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国际环境法_第1页
第八章国际环境法_第2页
第八章国际环境法_第3页
第八章国际环境法_第4页
第八章国际环境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八章国际环境法国际环境法概述国际环境法的基本原则国际环境法的主要内容中国与国际环境法律实践第一节国际环境法概述

一、国际环境问题

国际环境问题也称全球环境问题或地球问题,是指超越主权国家的国界和管辖范围的、区域性的和全球性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

二战后,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人类对环境作用的深度和广度加强,产生了大规模地球环境问题。这些问题由一国内的严重污染发展到区域性的大范围污染和生态破坏,甚至演化为全球性的环境问题,日益威胁到全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成为全世界所面临的重大危机之一。当前,国际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1、气候变化2、臭氧层破坏(耗损)(辐射)3、酸雨污染(燃煤)4、生物多样性锐减5、淡水短缺6、森林破坏7、荒漠化8、海洋污染和破坏9、有毒化学品和危险废物越境转移二、国际环境法的概念国际环境法是调整各国在环境保护领域所形成的各种关系的法律、规章和制度,是调整国际间环境保护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称。这些行为规范主要来源于国际公约、国际习惯、双边或多边协定,以及有关国际会议和国际组织的宣言、决议、行动纲领等。三、国际环境法的产生和发展

(一)19世纪中叶——1945年联合国成立是国际环境法的萌芽时期界河和国际河流的渔业管理和水污染防治

1909年《美加水条约》野生动物的保护

1900年的《保护非洲的野生动物、鸟类和鱼类的伦敦公约》、1902年《保护对农业有益鸟类的公约》、1940年的《西半球自然保护和野生动物保全的华盛顿公约》等。1893年美国和英国

太平洋海豹仲裁案

美国主张其有权在3海里领海线以外采取行动保护经常光顾美国岛屿的海豹。英国则以传统的“公海自由”原则反对美国的主张。由美、英各两人,法国、意大利和瑞典各一人组成的仲裁庭依据传统的“公海自由”原则作出裁决,认为美国对于那些虽经常光顾其岛屿但处于其领海以外的海豹不享有保护权和财产权,不得以此为借口将其自然资源管辖权扩大到其管辖范围以外的地区。仲裁决定同时规定了一些保护处于3海里领海线以外的公海海豹的措施。如禁猎季节和对捕猎方法和捕猎工具的规定。1941年美国和加拿大特雷尔冶炼厂仲裁案

特雷尔是位于加拿大的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的一家冶炼厂,排放的二氧化硫烟雾对美国华盛顿州造成财产损害。1935年,美加两国将此纠纷交由一个比利时人任主席和美、加各一人任仲裁员的仲裁庭裁决。仲裁庭分两次裁决。在1938年的第一次裁决中,仲裁庭判定冶炼厂的烟雾对华盛顿州造成了损害并裁决加拿大对美国赔偿7.8万美元。在1941年的第二次裁决中,仲裁庭作出了一项有名的声明:“根据国际法以及美国法律原则,任何国家也没有权利这样地利用或允许利用它的领土,以致其烟雾在他国领土或对他国领土上的财产和生命造成损害。”此案是国际法史上第一起跨国界环境赔偿案例。它宣布一国应对其危害他国环境的行为承担国家责任的原则为许多的国际法文件采用。(二)1945年联合国成立到1972年斯德哥尔摩会议是国际环境法的形成时期20世纪50年代:海洋环境问题突出,1954年《国际防止海上油污公约》和1958年联合国海洋法会议通过四项海洋法公约20世纪60年代:1968年《欧洲关于控制空气污染的原则宣言》和《欧洲水宪章》、1969年《国际干预公海油污事件公约》。托列峡谷号污染案

托列峡谷号是一艘利比亚的商船,其船主和租赁者均为美国人。1967年3月18日,该船自波斯湾开往英国米尔福德港途中于英国东南岸领海外锡利岛和地角之间的七礁石处搁浅。该船载有12万吨原油。由于原油外溢而对英国和法国的沿岸海域造成了严重污染,加上海上风暴猛烈,救援很难进行,救援计划没有成功。结果船被海水打成三截。于是英国政府于3月27日决定把海面的油层烧掉,将船炸毁。通知船主后,英国战斗机就炸掉了该船。船主和利比亚政府对此行动均未提出异议。3月30日,船上的原油全部毁掉。利比亚调查委员会对事故进行了调查并确认是由于船长的疏忽而造成,决定撤销船长的航行执照。

1968年,联合国国际法委员会认为英国的行为符合“情势必需”原则。事后在英、法两国的要求下,船主和租赁人分别向两国各赔偿了150万英镑。该事故导致国际海事组织制定了1969年《国际干预公海油污事故公约》和《国际油污损害民事责任公约》。(三)1972年斯德哥尔摩会议到1992年里约会议期间,是国际环境法发展较为活跃的时期

1972年斯德哥尔摩召开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以“一个地球”为口号《人类环境宣言》:26条原则《人类环境行动计划》国际环境机构的建立: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国际环境条约的签订

1972年《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1973年《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国际贸易公约》、1979年《远距离跨界大气污染公约》、1982年《海洋法公约》、1982年《世界自然宪章》、1985年《保护臭氧层维也纳公约》及其1987年《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1990年、1992年修正)、1989年的《控制危险废物越境转移及处置巴塞尔公约》。斯德哥尔摩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大大推动了国际环境保护的发展。为纪念这次会议,联合国大会决定以每年6月5日作为“世界环境日”

☆历届环境日主题◆1990-儿童与环境

◆1989-警惕,全球变暖

◆1988-保护环境、持续发展、公众参与

◆1987-环境与居住

◆1986-环境与和平

◆1985-青年、人口、环境

◆1984-沙漠化

◆1983-管理和处理有害废弃物,防止酸雨和提高能源利用率

◆1982-纪念斯特哥尔摩人类环境会议十周年-提高环境意识

◆1981-保护地下水和人类食物链,防止有毒化学品污染

◆1980-新的十年,新的挑战-没有破坏的发展

◆1979-为了儿童-没有破坏的发展

◆1978-没有破坏的发展

◆1977-关注臭氧层破坏、水土流失、土壤退化和滥伐森林

◆1976-水,生命的重要源泉

◆1975-人类居住

◆1974-只有一个地球◆2006-沙漠与土地沙漠化◆2005-营造绿色城市,呵护地球家园

◆2004-海洋存亡,匹夫有责

◆2003-水-二十亿人生命之所系!

◆2002-让地球充满生机

◆2001-时间万物,生命之网

◆2000-环境千年,行动起来

◆1999-拯救地球就是拯救未来

◆1998-为了地球上的生命-拯救我们的海洋

◆1997-为了地球上的生命

◆1996-我们的地球,居住地、家园

◆1995-各国人民联合起来,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1994-一个地球,一个家庭

◆1993-贫穷与环境-摆脱恶性循环

◆1992-只有一个地球—一起关心,共同分享

◆1991-气候变化-需要全球合作

2006年世界环境日主题:“沙漠和荒漠化”,口号:“莫使荒地变沙漠”

2008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转变传统观念,推行低碳经济”2008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标识2009“世界环境日”主题——地球需要你:团结起来应对气候变化旨在倡导全社会积极行动起来,采取有效措施,培养绿色生活习惯,以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共同保护我们的生活环境。中国主题:“减少污染——行动起来”。2010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多样的物种,唯一的地球,共同的未来(ManySpecies.OnePlanet.OneFuture)。

2010世界环境日主题,与联合国确定的2010年为“联合国世界生物多样性年”高度契合,呼应了保护地球上生命多样性的紧迫性,充分体现了世界对濒危物种保护的重视。

1974年澳大利亚和新西兰诉法国核试验案

1966年到1972年,法国曾多次在南太平洋法国领土波利尼亚的上空进行大气层核试验。在核试验期间,法国曾以宣布某个地区为禁区或危险区为由而不许外国飞机和船舶通过。1973年,法国还进一步计划进行空中核试验。鉴于此,1973年5月9日,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两国分别向国际法院提出了请求书,状告法国的空中核试验违反国际法。要求法国停止进一步的核试验,并同时请求法院指示临时保全措施,命令法国在国际法院做出判决前,停止一切空中核试验。法国否认国际法院对本案有管辖权,声明不接受国际法院的管辖。国际法院受理该案后,法国拒绝应诉。国际法院于1973年6月22日以两项基本相同的命令指示临时保全措施。后来,由于法国表示不准备继续进行空中核试验,国际法院在1974年12月20日做出决定,认为不必对本案做进一步的判决。印度博帕尔毒气泄漏案

1984年12月23日夜间,在印度博帕尔市,美国联合碳化公司印度分公司的一家化工厂发生严重的毒气泄漏事故,约定40吨甲基异氰酸盐气体涌出储存罐并散发于空气中。剧毒气体使工厂周围和下风方向的一座90万人口的城市中有约4000人死亡,40万人受伤或致残。事故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法律、技术和组织上的原因,也有人为的错误。印度政府在印度和美国两地法院对美国联合碳化公司起诉。但美国法院以事故和受害人都在印度和美国母公司与其印度分公司的关系不足以确立二者的联系点为由驳回起诉。最后该案由印度最高法院审理。经过长达7年的诉讼,印度中央政府与美国联合碳化公司达成协议,以美国联合碳化公司对印度赔偿4.7亿美元了结一切争议事项和权利要求。(四)1992年里约会议及以后的新发展时期1992年6月3日至14日,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了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有183个国家派代表团参加大会,102位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与会,故此次会议又被称为“地球高峰会议”。会议宗旨是回顾人类环境会议召开后20年来全球环境保护的历程,敦促各国政府和公众采取积极措施,协调合作,防治环境污染和生态恶化,为保护人类生存环境而共同努力。此次会议通过了《关于环境与发展的里约宣言》(又称“地球宪章”)、《21世纪议程》、《生物多样性公约》、《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关于森林问题的原则声明》等重要文件,发出了建立起一种“新的全球伙伴关系”的口号,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原则,成为国际环境保护的新开端。风险预防原则污染者付费原则共同但有差别责任跨代平等联合履约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会议:2002年8月26日-9月5日在南非约翰内斯堡召开,与会国家192个,正式代表1万7千人,主要议题是评估自1992年里约热内卢地球峰会闭幕以来在改善环境和减少贫困方面取得的进展,并决定应以什么样的行动来解决环境和贫困问题。会议成果:通过了《约翰内斯堡可持续发展承诺》和《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会议执行计划》。《承诺》是政治宣言,而《执行计划》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更具体(重点集中在水、生物多样性、健康、农业、能源等几大具体领域)的环境与发展目标,并设定了相应的时间表。第二节国际环境法的基本原则1、资源开发的主权原则和不损害国家管辖范围外的环境原则2、国际合作原则3、可持续发展原则4、预防原则5、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公平承担责任)1、资源开发的主权原则和不损害国家管辖范围外的环境原则1972年的《联合国人类环境宣言》第21条原则规定:“各国有按照自己的环境政策开发自己的资源的主权,并且有责任保证在它们管辖或控制之内的活动,不致损害其他国家的或在国家管辖范围以外地区的环境。”这是对国家环境和自然资源主权原则更深入和全面的阐述,同时也提出了领土无害使用的责任。即各国对其管辖范围内的环境和自然资源享有永久主权,但同时不得危害境外环境地球的整体性和相互依存性,使得在保护和改善全球环境时,必须实行国际合作。《联合国人类环境宣言》第7条指出:“种类越来越多的环境问题,将要求国与国之间广泛合作及国际组织采取行动以谋求共同的利益。”第24条更明确、具体地阐述国际合作的指导准则和范围。《环境和发展里约宣言》确认:“各国应本着全球伙伴精神,为保存、保护和恢复地球生态系统的健康和完整进行合作。”并在“原则9”规定了国际合作的方式和内容。2、国际合作原则3、可持续发展原则1983年,联合国大会建立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1987年环发委提交《我们共同的未来》含义: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内容:当代人与后代人的关系当代人与人、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发展与环境的关系1992年环境与发展大会,原则正式确立的标志4、预防原则在重大的环境损害发生前,采取政治、法律、经济和行政等手段,防止此类环境损害的发生——防患于未然

即在保护全球环境的国家责任问题上实行“共同但有区别(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原则。解决全球的环境问题,保护和改善全球环境,是世界上各个国家的共同责任。但是,在对国际环境应负的责任上,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各自的责任是有区别的。发达国家都经过“先污染后治理”的过程,这实际是以全球的资源环境容量为基础,通过向发展中国家汲取资源和转移污染来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平衡。全球的环境恶化和生态破坏,从历史和现状上看,主要是发达国家造成的,因而应负主要责任。同时,发达国家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和先进的环保技术,应为解决全球环境问题率先行动并承担更多的义务。对于发展中国家,则应坚持权利与义务相平衡原则,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承担保护本国及国际环境的责任。5、公平承担责任原则

一、大气和气候保护(一)越境大气污染1979年欧洲经济委员会制定《长程越境大气污染日内瓦公约》:大气质量管理制度、情报交换制度、协商与合作制度等。此后又签署了削减硫氧化物、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硫化物等方面的议定书。(二)臭氧层损耗及其控制

1985年《保护臭氧层维也纳公约》及其1987年《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1990年、1992年修正)(二)全球气候变化及其控制

1992年《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其1997年《京都议定书》第二节国际环境法的主要内容京都议定书

1997

年在日本京都召开的《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大会初步形成《京都议定书》。议定书为附件I国家(发达国家和经济转型国家,具体如图1

所示)规定具体的、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温室气体减排目标,要求附件I国家在2008~2012年间总体上要比1990年水平平均减少5.2%。议定书同时引入清洁发展机制(CDM)、排放贸易(ET)和联合履约(JI)3个灵活机制。议定书2005年2月16日正式生效。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全称《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5次缔约方会议暨《京都议定书》第5次缔约方会议,于2009年12月7-18日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来自192个国家的谈判代表召开峰会,商讨《京都议定书》一期承诺到期后的后续方案,即2012年至2020年的全球减排协议。会议达成不具法律约束力的《哥本哈根协议》。协议维护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其《京都议定书》确立的“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就发达国家实行强制减排和发展中国家采取自主减缓行动作出了安排,并就全球长期目标、资金和技术支持、透明度等焦点问题达成广泛共识。

坎昆会议2010年联合国气候大会于11月29日到12月10日在墨西哥坎昆举行。目前大会会程过半。美国气候变化特使托德·斯特恩和墨西哥总统卡尔德龙6日表示,本次大会有进展,但达成全面气候协议较为困难。

二、海洋保护(一)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是海洋环境保护的核心(二)海洋环境污染防治陆源污染的防止: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船舶污染的防止:1969年《油污民事责任公约》和《对公海上发生油污事故进行干预的国际公约》、1971年《设立国际油污损害赔偿基金公约》、1973年《防止船舶污染国际公约》海洋倾废的管制:1972年《防止倾倒废物和其他物质污染海洋的伦敦公约》、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海洋生物资源的养护: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

三、自然保护(一)生物资源保护

1、生物多样性保护——1982年《生物多样性公约》2、野生动植物贸易——1973年《濒危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3、迁徙物种保护4、其他(二)自然地域的保护1、森林——热带雨林保护2、湿地保护:

1971年《国际重要湿地公约》3、自然遗产保护:

1972年《世界遗产公约》4、南极保护5、防止荒漠化

四、有害废弃物和危险物质管理

(一)危险废物

1989年《控制危险废物越境转移及其处置的巴塞尔公约》,我国于1991年9月4日加入。

1、适用范围

2、事先告知和许可

3、成员方应将非法运输危险废物作为刑事犯罪加以惩罚

4、危险废物的运输应采取符合环境保护的合理方式加以管理

5、对与非缔约国的贸易实行有限度的禁止(二)化学品(三)核活动及其损害的控制国际核事故分级图表

全球重大核事故一览

2009年12月2日日本中部地区静冈县御前崎市的滨冈核电站发生核泄漏事故核电站的23名工人受到直接辐射,约53升水受到污染,被污染的水放射性超标300多倍2004年8月9日日本关西电力公司位于东京以西约350公里处的反应堆发生涡轮机房内蒸汽泄漏事故导致4人死亡、7人受伤。虽然日本官方称在核电站周围的监测辐射仪器没有发现异常,但此次事故仍被认为是日本迄今伤亡最惨重的核电站事故1999年9月30日日本茨城县东海村一家核燃料制造厂发生核物质泄漏事故造成两名工人死亡,数十人遭到不同程度辐射,附近居民被疏散1993年4月6日俄罗斯西伯利亚托姆斯克市附近的托姆斯克化工厂的一个装满放射性溶液的容器发生爆炸泄漏的放射性物质污染面积达1000公顷,并引起大火,附近的几个村庄被迫整体迁移1986年4月26日乌克兰切尔诺贝利核电站4号反应堆发生爆炸造成30人当场死亡,8吨多强辐射物泄漏。此次核泄漏事故使电站周围6万多平方公里土地受到直接污染,320多万人受到核辐射侵害,造成人类和平利用核能史上最大一次灾难1979年3月28日美国宾夕法尼亚州三里岛核电站制冷系统出现故障,致使核反应堆部分熔化最终造成美国最严重的一次核泄漏事故,至少15万居民被迫撤离1957年10月10日英格兰西北部的温德斯凯尔(现改名塞拉菲尔德)核电站的一座反应堆起火核电站附近的农场产品被禁售一个月,数十人因遭受核辐射而罹患癌症死亡切尔诺贝利核电站

日本关西电力公司美国三里岛核电站

日本滨冈核电站

英格兰温德斯凯尔核电站五、贸易与环境全球环境保护和自由贸易的冲突“绿色壁垒”第四节中国与国际环境法律实践中国积极参加国际环境保护及其立法工作,已加入了60多个有关国际环境保护的条约。中国政府认为,保护环境和发展经济,关系到人类的前途和命运,影响着世界上每一个国家、每一个民族、以至每一个人。解决世界环境与发展问题,必须开展广泛和有效的国际合作。中国的环境问题是全球性环境问题的一个组成部分,中国深知自己在保护地球生态环境方面的责任和可以发挥的作用。中国人民的基本信念是:把中国的环境保护工作做好,不仅是对自己人民和后代的义务,也是对全人类共同事业的重要贡献。中国愿意承担与我国发展水平相应的国际责任和义务,并为解决世界环境与发展问题进一步加强国际合作。中国坚决维护我国和发展中国家的权益,积极履行我国加入的国际环境保护公约。中国的原则立场:1、经济发展必须与环境保护相协调经济发展是人类自身生存和进步所必需,也是保护和改善地球环境的物质保证。发展经济、消除贫困是许多发展中国家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