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基础知识课件_第1页
中医药基础知识课件_第2页
中医药基础知识课件_第3页
中医药基础知识课件_第4页
中医药基础知识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药基础知识历代本草专著本草年代著者记载药物附注神农本草经东汉不明365种我国已知最早的药学专著,分为上、中、下三品。雷公炮炙论南朝雷斅第一部炮制专著。本草经集注梁代陶弘景730种首创自然属性分类。千金翼方唐代孙思邈800余种详述药物的性味、主治。新修(唐)本草唐代苏敬等850种我国最早的一部国家药典;图文对照。证类本草北宋唐慎微1746种现存最早最完整本草著作。本草纲目明代李时珍1892种自然分类的先驱。本草纲目拾遗清代赵学敏921种,增716种补《纲目》不足、纠《纲目》之误。中药的性能一、四气五味四气(四性):寒、热、温、凉四种药性。温热与寒凉属于两种不同的性质,而温与热、寒与凉只是程度上有区别。对于有些药物,通常还标以大热、大寒、微温、微寒等词区别。药物的寒、热、温、凉,是从药物作用于机体所发生的反应概括出来的,是与所治疾病的寒、热性质相对而言。能够减轻或消除热证的药物,一般属于寒性或凉性,如黄芩、板蓝根对于发热口渴、咽痛等热证有清热解毒作用,表明这两种药物具有寒性。反之能够减轻或消除寒证的药物,一般属于温性或热性,如附子、干姜对于腹中冷痛、脉沉无力等寒证有温中散寒作用,表明这两种药物具有热性。一般寒凉药多具清热、解毒、泻火、凉血、滋阴等作用,主治各种热症。温热药多具温中、散寒、助阳、补火等作用,主治各种寒症。所以有“疗寒以热药,疗热以寒药”方法。④苦味。能泄能燥能坚,有清泄火热、泄降逆气、通泄大便、燥湿坚阴(泻火存阴)等作用。治疗气逆喘咳、温热、寒湿、肾阴亏虚等的药物,都具有苦味。苦味药易伤津败胃,故津亏虚、脾胃虚弱者不宜大量应用。⑤咸味。能下能软,有泻下通便、软坚散结的作用。一般泻下或润下通便及软化坚硬、消散结块的药物多具咸味,故咸味药多用治大便燥结、瘰疬瘿瘤、症瘕痞块等病证。咸味药多入肾经,有较强的补肾作用,用治肾虚证。还有些咸味药走血分,有清热凉血作用,主治热入营血的病证。脾胃便溏着慎用。淡味。有渗湿、利尿作用。一般渗湿利尿药多具淡味,主治水肿、小便不利等证。如猪苓、茯苓等利尿药。涩味与酸味作用相似,也有收敛固涩作用。多用以治疗虚汗、泄泻、尿频、精滑、出血等证,如龙骨、牡蛎涩精,赤石脂能涩肠止泻。。二、升降浮沉升降浮沉是指中药的作用趋向。升是上升,趋向于上;降是下降,趋向于下;浮是发散,趋向于表;沉是泄利,趋向于内。总的来说,凡是具有解表、散寒、升阳作用的中药,其药性均属升浮并具有上行向外作用;凡是具有清热、泻下、利水、收敛、降逆作用的中药,其药性都属于沉降并具有下行、向里作用。临床治疗上,病位在上、在表者,应用升浮药治疗;病位在下、在里者,应用沉降药治疗。就中药的性味而言,凡是温性、热性及味辛、味甘的中药,大多为升浮性中药;凡是凉性、寒性及苦味、酸味、咸味的中药,大多为沉降性中药。三、归经归经是指药物对于机体某部分的选择性作用(定位作用)。归经是以脏腑、经络理论为基础,以所治病证为依据的。前人通过长期的临床观察,逐步认识到每种药物治病都有一定的范围,以此确定药物的归经十分准确。如苏子、白前能治疗咳喘,而咳喘为肺脏功能失调所致,故归肺经;茯神、柏子仁能治疗心悸、失眠,而心悸、失眠为心脏功能失调所致,故归心经,等等。中药性味相同,而归经不同,说明中药的功效异同。五、中药的配伍中药配伍,即根据病情、治法和药物性能,选择两种以上药物同用的用药方法。目的:增强治疗效能,扩大治疗范围,适应复杂病情,减少不良反应。内容:七情配伍、君臣佐使。七情配伍又称配伍七情、药物七情。除“单行”外,皆从双元配伍用药角度,论述单味中药通过简单配伍后的性效变化规律。它高度概括了中药临床应用的七种基本规律,是中医遣药组方的基础。七情配伍的内容:单行:指用单味药就能发挥预期治疗效果,不需要其它药辅助.如清金散用一味黄苓治轻度的肺热咳血。相须:即性能功效相类似的药物配合使用,可以增强原有疗效。如大黄和芒硝合用,能明显增强攻下泻热的治疗效果。相使:即在性能功效方面有某些共性的药物配伍合用,而以一药为主,另一药为辅,辅药能增强主药疗效。如补气利水的黄芪与利水健脾的茯苓合用,茯苓能增强黄芪补气利水的治疗效果。相畏:即一种药物的毒性反应或副作用,能被另一种药物减轻或消除。如生半夏和生南星的毒性能被生姜减轻或消除,所以说生半夏和生南星畏生姜。相杀:即一种药物能减轻或消除另一种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如生半夏和生南星的毒性能被生姜减轻或消除,所以说生姜杀生半夏和生南星。相恶:即两药合用,一种药物能使另一种药物原有功效降低,甚至丧失。如人参恶莱菔子,因为莱菔子能削弱人参的补气作用,相恶只是两药的某方面或某几方面的功效减弱或丧失,而不是二药的各种功能全部相恶。相反:即两药合用,能产生或增强毒性反应或副作用。如”十八反”,”十九畏”中的若干药物。其中相须、相使表示增效,临床用药要充分利用;相畏、相杀表示减毒,应用毒烈药时须考虑选用;相恶表示减效,用药时应加以注意;相反表示增毒,原则上应绝对禁止。臣药:意义一是辅助君药加强治疗主病和主证的药物;二是针对兼证或兼病起治疗作用的药物。佐药:意义一是为佐助药,用于治疗次要兼证的药物,二是为佐制药,用以消除或减缓君药、臣药的毒性或烈性的药物,三是为反佐药,即根据病情需要,使用与君药药性相反而又能在治疗中起相成作用的药物。使药:意义一是引经药,引方中诸药直达病所的药物,二是调和药,即调和诸药的作用,使其合力祛邪。中药的鉴别方法中药鉴别的方法:基原鉴别、性状鉴别、显微鉴别、理化鉴别等。性状鉴别常从以下方面进行观察:形状、大小及厚薄、颜色、表面特征、质地、断面、气、味、水试、火试。各类中药的鉴别要点:略。中药质量标准:国家标准(药典、部颁标准)、地方标准。取样原则:100件以下取5件;100-1000件,按5%取样;超过1000件,超过部分按1%取样;不足5件的,逐件取样;贵重药材,不论包件多少逐件取样。供试品的量一般不得少于试验所需的3倍数,即1/3供实验室分析用,另1/3供复核用,其余1/3则为留样保存,保存期至少1年。道地药材:四大怀药:怀牛膝、淮山药、怀地黄、怀菊花。浙八味:浙贝母、浙玄参、杭菊花、杭白芍、杭麦冬、山茱萸、延胡索、白术。云药:云木香、云茯苓等。贵药:天麻、朱砂等。川药:川乌、川芎、川厚朴、川黄柏等。广药:广豆根、广藿香、阳春砂等。西药:大黄、当归、冬虫夏草等。北药:党参、柴胡等。南药:江枳壳、宣木瓜、建泽泻等。中医的基本特点中医理论体系的两个基本特点: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整体观念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二是人与自然界(即外在环境)也保持统一的整体关系。辨证论治是中医学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辩证是将四诊(望、闻、问、切)所收集的资料、症状和体征,通过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以及邪正之间的关系,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论治是根据辩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治疗方法。辨证是决定治疗的前提和依据,论治是治疗的手段和方法。病、证、症是不同的概念。症,是疾病发展过程中的临床表现。证,是对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部位、原因、性质以及邪正关系的病理概括。病,是机体在一定情况下对于外界有害因素作用的一种反应,具有特定的症状和体征。一种病在不同阶段可出现不同的证;不同的病在其发展过程中又可出现相同的证。阴阳学说阴阳,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或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阳的特性:明亮、温热、上升、向外、运动、兴奋。阴的特性:晦暗、寒冷、下降、向内、静止、抑制。自然界任何事物或现象都包含着既相互对立,又互根互用的阴阳两个方面。阴阳是对相关事物或现象相对属性或同一事物内部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事物的阴阳属性,并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阴阳学说的内容:包括阴阳对立、阴阳互根、阴阳消长和阴阳转化四个方面。说明人体的病理变化:疾病发生是因“阴阳失调”。如“阴胜则寒”“阳胜则热”“阳虚则寒”“阴虚则热”“阳损及阴”“阴损及阳”“阴阳两虚”等病症,并且病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的;用于疾病的诊断:用阴阳的属性来分析病情,如以色泽、声音、呼吸、气息来分辨阴阳,还可以脉象部位分阴阳。寸为阳,尺为阴,浮大洪泽为阳,沉小细涩为阴等。用于疾病的治疗:疾病发生的根本原因是阴阳失调,因此,调整阴阳,补其不足,泄其有余,恢复阴阳的相对平衡,就是治疗的基本原则。用于归纳药物的性能:四气中寒凉属阴,温热属阳;五味中辛、甘、淡属阳,酸、苦、咸属阴;升降浮沉中升浮属阳,沉浮属阴。五行学说五行,即是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的运动。木的特性:“木曰曲直”,生长、升发、条达、舒畅。火的特性:“火曰炎上”,温热、升腾、向上、明亮。土的特性:“土爰稼穑”,生化、受纳、承载。金的特性:“金曰从革”,清洁、肃杀、沉降、收敛。水的特性:“水曰润下”,滋润、向下、寒凉、闭藏。自然界五行人体五味五音五化五色五方五气五季

五脏五腑五官五体五志五液五声五动酸角生青东风春木肝胆目筋怒泪呼握苦徵长赤南暑夏火心小肠舌脉喜汗笑忧甘宫化黄中湿长夏土脾胃口肉思涎歌哕辛商收白西燥秋金肺大肠鼻皮毛悲涕哭咳咸羽藏黑北寒冬水肾膀胱耳骨恐唾呻栗事物五行归类表五行的相乘、相侮,是指五行之间正常的生克关系遭遇破坏后所出现的不正常相克现象。相乘:乘,即是以强凌弱的意思。五行中的相乘,是指五行中某“一行”对被克的“一行”克制太过,从而引起一系列的过度克制反应。相侮:侮,在这里是指“反侮”。五行中的相侮,是指由于五行的某“一行”过于强盛,对原来“克我”的“一行”进行反侮,所以反侮亦称反克。肾为先天之本,藏志,腰为肾之腑,在五行属水;生理功能:①藏精、主生长发育与生殖;②主水;③主纳气;在体为骨,主骨生髓,其华在发、开窍于耳及二阴,在志为恐,在液为唾,肾与膀胱相表里。胆的生理功能:贮存和排泄胆汁,胆主决断。胃的生理功能:受纳腐熟水谷,胃以降为和。小肠的生理功能:主受盛和化物,是泌别清浊,“小肠主液”。大肠的生理功能:传化糟粕,大肠主津。膀胱的生理功能;贮尿和排尿,依赖肾的气化功能。三焦的生理功能:通行元气,总司气机和气化,为水液运行的道路。气、血、津液气是不断运动着的具有很强活力的精微物质,是构成人体最基本的物质,又是维持人的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的物质。人体的气,来源于父母的先天之精、饮食中的营养物质(即水谷之精气)和存在于自然界的清气,通过肺、脾胃和肾等脏腑的综合作用,将三者结合而成。气的生理功能:推动作用、温煦作用、防御作用、固摄作用和气化作用。气的运动,称作“气机”。气的运动形式可归纳为升、降、出、入。气的分类:元气、宗气、营气和卫气。血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之一,是运行于脉中的红色液体。脉是血液运行的管道,又称“血府”,有约束血液运行作用。生成血的最基本的物质是营气和津液。营气和津液都来自于饮食物经脾胃的消化吸收而生成的水谷精微,所以说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血的主要功能:濡养作用、运载作用、血是精神活动的物质基础。血的运行主要依赖气的推动作用。血在脉管中运行而不至逸出脉外,也是气的固摄作用的体现。津液是体内一切正常水液的总称。津液的主要功能:滋润营养作用、化生血液作用和运载作用。气和血的关系:气属阳,血属阴。“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为血之帅”指气能生血、气能行血、气能摄血。“血为气之母”指血是气的载体,并给气以充分的营养。气和津液的关系:气属阳,津液属阴。气与津液的关系和气与血的关系极其相似。津液的生成、输布和排泄,有赖于气的升降出入运动和气的气化、温煦、推动和固摄作用。气在体内的存在及其运动变化,既依附于血,也依附于津液,故津液也是气的载体。血和津液的关系:血与津液均是液态物质,均有滋润和濡养作用,与气相对而言,二者均属于阴。津液和血液同源于水谷精微,津液渗注与脉中,成为血液的组成部分。病因病机学说病因,就是破坏人体相对平衡状态而引起疾病的原因。中医病因学说将致病因素分为三种:外因(六淫、疠气等)、内因(七情等)和不内外因(饮食不节、外伤等)。六淫:风、寒、暑、湿、燥、火。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变化。痰饮是人体脏腑功能失调,津液代谢障碍,由津液凝聚而成的病理产物。淤血是指全身血脉运行不畅或局部血液停滞,或体内存在离经之血未能消散等病理状况。病机,是指疾病的发生、发展、变化及其结局的机理。以阴阳五行、气血津液、藏象、经络、病因和发病等基础理论,探讨和阐述疾病的发生、发展、变化及其结局的机理及其基本规律,即病机学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