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生活第三单元复习框架巧记_第1页
文化生活第三单元复习框架巧记_第2页
文化生活第三单元复习框架巧记_第3页
文化生活第三单元复习框架巧记_第4页
文化生活第三单元复习框架巧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一:知识体系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中华文化中华民族精神力量集中体现根植于中华文化结晶*基本特征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P63)见证:汉字(意义P64)史书典籍(意义P64)*再创中华文化新辉煌的基本要求(P65—66)(特征)独特性*区域性(原因、各区域文化之间的关系P68)*民族性(各民族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关系;意义P70)文学艺术(P66)科学技术(地位、特点P67)原因*包容性(含义、意义)民族精神意义、(P71、72、76)*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涵义(P72)民族精神的特征:民族性、先进性、时代性(P76)中共对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P76—77)*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意义(P78---79)*如何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P81)核心爱国主义(P74-75)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一:知识体系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中华文化中华民族精神力量集中体现根植于中华文化结晶*基本特征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P63)见证:汉字(意义P64)史书典籍(意义P64)*再创中华文化新辉煌的基本要求(P65—66)(特征)独特性*区域性(原因、各区域文化之间的关系P68)*民族性(各民族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关系;意义P70)文学艺术(P66)科学技术(地位、特点P67)原因*包容性(含义、意义)民族精神意义、(P71、72、76)*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涵义(P72)民族精神的特征:民族性、先进性、时代性(P76)中共对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P76—77)*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意义(P78---79)*如何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P81)核心爱国主义(P74-75)*1、如何弘扬再创中华文化新辉煌?(P66-67)①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马克思主义的指引下,才能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②就是在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耕耘。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中华文化的发展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既保持民族性,又体现时代性。*2、中华文化的区域性原因和各区域文化的关系(P68)①幅员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差别、历史、地理等因素。②不同区域的文化长期相互交流、借鉴、吸收,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R*3、各民族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关系及其意义?关系①在中华文化的百花园,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都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②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他们都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各兄弟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熔铸了灿烂的中华文化。

③意义: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强烈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集力;中华文化的力量,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是激励中国人民的强大精神力量,也是激励中华儿女不竭力量之源。(*中华文化的作用P70)R华裔青少年中华寻根2011年12月22日,来自澳大利亚、巴西、德国、美国、印尼、日本、菲律宾、文莱、缅甸、马来西亚十个国家,共计342位海外华裔青少年在哈尔滨学院开始他们中华文化的“寻根之旅”.在未来几天里,他们将陆续学习民族舞蹈、武术、书画剪纸、中国历史文化等,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命题视角】

►命题角度1:海外华裔青少年的中华文化的“寻根之旅”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哪些知识?►命题角度2:如何发扬光大中华文化?答:(1)传统文化的特点: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2)中华文化的特点: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答:(1)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2)使中华文化的发展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在发展过程中既保持民族性,又体现时代性.(3)坚持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4、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是什么?核心是什么?①在五千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②地位: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贯穿民族精神的各个方面。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精神,相辅相成,无不体现着爱国主义这个主题;(P74)③意义、作用:爱国主义都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P74)R*5、为什么要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P78--79)(1)民族精神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2)①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

②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因为民族精神是民族综合素质的有机组成部分和集中体现。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高昂奋进的民族精神能产生巨大的力量,发挥不可估量的作用。③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中华民族精神具有凝聚力和动员民族力量、展示民族形象的重要功能,是衡量综合国力强弱的重要尺度。④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以顶住霸权主义的种种压力,抵制外来腐朽思想文化的影响。R*6、如何培育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P79---81)(1)最重要的是发挥“主心骨”的作用,这个主心骨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81)(2)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既要珍惜和爱护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又要继承和发扬我们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P81)(3)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的影响。既要借鉴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吸取各民族的长处,又要警惕西方敌对势力的西化、分化图谋。(p81)(4)必须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p81)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相辅相成,相互支撑。民族精神注入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才能博采众长、日益丰富,具有生机和活力。R6.探访人类文明的发祥地,那些曾经与中华文明相伴而行的古老文明,有的衰落了,有的消亡了,有的融入了其他文明.而起源于黄河、长江流域的中华文明虽历经沧桑,却犹如浩浩荡荡的黄河、长江奔流不息,始终显示出顽强的生命力和无穷的魅力.(1)上述材料反映了什么文化现象?(2)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和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有何联系?答案:(1)材料通过中华文明与其他相伴而行的古老文明的对比,反映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2)①在中华文化的百花园中,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都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各兄弟民族文化的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创造了中华文化.②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它们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③正是由于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对中华文化的贡献,才使得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强烈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15.材料1:新疆自古就有“歌舞之乡”的美称.居住在那里的维吾尔、哈萨克等民族都能歌善舞,艳丽的服饰和热情奔放的表演呈现出新疆歌舞浓郁的塞外风情.长期以来,新疆各族人民交流合作,相互促进,共同创造了灿烂的新疆文化,大大丰富了中华民族艺术宝库.解放后,中央加大对新疆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开发力度,十二木卡姆、吐鲁番木卡姆、哈密木卡姆、刀郎木卡姆入选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材料2: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是汉族与各兄弟民族文化交融演化的历史产物,在长期交流、渗透、竞争和融合中演进发展,从而不断增强了民族文化的凝聚力和创造力.在向现代国家转型的历史过程中,有着56个民族的中国,却始终保持着国家统一,民族和睦.国家不断走向富裕、走向文明的现代化进程,使各族人民的“国家认同”不断深化,对中华民族的归属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对伟大祖国的自豪感极大增强.(1)结合材料1、2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新疆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关系.(2)从文化生活角度对材料1进行解读,简要回答所蕴含的基本观点.(3)请结合材料2,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分析中华民族团结统一具有牢固纽带的原因.答案:(1)①新疆民族文化具有明显的区域特征,具有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的文化色彩.②新疆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百花园的重要组成部分,各民族文化长期相互交流、借鉴、吸收,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贡献.③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民族地区的文化保护与发展,这是新疆民族文化得以繁荣发展的重要条件.(2)①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中华文化呈现着多种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②它们都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③各兄弟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熔铸了灿烂的中华文化.④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强烈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3)经济对文化具有决定作用,国家富强、人民富裕、社会文明能够促进各族人民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团结统一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的重要内涵,它是千百年来形成的整体意识在全民族的普遍认同和升华.6.近年来,山东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抓好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加强国情、省情和形势政策教育.深入挖掘和整合山东丰富的文化资源,继承和发扬齐鲁儿女忠厚正值、豁达纯朴、崇尚礼仪、勇敢坚韧、勤劳智慧的优良传统,着力培育改革创新、开放包容、忠诚守信、务实拼搏、敢为人先的新时期山东精神.结合材料,回答问题:(1)新山东精神与中华民族精神之间有何关系?(2)为什么要弘扬和培育新山东精神?答案:(1)新山东精神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中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内容.新山东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具体体现,也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中华民族精神的继承、丰富与发展.(2)①弘扬新山东精神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建设,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②弘扬新山东精神有利于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③中华民族精神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新山东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具体体现,同样也起着巨大作用.④弘扬新山东精神有利于提高民族素质,提升我国的综合国力.14.材料1: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突然攻击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悍然发动了侵华战争.九一八事变激起了中华民族的抗日怒潮,中国人民以此为起点进行了长达14年不屈不挠的抗日战争,最终第一次取得了近代以来中国反抗外敌入侵的民族解放战争的完全胜利.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历经列强蹂躏的中华民族,已经在日本帝国主义鲸吞中国的嚣张野心中彻底觉醒和顽强奋起.材料2:2011年9月18日,人民日报发表题为《勿忘国耻共襄复兴——纪念九一八事变80周年》的社论.社论回顾历史,指出“落后就要挨打”是古老中国弱则被辱的沉痛教训;放眼现实,指出各族人民的坚定团结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力量源泉;展望未来,强调要坚定不移地抓好发展这个第一要务,集中力量把中国的实力搞上去.根据材料回答:(1)材料1体现了一种什么样的精神?(2)结合材料1,谈谈材料2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答案:(1)材料1说明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2)①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②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爱国主义有共同的要求,也有不同的具体内涵.③在当代中国,爱祖国与爱社会主义本质上是一致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的统一,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④当前,我们应该维护民族团结,一心一意谋发展,提高综合国力,从而体现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15.某校高二年级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准备开展一次“长城与爱国主义精神”的主题班会.要求学生查阅相关资料,为班会做准备工作.第一小组在图书室查阅到如下信息:在联合国大厦内,悬挂着中国政府赠送的巨幅长城挂毯.他们了解到中国政府之所以将绣有长城的巨幅挂毯送给联合国,是因为长城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的体现,长城的坚固雄伟、蜿蜒数千里,正是中华民族聪明智慧、艰苦奋斗、坚韧刚毅和充满向心力、凝聚力的精神象征.第二小组在网上查到如下信息:中国长城是世界著名建筑,但随着旅游事业的发展,周围的景观正受到过度开发的威胁,影响了长城建筑的完整和完美.加强对长城的保护,对于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更好地发挥文化遗产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假如你是该班一位成员,请你参与完成下列问题:(1)请结合《文化生活》相关知识谈谈你对“长城是中华民族精神象征”的理解.(2)加强对长城的保护有利于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你认为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意义和途径有哪些?答案:(1)①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②长城的修建过程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团结勤劳、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等精神,长城的作用则体现了劳动人民爱好和平、刚毅勇敢、维护国家统一等精神,这些精神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是统一的,因此我们说,长城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2)意义:①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②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③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途径:①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心骨”作用.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③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