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学史第二版马工程课件 第六章 19世纪文学(上)_第1页
外国文学史第二版马工程课件 第六章 19世纪文学(上)_第2页
外国文学史第二版马工程课件 第六章 19世纪文学(上)_第3页
外国文学史第二版马工程课件 第六章 19世纪文学(上)_第4页
外国文学史第二版马工程课件 第六章 19世纪文学(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六章19世纪文学(上)第一节概述一、19世纪早期社会历史背景与主要文学思潮19世纪早期欧美文学的主潮是浪漫主义,它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在欧美流行,一直延续到19世纪末。但作为文学主流,它于1830年后让位于现实主义文学。欧美浪漫主义文学思潮的影响波及亚非国家。浪漫主义文学思潮流行于封建制度衰落、资本主义上升这一新旧历史交替的时代。从社会政治形态的角度看,浪漫主义思潮是法国大革命的产物。卢梭是浪漫主义文化思潮的精神代表。浪漫主义文学的产生也和德国古典哲学、空想社会主义思想的影响分不开。以康德、费希特、黑格尔和谢林为代表的德国古典哲学十分流行。这些哲学家反对启蒙理性,提出了唯心主义的原则,他们突出“自我”,强调天才与灵感,肯定主观作用,关注个人情感。黑格尔浪漫主义文学是在冲破古典主义束缚,继承英国的感伤主义文学、德国的狂飙突进文学和法国作家卢梭的创作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浪漫主义文学表现了对理性的不满与反思。浪漫主义文学共同的主要特征:首先,浪漫主义文学崇尚自我,具有强烈的个人主义倾向。其次,浪漫主义文学强调感情的抒发,偏重理想的追求,有很强的主观性。第三,浪漫主义文学反对古典主义只注重描写历史题材和宫廷生活,而着力于表现自然景物和乡间的纯朴生活,歌颂和赞美大自然。第四,浪漫主义文学善用夸张手法,追求强烈的艺术效果。第五,浪漫主义文学重视民间文学和民族传统。二、19世纪早期各国文学概况(一)德国文学德国早期浪漫主义的理论倡导者与奠基人是奥•施莱格尔(1767—1845)和弗•施莱格尔(1772—1829)兄弟。他们于1789年创办了《雅典娜神殿》杂志,宣扬浪漫主义的理论主张,首先提出了“浪漫主义”的名称,创立了“耶那派”诗论。“耶那派”是18世纪末德国早期浪漫主义的代表,它的理论奠基者是施莱格尔兄弟。他们和诺瓦里斯(1772—1801)、路德维希•蒂克(1773—1853)等人集居耶那,以《雅典娜神殿》(1798—1800)杂志为喉舌,探讨文艺,发表创作,反对古典主义,故称耶那派。德国早期浪漫主义充满了神秘虚幻和恐怖怪诞的色彩。最有代表性的是诺瓦里斯的《夜的颂歌》(1800)。德国后期浪漫主义文学重视民间文学。被称为“海德堡派”的诗人克莱门斯•布伦塔诺(1778—1842)和阿希姆•封•阿尔尼姆(1781—1831)在德国民间文学的整理方面作出了贡献。他们收集编撰的民歌集《儿童的号角》(1806—1808)是对德国民间文学的重大贡献,它对以后的德国诗歌产生过较大影响。霍夫曼(1776—1822)是德国浪漫主义文学中最具国际影响的作家。他的代表作品是短篇小说集《谢拉皮翁兄弟》(1819—1821),共4卷。雅可布•格林(1785—1863)和威廉•格林(1786—1859)是著名的童话作家,他俩合编的《儿童与家庭童话集》(1812—1815)突出表现了劳动者的优良品质和智慧,语言生动,富于幻想。(二)英国文学英国浪漫主义文学明显分为两派,即“湖畔派”和“撒旦派”(又称“恶魔派”)。“湖畔派”指19世纪英国早期浪漫主义运动中的一个流派。主要代表有威廉•华兹华斯(1770—1850)、萨缪尔•柯勒律治(1772—1834)和罗伯特•骚塞(1774—1843)。他们同情法国大革命,对资本主义的工业文明和金钱关系感到不满,主张回到大自然,复兴宗法制。他们常常隐居于英国西部的昆布兰湖区,寄情于湖畔山水,歌颂大自然,缅怀中世纪,以表示他们对现实社会的不满与憎恶,“湖畔派”也就因此而得名。华兹华斯柯尔律治骚塞“湖畔派”诗人中最出名的是华兹华斯,可视作领军人物。1789年他和柯勒律治合作出版的《抒情歌谣集》曾引起当时英国文坛的轰动,其中有他的代表作长诗《丁登寺》。他在1800年为《抒情歌谣集》再版写的序言,是英国浪漫主义运动的宣言书。序言对诗歌的本质、题材、语言、功能等方面提出了不同于18世纪古典主义文学传统的新见解,直接推动了诗学和诗歌创作的发展,成为英国诗歌发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柯勒律治是诗人也是文坛理论家,他的诗歌常常把离奇怪诞的故事写成逼真的现实生活,具有神秘色彩。“撒旦派”指英国19世纪早期浪漫主义运动中的又一流派。1821年,骚塞在《审判的幻景》一文中对拜伦、雪莱、济慈等进行猛烈攻击,把拜伦的作品说成是恐怖、嘲笑、下流、邪恶的荒谬结合。拜伦也以《审判的幻景》为题进行回击。由于此派诗人蔑视传统、敢于斗争,因而被英国绅士斥之为“撒旦”(即魔鬼),所以,文学史上就称拜伦、雪莱、济慈等为“撒旦派”(恶魔派)。波西•比希•雪莱(1792—1822)是和拜伦齐名的杰出浪漫主义诗人。在英国诗歌史上,他是第一个表现出空想社会主义理想的诗人。《西风颂》是雪莱的代表性作品之一。诗人用象征手法歌颂自然界的西风,气势宏伟,意境幽远,寓意深刻。除《西风颂》外,雪莱著名的抒情诗还有《云》、《致云雀》等。雪莱的代表作是诗剧《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1819)。瓦尔特•司各特(1771—1832)是英国浪漫主义小说家。他的小说开了后世历史小说的先河,代表作为《艾凡赫》(1819)。(三)法国文学法国浪漫主义文学以1830年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法国最早的浪漫主义作家是弗朗索瓦—勒内•德•夏多布里昂(1768—1848)和斯达尔夫人(1766—1817)。1802年,夏多布里昂(1768—1848)的理论代表作《基督教真谛》发表,标志着法国浪漫主义的开始。他认为科学和文学都来自基督教,作家应该歌颂基督教。他的中篇小说《阿达拉》(1801)和《勒内》(1802)就体现了这种观点。《勒内》的主人公勒内,是欧洲文学中第一个表现出“世纪病”特征的浪漫主义形象。斯达尔夫人(1766—1817)的文学理论代表作是《论文学》(《论文学与社会建制的关系》)(1800)和《论德意志》(1810)。她从文学和宗教、民族、社会制度、自然环境的关系出发研究文学,提出了社会环境制约文学、社会造就文学的唯物主义文艺思想,还论证了浪漫主义文学存在的合理性,为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斯达尔夫人的小说《苔尔芬》(1802)和《柯丽娜》(1807)都带有自传性,在文坛上产生过较大影响。到了20年代,法国浪漫主义文学有了很大发展,文坛上出现了阿尔封斯•德•拉马丁(1790—1869)、阿尔弗雷•维尼(1797—1863)、维克多•雨果(1802—1885)、阿尔弗雷•德•缪塞(1810—1857)等一批浪漫主义诗人。拉马丁的诗歌以咏唱缠绵悱恻的爱情和宗教思想为主,悲观色彩较浓。他的诗注重抒发内心的感受,诗风朦胧、飘逸,开浪漫派诗歌之新风。他的代表作是《沉思集》(1820)。维尼的诗歌则表现一种与社会相对抗的孤傲坚忍的精神,富于哲理性,善用象征的手法表达哲学思想。《命运集》(1864)是他的代表作。乔治•桑(1804—1876)也是这一时期的重要作家。她从30年代开始创作,到40年代后写出了代表性的小说《安吉堡的磨工》(1840)、《安东纳先生的罪孽》(1847)、《魔沼》(1846)等。她写得最好的作品是以她所熟悉的贝里乡村为背景的“田园小说”。她的作品中重复出现的主题是爱情超脱传统观念和阶级的障碍。大仲马(1802—1870)是法国浪漫主义小说家和戏剧家。他的代表作是《三个火枪手》(1844)、《基督山伯爵》(1844),后者情节曲折、对话生动、形象鲜明,是典范的浪漫主义通俗小说。小仲马、欧仁•苏也是这一时期法国浪漫主义的重要作家。(四)俄国文学茹科夫斯基(1783—1852)是俄国浪漫主义诗歌的奠基人。代表作有《柳德米拉》(1808)、《斯维特兰娜》(1813)、《十二睡美人》(1827)等。十二月党诗人雷列耶夫(1795—1826)也是浪漫主义诗人,他有抒情诗《公民》(1824)和长诗《沃伊纳罗夫斯基》(1925)等,《伊凡•苏萨宁》(1823)是他的组诗《沉思》中最著名的一篇。普希金(1799—1837)是俄国浪漫主义文学最杰出的代表,同时也是俄国现实主义文学奠基人。莱蒙托夫(1814—1841)是普希金的继承人,在俄国浪漫主义文学运动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他的代表性有:抒情诗《帆》(1832)等,长诗《童僧》(1839—1840)和《恶魔》(1829—1841)等,以及长篇小说《当代英雄》(1840)。(五)东、南欧国家文学亚当•密茨凯维奇(1798—1855)是波兰异民族压迫时代的杰出诗人,他既是波兰民族解放运动的斗士,又是浪漫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他的长篇叙事诗《塔杜施先生》(1830)以1811年和1812年波兰的两个历史事件为背景,通过两家贵族的年轻一代的恋爱事件,反映了旧的社会的衰亡,抒发了反对沙俄入侵,争取祖国独立的意愿。裴多菲(1823—1849)是匈牙利伟大的爱国诗人,1849年在抗击沙皇军队时壮烈牺牲,时年26岁。他的许多抒情诗为世人传颂,如《爱情与自由》(1846):“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意大利浪漫主义的重要作家亚历山德罗•曼佐尼(1785—1873),他的诗歌集中表现了民族复兴的思想,其代表作是《约婚夫妇》(1821—1823)。贾科莫•莱奥帕尔迪(1798—1837)是意大利浪漫主义诗人的杰出代表。他的主要诗作有《致意大利》(1818)、《金雀花》(1836)等。(六)美国文学欧文和库柏是最先写出具有美国本民族风格作品的作家,因此被称为美国民族文学的先驱。欧文在创作中致力于开发早期美国移民的传说故事,代表作是《见闻札记》(1820)。它汇集了作者众多的散文杂感故事。这些故事具有美国本土的生活气息,浪漫主义的色彩很浓,开创了美国短篇小说创作的传统。库柏的代表作是《皮袜子故事集》,共5部,实际上是一个长篇小说。布莱恩特是美国19世纪浪漫主义诗歌的创始人,他的那些描写自然景色的抒情诗深受英国浪漫主义诗歌的影响,被称为“美国的华兹华斯”。爱伦•坡是美国哥特式小说和侦探小说的创始人。他的短篇小说集《述异集》(1840)描写超自然的恐怖、神秘和死亡、尸体与腐朽、残忍与罪恶、宿命等等。爱默生是散文作家,也是诗人和演说家,他的许多名句成了以后美国社会思想的经典性言论。他的《论文集》(1844)和《诗集》(1846)影响广泛。霍桑是19世纪影响最大的美国浪漫主义小说家。他的代表作《红字》(1850)善于用象征、暗示手法,尤其善于开掘人的深层心理内容。霍桑被称为美国浪漫主义小说和心理分析小说的创始人。麦尔维尔是美国浪漫主义小说家,他的代表作《白鲸》(1851)描写捕鲸工人的悲惨命运,富有神秘色彩和象征意义。诗人亨利•华兹华斯•朗费罗(1807—1882)的《海华沙之歌》(1855)描述印第安传说中的西风之子海华沙的业绩,塑造了一个血肉丰满的英雄形象。第二节海涅一、生平与创作亨利希•海涅(1797—1856)是19世纪德国著名的抒情诗人、政治讽刺诗人,富有魅力的散文家,卓越的文化批评家和政论家。早期创作1817年至1821年,海涅创作了他的第一组抒情诗《青春的烦恼》,此后又陆续发表《抒情的插曲》(1822—1823)、《还乡集》(1823—1824)、《〈哈尔茨山游记〉组诗》(1824)和《北海集》(1825—1826)等组诗。1827年,诗人把这些诗汇集在一起,以《诗歌集》(1827)为名出版。海涅早期创作的重要成就还有《游记集》(1826—1831)。《游记集》包括四卷,第一卷《哈尔茨山游记》(1824),第二卷《北海集》,第三卷和第四卷是诗人游历意大利和英国之后所作的旅行札记。中期创作论文集《论浪漫派》(1833)和《论德国宗教和哲学的历史》(1834),便是他30年代初期研究德国文学和文化的重要成果。40年代,海涅的思想和创作都达到了高峰。他最优秀的政治诗篇均产生于这个时期,如《西里西亚的纺织工人》、《等着吧》和长诗《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等。晚期创作1851年出版《罗曼采罗》收录诗人1845—1851年间写下的抒情独白。诗集由三个部分组成,即《冒险故事》、《哀歌》和《希伯来曲》。海涅最后阶段的诗作,收在《1853—1854年诗集》中。二、《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讽刺叙事诗《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抒写了海涅1843年由巴黎回德国时的见闻与观感。全诗分为27章,可以说是27首战歌。这些“歌”表达了诗人对停滞落后的德国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的评价,对光明和幸福的未来世界的向往。诗人对普鲁士王国的反动政权及其统治的精神支柱——宗教与教会进行了无情的嘲讽。长诗对所谓反政府的自由主义派别及庸俗无聊、尔虞我诈的资产阶级市侩也予以了嘲笑和抨击。诗人在讽刺、批判现实的同时,也歌颂爱国主义和革命精神,并预示了美好的理想世界的到来。长诗在艺术上具有鲜明的特色。诗人采用了多种多样的表现手法,把真实的生活图景和浪漫的幻想境界交织起来,让历史传统和时代精神作鲜明对比。长诗充分地表现了诗人的讽刺才能。诗人交替使用素描式的讽刺和漫画式的讽刺,这些讽刺都不曾离开生活的真实。第三节拜伦一、生平与创作乔治•戈登•拜伦(1788—1824)。1807年,拜伦出版了第一部诗集《懒散的时刻》,表现出对现实的不满和对庸俗虚伪的上流社会的鄙视。这部诗集出版后受到《爱丁堡评论》的粗暴批评,拜伦写了长篇讽刺诗《英国诗人和苏格兰评论家》(1809)予以还击。这部诗集的出版,奠定了拜伦作为讽刺诗人在文学中的地位。1809年,拜伦大学毕业,承袭了上议院议员的席位。由于受到歧视,心情苦闷,拜伦出国到葡萄牙、西班牙、阿尔巴尼亚、希腊、土尔其等地旅行,于1811年冬天回国。他在旅行中耳闻目睹了西班牙人民抗击拿破仑侵略军的壮烈景象以及希腊人民在土尔其奴役下的痛苦生活,产生了创作的灵感,写成了震动欧洲诗坛的长诗《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的第一、二章。他是英国浪漫主义文学时期一个天才的抒情诗人。在他写作的一系列抒情诗里,无不流露出他的热情、想象以及对社会现实的关注。他把自己的现实观察、哲学思考、人生感悟等都写进了自己的作品。在拜伦创作的一系列优秀诗篇里,他于1813至1816年间创作的一组以东方故事为题材的传奇作品,具有特殊的价值。这一组独具特色的诗歌被称为“东方叙事诗”,由《异教徒》、《阿比道斯的新娘》、《海盗》、《莱拉》、《柯林斯之围》和《巴里西纳》六部长诗组成。他创作的这些长诗以西亚和南欧为背景,具有浓厚的异国情调。诗歌中拜伦塑造了一批著名的带有拜伦自身思想性格特征的英雄形象,即以作者命名的“拜伦式英雄”的形象。这些形象主要由海盗、异教徒、被放逐者等组成,大都是高傲、孤独、倔强的叛逆者。在这些形象身上,可以看到与拜伦同时代作家或此前作家笔下所塑造形象的不同特点。他们都是一些单枪匹马的复仇者,有着崇高的道德观和侠义心肠,爱好自由,忠于爱情。他们带有贵族血统,愤世嫉俗,高傲神秘。“拜伦式英雄”具有坚强的意志和强烈的反叛精神,叱咤风云的勇气和各种狂热而又浪漫的冒险经历。他们与其生活的社会格格不入,独自与命运抗争,追求自由解放。但是他们往往孤军奋战,最后总是以失败告终。这类人物表现出矛盾的思想和非凡的性格,他们热情似火,热爱生活,追求爱情,渴望幸福,与社会恶势力誓不两立,敢于蔑视现存制度,做一个社会的反叛者。但是,他们的思想基础是个人主义和自由主义,没有明确的政治目标和清晰的社会理想,往往傲世独立,行踪诡秘,好走极端,在斗争中单枪匹马,远离群众,因而注定了他们的结局是以失败告终。在拜伦的诗歌创作中,还有一系列艺术形式独特的作品,它们是诗剧《曼弗雷德》(1816)、《该隐》(1821)、《天与地》(1821)、《变形的畸形儿》(1821);悲剧《沃纳》(1822);历史剧《马里诺•法利埃罗》(1820)、《萨达纳巴勒斯》(1821)、《福斯卡利父子》(1821)。在拜伦写作的所有诗剧中,《曼弗雷德》最为重要,可以看作拜伦诗剧创作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二、长篇叙事诗《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的第一、二章于1812年2月问世。在这部作品中,孤傲、狂热、浪漫并充满反抗精神的恰尔德•哈罗德,是拜伦笔下第一次出现的“拜伦式英雄”的形象。诗中的主人公哈罗德是一个虚构的人物,身上带有一层神秘色彩。长诗主要写他到南欧旅行的见闻。“拜伦式英雄”的特点在哈罗德身上最早得到体现。《恰尔德•哈罗德游记》是拜伦最早开始写作的一部长诗,主要记述主人公游历的见闻和感想,同时又抒发诗人自己的感想和情绪,叙事与抒情水乳交融,在艺术上达到了很高的成就,因此它也被人称为抒情史诗,在拜伦的创作中具有重要价值。拜伦还创作了另一部长诗《唐璜》(1818—1823)。这部长诗描写了欧洲社会的人物百态,山水名城和社会风情,画面广阔,内容丰富,堪称一座艺术宝库。诗中主人公唐璜原是西班牙传说中一个家喻户晓的、专门寻花问柳的纨绔子弟,后来却成了许多艺术家创作的素材,除了拜伦而外,法国戏剧家莫里哀、奥地利音乐家莫扎特、英国戏剧家萧伯纳等都曾借用唐璜的故事并以“唐璜”为题创作过艺术作品。长诗通过唐璜在西班牙、希腊、土耳其、俄国和英国等不同国家的生活经历,展现了19世纪初欧洲的现实生活,讽刺批判了“神圣同盟”和欧洲反动势力。诗人还讽刺了当时英国社会的婚姻道德以及上流社会夫妇之间的相互欺骗。第四节雨果一、生平与创作雨果(1802—1885)是法国重要诗人、戏剧家和小说家,法国浪漫主义运动的领袖。20年代初他已发表诗集。1827年的《〈克伦威尔〉序言》是浪漫主义文学的宣言书,在文学批评史上具有重要意义。三四十年代雨果发表了多部抒情诗集:《东方集》(1829)赞美希腊人民的民族解放斗争;《秋叶集》(1831)抒写家庭和个人生活;《晨夕集》(1835)抒发忧郁,憧憬未来;《心声集》(1837),回忆家庭生活,描绘大自然美景;《光与影集》(1840)记录他与朱丽叶的爱情。他还写了不少剧本:《玛丽蓉•德洛尔姆》(1829)描写17世纪的名妓与一个青年的爱情,由于写的是波旁王朝统治下的事,遭到禁演。《欧那尼》(1830)是雨果的重要剧作之一,确立了浪漫派的地位。《国王取乐》(1832)描写法国文艺复兴时期国王弗朗索瓦一世的轶事。《吕克莱斯•波基亚》(1833)描写女下毒犯。《玛丽•都铎》(1833)描写16世纪英国女王的爱情。《安日洛》(1835)描写16世纪意大利贵族的感情纠葛。流亡期间,雨果才思大发,写出了一系列杰作。诗集《惩罚集》(1853)抨击拿破仑三世的倒行逆施,预言第二帝国必将崩溃,表示要战斗到底。《静观集》(1856)咏叹童年、爱情,抒发失女的悲痛和哲理沉思,这是雨果抒情诗的高峰《历代传奇》(1859—1883)是部小型史诗集。《凶年集》(1872)描写普法战争期间巴黎的被围、饥馑、巴黎公社的诞生、街垒战、当局的镇压,反映了雨果的爱国主义激情和人道主义精神。直至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雨果仍有诗集问世,如《祖父乐》(1877)、《精神四风集》(1881)。从20年代起,雨果已经开始写小说。1831年发表《巴黎圣母院》。但直到流亡期间才发表第二部长篇《悲惨世界》(1862)。《海上劳工》(1866)描写人同自然的搏斗,是对人和劳动的颂歌。《笑面人》(1869)批判了17—18世纪之间的英国贵族,站在共和主义的高度对贵族特权和丑恶的宫廷阴谋作了披露。颂扬了下层人物的善良,哀叹其不幸命运。《九三年》以法国大革命斗争最激烈的年代风云变幻的政治形势为背景,描写革命与反革命斗争的残酷性,力图阐述人道主义原则,批判了只讲暴力,不讲人道,只知盲目执行,不会灵活处置的革命者。小说写得十分紧凑。二、《巴黎圣母院》《巴黎圣母院》是浪漫派小说的典范作品。这是一曲反封建的悲歌,凸显出作家的人道主义思想和浪漫主义创作原则。《巴黎圣母院》的中心人物是爱丝梅拉达。雨果采用了多角恋爱的描写方式。雨果有意暴露教会同官府的勾结,描写封建统治者以愚昧迷信控制人民的精神。巴黎圣母院的敲钟人加西莫多是个奇特的角色,也是使这部长篇小说具有浪漫色彩的重要人物。小说还描绘了当时大量存在的流民阶层。再现中世纪的世俗民情是浪漫派的一个重大特点。《巴黎圣母院》在这方面也有出色的描写。从艺术上看,《巴黎圣母院》有很多奇思异想。一是将巍然壮观的巴黎圣母院拟人化。二是《巴黎圣母院》将对照原则运用得出神入化。人物的对照是小说对照艺术的精髓。雨果在《〈克伦威尔〉序言》中提出一条新的美学原则:“丑怪就存在于美的旁边,畸形靠近优美,滑稽怪诞藏在崇高的背面,恶与善并存,黑暗与光明相伴。”雨果的人物对照还应用到人物本身之中。人物的自我对照突出了心灵美的价值:内在美与外在美统一固然好,然而最重要的是内在美,即心灵美。心灵美是决定一个人好坏的唯一标准。人物的相互对照与自我对照互为补充,并联合以爱丝梅拉达为中心的诸多对照,从而形成多层次对照网,这显然是雨果塑造人物的独特方法及其艺术魅力所在。第五节普希金一、生平与创作亚历山大•谢尔盖耶维奇•普希金(1799—1837)是19世纪气势恢弘的俄罗斯文学的源头。他以自己的诗歌、小说和戏剧等作品开创了俄国文学的新时代,因而被称为“俄国文学之父”。1915年,他在一次考试时朗诵了自己的诗作《皇村回忆》,老诗人杰尔查文对他的诗才倍加赞赏。此时的普希金已经显露出清新优美的浪漫诗风。1817年至1819年间,普希金还写出了《自由颂》、《致恰达耶夫》和《乡村》等讴歌自由,抨击沙皇专制政体的政治抒情诗,以及《童话·圣诞歌》、《你和我》、《讥阿列克切耶夫》和《讥A·H·戈里岑》等讽刺诗篇。1821年,他撰写的《短剑》一诗曾在南社成员中流传。他完成了叙事诗《高加索的俘虏》(1821)和《强盗兄弟》(1822),并开始了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的创作。1823年7月,普希金被调到沃龙佐夫总督手下任职,来到敖德萨。敖德萨是一个滨海的有着欧洲风情的城市,普希金在那里的创作也颇有收获,写出了叙事诗《巴赫切萨拉伊的泪泉》(1823)、《茨冈》(1824)和抒情诗《致大海》(1824)等名篇。1829年年中,普希金获准随俄国军队去了俄土战争的前线,他会见了不少友人,撰写了《夜色笼罩着格鲁吉亚的山冈》(1829)和《卡兹别克山上的修道院》(1829)等抒情诗,以及长篇游记《1829年远征时的埃尔祖鲁姆之行》(发表于1836年)。1830年秋天,为了筹办与冈察罗娃的婚事,普希金去波尔金诺处理财产分割事,因当地发生霍乱疫情,被迫滞留。在那里的三个月,普希金埋头创作,才思喷涌:“我忘记了世界——在甜蜜的宁静中/我的幻想使我如痴如梦”,“刹那间,诗章恰似流泉涌”。在那里,他完成了《叶甫盖尼•奥涅金》的最后三章,《别尔金小说集》(内含《棺材匠》、《驿站长》、《射击》、《暴风雪》、《村姑小姐》),小型悲剧《吝啬的骑士》、《莫扎特和沙莱里》、《石客》和《瘟疫流行时的宴会》,包括叙事诗、抒情诗和童话诗等体裁的诗篇30多首,以及10多篇评论文章。他这时创作的小说作品,以及后来创作的中长篇小说奠定了普希金在俄国小说史上的地位。后人将普希金的这一创作激情迸发的时期称为“波尔金诺之秋”。1831年冬末,普希金与冈察罗娃结婚,定居彼得堡。普希金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小说创作之中,先后完成了中篇小说《杜勃罗夫斯基》(1832)和《黑桃皇后》(1833)、长篇小说《上尉的女儿》(1833—1836)等作品。1830年代,普希金诗歌创作也卓有成就。他完成了叙事诗《铜骑士》(1833)、童话诗《渔夫和金鱼的故事》(1833)、抒情诗《我又重新访问》(1835)和《纪念碑》(1836)等诸多优秀作品。但同时,普希金也写下了《给俄罗斯的诽谤者》(1831)、《波罗金诺纪念日》(1831)和《给M》(1834)等赞美沙皇政府镇压波兰华沙起义的诗篇。1837年2月8日,普希金与丹特士决斗,身受重伤,两天后去世,葬于米哈伊洛夫斯科耶村。二、普希金的诗歌创作1.抒情诗普希金的抒情诗在他的全部创作中占有重要分量。他一生共创作抒情诗880首,形式多样,包括颂诗、赠答诗、寓言诗、书信诗、哀歌、警句等。从内容上看,大体可以分为两类,一为公民诗歌,一为个人抒怀诗歌。这两类诗有交叉,内涵丰富、题材广泛。普希金的公民诗歌关注现实黑暗,讴歌自由民主,抒发痛苦与理念。普希金更多的是咏叹爱情、歌颂友谊、赞美自然,以及表达生活态度和文学主张的抒怀之作。2.叙事诗普希金的叙事诗有12首,著名的有:《鲁斯兰与柳德米拉》、《高加索的俘虏》、《强盗兄弟》、《巴赫切萨拉伊的泪泉》、《茨冈》、《努林伯爵》、《波尔塔瓦》、《铜骑士》和《渔夫和金鱼的故事》等。3.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是普希金的一部长篇诗体小说。这部作品真实地反映了19世纪20年代俄国的社会生活,表现了那一时代俄国青年的苦闷、探求和觉醒,提出了许多重要的社会问题。作品的中心主人公是贵族青年叶甫盖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