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2)附有答案_第1页
第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2)附有答案_第2页
第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2)附有答案_第3页
第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2)附有答案_第4页
第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2)附有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单元测试[复制]您的姓名:[填空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班级:[单选题]*○2班○5班1.下列各句中,含通假字的一项是()[单选题]*A.克己复礼为仁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C.知者不惑(正确答案)D.未成一篑答案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判断通假字的能力。C项,“知”通“智”。故选C。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单选题]*A.文胜质则史B.请事斯语矣C.非礼勿视(正确答案)D.敏于事而慎于言答案解析:【解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具体考查古今异义。A项,史:古义,浮夸;今义,历史。B项,事:古义,实践;今义,事情。C项,礼:古今同义,礼教、礼法。D项,敏:古义,勤勉;今义,敏捷、聪敏。故选C。3.下列句子为状语后置句的一项是()[单选题]*A.克己复礼为仁B.敏于事而慎于言(正确答案)C.文胜质则史D.如礼何答案解析:解析本题考查文言句式的理解能力。A项,判断句,“为”表判断。B项,状语后置句,正常的语序为:于事敏而于言慎。C项,判断句,“则”表判断。D项,固定句,“如……何”。4.下列加横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单选题]*A.皆有怵惕恻隐之心怵惕:恐惧。B.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内:同“纳”,结交。C.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要:通“徼”,求取。D.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然:……的样子。(正确答案)答案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D项,“然”,同“燃”,燃烧。句意:(它们就会)像火刚刚燃起,泉水刚刚涌出一样(不可遏止)。故选D。5.下列句中加横线“之”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单选题]*例句:人之有是四端也A.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正确答案)B.知皆扩而充之矣C.人皆有不忍人之心D.治天下可运之掌上答案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例句,是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A项,是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B项,代词,代前文的“四端”。C项,结构助词,的。D项,代词,代“治天下”。故选A。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单选题]*A.①埏埴以为器:黏土②自伐者无功:讨伐B.①跨者不行:跃、越过②自矜者不长:夸耀(正确答案)C.①曰余食赘行:同“形”,形体②自胜者强:强壮D.①凿户牖以为室:门窗②自知者明:知识答案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实词的意思。A项,②自伐者无功,意思是“夸耀自己的人没有功劳”。伐:夸耀。C项,②自胜者强,意思是“能克制自己的弱点才算刚强”。强:刚强、果决。D项,②自知者明意思是“了解自己才算聪明”。知:了解。故选B。7.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项是()[单选题]*A.当其无,有车之用其安易持B.故有之以为利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C.死而不亡者寿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D.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正确答案)答案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与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D项,“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是说“从‘道’的观点来看,这些急躁炫耀的行为,可以说就像吃剩的饭和多长的肉瘤”,“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是说“君子的本性跟一般人没什么不同,(只是君子)善于借助外物罢了”。两个“也”都是语气词,前者用在句中,表停顿;后者用在句尾,表示判断和肯定。A项,“当其无,有车之用”是说“当中空的地方可以用来装车轴,这样才有了车的作用”,“其安易持”是说“局面安定时容易保持和维护”。两个“其”都是代词,代事物。B项,“故有之以为利”是说“所以‘有’带给人们便利”,“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是说“因为它们是令人厌恶的东西,所以有道的人决不这样做”。两个“之”均为代词,“它,它们”的意思。C项,“死而不亡者寿”是说“那些对人类社会有过大贡献或者品德高尚的人虽然死了,但是永远活在人心中,所以是长寿的”,“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是说“人们做事往往在快要成功时却失败了”。两个“而”都是连词,表转折关系,是“但是、却”的意思。故选D。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我世世为洴澼絖:从事

②今一朝而鬻技百金:买

③吾为其无用而掊之:击破

⑤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同“皲”,皮肤⑥客得之,以说吴王:同“悦”,高兴

冻裂[单选题]*A.①③⑥B.②④⑥C.①③⑤(正确答案)D.②④⑤答案解析:此题考查考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②“今一朝而鬻技百金”意思是:如今卖掉这个方子,一下子就能赚一百两。鬻:卖。④“魏王贻我大瓠之种”意思是:魏王送我大葫芦种子。贻:赠送。⑥“客得之,以说吴王”意思是:游客得到药方,来取悦吴王。说:取悦。故①③⑤全部正确。故选C。9.下列对原文《五石之瓠》的内容或手法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单选题]*A.惠子使用比喻的手法,用瓠大无用形容庄子的理论虽然宏大,但实际上却毫无用处,对庄子的学说加以否定。B.对于“不龟手之药”,有的只能世世代代靠它在水中漂洗丝絮,有的却能用它为官做宰,庄子用这个故事说明惠子“拙于用大”。C.在文章中,庄子指出只有道家思想才能发挥人的聪明智能,指导人们善于运用巧妙的方法,“运用之妙,存乎一心”。(正确答案)D.这篇文章形象地告诉我们,世界上的事物,本来就没有大小和好坏之分,一个人智量大,见地高,境界应该就高。答案解析:本题考查对文中重要内容或手法的理解与分析能力。C项,“只有道家思想才能发挥人的聪明智能,指导人们善于运用巧妙的方法”说法不当,原文庄子只是说曾子不会利用大的葫芦,建议曾子把它系在身上作为腰舟而浮游于江湖。所以,原文没有“只有道家思想才能发挥人的聪明智能,指导人们善于运用巧妙的方法”这样的意思。庄子的话是说要最大限度地发掘事物的价值和作用,关键在于用心。故选C。10.下列选项中,对加点词语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单选题]*A.大学之道,在明明德①道:宗旨②明:美好的(正确答案)B.在亲民,在止于至善①亲:亲近爱抚②止:停止C.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①静:心不妄动②安:平安D.物格而后知至①格:推究②知:知道答案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意义的把握。B.句意:(大学之道)在于亲近民众,在于让自己和他人都达到最完善的境界。其中“止”,译为“达到”。C.句意:懂得停下来然后才稳定,稳定然后才能冷静,冷静然后才能性情安和。其中“安”,译为“性情安和”。D.句意:通过对万事万物的认识、研究后才能获得知识。其中“知”,译为“认识”。故选A。1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单选题]*A.大学之道不以其道得之B.在止于至善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正确答案)C.壹是皆以修身为本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D.欲治其国者其皆出于此乎答案解析: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文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助词,的;代词,它们。C.介词,把;连词,表修饰或承接。D.代词,他的;副词,表推测,大概。1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词类活用现象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大学之道,在明明德

②在止于至善

③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

④先正其心

⑤先诚其意

⑥必先苦其心

⑦南征北战[单选题]*A.①④/②③/⑤⑥⑦B.①/②/③/④⑤⑥⑦C.①/②/③④⑤⑥/⑦(正确答案)D.①④⑤⑥/②/③/⑦答案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文中词类活用现象的能力。①明:形容词作动词,彰明。②善:形容词作名词,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③④⑤⑥都是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分别译为:齐,使……整齐有序;正,使……端正;诚,使……真诚、无私;苦,使……受苦。⑦南、北,名词作状语,向南,向北。故选C。13.选出对下面画线文句翻译正确的一项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单选题]*A.大学的根本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亲近;在于使人停止“至善”。B.大学的根本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弃旧图新、去恶从善;在于使人知道要达到的最高境界“至善”。(正确答案)C.大学的根本宗旨在于明白德育;在于使人弃旧图新、去恶从善;在于使人知道要达到的最高境界“至善”。D.大学的根本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弃旧图新、去恶从善;在于到达善良之地。答案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文的能力。此句中判断的点首先在“明明德”,第一个“明”在此处应为动词词性,意为“发扬、弘扬”,据此可排除C项;第二个判断的关键点为“止于至善”,此句应为状语后置,正常句式应该是“于至善止”,“至善”应是一种最高境界,所以此句子应翻译为“到最高境界‘至善’才停止”,由此可排除AD两项。故选B。14.下列各选项中,对加点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单选题]*A.颜渊曰:请问其目目:目的B.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归:回归C.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焉:于是(正确答案)D.至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家:家庭答案解析: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句中的含义的能力。A.句意:颜渊说:“希望指点一些具体做法。”目,条目、细则。B.句意:一天做到约束自己而言行符合礼的规范,天下的人就会称赞你仁德。归,称赞。C.句意:必须知道混乱从哪里产生,于是才能对它进行治理。焉,于是。D.句意:即使是大夫之间相互侵夺封地,诸侯之间相互攻伐封国。家,封地。1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单选题]*A.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三人行,必有我师焉B.不知乱之所自起臣子之不孝君父(正确答案)C.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故窃异室以利其室D.此何也当察乱何自起答案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第一个“焉”,连词,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于是就”;第二个“焉”,兼词,相当于“于之”“于此”。B.两个“之”,都是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C.第一个“以”,介词,“把”的意思;第二个“以”,连词,表示目的,相当于“来”。D.第一个“何”,疑问代词,“为什么”的意思;第二个“何”,疑问代词,“哪里”的意思。故选B。16.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单选题]*A.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正确答案)B.必知疾之所自起疾风知劲草C.必知疾之所自起,焉能攻之国与国不相攻D.治乱者何独不然其声呜呜然答案解析:C.名词,疾病;形容词,急剧而猛烈;C.动词,治疗;动词,攻伐;D.代词,这样;形容词词尾,……的样子。故选A。17.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单选题]*A.墨子,名翟,春秋战国之际思想家,墨家学派的创始人,提出了“兼爱”“非攻”等观点。B.《墨子》一书是墨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所编。墨家学说在当时影响很大,与儒学并称“显学”。(正确答案)C.儒家讲“爱人”,墨家讲“兼爱”。前者强调“亲亲”“尊尊”的等级差别,后者主张“爱”没有等级差别。D.《周礼》中曾记录“邦”和“国”的区别,“大曰邦,小曰国”;而“家”指卿大夫的封地。答案解析:【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B.“是墨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所编”错误,《墨子》一书是墨子本人、墨子弟子以及后期墨家著述的汇编。B错误。一、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

1.下列加横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单选题][单选题]*A.皆有怵惕恻隐之心怵惕:恐惧。B.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内:同“纳”,结交。C.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要:通“徼”,求取。D.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然:……的样子。(正确答案)答案解析:D项,然:同“燃”,燃烧。2.下列句中加横线“之”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人之有是四端也[单选题]*A.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正确答案)B.知皆扩而充之矣C.人皆有不忍人之心D.治天下可运之掌上答案解析:A项与例句都是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B项,代词,代前文的“四端”。C项,结构助词,的。D项,代词,代“治天下”。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单选题]*A.孟子从人性的前提推导政治,从人人都有“不忍人之心”的仁心推导仁政,突出仁政应该是天经地义的。B.孟子提出的“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是对孔子关于“人性”思想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