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词鉴赏之答题篇_第1页
古典诗词鉴赏之答题篇_第2页
古典诗词鉴赏之答题篇_第3页
古典诗词鉴赏之答题篇_第4页
古典诗词鉴赏之答题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0—2011年高考备考古典诗词鉴赏复习专题(答题篇)二、古典诗词规范解答【考查内容】用词妙处古代诗歌鉴赏句子妙处形象意象表达技巧语言特色风格特点意境作用人象物象情感主题手法修辞(一)形象意象类【形象意象】形象是作品内容依托的主体,是作者思想感情的具体表现;要读懂古典诗词的主题与情感,就必须从形象意象入手并把握形象意象。因此,古典诗词鉴赏对诗词形象意象的考查作为一个非常重要的考点。【考查层级】

第一层级:分析概括第二层级:概括阐发第三层级:阐发领悟第四层级:领悟比较第五层级:比较评价【提问方式】1.分析概括……表现出怎样的形象意象?2.阐发分析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具体说明。3.分析体味诗中哪些意象体现了题眼(或诗眼)?4.这两首诗中都描绘了“……”形象意象,其形象是否相同?请结合两诗简要领悟比较。6.阐发领悟诗中的意象有什么寓意?7.谈谈你对“……”这一意象的认识并进行评价。第一步:抓住关键词语,概括诗人所描绘的形象意象特点。第二步:结合文章意象和关键词语分析诗作的主题与情感。第三步:在把握诗作情感主题的基础上,进一步剖析作者塑造这一形象意象的目的原因。第四步:领悟并评价诗人所塑造形象的作用或效果,以及这一形象意象给读者的感受影响。【解题步骤】第一点:形象概括

第二点:词句分析

第三步:主题情感第四点:作用效果【答题要点】1.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观猎王维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简要赏析这首诗,分析该诗塑造的人物形象。首联起得突兀,大有能先声夺人的气势。颔联写发现猎物奋力追击的情形,生动而又逼真。颈联写猎罢归营,不着痕迹地表现了将军策马疾驰的风姿。尾联以“回看”一词写将军踌躇满志的神情。该诗通过写一次狩猎活动勾画出一个英姿飒爽、意气风发的将军形象。诗歌描写了一个被闲置不用的抗金英雄的形象。诗中人物曾经金戈铁马,驰骋疆场,现在虽被闲置不用,但仍胸怀报国之志,心系抗金前线。诗歌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表达了自己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愤慨。2.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

诉衷情陆游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注:沧洲,水边,古时隐者所居之地。陆游晚年居于绍兴镜湖边的三山。简要赏析这首诗,分析该诗塑造的人物形象。北上抗金、收复中原的心愿。表达了内心的痛苦和失望也表达了对南宋统治阶级的不满和愤慨。诗中的陆鸿渐是一个寄情山水、不以尘事为念的高人逸士形象。前四句通过对幽僻、高雅的隐居之地的景物描写,表现了陆鸿渐的高洁不俗。最后两句通过西邻对陆鸿渐行踪的叙述,侧面烘托了陆鸿渐的潇洒疏放。作者通过陆鸿渐这一形象的塑造表现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寻陆鸿渐不遇皎然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注:带郭,意即靠近外城。诗中的陆鸿渐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题李凝幽居贾岛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请从环境、心理描写等角度评析诗中的李凝形象。李凝是一个过着悠闲、宁静生活的隐士形象。首联“少邻”“草径”“荒园”的环境描写,表现了李凝居处的荒僻,暗示其隐士身份。颔联的以动衬静,颈联的归路所见,表现李凝居处的清幽,烘托出李凝生活的悠闲、宁静。尾联的作者心理活动彰显主旨,表现作者对这种隐逸生活的追求和向往。。“移”步登山,触“动”了石根云气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1~12题。(17分)

读山海经(其一)陶渊明

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穷巷隔深辙,颇回故人车。欢言酌春酒,摘我园中蔬。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泛览《周王传》,流观《山海》图。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②简析这首诗写出了诗人哪些乐趣。(4分)(崇文一模)11.(8分)①B(颇有“羁鸟恋旧林”的深意牵强)②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五个方面的乐趣:

草木繁盛,环境清幽;隐居田园,无尘世纷扰;躬亲耕作,自食其力,顺乎自然;时鲜待客,把酒言欢;纵情想象,沉醉书卷。(共4分,每点1分,答出4点即得满分)12.(10分)观点鲜明(2分)=

同意其中一种+概括阐释阐释分析(6分)=

援引原文内容分析(2分)

+援引课文内容分析(2分)+本诗的主要情感主题(1分)表达得体(3分)=

字数+连贯+文采我同意第一种理解。这首诗中诗人尽情表现他归隐之后耕读的乐趣,描写朴实清幽的自然之美,在这种意境下,不应该有外人打扰。陶渊明远离官场,昔日的朋友不再和他来往,表面上他们的豪华车驾被陋巷所阻隔,实际上正表现陶渊明与他们的人生追求不同。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中曾说“请息交以绝游”“复驾言兮焉求”,在隐居生活中,他更愿意和村民畅谈农事,“欢言酌春酒”“悦亲戚之情话”,因此,把“穷巷隔深辙,颇回故人车”理解为昔日朋友不再往来,更加符合陶渊明隔绝尘俗的喜悦心情。我同意第二种理解。这首诗中诗人主要描写的是归隐后的田园之趣。陶渊明远离官场,官场中的人不再和他来往,他们的豪华车驾被陋巷所阻隔,用此与老朋友却常常前来形成对比。陶渊明向往的生活是“悦亲戚之情话”,本诗中也有“欢言酌春酒”之句,表明诗人并不是不愿意与人交往,而是拒绝与官场中人来往,因此把这两句理解为达官贵人不再往来,而老友频来,更加体现陶渊明对“俗韵”的鄙视和对朴素生活的赞美。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1—12题。(共17分)一剪梅(南宋)刘克庄余赴广东,实之①夜饯于风亭束缊②宵行十里强,挑得诗囊,抛了衣囊。天寒路滑马蹄僵,元③是王郎,来送刘郎。酒酣耳热说文章,惊倒邻墙,推倒胡床④。旁观拍手笑疏狂,疏又何妨,狂又何妨!注:①实之:王迈,字实之,刘克庄好友。②束缊(yùn):捆乱麻做火把。③元:通“原”。④胡床:一种可以折叠的轻便坐具。12.这首词刻画了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请选择其中的一个,结合诗句进行分析。(200字左右)(10分)(东城一模)一剪梅余赴广东,实之夜饯于风亭。

束缊宵行十里强,挑得诗囊,抛了衣囊。在刘克庄奔赴广东之际,王迈夜半在长亭相送。开门见山写连夜而行的情状。一枝火把引路,来到十里长亭,点出饯别之意。表现了书生本色,诗囊里都是他的心血结晶,自然不肯轻易抛掉。诗囊里装着他的诗篇,也装着他的一腔豪情满腹抑郁。天寒路滑马蹄僵,元是王郎,来送刘郎。一个“僵”字,写尽了艰苦之状。虽在说马,但行人颠簸于马背,冒着寒风,艰难赶路的情景,跃然纸上。酒酣耳热说文章,惊倒邻墙,推倒胡床。旁观拍手笑疏狂,疏又何妨,狂又何妨酒逢知己,欢乐无比,兴会正浓,热情奋发。径直写出“说文章”,极含蓄地暗示他们对时事的评论、理想的抒发,以及对忧愤的倾泄。前句写客观反响,后句写人物举动。两个狂士捋袖豁拳,乘着酒兴指点江山,语惊四座,全无顾忌,邻座惊傻,观者竖发,全与他们无关。这种形象的夸饰淋漓尽致地张扬了二人的豪气。作者设想,若有旁观者在此,必定拍手笑他二人疏狂。最后两句直抒胸臆运用反复、反问的修辞,对那些旁观者直接表达出作者的坚定态度,可谓狂上加狂,雄放恣肆,豪情激越。11.(7分)①【D】②这首词下阕的最后两句抒情很有特点,结合语境试作分析。(4分)

抒情特点(1分)+诗句意思(1分)+抒情手段(1分)+作者情感(1分)下阕最后两句运用了直抒胸臆的手法,作者设想,若有旁观者在此,必定拍手笑他二人疏狂,“疏又何妨,狂又何妨”运用反复、反问的修辞对假想中的旁观者进行反击,表达出作者的雄放恣肆,豪情激越和与朋友的十分投缘。12.这首词刻画了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请选择其中的一个,结合诗句进行分析。(200字左右)(10分)

概括说一个人物的形象(2分)+选择恰当的诗句(1分)+进行恰当的分析(2分)+借此人表达的情感(或主题)(2分)+语言表达(3分)=字数+连贯+文采这首诗刻画出了一个“酒酣耳热说文章,惊倒邻墙,推倒胡床”的疏狂的诗人形象。在送别的酒宴上,词人与朋友不话别却谈起文章,高谈阔论和万丈豪情与才情,让词人夸张地形容成“惊倒邻墙,推倒胡床”,但更表现出词人疏狂的形象。“疏又何妨,狂又何妨”,词人“挑得诗囊,抛了衣囊”却绝无悔意;就算离开故地,就算与朋友暂时分离,对诗词的热情与疏狂也会让词人铭记。让诗歌寄托自己的豪情与高谈阔论,一个疏狂无惧的诗人形象跃然纸上。这首诗刻画出了一个豪放张狂的诗人形象,此人正是诗人自己。奔赴广东的路艰难,环境更恶劣,但作者全然不将此放在心上,与好友一同饮酒,酒至半酣,面红耳赤,却聊起文章,声音大得惊扰到邻家,椅子胡床也被推翻。一种旁若无人的张狂随诗作显露出来。“别人笑我太疯狂,我笑他人看不穿”的狂态,让人想到豪放大诗人李白,与李白那“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的大气相对照,诗人此时也是酒兴诗性大起,不仅将离别的伤愁忘却脑后,更是及时享乐的乐观与旷达。全词虽写离别却没有悲伤地基调,也正是由于作者狂放不羁的性格与词风所致。我认为个性最为鲜明的莫过于诗人的好友王实之。王迈的过人之处便在于其对朋友的肝胆相照。正如那“天寒路滑马蹄僵”一句,尽管是寒风凛冽,即便是路湿地滑,实之依然满含一腔对于朋友的真诚与热情,持缰策马,只是为即将远赴广东的好友饯行。十里路,早已把那马蹄冻僵,实之毫无怨言,只为了让好友一路顺风。现如今,太多的欲望、太多的诱惑在人与人之间竖起一道密不透风的墙,又有谁能如实之那般,以真实与热情融化路上寒冰?因此,有王迈这样的一个好友是幸运的,也是幸福的。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1-2题。病牛(李纲)耕犁千亩实千箱,力尽精疲谁复伤。但使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禾熟(孔平仲)百里西风禾黍香,鸣泉落窦谷登场。老牛粗了耕耘债,啮草坡头卧斜阳。

注:李纲,南北宋之交的一位坚决主张抗金的政治家。由于投降派的排挤被罢相。这首诗是他被罢相之后贬到武昌时写的。孔平仲是一位颇具才气的诗人,此诗写于其正当得志之时。

1.这两首诗中都描绘了“牛”的形象,其形象是否相同?请结合两诗简要赏析。两诗中形象不同。李纲《病牛》:此牛在未病之前耕耘过许多田地,让人收获过千万担的谷物。在它老病时,却遭到冷遇,没有谁来同情它。到了最后病牛只能空怀有“但使众生皆得饱”的良好愿望。这是一个流尽血汗仍愿奉献到底的崇高形象。孔平仲《禾熟》:此诗中的“老牛”在完成自己一年的耕作后,从“禾黍香”“谷登场”的丰收中获得了“粗了耕耘债”的轻松与满足。正悠闲自得地享受看主人给自己的奖赏,它不争不怨,知足而乐,随遇而安。这是一个知足而乐,悠然自得的形象。李纲诗中的病牛正是自己形象的写照,诗中倾诉的是为国为民不惜自身的情怀,是一种高尚的精神境界。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回答问题。(05浙江)齐安郡中偶题杜牧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暮热游荷池上杨万里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1)这两首诗描写的都是________时刻的景色,均以荷与_________为诗歌的主要意象。傍晚西风阅读下面一首元曲,回答问题。(6分)(浙江)[正宫]叨叨令无名氏溪边小径舟横渡,门前流水清如玉。青山隔断红尘路,白云满地无寻处。说与你寻不得也么哥,寻不得也么哥,却原来侬①家鹦鹉洲②边住。[注]①侬:我。②鹦鹉洲:此处为“渔父居处”的代称。(1)本曲前四句运用丰富的意象勾勒出一幅美丽的自然图景,其中____意象体现出温润柔美的特征,而____意象则给人以飘逸渺远的感受。(2分)流水白云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以下问题(6分)(2006年广东卷)

粤秀峰晚望同黄香石诸子二首(其一)谭敬昭江上青山山外红,远帆片片点归艭①。横空老鹤南飞去,带得钟声到海幢②。

注:①艭:shuāng,小船。②海幢chuáng,即海幢寺。(1)诗中哪些意象体现了题目的“晚望”?请分别从“晚”、“望”两方面回答。(3分)晚:归艭钟声望:江、青山、远帆、老鹤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以下问题(6分)蝉虞世南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注:绥,古人结在颔下的帽带下垂的部分,蝉的头部有伸出的须,形状好像下垂的冠缨,故说“垂绥”

在狱咏蝉骆宾王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哪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注:西陆:秋天。南冠:囚犯。玄鬓影:蝉。白头吟:古乐府篇名,传说是汉代卓文君因丈夫司马相如再娶而写的一首哀愁的诗。

试分别说出两首诗中“蝉”的形象特点。《蝉》:生性高洁、啜饮清露、居高声远;《在狱咏蝉》:身处恶劣的环境,但品性高洁。《蝉》:寓贤能之人,并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借,自能声名远扬。《在狱咏蝉》:神伤自己经历了种种政治上的磨难,青春已逝;自己有着蝉一样的高洁品性,却不为时人了解。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2006湖北卷)

丹阳送韦参军(严维)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暮春浐(chǎn)水送别(韩琮)绿暗红稀出凤城①,暮云楼阁古今情。行人莫听宫前水,流尽年光是此声。

【注】①凤城:京城。★(1)两首送别诗都写到“水”,各有什么寓意?请作简要说明。(4分)“悠悠”——①思念貌;忧思貌。②连绵不尽貌。悠悠情思。“水悠悠”即“思悠悠”“情悠悠”。由于思念,诗人站在江边朝着友人离去的方向长时间的遥望,但眼前只有悠悠的江水流向远方。表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无限思念。这一切给人以孤独、寂静、空虚的感触。

“行人莫听宫前水,流尽年光是此声。”前后互为因果,为什么“莫听”?古往今来,多少有才之人,为跨越宫前水求得功名,而皓首穷经,轻掷韶华;古往今来,多少有为之人,为跨越宫前水干禄仕进,而拜倒皇宫阶下,屈辱一生;古往今来,又有多少有志之人,驰骋沙场,立下不朽功勋,终因庸主不察,奸臣弄权,致使“冯唐易老,李广难封”,而空死牖下。正是这条宫前水,不仅流尽了千千万万有才、有为、有志者的大好年光,而且也流尽了腐朽没落、日薄西山的唐王朝的国运。这首送别诗之所以不落窠臼,而写得蕴藉含蓄,凝重深沉,在于作者排除了歧路沾巾的常态,把错综复杂的隐情,友情,人世沧桑之情,天下兴亡之情,一古脑儿概括为“古今情”,并巧妙地用“绿暗”、“红稀”、“暮云”、“宫前水”等衰飒形象掬出,收到了融情于景的艺术效果。诗的结构也是围绕“古今情”为轴线,首句蓄势,次句轻点,三、四句浓染。诗意内涵深广,韵味悠长,令人读后回味无穷。上一首用“水悠悠”象征离别的惆怅和友情的悠长;下一首借“宫前水”的不断流淌来抒发对人生、历史以及社会的感慨。读下面两首诗,完成①—②题(8分)(海淀二模)塞上听吹笛(高适)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听晓角(李益)边霜昨夜堕关榆,吹角当城汉月孤。

无限塞鸿飞不度,秋风卷入《小单于》。

注释:①梅花:《梅花落》曲的简称。②《小单于》:乐曲名。13.“月”是中国古诗词中的传统意象,有着丰富的内涵。请结合这两首诗中的一首,并联系其它你熟悉的某一诗句,谈谈你对“月”这一意象的内涵的认识。(200字左右)(10分)月的情感意象(1)良辰美景(2)美好高尚(3)知情可人(4)离愁别恨(5)望远思归(6)寂寞清愁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月亮这一意象常常成了人类思想情感的载体,她的意蕴十分丰富。在很多咏月诗歌中,诗人将月融于的内心思想情感之中,并使月与内心的思想情感互为辉映,创造了许多优美的审美意境,并将诗的文学品位、思想内涵与艺术造诣提升到一个极高的水平。由于作者心境不同,在不同的古诗词中,月亮这一意象表现出的意蕴也往往不尽相同,体现出其意蕴的丰富性。月亮这一意象在诗人们的心中有着多种不同的意蕴:幽美、自由、纯洁、美好、永恒、凄凉、悲惨、悲欢离合等等,无不表达。月亮的不同意蕴,形成不同的审美意境,烘托出诗人们的不同情怀。在这方面,我们应当引导学生有所积累。否则,就容易犯囫囵吞枣、生搬硬套的错误。

一、以月渲染清幽气氛,烘托悠闲自在、旷达的情怀在恬淡闲适、乐观旷达的人的眼里,月亮这一意象成了清幽雅致、悠闲自在的代名词。在不少古诗词中,文人墨客常常以明月来渲染清幽气氛,烘托悠闲自在、超脱旷达的情怀。如王维的《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这是一幅多么幽雅、明净而又充满情趣的画面啊!在这里,一切都显得自在安然、新鲜活泼,洋溢着诗人对自然山水的热爱和隐逸山水间的飘逸情怀。又如王维的《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在这首诗中,月亮以动态的形式出现,一个“惊”字打破了宁静,唤醒了一个息息相通的世界。在这夜静春山空中,一轮明月的出现,更加渲染了清幽与雅致!其它咏月渲染清幽气氛,烘托悠闲自在、旷达的情怀的古诗词还有很多,如: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明月未出群山高,瑞光万丈生白毫”(苏轼《和子由中秋见月》);“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前赤壁赋》)等。二、以月寄托相思之情,抒发思乡怀人之感在远离家乡,远离亲人者的眼里,月亮这一意象或是寄托恋人间的苦苦相思,或是蕴含对故乡和亲人朋友的无限思念。在众多的咏月古诗词中,这一类是最多的。从月相的形态及其变化来看,圆月如盘,团团圆圆;残月如勾,残缺不全。月亮圆了又缺,缺了又圆,自然勾起人们的想象和联想。宁静的月夜里,沐浴着清幽柔和的月光,人们很容易陷入沉思,展开遐想,产生缠绵而渺远的情思。离家在外的人,仰望明月,思绪常常飞越空间,想起同在这一轮明月照耀下的故乡、亲人、朋友。李白《静夜思》中的乡情,就是这样生发出来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当诗人“举头望明月”时,一缕乡思便从心头油然升起了。这样一个乡思引动的过程,不但人们很容易理解,而且不少人都亲自体验过,这就突破了诗人与读者之间因生活经验不同可能产生的感情上的隔膜,因而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诗中的月亮已不再是纯客观的物象,而是浸染了诗人感情的意象了。李白的诗作中,有大量都是咏月的诗歌,如:“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只到夜郎西”(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帏望月空长叹”(李白《长相思》);“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李白《渡荆门送别》)等。其他以月寄托相思之情,抒发思乡怀人之感的古诗词还有很多,如: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杜甫《月夜》);“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杜甫《八月十五夜月》);“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徘徊……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建《十五夜望月》);“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范仲淹的《苏幕遮》);“江南月,如镜复如钩。似镜不侵红粉面,似钩不挂画帘头,长是照离愁。”(欧阳修《望江南》);“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欧阳修《生查子》);“恨君不似江楼月,南北东西,南北东西,只有相随无别离。恨君却似江楼月,暂满还亏,暂满还亏,待得团圆是几时?”(吕本中《采桑子》);“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月儿弯弯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几家夫妇同罗帐,几家飘零在外头?”(南宋民歌《月儿弯弯照九州》)等等,真是举不胜举。三、以月渲染凄清的气氛,烘托孤苦的情怀在失意者的笔下,月亮又有了失意的象征,引发了许多失意文人的空灵情怀,寄寓了文人墨客的身世感伤和流离之苦。1、在不少古诗词中,月亮这一意象也常常是诗人触景伤情的媒介。如李白的《月下独酌》:“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表现上看,是写诗人在花下与月、影相伴、相舞、相酌成欢的美好情景。实则是诗人用这美好的情景来反衬出自己内心的孤寂与悲苦。而这一切,皆因月起。若无此月,诗人恐怕也不会有此感伤。又如杜甫的《旅夜书怀》:“细草微风岸,危墙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著?天地一沙鸥。”“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这一句写出了一幅明星低垂,平野广阔;月随波涌,大江东流的雄浑情景与浩瀚气势。通读全诗,我们会很容易发现本诗是写诗人垂暮之年漂泊的凄苦景况。而辽阔的平野,浩荡的大江,灿烂的星月正是为了反衬出诗人孤苦伶仃的形象和颠连无告的凄凉心情,以乐景抒哀情。2、在不少古诗词中,月亮这一意象常常是诗人哀思的借托,是诗人心境的写照。如白居易的《暮江吟》:“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此诗前两句写出了一幅残阳暮日的悲壮情景;后两句则写出了一幅明星弯月的凄清景象。这两幅景象虽美,但一个“可怜”揭示了诗人真实的情感。暮时风景固然壮阔,然已近黄昏;夜时情境纵然美丽,独无人欣赏。以美景写哀景,哀意之深实在难以言喻。月在此,早已不可与诗相分离了。(二)用词妙处

第一级:品味某字在诗中的妙用;

第二级:评价某词使用的优劣;

第三级:比较诗中词与其他词的优劣;【考查层级】

(1)简析“××”在诗中的作用。(2)“×”句中的“×”字用得好,好在哪里?(3)你认为“××”写得好不好?为什么?(4)诗中“×”句中的“×”可否换成“×”或其它词?(5)“××”字与“××”字哪个更好?为什么?请简要赏析。【提问方式】

(1)解释该字的含义。(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3)点出该字所用修辞及该句所烘托的意境,或所表达的作者的感情,或诗作所表现的主题。【答题步骤】

同意。看,在诗中指回望(步骤一)。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步骤二)。只一“看”字,就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步骤三)。南浦别白居易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暮江吟白居易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残阳照射在江面上,诗人不说“照”而说“铺”,有什么表达效果?。想一想1.客观景物本身特点(词语的语境义)4.读者的主观感受:2.所用词语的修辞技巧:

“残阳”已经接近地平线,几乎是贴着地面照射过来,角度低,用“铺”字很准确。比喻拟人的手法很形象,使残阳具有了人的感情。让读者感到夕阳平缓、柔和,有亲切、安闲的感觉。3.诗人的主观感受喜悦无比,沉醉其中。答案:铺,把东西展开或放平。根据诗意可知,这时太阳已经接近地平线,几乎是贴着地面照射过来的,诗人运用拟人手法形象、贴切,使残阳具有了人的感情。运用“铺”字,更能表现秋天夕阳的柔和与江面的平静,抒发诗人喜悦之情,并给人以安闲、舒适之感。鉴赏点的发掘客观景物本身特点所用词语的修辞技巧作者的主观感受读者的主观感受读下面这首诗,完成①—②题。(7分)过陈琳①墓(唐)温庭筠曾于青史见遗文,今日飘蓬过此坟。词客有灵应识我,霸才无主始怜君。石麟埋没藏春草,铜雀②荒凉对暮云。莫怪临风倍惆怅,欲将书剑学从军。注:①陈琳:东汉建安七子之一。曾为袁绍起草讨伐曹操的檄文,袁绍败亡后,归附曹操。操不计前嫌,予以重用。②铜雀:指曹操修建的铜雀台。

②纪晓岚评颔联中“‘应’字极兀傲(高傲)”。你同意他的说法吗?请结合诗句谈谈你的看法。(4分)(东城期末)

答案示例一:同意。“词客有灵应识我,霸才无主始怜君。”词客,指以文章名世的陈琳;识,这里含有真正了解、相知的意思。上句是说,陈琳灵魂有知,想必会真正了解我这个飘蓬才士吧。这里蕴含的感情颇为复杂。其中既有对自己才能的自负自信,又暗含才人惺惺相惜、异代同心的意思。纪昀评道:“‘应’字极兀傲。”这是很有见地的。

答案示例二:不同意。“词客有灵应识我,霸才无主始怜君。”诗句中所蕴含的极沉痛的感情。一个杰出的才人,竟不得不把真正了解自己的希望寄托在早已作古的前贤身上,正反映出他见弃于当时的寂寞处境和“举世无相识”的沉重悲慨。因此,“应”字含有世无知音的自伤与愤郁。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①~②题。(8分)点绛唇雨恨云愁王禹偁

雨恨云愁,江南依旧称佳丽。水村渔市,一缕孤烟细。天际征鸿,遥认行如缀①。平生事②,此时凝睇,谁会凭栏意。注:①如缀:排列成行很整齐,如连缀在一起。②平生事:这里指向来所追求的功名事业。②“一缕孤烟细”化用王维的“大漠孤烟直”(《使至塞上》),请比较赏析这样改动的妙处。(5分)(崇文期末)答案示例一:王维诗句描写的是大漠的风光,用“直”字凸显开阔荒凉的边塞景象;词中句子改用“一缕”“细”来形容“孤烟”,使之与遍布江南的水村渔市相结合,轻柔中带着淡淡的伤感,烘托出词人自己的孤单与漂泊之情,借景抒情,这一改动十分巧妙。答案示例二:两句都用了“孤烟”这一意象,但王维的诗是边塞诗,用“大漠”的空旷与“孤烟”相对,表现边塞的荒凉;而词中描绘的是江南水乡淡淡的炊烟从村落上袅袅升起的景色,抒写的是游子的客愁,改为“一缕”和“细”,委婉细致,情景交融,这一改动十分巧妙。阅读下面唐诗,完成(1)(2)题。(7分)

终南别业王维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2)这首诗三、四句中最精炼传神的各是哪个字?请结合诗意作简要分析。(4分)(西城一模)12(2)(4分)

指出两个字1分,结合诗句合理解说2分,分析两个字所表达出的情感1分。最精炼传神的两个字分别是“独”和“空”。诗人只身独游终南山,只是随兴而为;满山美景不需与人共享,但求自己心会其趣而已。这两个字表达出了诗人归隐后自得其乐的闲适情趣。最精炼传神的两个字分别是“独”和“空”。诗人兴致来时,只能独自游山;纵有满山美景,也只能一人欣赏。在离尘绝俗的空静中也不得不承受着随之而来的孤独落寞。阅读下面诗歌,回答①—②题。(7分)(朝阳二模)橘诗【南朝】虞羲冲飚发陇首,朔雪度炎州。摧折江南桂,离披漠北楸。独有凌霜橘,荣丽在中州。从来自有节,岁暮将何忧!②请简要分析“独有凌霜橘”一句中“独”字的表达效果。(4分)①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一二句写严寒天气,寒风自西北陇首呼啸而来,朔雪直达岭南炎州,肆虐逞威。B.三四句写风雪过处,树木几乎无一幸免的景象:江南桂树摧折,漠北楸树凋零。C.最后两句写中州橘树从来就具有不畏严寒的本性,但岁暮来临时也会忧心忡忡。D.这首诗咏橘言志,在生动的描写之后,以议论抒情作结,主旨突出,意蕴丰富。②请简要分析“独有凌霜橘”一句中“独”字的表达效果。(4分)②(4分)“独”是“仅仅”、“只”的意思(解释词语,1分),与风雪肆虐、桂楸摧折的凋零景象,形成对比(或:反衬、衬托)(说明对比内容,1分),突出橘树傲然凌霜的形象(突出形象,1分),表达了作者对橘树的赞美之情(或:寄寓了作者的高洁情操)。(表达感情,1分)。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①—②题。(7分)(丰台二模)眼儿媚朱淑真迟迟春日弄轻柔,花径暗流香。清明过了,不堪回首,云锁朱楼。午窗睡起莺声巧,何处唤春愁?绿杨影里,海棠亭畔,红杏梢头。①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词写一位闺中女子在明媚的春光中,回首往事,愁绪万端。B.上片描绘春景,可惜小径花落叶败,为下片的“春愁”预设伏笔。C.下片着重表现女主人公的愁苦,这种愁苦是通过黄莺啼叫唤起的。D.这首词笔触轻柔细腻,语言婉丽,用鸟语花香来反衬惆怅,意蕴深邃。

②词中“弄”“锁”二字极为传神的表达了作者在“清明”前后不同的心情,试作简要分析。(4分)“弄”含有“玩弄戏耍”的意思,词人抓住大自然一瞬间的现象,摄入词中,描写和煦的阳光抚弄着杨柳的柔嫩枝条,含蓄地表达作者对美好春光的欣悦陶醉;“锁”意为“用锁锁住”,该字字描写浓密的云雾笼罩着朱阁绣户,强烈的表达作者不堪回首的伤春愁绪。二字前后对照,鲜明地表达了词人无限的“春愁”。

“意境”答题步骤:

(1)解释该句的含义。(2)指出句子所使用的意象。(3)描摹意象构成的意境。(4)分析这个画面所表达的作者的情感,或所表现的作者的志向、或所阐述的道理以及诗作的主题。【句子妙处】阅读下面宋词,完成后面问题。(7分)好事近渔父词朱敦儒摇首出红尘,醒醉更无时节。活计绿蓑青笠,惯披霜冲雪。晚来风定钓丝闲,上下是新月。千里水天一色,看孤鸿明灭。(2)结合作品简析下阕“晚来风定钓丝闲,上下是新月”二句表现出的意境。(4分)(宣武二模)12.(2)这两句话的意思是夜色来临,风很静,钓丝安闲,天上一弯新月倒映在水中。此二句以“风”“钓丝”“新月”展示了一幅“夜色降临,微风不起,一弯新月升起在天空,月光洒满水面,水天一色,一个渔夫静静垂钓”的画面。(1分)词人表面写“风定”与“丝闲”意在写“心定”与“人闲”(1分);写“新月”与水面的清明,意在写人内心的清新与通透(1分)。这幅月下独钓图所呈现出来的闲适、安详、静谧,正是词人所追求的人生境界。阅读下面一首唐代的边塞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征人怨柳中庸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具体说明。诗句中有金河、玉关、青冢、黄河、黑山等边塞地名。前两句就时记事,说“年复一年,东西奔波,往来边城;日复一日,跃马横刀,征战不休”。后两句似与诗题无关,其实都是征人常见之景、常履之地,因而中我们不仅看到征戍之地的寒苦与荒凉,也可以感受到征人转战跋涉的苦辛。诗虽不直接发为怨语,而蕴蓄其中的怨恨之情足以使人回肠荡气。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1~12题。(17分)

读山海经(其一)陶渊明

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穷巷隔深辙,颇回故人车。欢言酌春酒,摘我园中蔬。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泛览《周王传》,流观《山海》图。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12.对“穷巷隔深辙,颇回故人车”有两种理解。一种认为:居于僻巷,常使故人回车而去,和世人很少往来;另一种认为:车大辙深,此穷巷不来贵人,故人却常来。你更认同哪种理解?结合本诗,并联系你学过的陶渊明作品,阐述理由。(200字左右)(10分)(崇文一模)12.(10分)观点鲜明(2分)=

同意第一种+概括阐释阐释分析(6分)=

援引原文内容分析(2分)

+援引课文内容分析(2分)+本诗的主要情感主题(1分)表达得体(3分)=

字数+连贯+文采我同意第一种理解。这首诗中诗人尽情表现他归隐之后耕读的乐趣,描写朴实清幽的自然之美,在这种意境下,不应该有外人打扰。陶渊明远离官场,昔日的朋友不再和他来往,表面上他们的豪华车驾被陋巷所阻隔,实际上正表现陶渊明与他们的人生追求不同。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中曾说“请息交以绝游”“复驾言兮焉求”,在隐居生活中,他更愿意和村民畅谈农事,“欢言酌春酒”“悦亲戚之情话”,因此,把“穷巷隔深辙,颇回故人车”理解为昔日朋友不再往来,更加符合陶渊明隔绝尘俗的喜悦心情。我同意第二种理解。这首诗中诗人主要描写的是归隐后的田园之趣。陶渊明远离官场,官场中的人不再和他来往,他们的豪华车驾被陋巷所阻隔,用此与老朋友却常常前来形成对比。陶渊明向往的生活是“悦亲戚之情话”,本诗中也有“欢言酌春酒”之句,表明诗人并不是不愿意与人交往,而是拒绝与官场中人来往,因此把这两句理解为达官贵人不再往来,而老友频来,更加体现陶渊明对“俗韵”的鄙视和对朴素生活的赞美。“作用”解题技巧:

(1)明确诗句的位置开头——引出下文、定下基调结尾——总结全文、照应开头。(2)明确诗句的表达记叙——交代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描写——渲染气氛、创设情境抒情——抒情基调、表明情感议论——亮明观点、表明态度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2006年高考辽宁卷)东坡①苏轼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莫嫌荦确②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注:①此诗为苏轼贬官黄州时所作。东坡,是苏轼在黄州居住与躬耕之所。②荦确:山多大石貌。

(1)第一句在全诗有何作用?请简要赏析。第一句是全诗的铺垫,描绘出一幅雨后东坡月夜图,营造了一种清明幽静的气氛,以映衬作者心灵明澈的精神境界。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文后问题。(6分)从军行(其二)王昌龄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1)第三句诗中,“听不尽”三字,是怨?是叹?是赞?请谈谈你的理解。

作“奏不完”解,自然是偏于怨叹。然作“听不够”讲,则又含有赞美了。所以这句提到的“边愁”既是久戍思归的苦情,又未尝没有更多的意味。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文后问题。(6分)从军行(其二)王昌龄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2)第四句与前三句的关系是怎样的?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诗人这里轻轻宕开一笔,以景结情。仿佛在军中置酒饮乐的场面之后,忽然出现一个月照长城的莽莽苍苍的景象:古老雄伟的长城绵亘起伏,秋月高照,景象壮阔而悲凉。可引发读者感想?——无限的乡愁;立功边塞的雄心和对于现实的忧怨;还有对于祖国山川风物的深沉的爱。阅读《咏怀古迹(其三)》,完成1-3题。咏怀古迹(其三)杜甫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明人胡震亨评注的《杜诗通》说:“群山万壑赴荆门,当似生长英雄起句,此未为合作。”意思是这样气象雄伟的起句,只用用在生长英雄的地方才适用,用在昭君村上是不合适、不协调的。请根据你对这首诗的理解,指出胡震亨的说法是否妥当。(限150字以内)(会考说明)示例一:胡震亨的说法不妥当。诗中所表现的王昭君,虽说是一个女子,但她为了国家的安宁,宁愿远嫁异邦,留冢千秋。她与祖国同在,是配得上“英雄”的称号的。杜甫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才借高山大川雄伟的气势来烘托她。胡震亨只看到她的红颜薄命才认为这种说法不妥。示例二:胡震亨的说法有道理。诗中所表现的王昭君,是一个无法主宰自己命运的女子形象。她美貌不遇,有家难回,只能凭借弹奏琵琶来聊以慰藉,“分明怨恨曲中论”,幽咽的琵琶曲,不仅传达出她内心的寂寞,也诉说着她对自己命运的叹惋,诉说着她内心的怨愤。这种幽思哀怨与起句磅礴雄浑的阳刚气势形成强烈的反差,令人感觉非常突兀。所以说胡震亨的说法是很有道理的。读下面两首诗,完成①—②题(8分)(海淀二模)塞上听吹笛(高适)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听晓角(李益)边霜昨夜堕关榆,吹角当城汉月孤。

无限塞鸿飞不度,秋风卷入《小单于》。

注释:①梅花:《梅花落》曲的简称。②《小单于》:乐曲名。①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这两首诗都是边塞诗,都通过写边关“听”乐含蓄地表达了戍边战士内心的情感。B.《梅花落》为曲调名,高诗将“何处”二字嵌入其中,意谓“何处吹奏《梅花落》”。C.高诗尾句运用了夸张的手法,一个“满”字表面是写曲满关山,实则表现情满关山。D.李诗三四两句写秋风中传来了《小单于》的曲调,就连塞鸿也为之陶醉,盘旋不度。

②这两首诗起笔一句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4分)②(4分)要点:这两首诗的起笔一句都运用了描写的方法,写出了边关霜雪满地的情景(边塞秋景)(1分);都为第二句的边关明月创设了听乐的氛围(或都渲染了听乐的气氛)(1分);都充分展示了戍边将士的思乡情怀(1分);《塞上听吹笛》为全诗奠定了乐观开朗的感情基调,《听吹角》为全诗奠定凄清悲凉的感情基调,含蓄地表达了征人身处边关的孤寂情怀(1分)。读下面这首诗,完成①—②题。(7分)(东城二模)题画(李唐①)云里烟村雨里滩,看之容易作之难。早知不入时人眼,多买燕脂②画牡丹。注:①李唐,宋代画家,精于山水画。②燕脂,即“胭脂”,一种红色颜料。①下列对诗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本诗是一首题画诗,类似的作品还有杜甫的《春夜喜雨》。B.第一句写作者眼中看到的村落实景错落有致,画面淡雅清新。C.第三、四句作者慨叹人们只对花鸟感兴趣,对自然山水视而不见。D.整首诗语言浅近,通俗易懂,抒发出作者内心的种种感慨。《春夜喜雨》不是题画诗第一句描写的是画中的景致。第三、四句作者慨叹当时的人只重富贵荣华,表达作者对社会风气的不满。

√②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慨,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4分)讽刺(幽默)中透着愤怒(愤激、愤慨)之情。这是一句反语,意思是说,早知道我的画不被人欣赏,就多买些胭脂,浓墨重彩地去画人人都喜欢的牡丹了,既是讽刺“时人”不懂得欣赏自己的画,更透着一种愤激之情。12.《题画》一诗中“看之容易作之难”一句很富哲理,请联系现实生活,谈谈你的体会。(不少于200字)(10分)【情感主题】答题步骤:(1)这是一首什么样的诗;(2)诗歌各关键句分别写了什么;(3)通过什么手法抒发什么情感;(4)对这种情感主题的评价。【2008年·上海·14-16题】阅读下面诗歌。完成第14—16题。(8分)壬辰寒食①王安石客思似杨柳,春风千万条。更倾寒食泪,欲涨冶城②潮。巾发雪争出,镜颜朱早凋。未知轩冕乐,但欲老渔樵。

【注】①寒食:清明前一天(一说前两天)。②冶城:古地名,在今南京市西,临长江。请概括作者王安石的思想情感。王安石的这首诗是五律,首联表现“客思”——客居他乡之思。运用比喻和夸张手法,表现“客思”之多(如杨柳“千万条”,在春风里不断摇曳);及“客思”之深之重。颈联转向描写自己的容颜,“争”和“早”,表现了自己的早衰,表现了对时光易逝、人生易老的慨叹。尾联以“轩冕”和“渔樵”二词,表现王安石的“客思”不仅仅是思乡之愁,还交融着寒食怀亲、年华流逝、仕途艰难、向往归隐的复杂情感。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2、13题。鹧鸪天·送人辛弃疾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本诗蕴含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试概括分析(4分)该诗运用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的表现手法,写出了词人翘首远望,依依不舍的惜别之情;路途艰险,祝福平安的关切之情;山高水长,前程迷茫的郁闷之情以及国土沦丧企盼收复;行路艰难,世事险恶之情。

(1)忧国伤时①揭露昏庸腐朽杜牧《过华清宫》②反映离乱痛苦杜甫《春望》③同情人民疾苦白居易《卖炭翁》④担忧家国命运杜甫《登楼》

(2)建功报国①建功立业渴望陆游《书愤》②保家卫国决心王昌龄《从军行》③报国无门悲伤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④山河沦丧苦痛陆游《示儿》⑤年华消逝悲慨苏轼《赤壁怀古》⑥壮志难酬抑郁白居易《琵琶行》⑦揭露穷兵黩武杜甫《兵车行》

(3)思乡怀人①羁旅愁思温庭筠《商山早行》②思亲念友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③边关思乡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④闺中怀人王昌龄《闺怨》

(4)生活杂感①寄情田园的悠闲王维《山居秋暝》②昔胜今衰的感慨姜夔《扬州慢》③借古讽今的情怀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④告慰平生的喜悦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5)送别感怀①依依不舍的留念柳永《雨霖铃》②情深意长的勉励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③坦陈心志的告白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①—③题(7分)(2005年北京卷12题)

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①陆游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铁骑无声望似水。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注释:①师伯浑,陆游的友人。

③词中“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与陆游《书愤》中的“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相比较,两处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异同?(3分)词句和诗句都表现了诗人抗金报国、建功立业的爱国之志和壮志未酬、理想落空的伤感之情。《夜》中“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列举两地以代表广阔的西北领土,可这样莽苍雄伟的关河如今落在谁的手里呢?作者深厚的爱国感情,凝聚在短短的九个字中,给人以非恢复河山不可的激励;而“自许封侯在万里”是何等执着——人老而心不死,自己虽然离开南郑前线回到后方,可是始终不忘要继续参加抗战工作,爱国之志溢于言表。《书》中“中原北望气如山”,表达意欲收复国土的愤慨与雄心;而最末二句诗人以诸葛亮自况、自勉,表达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豪情。不同点:a、《梦》词句“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抒发了对自己不被理解的慨叹,突出了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心境。b、《书愤》诗句“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空自许”“已先斑”两句,格调低沉,着重表达了诗人壮志未酬却已年老鬓衰的悲愤情怀。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13题。(宣武一模新城道中①(二首选一)苏轼东风知我欲山行,吹断檐间积雨声。岭上晴云披絮帽,树头初日挂铜钲②。野桃含笑竹篱短,溪柳自摇沙水清。西崦③人家应最乐,煮芹烧笋饷④春耕。[注]①此时是神宗六年春诗人在杭州通判任上出巡,于赴新城道中所作。②铜钲:铜锣。③西崦:西山。④饷:犒劳。12.(7分)⑴细致体会,说说这首诗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⑴这首诗流露出作者热爱自然、关注劳动、体察民情的愉悦之感。[(本题考查对古典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对作者情感的体察)评分标准:本题3分。“对自然美(或‘山村春色’)的赞赏”“对百姓欢乐的体察”(或对“田园之乐的推崇”)“对春耕劳作的欣赏”,答出一点给1分。若将后两点答成“对民情农事的关注”,可给2分。]【表达技巧】表达技巧表达方式叙述描写议论抒情修辞方法比喻拟人设问反问夸张双关用典反问顶针互文表现手法用典联想想象衬托烘托渲染象征对比对照抑扬照应动静正侧答题步骤:

(1)诗句意思(写了什么);(2)结合诗句阐释用了何种手法(怎么写的);(3)通过这种手法抒发什么情感,表现了什么主题,说明了什么道理;使用这样的手法的好处(效果怎样)。读下面两首诗,完成①—②题(8分)(海淀二模)塞上听吹笛(高适)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听晓角(李益)边霜昨夜堕关榆,吹角当城汉月孤。

无限塞鸿飞不度,秋风卷入《小单于》。

注释:①梅花:《梅花落》曲的简称。②《小单于》:乐曲名。12.②这两首诗起笔一句有什么共同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4分)②(4分)要点:这两首诗起笔一句都写了边塞秋景(或都写了边关寒霜满地的情景)(1分),都和第二句的边关明月共同构成了听乐的氛围(或都渲染了听乐的气氛)(1分),为全诗奠定悲凉的感情基调(1分),含蓄地表达了征人身处边关的孤寂之情(1分)。(意思对即可)阅读陆游的《书愤》,回答文后问题。书愤(陆游)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该诗的颔联运用了怎样的表达方式?请简要分析。该句意为记得在瓜州渡痛击金兵,雪夜里飞奔着楼船战舰。诗人以记叙的手法概括了诗人过去游踪。用劲健的笔调描画了两幅威武雄壮而又各具特色的战场图——秀丽的大江北岸,大雪纷飞的冬夜,诗人乘战舰渡江挥兵北伐;秋高马肥,壮阔的西北高原大散关前,诗人跨战马驰骋,向金兵营垒冲杀。两幅画图相互映照,既能勾起人们对在两处战胜金兵的战事的回忆,又使人们联想起诗人在两处的军营生活,生动地表现出了陆游早年那如山的豪气和坚决抗金、收复中原的壮志。阅读杜甫的《漫成一首》,完成文后问题。漫成一首杜甫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

诗作三四两句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试简要分析。该句意为“夜宿的白鹭屈曲着身子,三五成群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