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的成立_第1页
第8课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的成立_第2页
第8课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的成立_第3页
第8课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的成立_第4页
第8课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的成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说课者:成都市武侯实验中学尹长青一、关于教材

1、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2、教学目标(1)学情(2)三维目标:3、教学重点难点1、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本课的两部分内容都突出了一个“新”。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具有历史转折意义。而中国共产党是新型的无产阶级的革命政党,“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目就焕然一新了”。这“新”是指:①中国革命有了一个新的全国统一的无产阶级政党。②从此中国革命有了新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③明确了新的奋斗目标,即中共“二大”制定的民主革命纲领。④从此中国革命走上了新道路,由旧民主主义转向新民主主义革命。她的成立给中国人民、中国革命产生了重大影响。因此,本课是承上启下的一课,也是中国近代史的重点课之一。2、教学目标(1)学情八年级屈辱的、悲壮的中国近代史内容和七年级辉煌灿烂的中国古代史内容比较,学生会有一个大的情感波动。同时,经过一年的基本的历史学习和训练,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阅读能力和分析归纳解决问题能力。(2)三维目标:A、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五四爱国运动爆发的导火线、时间、地点、口号、领导者、主力、结果及其意义,了解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及其意义。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和史论结合的能力。B、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比较、分析1919年6月前后五四爱国运动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使学生学会从图片史料中获取有效信息,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感知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然后通过学生观看视频、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对历史的理解力。C、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五四爱国运动,使学生深刻体会到五四青年表现出来的斗争精神是极其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通过学习中共成立的过程,使学生深刻认识到中共创建的艰辛,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3、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五四爱国运动历史意义和中国共产党诞生。难点对五四精神的内涵和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意义的理解。二、关于教法秉着“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和新课标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要求,我将教学思路拟订为“自行预习——提出问题——小组讨论——分析讲解——小结巩固”,努力构建探索型的“自学—指导”的互动的课堂教学模式。在此模式下,为了“激其情,发其智”又配合使用了启发谈话法、情景教学法、活动教学法等。实现自主学习、自主发展,以利于学生的终身学习。三、关于学法本着促进学生自主性发展这样一个根本目标,我采用了自主性学习法,具体方法有体验性学习法、反思性学习法等。其中体验性学习法是本课的一种重要学习法。使每一个学生,以一种以历史主人翁的角色进入到那场伟大的运动中去,使学生获得极为丰富的情感和精神的历程。四、关于教学过程

我把教学过程分为:课前:指导预习(第一环节);课上:导入新课(第二环节)、落实基础(第三环节)、展示成果(第四环节)、质疑讨论(第五环节)、小结巩固(第六环节);课下:课后思考(第七环节)共三部分七个环节,接下来是我七个方面的具体操作(一)

课前:指导预习(第一环节)采用“自学—指导”教学模式。在课前根据教材内容设计了学生学习目标学习目标记住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时间、地点,了解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和运动的两个阶段。理解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意义。准确把握五四运动的性质。领会以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为内涵的“五四精神”;认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早期的共产党人为了中国革命的胜利不懈探索和奋斗的结果。(据此,学生知道需要了解和掌握的基础知识,同时清楚预习时哪些地方应该圈点勾画,培养做笔记的良好习惯,同时也能找到哪些内容理解消化可能存在困难)(二)

课堂教学1、导入新课(第二环节):走进学生,采访几位同学是否已经入团或是入团积极分子,是否听过团歌,由团员到团歌过渡,让大家一起感受,播放《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团歌》,这样引出课题,紧接着马上放映五四运动记录片片断,跟学生一起回到那个民族命运风雨飘摇的岁月,那个令无数青年热血沸腾的时代,使学生情不自禁地融入历史、感受历史。1、采访学生2、播放《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团歌》3、放映五四运动记录片片断(看到这样一些场景)1919年5月4日,北京大学队伍浩浩荡荡从红楼向天安门前进“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外争国权,内惩国贼”上海工人走上街头,声援五四爱国学生运动上海商界走上街头,号召罢工、罢市,抗议逮捕学生2、落实基础(第三环节)学生在充分预习的基础上,争取掌握本课需记住和理解的内容。基础知识采用六人学习小组组内互相抽问的方式解决,然后个人提出疑问,如果小组不能解决,就记录在《基础知识清单》上,待到新课学习结束后问题都还没得到解决的再单独解答。这个环节体现的是新课标普及历史常识为基础的要求,解决的是知识与能力部分的问题。基础知识清单五四运动(1)爆发的导火线:(2)时间:(3)地点:(4)口号:(5)领导者:(6)主力:(7)结果: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时间地点出席人员主要议程三、存疑(写出你存在疑惑或不能理解或不能解决的问题)1、2、3、注意:(此环节应及时给予小组和个人以评价,调动和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3、展示成果(第四环节):让小组提出前面在第二个环节中存在疑惑或不能理解或不能解决的问题,请其他小组成员帮忙来解答。甚至可以向全班发难,请全班同学或老师解答,从而实现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学会学透。这样的教学方式,需要教师课前对学生予以引导,通过查找书籍、上网等渠道收集资料,进行整理,提取信息。所以教师的引导作用在这里应充分发挥。预设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有:1、五四爱国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导火线)是什么?2、中国作为战胜国,为什么却要蒙受战败国的耻辱?3、青岛问题的由来是什么?4、运动后期发生了哪些变化?促使北洋军阀政府态度发生重大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5、怎么理解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6、陈独秀没有出席中共一大,为什么被选为中央局书记?教师注意:预设归预设,提问可能五花八门,注意解答,引导,教师灵活处理,同时有机结合重难点

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斗争的坚决性工人阶级第一次登上历史的政治舞台5、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4、质疑讨论(第五环节):主要解决本课的第一个重点兼难点:理解五四精神。估计学生对五四精神的理解不够深入,所以给出史料和图片分析,根据课堂情况展开全班大讨论,使学生深刻理解五四精神是一种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对于本课的另外一个重点兼难点——中共诞生的历史意义,通过引导学生回忆然后分组探究,最后得出“开天辟地”和“焕然一新”的历史结论。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

——五四传单思考1.材料体现出的五四精神是什么?2.其中心是什么?3.作为青少年,你应该怎样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1.忧国忧民,不屈不挠,乐于奉献,敢于斗争的爱国主义精神。2.中心是爱国主义精神。3.继承在五四运动中青年学生的那种爱国主义精神。

弘扬那种追求民主、科学、进步的精神。分析探究: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新”在哪里?1.新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2.新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3.新的革命道路——由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向新民主主义革命4.新的奋斗目标——实现共产主义5、小结巩固(第六环节):最后媒体展示知识框架,一起复习重要知识点,当堂巩固。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北京学生的爱国斗争爱国运动的初步胜利中国共产党的成立重点: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重点: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1、五四运动作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最主要的依据是A李大钊等先进知识分子起了领导作用B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并发挥主力军作用C斗争的性质是反帝反封建D是当时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课堂检测:2.最能体现五四爱国运动性质的口号是A.外争国权,内除国贼B.废除二十一条C.拒绝在和约上签字D.还我青岛3.中国共产党“一大”确定的党的中心工作是

A.领导工人运动B.领导农民运动

C.建立统一战线D.开展武装斗争4.中国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开始于

A.新文化运动B.中共成立

C.五四运动D.辛亥革命(三)课后思考(第七环节)2004年5月4日,中国的大学生在干什么呢?5月1日开始放大假,大学生们理所当然的选择:旅行、休息、学习、走访亲友……,时代在变,人在变。请就此展开讨论:二十一世纪的“五四精神”应该是什么呢?这是我设计的一个课外研究性活动,这样就使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升华为现实意义,对学生的现实生活给以震撼和指导,从而最终达到历史课的教育目的,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道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