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人物形象_第1页
鉴赏人物形象_第2页
鉴赏人物形象_第3页
鉴赏人物形象_第4页
鉴赏人物形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送邹明府游灵武贾岛曾宰西畿县,三年马不肥。债多平剑与,官满载书归。边雪藏行径,林风透卧衣。灵州听晓角,客馆未开扉。

你曾经就任西畿县县令,三年下来,马不生膘。为偿还高筑的债台,只好把佩剑卖了,任满还乡时,也仅仅是满载车书而归。现在冒着边关风雪远游朔方,衣衫单薄,难御寒风。此去就住在灵州的一个角落,每日早上可以听到报晓的号角,平时也没有什么客人来往。

《送邹明府游灵武》是唐代诗人贾岛送一位邹姓卸任县官去灵武旅居时所作的送别诗。此诗通过细节刻画,展现了邹明府清正廉洁的形象。此诗前两联刻画作者友人邹明府的形象。首联说,邹明府曾经在西畿县就任三年,勤于政务,衣食节俭,以至于马都没有长出来肥膘,更说明人没有贪污腐败,非常清廉。颔联是说,为偿还高筑的债台,只好把佩剑卖了。这句目的是为了说明他为官清廉,两袖清风。所以任满以后,没有搜刮民脂民膏,满载而归的仅有一车诗书。这说明了他的志向。后两联是作者的推测与想象。颈联说,如今他冒着边关风雪雪远游朔方,这一路狂风暴雪,路上都看不到他的踪迹,说明了其前程的艰险。大风吹来就掀起了他身上的睡衣,说明他衣衫简朴,没有什么锦衣华冠,更显得他大方,简朴,不拘小节。尾联是说,他到了灵州,每天早上能听得到报晓的号角声,家里的人客房根本没有开过,说明基本也没有什么人来往。这也是为了说明他深居简出,向往宁静,清远脱俗。

(1)请概括邹明府这个人物形象的主要特点,并作简要分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作品中人物形象的能力。答题模式是首先点出形象特点,然后联系诗句内容进行分析。诗中“马不肥”是说马瘦,“债多凭剑与”是说不单没有钱财,还有债务,“透卧衣”是说衣服单薄,无钱购置御寒衣物。这都表明了邹明府为官勤于政务,衣食节俭,没有搜刮民脂民膏,清正廉洁。答案:诗中邹明府形象的主要特点是清正廉洁。三年县令任满离去,马依旧瘦弱,随身相伴的还是那些书,如今冒雪远游朔方,前程艰险,单薄的衣衫哪抵得住透骨寒风。正是通过这些细节的刻画,展现了邹明府至清至廉的形象。

(2)贾岛注重用字推敲,请对第三联中的“藏”、“透”二字作简要赏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题指南】做这道题,可从表达技巧、内容、作用等三方面入手。

1.细读这两句诗,可明确“藏”是从拟人的角度描写边塞雪景,既写了边塞风光,更突出了行程的艰辛。“透”则突出了天寒人衣单,用词极为形象生动。这就解决了表达技巧的问题。2.通过这两句诗中的意象想象诗句描绘的画面:广袤的边塞,大雪纷扬,积雪铺地,杳无人迹,只有天寒衣单的主人公的身影屹立于天地之间,与柳宗元《江雪》有异曲同工之妙。凸显了主人公饱经天寒地冻之苦,却终不改其廉洁奉公之志的高尚品格。3.最后分析这两个词对表现人物形象的作用。细细揣摩,正是这两个词的精妙运用,才烘托了主人公的高大形象,令人钦敬,高山仰止。【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炼字)的能力。词语含义展开联想分析效果表现手法描述景象意境感情

答案:贾岛注重用字推敲,此诗也体现了这个特点。

颈联的“藏”意思是隐藏,雪不会有意识地隐藏道路,此处运用拟人手法,描绘人行之迹很快便为大雪覆盖的边塞雪景,写景生动,颇有画意;一个“藏”字,已包含大雪纷飞、道路莫辨、行人稀少等多重意蕴。“透”字意思是穿透,,形象生动地写出了风之急、天之寒,极为传神地展现了林间朔风砭人肌骨的穿透力,同时还隐含风急、天寒、衣单等内容,而这正是为了写主人公衣单难御严寒。从而烘托出了主人公清正廉洁的高大形象。富有想象力和感染力。秋夜读书每以二鼓尽为节

腐儒碌碌叹无奇,独喜遗编不我欺。白发无情侵老境,青灯有味似儿时。高梧策策传寒意,叠鼓冬冬迫睡期。秋夜渐长饥作祟,一杯山药进琼糜。

[注]①这首诗写于乾道元年(1165)秋天,陆游初任隆兴(治所在今江西南昌)通判时,当时41岁。二鼓尽,二更结束。②琼糜:琼浆玉液,比喻精美的食品。糜,糊状食物。韵译:我这迂腐的书生碌碌一生无所作为,唯独喜欢忠诚待我的古人著述。白发无情,已将我逼向老年的境地,青灯有意,还像儿时一样伴我读书。高大的梧桐簌簌有声,传来阵阵寒意;咚咚两声,那是催促我入睡的夜鼓。秋夜渐渐漫长,饥饿跑来作祟;一杯山药,倒也似玉液琼浆叫我知足。

作者小传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绍兴中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后孝宗即位,赐进士出身,曾任镇江、隆兴通判,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他是南宋的大诗人,词也很有成就。有《剑南诗稿》、《放翁词》传世。秋夜读书每以二鼓尽为节

腐儒碌碌叹无奇,独喜遗编不我欺。白发无情侵老境,青灯有味似儿时。高梧策策传寒意,叠鼓冬冬迫睡期。秋夜渐长饥作祟,一杯山药进琼糜。

作品解读陆游自幼好学,可以他的诗句"我生学语即耽书,万卷纵横眼欲枯"(《解嘲》)为证。而他的诗集中写夜读的诗篇,到八十岁以后还很多见,如八十五岁时作的《读书》中写道:"少从师友讲唐虞,白首襟怀不少舒。旧谓皆当付之酒,今知莫若信吾书"。我们不难发现,陆游在诗歌创作中所取得的卓越成就,与他刻苦好学的精神是密不可分的。《秋夜读书每以二鼓尽为节》这首诗写于乾道元年(1165)秋天他初任隆兴(治所在今江西南昌)通判时,当时陆游四十一岁。秋夜读书每以二鼓尽为节首联自叹为“碌碌无奇”的“腐儒”,只喜有古人的遗书可读,是夜读的缘起,诗笔平平;联系陆游的生平抱负和志越,内涵却不简单。陆游早年即饱报国壮志,不甘以‘腐儒“自居,又顾以”奇才“自负;自称”腐儒“与”叹无奇“,都含有”世不我许,我不世与“--即当道不明,才不见赏之慨。”独喜遗编不我欺“,则含有不屑与世浮沉,而要坚持得自”通编“的”济世“理想之意;与五十二岁时作的《读书》的”读书本意在元元(指人民)“,六十七岁时作的《五更读书示子》的”暮年于书更多味,眼底明明见莘渭(指伊尹、吕尚的进身济世)“,”万钟一品不足贵,时来出手苏元元“,七十三岁时作的《读书》的”两眼欲读天下书,力虽不逮志有余。千载欲追圣人徒,慷慨自信宁兔愚“,七十五岁时作的《冬夜读书示子聿》的”圣师虽远有遗经,万世犹存旧典型。白首自怜心未死,夜窗风雷一灯青“,八十一岁时作的《读书示于局郁郁遹》的”忍饥讲虞唐(指尧舜治国之道)“,”古言(指儒家的“济世”理论与思想)不吾欺“,八十五岁时作的《读书》的”少从师友讲唐虞,白首襟环不少舒。旧谓皆当付之酒,今知莫若信吾书“等句参看,其事自明。秋夜读书每以二鼓尽为节

“腐儒”的“腐”字是形容儒生头脑冬烘,不合时宜、迂阔、迂腐的,别人这样称呼你,是在骂你,但陆游这样称呼自己,便是“别有一番风味在心头”。杜甫也爱称自己为“腐儒”,《江汉》中说:“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黄生在解释此句说:“身在草野,心忧社稷,乾坤之内,此腐儒能有几人?”(《杜诗说》)说自己是平庸无奇的腐儒,有一些消沉,有一些自负,有一些伤感,更有些困惑,其中的心情是很复杂的。对于一个书生来说,当此时,自然要在古人的书中找到一点温暖、一点安慰,来梳理一下不甚宁静的心绪,也就自然引出了后句。一个喜字,可见放翁在书中找了答案,重获了自信。秋夜读书每以二鼓尽为节

次联从室内写夜读,是全诗最精彩的两句。陆游到老还以眼明齿坚自豪,而头上可能早已出现一些白发,故四十以前,即已谈及“白发”,这里出句也说是“白发无情侵老境”。这句孤立看便无奇;与下句作对,却构成很美的意境:头有“白发”逼近“老境”的人,对着“青灯”夜读,还觉得意味盎然,象儿时读书一样。“白发”、“青灯”,“无情”、“有味”,“老境”、“儿时”‘一一相映成趣,勾人联想。凡是自幼好学,觉得读书有味(这是关键),到老犹好学不倦的人,读了这联诗,都会感到亲切,无限神往,沉浸于诗人所刻画的夜读情景.这一联与后期的《风雨夜坐》中的"欹枕旧游来眼底,掩书余味在胸中"一联,最能打动中老年人胸中的旧情和书味,把他们的欲言难言之境与情写得"如在目前"。诗人六十三岁时作的《冬夜读书》:"退食淡无味,一窗宽有余。重寻总角梦,却对短檠书",七十七岁时作的《自勉》的"读书犹自力,爱日似儿时"等句,可和此联参证。秋夜读书每以二鼓尽为节

“白发无情侵老境,青灯有味似儿时”

是名句,一直为天下读书人所喜爱。自然的衰老无从抵御,事业的成功要靠机运,曾子不是讲“死生由命,富贵在天”吗?但一个人,在长夜灯下,捧书而读,心中便会永远拥有一份宁静、一份单纯,英国的一个老书生,《四季随笔》的作者乔治•吉辛,引用过《遵主圣训》中的一句话,“在一切事物中,我所追求的是宁静,但是,除非坐在一个角落里手中握有一本书,我是得不到它的。”这个意思很有味儿,陆游也用过不只一次,在1187写的《冬夜读书》中说:“重寻总角梦,来对短檠灯。”便和此句相仿。秋夜读书每以二鼓尽为节

“高梧策策传寒意,叠鼓冬冬迫睡期”写夜深了,高大的梧桐树被秋风吹得瑟瑟地响,而叠鼓之声也在提醒贪读的诗人到了该睡觉的时间了。陆游喜欢在夜里读书,一个“迫”字写出了自己趣味正浓,所以要以“二鼓尽为节”来自制,否则就要读到黎明了,但即便这样,梦里想来也不会“消停”,他在《秋夜读书有感》中说:“老来每恨无同学,梦里犹曾得异书”。陆游向以老书生著称,他把自己书斋称“老学庵”,笔记称《老学庵笔记》,向为读书人所赏。他在1182年冬天写的《读书》一诗中说“有时达旦不灭灯,急雪打窗闻簌簌。”可见,以诗人还是打破了“二鼓尽为节”的时间表。

颈联从室外写秋夜。在"高梧"树叶的摇落声中传来"寒意";重复敲打的更鼓报过二更,明日公务在身,虽书兴犹浓,而"睡期"却苦不能延。策策、冬冬,声声到耳;秋夜深更,情景逼真。秋夜读书每以二鼓尽为节

“秋夜渐长饥作祟,一杯山药进琼糜”这一联以写入睡前的进食作结。自己读书后方才觉得腹中饥饿难耐,所以要吃点夜宵,但一个“腐儒”自然享受不到红袖捧来山珍海味的乐趣,只能拿老妻烤得烂熟的土豆来解解馋,但还好,“晚餐当肉”,加上刚饱餐了一顿“精神食粮”,土豆泥也就顶得上美味了。忍饥读书,一杯山药煮成的薯粥,却认为胜过"琼糜"。从进食情况表现作者的清苦生活和安贫乐道、好学不倦的情怀。八十四岁时作的《读书至夜分感叹有赋》的"老人世间百念衰,惟好古书心未移。断碑残刻亦在椟,时时取玩忘朝饥"等句,更可见出他这种生活与情怀贯彻始终。

这后两联笔调清淡,但意境不薄。

秋夜读书每以二鼓尽为节

本诗首联写夜读的缘起,起笔虽平,却表现了作者济世的理想抱负。颔联写老来读书兴味盎然,令人倍感亲切。颈联说明诗人秋夜常读书至"二鼓"时分,还恋恋不忍释卷。尤其感人的是冬夜,窗外冰天雪地,寒气凛冽,室内却见诗人精神振奋。尾联以睡前进食作结,表现作者的清苦生活和好学不倦的情怀。

(1)全诗刻画了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3分)(2)“白发无情侵老境,青灯有味似儿时”被认为是最精彩的两句,请你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具体分析其妙处。(5分)【参考答案】(1)全诗刻画了一个安贫乐道、孜孜以学(勤奋读书)的清苦诗人形象。(3分)(2)“白发”对“青灯”,“无情”对“有味”,“老境”对“儿时”,形式上对仗工整,对比鲜明;(2分)“侵”字点出岁月无情,而头有“白发”逼近“老境”的人,对着“青灯”夜读,唤起的却是儿时读书的记忆,“有味”二字体现诗人一生以读书为乐的情趣。(3分)秋夜读书每以二鼓尽为节

宋代学者尤袤曾评价读书为:“饥,读之以当肉;寒,读之以当裘;孤寂读之以当朋友,幽忧读之以当金石琴瑟。”古人渴求所谓的“五福”即,有工夫读书、有力量济人、有学问著述、有多闻直谅之友、无是非入耳。正如古人所说:“养心莫若寡欲,至乐无如读书。静中念虑澄澈,见心之真体;闲中气象从容,识心之真机;淡中意趣冲夷,得心之真味;观心证道,无如此三者。”南宋爱国诗人陆游,一生酷爱读书,自少至老,好学不衰。他在四十一岁时作的《秋夜读书每以二鼓尽为节》中吟道:“腐儒碌碌叹无奇,独喜遗编不我欺。白发无情侵老境,青灯有味似儿时。”六十三岁时作《冬夜读书》吟道:“退食淡无味,一窗宽有余。重寻总角梦,却对短鬓书。”七十三岁又作《读书》诗吟道:“两眼欲读天下书,力虽不逮志有余。千载欲追圣人徒,慷慨自信宁免愚。”七十五岁时作《冬夜读书示子聿》:“圣师虽远有遗经,万世犹存旧典型。白首自怜心未死,夜窗风雪一灯青。”八十四岁作《读书至夜分感叹有赋》吟道:“老人世间百念哀,惟好古书心未遗。断碑残刻亦有椟,时时取玩忘朝饥。”八十五岁时作《读书》吟道:“少从师以讲唐虞,白首襟怀不少舒。旧谓皆当付之酒,今知莫若信吾书。”诗人一生勤读不倦,读书读得有滋有味,兴致盎然。观书于谦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活水源流随处满,东风花柳逐时新。金鞍玉勒寻芳客,未信我庐别有春。

注释①故人:老朋友。此用拟人手法,将书卷比拟作“故人”。②“相亲”句:晨昏:即早晚,一天到晚.晨:早上。昏:黄昏。忧:愁。每:时常。亲:近。③三千字。此为泛指,并非确数。此句说明作者读书多且快,同时也写出他那种如饥似渴的情态。④胸次:胸中,心里。尘:杂念。这句说作者专心读书,胸无杂念,⑤“活水”句:化用朱熹《观书有感》(其一)诗中:“问渠那得清如许,谓有源头活水来。”⑥逐:挨着次序。⑦金鞍:饰金的马鞍。玉勒:饰玉的马笼头。此泛指马鞍、笼头的贵美。⑧庐:本指乡村一户人家所占的房地,引申为村房或小屋的通称。这里指书房。观书于谦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活水源流随处满,东风花柳逐时新。金鞍玉勒寻芳客,未信我庐别有春。

译文我对书籍的感情就像是多年的朋友,无论清晨还是傍晚忧愁还是快乐总有它的陪伴。眼前浏览过无数的文字后,胸中再无半点尘世间世俗的杂念。新鲜的想法源源不断的涌来用之不竭,像东风里花柳争换得形色簇新。漫跨着金鞍,权贵们犹叹芳踪难寻,谅也不信这书斋里别有春景。观书于谦

该诗盛赞书之好处,极写读书之趣,作者于谦,是明代著名民族英雄、诗人。他生性刚直,博学多闻。他的勤学苦练精神与他的高风亮节一样名传后世。这首诗写诗人自我亲身体会,抒发喜爱读书之情,意趣高雅,风格率直,说理形象,颇有感染力。

“书卷多情是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书本好似感情真挚的老友,每日从早到晚和自己形影相随、愁苦与共,形象地表明诗人读书不倦、乐在其中。本诗开篇,即以个人读书的独特体会,谈出自己和书本的亲密关系。中间两联,集中写己读书之乐。

“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眼前的书,一读即是无数字,读书之多之快,表现诗人读书如饥似渴的心情,胸中顿觉爽快,全无一点杂念。“直下三千字”,写为书所吸引;“全无一点尘”,写书本知识荡涤心胸,心无杂念。这两句诗使诗人专心致志,读书入迷的情态跃然纸上,也道出了一种读书方法。

观书于谦“活水随流随处满,东风花柳逐时新。”活水句,化用朱熹《观书有感》“问渠那得清如许,谓有源头活水来”句,是说坚持经常读书,就象池塘不断有活水注入,不断得到新的营养,永远清澈。“东风”句是说勤奋攻读,不断增长新知,就象东风催开百花,染绿柳枝一样,依次而来,其乐趣令人心旷神怡。

“金鞍玉勒寻芳客,未信我庐别有春。”结尾一联,以“金鞍玉勒寻芳客”为陪衬,写出书斋之乐。“勒”为马笼头。“金鞍玉勒”者是富贵公子,再缀以“寻芳客”三字,直是富家浪子。这些人日以寻花问柳为能是,他们和作者是两个不同世界之人,故而他们自然不会相信书斋之中别有一个烂漫的春天。以贵公子反衬,显示读书人书房四季如春的胜景。读书可以明理,可以赏景,可以观史,可以鉴人,可谓是思接千载,视通万里,这美好之情之境,不是玩物丧志的游手好闲者流所能领略的。观书于谦(1)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怎样的读书人形象?(2)首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3)赏析诗的第三联。(颈联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参考答案:(1)描绘了诗人以书为友,勤于读书,自得其乐,高雅不俗的读书人形象。(2))首联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书卷比作多情的老朋友,每日从早到晚和自己形影相随、愁苦与共,抒发了作者对书的喜爱和乐于读书之情。(3)一是用典,上句化用朱熹《观书有感》“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意思是说读书终有收获,就像池塘不断有活水注入,永远清澈,写出了读书使人不断获得新的知识;二是用典和比喻,下句化用朱熹《春日》:“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意思是说勤奋攻读不断让人增长新知,就像东风催开百花,染绿柳枝一样,依次而来,其乐趣令人心旷神怡。颈联用典故和比喻,含蓄凝练、形象生动地说明勤读书的好处。临江仙晁补之

谪宦江城无屋买,残僧野寺相依。松问药臼竹问衣。水穷行到处,云起坐看时。一个幽禽缘底事,苦来醉耳边啼?月斜西院愈声悲。青山无限好,犹道不如归。注:1晁补之:北宋词人。本词作于作者贬官监信州酒税时,词中的“江城”即信州。2幽禽:指杜鹃,又名子规。

这首词是作者被贬为信州(今江西上饶)酒税后所作,表现了他厌弃官场而向往故里的思想感情。

“谪宦江城无屋买,残僧野寺相依。”这二句无一字虚下,先交代了全词的政治背景,并为全词定下基调。“江城”点明信州,“无屋买”是夸大之词,表明信州的偏僻荒凉,这样便自然地引出“残僧野寺”一句。这里“残僧”画出了僧人的年迈衰老;“野寺”画出了寺庙的荒僻陋小。如此残破不堪而词人还得与之相依为命,足见其命运、境遇的凄惨。

“松间药臼竹间衣”三句紧承“残僧野寺”一句而来,写其行迹。词人并没有因与残僧野寺相依而感到凄惨悲伤。反而,在松荫竹翳的掩映下,一声药臼响,一角衣衫影,就能给心头增加无限的欢愉。这里“一臼”、“一衣”,由于意象的典型性,取得了以一当十的艺术效果。

“水穷行到处,云起坐看时”二句化用王维《终南别业》“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诗句。虽然只是在文字的排列上略作了调整,但由于将“水穷”“云起”突出到前景位置。因而其艺术效果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行到水穷处”是顺写,象征意义不大明显,而“水穷行到处”强调了“水穷”,就突出了山穷水尽的意象,使人联想到词人在宦海中的山穷水尽。同样,“云起坐看时”较之“坐看云起时”也突出了“云起”的意象,使人联想到词人此刻是在冷眼旁观政治上的翻云覆雨。

下片仍然描写“野寺”中的所见所闻,但心绪的苍凉、悲苦却借景物的描写较为明显地流露出来。“一个幽禽缘底事,苦来醉耳边啼”这两句词巧妙地抓住一个“幽禽”悲啼的意象来抒写自己的心曲:作者曾试图遁入醉乡以遣岁月,但不知为什么事,一个幽禽(杜鹃)又在醉酒之时来到耳边苦苦啼叫。“苦来醉耳边啼”应作“醉来耳边苦啼”。“月斜西院愈声悲。”一句紧承“苦来醉耳边啼”而来,写词人对于“幽禽”啼声的感觉。这“幽禽”的啼叫已不仅是“苦啼”,而且愈啼愈悲。“月斜”即月影西沉,表明时间已晚;时间既晚,则啼叫之久可知。“愈声悲”以见鸟之情切。仔细品味词意,这里实是借鸟的悲啼来显示自己的悲苦心境。

“青山无限好,犹道不如归”这两句托出全词的主旨:这儿的青山尽管无限美好,但杜鹃仍啼道:“不如归去!”词人在这里实际是借鸟的啼声,表达自己“他乡虽好,不如归去”的心声。这“青山无限好”显然由李商隐的“夕阳无限好”诗句化出,两句合起来又暗用王粲《登楼赋》和陶渊明《归去来辞》二赋作意。尽管这儿的山水很美,有松林竹林可供盘桓,有水有云可供观赏,但毕竟身在官场如鸟在笼中,终不如退守田园那么自由自在。这首词以鸟能人言、人鸟共鸣的巧思妙句,外化了词人自身微妙复杂的隐秘心态,可谓深得托物言情之真昧。1.下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二句写作者在信州时物质条件窘迫:无钱购房,只能在荒僻的野寺与僧人居住。B.“松间”句从动态的角度描绘出一幅林间隐居图:每天采药、捣药,在竹间晾晒衣服。C.“一个”三句从幽禽入手写自己的心境,“苦”“悲”二字直接表达了贬谪异乡的心态。D.作者在末两句借用杜鹃的叫声,抒发自己思归的迫切心情,既新颖巧妙又含蓄生动。2、词的上片塑造了词人怎样的形象?【参考答案】词的上片通过描述词人在松间捣药、到竹丛漫步、水源已到尽处而足犹未驻、云涛四起仍茫然远眺等场景,塑造了一个表面淡泊超脱,内心却苦闷孤愤的沉郁者形象。

3、试分析这首词的前两句在全词中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前两句交代了词人当时的处境,为全词定下了苦闷的情感基调(这两句词交代了全词的背景及词人的谪宦身份,为全词定下了基调。)。“谪宦”,交代了全词的政治背景,并为全词定下基调;“江城”点明信州,“无屋买”是夸大之词,表明信州的偏僻荒凉,这样便自然地引出“残僧野寺”一句;,“残僧”画出了僧人的年迈衰老;“野寺”画出了寺庙的荒僻陋小(“残僧”和“野寺”突出了寺庙的偏僻荒凉)。如此残破不堪、偏僻荒凉的环境而词人还得与之相依为命,足见其命运、境遇的凄惨。(意对即可)

4、词的下片中哪个意象是词人自身内心情感的外化?请对此具体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幽禽(写杜鹃也可)。作者曾试图遁入醉乡以遣岁月,但不知因为何事,幽禽(杜鹃)来到耳边苦苦啼叫,而且愈啼愈悲,实是借鸟的悲啼来显示自己的悲苦心境。青山尽管无限美好,但杜鹃仍啼道:“不如归去!”词人巧妙地抓住一个悲啼的“幽禽”来抒写自己的心曲。(意对即可)

抓住一个“幽禽”悲啼的意象来抒写自己的心曲;作者曾试图遁入醉乡以遣岁月,但不知为什么事,一个幽禽(杜鹃)又在醉酒之时来到耳边苦苦啼叫;“月斜西院愈声悲。”,这“幽禽”的啼叫已不仅是“苦啼”,而且愈啼愈悲。“月斜”即月影西沉,表明时间已晚;时间既晚,则啼叫之久可知。“愈声悲”以见鸟之情切。这里借鸟的悲啼来显示自己的悲苦心境;“青山无限好,犹道不如归”这两句托出全词的主旨:这儿的青山尽管无限美好,但杜鹃仍啼道:“不如归去!”词人在这里实际是借鸟的啼声,表达自己“他乡虽好,不如归去”的心声。

5、下阕运用了什么表达技巧?寄寓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下阕用典。“青山无限好,犹道不如归”两句,前句由李商隐的“夕阳无限好”诗句化出,两句合起来又暗用王粲《登楼赋》和陶渊明《归去来辞》之意。从而寄寓了词人厌弃官场向往故里的思想感情。(意对即可)6、“水穷”二句从王维《终南别业》中的诗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化用而来,试比较二者所表达的不同情感。(4分)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王维《终南别业》答案示例:王维的诗句,首先是他在悠闲地“行”,悠闲地“看”,在不经意间走到了水的源头,又漫无目的地看着云起云散,自在之情不言而喻。而晁补之的词句,则是他刻意去“行”去“看”,作者想“行”却已到了水穷处,想“看”却只有云起云散,表达的是一种山穷水尽的困窘之感。过融上人兰若山头禅室挂僧衣,窗外无人溪鸟飞。黄昏半在下山路,却听钟声连翠微。这首诗写诗人上山寺访友不遇,却被山中优美的自然景色所吸引,因而尽兴欣赏。过,访问之意;融,是诗人所要寻访的和尚的名字;上人,对和尚的尊称;兰若,梵语“阿兰若”的简称,指和尚的住所。首句,通过山头禅室里挂着僧衣的细节,既点明了友人的身份、居处,也巧妙地暗示友人不在禅室里,写得干净利落。次句紧承首句,指出“窗外无人”,也是静悄悄的。只听见山溪流水潺潺,溪上有各种鸟儿飞来飞去。诗人以溪声、鸟飞的声响和动态,反衬出山寺环境的清静。

接下去,第三句“黄昏半在下山路”,省略了主语,句法简洁。七个字兼有叙事、抒情、写景。“黄昏”,暗示诗人尽管访友不遇却兴致未减,已在山顶佛寺四周流连了大半天。“下山路”,说明此刻诗人正慢慢沿着山路往回走。“半在”,表明山路上景色也很幽美,因此自己把半个黄昏都消磨过去了。“却听钟声连翠微”,“却”字,不仅起到转折句意的作用,还能使人想象诗人蓦然闻钟、回首驻足的情状。“钟声连翠微”五个字,以景物形象、色彩和声音收束全篇。因为作者凝神聆听着悠扬的晚钟声在深山里荡漾、萦绕,所以他感到钟声同这浮荡山间的青翠岚气连成一片。“连”字把听觉形象“钟声”与视觉形象“翠微”彼此沟通起来,传达出诗人独特而又自然的感受。这一句描绘了暮色苍苍中翠色千重的山林美景;而荡漾山林经久不息的钟声,又给这幽深秀丽的山林增添了静谧的气氛。诗人流连忘返、迷恋山林的深情,就从这幅深山幽景中透露出来。

这首七绝诗篇幅短小,要求作者笔墨精炼。这首诗四句二十八个字,无一句、一字是多余的。摄取的景物虽不多,却显得丰富多彩。

1、从前两句来看,诗人所拜访的“融上人”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融上人”是一个避世清修、洒脱散逸的高僧形象。禅室建于山头,远离尘世,禅室无人,窗外溪流自流鸟儿自在飞翔,“挂僧衣”的细节体现了僧人的悠闲洒脱,静谧幽雅的环境烘托出僧人的情趣高雅。要点:概括形象,具体分析。2、诗的前两句的细节描写耐人寻味,请分析其妙处。

【参考答案】①“挂僧衣”的细节,一是点明了友人的身份、居处,二是巧妙暗示了友人不在禅室里;“溪鸟飞”的细节,只听见溪水潺潺,溪上的各种鸟儿飞来飞去。②诗人以溪声、鸟飞的声响,反衬出山寺的环境的清静。

3、末句中的“钟声连翠微”五个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请简要赏析。【参考答案】①以景作结,读来蕴藉含蓄,耐人寻味。②以动衬静(以响衬静)。描绘了暮色苍苍中翠色千重的山林美景;而荡漾山林、经久不息的钟声,又给这幽深秀丽的山林增添了静谧的气氛。③从色彩和声音(视觉和听觉)的角度写景。“连”字把听觉形象“钟声”与视觉形象“翠微”彼此沟通起来,传达出诗人流连忘返、迷恋山林的独特而又自然的感受。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最爱东山晴后雪①[宋]杨万里只知逐胜忽忘寒,小立春风夕照间。最爱东山晴后雪,软红光里涌银山。

【注】①本诗为《雪后晚晴,四山皆青,惟东山全白,赋〈最爱东山晴后雪〉二绝句》中的一首。【诗意助读】

我站立在春风中,在夕阳映照之中放眼观赏美景,只顾追逐寻觅胜景而忘记了料峭的春寒。我最喜爱东山天晴之后的雪景,夕阳微弱柔软的红光普照在东山之上,皑皑白雪闪耀着点点光芒,那仿佛是座座银山在向我涌来。【问题】请简要分析这首诗中诗人的形象。(4分)【审题推断】

细审本诗及题干,写出你读取的有效信息和由此推断出的结论。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最爱东山晴后雪①[宋]杨万里只知逐胜忽忘寒,小立春风夕照间。最爱东山晴后雪,软红光里涌银山。

【信息1】最爱东山晴后雪。推论:诗人是一个热爱大自然,陶醉于自然美的人。【信息2】“逐胜”“忘寒”“小立春风”。推论:诗人是一个很有情趣、心里闲适,为了欣赏美丽的雪景而不顾料峭春寒的人。【解题指导】

第一步:审。仔细审题,明确鉴赏对象和要求。例如本题鉴赏的对象就是作者自己;鉴赏的要求是“简要分析”,需要结合相关内容进行分析。第二步:找。找到诗歌描绘形象的有关诗句。本诗描写的是诗人在冬末春初外出赏雪的情景,诗人的形象由此呈现出来。具体可从下列诗句看出:“逐胜”“忘寒”“小立春风”等。第三步:析。结合具体诗句分析形象的基本含意。从诗句描写上看诗人的性格,从诗歌的氛围上品读诗人的心境和情怀。从“只知逐胜忽忘寒”“小立春风”可以看出诗人心境是悠然闲适的。他陶醉于东山晴后的雪景,面对如此美丽的大自然,怎能不陶醉,怎能不忘怀!第四步:结。总结形象意义。就是分析形象中诗人所寄寓的思想感情或蕴含的哲理。本诗中的诗人是一个心境悠闲、陶醉于自然美景而欣然忘我的人。请你组织答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规范答案】诗人只顾追寻胜景而不觉春寒,驻足春风夕阳中凝望东山,对东山雪景充满喜爱之情。从这些动作与心理的描写中,可以看到一个心境悠闲、陶醉于自然美景而欣然忘我的诗人形象。

得失分评析(1)能答出“不畏严寒、热爱大自然”,得1分(2)能概括诗人的形象特点,但未进行“简要分析”,失2分(3)“性格豪迈、不畏严寒”是次要的特点,没答出“心境悠闲”,失1分实际得分:1分

增分提示:

1.审题是解题的第一步,也是解好题的关键。要仔细审题,全面理解题意,并一一落实。

2.概括要全面,也要突出重点。不能顾此失彼,抓了芝麻漏了西瓜。1.审读标题,挖掘其信息题目是文章的眼睛,目以传神。古人特别重视诗文题目的拟立,诗歌题目更是常常能传出很多重要信息。如杨万里的《最爱东山晴后雪》交代了作者的心境和情怀,突出了他的性格特征,对于把握人物形象起到了重要的作用。2.了解背景,知人也论世了解作者的生平和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对把握诗歌的人物形象有重要的参考作用。这就是所谓的“知人论世”。就作家所处的时代而言,不同时代的作家,其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