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走一步再走一步》课件【知识建构+备课精研】七年级语文上册 (部编版)_第1页
第14课《走一步再走一步》课件【知识建构+备课精研】七年级语文上册 (部编版)_第2页
第14课《走一步再走一步》课件【知识建构+备课精研】七年级语文上册 (部编版)_第3页
第14课《走一步再走一步》课件【知识建构+备课精研】七年级语文上册 (部编版)_第4页
第14课《走一步再走一步》课件【知识建构+备课精研】七年级语文上册 (部编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导入

心理学家曾做过这样一次实验:把一只饥饿的鳄鱼和一些小鱼放在水簇箱的两端,中间用透明的玻璃隔开。刚开始鳄鱼毫不犹豫地向小鱼发动进攻,它失败了,但毫不气馁;接着它又向小鱼发动了第二次更猛的进攻,它又失败了,并且受了重伤;它还要进攻。第三次,第四次多次攻击无望后,它不再攻击。这个时候,心理学家将挡板拿开,鳄鱼仍然一动不动,它只是无望地看着那些小鱼在它的眼皮底下悠闲地游来游去,放弃了继续的努力,最终活活饿死。今天,我们来学习美国作家莫顿·亨特的文章《走一步,再走一步》,看一看作者是如何面对困难,赢得最后胜利的。走一步,再走一步莫顿·亨特学习目标Contents1231、概括文中的主要事件,把握记叙文的六要素。2、分析环境描写,品味人物的心理,把握人物心理成长的过程。3、掌握以小见大、寓理于事的写法;学习正确对待困难,在困难面前不馁不躁,一步一个脚印来沉着应付的精神。

莫顿·亨特(1920—2016),美国作家,早年曾在空军服役,做过空军飞行员。在二战时期,他曾驾机执行过对德国的侦察任务。他是一位擅长写励志类文章的作家,同时也是一位专业的心理学家。他的代表作有《痛击》《心理学的故事》《走一步,再走一步》(原名《悬崖上的第一课》)等。作品简介

本文原题为《悬崖上的一课》,是莫顿·亨特晚年写的回忆自己八岁时一次爬悬崖的经历。儿时的莫顿·亨特体弱多病,性格怯懦、孱弱,他时常为此感到羞愧,也时常因此受到同龄孩子的欺侮和蔑视。在他幼小的心灵里,没有人能够给他真正的快乐,而那一次爬悬崖的经历,却让他从父亲那里学会了自信,学到了克服困难、实现远大目标的方法。他把这一经验推而广之,成为人生的一笔宝贵财富,成为战胜一切困难的法宝。从此,他变得坚强乐观、勇于进取,最后成为一名作家。写作背景酷热(kù)灼人(zhuó)耸立(sǒng)参差(cēncī)怦怦(pēnɡ)凌乱(línɡ)晕眩(xuàn)恍惚(hū)哭泣(qì)

呻吟(shēn)抽噎(yē)小心翼翼(yì)字音(1)酷热:(天气)极热。(2)灼:烧、烫。(3)附和:(言语、行动)追随别人(多含贬义)。(4)哄堂大笑:形容众人一起大笑的样子。(5)恍惚:神志不清,精神不集中。(6)抽噎:一吸一顿地哭泣。(7)口吻:说话时流露出来的感情色彩。(8)小心翼翼:谨慎小心,丝毫不敢疏忽。(9)惊慌失措:指惊恐慌乱,失去常态,不知怎么办才好。词语

题目“走一步,再走一步”,采用了反复的手法,是本文的文眼,“走一步”是起点,“再走一步”是发展和深入,具有强调作用。标题富有意蕴,引人入胜,引发读者的思考。文题解说课文可以分为几部分,各写了些什么内容?第一部分(1-17):冒险。第二部分(18-28):脱险。第三部分(29):悟险。整体把握“那是在费城,一个酷热的七月天——直到56年后的今天,我仍能感受到当年那股灼人的热浪。”作者为什么把时间交代得如此具体?

“56年”说明时间过去之久,但“我”现在仍能记忆犹新,表明了此事给“我”的印象之深。合作探究第一部分(1-17):冒险文章开头为什么突出“酷热”?

为下文写爬悬崖作铺垫。开头主要写孩子们为什么想到去爬悬崖。写天气的酷热,通过环境描写,突出了人物的心理,即酷热使人烦躁,小伙伴就厌倦了正在玩的游戏,从而想到很久没有爬悬崖。“在过去的八年岁月中,我大部分时间都是一个病弱的孩子”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

起伏笔的作用。说明为什么5个孩子都能爬上崖顶,而“我”只能爬到三分之一高的岩脊上,而且上不去,下不来,还吓得要死。“我”与其他五个孩子的性格差异是什么?“我”胆小,其他五个活跃、勇敢。作者为什么特别强调杰里是“我最好的朋友”?

为后文杰里叫来“我”的爸爸埋下伏笔。文中为什么要写悬崖的高度?

写悬崖的高度是为后文“我”下不来做铺垫。

“我”爬上悬崖被困,哪些语句体现了“我”的孤独无助、极度恐惧?

“心在瘦弱的胸腔中怦怦地跳动”“我回头向下看了一眼,然后吓坏了”“这种情景让我感到反胃”“我往下看,感到阵阵晕眩;一股无名的力量好像正在逼迫我掉下去。我紧贴在一块岩石上,感觉天旋地转”“神情恍惚,害怕和疲劳已经让我麻木”等体现了“我”的孤独无助、极度恐惧。“我犹豫不决,直到其他孩子都爬到了上面,这才开始满头大汗、浑身发抖地往上爬。手扒在这儿,脚踩在那儿,我的心在瘦弱的胸腔中怦怦地跳动,我努力往上爬着。”这两句话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运用了心理描写、动作描写。刻画出瘦弱胆小的“我”攀爬悬崖时内心的慌乱不安,也照应了前文的病弱。“影子在慢慢拉长,太阳已经没在西边低矮的树梢下,夜幕开始降临。”这句话是什么描写?有何作用?

环境描写,渲染了夜晚来临,天色越来越暗的氛围,烘托了“我”身处绝境而又无人救助时的孤独绝望、害怕的心情,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分析“我”爬下悬崖时心理变化的过程,体会其作用。(1)最初:毫无信心(我不行!我会掉下去!我会摔死的);(2)随后:信心萌发(这看起来我能做到);(3)继而:信心大增(再一次,我做到了)。(4)最后:巨大的成就感(我有了一种巨大的成就感和类似骄傲的感觉)。作用:展现我由害怕困难到战胜困难的全过程。第二部分(18-28):脱险“我往后移动了一下,用左脚小心翼翼地感觉着岩石,然后找到了。”从用词角度赏析“小心翼翼”。

“小心翼翼”是非常小心的意思,写“我”不敢大胆迈步,表现“我”的胆怯和小心的心理。“我有了一种巨大的成就感和类似骄傲的感觉”一句中“巨大”一词,是否用得重了?

不重,对一个很胆小的孩子来说,独自摸黑爬下悬崖确实不容易。这是战胜自己恐惧心理后取得的成功,而“巨大”恰好表达了“我”当时真实的心理感受。课文几次写到哭泣?含义有什么不同?

三次第一次:是因为恐惧、绝望、无助。第二次:是因为恐惧、伤心、无信心。第三次:是出于惊喜、委屈、感动、余悸和成就感。结尾“悬崖上的那一课”指什么?

从悬崖上学到的经验使自己终生受益:在困难面前不应该畏难却步,而要冷静地分析困难,化解困难,要就近起步,由易入手,循序渐进,坚持到底。这样就可能积小胜为大胜,促使困难向胜利转化。第三部分(29):悟险最后一段的表达方式主要是什么?有何作用?议论;总结全文,升华中心(画龙点睛)。文中的“我”是怎样一个孩子?(1)“我”长期处于“病弱”中,“不像其他孩子那样强壮”,不能冒险。(2)明明知道自己体弱、胆怯,也记得妈妈的警告,还要去冒险爬悬崖,说明“我”自尊心强,同时有虚荣心。(3)爬悬崖时“我”害怕、恐惧,突出“我”胆小懦弱。(4)在爸爸指导下“我”战胜了困难,突出“我”勇敢。谈谈你对文中爸爸这一形象的理解和认识。

文中的爸爸是一个非常睿智、理性并且懂得教育的人。在孩子遇到危险的时候,作为爸爸的他虽然也很担心,但却并不慌张。他能理性地认识到在这种时候自己应该做的是教导孩子如何独自解决困难,而非亲自帮助孩子脱离困境。他的这一做法能使孩子增加脱困的经验,获得战胜困难的信心,变得更加勇敢。杰里算是“我”真正的朋友吗?他为什么抛下“我”还是和大家一起走了?

杰里感到左右为难,一边是最要好的朋友,一边是更多的朋友。杰里也不想被嘲笑,不想失去这几个玩耍的朋友。所以杰里虽然“看起来很担心”,但还是和大家一起走了。天越来越黑了,见“我”没回来,杰里的良心不安了,便告诉了“我”爸爸,寻求大人帮助,把“我”从危险的边缘救了回来,杰里还是“我”真正的朋友。主旨

这篇文章叙述了“我”冒险去爬悬崖、并在爸爸的指导下脱险的经历,告诉我们:遇到困难不要怕,只要把大困难化为一个一个小困难,再各个击破,最终就能战胜困难,取得成功。关于困难挫折的名言警句。(1)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冯梦龙(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