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问虽远在中国,亦当求之。——古阿拉伯谚语——三国至隋唐的文化《中外历史纲要(上)》第8课阅读教材第一子目,梳理儒、道、佛三国至隋唐五代的发展历程。①东汉末年兴起的本土宗教。②魏晋以来广泛传播,渐趋本土化。①两汉之际传入中国。②魏晋以来盛行,渐趋本土化。①汉武帝时确立正统地位。②魏晋以来儒学正统地位受冲击。一、思想与宗教1、儒学:3、佛教:2、道教:知识链接-道教产生和教义:东汉时,一些方士(古代自称能访仙炼丹以求长生不老的人)以神仙方术为基础,依托道家思想,杂以阴阳五行、治病养生驱邪、谶纬之学等写成《太平经》等,标志道教信仰和理论形成。宣扬长生不老、得道成仙
到东晋时道教日盛,不仅有皇帝、大臣信奉,下层民众中也拥有众多的信徒。(贵儒、尊道)材料一:
另类皇帝梁武帝
梁武帝名萧衍,自幼习儒,一度又信奉道教,经常屈尊拜访著名道士陶弘景,以至于当时人们将陶称为“山中宰相”。后来梁武帝又舍道释佛,以皇帝之身出家,“舍身”同泰寺。材料二《江南春》唐.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知识链接-佛教(1)传入:创自古印度,西汉末传入中国,魏晋时期盛行。(2)教义:宣扬人生一切皆苦、现实世界一切皆空;主张因果报应,轮回转世,超脱尘世。
白马寺建于东汉,是佛教传入我国后第一座官修寺院,被尊为中国佛教“祖庭”和“释源”,“中国第一古刹”。山西大同云岗石窟观察图片,比较不同石窟的佛像有何不同,这从侧面反映了佛教在传播过程中的什么变化?佛教:中国化河南洛阳龙门石窟习近平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的演讲(2014年3月27日,巴黎)
佛教产生于古代印度,但传入中国后,经过长期演化,佛教同中国儒家文化和道家文化融合发展,最终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文化。——习近平佛教中国化儒道佛吸收吸收吸收吸收吸收吸收三教合一以儒学为主体,三教相互融合与借鉴。你能不能从《西游记》中找到“三教合一”的痕迹?
西天取经本身就是佛教故事。孙悟空却是道教出身,七十二变就是向菩提祖师学的。孙悟空遇到困难就向各路神灵救援,这里面既有佛教的观音菩萨,又有道教的太上老君。在取经路上伸张正义的浩然之气,唐僧舍生取义的儒家思想。“孙悟空本领再大也跳不出如来佛的手心”既体现了佛法无边又存在着一定的等级观念。①东汉末年兴起的本土宗教。②魏晋以来广泛传播,渐趋本土化。①两汉之际传入中国。②魏晋以来盛行,渐趋本土化。①汉武帝时确立正统地位。②魏晋以来儒学正统地位受冲击。注意:儒学受到佛教、道教的冲击,但仍居统治地位。一、思想与宗教1、儒学:3、佛教:2、道教:总体特征:思想活跃,多元化。玄学,是魏晋时期以老庄思想为骨架,融合儒家经义后形成的一种哲学思想,其特征是远离政治,回避现实,无关道德,蔑视俗务。玄学的出现反映出当时A.老庄学说占据主流地位
B.社会剧烈动荡政治黑暗C.思想领域出现三教合一
D.商品经济冲击传统思想B思考:魏晋以来佛教和道家广泛传播的原因?国家分裂,政局动荡不安,儒学倡导的“三纲五常”受到挑战,人们需要对生老病死合理解释,心理安慰。魏晋南北朝时期,修炼养生、因果轮回等观念流传开来,人们纷纷烧炼丹药、追求长生,或者写经造佛、修建寺观。以上材料从侧面反映了A.道教佛教争夺统治地位 B.中国古代呈儒佛道交融景象C.传统主流价值受到冲击 D.宗教思想弥漫加剧社会动荡C二、文学艺术成就1.文学时期概况魏晋南北朝曹魏:建安文学(《短歌行》《七步诗》等)东晋:陶渊明的田园诗(《归园田居》等)南朝:骈文北朝:民歌(《木兰辞》《敕勒歌》等)隋唐时期唐诗繁荣的原因:(1)开放繁荣的社会环境;(2)科举考试以诗赋为主。成就:(1)初唐:王勃、陈子昂;(2)盛唐:边塞诗(高适、岑参);田园诗(孟浩然、王维);李白、杜甫(3)中唐:白居易(4)晚唐:杜牧、李商隐盛唐时期的边塞诗,一面夸张地展示战争的残酷和环境的恶劣,一面更凸显保家卫国的豪情和建功立业的抱负:中晚唐时期的边塞诗更加倾向于低迷悲观和忧郁忡忡的心理表达,透露出深刻的慷慨壮烈和伤感悲凉氛围。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A.诗人力图全景再现社会真实 B.思想演进影响文人审美情趣C.文学风格折射社会环境变迁 D.商品经济导致文风日渐世俗核心素养:文学是时代的反映,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经济/政治的反映。(唯物史观)C【书法】楷书颜真卿《多宝塔感应碑》楷书柳公权《金刚经碑》草书:张旭《肚痛贴》王羲之——行书《兰亭集序》隶
书《曹全碑》二、文学艺术成就【书法】二、文学艺术成就隶书:字形宽扁。楷书:笔画详备,结构严谨,极具实用价值。草书:笔画勾连不断,纵情随性,极具审美价值。行书:兼具楷书的规矩和草书的放纵,既有审美价值,又有实用价值。天下第一行书——(东晋)王羲之《兰亭集序》在书法创作上,唐人崇尚严谨法度,如颜真卿创作的《麻姑仙坛记》,既有儒家之严谨又不失道家率真自由之趣;大批士人出身的经生涌现,随即诞生了独具佛家色彩的书法艺术形式﹣﹣抄经体。这反映了唐代()A.三教融合的文化趋势 B.人才培育机制的健全C.书法艺术创作的繁荣 D.社会主流思想的演变A二、文学艺术成就3.绘画雕塑绘画魏晋(1)绘画理论出现(以形写神)(2)东晋:顾恺之《女史箴图》、《洛神赋图》隋唐展子虔、阎立本、吴道子:《游春图》、《步辇图》、《送子天王图》雕塑魏晋至隋唐洛阳龙门石窟、大同云冈石窟、敦煌莫高窟东晋顾恺之《女史箴图》《洛神赋图》“以形写神”(唐)展子虔《游春图》(唐)阎立本《步辇图》(唐)吴道子《送子天王图》领域时期人物主要成就数学南朝祖冲之世界上第一个将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七位农学北朝贾思勰《齐民要术》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地理西晋裴秀绘制出《禹贡地域图》,提出“制图六体”建筑隋朝李春设计建造赵州桥,是现存世界上最古老的石拱桥印刷术唐朝雕版印刷《金刚经》世界上现存最早火药唐中期书籍中记载了火药的配方;唐末火药开始用于战争天文学唐朝僧一行世界上第一个用科学方法实测地球子午线长度医药学唐朝孙思邈《千金方》唐高宗《唐本草》是世界上最早由国家颁行的药典“吉尼斯纪录”二、科技的发展(阅读教材,自主总结)《天工开物》中记载“(成分)以硝石、硫黄为主,草木灰为辅。硝性至阴,硫性至阳,阴阳两神物相遇与无隙可容之中。其出也,人物膺(承受)之,魂散惊而魄童粉(粉身碎骨)”。文中提到的是(
)A.造纸术
B.火药
C.指南针
D.印刷术B中国古代农业科技,多出于老农之类生产者之手,医学科技多出于老中医之手或祖传秘方,火药发明是炼丹家在炼制丹药中偶然发现并经多次同类实践得出的。这说明我国古代传统科技
(
)A.注重对经验的总结
B.缺乏创新的逻辑C.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D.与农业息息相关A①古代科技主要服务于农业经济;②注重经验总结,轻视理论探索。思考:中国古代科技的特点?三、中外文化交流阅读教材,找一找哪些人为三国至隋唐时期为佛教文化交流作出贡献。法显、玄奘;鉴真日本孝谦女皇仿王羲之、王献之的字体所书来自中国的松树、桂花、牡丹、芍药鉴真乾漆夹造的坐像具有中国盛唐建筑风格的建筑唐招提寺(日本)中华文化圈繁荣原因:①江南大开发和农业经济发展(经济基础);②民族交融促进技术之间的交流(社会基础);③外来文化的传播和交融(必要条件);④继承了秦汉以来的科技成就,并不断加以革新和创造。探究: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文艺科技成就繁荣的原因是什么?思考角度:经济发展;政局稳定;民族交融;对外交往;历史积淀……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抛弃了或者背叛了自己历史文化的民族,不仅不可能发展起来,而且很可能上演一幕幕历史悲剧。
坚定文化自信,是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的大问题。
没有文化自信,不可能写出有骨气、有个性、有神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避雷针市场环境与对策分析
- 04版车位共享合同:基于物联网技术的车位共享协议
- 2024年度智能交通信号控制系统设计合同
- 2024年度广告发布及合作推广合同
- 2024年度环保项目技术研发与咨询合同
- 行李箱用便携式数字秤市场发展预测和趋势分析
- 2024年度体育赛事代理合同
- 2024年度医院厨房设施维修保养服务合同
- 2024年度城市轨道交通电气安装合同
- 胡须露市场发展现状调查及供需格局分析预测报告
- 氮气(MSDS)安全技术说明书
- 代理报关委托书
- 安宁疗护患者生活质量、初次疼痛、埃德蒙顿症状、缓和日常体能评估量表
- 小学美术四年级质量检测试卷(共3页)
- 青少年科学调查体验活动分析报告
- 大班科学四季的变化ppt课件
- 建设部211文件
- 轿车白车身外观修复技巧精要
- 违规代客理财及同机操作的案例介绍
- 工程款结算—广联达.doc
- 生化知识点整理(特别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