进过程,这些思想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A、政治的民主化
B、救亡图存
C、经济的工业化
D、思想的自由化13、从洋务运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到康有为“托孔改制”,从三民主义到新文化运动中一些激进派提出全盘西化、“打倒孔家店”的口号,造成近代“西学”地位不断提高,以儒家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中学”地位不断下降,这主要是因为(
)A、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步加深
B、西方列强的侵入,西学涌入中国
C、中国社会的变化和逐步转型
D、知识分子思想逐渐激进14、(2023·江苏)1897年10月,严复等人在天津创办《国闻报》,一方面选择百余种外国报刊作为稿件来源,另一方面还派员到各地采访,国内偏重于北方各省,国外则设访员于伦敦、巴黎、柏林、彼得堡、纽约、华盛顿等处。这表明(
)A、国内无报刊供其选稿
B、维新派要让读者了解国内外大事
C、清政府允许自由办报
D、维新思想的传播仅限于北方各省15、(2023·上海)下列选项中体现“中体西用”思想的是(
)A、所谓造成新文化,融合东西两大文明之奇功,或可企致
B、形而上者中国也,以道胜;形而下者西人也,以器胜
C、吾人倘以新输入之欧化为是,则不得不以旧有之孔教为非
D、吾人承孟荀传统之后,更兼收并蓄西方两派学说,不必借甲以排乙,或借乙以排甲16、(2023•海南)1942年,中共中央规定:“一切尚未实行减租的地区,其租额照抗战前租额减低百分之二十五”“在游击区及敌占点线附近,可比二五减租还少一点,只减二成、一成五或一成。”这一规定旨在(
)A、打击封建地主经济
B、加强各阶层的抗日大联合
C、削弱国民党在敌后的势力
D、纠正王明“左”倾路线二、问答题17、四大文明古国中,中国文明是唯一没有间断的国家。中国人民在古代创造了很多为国人骄傲的奇迹,但历史的车轮驶入近代后中国却不断遭到西方的侵略,惨遭蹂躏。这其中必然有我们值得思考借鉴的原因或教训。请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之。(只要言之成理均可得分;要求观点明确,论证有力。)三、综合题18、获取和解读信息、论证和探讨问题、描述和阐释事物是历史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一)提取信息
表1:《晚清政府进出口贸易额》(单位:两白银)年代进口出口188588,200,01865,005,7111895171,696,715143,293,2111905447,100,082227,888,1971911471,503,943377,338,166(二)论证观点
怎样在历史中间,在国家衰落的时候,发现一些非常可贵的因素,特别是一些先驱者带智慧性的见解,这是非常重要的。“师夷长技以制夷”很重要,因为本来认为中国是天下第一,老是天下第一,天下就是中国,中国就是天下,那时候中国没有世界的概念,中国也不知道自己有多大,认为自己是一个中心,周边都是自己的属国。但是魏源能够看出中国已经不行了,要“师夷”,这个口号的提出就代表着一种叛逆性。
——《复兴之路》
(三)阐释事物
(1)从上表中可以获取哪些信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论证“‘师夷’,这个口号的提出就代表着一种叛逆性”这一观点。(3)试从上图中任选出三个关键词,提炼一个主题,并运用这三个关键词对该主题进行简要阐释。19、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时务学堂师生问答
杨树谷(学生)问:孟子曰:“无罪而杀士,则大夫可以去;无罪而戮民,则士可以徙。”读书至此,不免有疑问。夫委贽为臣,当临难无苟免,何得不谏君于过,而竟去云乎哉?虽曰当时人主不足以有为,而臣道不可不尽也明矣。孟子之意究竟何如?
教习梁(启超)批:《记》曰:“非特君择臣也,即臣亦择君。”又曰:“君使臣以礼。”夫臣者也,与君同办民事者也……六经之中,言此等道理者极多,决不为怪异也。自秦以后君权日尊,而臣之自视,以为我实君之奴隶。凡国事之应损应益,君之所为应直谏犯颜者,而皆缄默阿谀为能,奴颜卑屈以容乐于其君,而“名节”二字扫地尽矣。至于今日,士气所以萎靡不振,国事所以衰,罔不由是。此实千古最大关键矣。其亦未闻孟子之大义焉耳!
问题(1)你认为杨树谷产生这种疑问最直接的依据可能是什么?(2)梁启超是通过什么方式进一步论证孟子关于君臣关系思想的?(3)结合秦汉以来的历史,你认为梁启超的分析有没有道理?在你看来时务学堂师生以此为题展开议论的真实用意何在?四、材料分析题20、“教育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邓小平
材料一
董仲舒按人性把人分为上中下三个等级,占人口多数的“中民”是教育的主要对象。他主张设立各级学校,教授儒家经典,将他们培养为“笃于礼薄于利”“以天下为忧”的君子,以使得“教化大行,天下和洽”。
古罗马教育家昆体良(35~95年)认为,学校教育优于家庭教育,培养演说家是公民教育的重要目标。他还认为,完美的常说家“不仅要有超群的演说天赋,还要有完美的品格”“能尽公民之义务,能在公私事务中完成使命,能以忠告引导国家,能以立法奠定其雄厚基础”。
材料二
严复认为:“西之教平等,故以公治众而贵自由”“讲教育者,其事常三宗:曰体育,曰智育,曰德育,三者并重”。
1912年,蔡元培批评清政府的教育宗旨说:“忠君与共和政体不合,尊孔与信教自由相违”。同年,中华民国教育部公布的《教育宗旨》规定:“注重道德教育,以实利教育,军国民教育辅之,更以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
1957年,毛泽东提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材料三
人文教育是欧洲教育的传承。19世纪,英国知识界对教育的内容展开争论。一派认为,科学(自然科学和应用科学)应该是教育的主体内容,它是文明的基础和核心,是国家富强之所在。教育不能只培养绅士,而是要满足社会的现实需要,但科学在教育中几乎没有获得应有的分量。另一派别认为,古典人文科目(语言、文学、哲学、历史、数学等)仍然应该是教育的核心内容。人文教育不仅追求纯粹知识,还是人类实现美、快乐、自由和道德的途径。类似的争论在近现代很多国家都发生过。(1)阅读材料一,概括董仲舒和昆体良教育主张的相同点。(2)阅读材料二,概括中国近现代教育目标的特点;结合时代背景对此进行分析。(3)①概述这一教育争论在英国出现的时代背景。
②教育内容既受限于历史时代,又对历史发展产生影响。你如何看待上述教育争论中的观点?运用中外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史实加以论述。
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充分,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答案解析部分一、单选题1、【答案】C
【考点】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新文化运动
【解析】【分析】“必在制民之产,使之甘其食,美其服,而后教化可行,风俗可善也”大意是说先要让百姓生活富足,然后才能推行教化,移风易俗,说明顾炎武主张在改造社会风俗上把物质条件与精神条件结合起来,因此选C,ABD三项都与题干意思不符。
【点评】本题是典型的材料型选择题,“材料”来源广泛,同时形式多样,分为文字材料(诗词歌赋、名人名言或文言典籍等)和图表材料(如地图、漫画、照片或统计图表等),前者往往考查学生阅读分析能力,后者往往考查学生对图表或数据的处理分析能力。解答本题要注意一是考生切忌不要受思维定式的影响而脱离材料本身,如看到“顾炎武”就想到是经世致用,错选A项;二是注意局部和整体的关系,BD项都是突出教化,但只是涉及材料的部分意思,从程度上看历史选择题往往是要选择一个最佳选项。2、【答案】C
【考点】新思想的萌发,维新思想,三民主义
【解析】【分析】“三十年来之制造派,十年来之变法派,五年来之自由民主派”分别是指洋务派、维新派和革命派,A不对,洋务派不属于政党力量,而是属于清朝封建官僚集团;B不对,只有革命派领导辛亥革命实现了政权更替;D不对,洋务运动不属于反帝反封建民主革命;三者都反映了近代中国人的探索。故选C。
【点评】近代前期中国人寻求变革、振兴国家的思想历程经历了从“偏见”西方到“认同”西方;从主张“兵战”到主张“商战”;从固守“旧学”到学习“西学”再到提倡“新学”;从学习“器物”到学习“制度”的历程。这是面对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不断救亡图存的过程;是向西方学习由浅入深的过程;是思想不断解放的过程;是中国逐渐走向近代化的过程。3、【答案】C
【考点】洋务派近代工业的创办及其影响,维新思想,新文化运动
【解析】【分析】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经历了一个不断深入的渐进过程。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科技,“师夷长技以自强”;19世纪末,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以康有为为代表的维新派宣传维新思想,主张变革,实行君主立宪制;20世纪初,资产阶级激进派发起新文化运动,学习西方的民主、科学思想。故选C。
【点评】关于近代中国学习西方的历程,经历了由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文化的历程。对应的重大历史事件有:地主阶级发起的洋务运动,资产阶级领导的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4、【答案】C
【考点】维新思想,新文化运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三民主义
【解析】【分析】题干中几种思潮都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短暂时间内出现的,题干中的顺序就是它们成为主流思想的先后顺序。但并不是说一种成为主流其他思想就不存在了,有时是并存的。如民主共和思想广泛传播的时候,维新思想蜕变为保皇思想仍然存在。因此选C。
【点评】本专题一直在高考命题中站有很大比重。西学东渐、早期维新思想、维新思想、新文化运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是高考的重要知识点。各种题型都容易出现。
复习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时,要抓住一条主线:近代以来中国人向西方学习及思想不断解放的历程。把握向西方学习的四个阶段的主题内容:一是从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地主阶级学“器物”;二是从戊戌变法到20世纪初,资产阶级学“制度”;三是1915年至1919年,资产阶级学“思想文化”;四是五四运动至新中国成立,中国共产党从“走俄国的路”到“走自己的路”。5、【答案】D
【考点】新思想的萌发,维新思想,新文化运动,三民主义
【解析】【分析】①项是20世纪初宣传的革命思想;②项是19世纪40年代中国的向西方学习的思潮;③项是进化论的思想,属于维新变法时期的思潮。因此按顺序应该是②③①,故选D。
【点评】此题实际上考查的是西学东渐的发展演变历程。在近代,随着民族危机的出现和加深,中国人开始了向西方学习的探索,康有为主张学习西方的君主立宪制度,主张维新改良;陈独秀则主张共和,反对儒家伦理道德。但是在一战之后,人们对西方的制度、思想等重新进行了反思。社会上出现了进行革命、进行分本社会变革的声音。中国向西方学习经历了一个由排斥西方先进制度和思想文化到全盘西化,再到正确认识西方文化过程。6、【答案】B
【考点】新思想的萌发,维新思想,新文化运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解析】【分析】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工业资本主义不断侵略中国,使中国一步一步地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为救亡图存,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进行了艰难而痛苦的抉择,他们向西方学习经历了器物变革——制度变革——思想变革的层面。因此选B。7、【答案】B
【考点】辛亥革命,三民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改革开放以来民主与法制的建设
【解析】【分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藉,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传统社会主要矛盾是“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而非专制与民主构成传统社会主要矛盾,“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是在强化君主专制,而“敢有帝制自为之,天下共击之”则说明民主共和观念已经深入人心,民主共和取代君主专制已经是历史潮流,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进程当然不能起决定作用,封建专制制度长期延续影响历史过程不是材料中反映的主旨,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B。
【点评】从命题角度看本题在立足学科能力考查的同时,重在培养、拓宽学生学习的思路和空间,大跨度的考查“历史变迁“,作为考生一定要知道本题的重心并不在于刘邦“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而是侧重于对孙中山“敢有帝制自为之,天下共击之”的理解,这就告诉我们在以后的复习备考中对于“历史变迁”类的试题往往要从“变迁后”的史实做文章,当然,也得具备一些基本的历史阶段特征的知识,例如,传统社会主要矛盾并不是专制与民主的矛盾,而是君权和相权、中央和地方的矛盾、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8、【答案】C
【考点】抗日战争,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初步发展,三民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改革开放以来民主与法制的建设
【解析】【分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材料能够“直接”反映的是反映的是面对日本侵华所造成的民族危亡,荣德生等近代实业家奋起抗争、挽救民族危亡,足以证明材料是在强调近代实业家具有较强的民族危机意识,材料中的“匹夫有责之义,谨先发起‘国难自救会’之组织”“共抗争之”也足以说明实业家的确具有危机意识,其他三个选项也能体现出来,但均不是直接体现出来的,所以本题的四个选项中可作为直接史料来说明的只能是C。
【点评】本题是一种读材料直接找答案的题型,本题的材料并不难读懂,材料的主旨也是非常明确的,从命题角度来看本题是在充分利用材料提供的信息考查考生们获取“直接史料”的能力,对史料的考查是多种多样的,但是“直接史料”类的试题考查是并不多见的,所以在以后的复习备考中一定加强这类试题的训练。9、【答案】D
【考点】新思想的萌发,维新思想,新文化运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三民主义
【解析】【分析】近代中国思想界向西方学习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发展、深化的过程,从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到学习西方的制度、文化近代后期又向苏俄学习。其共同目的是救亡图存,实现中华民族的振兴。故选D。
【点评】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与分析能力。近代中国社会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面临着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的任务,阻碍中国独立和富强的主要有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的封建势力以及后来的官僚资产阶级,材料中这些近代思想便设反映了救亡图存的时代主题。10、【答案】C
【考点】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新思想的萌发,维新思想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史学分析的基本原则与方法。11、【答案】D
【考点】新思想的萌发,维新思想,新文化运动
【解析】【分析】本题材料提到19世纪以来中国出现的几个重要人物及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他们属于不同的派别和阶级,有不同的思想主张,但都体现了中国人探索民族振兴的道路,因此选D。ABC都不符合所学知识的共同点,排除。
【点评】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向西方学习·过程与特点12、【答案】B
【考点】新思想的萌发,维新思想,新文化运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三民主义
【解析】【分析】西学东渐的过程实际上是不同的阶级向西方学习探求救国救民道路的过程。这些主张实行的大背景是一致的,那就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各阶级的使命都是救亡图存。所以B项正确。
【点评】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开眼看世界、洋务思想、维新思想、新文化运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师夷长技以制夷、“中体西用”维新变法、民主与科学、马克思主义的传播13、【答案】C
【考点】洋务派近代工业的创办及其影响,维新思想,新文化运动,三民主义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近代以来,由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程度不断加深以及向西方学习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故“西学”地位不断上升,“中学”地位不断下降,本题应选C项;C项包含A、B两项,故A、B两项与设问要求“主要是因为”不符;康有为的思想经历了“激进——保守”的阶段,故D项的表述错误。14、【答案】B
【考点】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和交通通讯的变化,维新思想
【解析】【分析】维新变法时期报纸比较多,除了《国闻报》,还有《时务报》等,故A项错误;材料中“选择百余种外国报刊作为稿件来源”的信息说明维新派目的是传播国外新思想,故B项正确;材清政府对维新派活动是限制的,故C项错误;维新思想的传播,材料中只是说明“偏重于北方各省”,不是仅限于北方各省,故D项错误。故选B。
【点评】复习中要掌握近代前期向西方学习为主线的思想解放潮流的线索:近代前期,中国思想界的主流是向西方学习。地主阶级抵抗派、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师夷长技”,处于“器物层面”;资产阶级维新派、革命派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仿行君主立宪和民主共和制度,处于“制度层面”;资产阶级激进派则掀起新文化运动,主张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处于“思想层面”。“向西方学习”屡次碰壁,先进的中国人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走社会主义道路。15、【答案】B
【考点】洋务派近代工业的创办及其影响,新思想的萌发
【解析】【分析】“中体西用”思想是中国近代洋务运动的主要思想,"体",即根本的意思。"用",即具体的措施。"中体西用"就是将西方的器物用于中国,使中国变得强大。它是洋务派关于中西文化关系的核心命题,也是洋务教育的指导思想。所以它强调的是器物的进步性,而不是制度上的进步。A选项是文化层面;B选项是器物层面;C选项是礼教;D选项是思想文化,因此本题选择B选项。
【点评】“中体西用”是19世纪60年代以后洋务派向西方学习的指导思想。"中学"指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儒家学说,"西学"指近代传入中国的自然科学和商务、教育、外贸、万国公法等社会科学。它主张在维护清王朝封建统治的基础上,采用西方造船炮、修铁路、开矿山、架电线等自然科学技术以及文化教育方面的具体办法来挽救统治危机。1861年,冯桂芬在《校邠庐抗议》中说:"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最早揭示了这种思想。16、【答案】B
【考点】抗日战争,毛泽东思想
【解析】【分析】材料信息体现的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减租减息运动,其目的是为了团结各阶层人民抗日,不是为了打击封建地主经济,所以本题答案为B项,排除A项和C项;王明“左倾”错误被纠正是在整风运动上,故D项错误。故选B。
【点评】减租减息土地政策的原因:减租减息土地政策的形成并不是偶然的,而是当时国内客观和主观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客观条件就是中国面临民族危机,民族矛盾成为国内最主要的矛盾。主观条件就是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能够团结地主和农民都参与到抗战中来,虽然之前实行的没收地主土地给农民的土地政策受到了农民的欢迎,但是却使很多地主在经济上和政治上都很难生存;而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则能够同时满足地主和农民的要求,自然能够得到地主和农民的拥护并使他们参与到抗战中去。
二、问答题17、【答案】参考要点:政治制度上:中国处在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不断强化的阶段,封建制度在走向衰落;西方由于启蒙运动的兴起,促使西方国家建立近代民主制度,资本主义处在上升阶段;思想教育上:中国受文字狱和科举制的影响,读书人思想受到钳制;经济上:中国依然是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西方资本主义萌芽早;工业革命的兴起,大大加速了其生产力的发展;对外政策上:中国是闭关锁国;西方对外掠夺、通商。
【考点】两次鸦片战争,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新思想的萌发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中国在古代创造了很多奇迹,但近代后中国却不断遭到西方的侵略好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可从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归纳作答,政治制度上,中国处在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不断强化的阶段,封建制度在走向衰落;西方由于启蒙运动的兴起,促使西方国家建立近代民主制度,资本主义处在上升阶段;思想教育上,中国受文字狱和科举制的影响,读书人思想受到钳制;经济上,中国依然是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西方资本主义萌芽早;工业革命的兴起,大大加速了其生产力的发展;对外政策上,中国是闭关锁国;西方对外掠夺、通商。
【点评】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影响;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影响;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发达的古代农业·影响;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影响;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影响;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启蒙运动·影响;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影响;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历程·物理学的重大进展·影响三、综合题18、【答案】
(1)信息:中国进、出口贸易额普遍增加;进口额高于出口额,晚清政府面临贸易逆差困境。
(2)论证:中国封建统治者以“天朝大国”自居;奉行闭关锁国的外交政策;魏源等人认识到西方在军事技术上的先进,编写《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这无疑是对传统观念的一种极大冲击,体现出一种叛逆性。
(3)关键词主题阐??释例1甲午海战、扶清灭洋、五四运动反侵略、求解放(或求独立)19世纪末,日本发动了蓄谋已久的甲午海战,清政府战败,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甲午战败,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日益高涨,义和团打着“扶清灭洋”的旗号,掀起了义和团运动;1919年中国在巴黎和会的正义要求遭到拒绝,五四运动爆发,成为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例2放宽设厂、实业救国、短暂春天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19世纪末,清政府为了扩大税源,放宽民间设厂的限制,民族工业得到初步发展;辛亥革命后,在实业救国思潮等因素的推动下,民族工业出现短暂春天;但随着一战结束,帝国主义卷土重来,民族工业迅速萧条,曲折发展。例3维新变法、三民主义、民主科学
(或五四运动)思想解放潮流19世纪末,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民族危机的加深,为救亡图存,资产阶级维新派提出了维新变法的主张;革命派提出三民主义作为革命的指导思想;激进派以民主科学为旗号,掀起了新文化运动,促进近代中国人思想的不断解放。(五四运动是一场广泛传播民主和科学的新文化运动,体现了鲜明的民主和科学精神,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确定其他主题,言之成理亦可给分)
【考点】甲午中日战争与八国联军侵华,民国初期和国民政府前十年民族工业的发展,新思想的萌发,维新思想
【解析】【分析】(1)本题材料提到,晚清政府进出口贸易额。考查学生提取历史信息的能力。据材料可知,中国进、出口贸易额普遍增加;进口额高于出口额,晚清政府面临贸易逆差困境。(2)本题材料提到,“师夷长技以制夷”很重要,因为本来认为中国是天下第一,老是天下第一,天下就是中国,中国就是天下,那时候中国没有世界的概念,中国也不知道自己有多大,认为自己是一个中心,周边都是自己的属国。但是魏源能够看出中国已经不行了,要“师夷”,这个口号的提出就代表着一种叛逆性。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封建统治者以“天朝大国”自居;奉行闭关锁国的外交政策;魏源等人认识到西方在军事技术上的先进,编写《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这无疑是对传统观念的一种极大冲击,体现出一种叛逆性。(3)本题要求从上图中任选出三个关键词,提炼一个主题,并运用这三个关键词对该主题进行简要阐释。考查学生提取信息、逻辑论证的能力。可从多个角度论证。例如放宽设厂、实业救国、短暂春天三个关键词,体现主题是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19世纪末,清政府为了扩大税源,放宽民间设厂的限制,民族工业得到初步发展;辛亥革命后,在实业救国思潮等因素的推动下,民族工业出现短暂春天;但随着一战结束,帝国主义卷土重来,民族工业迅速萧条,曲折发展。
【点评】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师夷长技;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过程·特点;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表现;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过程·特点19、【答案】
(1)孟子所说的这段话与中国历史上君主专制体制下的君臣关系有矛盾之处。
(2)正论---援引儒家经典《礼记》中的言论并指出,“六经之中,言此等道理者极多,决不为怪也”,以此说明孟子的言论是符合儒家思想的。
反论---从秦朝以后君臣关系的变化说明它违背了孟子和儒家的思想。
(3)有道理。秦朝建立中央集权制度和焚书坑儒、西汉“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宋朝朱熹理学、元明清时期的专制皇权和思想控制都与孟子的思想相悖。
用意:其一、托孔孟之道为推行维新变法制造历史依据。其二、借儒家倡导的君臣关系,论证其政治主张----君主立宪制的合理性。
【考点】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宋明理学,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维新思想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联系所学知识可知,在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下,皇帝的权力至高无上,皇帝对群臣有绝对的控制权,而孟子则认为臣可以不听君的旨意,孟子所说的这段话与中国历史上君主专制体制下的君臣关系有矛盾之处。(2)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记》曰:“非特君择臣也,即臣亦择君。”又曰:“君使臣以礼。”夫臣者也,与君同办民事者也……六经之中,言此等道理者极多,决不为怪异也”这是梁启超引用儒家经典来说明孟子的观点;“自秦以后君权日尊,而臣之自视,以为我实君之奴隶。凡国事之应损应益,君之所为应直谏犯颜者,而皆缄默阿谀为能,奴颜卑屈以容乐于其君,而“名节”二字扫地尽矣’这是梁启超举秦以后的实例来论证。(3)本题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描述和阐释问题的能力。孟子的话是有道理,历代很多加强专制的措施与孟子的主张相悖;其目的要联系梁启超的主要功绩来思考,要围绕戊戌变法来回答,是为变法服务的,为限制君权建立君主立宪制提供依据。
【点评】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罢黜百家;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朱熹的学说与理学的成熟;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顺乎世界之潮流·维新思想四、材料分析题20、【答案】
(1)相同点:教育的主要对象不是全体民众;学校教育是培养人的重要方式;教育要培养品德高尚的人;人才要为国家服务。
(2)特点:将德、智、体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标准;不同时代对教育目标都有所补充、发展。
分析:清末思想家提出,人才培养的标准以西方的自由、平等理念为核心;这一主张一度成为中华民国的教育宗旨。新中国成立后,教育方针强调培养社会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至2030年中国粒芯梅菜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矩型波纹补偿器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特殊油封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开关接插键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塑料断路器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恶意代码基础与防范(微课版)》 课件 第8章 勒索型恶意代码
- 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二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
- 医改护理培训
- 产品工厂直供合同范例
- 木制钓鱼艇转让合同模板
- 辽宁省火力发电企业名录2017年158家
- 消防工程分项查验表格
- 中石油气集团公司 会计核算办法
- 小学语文人教四年级下册(统编)(教研版)第六单元-《小英雄雨来》性别平等融合课教案
- 思想道德与法治教案第四章:明确价值要求践行价值准则
- 三年级数学上册课件-7.2 长方形的周长 -人教版(共10张PPT)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招标评标工作细则(新水厅〔2014〕39号)
- Q∕SY 1485-2012 立式圆筒形钢制焊接储罐在线检测及评价技术规范
- 登高作业错题解析
- 实验室6s管理实施细则
- 公路工程风险辨识评估标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