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通货膨胀与失业理论_第1页
第18章通货膨胀与失业理论_第2页
第18章通货膨胀与失业理论_第3页
第18章通货膨胀与失业理论_第4页
第18章通货膨胀与失业理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十八章通货膨胀与失业理论第一节通货膨胀第二节失业理论第三节失业与通货膨胀的关系第四节降低通货膨胀率的对策1第一节通货膨胀通货膨胀(inflation)是指价格水平的普遍的、持续的上升。衡量通货膨胀的指标主要有:消费者价格指数(CPI)、生产者价格指数(PPI)、国民收入隐含指数。通货膨胀的分类:爬行(温和)的通货膨胀<10%加速(奔驰)的通货膨胀>10%超速(恶性)的通货膨胀>100%受抑制(隐蔽)的通货膨胀。政府采取价格管制与配给抑制了通货膨胀。2一、通货膨胀的效应(一)通货膨胀的再分配效应通货膨胀对收入与财富再分配的影响与通货膨胀是否能被预期到有关,如果人们预期的通货膨胀率和实际的通货膨胀率相同,那么这种通货膨胀称为预期的通货膨胀(expectedinflation)。如果人们预期的通货膨胀率小于实际的通货膨胀率,那么这种通货膨胀称为非预期的通货膨胀。非预期的通货膨胀会引起实际收入的重新分配。3非预期的通货膨胀也会引起财富的再分配。财富可以分为两类:货币资产和非货币资产。如果资产本身或者其收益的名义值是固定的,那么这种资产就是货币资产。如果资产本身或者其收益的名义值不是固定的,那么这种资产就是所谓的非货币资产,又称实际资产。非货币资产在通货膨胀时期能够保值,货币资产在通货膨胀时期不能保值。拥有货币资产的债权人在通货膨胀中将受损,而拥有货币债务的债务人在通货膨胀中将受益。4(二)通货膨胀税一般来说,政府是通货膨胀的受益者。第一,政府是净的债务人。第二,通货膨胀还会使政府在累进制的税收制度中获得受益。在通货膨胀时期,政府支配的资源增加,而公众支配的资源减少,因此通货膨胀有一种和政府增加税收相同的效果。这也就是所谓的通货膨胀税的含义。通货膨胀税是通货膨胀率与实际基础货币的乘积,即ITR=IR×RMB

其中,ITR代表通货膨胀税收额,IR代表通货膨胀率,RMB代表实际货币基数。5(三)通货膨胀对投资的影响

通货膨胀引起公司税后利润的下降,结果使企业缺乏投资的积极性。同时,由于在通货膨胀时期,厂房、设备的历史成本与重置成本的差额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增加,因此,即使厂商投资,也会倾向于投资那些短期项目,从而使投资的时期结构受到扭曲,给未来的经济成长带来不利的影响。6(五)增加交易成本

通货膨胀还会带来不确定性。通货膨胀率升高,不确定性也随之增大。因此,同不发生通货膨胀的时期相比,在通货膨胀时期,经济资源更多地被用于预期方面。同时,人们也不愿意签订长期的合同。结果,经济中交易费用上升。7⒈需求拉起的通货膨胀理论

从总需求的角度来分析,认为通货膨胀的原因在于总需求过度增长,总供给不足。

需求拉起的通货膨胀PQOP*P'Q*ADFAD'ASEK实际总需求由充分就业时的ADF增加到了AD',国民收入已经达到了充分就业水平而不再增加,价格水平由P*上升到P',由于总需求过度而引起了通货膨胀。二、通货膨胀的原因8⒉供给推动的通货膨胀理论

从总供给的角度来分析,通货膨胀的原因在于成本的增加。总需求不变的情况下,总供给曲线向左上方移动使国民收入减少,价格水平上升。

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PQOP0P1Q0ADAS1AS0Q1总需求曲线AD不变的情况下,总供给曲线AS0向左上方移动到AS1,这时,国民收入减少到Q1,价格水平由P0上升到P1。93.供求混合推进(AD和AS)AD0AD1,E0

E1,P0P1。AS0AS1,E1

E2,P1

P2。PYAS0AD0E0P0AD1E1P1AS1E2P2总需求物价工资成本总供给物价。104.结构性通货膨胀:物价上涨是在总需求并不过多的情况下,对某些部门的产品需求过多,造成部分产品的价格上涨的现象。扩张部门,资源与人力短缺,资源价格上升。例如房地产过热导致钢铁、水泥等上涨迅速;重化工业扩张导致煤电油价格上涨。非扩张部门,由于攀比行为,资源尤其是工资价格同样上升。在通货膨胀期间,往往需求、成本以及结构这三种因素同时起作用。11(5)货币数量性通货膨胀

货币供给太多引起的通货膨胀。货币增长速度超过产量增长速度,造成过多货币追逐少量产品,从而推动物价上涨。(6)预期的通货膨胀如果人们预期通货膨胀会持续,甚至加剧,那么就会要求涨工资,而厂商预期工资上涨以及原材料上涨,他们就会把成本上涨转移到产品的价格中,从而推动价格的不断上涨。12(7)惯性的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本身存在惯性,即过去的通货膨胀作为一种惯性对现在的经济行为的影响。无论最初是什么原因引起通货膨胀,在这些原因消失之后,通货膨胀仍然会继续下去。原因:所有厂商在决定工资水平时需要相互参照,一旦通货膨胀发生,工资水平就会在相互比照中不断上涨,成为一种惯性。13案例之一:津巴布韦的通胀非洲国家津巴布韦近来物价飞涨,通货膨胀率已令人吃惊。据津巴布韦当地媒体引用官方统计数字称,津巴布韦2008年7月份的通货膨胀率已猛增至231000000%。当地货币的纸面价值已经远低于纸的价值。因不断刷新的高通胀率,津巴布韦中央银行于2008年7月21日发行单张面额1000亿津元的钞票,以对付失控的通胀。一位当地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这个千亿大钞不值钱,因为现在他每天回家乘坐公交车就需要2500亿津元的车费,1000亿津元买一块面包都还不够。

14通货急剧膨胀给津巴布韦带来的另一直接后果就是,目前这里最为紧俏的日用品之一竟然是点钞机。津巴布韦国营报纸上每天充斥着日本和新加坡生产的高质量点钞机广告,而每台的价格在3.45亿至12亿津元之间。当用完餐准备结账时,一堆的钞票堆在餐桌中央,给用餐者的感觉就像是坐在拉斯维加斯的赌桌旁一样。一名印度商人介绍说:“每次用完餐,你还得再等半小时结账。15抱着钞票出门16商家用秤称钱17案例之二:德国通货膨胀

20世纪20年代的德国经历了一场历史上最为严重的通货膨胀。1923初,1马克能兑换2.38美元,而到夏天的时候,1美元能换4万亿马克!早上能买一栋房子的钱,傍晚只能买一片面包。在1923年,德国街头的一些儿童在用大捆大捆的纸币马克玩堆积木的游戏;一位家庭主妇正在煮饭,她宁愿不去买煤,而是烧那些可以用来买煤的纸币。18一、失业的影响失业不仅是个经济问题,也是个社会问题。⒈失业的经济损失一是实际国民收入的减少;二是人力资本的损失。⒉失业的社会影响使失业者及其家庭的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下降;使失业者的心理造成巨大的创伤,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失业者长期找不工作就会悲观失望,甚至失去对生活的信念。第二节失业理论19二、失业的经济学解释⒈失业的类型

摩擦性失业:具有某种熟练技术的工人的短期失业,是指从一种工作转换到另一种工作的过程中处于的失业状态,或刚进入劳动力市场的失业状态。

结构性失业:由于某些行业的衰落或某种技术的废弃而产生的失业。

周期性失业:经济周期阶段性的波动造成的失业,经济繁荣时周期性失业下降,经济衰退时周期性失业上升。

季节性失业:由于某些行业对劳动的需求在不同季节会发生增减而导致的失业。20⒉充分就业下的失业率

充分就业下的失业率,也称自然失业率:充分就业状态下,失业率并不等于零,它相当于摩擦性失业率与结构性失业率之和。充分就业下的失业率=摩擦性失业率+结构性失业率21⒊失业的原因用微观经济学分析劳动市场,大多数研究结果认为:失业的出现是因为工资缺乏弹性。图中,LT-L*数量的工人,虽愿意工作,但要求有较高的工资,也就是说他们不愿意在现有市场工资率下工作,所以他们是自愿失业的。

劳动市场的供求与自愿性失业WLOW*LS充分就业自愿失业L*LTLDED22工资刚性理论假设货币工资具有刚性。在工资刚性的条件下,即使工资可以对劳动力供求的变化做出反应,其调整过程也是非常缓慢的。这种工资刚性的存在,使部分工人无法受雇,从而形成失业。23案例:大萧条时期美国的失业1929-1933年,美国的GNP下降近于30%,失业率从3%升至25%。从1931年-1940年的10年间,失业率平均为18.8%,其范围从1937年底的14.3%到1933年高达24%之间。现在国际上通常将12%的失业率作为临界线,因而大萧条时期接近20%的失业率确实称得上奇高的失业率。24案例:我国的失业问题当前,我国正面临着复杂而严峻的失业问题。主要表现在:1.劳动力供求总量矛盾突出。由于人口出生高峰期出生的人口正在跨入劳动者行列,另外,农村还有1.5亿左右的富余劳动力急待转移。与此同时,就业岗位的增加量相对减少。由于结构调整、技术进步等原因,经济增长创造的就业岗位在相对减少。因此,尽管我国保持了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但每年实际净增的就业岗位不到80年代平均水平的一半。劳动力明显供大于求。2.求职者发生了一些新变化。青年求职者已占主体,35岁以下的求职者占七成以上,且求职者文化程度较高,大专以上者占1/3。目前已经出现了严重的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253.国企下岗职工再就业率偏低。下岗职工年龄偏大,35岁以上的占72.5%,受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等因素的制约,再就业难度增大,再就业率仅为三分之一。4.结构性失业人员会有所增加。随着国家经济结构调整力度的加大,结构性失业人员越来越多。目前,解决我国就业难的问题成为经济增长的中心任务之一。26三、奥肯法则充分利用社会上一切可利用资源(当然也达到了充分就业)所能够生产的产品和劳务的最大量值称为潜在的国民收入(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美国经济学家奥肯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了奥肯法则,说明的就是失业率与实际国民收入增长率之间的经验统计规律。奥肯法则:相对于潜在的国民收入而言,实际国民收入每减少2%,失业率会增加1%;反之,实际国民收入每增加2%,失业率会减少1%。即Q-Q*Q*=-2×(u-u*)27第三节失业与通货膨胀的关系一、菲利普斯曲线英国经济学家菲利普斯收集和研究了英国1861-1957年的有关资料,发现名义工资率变动与失业率之间具有稳定的负相关的关系,并描绘出最初的菲利普斯曲线来描述失业率与货币工资率相互变动关系。反映名义工资变化率与失业率关系的菲利普斯曲线ΔW%失业率O菲利普斯曲线6%~7%28由于工资是产品成本中主要组成部分,所以工资增加会直接转换为价格上升,工资与价格的关系:ΔP%=ΔW%-Δ(Q/L)%这样菲利普斯曲线可以用来表示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的反方向变化关系。如果劳动生产率以2%的年率提高,反映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关系的菲利浦斯曲线可由图中的原菲利浦斯曲线垂直下移2%得到。反映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关系的菲利普斯曲线ΔP%失业率O6%7%5%1%3%5%4%ΔP%=ΔW%-Δ(Q/L)%29二、移动的菲利浦斯曲线(略)新古典综合派用菲利浦斯曲线的右上移动来解释失业率和通货膨胀之间的长期关系。这条向右上方移动的菲利浦斯曲线称为预期扩大的菲利浦斯曲线。

向上移动的菲利普斯曲线ΔP%失业率O6%3%6%4%Ⅱ图ΔW%失业率O6%5%8%4%Ⅰ图2%30三、长期的菲利浦斯曲线(略)长期菲利浦斯曲线是一条垂线,表明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不存在交替关系。长期的菲利普斯曲线ΔP%失业率O6%3%6%长期的菲利普斯曲线31四、关于菲力浦斯曲线的争论(略)尽管各个学派的经济学家都承认在长期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之间不存在交替关系,但是他们在二者短期内是否存在交替关系的问题上存在着明显的分歧。凯恩斯主义者非常强调二者之间短期内的交替关系。他们主张使用其他手段,如收入政策来对付通货膨胀。货币主义经济学家也承认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之间短期交替关系的存在。他们强调稳定中央银行货币供给增长率的重要性。32理性预期学派的经济学家不仅否认通货膨胀和失业率之间长期交替关系的存在,也不承认二者短期交替关系的存在。他们也主张中央银行货币供给增长率应该保持稳定。供给学派与理性预期学派一样,也否认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之间短期交替关系的存在。与理性预期学派不同的是,他们认为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在短期都可以降低。33第四节降低通货膨胀率的对策(略)一、短期菲力浦斯曲线的政策含义二、降低通货膨胀率的对策三、降低失业率的政策34一、短期菲力浦斯曲线的政策含义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之间存在着一种交替关系。政府在选择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的组合时,要考虑整个社会对失业和通货膨胀的厌恶程度。35菲力浦斯曲线的形状与宏观经济政策效果当菲力浦斯曲线比较平缓时,扩张性的需求管理政策可以产生理想的效果。当菲力浦斯曲线比较陡直时,紧缩性的需求管理政策可以产生理想的效果。36二、降低通货膨胀率的对策(一)凯恩斯主义的观点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家主张,为了控制通货膨胀,应该采取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再用工资-物价指导线、工资-物价管制以及促进工资和物价稳定的税收计划等收入政策手段来配合。

37(二)货币主义的观点货币主义者认为,虽然用紧缩性的货币政策来控制通货膨胀会产生产出成本,但是这种成本并不像凯恩斯主义者所认为的那样巨大。货币主义不主张采用收入政策来控制通货膨胀率。38(三)理性预期学派的主张在理性预期主义者看来,降低通货膨胀不会发生任何的成本。理性预期学派经济学家费尔纳(W.Fellner)提出的政府行为的可信性假说认为,如果政府的政策是稳定的和可以信赖的,那么,当政府实施紧缩性的货币政策来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