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 课件 【高效课堂+备课精研】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_第1页
第16课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 课件 【高效课堂+备课精研】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_第2页
第16课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 课件 【高效课堂+备课精研】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_第3页
第16课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 课件 【高效课堂+备课精研】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_第4页
第16课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 课件 【高效课堂+备课精研】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程标准:了解中国古代赋役制度的演变。了解关税、个人所得税制度的产生及在中国的实行。恩平黄冈实验中学

孟凡彬第16课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选择性必修一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五单元

◎货币与赋税制度CONTENTS中国古代赋役制度01关税与个人所得税的起源与演变02目录一、中国古代赋役制中国历代王朝为巩固国家政权而向人民征课财物、调用劳动力的制度。中国封建社会的赋役制度含义很广泛,一般包括:以人丁为依据的人头税,即丁税;以户为依据的财产税,即调;以田亩为依据的土地税,即田租;以成年男子为依据的徭役和兵役;其它苛捐杂税。农业税(田租)财产税(算缗、算车船、税民资)商业税(市税、关税)人口税(户调、丁税)徭役(军役、力役、杂役)一、中国古代赋役制(一)先秦时期的赋役制度1.西周的贡赋制度西周分封制下贡赋制度——诸侯的义务:缴纳贡赋;为王室服役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孟子·滕文公上》劳役地租役重于赋2.春秋战国时期——管仲“相地而衰征”、鲁国初税亩等(1)含义:“相地而衰征”,是指根据土地多少和好坏征收赋税。

前594年“初税亩”是指无论公私田,按亩数实数收税。(2)影响:加速了井田制的瓦解和地主土地私有制的形成;促进了奴隶制生产关系向封建生产关系转变;是中国古代土地税的开端。一、中国古代赋役制(二)秦汉时期的赋役制度

(1)秦汉时代的赋税,大致包括了三部分:田赋、人头税(口赋、算赋)和徭役。(2)秦朝田赋税率极高,史称“取泰半之赋”。汉初统治者采取“与民休息”,田赋税率大大降低。汉高祖实行十五税一的税率,到汉景帝的时候改为三十税一。(3)秦朝向人民征收极重的口赋。汉朝人头税分口赋、算赋,商人和奴婢的算赋钱还要加倍。汉朝还征收财产税,甚至农民饲养六畜都要缴税。赋钱很重,农民创造的财富最终还是流入统治阶级的手中。特点:汉代轻田租而重人头税。(4)秦汉徭役有更卒、正卒、戍卒3种。秦朝男子17岁起役,汉昭帝改为23岁起役。更卒徭役的法定服务期限是1个月,服役地点是在本郡或本县,承担修筑城垣、道路、河渠、宫室、陵寝,以及运输粮食等繁重劳动。正卒是指到郡国和京城服兵役,役期一般是2年。戍卒是指到边塞屯戍,役期一般是1年。一、中国古代赋役制(三)隋唐时期的赋役制度:1.隋:租调役租:田赋,按授田数量向政府缴纳一定量的谷物;调:户税,缴纳定量的绢或布;役:徭役;庸:纳绢或布代替服役。2.唐朝前期——租庸调制基础:国家向成年男子(21-59岁)授田的均田制。内容:租、调之外的役,可以用“庸”代替,即缴纳一定的绢或布替代徭役。影响:保障了政府财政收入;以庸代役保证农民生产时间,促进农业发展。标志着从劳役地租到实物地租转变。3.唐朝中期——两税法原因:土地兼并导致均田制遭破坏,租庸调制无法实行。解决财政困难。内容:以国家财政支出确定赋税总额,每户按人丁和资产缴纳户税,按田亩缴纳地税;一年分夏季和秋季两次征收。影响:两税法简化税收名目,扩大收税对象,保证国家的财政收入。改变了自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减轻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探究: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分析唐朝实行两税法的作用。材料“两税法”颁布以后,到建中末年,就有了1300多万的两税收益……两税法规定“以钱谷定税,临时折征杂物”,具体征收时采用货币与实物结合的方式,这种做法在国家税收领域引入了货币税,改变了传统的纯粹实物税历史……自唐以后,以土地和财产为基础的税收制度逐渐占据了国家税收的主导地位,而以人丁为基础的税收制度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摘编自邱作文《唐朝中期两税法改革简析》作用:(1)保证国家的财政收入;(2)适应商品经济的发展;(3)封建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有所松弛;(4)对后世影响深远。特点:征税标准由以人丁为主逐渐向以田亩为主过渡,人头税在赋税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少。两税法后期:两税法并未能遏制土地兼并,唐后期土地兼并越来越严重,大地主隐瞒财产转嫁赋税现象增多,政府为保证财政又增加捐税,农民负担更加沉重,社会矛盾加剧。一、中国古代赋役制(四)宋元时期的赋役制度

1.宋朝——两税法+附加税宋承唐制赋税:繁多(征收两税,但附加税繁杂多变,往往超过正税数倍)。徭役:繁重(除征收代役金外,还经常再派发各种徭役)。募役法:北宋中期王安石推行募役法,百姓缴纳免役钱、助役钱,官府募人代役。不服役的官僚地主也要出钱。方田均税法募役法2.元朝——沿袭唐制北方:租调制,征丁税、地税。南方:两税法,征夏税、秋粮。科差:按户等征收丝与银两。(相当于唐代的调)科差中国唐宋元历代封建政府征收的代徭税。相似于更赋、力庸。初兴于唐宋,但征收面不广,代役税之外仍有徭役。降至元代遂成正式赋税项目。征收内容有包银、俸钞、丝料、户钞。一般按户摊征,并视情况有所区别,其时,力役、职役仍与科差并征。一、中国古代赋役制(五)明清时期的赋役制度

1.明朝:从实物税到征银(1)实物税赋:明初赋税分夏税、秋粮两次征收,所征主要是米麦实物。(2)部分征银:正统年间,江南部分税粮折银征收送赴北京,称“金花银”。(3)赋税征银:张居正的一条鞭法①背景:商品经济发展;白银流通量增加;土地兼并及统治危机。②内容:实行赋役合并、一概折银,即不但赋税折银征收,而且役也改由丁、田共同承担,折成银两,统一征收。政府所需的役,由政府从税银中拿出一部分统一雇人。③意义:一条鞭法是中国赋役制度上的重大变革。一、中国古代赋役制(五)明清时期的赋役制度

(1)摊丁入亩:清朝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康照帝规定以前一年的丁银作为定额,不再增加,称“盛世滋丁,永不加赋”;雍正帝即位后,将这笔丁银分摊到田赋中,称“摊丁人亩”。(2)影响:①彻底废除了约两千年的人头税,表明封建国家对百姓的人身束缚进一步减弱;②有利于商品经济及资本主义萌芽发展;③避免了隐秘人口现象及促进了人口的增长。比较租庸调制、一条鞭法和两税法的异同租庸调制两税法一条鞭法土地产权政府对民授田,土地不可买卖政府不再授田,土地自由买卖土地可以买卖征税原则税额固定,人们较有预算税额不定,符合实际以田地多寡定征收量征税项目分田赋、力役和供品,税项分明。分户税和地税,手续简化赋役合并,取消力役,由政府雇人代役课税对象有主户、客户之分,迁徙后仍须向原籍缴税无分主户、客户,一律在定居地登记,按贫富财产多少缴税由丁、田分担征税次数每年征收一次每年分夏、秋两季征收赋役合并,减少了征税次数课税形式以实物缴纳以钱计算税值,再折交实物由实物改为征银相同点相对减少了农民的负担、保证了农民的生产时间。都按土地多寡征税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最终都以失败而告终古代赋役制度演变的主要趋势1.征收标准:2.赋役形式:人丁为主土地为主(以两税法为标志)劳役地租为主实物为主货币为主(分别以两税法和一条鞭法为标志)3.征收种类:繁杂简单(以一条鞭法为标志)4.征收时间:不定时定时(以两税法为标志)5.农民由必须服徭役逐渐发展为纳绢代役(以“庸”为标志)上述演变体现了中国古代经济发展变化的客观规律。这种演变说明,随着历史的发展与进步,封建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松弛;用银两收税则是封建社会后期商品经济活跃及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相应反映。中国古代赋役制度变化的原因1.生产力、商品经济的发展;2.维护统治、缓和社会危机;3.农民反抗斗争,统治者吸取历史教训。史实:秦朝和隋朝沉重的赋税和徭役导致社会矛盾激化,使王朝灭亡;西汉和唐朝采取轻徭役薄赋政策则出现了“盛世”。)古代赋役制度演变的特点(1)循序性:赋役制度改革步步相接、前后相承,很少有移植外国制度而骤然转折的现象,完全根据政治、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而变化。(2)反复性:赋役制度演变不是直线式的,在某个时期、某一税种方面,尚有消失之后复出的现象,这是因为社会动乱、军阀割据少数民族统治者人主中原等造成了旧的赋役制度沉渣泛起、僵而不死。(3)差异性:中国各地区自然条件差别很大,反映在赋役征纳上就是“任士作贡”原则和征纳期限不同;由于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也引出赋役负担不平衡问题。二、关税与个人所得税制度的起源与演变(一)中国的关税制度1.关税的含义

海关依据国家的关税政策、税法及进出口税则,代表国家对进出关镜的物品征收的税,称为“关税”。2.古代关税的出现和发展演变(1)关税的起源:中国的关税最早出现在西周时期,当时货物通过边境的“关卡”就要被征税。(2)“两税”制度:很长一段历史时期里,国内关税与国境关税并立。(3)国内关税的废除:①背景:近代国家的形成和国际贸易的发展。②废除:在世界范围内,废止国内关税、单一征收国境关税的情形。1937年中国正式宣布废除国内关税,实行统一的国境关税。③影响:随着国内关税的逐渐衰亡,国境关税在近代中国的重要性日趋突显。但一段时间内,中国不能自主征收国境关税。二、关税与个人所得税制度的起源与演变3.中国近代关税自主权的丧失(1)开始丧失:鸦片战争以前,中国享有完全的关税自主权;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丧失关税自主权。《南京条约》规定英国商人“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这项规定开了协定关税的恶例。(2)进一步强化: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等不平等条约进一步强化了西方列强的协定关税权,根据这些条约和片面最惠国待遇规定,中国失去了自主调整税率的权力。(3)海关管理权的丧失:掌管中国国境关税的海关大权长期把持在列强手中。1861年-1911年赫德任中国海关总税务司思考:关税的意义?1、维护国家主权和经济利益;2、保护生产,调节经济;3、增加财政收入。二、关税与个人所得税制度的起源与演变4.中国关税自主权的收回(一)中国的关税制度(1)国民革命时期:中共和国民党都明确提出废除不平等条约,要求关税自主的主张。(2)国民政府时期:

①自主决定: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宣告关税自主,并公布国定《进口税暂行条例》。1928年,国民政府发表“改订新约”的对外宣言,关税自主为其主要内容。

②艰难谈判:国民政府首先与美国签订了《中美关税条约》,又同意、英、法、西等国缔结了“友好通商条约”或新的关税条约。至1930年,日本同意了《中日关税协定》。

③历史评价:国民政府通过这些措施,关税自主权取得进展,但仍不能完全自主地制定税率。(3)新中国成立:中国才真正收回关税自主权。二、关税与个人所得税制度的起源与演变(一)中国的关税制度5.新中国的关税制度5月4日,政务院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出口税则》及其实施条例。这是中国第一部独立的专门的海关税法统一了全国关税制度。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关税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出口税则》,强化了关税制度的法制化建设。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国务院据此重新修订发布了关税条例,进一步完善了关税的基本制度。195119851987意义:①维护国家主权和经济利益;②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③促进对外贸易,增加财政收入。二、关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