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武昌起义_第1页
第三节武昌起义_第2页
第三节武昌起义_第3页
第三节武昌起义_第4页
第三节武昌起义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节

清朝统治危机的加深和辛亥革命的爆发一、清末“新政”与“预备立宪”(一)1901年“新政”(二)1905年“预备立宪”2、内容:派遣留学生、编练新军、奖励实业等1、原因:直接原因:应付危机根本原因:

维护清朝统治3、结果:加剧的阶级矛盾。1、含义:预备(准备)实行君主立宪制2、背景(原因):遏制革命形势的发展,维护清朝统治3、经过(了解)4、立宪派:5、实质:是一场骗局。6、结果:统治集团内部分裂立宪派分化,一部分倾向革命汉族地主离心清政府陷入空前孤立的境地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张褰主张:主张改革,反对革命想一想如何评价“预备立宪”?(1)性质:(2)积极意义:(3)消极意义:地主阶级的一场自救运动A、具有进步性,它的有些措施反映了历史发展潮流,有利于社会进步。B、它使清政府陷入空前孤立的境地,加速了清政府的灭亡。A、具有反动性:实施的目的是为维护清朝统治B、具有落后性:没有冲出:“中体西用”的范畴二、武昌起义和湖北军政府成立1、武昌起义首先取得成功的原因:请阅读材料,结合课文知识概括。(一)武昌起义材料材料一10月10日晚,新军工程第八营的革命党打响了起义的第一枪,他们打死了反对材料一10月9日,孙武等在汉口俄租界宝善里14号机关配制炸弹,不慎引起爆炸。孙武受伤进了医院,其余人员仓促转移。俄国巡捕闻声赶至现场,搜去革命党人名册、起义文告、旗帜、印信等物,并转交总督署,瑞立即下令关闭四城,搜捕革命党人。在此风云突变之际,蒋翊武、刘复基、彭楚藩、杨宏胜等人在午后召开紧急会议,决定立即发动起义。蒋翊武以临时总司令的名义起草命令,派人送往各标、营革命党人手中,约定当晚12时,以南湖炮队的炮声为号,城内城外同时起义。但是,湖广总督已于事先听到风声,派军警查抄了武昌的各个革命机关,逮捕了刘复基、彭楚藩、杨宏胜等人,蒋翊武逃离武汉。瑞下令杀害刘、彭、杨3人,按查获的名册搜捕革命党人。由于武昌戒严,内外交通断绝,起义的命令未及时送到南湖炮队,10月9日晚起义的计划落空。在群龙无首的紧急关头,新军中的革命党人自行联络,约定10月10日晚以枪声为号,按原计划发难。起义的军官,夺取中和门附近的楚望台军械库。材料二“端方的领兵入川,不但更加激起四川人民的仇恨,使四川人民斗争的火焰愈益增高;而且鄂军西调,武汉空虚,又给武汉的革命党人造成了一个发动起义的绝好机会。后来武昌起义之所以能够比较容易成功,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客观条件。

1、武昌起义首先取得成功的原因:A、20世纪初,武汉地区民族资本主义有较大发展(经济基础)B、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不断壮大(阶级基础)C、湖北出现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群,成为革命党的骨干;D、武汉人民反帝反封建斗争高涨——群众基础E、文学社、共进会作了长期的宣传和组织工作——起义准备;F、新军中革命党人能主动革命客观原因:主观原因:四川保路运动造成武汉地区兵力空虚武昌起义领导机关:(文学社、共进会)总指挥:蒋翊武参谋长:孙武军事筹备员:刘复基、彭楚藩2、经过:(了解)3、结果:湖北军政府成立(二)湖北军政府成立时间:都督:黎元洪国号:“中华民国”政权性质:革命派、立宪派和旧官僚联合建立的资产阶级革命政权立宪派和旧官僚混入革命阵营中来并掌握政权,混入方式有:A革命党人拱手相让(如黎元洪当都督)B、旧官僚投机革命(如:江苏)C、被立宪派和旧官僚发动政变方式夺取政权。(如湖南)(三)武昌起义的影响:1、各省纷纷响应,十几个省宣布独立,清朝统治土崩瓦解(图)2、各省立宪派和封建官僚投机革命,控制了大部分地方政权,革命潜伏着失败的危机。思考:根据示意图概括武昌起义后革命发展形势的特点,并分析说明为什么具有这些特点?特点:发展迅猛,革命集中在南方地区原因:发展迅猛的原因

A、武昌起义的成功促进革命形势在全国的发展

B、立宪派和旧官僚投机革命,加速革命的发展

C、清政府反动腐朽

D、汉族地主、官僚背离清政府集中在南方的原因:A、武昌起义前的革命党人主要在南方活动B、南方帝国主义势力,封建统治势力相对薄弱C、南方人们较早较多的接受西方思想的熏陶

1.(2000年春季卷)

清政府派五大臣出国考察政治后,于1906年

A颁布《钦定》宪法大纲

B裁撤军机处

C宣布“预备仿行宪政”

D设立责任内阁

()2.(1999年广东卷)

清政府“预备立宪”之所以是一场骗局,主要是因为

A借“预备”之名拖延立宪

B载沣人任摄政王总揽大权

C不能满足立宪派的要求

D极力维护君主专制权力

()3.(1995年全国卷)

清政府“预备立宪”骗局破产的标志是

A“皇族内阁”成立

B“成都血案”发生

C宣布实行铁路国有政策

D颁布《钦定宪法大纲》

()4.(2002年上海卷)武昌起义敲响了清皇朝的丧钟,具体组织和发动这次起义的团体是

A兴中会、华兴会

B华兴会、文学社

C文学社、共进会

D共进会、兴中会

()5.(1996年全国卷)

下列武昌起义成功的原因中,最主要的是

A清朝湖北当局无力抵抗

B革命党人筹划周密完善

C起义新军的革命主动精神

D立宪派改变策略乘机附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