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支出基本理论_第1页
财政支出基本理论_第2页
财政支出基本理论_第3页
财政支出基本理论_第4页
财政支出基本理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章财政支出的基本理论

本章基本知识点:

搭便车公共提供与公共生产公共提供与私人生产要素分配购买性支出转移性支出瓦格纳法则

替代效应论经济发展阶段论本章的重点与难点:

纯公共品与混合产品的提供方式及原因

财政支出中的公平与效率财政支出按经济性质分类及意义对我国财政支出规模发展变化的特殊性的解释影响财政支出规模的因素下一章第二章第一节政府与公共物品的提供第二节财政支出中的公平与效率第三节财政支出分类与结构

第四节财政支出规模第五节财政支出效益(自学)回目录第二章第一节政府与公共物品的提供一、公共物品的提供方式——公共提供1、公共物品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如果由市场提供,每个消费者都不会自愿掏钱去购买,而是等着他人去购买而自己顺便享用它所带来是利益,即“搭便车”。第二章2、公共需要的享用一般是不可分割的公共需要的消费是公共的和集合的,无法个量化,也无法确切地计量每个人享用的数量,无法按享用数量对等收费。3、国家可以凭借政治权力,强制地无偿地取得税收收入税收收入为无偿提供公共需要提供物质基础。第二章二、混合物品的提供方式——混合提供1、具有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混合物品公共提供——政府收税弥补,免费使用市场提供——收费弥补,交费购买使用权收税成本+效益损失收费成本+效益损失第二章2、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都不充分的混合物品(1)外部效应很大时,可视为纯公共物品,采取公共提供方式;(2)政府提供,向享用者收费的混合提供方式。(3)从世界实践来看,主要提供方式:政府授权经营;政府参股;政府补贴第二章三、公共生产1、概念:公共生产是指由政府出资(即预算拨款)兴办的所有权归政府的工商企业和单位。公共生产(广义)生产有形产品和提供服务的国有工商企业(狭义)提供无形产品和服务的国家机关、公安、司法、国防和事业单位第二章2、国有企业应分类改革,分别管理(1)提供公共物品的国有企业和单位——国有国营模式(2)垄断国有企业——国有国控模式(3)竞争性的大中型国有企业——公司制改革(4)小型国有企业——放开搞活,转为非国有第二章一、公平与效率一般1、公平与效率的概念(1)公平标准

差距标准:用收入结果来判断,收入差距在社会可以接受的范围内的分配制度就是公平合理的第二节财政支出中的公平与效率第二章※基尼系数(GiniCoefficient)是意大利经济学家基尼(CorradoGini,1884-1965)于1912年提出的,定量测定收入分配差异程度,国际上用来综合考察居民内部收入分配差异状况的一个重要分析指标。收入%AB人口%洛伦茨曲线基尼系数=AA+B0<基尼系数<10.2以下——高度平均0.2~0.3——相对平均0.3~0.4——较为合理0.4以上——差距过大0第二章

197819881990

1998

城镇0.1650.2360.24农村0.2220.2950.31全国0.456

20052006200720082009城镇农村全国0.470.4960.480.510.49第二章

我国城乡居民收入比(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人均纯收入之比):19801985200220032004城镇2.51.863.113.234农村11111200520062007200820093.223.273.333.363.4111111第二章注意:2007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9.5%,为1985年以来增幅最高的一年。绝对差距达到9646元,是改革开放以来差距最大的一年。2008年这一差距则首次超过万元。全国居民消费总额中,农村居民消费所占比重从1978年62.1%下降到了2007年的25.6%,下降了近37个百分点。第二章延伸阅读资料A:束缚中国经济进一步发展的三要素:一、低工资与长时间劳动。表现为一方面在职员工超时工作(包括蓝领、白领与黑领);另一方面是大量失业者的存在。结果是:在GDP总量中,属于劳动报酬并由劳动者最终支配的数量大致在9万亿左右(2007),占比36%第二章这些收入扣除税收,加上其他收入,最终形成消费支出的量大约占GDP的35%。二、太大的对外贸易顺差以上两者的结合形成恶性循环:即国内工资往下,出口向上。(思考:为什么?)三、代际财富连续积累,导致贫富差距越拉越大。(仅按0.42的基尼系数计算,占人口5%的最富有群体大约拥有社会财富的30%)(《中国新闻周刊》)第二章延伸阅读资料B:

1978~2008年,中国GDP由3,645.2亿元增长到300,670亿元,增长了81.48倍年均增长26.76%;而同期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510元增长到15,781元,仅增长9.45倍;农民人均纯收入由686元增长到4,761元,增幅只有5.94倍。同时,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城市或乡村不同阶层之间,收入分配差距和社会保障水平更有天壤之别。第二章延伸阅读资料C:1949年到1978年的GDP从557亿元增加到6846亿元,即29年间增长11.29倍,年均增长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49年的不足100元提高到2008年的15781元,扣除价格因素,增长18.5倍。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由1949年的44元提高到2008年的4761元。2008年底城乡居民人民币储蓄存款余额达21.8万亿元,比1952年底的8.6亿元增加2.5万倍,人均由1.6元增加到16407元。

第二章延伸阅读资料D:中国社科院

《当代中国社会结构》(2009)课题组:目前无论哪个阶层的主观评价,都认为工人、农民、农民工的获益很少,评价均排在后3位。公众评价排在前5位的依次是:国家干部、演艺人员、私营企业主、国有集体企业经营管理者、专业技术人员。另据世界银行统计,2003年—2007年三年时间里,中国的GDP每年增长10%,但是中国最贫穷的10%的低收入人群的收入不仅没有跟上这个10%,而且他们的总体收入还下降了2.4%。(思考:后果是什么?)

第二章从1971年至1980年的3.8:1跃升到2005年的19.9:1,差距越拉越大。按照国际上通用的方法(社会平均工资法),月最低工资标准一般是月平均工资的40%~60%。而目前中国所有地区的平均水平明显低于40%的下限。因此,最低工资标准需要提高。

第二章2、公平与效率的关系效率公平对立论公平公平效率效率统一论侧重论(2)效率的标准投入与产出、所费与所得的对比关系,以较少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实现社会效益的最大化。ABABABC第二章二、财政支出中的效率1、财政支出的效率标准财政支出的效率与资源配置职能密切相关。财政支出的效率标准是社会净效益最大化。即当改变资源配置时,社会的所得要大于社会的所失,其差额越大越好。

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聚财过程中的代价+成本第二章2、社会资源在财政部门与民间部门合理配置组合点决策的民主化YX30%70%75%80%A均衡点B

非均衡点C非均衡点20%25%两大部门在资源配制中的关系第二章边际社会效益+0-政府预算GGTTEABCFJabc3、社会资源在财政部门与民间部门合理配置组合点决策的科学化政府预算与社会边际效应的关系第二章三、财政支出的公平财政支出中的公平与财政的收入分配职能联系在一起。收入分配功能收入分配——要素分配——注重效率原则规模收入分配——个人收入分配——公平原则公平原则收入分配政策财政支出——转移性支出财政收入——所得税制度收入差别程度社会保障支出财政补贴支出税收支出经济公平社会公平第二章四、社会经济的稳定与发展是兼顾公平与效率的体现在财政决策中,无论出于公平考虑还是出于效率考虑,一旦纳入宏观经济分析的视野,都可以与社会经济的稳定和发展联系在一起。第二章第三节财政支出分类与结构一、财政支出的含义财政支出——是以国家为主体,以政府的事权为依据进行的一种财政资金分配活动,集中反映了国家的职能活动范围及其造成的耗费。第二章2/6/2023我国各时期财政支出主要项目的比重基本建设支出挖潜改造金和科技三项费支农生产支出和农业事业费文教科学卫生事业费抚恤和社会福利事业费国防费行政管理费政策性补贴四五时期40.33.54.18.71.219.14.5/五五时期35.15.56.611.02.016.44.9/六五时期25.15.75.815.71.811.90.8/七五时期20.55.56.519.01.69.18.812.6八五时期12.17.16.821.32.19.511.96.9九五时期:19961997199819992000200513.211.411.112.916.113.211.916.06.69.15.95.85.54.45.56.47.15.85.14.85.2819.121.520.620.018.317.2181.51.61.51.61.41.42.118.39.18.88.78.27.67.2912.013.112.312.311.611.314.256.15.76.06.65.36.62.94二、按财政支出的具体用途(预算支出科目)分类第二章2/6/2023我国财政支出结构变化趋势显示图“五五”时期经济建设费59.9%社会文教费14.4%国防费16.4%行政管理费5.3%其他4.0%“九五”时期经济建设费38.3%社会文教费27.2%国防费8.3%行政管理费15.7%其他10.5%第二章第二章第二章三、按支出产生效益的时间分类——经常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一)经常性支出经常性支出是指维持公共部门正常运转或保障人们基本生活所必需的支出,主要包括:人员经费、公用经费和社会保障支出。其特点是,它的消耗会使社会直接受益或者受益。(二)资本性支出资本性支出是指用于购买或生产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的耐用品所需要的支出。其特点是,它的耗费的结果将形成供一年以上长期使用的固定资产。

第二章社会总产品价值CVM补偿基金消费基金补偿(重置)投资净投资消费初次分配储蓄再分配四、按动态的再生产的角度进行归类积累基金1、投资性支出:基本建设(1)流动资金(2)挖潜改造资金(3)地质勘探费(4)工交商部门事业费(5)支农支出(6)2、消费性支出:文教科学卫生事业费(7)抚恤和社会福利费(8)行政管理费(9)国防费(10)总投资第二章五、按经济性质分类(是否与商品和劳务相交换为标准)财政支出购买性支出转移性支出投资性支出社会消费支出基本建设投资流动资金投资更新改造投资文教科学卫生事业费行政管理费国防费捐赠支出债务利息支出补助支出社会保障支出财政补贴支出第二章购买性支出与转移性支出区别(经济分析的意义):对经济运行的影响对政府的效益约束对微观经济主体的约束购买性支出转移性支出政府直接以商品和劳务的购买者身份出现在市场上,因此对社会的生产和就业有直接影响,间接影响分配。政府所有的资金转移到领受者手中,因此直接影响收入分配,间接影响社会生产和就业。政府必须遵循等价原则,因此对政府形成较强的效益约束。转移性支出体现出的重置活动对政府的效益约束是软的。微观经济主体也必须遵循等价交换的原则,所以对其的约束是硬的。微观经济主体的收入取决与同政府讨价还价的能力,显然对其预算约束是软的。重点第二章2/6/2023两类国家购买性支出与转移性支出所占比重

类别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

合计100.0100.0

购买性支出45.261.5其中:经常性支出34.950.1资本性支出10.311.4转移性支出41.022.5其中:公债利息5.65.5补助金35.417.0其他13.816.0第二章2/6/2023我国财政支出中转移性支出及其比重政策性补贴(价格补贴)企业亏损补贴债务支出抚恤与社会福利救助费转移性支出合计绝对数比重(%)绝对数比重绝对数比重绝对数比重绝对数比重197811.21.0----18.91.730.12.71980117.79.3--28.62.320.31.6166.613.21985261.810.3507.019.939.61.631.21.2839.733.01990380.89.9578.915.0190.44.955.11.41205.231.21995364.94.6327.84.1878.410.9115.51.41686.621.01996453.94.7337.43.51311.913.7128.11.42231.323.31997551.94.8368.53.21918.416.7142.21.22981.025.91998712.16.4333.53.02352.921.1171.51.63570.032.11999697.64.5290.01.91910.512.4179.91.23078.020.020001042.35.9278.81.61579.88.9213.01.23114.017.5(单位:亿元)第二章我国转移性支出变化趋势图第二章我国转移性支出结构图1985年2007年第二章六、国际分类法

职能分类

经济分类1、一般公共服务2、国防3、教育4、保健5、社会保障和福利6、住房和社区生活设施7、其他社区和社会服务8、经济服务(1)农业(5)道路(2)采矿业(6)水输送(3)制造业(7)铁路(4)电业(8)通讯(9)其他经济服务9、无法归类的其他支出1、经常性支出(1)商品和服务支出1)工资、薪金以及其他有关项目2)商品和劳务的其他购买(2)利息支出(3)补贴和其他经济性转让1)对公共企业4)对家庭2)对下级政府5)国外转让3)对其他居民2、资本性支出(1)固定资产的购置(2)土地和无形资产购买(3)存货购买4)资本转让3、净贷款政治社会经济购买转移购买第二章七、财政支出结构的调整与优化1、财政支出结构取决于一个国家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其根本任务是发展社会生产力。新的世纪已经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科技进步将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来源。加大科技和教育投入是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的总的指导思想和战略性任务。第二章2、财政政策的调整必须符合一定时期的发展战略和政策目标。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要求政府转变其职能,同时也必须逐步转变财政职能,并对财政支出结构进行优化和调整,逐步建立“公共财政”的基本框架。第二章

3、财政政策的调整还必须符合经济形式的发展变化。自1996年我国国民经济调整实现“软着陆”,经济发展进入一个新的时期,由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由粗放型经济转变为集约经济,因而实现以高科技为基础的产业升级的结构性调整,已成为当前经济发展的关键。财政支出结构的调整与优化要与之相适应。第二章

自2004年第一季度起,我国经济在历经七年调整之后,结束了通缩状况,并出现了局部经济过热,国家及时进行了干预和调控。从财政政策上来说,就是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但是,从2008年年底,随着全球经济危机的蔓延,国家及时推出4万亿(中央财政)投资计划。第二章一、财政支出规模的指标1、绝对指标:即总量指标2、相对指标:增长率财政支出/GDP3、衡量财政活动规模的两个指标:

财政收入/GDP财政支出/GDP第四节财政支出规模第二章(1)财政支出/GDP更切近实际。它表现为财政对GDP的实际使用和支配的规模。(2)财政支出反映的是财政在GDP使用过程的活动。财政支出通过它的规模和结构实现资源配置,直接影响社会再生产的规模和结构。(3)财政支出更能全面而准确的反映财政对经济运行的调控能力。第二章4、反映财政支出规模及其变化的指标(1)财政支出增长率,以△G(%)表示。指当年财政支出比上年同期财政支出增长的百分比,即“同比”增长率。(2)财政支出增长弹性系数,以Eɡ表示,是指财政支出增长GDP增长率之比,弹性系数大于1,表示财政支出增长速度快于GDP增长速度。第二章(3)财政支出增长边际倾向,以MGP表示。表明财政支出增长额与GDP增长额之间的关系,即GDP每增加一个单位的同时财政支出增加多少,或财政支出增长额占GDP增长额的比例。第二章二、财政支出规模的发展趋势1、我国财政支出规模的发展趋势年份财政支出(亿元)GDP(亿元)财政支出/GDP%19781995200020012002200520062007200820091122.16823.715868.817358.322053.233930.2840213.16

50415.962427

75873.643624.158478.18940496556102398190370209407246619300670

33535330.9611.6717.7617.9821.5417.8219.2020.820.76

22.63第二章财政支出规模绝对指标变化图示(亿元)2010年(预计)84530亿元第二章财政支出相对指标(财政支出增长率%)的发展趋势图第二章我国财政支出规模相对指标(财政支出/GDP)的发展趋势图2008年20.76%第二章2、发达国家财政支出/GDP比重的发展趋势图一第二章发达国家财政支出/GDP比重的发展趋势图二第二章三、西方经济学家对财政支出不断膨胀趋势的分析

1、阿道夫·瓦格纳(德国)——政府行动扩张论

瓦格纳法则可以表述为:随着人均收入的提高,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也相应的随之提高。第二章现代工业发展社会进步国家活动扩张政治因素——扩张的市场中的当事人之间的关系会更加复杂,引起对法律和契约的需求,需要国家提供法律服务。经济因素——工业的发展推动了都市化的进程,出现“都市病”,需要政府进行管理与调节工作。另外,教育、文化、保健等收入弹性大,使公共支出的增长快于GDP的增长。第二章2、皮考克和怀斯曼(英国)——梯度渐进增长论

内在因素——政府喜欢多支出,公民不愿意多缴税,公民所容忍的税收水平是政府支出的约束条件。在累进的所得税的情况下,经济发展,收入水平上升,税收收入的增长会快于经济增长,于是,政府支出上升会快于GDP的增长,导致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上升。第二章外在因素——发生外部冲突时,政府会被迫提高税率,公众在危急时期也会接受提高了的税率。即公共支出会替代私人支出,公共支出的比重增加。5%外在因素外部激变时外部激变时外部激变时内在因素10%20%25%第二章3、马斯格雷夫和罗斯托(美国)——经济发展阶段论早期阶段——公共部门为经济发展提供社会基础(道路、运输系统、环境卫生系统、法律与秩序、健康与教育),政府投资在社会总投资中占有较高比重。中期阶段——政府投资还应继续进行,但这时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