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转移性支出_第1页
第4章转移性支出_第2页
第4章转移性支出_第3页
第4章转移性支出_第4页
第4章转移性支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4章转移性支出社会保障支出财政补贴支出税收支出转移性支出是政府通过一定的渠道和形式对相关的社会成员和特定的社会集团所给予的部分财政资金的无偿转移,表现为资金的单向流动。转移性支出包括补助支出、捐赠支出和债务利息支出。其中数量最大,对社会经济影响也最显著,从而最值得我们研究的转移性支出项目是其中的补助支出。因此,本节主要讲补助支出。补助支出按照与价格的关系又分为社会保障支出和财政补贴。第一节社会保障支出为什么要实行社会保障社会保障支出的筹资模式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一、为什么要实行社会保障1.社会保障的概念和特点(1)社会保障的概念国家依照一定的法律和规定向全体社会成员提供的各种物质帮助和社会服务,是一种非市场化的再分配方式和社会机制。(2)社会保障的特点覆盖面的普遍性参与上的强制性制度上的立法性收益程度的约束性共济性社会性储蓄性(3)社会保障的功能社会保障的基本功能:为弱者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以维护社会的公平,公正和稳定。社会保障功能具体可归纳为如下几个:社会保障功能社会性功能经济性功能社会补偿功能社会稳定功能社会公平功能调节投融资功能平衡需求功能收入分配功能保护和配置劳动力的功能

案例1高龄津贴仅六省份达标,老人饿死悲剧一再上演

2010年4月1日,安徽省太和县李兴镇程寨村85岁的程保平老人,因儿子去世后无人照料而活活饿死。2010年4月9日,北京市通州区张辛庄村80多岁的老人柴玉吉饿死家中,尽管她有四个儿子。

当前存在的一个问题是,不少地方发放高龄津贴没有按照民政部规定的标准去进行,即全省统一发文、80岁以上、按月发放三个标准。有的省不是按月发,直接的后果是,等钱发到手

,老人可能已不在人世了。有的是按90岁或者95岁至99岁的标准发放。目前,在省级层面建立80岁以上高龄津(补)贴制度的有北京等7个省(区、市),其中按月发放的有6个:北京、天津、黑龙江、上海、云南、宁夏等6个省(区、市)。省级层面尚未建立、但在地级层面建立80岁以上高龄津(补)贴制度的有山西省长治市等21个市(区、州、盟、县),其中按月发放的有11个。

案例2

关于社会保障的对象分析

英国的《贝弗里奇报告》将社会保障定义为一种公共福利计划,认为“社会保障是指人们在失业、疾病伤害、老年以及死亡、薪金中断时,予以经济援助并辅助其生育婚丧意外费用的经济保障制度。”这一定义认为社会保障的保障对象是“人们”,没有地域、性别和身份之别。只要遇有上述情形,都可以成为社会保障的受益者。美国的《社会福利辞典》这样表述:“社会保障是对国民可能遭遇到的各种危险如疾病、老年、失业等加以保护的社会安全网。”在此,认为社会保障的对象是“国民”,同“人们”基本一样,没有城乡工农之别。我国真正全面引入“社会保障”一词,是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对于社会保障有很多表述,相应地,保障对象也有不同表述。社会保障是“国家和社会为补偿现代社会中被削弱了的家庭保障功能,帮助全体社会成员对付现代社会中的经济风险,运用社会化的保障手段,依法保障全体社会成员基本生活的经济福利制度。”在此表述中两次强调使用了“全体社会成员”一词,可见社会保障的对象是“全体社会成员”。从上面所列举的国内外关于社会保障的这些表述中,我们不难发现:无论是西方国家,还是国内学界,关于社会保障的保护对象,尽管用词上略有不同,如有的用“人们”,有的用“公民”、“国民”、“社会成员”等,但其实质都是泛指一个国家的全体居民或全体社会成员,而不分城市和乡村,不分工人和农民,也不分干部与群众。只要是合法的居民,都有权利享受到政府规定的社会保障。但是,纵观我国社会保障的理念、制度和实践,有以下两个方面值得关注:⑴重城市轻农村。历史动态中有一种长期失衡的状况,即分析研讨城镇职工社会保障的多,而研究农民社会保障的少。无论是制度建设、体系建设,还是项目、内容、待遇,社会保障在城乡之间两级分化。然而,对扭曲的城乡保障关系,人们似乎在思想与理念上给予认可。更有一种强音至今未息:城市的问题没解决好,哪还能考虑农村?⑵强制性与自愿性的冲突。在城镇,养老、医疗、失业等社会保险是政府强制推行的,具有明显的统一性和规范性,并已被各阶层认知与接受。但是,在农村推行的养老保险和合作医疗,从开始之日,便将自愿性作为制度设计与安排的一条重要基本原则,明令规定不得强制农民参加合作医疗等。

目前,我国国民收入差距拉得过大、过快,社会阶层分化加剧。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如何让绝大多数人民群众能够分享到经济发展的成果,这对于社会稳定和保持发展的可持续性,至关重要。从国际经验看,建立普遍的、与经济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是实现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党中央已经提出了“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方针。“两会”期间,“三农”问题成为最热门的话题。在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又失业”的农民,如不及时给予必要的社会保障,其状况比下岗职工恐怕还要窘迫。大批进城务工农民,奔波于城乡之间,如果没有工伤、生育和大病医疗方面的必要保障,其生存质量乃至生命将受到严重威胁。因此,城乡统筹的社会保障已经刻不容缓了。问题:⒈社会保障保护的对象是:全民?还是城镇居民?2.怎样看待中国现阶段城镇和农村差距悬殊的社会保障状况?3.在中国目前阶段,你认为哪些人的社会保障问题最值得关注?2、政府承担社会保障的原因107页(重点)(1)私人保险市场的局限(2)社会保险具有公共产品性质(3)弥补市场失灵,缩小收入差距(4)稳定经济(5)税收的有限性3、社会保障支出的内容102-103页(重点)社会救济(雪中送炭)社会保险(核心内容)社会福利(锦上添花)社会优抚(特定对象)(1)社会保险

含义:是国家对劳动者在其失去劳动能力、生病、伤残及失业时,为使其仍能享有基本的生活保障而给予的物质帮助。处于核心地位主要内容:(1)养老保险;(2)医疗保险(3)失业保险;(4)工伤保险;(5)生育保险

社会保险的特征(与商业保险的区别)

(1)社会保险的资金来源于独立的社会基金

(2)保险金与交纳费用有一定关系但不完全相等(3)具有强制性(4)是否有资格享受社保与收入水平无关(5)水平有限

(2)社会救济(救助)

定义:是国家通过财政拨款向生活确有困难的居民提供的物质帮助是社会保障的原始形式。社会救济的对象:①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②农村”五保户”

③灾民救济社会救助特征

全由政府出资有选择性社会救助是低层次的短期性受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3)社会福利

定义:国家兴办的,以低价或免费形式为社会成员提供的各种公共福利设施,社会服务和福利性物质帮助,目的是改善公民物质文化生活的社会性制度。内容:①社会津贴②社会福利设施③职工福利④社会服务

社会福利的特征

对象的普遍性;标准的不确定性;资金来源的单向性.(4)社会优抚定义:是对法定的优抚对象提供确保一定生活水平的资金和服务。对象

退伍军人现役军人及其家属烈属社会有功人员社会优抚的特征:综合性法定性优待性褒扬性

4、社会保障支出的社会经济效应

弥补市场经济的不足,是社会经济运行的“安全网”和“减震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促进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筹建建设资金,增强宏观调控能力二、社会保障基金的筹资模式(104页重点掌握)1.概念:103页

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优抚的资金筹措资金直接来源于政府的一般税收收入,而支出项目列入政府的一般经费预算,并通过政府的有关管理部门将补助金转移到受助人手中。2.筹集方式:完全基金制部分基金制

现收现付制

(1)现收现付式

用目前投保人缴纳的保险费为现在的保险受益人支付保险金。优点是:①简便易行,并在开始时缴费率较低;②可避免物价上涨而造成的资金贬值.

缺点:缺乏长远规划及必要的储备积累,也存在税率不稳定,“代际转嫁”的缺陷。当代工人退休后的受益

社会保障基金缴费(税)支付待遇现收现付制(2)完全基金式(积累式)

在若干年里,按规定的一定比例逐年逐月缴纳的积累形成社会保障资金。

基本原则是事先提留逐年积累,到期使用。

当代工人工作期间缴费退休后的受益养老基金资本市场投资收益

完全积累制及养老基金的运作

优点:①在较长时间里分散劳动风险;②费率稳定不变,个人和企业负担较轻;③并可在实行保险初期产生大量储备金,不存在支付危机。缺点:①在开办初期实行较高的缴费率②面对如何使这笔资金免于通货膨胀的威胁,并不断保值增值的问题。

(3)部分基金制

根据分阶段收支平衡的原则,在满足一定阶段支出需要的前提下,留有一定储备,据以确定收费率。

特点:费率分阶段调整,在一定时期内相对稳定,综合考虑了横向平衡和纵向平衡原则

三、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发展109页1.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产生:社会保障制度是生产社会化和生产关系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最早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的国家是德国

各国社会保障支出/财政支出的比率英国:31.8%法国46.4%瑞典56.4%,加拿大为36.4%,美国为28.7%,前联邦德国48.9%。我国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

2008年我国财政用于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为6804.29亿元,占国家财政总支出(62592.66亿元)的比重为10%。2.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雏形20世纪50年代初开始建立“低工资、多就业、高补贴、高福利”的城镇企业职工的社会保障制度从风险分散机制和保险制度上看,是以企业保险为主辅之以社会保险的混合制度,其中,如社会福利事实上是由企业福利和真正意义上的社会福利两部分组成保障对象面窄但保障程度较高,其保障对象为城镇企业职工,社会保障涉及范围较窄,但其中医疗保险、住房保障等基本由企业、单位承担,个人负担很少,农村大部分居民基本享受不到社会保障社会保障是一种不分险种的“一揽子”保险计划,由于与中国高就业政策或者说“零失业”政策一致,没有失业保险的内容。3.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阶段20世纪80年代,中国开始改革已实行了30多年的社会保障制度1、初步建立养老保险制度体系(1)城镇养老统筹和职工待业保险制度初步建立1982年4月,国务院发布《关于老干部离职休养制度的几项规定》。1991年6月,国务院发布《关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标志着规范的养老保险制度体系的建立。(2)农村养老保险的启动1986年10月,探索在经济比较发达地区的农村,发展以社区为单位的养老保险模式。1992年1月,民政部下发《县级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本方案》,加快了在有条件的地区建立县级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步伐。2、启动了医疗保险制度改革1987年,北京市东城、西城蔬菜公司率先试行大病医疗费用统筹。1989年3月,国务院批准吉林省四平市、辽宁省丹东市、湖北省黄石市、湖南省株洲市为医疗保险制度改革试点城市。中国的老龄化问题中国老龄化的二个特点:“未富先老”农村人口比城市人口老得快

中国老龄人口的比例:1990年为8.9%,2000年为10.2%,2010年为12%,2020年为16%,2030年为21.9%,2050年为26.1。退休人员与在职人员的比例:50年代为1:400,1978年为1:30。80年为1:12.8,90年为1:6.1,97年为1:4.4,预计到2033年为1:2.5

到2015年中国老年人口将占总人口的15%,到2030年上长升到24%,到2040年中国老年人总数将达到3.97亿,超过法国,德国、意大利、日本和英国目前人口的总和,到2050年将有1亿的中国人口超过80岁3.我国社会保障制度体系的基本形成2008年12月,《社会保险法(草案)》出台,2010年10月通过。4.社会保障制度的进一步深化改革和完善2009年发布了《关于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和《2009-2011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方案》中国社会保障改革的实际情况分析1.

养老保险养老保险的层次:A、基本养老保险——具有强制性1998年国务院:《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规定,城镇所有职工都要逐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养老保险在资金运筹上实行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部分积累制。替代率为60%左右,养老金替代率=养老金/工作期间工资,为了保证年老以后生活水平不降低,还必须有另外两个层次作为补充。基本养老金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组成。基础养老金月标准相当于社会平均工资的20%,个人账户养老金月标准为个人账户储存额除以120。2005年《国务院关于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国发[2005]38号)中规定:一、确保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二、扩大基本保险覆盖范围;三、逐步做实个人账户,其规模由11%下降为8%,并全部由职工个人缴费形成;四、改革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其基础养老金月标准以当地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和个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的平均值为基数,缴费每满1年发给1%。个人账户养老金月标准为个人账户储存额除以计发月数,计发月数根据职工退休时城镇人口平均预期寿命、本人退休年龄、利息等因素确定。B、企业补充养老保险:政府鼓励企业年金C、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由商业保险公司举办,个人自愿投保

2.医疗保险城市职工医疗保险;

实行个人账户+社会统筹的模式,单位缴费为工资总额的6%,其中30%划入职工个人账户,70%划入社会统筹基金。个人缴纳工资的2%,记入个人账户。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3.失业保险——不建立个人账户,全部实行社会统筹。4.工伤保险5.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第二节财政补贴财政补贴的含义、特征和性质财政补贴的分类财政补贴的社会经济效应中国的财政补贴一、财政补贴的含义、特征和性质

1、什么叫财政补贴?(掌握)财政补贴:国家根据一定时期的政治经济形势的客观要求,对某些特定的产业、部门、地区、企业事业单位或居民提供的一定数额的财政性补助和津贴。

2、财政补贴的特征具有较强的政策性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具有明显的实效性

3、性质财政补贴是政府单方面的无偿支出,与价格变化联系紧密的支出,财政补贴可以影响价格结构。4、财政补贴经济影响的机理分析(1)改变需求结构:价格影响需求—补贴改变价(2)改变供给结构:补贴改变价格—改变企业利润—改变供给(3)将外部效应内在化:基础科研、环保、节水等补贴(4)财政补贴运用的限度:辅助性调节

二、财政补贴的分类

1、从财政统计的角度,财政补贴包括:价格补贴和企业亏损补贴。价格补贴是指由于物价政策变动或市场价格不合理而使企业或居民的利益受到影响,国家给予的经济补偿。企业亏损补贴是指由于政策性原因而使企业出现亏损,国家财政给予的经济补偿。除了上述透明度较高的两类补贴外,还有其他较隐蔽的补贴:

A.财政贴息:政府代企业支付部分或全部贷款利息。B.税前还贷:政府在计征企业应税所得时,将企业应当归还的贷款从中扣去,相应减少纳税基数,实质上是免去了部分税款。

C.税收支出:是以特殊的法律条款规定的、给予特定类型的活动或纳税人以各种税收优惠待遇而形成的收入损失或放弃的收入。2、从补贴和社会经济运行过程的关系来看,财政补贴可以分为生产环节补贴、流通环节补贴和消费环节补贴。

3、从政府是否明确的安排支出来划分,补贴分为明补和暗补。

三、财政补贴的社会经济效应(重点)

正面效应稳定物价,保证经济平稳运行和社会安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对外贸易增长,增进技术交流与合作负面效应扭曲价格体系,影响价格调节作用的发挥不利于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加重财政负担四、中国的财政补贴

1、转轨时期财政补贴的状况规模大、范围广、渠道多、管理乱2、转轨时期财政补贴的形成原因

(1)新旧制度交替,制度不完善,(2)为顺利推进价格改革,完善市场机制

(3)国企改革不到位,难以做到自负盈亏,财政安排了大量的亏损补贴。

3、财政补贴制度的完善(掌握)120页加大农业补贴力度,真正建立起有利于促进农产品供给增长的农业补贴政策改进公用事业补贴方式,提高补贴的效率取消大部分国有企业的亏损补贴,推进企业改革的进程补充小知识1.粮食直补即对种粮农民的直接补贴,把通过流通环节的间接补贴改为对种粮农民的直接补贴,原则上按粮食种植面积,把粮食补贴直接落实到种粮农户手中,实现对种粮农民利益的直接保护,调动农民的种粮积极性。补贴资金从粮食风险基金中列支。2.农资综合补贴指国家统筹考虑柴油、化肥等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变动对农民种粮的增支影响,对种粮农民给予适当补助,以有效保护农民种粮收益,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3.良种补贴指国家对农民选用良种进行的资金补贴,目的是支持农民积极使用优良种子,提高良种覆盖率,增加农产品产量,改善产品品质,推进农业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管理、产业化经营。4.农机具购置补贴指国家对农民个人、农场职工、农机专业户,以及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机作业服务组织,购置和更新农业生产急需的农机具给予一定补贴,目的是促进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和农业生产效率。5.农业保险保费补贴指为支持建立农业保险制度,调动地方开展农业保险工作积极性,引导农户等参加农业保险,对农户、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等参加特定品种的保险业务,按照保费的一定比例提供的补贴。什么是“黄箱补贴”和“绿箱补贴”

在WTO(世界贸易组织)农业协议里,经常出现的一个词就是“黄箱补贴”和“绿箱补贴”。“黄箱补贴”是指成员国政府为支持国内农业而实行的农业补贴。这种补贴如果对贸易产生扭曲作用(WTO的目的就是实现全球贸易自由化,产生扭曲就是阻碍全球贸易自由化),就称作“黄箱补贴”。“黄箱补贴”有两种:一种是指对农产品的价格补贴,如信贷补贴,政府对农产品生产资料、种子、肥料、农用薄膜、灌溉等农业投入品补贴和农产品营销贷款补贴等;另一种是指休耕补贴,是农民不种地给农民的一种资金补贴,这种补贴一般称“黄箱补贴”。“黄箱补贴”是WTO农业协议规定需要承诺削减的补贴范围。“绿箱补贴”主要是指成员国政府国内支持的农业补贴对贸易不产生扭曲或仅有微小扭曲作用,没有对农产品的生产产生较大的影响及不对生产者提供价格支持的补贴措施,均被认为是“绿箱补贴”。该类补贴,任何国家均可免除削减义务。如政府支持的对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及研究、帮助农民进行农业结构调整、帮助农民治理环境等。禁止性补贴又称红灯补贴,《补贴与反补贴措施协议》明确地将出口补贴和进口替代补贴规定为禁止性补贴,任何成员不得实施或维持此类补贴。农产品出口补贴的削减由《农业协议》规定。

禁止性补贴在贸易实践中又称“红箱补贴”,是指世贸组织反补贴协议规定禁止成员方给予或者予以维持的补贴行为。由于禁止性补贴直接扭曲进出口贸易,反补贴协议对此类补贴以及维持此类补贴的行为予以严格禁止。

新闻查看:

2012年10月18日来源:金融司中央财政加大提前下达农业保险保费补贴预算指标力度

中央财政提前下达部分2013年农业保险保费补贴预算指标56.6亿元,同比增加16.7亿元,增长41.9%。

目前,中央财政已将农业保险保费补贴政策推广至全国,将关系国计民生和粮食安全的15个品种作为中央财政补贴险种,并积极支持各地提高农业保险保障水平。截至9月底,中央财政已安排拨付2012年农业保险保费补贴资金95.5亿元,比2011年全年增长43.2%,带动农业保险提供风险保障逾5000亿元。

自2007年以来,中央财政已累计拨付农业保险保费补贴资金360亿元,带动农业保险累计提供风险保障逾2.3万亿元,强农惠农政策效果显著。

第三节税收支出税收支出的概念与实质税收支出的形式及分类一、税收支出的概念与分类(一)税收支出理论的起源税收支出的理论与实践起源于西方发达国家1967年美国财政部部长助理萨里第一次提出了税收支出的概念(二)税收支出的概念税收支出是指政府为了实现特定的社会经济目标,通过税收法律条款,以收入损失或主动放弃部分税收收入的形式,给予特定类型的经济活动或者纳税人的无偿性资助。(三)税收支出的分类1.按税收支出所发挥的作用来看照顾性税收支出:为有困难的纳税人提供的财政补助刺激性税收支出:为鼓励纳税人从事某些经济、社会活动提供的财政支持2.按税收支出方向分类体现国家产业发展政策的税收支出体现国家区域发展税收政策的税收支出体现国家社会政策的税收支出3、按税收支出方式分类直接的税收支出间接的税收支出4、按税支出管理模式分类全面预算管理模式,如美国、澳大利亚等准预算管理模式,如加拿大、英国等非制度化的临时监控二、税收支出的主要形式

1.税收豁免税收豁免是指在一定期限内免除某些纳税人或纳税项目应纳之税款。豁免期限、豁免纳税人和豁免项目依据当时的社会经济形式确定.税收豁免有部分豁免与全部豁免之分。2.纳税扣除纳税扣除是指准许纳税人把一些合乎规定的特殊开支,按一定比例或全部从应税所得中扣除,以减轻其税负。3.税收抵免税收抵免是指准许纳税人把某些合乎规定的特殊支出,按一定的比例或全部从其应纳税额中扣除,以减轻其负担,常见的税收抵免一般有两类:投资抵免和国外税收抵免。4.优惠税率优惠税率是指对特定的纳税人或纳税项目采用低于一般税率的税率征税。5.纳税延期延期纳税也称“税负延迟缴纳”,是指允许纳税人将其应纳税款延迟缴纳或分期缴纳。6.盈亏互抵盈亏互抵是指允许纳税人以某一年度的亏损,抵销以后年度的盈余,以减少其以后年度的应纳税款;或是冲抵以前年度的盈余,申请退还以前年度已纳的部分税款。7.优惠退税即国家为鼓励纳税人从事或扩大某种经济活动而给予的税款退还。它有两种形式:出口退税和再投资退税。8.加速折旧加速折旧是指政府为鼓励特定行业或部门的投资,允许纳税人在固定资产投入使用初期提取较多的折旧,以提前收回投资。

海南实行离岛免税政策2011年4月20日起,海南开始实行离岛免税政策。目前确定的免税限购额度为5000元,游客一年可享受两次免税。离岛免税政策免税税种为关税、进口环节增值税和消费税。海南离岛免税政策首先在海口和三亚试行。但因海口免税店尚未落成,中免集团三亚免税店成为目前海南唯一的离岛免税店,主要经营涵盖香水、化妆品、首饰、手表、服装、皮具、箱包、太阳镜、旅行用品、中国及海南特产等十个大类。上述免税店工作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