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电管理基础培训课件_第1页
静电管理基础培训课件_第2页
静电管理基础培训课件_第3页
静电管理基础培训课件_第4页
静电管理基础培训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静电管理基础培训课程的主要内容●本次培训的对象和目的●静电现象和基本理论知识●静电防止的意义和意识●制造现场静电防止的方法和主要问题●静电测量和记录本次培训的对象和目的-1不断扩大的华松产品家族国际先进的电子产品本次培训的对象和目的-3赋予产品使用功能的人是谁?设计者总经理品保人员品管人员现场管理者现场作业人员本次培训的对象和目的-4培训对象和课时安排参加此次培训人数:

培训对象:交替预备、班长及系长课时安排:2小时课堂要求:遵守应该遵守的课堂纪律本次培训的对象和目的-5培训希望达到的目的意识方法态度充分认识静电对产品危害,消除模糊认识,自觉行为的形成向每一个违反静电规定的行为作斗争正确运用基准的能力的提高

全员参与持续改进这是问题的关键态度决定一切需要不断学习静电现象和基本理论知识-2静电是怎样发生的?分子原子质子电子

物质的组成物质由分子组成分子由原子组成原子由带正电的质子和带负电的电子组成

物质的不带电质子数与电子数相等时,物体不带电

物质的带电质子数大于电子数时,物体带正电质子数小于电子数时,物体带负电

物质为何带电?电子围绕在原子核周围,一经外力就会脱离原来的原子,而进入其他原子内,从而造成质子数与原子数不平衡使物体带电外力包括各种能量(如动能,热能,化学能…….)静电现象和基本理论知识-3人类对静电研究历史古代2500年前古希腊科学家塔勒斯成为有记载的第一个静电实验者近代近代欧美科学家就静电学基础理论进行了许多的研究活动,其中比较著名的是法国科学家库仑,他利用静电研究的扭转天平进行测量弱力,并证明了库仑定律现代从20世纪初人类从实验阶段开始了实际运用阶段,刚开始人类利用静电发明了静电除尘,静电喷涂,静电分离,静电复印等技术但进入20世纪70年代,静电的危害越来越大,产生了静电问题!静电现象和基本理论知识-4为什么会产生静电问题?二十世纪40-50年代很少有静电问题,因为那时是晶体三极管和二极管,70年代开始,人类科技水平飞速发展半导体材料的广泛采用集成电路耐压越来越低产生静电的材料的运用静电问题静电防护已经成为电子工业的隐形杀手静电防止的意义和意识

-2静电的危害-2电子工业静电的基本物理特性:吸引或排斥

与大地有电位差

会产生放电电流

静电对电子产品损害形式1)吸附灰尘,降低元件绝缘电阻(缩短寿命)2)放电破坏,使元件不能工作(完全损坏)3)放电电场或电流热使元件受损(潜在损坏)4)静电放电产生的电场对元件形成干扰和损坏美国电子工业因静电损失几百亿美元静电防止的意义和意识

-3静电的危害-3静电对电子产品损害的特点1.隐蔽性----人体不易察觉2.潜在性----产品性能潜在损坏3.随机性----产品随时都会损坏4.复杂性----原因不易准确判断静电防止的意义和意识

-4静电的危害-4=静电!我们能够作到的只有预防制造现场防静电方法和问题点

-1导通型防静电的运用配电柜动力配电盘EBP工程操作盘大地工程静电线接地接地图示管理要求及频度大地到动力配电盘1次/年技术部门动力配电盘到配电柜1次/年技术部门配电柜到工程操作盘1次/月制造部门工程操作盘到设备基准要求制造部门10Ω以内10Ω以内10Ω以内10Ω以内1、要强调接到配电柜、配电盘、操作盘的地线上(E、NA),而不是零线上(N)2、,配电柜的地线,是从动力电网的标准地线接过来的,标准地线是在地面挖下几米深的坑,然后在坑里撒盐、铺设厚铜板、金属网等,减少阻抗,电线与铜板相连。制造现场防静电方法和问题点

-2123正确的接地方法错误的桥式连接OK123NG治具的接地方法和注意点基准要求:《1》工夹具主体部分(金属)需要接地线与地线连接《2》治具要分别连接,不要出现桥式连接的情况(连桥式接地可能引发感应电压,所以必须回避)原因你知道吗?制造现场防静电方法和问题点

-3计测器的接地金属外壳或塑料外壳使用3芯AC电源场合外壳不用接地ACINACIN塑料外壳使用2芯AC电源场合外壳不用接地ACINGND使用2芯AC电源场合有GND端子或金属外壳或塑料外壳GND塑料外壳有GND端子的场合制造现场防静电方法和问题点

-5其他接地方法介绍-1工作台UV管的接地铜胶带显示器表面防静电胶带(虎皮胶带)透明导电薄膜铜胶带防静电胶皮的接地螺钉螺母防静电橡皮表面层是静电耗散层,底面层是导电层,产生的静电可以通过导线释放掉。表面层与导电层的电阻率是不同的。导线正确的接法应该是与底面的导电层很好的连接,而不是与表面的静电耗散层连接。制造现场防静电方法和问题点

-6其他接地方法介绍-2注胶导管虎皮胶带使用方法透明薄膜鳄鱼夹固定腕带鳄鱼夹固定的接触错误NG防静电材料也要接静电线制造现场防静电方法和问题点

-7中和型防静电的运用负离子发生器的应用原理:发射负离子中和产品和周围环境的阳离子,达到防静电的作用问题:应首先保证模块还是保证FPC通常首先保证更容易产生静电的部品应用:通常AAA的工位或仕样书明确指示的区域采用,用于消除产品本身静电(不能直接吹到人身体,要设置在人身体30CM以外的地方,考虑对人身体的影响)制造现场防静电方法和问题点

-9接触型防静电的运用用于消除人体静电的门帘你感到它的存在吗?原理:通过门帘和人体接触,释放人体的静电静电无处不在更换频度:一次/年防静电绳可以吸附静电。可以做试验:用一只塑料直尺在皮子上摩擦,使之产生静电后,手握一团普通绳(鞋带等)距离其约5cm处移动,然后将直尺接近烧完毕的纸灰,看纸灰是否会吸附到直尺上。同样做法,将普通绳换成防静电绳,看看与前者有无现象差别。因为防静电绳是吸附消除静电,所以,是否将绳全部连到地线上均可,不连好,连更好。(连上就要管理地线是否很好接地,就要管理静电绳是否很好的与地线相连了)制造现场防静电方法和问题点

-10人体防静电的用品静电腕带内置1MΩ电阻使用注意事项:【1】腕带活动次数多,随时会导通不良,需要每日确认【2】腕带要戴在人体手腕上,不能戴在衣袖上【3】保证金属面与皮肤接触良好,佩带不能过松防静电鞋使用注意事项:【1】鞋底不能过脏防静电服材料:由导电纤维和普通纤维混纺而成,起到释放人体静电的作用制造现场防静电方法和问题点

-11防静电过程中的人体安全1MΩ电阻的作用是什么?没有1MΩ电阻会防静电吗?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制造现场防静电方法和问题点

-12关于静电的小知识人体能带多高的静电电压?10万伏没有危险,最高实验过12万伏!

人体静电电压有多高?在干燥的季节,人体静电电压可达到几千伏甚至几万伏静电对人体有害吗?静电放电的电磁场比手机的辐射要强,因此对人体是有影响的,人在防静电的状态下工作是有好处的静电测量和记录方法

-1腕带和鞋的测量当测定仪显示绿灯为OK首先擦掉鞋底灰尘测量时仪器显示绿灯为OK注意事项.由于腕带不断处于活动状态,必须每天测量.测量鞋时擦掉鞋底的灰尘,保持良好导通状态

.先测量,后记录

静电测量和记录方法

-2腕带和鞋测量记录我们每天的记录都正确进行了吗?------每天进行2次测量并记录了吗?------应该谁进行确认签字?------应该先测量还是先记录?------休息或休假时记录应怎样表示?------你的圈画的认真吗?静电测量和记录方法

-3烙铁接地的说明烙铁接地线绿色接地线烙铁接线说明烙铁头接线烙铁头三根线的作用:.带红点的插头为传感器正级.与红点在一起的插头为传感器负级.单独的一根为接地线插头注意点☆接地线脱落烙铁将失去防静电功能☆防静电烙铁均为三芯烙铁☆接地线的颜色一般为绿色静电测量和记录方法

-4烙铁接地电阻的测量测量仪器:温度测定器规格:4Ω特别说明最初的烙铁接地电阻规格为10Ω以下,但实践过程中发现满足10Ω的情况下接地线有虚接触的现象,不能实现防静电要求,所以改为目前的规格:4Ω以下接地电阻的测量如果接地电阻不合格必须检查烙铁接地线的接续状态,如果接续良好仍不能满足规格的要求时,应马上更换烙铁头。注意静电测量和记录方法

-5安全电阻的测量测量仪器:指针万用表测量基准:1MΩ出现不满足1MΩ的原因:接地钢板安全电阻测量接地钢板与地短路,通常因为钢板与地板之间不绝缘,导致钢板与大地相连,造成钢板对地电阻减小解决方法:在地板与钢板之间绝缘,通常在地板上铺设绝缘胶皮,达到绝缘效果接地钢板严禁打蜡即使增加了绝缘橡皮,还会有测量电阻值远远低于1M欧姆的情况,为什么?湿度大或者拖地时的水分在钢板和橡皮之间形成了一层导电的水膜,揭开钢板可以用手摸到水。注意点:静电测量和记录方法

-6静电等级静电工程标识模块焊接工位静电工位标识静电测量和记录方法

-7静电量的测量静电测量的主要参数电荷量:单位库仑测量仪器:静电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