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含含课件_第1页
中医基础含含课件_第2页
中医基础含含课件_第3页
中医基础含含课件_第4页
中医基础含含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医基础理论一、阴阳学说万事万物都分为阴阳,凡是有灵性的生物都能分辩阴阳。如:太阳为阳,月亮为阴,白天为阳,夜晚为阴,而人体也可以分为阴阳,男人为阳,女人为阴,人体的背面为阳,前面为阴,太阳晒得到的地方为阳,晒不到的地方为阴。人体的五脏六腑也分为阴阳,为相表里的关系,凡是其中一个腑器出现问题,另外一个腑器也会相对应有联系。何谓阴阳:

自然界事物或现象中相对立的两种基本属性自然界:天与地、干与湿、热与寒人体:上与下、前与后、外侧与内侧阴阳的虚实(一)人体的阴阳就像相等的水与火,可以保持适宜的温度与湿度。阴虚火旺:意味着人体的“水”少了火大了

表现:手心、脚心烦热、怕热、口干、烦燥、失眠多梦、便秘

容易得:高血压、糖尿病、抑郁症、心脑血管疾病、精神失常阴阳的虚实(二)阳虚寒重:意味着人体的“水”太多了,火少了表现:背凉、手脚凉、怕冷、喜烫、不喝水、喜静、嗜睡、大便不成形黑眼圈、疲乏、容易得:消化病、关节病、免疫功能低下病、长肿瘤这里的“水”指的是人体无法代谢废水。阴阳的虚实(三)上燥下寒:综合前两者二、五行学说概念:古代哲人认为组成世界万事万物的五种基本元素五行:金、木、水、火、土五脏:肺、肝、肾、心、脾五腑:大肠、胆、膀胱、小肠、胃

五行的属性

木-代表生气旺盛的-“木曰曲直”。

火-代表炎热的、向上的-“火曰炎上”。

土-代表具有营养作用的-“土曰稼穑”。

金-代表具有摧残杀伤作用的-“金曰从革”。

水-代表寒冷的、向下的-“水曰润下”。

五行与人体的关系五行五脏六腑五官五体五志五声五音五味五色五气昼夜五化五季五方五夜五神木肝胆目筋怒呼角酸青风平旦生春东泪魂排毒系统火心小肠舌脉喜笑微苦赤署日中长夏南汗神循环系统土脾胃口肉思歌宫甘黄湿日西化夏长中涎意消化系统金肺大肠鼻皮毛悲哭商辛白燥日入收秋西涕魄呼吸系统水肾膀胱耳骨恐呻羽咸黑寒夜半藏冬北唾志生殖泌尿系统三、脏腑的概念1.概念:脏腑为人体重要的循环代谢维系生命的器官群。2.脏、腑的识别:脏:心、肝、脾、肺、肾、心包为实

心器官,有储藏功能,易虚。腑:小肠、胆、胃、膀胱、大肠、三

焦为空心器官,有吸纳功能,易实。肝:藏魂,藏血,主疏泄,主筋,开窍于目其华在爪心;主血脉,主神明,开窍于舌其华在面脾:藏意,主运化,主统血,主肌肉,开窍于口,其华在唇肺:藏魄,主气司呼吸,通调水道,主皮毛,开窍于鼻,其华在毛。肾:藏精,主水,主骨生髓,通脑主纳气,开窍于耳及二阴。

大肠传导糟粕。胃:受纳腐熟水谷

膀胱:储藏和排泄尿液小肠:受盛化物和必别清浊

胆:储藏和排泄,胆汁,帮助消化肝的基本知识肝为将军之官,主疏泄,主藏血,开窍于目位置:腹部的右上侧作用:贮藏、调节血量(主藏血);分泌胆汁(主疏泄)功能失调:1、头晕、面赤口苦、

2、咽干口燥、眼干、

3、失眠多梦、急躁易怒、乳腺增生4、经络循行处:心的基本知识心为君主之官,司神明,主血脉,开窍于舌位置:胸部中间偏左作用:掌管人的精神(主神志)和血液运行(主血脉)功能失调:(气虚)精神疲倦、心慌、手脚冷(心火旺)烦燥、失眠多

梦、口渴,尿黄、手脚心热、口腔溃疡,肩颈酸痛

体型:手臂经络循行处突出小肠的基本知识位置:腹腔作用:接受经过胃的食物(受盛),加以消化(化物),吸收水谷

精华,排出食物残渣(泌别清浊)。功能失调:消化不良、大便不成形体型:手臂经络循行处突出脾的基本知识脾胃为后天之本,主运化,生气血,开窍于口位置:腹部的左上方脾的作用:消化(主运化)、吸收水份(主运化水湿)、造血、

储血(主统血)功能失调:1腹胀食少、2肌肉松软(消化吸收)3腰腹部突挺(湿气重)4月经推迟量少(血虚)肺的基本知识肺为相傅之官,司呼吸,主皮毛,开窍于鼻肺的位置:胸部的两侧肺的作用:主气,掌管呼吸功能失调:1、咳嗽无力、痰白清稀、(气虚)

2、容易感冒、讲话无力

3、胸闷、便秘、

4、咽鼻喉问题

5、肩颈酸痛体型:手臂经络循行处突出大肠的基本知识位置:腹部小肠的外周,分为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

直肠五部分作用:吸收水分、排出废物功能失调:大便拉不净便质粘稠、腥臭(湿)便秘、口臭、口干咽燥(燥)肩夹骨酸痛体型:手臂经络循行处突出

肾的基本知识肾为先天之本,藏精主骨,开窍于耳位置:背部肋骨最末端的两侧肾的作用:主生长发育、生殖、水液代谢功能失调:1、怕冷

2、腰酸

3、性欲低下

4、尿频、

5、水份滞留

6、月经品质不好、脱发白发

7、腿部不适体型:大腿内侧经络循行处突出六气六气:风、寒、暑、湿、燥、火

自然界的六种气候,是万物生长的条件当气候异常,六气发生太过或不及或自身正气不足时就易成为致病的因素即称为六淫

脏腑与经络中医学认为人体是一个以脏腑经络为核心的有机整体,各脏腑组织之间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互相促进的;人体与自然界是密切相关的,是对立统一的整体。五脏:心、肝、脾、肺、肾。六腑:小肠、胆、胃、大肠、膀胱、三焦。奇恒之腑:脑、髓、骨、脉、胆、女子包。

五行表里

木火土金

水脏肝心脾肺

肾脏腑胆小肠胃大肠膀胱十二正经络的位置走向1)手三阴:(从胸部到手指)肺经:大拇指----锁骨心包经:中指----乳房心经:尾指----腋下3)足三阴:(从足到胸)

脾经:大脚指---肋骨肝经:大脚指内侧----乳下肋骨肾经:脚底涌泉----锁骨2)手三阳

(从手指到头)大肠经:食指----鼻翼三焦经:无名指----丝竹空小肠经:尾指外侧----听宫4)足三阳:

(从头到足)胃经:足第二脚趾---头维胆经:4、5脚趾间----听会膀胱经:尾指外侧----晴明手太阴肺经上肢内侧外缘经脉循行(中府~~少商)主要病候:咳嗽,气喘,咳血,伤风,胸部胀痛,咽喉肿痛,手臂内侧前缘,肩背部寒冷,疼主治:喉胸肺病及经行部位的其他病症。五腧穴

:少商(井)、鱼际(荥)、太渊(输)、经渠(经)、尺泽(合).手阳明大肠经上肢外侧上缘经脉循行:食指端(商阳~~迎香)鼻两侧。主治病候:腹痛,肠鸣,泄泻,便秘,痢疾,咽喉肿痛,牙痛鼻流清涕或出血,及经行部位疼痛,热肿或寒冷。主治:头面,五官,咽喉病,热病和经行部位的其他病症。五腧穴

:商阳(井)、二间(荥)、三间(输)、阳溪(经)、曲池(合).手少阴心经经脉循行:起于心中~~小指内侧末端(少冲)主要病候:心痛,喉干,口渴,目黄,胁痛,上臂内侧痛,手心发热等。主治:心,胸,神志病及经行部位病症。五腧穴

:少冲(井)、少府(荥)、神门(输)、灵道(经)、少海(合).手太阳小肠经经脉循行:起于小指外侧端(少泽~~睛明)目内眦主要病候:少腹痛,腰脊痛引睾丸,耳聋,目黄,颊肿,咽喉肿痛,肩臂外侧后缘痛等。主治:头,颈,耳,目,咽喉痛,热病,神志病及经循部位的其他病症。五腧穴

:少泽(井)、前谷(荥)、后溪(输)、阳谷(经)、小海(合).手厥阴心包经经脉循行:起于胸中,出属心包络(天池~~中冲)中指尖端的中央。主要病候:心痛,胸闷,心悸,癫狂,腋肿,肘臂挛急,掌心发热等症。主治:心,胸,胃,神志病及经脉循行部位病症。五腧穴

:中冲(井)、劳宫(荥)、大陵(输)、间使(经)、曲泽(合)手少阳三焦经经脉循行:起于无名指端(关冲~~丝竹空)眉梢处的凹陷处。主要病候:腹胀,水肿,遗尿,小便不利,耳聋,耳鸣,咽喉肿痛,目赤肿痛,颊痛,耳后等主治:侧头,耳,目,胸胁,咽喉病,热病及经脉循行部位。五腧穴

:关冲(井)、液门(荥)、中诸(输)、支沟(经)、天井(合)足厥阴肝经经脉循行:起于足大趾(大敦~~期门)乳头之下第六肋间。主要病候:腰痛,胸满,呃逆,遗尿,小便不利,疝气,少腹肿等症。主治:肝病,妇科,前阴病及经循部位病症。五腧穴

:大敦(井)、行间(荥)、太冲(输)、中封(经)、曲泉(合)

足少阳胆经经脉循行:起于目外眦(瞳子髎~~足窍阴)第四趾外侧。主要病候:口苦,目眩,疟疾,头痛,及经循部位病症。主治:侧头,目,咽喉病,神志病,热病及经脉循行部位病症。五腧穴

:足窍阴(井)、侠溪(荥)、足临泣(输)、阳辅(经)、阳陵泉(合)足太阴脾经经脉循行:起于足大趾末端(隐白~~大包)第六肋间。主要病候:胃脘痛,食则呕,嗳气,腹胀便溏,黄疸,身重无力,舌根强痛,下肢内侧肿胀,厥冷。主治:脾胃病,妇科,前阴病及经行部位病症。五腧穴

:隐白(井)、大都(荥)、太白(输)、商丘(经)、阴陵泉(合).胃经经脉循行:起于鼻两侧(迎香~承泣~厉兑)脚第二趾外侧。主治病候:肠鸣腹胀,水肿,胃痛,呕吐或消谷善饥,口渴,咽喉肿痛,鼻衄,经行部位疼痛,热病,发狂等。主治概要:肠胃病,头面,目,鼻,口,牙,神志病等。五腧穴

:历兑(井)、内庭(荥)、陷谷(输)、解溪(经)、足三里(合).足阳明胃经足少阴肾经经脉循行:起于足小趾之下斜向足心(涌泉~~俞府)锁骨下缘。主要病候:咳血,气喘,舌干,咽喉肿痛,水肿,大便秘结,泄泻,腰痛,脊股内后侧痛,痿弱无力,足心热。主治:妇科,前阴病,肾,肝,咽喉病及经循部病症。五腧穴

:涌泉(井)、然谷(荥)、太溪(输)、复溜(经)、阴谷(合)足太阳膀胱经经脉循行:起于目内眦(睛明~~至阴)足小趾端外侧。主要病候:小便不通,遗尿,癫狂,疟疾,目痛,见风流泪,鼻塞多涕,头痛颈,背,腰,臀部及下肢后内侧本经循行部位疼痛等。主治:头,颈,目,背,腰,下肢及神志病等背部及相关脏腑病证。五腧穴

:至阴(井)、足通谷(荥)、束骨(输)、昆仑(经)、委中(合)

督脉经循:主一身之阳。起于小腹内,下出于会阴部,向后行脊柱的内部,上达颈后风府,进入脑,上行巅顶,沿前额下行鼻柱。(长强~~龈交)主要病候:脊柱强痛,角弓反张等症主治:神志,热病,腰骶,背,头颈局部及相应内脏疾病。

任脉经循:主一身之阴。起于小腹内,下出会阴部,向前沿腹内上行,达咽喉部,环绕口唇,经过面部进入目眶下。主要病候:疝气,带下,腹中结块。主治:腹,胸,颈,头面的局部病变。经络不通形成问题俗话说:“瘀者塞也、塞也不通、不通则痛、以痛为病”“经络若不通,气血必停滞,百病即丛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