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共产主义诞生_第1页
第四章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共产主义诞生_第2页
第四章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共产主义诞生_第3页
第四章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共产主义诞生_第4页
第四章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共产主义诞生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一、新文化运动与思想解放的潮流(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二)新文化运动的口号(三)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四)五四以前新文化运动的局限中国人向西方寻求真理的路径(2)制度资产阶级改良派:维新运动君主立宪制革命派:辛亥革命资产阶级共和制(3)文化(观念形态的革命)新文化运动民主与科学(1)器物地主阶级革命派鸦片战争时期:“师夷长技以制夷”洋务运动时期:中体西用(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陈独秀蔡元培新文化运动的阵地

蔡元培对北大进行的重要改革:

第一,提倡学术研究。第二,展开百家争鸣。

第三,对学生的政治活动,不予严格干涉。

第四,中外教员,一视同仁。

位于东城区东堂子胡同75号(原33号)的蔡元培故居。此宅为东城区重点保护文物。

位于未名湖西南侧葱郁之中的蔡元培像(由北大77级、78级学生捐资建造)(二)新文化运动的口号:

民主、科学民主(Democracy)科学(Science)内容:五个提倡,五个反对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三)前期新文化运动的主题和内容鲁迅《狂人日记》

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胡适胡适(1891年12月17日—1962年2月24日),原名嗣穈,学名洪骍,字希疆,后改名胡适,字适之,笔名天风、藏晖等,安徽绩溪上庄村人,现代著名学者。胡适因提倡文学革命而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之一。(第一个提倡白话文,推翻了2000多年的文言文)兴趣广泛,作为学者他在文学、哲学、史学、考据学、教育学、伦理学、红学等诸多领域都有进行研究。

新文化运动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中国先进分子,尤其是青年学生,受到了民主和科学的洗礼,从封建束缚中解放出来,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

(四)新文化运动的意义:思想启蒙新文化运动后期知识分子队伍的分流:

以胡适为代表的一部分人继续沿着资产阶级的道路走下去;

以李大钊为代表的一部分人继承了科学和民主的思想,去寻求科学的社会主义来改造中国社会。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1)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也可以用社会主义思想指引自己走向解放的道路;

(2)社会主义俄国号召反对帝国主义,并以新的平等的态度对待中国,推动了社会主义思想在中国的传播;

(3)给中国的先进分子以革命方法的启示,推动他们去研究十月革命所遵循的主义。

三、十月革命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1.五四运动促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二、五四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1)五四运动爆发爆发原因:首先,是新的社会力量的成长、壮大。其次,是新文化运动掀起的思想解放的潮流。再次,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导火线: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2)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第一,从时代特点和条件来看,五四运动发生在俄国十月革命之后,发生在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时代。

第二,从领导力量看,在五四运动中,中国工人阶级已经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政治舞台,成为运动的主力军。第三,从指导思想和发展方向来看,在五四时期,已涌现出了一批拥护十月革命、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先进分子,成为运动的左翼和领导力量。

最后,五四运动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在中国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条件已基本成熟。

第一,五四运动表现了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第二,五四运动是一场真正的群众运动。第三,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工人运动的结合。(3)五四运动的历史特点

为了继承和发扬“五四”运动的革命传统,1939年3月,陕甘宁边区的“西北青年救国联合会”规定5月4日为中国青年节。当时,国民党政府在广大青年的爱国举动的压力下,也同意了这个规定。但是,国民党政府畏惧青年学习“五四”革命精神,于是又改定以3月29日(1911年在广州起义中牺牲后来葬在黄花岗的革命烈士的纪念日)为中国青年节(在共产党和革命根据地内继续以五月四日为中国青年节)。

1949年12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正式规定:5月4日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青年节。五四运动所倡导的“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精神仍然被当代青年所推崇。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三、马克思主义的传入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十月革命概况

1917年11月7日(俄历10月25日),在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下,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

11月8日凌晨,冬宫被攻陷,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垮台。

彼得格勒武装起义

全俄工兵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

11月7日至9日在斯莫尔尼宫召开。大会选出了临时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列宁当选为人民委员会主席。它宣告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

至1918年3月,在全俄范围内普遍建立了苏维埃政权。

同月3日,苏维埃政权同交战国德国在布列斯特签署了和约,俄国退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1919年3月4日,列宁领导的第三国际(共产国际)在莫斯科成立。30个国家的共产党或左派社会团体的代表出席了大会。

1922年12月30日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和外高加索联邦共同组成了苏联。

十月革命开辟了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新时代。在其影响下,中国产生了一批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在他们的努力下,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传播。“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Bolshevism的胜利》中国第一个马克思主义者——李大钊李大钊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的标志

1920年,陈独秀发表《谈政治》一文,明确表示了拥护马克思主义的态度和革命的立场,标志其成为了一个马克思主义者。

陈延年陈乔年

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笔名子任。1893年12月26日生于湖南湘潭韶山冲一个农民家庭。

1918年,和蔡和森、何叔衡等在长沙组织革命团体“新民学会”。1918年8月,他为了组织留法勤工俭学到北京,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学说。1919年7月,他主编以湖南学生联合会名义出版的《湘江评论》并发表《民众的大联合》,宣传社会主义,宣传反帝反封建。1919年冬天,他为了扩大湖南各阶层人民反封建军阀的斗争,第二次到北京,进一步研读了许多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确立了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

1920年8月,上海共产主义小组成立。参加者有陈独秀、李汉俊、李达等。11月,创办《共产党》(月刊)。这标志着共产党和共产主义的旗帜在中国大地上树立起来了。1920年10月,李大钊、张国焘等在北京成立共产主义小组。从1920年秋至1921年春,董必武、陈潭秋、包惠僧等在武汉,毛泽东、何叔衡等在长沙,王烬美、邓恩铭等在济南,谭平山、谭植棠等在广州,都成立了共产主义小组。在日本、法国留学的中国先进分子,也成立了共产主义组织。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共一大的召开(1921年7月23日—31日)嘉兴南湖画舫上海市黄陂南路374号(原法租界望志路树德里106号)座落在嘉兴市南湖之滨的南湖革命纪念馆(1991年“七一”前夕建成)代表:李达、李汉俊、张国焘、刘仁静、毛泽东、何叔衡、董必武、陈谭秋、王尽美、邓恩铭、陈公博、周佛海、包惠僧。党的名称:中国共产党。党的纲领:以无产阶级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采用无产阶级专政以达到阶级斗争的目的——消灭阶级,废除资本私有制,联合第三国际。党的工作中心:领导工人运动

党的领导机构:大会选举产生了由陈独秀、张国焘、李达组成的党的领导机构——中央局,陈独秀任书记,李达负责宣传工作,张国焘负责组织工作。

(1)

坚强的领导核心,

(2)

科学的指导思想

(3)

新的革命方法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意义开天辟地焕然一新

1922年7月在上海召开中国共产党第二次代表大会,代表有陈独秀、张国焘、李达、杨明斋、罗章龙、王尽美、许白昊、蔡和森、谭平山、李震瀛、施存统。中国共产党“二大”的召开大会的中心任务是制定党的纲领。大会宣言明确指出:

党的最高纲领:组织无产阶级专政,渐次达到一个共产主义的社会。党在当前阶段的纲领:

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民主共和国。掀起第一次中国工人运动的高潮(从1922年1月香港海员罢工到1923年2月京汉铁路工人罢工)香港海员罢工

1922年1月12日至3月8日,历时56天。罢工影响迅速波及到新加坡、上海等港口。港英当局被迫接受了工人提出的9项条件。罢工取得了完全胜利。工人们高呼:“海员工会万岁”。京汉铁路工人罢工(1923年2月4日-7日)湖北省工团联合会暨京汉铁路总工会法律顾问施洋京汉工会江岸分会委员长林祥谦壮烈牺牲的中国工运先驱

尽管1923年“二七”惨案后,全国工人运动暂时转入低潮,但这个斗争仍有重大的意义。此后不久,中国共产党就着手进行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酝酿和准备工作,中国革命即将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国民党一大召开国民党“一大”旧址

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孙中山主持下在广州成功召开,这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正式形成。

大会通过的宣言对三民主义作出了新的解释,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民族主义:突出了反帝的内容,强调对外实行中华民族的独立,同时主张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民权主义:强调了民主权利应“为一般平民所共有”,不应为“少数人所得而私”。

民生主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