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诊断学基础课程讲义二_第1页
临床医学诊断学基础课程讲义二_第2页
临床医学诊断学基础课程讲义二_第3页
临床医学诊断学基础课程讲义二_第4页
临床医学诊断学基础课程讲义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临床医学诊断学基础课程讲义二一般检查,头颈部.基本检查的方法:视诊、触诊、叩诊、嗅诊、和听诊。P63.深部触诊法有哪些:深部滑行触诊、双手触诊、深压触诊、冲击触诊。P65.大量腹水而肝脾难以触及的触诊手法:冲击触诊.浮沉触诊法的定义,临床意义以并拢的手指取70°-90°角,置放于腹壁上相应部位,先做2-3次较轻的适应性动作,然后迅速有利的向下一按,在冲击时即会出现腹腔内脏器在指端浮沉的感觉。适用于大量腹水而肝脾难以触及时。.深部滑行触诊法的适应症:主要适用于腹腔深部包块和胃肠病变检查。.直接叩诊法的适应症P66适用于胸部或腹部面积较广泛的病变,如胸膜粘连或增厚、气胸。大量胸水或腹水等。.哪些部位叩诊呈实音P67生理情况下见于不含气的实质脏器,如心脏、肝脏;病理状态下见于大量胸腔积液或肺实变。.正常肺部叩诊音:清音.过清音的特征,产生机制及临床意义属于鼓音范畴的一种变音,介于鼓音与清音之间,音调较清音低,音响较清音强,为一种类音乐。过清音的出现提示肺组织含气量增多,弹性减弱,临床常见于肺气肿。.听诊器的组成:耳件、体件、软管P68.脉压减小的定义,特征,机理,临床意义及脉压增大的临床意义脉压>40mmHg称为脉压增大,见于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动脉导管未闭、动静脉瘘、高热、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严重贫血、老年主动脉硬化等。脉压<30mmHg称为脉压减小,见于主动脉瓣狭窄、心力衰竭、低血压休克、心包积液、缩窄性心包炎等。P74.呆小症及佝偻病分别与哪种内分泌失调有关P75呆小症:小儿患甲状腺功能减低佝偻病:幼年时维生素D缺乏.肝病面容的表现面颊瘦削,面色灰褐,额部、鼻背、双颊有褐色色素沉着,见于慢性肝病。P76.面具面容的临床意义:常见于震颤麻痹,也可见于脑炎等。P78.黄疸早期或轻微时出现部位:巩膜及软腭黏膜P80.全身淋巴结肿大的定义指颈、腋窝及腹股沟等多数区域中,有两组以上的淋巴结同时肿大。.如触及肿大淋巴结应注意哪些内容检查时如发现有肿大的淋巴结,应记录其数目、大小、质地、移动度,表面是否光滑,有无红肿、压痛和波动,是否有瘢痕、溃疡和瘘管等。P84.乳腺癌可致哪组淋巴结肿大:经胸大肌外侧缘淋巴管侵入同侧腋下淋巴结P85.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引起全身淋巴结肿大,哪一处最常见:颈部.正常浅表淋巴结的直径:0.2~0.5cm.全身淋巴结肿大的临床意义:常见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淋巴瘤和系统性红斑狼疮。.局限性淋巴结肿大的临床意义:1)非特异性淋巴结炎;2)淋巴结结核;3)恶性肿瘤淋巴结转移。.肥胖的定义及临床意义肥胖是指体内脂肪堆积过多和分布异常,体重增加,导致体重超过理想体重的20%的病理状态。单纯性肥胖:全身脂肪分布均匀,一般无异常表现,常有定一定的遗传影响;继发性肥胖:一般由内分泌疾病一起,如下丘脑病变、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症、甲状腺功能低下等。.满月脸的临床特征及临床意义:面圆如满月,皮肤发红,常伴痤疮和小须。见于库欣综合征集长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的患者。P77.库欣综合征的皮肤颜色:皮肤持久性发红.发绀的常见部位:舌、唇、耳廓、面颊和指端.异常步态的临床意义痉挛性偏瘫步态,多见于急性脑血管疾病后遗症;剪刀步态,见于双侧椎体束损害及脑性瘫痪等;酒醉步态,见于酒精中毒或巴比妥中毒;小脑性步态,常见于多发性硬化、小脑肿瘤、脑卒中及某些遗传性小脑疾病;慌张步态,见于震颤麻痹;跨域步态,见于腓总神经麻痹出现的足下患者;蹒跚步态,见于佝偻病、大骨节病、进行性肌营养不良或先天性双髋关节脱位;间歇性跛行,见于闭塞性动脉硬化、高血压动脉硬化等;共济失调步态,见于小脑或脊髓后索病变,如脊髓痨。.被动体位的定义,临床意义患者不能随意调整变换体位,需别人帮助才能改变体位。见于极度衰弱或意识丧失的患者。.间歇性跛行的临床意义:见于闭塞性动脉硬化、高血压动脉硬化等。.强迫停立位的临床意义:见于心绞痛。.强迫体位的定义及临床意义患者为了减轻疾病所致的痛苦,被迫采取的某些特殊体位。常见有一下几种:强迫仰卧位,见于急性腹膜炎;强迫俯卧位,见于脊柱疾病;强迫侧卧位,见于一侧胸膜炎及大量胸腔积液;强迫坐位,见于心肺功功能不全患者;强迫蹲位,见于发绀型先天心脏病;强迫停立位,见于心绞痛;辗转体位,见于胆绞痛、肾绞痛、肠绞痛等;角弓反张位,见于破伤风及小儿脑膜炎。.心功能不全病人的体位:强迫坐位.蜘蛛痣定义,机制,出现部位,临床意义.荨麻疹的表现及临床意义:边缘清楚的红色或苍白色的瘙痒性皮肤损害,出现的快,消退也快,消退后不留痕迹。见于各种异性蛋白性食物或药物过敏。.玫瑰疹的定义,形成机制,出现部位及临床意义是一种鲜红色的圆形斑疹,直径2~3mm,由病灶周围的血管扩张所形成,压之退色,松开时又复现,多出现于胸腹部。对伤寒或副伤寒具有诊断意义。.癌前病变的皮肤表现.皮肤异常干燥的临床意义P81无汗是皮肤异常干燥,见于维生素A缺乏症、粘液性水肿、硬皮病和脱水等。.局限性水肿临床意义局限性水肿可见于局部炎症、外伤、过敏、血栓形成所致的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静脉或淋巴回流受阻。P83.流行性腮腺炎的表现P98一侧或双侧腮腺肿大,触诊边缘不清,有轻压痛,腮腺导管口红肿,见于流行性腮腺炎。.鼻窦有哪些:额窦、筛窦、上颌窦、蝶窦P94.不能在体表检查的副鼻窦:蝶窦.检查瞳孔的内容有哪些:瞳孔大小、形态、双侧是否相同、对光反射和调节反射是否正常。P90.正常瞳孔的直径:2-5mm.瞳孔大小不等的临床意义双侧瞳孔大小不等,常见于脑外伤、脑肿瘤、脑疝及中暑神经梅毒等颅内病变;双侧瞳孔大小不等且变化不定,常见于中枢神经和巩膜支配神经病变。如果瞳孔大小不等,意识障碍且伴对光反射减弱或消失,常是中脑功能损害的表现。.双侧瞳孔缩小及双侧瞳孔散大的临床意义瞳孔缩小常见于巩膜炎、有机磷农药中毒、毒菌中毒、吗啡、氯丙嗪、毛果云香碱等药物的影响;瞳孔扩大见于外伤、青光眼绝对期、视神经萎缩、完全失明、濒死状态、经交感神经刺激和阿托品、可卡因等药物影响。.调节反射检查方法,正常反应及临床意义P94被检查者注视1m以外的目标(通常为检查者的示指尖),然后逐渐将目标移至距被检查者眼球约10cm处,这时观察双眼瞳孔变化情况。有远逐渐变为近看,即由不调节状态到调节状态时,正常反应是双眼瞳孔逐渐缩小(调节反射),双眼球向内聚合(聚合反射)。当动眼神经受损时,调节和聚合反射消失。.凯-费环的临床意义:角膜边缘出现黄色或棕褐色环,环外缘清晰,内缘模糊,是铜代谢障碍的体征,成为凯-费环,见于肝豆状核变性。P90.双睑闭合障碍临床意义:常见于甲状腺功能亢进P88.甲亢时的眼部体征及具体表现①眼球下视时上眼睑不能相应下垂;②瞬目减少;③目标由远处逐渐移近眼球时,双侧眼球内聚能力减弱;④上视时无额纹出现。具体表现为双侧眼睑闭合不全和双侧眼球突出。P91.单侧眼球凹陷的临床意义:单侧眼球凹陷见于Horner综合症和框尖骨折。.外耳道有血液或脑脊液流出的临床意义:多为颅底骨折P93.扁桃体肿大的分度扁桃体肿大分为三度:I度肿大时扁桃体不超过咽腭弓;11度肿大时扁桃体超过咽腭弓,介于I度与ni度之间;m度肿大时扁桃体到达或超过咽后壁中线。P96.眼球的各方向运动受哪组神经支配:动眼神经(m)、滑车神经(W)、展神经(W)P91.巨颅及方颅的临床意义巨颅:额、头顶、颞和枕部膨大呈圆形,颜面部相对很小,头皮静脉明显怒张。由于颅内高压,压迫眼球,形成双目下视、巩膜外露的特殊面容,称为落日现象,见于脑积水。方颅:前额左右突出,头顶平坦呈方颅畸形。见于小儿佝偻病,先天性梅毒。P87.前囟正常的闭合时间:12-18个月.草莓舌,地图舌,镜面舌的临床意义P95草莓舌:舌乳头肿胀,发红如同草莓,见于猩红热或长期发热患者。地图舌:舌面出现横向裂纹,见于先天愚型、核黄素缺乏(伴有舌痛);如舌面出现纵向裂纹而无脱水的其他表现,应考虑梅毒性舌炎。镜面舌:舌体小,舌面光滑,呈粉红色或红色,无苔,见于恶性贫血,缺铁性贫血或慢性萎缩性胃炎。.尿中闻及氨味的临床意义:见于膀胱炎P69.正常人口腔温度,肛温,腋温P70口温:36.3℃-37.2℃肛温:36.5℃-37.7℃ 腋温:36℃-37℃.发热的临床分度P71低热为37.5℃-38℃;中度发热为38.1℃-39℃;高热为39.1℃-41℃;超高热为41℃以上。.空气出入及发音的主要器官:喉P97.安静状态下明显颈动脉搏动的临床意义P100安静状态下出现明显的颈动脉搏动,提示心排血量增加或脉压增大的疾病,常见于发热,甲状腺功能亢进症,高血压,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或严重贫血等。.颈静脉怒张的定义,机理及临床意义在坐位或半卧位明显见到颈静脉充盈,称为颈静脉怒张。提示体循环静脉回流受阻或上腔静脉压增高,常见于右心衰竭,缩窄性心包炎,心包积液及上腔静脉受压。.颈部大血管闻及杂音,收缩期明显的临床意义在颈部大血管区如听到血管性杂音,收缩期明显,提示动脉硬化或大动脉炎导致血管管腔狭窄。.单纯性甲状腺肿的主要原因P102缺碘为主要原因也可由致甲状腺肿物质或酶的缺陷引起。.甲状腺肿瘤的临床表现甲状腺癌肿常呈不对称性肿大,表面凹凸不平,呈结节性,质地坚硬而固定,与周围组织发生粘连波及喉反神经,颈交感神经时,可引起声音嘶哑。甲状腺腺瘤呈圆形或椭圆形肿大,多为单发,也可多发,质地坚韧,无压痛。.甲状腺肿大分度甲状腺肿大分三度:不能看出肿大但能触及者为I度;即可看出肿大又能触及,但在胸锁乳头肌以内区域者为n度;肿大超出胸锁乳头肌外缘者为m度。.气管移向健侧的临床意义:见于气胸和胸腔积液.皮下脂肪的检查最适宜部位,检查皮肤弹性的部位P80皮下脂肪的检查最适宜部位在前臂曲侧或上臂背侧下1/3,检查皮肤弹性的部位常取手背或上臂内侧部位。.高血压,低血压,脉压减小,脉压增大的定义P74未服抗高压药情况下,收缩压>140mmHg和舒张压\90mmHg,即为高血压。血压低于90/60mmHg时,称为低血压。脉压>40mmHg称为脉压增大,脉压<30mmHg称为脉压减小。.特殊的呼气味的临床意义P69浓烈的酒味见于酒后或醉酒,刺激性蒜味见于有机磷农药中毒,烂苹果味见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氨味见于尿毒症,腥臭味见于肝性脑病。.脉搏短拙的定义P71心率失常时,如心房颤动,频发早搏等,脉率少于同时计数的心率,这种现象称为脉搏短绌。.调节,辐辏反射由哪条神经支配:眼神经.先天性的特征,后天性色盲的临床意义P92先天性色盲是遗传疾病,以红绿色盲最常见;后天性色盲多由视网膜病变,视神经萎缩和球后视神经炎所致。.咽部分哪三部分:鼻咽,口咽,吼咽。P96胸及肺部检查.正常呼吸音有几种:三种:支气管呼吸音,肺泡呼吸音,支气管肺泡呼吸音P118.正常人支气管肺泡呼吸音,支气管呼吸音,肺泡呼吸音出现部位P117-118支气管肺泡呼吸音:胸骨角附近,肩胛间区的第3、4胸椎水平及右肺尖支气管呼吸音:喉部、胸骨上窝、背部第6颈椎至第2胸椎附近肺泡呼吸音:除支气管肺泡呼吸音,支气管呼吸音之外的肺部.肺泡呼吸音增强的原因P118与呼吸运动及通气功能增强,进入肺泡的空气流量增多,流速加快有关。1)单侧增强:(代偿性)肺脏或胸腔病变使一侧或一部分肺的呼吸功能减弱或丧失,则健侧或无病变部分的肺泡呼吸音可出现代偿性增强。2)双侧增强:运动、甲亢、高热-需氧量增加,使呼吸加深加快贫血、代谢性酸中毒-刺激呼吸中枢,使呼吸加深加快.呼吸音延长的产生机制P119下呼吸道有部分梗阻或狭窄时,呼气时气道狭窄更明显而使呼气时间延长,常伴呼吸音粗糙。.肺泡呼吸音减弱或消失的临床意义P118呼吸运动障碍,呼吸道阻塞,肺顺应性降低,胸腔内肿物,胸膜疾患,胸壁增厚.病理性管状呼吸音的定义,临床意义P119定义:在正常肺泡呼吸音分布的区域内听到了支气管呼吸音临床意义:肺组织实变,肺内大空洞,压迫性肺不张.齿轮性呼吸音的临床意义P119见于肺炎、肺结核、支气管肺癌、胸膜黏连等.干罗音,湿罗音的听诊特点,临床意义P120-121干罗音听诊特点1吸气和呼气都可听到,但常在呼气时更加清楚2几个不同性质的干啰音可同时存在3性质多变且部位变换不定,如咳嗽后可增多、减少、消失、出现4音调较高,每个音响持续时间较长5发生于主支气管以上的干啰音,又是不用听诊器就可听到,称喘鸣临床意义:双侧肺部的干罗音:见于急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支气管肺炎、心原性哮喘等局限性干罗音:见于支气管内膜结核或肿瘤。湿罗音听诊特点1吸气和呼气都可听到,但吸气终末时多而清楚2常有数个水泡音成串或断续发生3性质不易改变,部位较恒定4大、中、小湿啰音可同时存在5咳嗽后可增多、减少、消失临床意义:局限性湿罗音:肺炎、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症、肺脓肿、肺癌及肺出血等。两肺底湿罗音:见于心衰所致的肺淤血和支气管肺炎等。两肺野满布湿罗音:见于急性肺水肿、严重支气管肺炎。.大水泡音的发生部位,小水泡音的出现时期大水泡音:(粗湿罗音)产生于气管、大支气管或空洞内,多出现在吸气早期。小水泡音:(细湿罗音)产生于小支气管或肺泡内,多在吸气终末出现。.听觉语音增强和减弱的临床意义P121听觉语音减弱:见于过度衰弱、支气管阻塞、肺气肿、胸腔积液、气胸、胸膜增厚或水肿。听觉语音增强:见于肺实变、肺空洞及压迫性肺不张。.左侧大量胸腔积液的体征有哪些P125肋间隙饱满,呼吸运动减弱,心尖搏动向右侧移位;气管被推向右侧,左侧语颤减弱或消失;左侧积液区叩诊呈实音,左侧心界叩不出,心界向右侧移位;积液区呼吸音减弱或消失,听觉语音减弱或消失,液面上区域可听到病理性支气管呼吸音或病理性支气管肺泡呼吸音。.正常胸部浊音区,实音区,正常肺部叩诊音,叩诊从哪里开始叩?胸部异常叩诊音的临床意义P114浊音区:肺与肝或心交界的重叠区域,又称肝脏或心脏的相对浊音区。实音区:未被肺遮盖的肝脏或心脏,又称心脏或肝脏的绝对浊音区。正常肺部叩诊音:正常肺部含有适量气体,肺泡壁又有一定弹性,叩诊呈清音。胸部异常叩诊音:.胸部叩诊呈鼓音的临床意义P116产生鼓音的原因是肺部有大量的含气腔,见于气胸及直径大于34cm的浅表肺空洞,如空洞型肺结核、液化破溃了的肺脓肿或肺肿瘤。.比奥呼吸的名解,特征P111有规律的深度相等的呼吸几次之后,突然停止呼吸,间隔一个短时间后又开始同样的呼吸,如此周而复始。.潮式呼吸名解,发生机制,特征,临床意义呼吸由浅慢逐渐变为深快,由深快逐渐变为浅慢,直至呼吸停止片刻,再开始上述周期性呼吸,形成如潮水涨落的节律。发生机制是呼吸中枢对CO2的敏感性降低,以及左心衰竭共同作用的结果。临床上多见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如脑炎、脑膜炎、颅内压增高以及某些中毒,也见于心力衰竭、缺氧及某些脑干损伤。有些老人在睡觉时也会出现,可能是脑动脉硬化、脑供血不足的表现。.库斯莫尔呼吸的名解,临床意义严重代谢性酸中毒时,病人可出现节律匀齐,呼吸深而大,病人不感呼吸困难的呼吸,又称酸中毒大呼吸,见于尿毒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疾病。.胸膜摩擦感的特征,检查部位,临床意义P114、P122检查者用手掌轻帖胸壁,令病人反复做深呼吸,有皮革相互摩擦的感觉。临床见于胸膜炎症、原发性或继发性胸膜肿瘤、肺部病变累及胸膜、胸膜高度干燥以及尿毒症等。.严重气胸的体征有哪些P124患侧胸腔饱满,肋间隙增宽,呼吸运动减弱或消失;气管被推向健侧,触觉语颤消失或减弱;患侧叩诊为鼓音,心脏向健侧移位,右侧气胸时肝上界下移,左侧气胸时心浊音界叩不出;患侧呼吸音减弱或消失,听觉语音减弱或消失。.桶状胸的特点,临床意义P106胸廓的前后径增大,与横径几乎相等,胸廓呈圆桶形。肋骨倾斜度减小几乎呈水平位。肋间隙增宽,有时饱满。锁骨上、下窝展平或突出,颈短肩高,腹上角增大呈钝角,胸椎后凸。见于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及支气管哮喘发作时,亦可见于老年人及矮胖体型人。20.腹式呼吸临床意义P110以腹部运动为主的呼吸,儿童及成年男性以腹式呼吸为主。肺炎、重症肺结核、胸膜炎、肋骨骨折、肋间肌麻痹等胸部疾患时,胸式呼吸变为腹式呼吸。.呼吸频率过缓或过速的频率及临床意义P110呼吸频率过速:成人呼吸频率超过22次/分钟,见于剧烈体力活动、发热、疼痛、贫血、甲状腺功能亢进、呼吸功能障碍、心力衰竭、肺炎、胸膜炎、精神紧张等。呼吸频率过缓:成人呼吸频率低于12次/分钟,见于深睡、颅内高压、黏液性水肿、吗啡及巴比妥中毒等。.叹气样呼吸的临床意义某些患者自觉胸部发闷,间隔一段时间作一次大呼吸,称为叹息样呼吸,转移其注意力力时则呼吸正常,多为功能性改变,见于神经衰弱、神经紧张或忧郁的人。P11223.耳语音增强的临床意义被检查者用而语音调发“一、二、三”音,将听诊器放在胸壁上听取,正常能听到肺泡呼吸音的部位只能听到极微弱的声音,此即耳语音。耳语音见于肺实变、肺空洞及压迫性肺不张。P122.肺水肿的体征P123视诊:呼吸过速,端坐呼吸,面色苍白,唇指发绀,极度焦虑,大汗,咳吐含泡沫的稀薄黏液痰,严重时可有大量粉红色泡沫痰从口鼻涌出。胸廓对称,呼吸动度减弱。触诊:气管居中,呼吸动度减弱,语颤减弱。叩诊:正常或浊音听诊:呼吸音减弱,双肺满布湿罗音,可有哮鸣音,听觉语音减弱或正常。.胸骨角,两手自然下垂肩胛下角是哪一项体表标志P104胸骨角:与两侧左、右第2肋软骨连接,通常以此作为标记来计数前胸壁上的肋骨和肋间隙。气管分叉、第4胸椎下缘、上纵隔与下纵隔交界部,均位于胸骨角水平。两手自然下垂肩胛下角:通过此角所作的直线位肩胛线。.肺气肿的体征肋间隙饱满,呼吸运动减弱,心尖搏动向健侧移位;气管被推向右侧,患侧语颤减弱或消失;患侧积液区叩诊呈实音,患侧心界叩不出,心界向健侧移位;积液区呼吸音减弱或消失,听觉语音减弱或消失,液面上区域可听到病理性支气管呼吸音或病理性支气管肺泡呼吸音。.胸部听诊的诊断意义优于胸部摄片的疾病是上下腔静脉回流受阻建立侧枝循环。.胸壁静脉充盈或曲张的临床意义P108上下腔静脉回流受阻建立侧枝循环。.佝偻病的胸壁特征:鸡胸P107.乳房癌肿的表现P109肿块形状不规则,表面凹凸不平,便捷不清,压痛不明显,质坚硬,早期恶心肿瘤可活动,但晚期可与皮肤及深部组织粘连而固定,易向腋窝等处淋巴结转移,尚可有“橘皮样”、乳头内陷及血性分泌物。.腹式呼吸减弱,胸式呼吸增强的临床意义P110腹膜炎、腹水、巨大卵巢囊肿、肝脾极度肿大、胃肠胀气等腹部疾病及妊娠晚期,因膈肌向下运动受限可使腹式呼吸减弱而胸式呼吸增强。.肺实变体征P122两侧胸廓对称,但呼吸动度可呈局限性减弱或消失;气管居中,触觉语颤增强;叩诊呈浊音,高度大块肺实变可呈实音;肺泡呼吸音消失,可听到病理性支气管呼吸音、响亮性湿罗音、听觉语音增强及支气管语音。.鼾音的临床意义P120较大支气管或气管有黏稠分泌物。.气胸和大量胸腔积液的鉴别:见11与18题.气管移位的临床意义气管居中(病理性):见于肺实变、肺水肿、支气管哮喘、阻塞性肺炎、肺空洞拉向患侧:阻塞性肺不张、胸膜增厚、肺空洞推向健侧:气胸、胸腔积液.肺下界移动度减小,呼吸音减低的临床意义肺下界移动度减小见于肺不张、阻塞性肺气肿、气胸、胸腔积液、胸膜粘连、肺炎及各种原因所致的腹压升高。.阻塞性肺不张的体征病侧胸廓下陷,肋间隙变窄,呼吸动度减弱或消失;气管移向患侧,语颤减弱或消失,叩诊呈浊音或实音;呼吸音消失,听觉语音减弱或消失。.气胸的体征患侧胸腔饱满,肋间隙增宽,呼吸运动减弱或消失;气管被推向健侧,触觉语颤消失或减弱;患侧叩诊为鼓音,心脏向健侧移位,右侧气胸时肝上界下移,左侧气胸时心浊音界叩不出;患侧呼吸音减弱或消失,听觉语音减弱或消失。.正常肺下界,肺下界移动度减弱的临床意义P116平静呼吸时,右肺下界在右侧锁骨中线、腋中线、肩胛线分别为第6、第8、第10肋骨;左肺下界除在左锁骨中线上变动较大外,其余与右侧大致相同。若肺组织弹性减退、胸膜粘连或膈肌移动受限,则肺下界移动度减小,见于阻塞性肺气肿、胸腔积液、气胸、肺不张、胸膜黏连、肺炎及各种原因所致的腹压增高。.触觉语颤,肺下界移动度,罗音,胸膜摩擦音,管状呼吸音,桶状胸,支气管语音,反常呼吸名解触觉语颤:检查者将两手掌或手掌尺侧平贴于病人胸壁两侧对称部位,让病人用低音调拉长说“一”或重复说“一、二、三”,这时检查者手掌所感觉到的震动,称为触觉语颤。肺下界移动度:嘱病人深吸气后屏住呼吸,扣出肺下界,用笔标记;再嘱病人深呼气后屏住呼吸,扣出肺下界,用笔标记。两个标记之间的距离即为肺下界移动度。罗音:伴随呼吸的附加音。胸膜摩擦音:胸膜发生炎症时,表面粗糙,呼吸时脏、壁两层胸膜相互摩擦产生震动,听诊时有胸膜摩擦音。管状呼吸音:又称病理性支气管呼吸音。在正常肺泡呼吸音分布的区域内听到了支气管呼吸音。见于肺实变、压迫性肺不张、肺空洞(也是触觉语颤和听觉语音增强的病变)。桶状胸:胸廓的前后径增大,以至于横径几乎相等,胸廓呈圆桶形。见于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支气管哮喘发作时(肺泡含气量增多)。支气管语音:听觉语音增强、响亮,且字音清除,称为支气管语音。见于肺组织实变。反常呼吸:若部分胸壁吸气时内陷、呼气时外凸,为反常呼吸。见于多发性肋骨、肋软骨骨折、胸骨骨折。.试比较肺气肿、阻塞性肺不张、胸腔积液三者体征的异同(从视、触、叩、听角度比较)见18、26、37题.什么是捻发音,临床意义是什么?捻发音又称捻发性湿啰音、微小湿啰音,是一种极细而均匀的高音调的音响,很像用手在耳边捻搓一束头发所产生的声音,所以称捻发音。见于肺淤血、肺炎早期、肺结核早期、纤维性肺泡炎。心血管检查思考题.心前区隆起的临床意义P127胸骨下段与胸骨左缘第3~5肋软骨及肋间隙局部隆起。见于:某些先天心脏病(如法落四联症、肺动脉瓣狭窄等),在儿童时期患心脏病且心脏显著增大时,可致胸前区隆起;,慢性风湿性心脏病伴右心室增大者;/伴大量渗液的儿童期心包炎。.心前区异常搏动的部位及临床意义P128胸骨左缘第2肋间搏动:肺动脉高压,也可见于正常青年人;胸骨左缘第34肋间:右心室肥大;胸骨右缘第2肋间隙收缩期搏动:主动脉弓动脉瘤或升主动脉瘤;胸骨上窝搏动:主动脉弓动脉瘤。.心尖搏动的产生机理P127心脏收缩时,左心室心尖右内侧未被肺遮盖的一部分冲击心前区左前下方胸壁引起的局部向外搏动,称为心尖搏动。.正常人心尖搏动的范围P127位于第五肋间,左锁骨中线内0.5〜1.0cm,直径2.0〜2.5cm。.负性心尖搏动的临床意义P128粘连性心包炎或心包与周围组织广泛粘连或右心室显著肥大者.抬举性心尖搏动的触诊特点和临床意义P128心尖搏动强而有力,触诊时可使指端抬起片刻,称为抬举性心尖搏动,为左心室明显肥大的可靠体征。.心包摩擦感的检查部位及特点P129部位:胸骨左缘4肋间最易触及,在心脏收缩期和舒张期均可触及,但收缩期明显,坐位稍前倾或深呼气末更易触及。.心脏触及震颤的产生机制,包括几种及临床意义P129器质性心血管疾病的特征性特征之一,它时血管经狭窄的瓣膜口或异常通道流至较宽广的部位所产生的湍流场或漩涡,使瓣膜、心室壁或血管壁产生振动,传至胸壁所致。收缩期震颤:见于主动脉瓣狭窄、肺动脉瓣狭窄、室间隔缺损、重度二尖瓣关闭不全;舒张期震颤:二尖瓣狭窄;连续性震颤:动脉导管未闭。.心脏绝对浊音界相对应的解剖位置是P130未被肺遮盖的心脏边界,主要时右心室。.正常人心脏左界的组成P131第2肋间隙出相当于肺动脉段,向下则心界延向左下方,为左心房的心耳部,在下则为左心室。.心浊音界改变的临床意义P131~P132左心室增大:心脏浊音界向下扩大,心腰部相对内陷,呈靴形。常见于主动脉病变或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亦可见于高血压性心脏病。右心室增大:轻度:绝对浊音界扩大;重度:相对浊音界同时向左、右两侧扩大,左(下)增大明显。常见于肺心病或单纯二尖瓣狭窄。左心房增大合并肺动脉段扩大:胸骨左缘第3肋间隙增宽,呈梨形心,见于二尖瓣狭窄。升主动脉瘤或主动脉扩张:1、2肋间隙的浊音区增宽。左、右心室增大:心界向两侧扩大,左界向下增大,见于全心功能不全,如扩张型心肌病、缺血性心肌病、弥漫性心肌炎等全心扩大时。心包积液:心浊音界向两侧扩大,随体位改变而改变,坐位呈三角烧瓶形,为心包积液特征性体征。心外因素:大量胸腔积液、积气:心浊音界向键侧移位,患侧心脏浊音界扣不清;胸膜增厚粘连、阻塞性肺不张:心界移向患侧;肺气肿:心脏浊音界变小或扣不出;腹腔大量积液或巨大肿瘤、妊娠后期等:膈肌上台,心脏横位,心界想做扩大;肺实变、肺肿瘤、纵隔淋巴结肿大:如与心脏浊音界相连,真正的心脏浊音界无法扣出。.窦性心动过缓的临床意义P133成人窦性心率的频率低于60次分钟。见于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的健康人或久经锻炼的运动员;病理见于颅内高压、阻塞性黄疸、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病态窦旁结综合征、高血钾以及强心苷、奎尼丁或受体阻滞剂等药物过量。.呼吸性窦性心律不齐和非呼吸性窦律不齐的特点及临床意义P134呼吸性窦性心律不起常见于青少年及儿童,表现为吸气时心率增快,呼气时心率减慢,深呼吸时更明显,屏住不惜则心率变整齐。非呼吸性窦律不齐少见,心率时快时慢与呼吸无关,屏住呼吸心率仍部整齐,见于强心苷中毒或冠心病伴早期心力衰竭等。.房颤的听诊特点,临床意义P134听诊特点:心率绝对不规则;,S1强弱不等且无规律;/脉搏短绌,即心率快于脉率。见于二尖瓣狭窄、冠心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等,偶可见于器质性心脏病。.哪种心律失常听诊心律是规则的:呼吸性窦性心率不齐.生理性第三心音的特点,意义P135S3产生在S2开始后0.12〜0.18s,频率低,强度弱,占时短。正常情况下只在儿童及青少年中可听到,40岁以上若听到S3,多属病理现象,提示心功能不全。.第一心音产生机制及听诊特点P134主要是“瓣膜起源学说”:由心室开始收缩时的二尖瓣、三尖瓣骤然关闭所致。,1在心前区各部分都能听到,以心尖部最强且最清晰。听诊特点:音调低,强度较响,持续时间较长(0.1s).第二心音产生机制及听诊特点,生理意义P134主要由心室舒张开始时,半月瓣(主、肺动脉瓣)突然关闭的振动所产生。听诊特点:音调较S1高而清脆,强度较弱,占时较短(0.08s)。生理意义:正常青少年A2>P2中年人A2=P2老年人A2<P2。.二尖瓣狭窄时第一心音增强主要原因P135血流自左心房进入左心室存在障碍,舒张期左心室血液充盈较少,心室收缩前二尖瓣尚处于最大限度的开放状态,瓣叶的游离缘远离瓣口,心室收缩时二尖瓣要经过较长的距离才合拢,产生较大振动,在心尖部产生高调而清脆的S1。.心肌梗死时第一心音减弱的主要原因P136心肌收缩力减弱,见于心肌炎、心肌病、心肌梗死、心力衰竭。.肺动脉瓣第二心音增强临床意义P136见于肺循环阻力增高,肺血流量增加时。肺动脉压升高,可有P2亢进,见于原发性肺动脉高压症、二尖瓣狭窄、左心功能不全、左至右分流的先天性心脏病(如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等。.第二心音分裂临床意义P137①生理性分裂:多数人深呼吸末出现S2分裂,呼气时分裂可消失,青少年更常见;②宽分裂:见于右室排血时间延长,肺动脉瓣关闭明显延迟(如完全性右束支传到阻滞、肺动脉瓣狭窄、二尖瓣狭窄等),或左心室射血时间缩短,主动脉关闭时间提前(如二尖瓣关闭不全、室间隔缺损等);③固定分裂:不受呼吸影响,见于房间隔缺损;④反常分裂(逆分裂):分裂发生与呼气时,吸气时反而消失,见于主动脉瓣狭窄、左室束支传到阻滞或左心功能不全。.第一心音分裂临床意义P137①心室电活动延迟:完全性右束支传到阻滞;②机械活动延迟:如右心衰、先天性三尖瓣下移畸形等,右室开始收缩明显晚于左室;二尖瓣狭窄、左房黏液瘤,二尖瓣明显迟缓;③生理:偶见于儿童及青少年。.左心室室性奔马律听诊特点及临床意义P139在心尖部或其内上方听到,呼气末最响,提示左室功能低下,心肌功能严重障碍,见于①严重心肌损害:如心肌梗死、心肌炎、冠心病以及多种心脏病所致的做心衰竭;②入室血流增多,血流加快,见于二尖瓣关闭不全,大量左至右分流和高心排血量状况(如心内心外的动静脉沟通、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贫血、妊娠等)。.收缩中、晚期喀喇音临床意义P138高频、短促、清脆的爆裂样声音。少数音心脏外组织受心脏搏动的影响而产生的,见于心包粘连、左侧气胸、纵隔气肿、胸廓畸形等;多数由二尖瓣在收缩中、晚期脱垂所致。若还伴有收缩晚期杂音,见于二尖瓣脱垂、乳头肌功能不全、肥厚型心肌病等,常为病理性提示。.主动脉收缩早期喷射音听诊特点和临床意义P136高频爆裂样声音,短促、尖锐而清脆,在S1后0.05~0.07s处。主动脉收缩早期喷射音在胸骨右缘2、3肋间最响,可传到心尖部,不受呼吸影响。见于主动脉扩张、高血压、组动脉瓣狭窄、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等。.二尖瓣开瓣音听诊特点,临床意义P140听诊特点:音调高,历时短促而响亮、清脆,呈拍击样。一般在心尖部和胸骨左缘3、4肋间隙或两者之间较易听到,可传到心底部,呼气时较响亮。见于二尖瓣狭窄,它的出现提示二尖瓣尚具有一定弹性,可作为二尖瓣分离术适应症的参考条件之一。.杂音有几种,如何区分及临床意义收缩期与舒张期杂音:功能性升主动脉扩张(高血压和主动杂音柔和,常有主动脉瓣区第二心音亢进主动脉瓣脉粥样硬化)区收缩期器质性各种病因的主动脉瓣狭窄喷射性,响亮而粗糙,向颈部传导,常伴有震颤,且主动脉瓣区第二心音减弱功能性运动、发热、贫血、妊娠与甲柔和、吹风样、强度2/6级,时限短,较局状腺功能亢进 限病理功高心病、冠心病、贫血性心脏较粗糙、吹风样、强度2〜3/6级,时限较二尖瓣区能性病、扩心病左心增大引起二尖长,有一定传导收缩期 瓣相对性关闭不全器质性风湿性二尖瓣关闭不全、二尖较粗糙、吹风样、响亮高调,3/6级以上,瓣脱垂综合征 持续时间长,可占全收缩期,甚至遮盖第一心音,并向左腋下传导

功能性非常多见,尤其在青少年及儿柔和、吹风样,强度在2/6级以下,时限较童中 短肺动脉瓣病理功二狭、房缺等肺多血或肺动脉与生理性类似,肺动脉瓣区第二心音亢进区收缩期能性高压导致肺动脉扩张器质性肺动脉瓣狭窄喷射性、粗糙、3/6级以上,常伴有震颤且器质性肺动脉瓣狭窄肺动脉瓣区第二心音减弱相对性二狭伴心衰、肺心病心衰,右吹风样、柔和,吸气时增强,〈3/6级,随心室扩大导致三尖瓣相对性病情好转,心腔缩小而消失三尖瓣区关闭不全收缩期器质性极少见 与器质性二尖瓣关闭不全类似,但不传至腋下。可伴颈静脉和肝脏收缩期搏动。相对性青少年其他部位相对性青少年其他部位收缩期器质性室间隔缺损或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器质性风湿性二尖瓣狭窄二尖瓣区舒张期相对性重度主动脉瓣关闭不全胸骨左缘第2、3、4肋间柔和、无传导、1〜2/6级,平卧吸气易闻及胸骨左缘第3、4肋间响亮而粗糙的收缩期杂音伴震颤,有时呈喷射性心尖第一心音亢进,局限于心尖的舒张中、晚期低调、隆隆样、递增型杂音,常伴震颤相对狭窄而产生杂音,称AustinFlint杂音主动脉瓣

区舒张期器质性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特发性主舒张早期开始的递减型柔和叹气样的特点,动脉瓣脱垂、梅毒性升主动脉常向胸骨左缘及心尖传导,于前倾坐位、主炎、马方综合征主动脉瓣

区舒张期肺动脉瓣相对性二尖瓣狭窄伴明显肺动脉高递减型、吹风样、柔和常合并肺动脉瓣区第区舒张期 压。器质性病变引起者极少二心音亢进,称GrahamSteell杂音三尖瓣区三尖瓣狭窄,极为少见局限于胸骨左缘第4、5肋间,低调隆隆样舒张期连续性杂音:无间歇,且性质一致双期杂音:是指一个瓣膜区同时出现收缩期和舒张期杂音,但两者之间有一个间歇,且杂音性质多不相同,见于二尖瓣关闭不全。.杂音强度的影响因素P143①狭窄程度:狭窄越重,杂音越强,但极度狭窄时,杂音反减弱或消失;②血流速度:血流速度越快,杂音越强;③狭窄口两侧压力差:压力差越大,杂音越强;④胸壁薄厚:胸壁薄者,杂音较强,胸壁厚者,杂音较弱。.功能性收缩期杂音的特点,心尖区收缩期杂音及舒张期杂音的临床意义P146功能性收缩期杂音:于肺动脉瓣区或(和)心尖部,持续时间短,不遮盖S1,风吹样、柔

和,传到比较局限,一般在2/级以下,心脏大小正常。先心病动脉导管未闭杂音粗糙、响亮似机器转动样,持续于整个收缩与舒张期,先心病动脉导管未闭其间不中断。在胸骨左缘第2肋间稍外侧,常伴有震颤连续性杂主肺动脉隔缺损音骨左缘第3肋间冠状动静脉瘘连续性杂主肺动脉隔缺损音骨左缘第3肋间冠状动静脉瘘杂音柔和医学全在线冠状动脉窦瘤破裂有冠状动脉窦瘤破裂的急性病史二尖瓣关闭不全粗糙的吹风样收缩期二尖瓣关闭不全粗糙的吹风样收缩期相对性二尖瓣关闭不全心尖区柔和而高调的二尖瓣狭窄隆隆样舒张中晚期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主动脉瓣第二听诊区叹气样舒张期动脉导管未闭胸骨左缘第二肋间及其附近机器样连续性相对性二尖瓣关闭不全心尖区柔和而高调的二尖瓣狭窄隆隆样舒张中晚期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主动脉瓣第二听诊区叹气样舒张期动脉导管未闭胸骨左缘第二肋间及其附近机器样连续性感染性心内膜炎乐器样梅毒性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主动脉瓣区收缩期杂音的特点P145器质性:多见于各种病因主动脉瓣狭窄。杂音为喷射性,响亮而粗糙,呈递增-递减型,沿大血管向颈部传导,常伴有收缩期震颤,可有搜索早期喷射音,伴A2减弱。相对性:见于主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性心脏病等引起的主动脉扩张。杂音柔和或粗糙,常有A2增强。.风湿性主动脉瓣狭窄时杂音特点P145多见于各种病因主动脉瓣狭窄。杂音为喷射性,响亮而粗糙,呈递增-递减型,沿大血管向颈部传导,常伴有收缩期震颤,可有搜索早期喷射音,伴A2减弱。.室间隔缺损时杂音特点P146可在胸骨左缘第3、4肋间听到响亮而粗糙的收缩期杂音,常伴有收缩期震颤,可在心前区广泛传导,但不传左腋下。.奥-弗氏(Austin-Flint)杂音临床意义: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所致二尖瓣开放不良P146.Graham-Steell杂音听诊特点及临床意义P147杂音频率高,叹气样,柔和,递减型,卧位吸气末增强,紧接52肺动脉瓣成分后出现,常伴有P2亢进。见于二尖瓣狭窄、肺心病等,伴有明显肺动脉高压。。.心包摩擦音临床意义P147心包摩擦音呈来回性,收缩期及舒张期均可听到,以收缩期明显,且与呼吸无关。见于结核性、化脓性等感染性心包炎和急性非特异性心包炎,也可见于风湿性病变、急性心肌梗塞、尿毒症、系统性红斑狼疮、心包原发或继发性肿瘤等。.杂音可向腋下传导的疾病是:二尖瓣关闭不全.风湿性二尖瓣狭窄体征(同58)P150视诊:二尖瓣面容,心尖搏动略向左移,中心性发绀触诊:心尖搏动向左移,心尖部可触及舒张期震颤叩诊:心浊音界早期稍向左,以后向右扩大,心腰部膨出,呈梨形听诊:心尖部S1亢进,心尖部较局限的递增型隆隆样舒张中晚期杂音,可伴开瓣音P2亢进、分裂,肺动脉瓣区GrahamSteell杂音,三尖瓣区收缩期杂音.下蹲位迅速起立时杂音会增强的病变是: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的杂音则增强.Austin-Flint杂音区别于风湿性二尖瓣狭窄的听诊特点P146风湿性二尖瓣狭窄:心尖部隆隆样舒张中晚期杂音,呈递增型,音调较低而局限,左侧卧位呼气末较清楚,常伴有S1亢进,二尖瓣开放拍击音,P2亢进及分裂。Austin-Flint杂音:柔和的舒张中期杂音,不伴有S1亢进、P2亢进、开瓣音或舒张期震颤。.深吸气末增强的杂音:肺动脉瓣关闭不全.窦性心律不齐临床意义(同13)呼吸性窦性心律不起常见于青少年及儿童,表现为吸气时心率增快,呼气时心率减慢,深呼吸时更明显,屏住不惜则心率变整齐。非呼吸性窦律不齐少见,心率时快时慢与呼吸无关,屏住呼吸心率仍部整齐,见于强心苷中毒或冠心病伴早期心力衰竭等。.心脏杂音的产生机制P141正常血流呈层流状态,不发出声音,当血流加速,异常血流通道或血流管径异常以及血黏度改变等均可使层流转变为端流,或旋涡而冲击心壁,大血管壁,瓣膜,腱索等使之振动而在相应部位产生杂音。.乏氏动作:深吸气后禁闭声门,用力做呼气动作,此即位乏式呼吸。P144.最常见的生理性杂音:肺动脉瓣区收缩期杂音.手背浅静脉充盈增加临床意义P148见于静脉压增高者,如右心功能不全、渗出性或缩窄性心包炎、上腔静脉梗阻等。.可听到正常动脉音的部位:颈动脉及锁骨下动脉P150.周围血管体征P150头部随脉搏呈节律性点头运动、颈动脉搏动明显、毛细血管搏动征、水冲脉、枪击音及杜氏双重杂音。它们都由脉压增大所致,常见于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亦可见于发热、贫血、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等。.脉压增大临床意义P149水冲脉,见于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发热、甲状腺功能亢进、严重贫血、动脉导管未闭等。.交替脉临床意义:常见于高血压心脏病、急性心肌梗塞和主动脉瓣关闭不全P149.左手桡动脉脉搏明显减弱,并在颈部两侧锁骨上及胸锁乳突肌外三角区听到连续性杂音临床意义:多发性大动脉炎上肢无脉型P150.与第一心音强度有关的因素心肌收缩力、心室充盈度、瓣膜的弹性及关闭前瓣膜的位置等.连续性杂音临床意义P147先天性心脏病动脉导管未闭、动-静脉瘘、主-肺动脉间隔缺损、冠状动-静脉瘘、冠状动脉瘤破裂。.传导明显的杂音有哪些二尖瓣关闭不全的收缩期杂音在心尖部最响,并向左腋下及左肩胛下角处传导;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舒张期杂音在主动脉瓣第二听诊区最响,并向胸骨下端或心尖部传导;主动脉瓣狭窄的收缩期杂音以主动脉瓣区最响,可向上传至右侧胸骨上窝及颈部;肺动脉瓣关闭不全的舒张期杂音在肺动脉瓣去最响,可传导至胸骨左缘第三肋间。.器质性主动脉瓣狭窄听诊特点喷射性,响亮而粗糙,向颈部传导,常伴有震颤,且主动脉瓣区第二心音减弱。.各瓣膜区听诊部位,哪种杂音在哪个瓣膜听诊最明显?在心尖部最响, 病变就在二尖瓣;在主动脉瓣区最响,主要为主脉瓣病变;在胸骨下端最响, 提示病变在三尖瓣;在肺动脉瓣区最响,病变可能在肺动脉瓣.无脉的临床意义即脉搏消失。见于严重休克及多发性大动脉炎。.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的体征视诊:二尖瓣面容,心尖搏动略向左移,中心性发绀触诊:心尖搏动向左移,心尖部可触及舒张期震颤叩诊:心浊音界早期稍向左,以后向右扩大,心腰部膨出,呈梨形听诊:心尖部S1亢进,心尖部较局限的递增型隆隆样舒张中晚期杂音,可伴开瓣音P2亢进、分裂,肺动脉瓣区GrahamSteell杂音,三尖瓣区收缩期杂音.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体征

视诊:颜面较苍白,颈动脉搏动明显,心尖搏动向左下移位且范围较广,可见点头运动及毛细血管搏动征触诊:心尖搏动向左下移位并呈抬举性,有水冲脉叩诊:心浊音界向左下扩大,心腰明显,呈靴型听诊:心尖部S1减弱,A2减弱或消失,主动脉瓣第二听诊区叹气样递减型舒张期杂音,可向心尖部传导,心尖部可有柔和的吹风样手续哦期杂音,也可有Austin-Flint杂音,可有动脉枪击音及杜氏双重杂音.胎心律,奇脉,脉搏短绌,Ewart征,大炮音名词解释胎心率:如钟摆律时心率超过120次/分时,酷似胎儿心音,称为胎心率。见于大面积心肌梗死、重症心肌炎。奇脉:指吸气时脉搏明显减弱或消失的现象,又称吸停脉。是心包填塞的重要体征,常见于缩窄性心包炎和心包积液;亦可见于喉部狭窄和重度支气管哮喘等情况。脉搏短绌:同时数脉率和心率时,心率快于脉率,称脉搏短绌。见于房颤、早搏。Ewart征:大量心包积液时,心脏向左后移位,压迫左肺,引起左肺下叶不张,在左肩胛下角区出现肺实变表现,称为Ewart征。大炮音: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时,房室分离而各自保持自己的节律,若心室收缩紧接在心房收缩后发生,心室收缩前房室瓣已处于较大开放状态,因而产生极响亮的S1,称为'大炮音”。61.生理性第3心音与舒张早期奔马律的鉴别生理性S361.生理性第3心音与舒张早期奔马律的鉴别生理性S3最响部位 心尖部或其内上方最响体位 左侧卧位出现时间 第二心音后0.12~0.18s声音性质 低调、音弱、占时约0.05s呼吸的影响 呼气末最响产生机制临床意义 儿童、30岁以下的青年人舒张早期奔马律(病理性S3)左侧卧位或平卧位第二心音后约0.15s低调、音较强、心率快心室快速充盈期,心房内血液迅速心室快速充盈期,心房内的血液快速流入扩大流入心室,引起心室壁的震动的张力很差的心室,引起心室壁的震动严重心肌损害、心力衰竭、大量左至右分流、高心排血量62.呼吸对杂音听诊的影响1)深吸气时一胸腔内压下降,静脉回心血量增多,右心排血量较左心排血量增加,且

深吸气时心脏沿长轴有顺钟向转位,使三尖瓣更接近胸壁,导致右心(肺动脉瓣、三尖瓣)的杂音增强。2)深呼气时一胸腔内压上升,使肺循环血液更多地回流入左心,且深呼气时心脏沿长轴方向有逆钟向转位,使二尖瓣更接近胸壁,导致左心(主动脉瓣、二尖瓣)的杂音增强。3)深呼气后紧闭声门,用力做呼气动作时一胸腔内压增加,回心血量减少,则经瓣膜产生的杂音减弱。但梗阻性肥厚型心脏病的杂音增强。.在患者的心底部(主动脉瓣区和肺动脉瓣区)听到粗糙的收缩期杂音,如何鉴别其属主动脉瓣狭窄还是肺动脉瓣狭窄主动脉瓣区:杂音为喷射性,响亮而粗糙,呈递增-递减型,沿大血管向颈部传导,常伴有收缩期震颤,可有收缩早期喷射音,伴A2减弱,S2明显发生于呼气时,吸气时消失。肺动脉瓣区:杂音呈喷射性,粗扫,强度在3/6以上,呈递增-递减型,常伴有收缩期震颤,可有收缩早期喷射音,且P2减弱。.器质性和功能性收缩期杂音的鉴别.左房室瓣(二尖瓣)狭窄的体征是什么视诊:二尖瓣面容,心尖搏动略向左移,中心性发绀触诊:心尖搏动向左移,心尖部可触及舒张期震颤叩诊:心浊音界早期稍向左,以后向右扩大,心腰部膨出,呈梨形听诊:心尖部S1亢进,心尖部较局限的递增型隆隆样舒张中晚期杂音,可伴开瓣音P2亢进、分裂,肺动脉瓣区GrahamSteell杂音,三尖瓣区收缩期杂音.二尖瓣关闭不全的体征是什么视诊:心尖搏动向左下移位触诊:心尖搏动向左下移位,可呈抬举性叩诊:心浊音界向左下扩大,后期亦可向右扩大听诊:心尖部有3/6级或以上较粗糙的风吹样全收缩期杂音,范围广泛,常向左腋下及左肩胛下角传导,并可掩盖S1,P2亢进、分裂,心尖部可有S3.主动脉瓣狭窄的体征是什么视诊:心尖搏动向左下移位触诊:心尖搏动向左下移位,呈抬举性,主动脉瓣区收缩期震颤叩诊:心浊音界向左下扩大听诊:心尖部S1减弱,A2减弱或消失,可听到高调、粗糙的递增一递减型收缩期杂音,向颈部传导,可有收缩早期喷射音,甚至S2分裂常见循环系统病变体征器质性功能性听诊部位任何瓣膜听诊区肺动脉瓣和(或)心尖部持续时间长,常占全收缩期,可遮盖S1短,不遮盖S1性质粗糙的吹风样柔和而高调的吹风样传导较广而远比较局限强度常在3/6级或以上一般在2/6级或以下心脏大小有心房和(或)心室增大正常腹部及神经系统.正常人腹部可以触及哪些脏器P160腹直肌肌腹与腱划、腹主动脉、腰椎椎体与骶骨岬、横结肠、乙状结肠、盲肠.腹腔积液的体征P171即腹水。由于腹水出现之前,多发生肠内胀气,腹水出现后则表现为腹胀,腹壁紧张度增加。患者立位时下腹部膨隆,仰卧时则腰部膨隆,呈蛙腹状;叩诊有移动性浊音,大量腹水时有液波震颤,有时可见脐疝。由于膈肌抬高和呼吸运动受限,可发生呼吸困难和心悸。腹水压迫下腔静脉可引起肾淤血及下肢浮肿。部分患者伴有胸水,系通过自腹腔进入胸腔的膈淋巴管或经瓣性开口进入胸腔所致。.听弹法的价差价值P171用此法可查出少至120ml游离腹水。.肝浊音界缩小的临床意义:见于急性肝坏死、晚期肝硬化和胃肠胀气等P168.上腹部振水音的临床意义P170正常人在餐后或进食大量液体之后可产生振水音。但如在清晨空腹或餐后6—8小时以上仍能听到振水音,则提示胃内有液体潴留,见于胃扩张、幽门梗阻及胃液分泌过多等。.杵状指的临床意义P181临床常见于:①呼吸系统疾病:如支气管扩张、支气管肺癌、慢性肺脓肿、脓胸等。②某些心血管疾病:如发组型先天性心脏病、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等。③营养障碍性疾病:如肝硬化、吸收不良综合症、Crohn病、溃疡性结肠炎等。.腹部肿块触诊包括P167-168(1)位置(2)大小(3)形态 (4)质地 (5)压痛 (6)搏动(7)移动度(8)与邻近器官的关系.正常肝脏触诊特点P161正常成人的肝脏一般触不到,在腹壁松弛的瘦人可被触及,但多在肋缘下1cm以内;肝左叶在剑突下如能触及,多在3cm以内。两岁以下的小儿肝脏相对较大,易触到。正常肝脏质地柔软,边缘较薄,表面光滑,无压痛和叩击痛。.Murphy's(莫菲氏)征阳性临床意义P163医师将左手掌平放于病人右前下胸部,左手拇指按压在右腹直肌外缘与右肋缘交界处(胆囊点),让病人缓慢深吸气,如在吸气过程中因疼痛而突然停止(即屏气),则为莫菲征阳性,又称胆囊触痛征,见于急性胆囊炎。此检查法适用于发现胆囊尚未明显突出于季肋缘下的胆囊炎。.阑尾点P160又称McBurney点(麦氏点),位于右髂前上棘与脐连线的外1/3与内2/3交界处。在阑尾病变时此处有压痛。.胆囊点:位于右侧腹直肌外缘与肋弓交界处,胆囊病变时此处有明显压痛。P160.上输尿管点:在脐水平线上腹直肌外缘。P165.肋脊点:在脊柱与第十二肋所成的夹角顶点,又称肋脊角。P165-166.腹膜刺激征:腹壁紧张、压痛及反跳痛。P173.腹部触诊的内容:腹部触诊的主要内容有:腹壁紧张度、压痛及反跳痛、腹部脏器、腹部包块、液波震颤等。P160-169.腹部触诊时,触及腹肌紧张,强直硬如木板的临床意义P160见于因急性胃肠穿孔或实质脏器破裂所致急性弥漫性腹膜炎。.Coarvoisier(库瓦济埃)征的表现及临床意义P163在胰头癌压迫胆总管导致阻塞时,出现黄疸进行性加深,胆囊显著肿大,但无压痛,称为Courvoisier征,又称无痛性胆囊增大征阳性。.中度脾肿大临床意义P164见于肝硬化、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慢性溶血性黄疸、淋巴瘤等,质地较硬.肝区叩击痛、胆囊区叩击痛的临床意义P168肝区叩击痛对肝炎、肝脓肿诊断有意义。胆囊区叩击痛是胆囊炎的重要体征。.肾区叩击痛的临床意义P169见于肾炎、肾盂肾炎、肾结石、肾周围炎及肾结核时此处可有不同程度的叩痛。.正常的肠蠕动音每分钟几次4-5次P170.出血性型胰腺炎体征P173-174除上述水肿型一般表现外,往往有休克体征。起初上腹部有明显腹部紧张、压痛及反跳痛。出现弥漫性腹膜炎时,则全腹有典型的腹膜刺激征。由于腹膜炎与出血可叩出移动性浊音。因肠麻痹而出现明显腹胀和肠鸣音减弱或消失。当胰腺及胰周围大片坏死、渗出或并发脓肿时,上腹部可触及包块。部分以胰头病变为主的患者可有黄疸。少数患者因胰酶及坏死组织液穿过筋膜与肌层,渗入腹壁皮下,可见胁腹皮肤或脐周皮肤呈青紫。.疝有哪些特征※.关于疝的分类中,女性多见哪种,男性及经产妇或婴幼儿多见哪种。P159脐疝多见于婴幼儿及经产妇或高度腹胀的腹水患者;股疝位于腹股沟韧带中部,多见于女性;腹股沟疝位于髂窝部,男性斜疝可下降至阴囊,如有嵌顿则引起急性腹痛。.舟状腹的临床意义P157见于恶性肿瘤、结核、糖尿病、神经性厌食及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等慢性消耗性疾病的晚期.出现移动性浊音提示腹腔内液体量是多少大于1000mLP169.急性阑尾炎体征P173早期阑尾炎常有低热,在炎症未累及腹膜壁层时,压痛可于上腹部或脐周围出现,且位置不固定。起病数小时后,右下腹部麦氏点有显著而固定的压痛及反跳痛,这是诊断阑尾炎的重要依据。.匙状甲临床意义:多见于缺铁性贫血、高原疾病,偶见于风湿热及甲癣等。P181.肝颈静脉回流征阳性临床意义:见于右心衰竭引起肝淤血肿大P163.高度脾肿大,表面光滑者的临床意义:见于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慢性疟疾等。P164.脾肿大分级P164轻度脾肿大肋下不超过3cm中度脾肿大超过3cm高度脾肿大超过脐水平线或前正中线,又称巨脾.脾脏触诊的临床意义P164-165正常情况下脾不能触及,内脏下垂,左侧胸腔积液、积气时可使脾下移。触到脾脏后应注意其大小、质地、表面情况、有无压痛及摩擦感。脾轻度肿大见于慢性肝炎、伤寒、粟粒性结核、急性疟疾、败血症等,质地柔软;中度肿大见于肝硬化、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慢性溶血性黄疸、淋巴瘤等,质地较硬;高度肿大时见于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黑热病、慢性疟疾、骨髓纤维化等,其表面光滑;而淋巴瘤表面不光滑。脾压痛见于脾脓肿、脾梗塞等。脾周围炎时有摩擦感及压痛。.大量腹水时的腹外形:全腹膨隆,仰卧位呈蛙腹状,腹部膨出随体位改变而变化。P156.最能反映腹膜炎的体征:触诊全腹出现典型的腹膜刺激征.P173.全腹紧张呈揉面感或柔韧感临床意义P160常见于结核性腹膜炎,亦可见于癌性腹膜炎。

.通常肝脏触诊的方法P161病人取仰卧位,两腿稍屈曲,使腹壁松弛,常用双手触诊法进行触诊。医师位于病人右侧,用左手托住病人右后腰,大拇指固定于右肋下缘;右手掌平放于病人右侧腹壁上,腕关节自然伸直,手指并拢,以食指与中指指端或食指桡侧缘对着肋缘,自髂前上棘连线水平、右腹直肌外侧开始,自下而上,逐渐向右季肋缘移动。让病人作慢而深的腹式呼吸运动,触诊的手应与呼吸运动密切配合;吸气时,右手在继续施压中随腹壁抬高,并向季肋缘方向触探,同时左手一面向前推,使肝下缘紧贴前腹壁下移,一面抵住右下胸限制其扩张,以增加膈肌下移的幅度。如此,随吸气下移的肝下缘就可碰到迎触它的右手手指。呼气时,腹壁松弛并下降,右手及时向深部加压,如肝脏肿大,则往往可触到肝下缘自手下滑过。腹壁软薄或肝缘较表浅易触时,可只用右手触诊而无需左手配合。.腹部肿块可出现搏动感的临床意义P167消瘦者腹部可见或触到搏动,如膨胀性搏动明显,应考虑腹主动脉或其分支动脉瘤可能。.正常肠鸣音每分钟几次 4-5次P170.肠鸣音消失、亢进的临床意义P170肠鸣音消失,见于急性腹膜炎或各种原因所致的麻痹性肠梗阻。肠鸣音亢进,见于机械性肠梗阻.肝硬化门脉高压的表现:腹水、静脉侧支循环的形成和开放、脾肿大。P171.腹部听到收缩期血管杂音的临床意义P170肾动脉狭窄:上腹部两侧出现收缩期血管杂音上腹部动脉性杂音上腹部动脉性杂音(中腹部或腹部一侧) 中腹部下腹部腹主动脉瘤:闻及收缩期血管杂音,触及搏动性包块腹主动脉狭窄:闻及收缩期血管杂音,搏动减弱,严重者触不到足背动脉搏动,下肢血压低于上肢髂动脉狭窄:下腹部两侧出现收缩期血管杂音静脉性杂音肝硬化所致门静脉高压侧支循环的形成,压迫脾脏此嗡鸣音可增强(脐周或上腹部).上腹部的两侧出现收缩期血管杂音的临床意义P170常提示肾动脉狭窄,见于年轻的高血压患者.门静脉阻塞时,腹壁静脉血流方向P158从脐静脉经脐孔进入腹壁曲张的浅静脉流向四方.幽门梗阻可出现的体征及临床表现P172体征:全身表现为消瘦和脱水,腹部检查可发现空腹时上腹部饱满和胃型、蠕动波及逆蠕动波,并出现振水音。临床表现:饭后饱胀感,反复呕吐大量发酵的隔日食物,呕吐后感觉舒适。.急性胃肠穿孔可出现的体征P173急性弥漫性腹膜炎患者常呈急性危重病容,表情痛苦,冷汗,呼吸频速表浅。咳嗽、呼吸、转动体位均使腹痛加剧,患者被迫采取仰卧位,双下肢屈曲。腹部检查可见腹壁运动受限,腹式呼吸明显减弱或消失。触诊全腹出现典型的腹膜刺激征——腹壁紧张、压痛及反跳痛。溃疡穿孔时,可出现板状强直。胃肠穿孔时气体进入腹腔以及肠麻痹,叩诊肝浊音区缩小或消失,听诊肠鸣音减弱或消失。.麻痹性肠梗阻的体征P174肠内容物在肠道内通过受到障碍时,称为肠梗阻。患者呈危重病容,表情痛苦,脱水貌,呼吸急促,脉搏增快甚至休克。腹部膨胀,腹壁紧张,有压痛。麻痹性肠梗阻时视诊无肠型,肠鸣音减弱或消失。.急性弥漫性腹膜炎的体征P173急性弥漫性腹膜炎患者常呈急性危重病容,表情痛苦,冷汗,呼吸频速表浅。咳嗽、呼吸、转动体位均使腹痛加剧,患者被迫采取仰卧位,双下肢屈曲。在毒血症后期,患者因高热、失水、不能进食和酸中毒等情况,表现为精神抑郁,面色灰白,皮肤及舌面干燥,眼球及两颊内陷,脉搏频数而无力。腹部检查可见腹壁运动受限,腹式呼吸明显减弱或消失。当腹腔渗出液增多及肠管发生麻痹时,可显示腹部膨胀。触诊全腹出现典型的腹膜刺激征——腹壁紧张、压痛及反跳痛。溃疡穿孔时,可出现板状强直。如腹腔内有较多游离液体时,可扣出移动性浊音。胃肠穿孔时气体进入腹腔以及肠麻痹,叩诊肝浊音区缩小或消失,听诊肠鸣音减弱或消失。.肝硬化门脉高压的体征P171肝硬化时,门静脉回流受阻,压力升高,促使门静脉与体静脉之间侧支循环的形成,门静脉血则由此直接进入体静脉。主要的侧支循环有三条:①经胃冠状静脉、食管静脉、奇静脉而入上腔静脉。当侧支循环在食管下端和胃底部的黏膜下高度发展时,可形成静脉曲张。常因腹内压突然升高或进食粗糙食物,而致曲张静脉破裂,发生呕血等大出血的危险。②经脐静脉(肝圆韧带)、腹壁静脉、胸廓内静脉与上腔静脉相连,可形成脐周及腹壁静脉曲张,但血流方向正常。有时在剑突下或脐上可闻及静脉嗡鸣音。③门静脉系统的直肠上静脉与腔静脉系统的直肠下静脉及肛门静脉吻合,明显扩张时形成痔核,易破裂引起便血。.直肠指诊对盆腔疾病的诊断意义P178对诊断盆腔疾病如阑尾炎、髂窝脓肿、前列腺与精囊病变、子宫及输卵管病变等是不可或缺的诊断方法。.动眼神经麻痹的临床表现P187上眼睑下垂,眼球向内、向上及向下活动受限而出现外斜视和复视,并有瞳孔散大,调节和聚合反射消失。

.一侧嗅觉丧失提示同侧嗅球、嗅索或嗅丝的病变,其临床意义P185多见于创伤、蝶鞍附近的占位性病变等;两侧丧失多见于颅底脑膜结核或鼻粘膜病变,如感冒、萎缩性鼻炎等。.请病人咬牙,触摸双侧咀嚼肌,张口观察下颌有否偏斜,这种检查的目的P188三叉神经检查,第三支下颌神经的运动纤维支配咬肌肌群。.请病人做人做皱额,闭眼,露齿,鼓腮及吹口哨动作,这种检查的目的:面神经检查.中枢性面瘫与周围性面瘫有鉴别价值的检查※观察两侧额纹有无消失,眼裂有无增宽,嘱病人做皱额、皱眉、闭眼等动作观察其两侧是否对称,若上述异常则为周围性面神经瘫痪。.眼球向下及外运动减弱,是哪对眼球运动神经受损:滑车神经单独麻痹P187.病灶同侧舌肌瘫痪,伸舌时舌偏向病侧的临床意义:多发性神经炎、脊髓灰质炎P191.面神经的检查方法P188面肌检查首先要观察两侧额纹有无消失,眼裂有无增宽,鼻唇沟有无变浅,然后嘱患者做皱额、皱眉、闭眼、露齿、鼓腮、吹口哨等动作,观察两侧动作是否对称,口角是否下垂或歪向一侧。检查味觉时,嘱患者伸舌,用面前蘸不同味道的物质涂于一侧前2/3舌面,测试味觉,试完一种味道漱口再试另一种味道,试完一侧再试另一侧,两侧对比。.延髓性麻痹与假延髓性麻痹的区别P190延髓性麻痹 假延髓性麻痹病因舌咽神经、迷走神经或其核受损 核上受损表现声音嘶哑,吞咽困难,咽部感觉丧失,咽反射消失,两侧都受损才有临床表现。声音嘶常伴舌肌萎缩。一侧受损表现为并侧软腭不能上哑,吞咽困难,咽部感觉丧失,咽反举,悬雍垂偏向健侧,病侧咽反射消失。 射亢进,无舌肌萎缩。见于脑炎、脊髓灰质炎、多发性神经炎、鼻咽癌转移等。较少见,两侧脑血管病、脑炎.复合感觉包括:定位觉、立体觉、两点鉴别觉、图形觉P192.判断小脑共济失调的检查P198X指鼻实验、对指实验、轮替动作、跟-膝-胫实验、闭目难立实验.常见的共济失调包括P198(具体参考85题)小脑性共济失调、感觉性共济失调、前庭性共济失调.交叉性偏身感觉障碍属于何型:脑干型中枢性瘫痪P195.中枢性瘫痪的特点,包括P195类型病变部位临床特点

类型病变部位临床特点病灶对侧单瘫或面瘫病灶对侧病灶对侧单瘫或面瘫病灶对侧“三偏征”内囊型内囊脑干型脑干 交叉瘫,病灶平面同侧脑神经周围性瘫痪,病灶对侧肢体中枢性瘫痪脊髓型脊髓半切损害布朗-卡塞尔综合征脊髓横贯性损害病笋平面以下两侧肢体中枢性瘫痪颈膨大水平以上四肢中枢性瘫痪伴完全性感觉障碍及括约肌功能障碍颈膨大 双上肢周围性瘫痪,双下肢中枢性瘫痪胸髓双下肢中枢性瘫痪胸髓双下肢中枢性瘫痪腰膨大 双下肢周围性瘫痪.手足搐搦的临床意义:见于低钙血症和碱中毒P197.上腹壁反射,中腹壁反射,下腹壁反射对应的病变部位P200上、中、下腹壁反射减弱或消失分别见于T7-8节、T9-10节、T11-12节病损;一侧上、中、下反射均消失见于一侧锥体束病损;双侧上、中、下反射均消失见于昏迷或急性腹膜炎患者。.浅、深反射有哪些P199-P202(具体参考85)浅反射:角膜反射、腹壁反射、提睾反射深反射:肱二头肌反射、肱三头肌反射、桡骨骨膜反射、膝反射、踝反射、霍夫曼征、阵挛。.直接和间接角膜反射皆消失的临床意义:受刺激侧三叉神经病变或深昏迷P199.直接角膜反射消失,间接角膜反射存在的临床意义:受刺激侧面瘫P199.肱二头肌、肱三头肌、桡骨膜、膝反射、跟腱反射反射中枢在哪P203肱二头肌反射名称脊髓节段临川意义肱二头肌C5-C6中枢减弱或消失为C5-C6节或所属脊神经病变,亢进为椎体束病变肱三头肌C6-C7中枢减弱或消失为C6-C7节或所属脊神经病变,亢进为椎体束病变桡骨膜C5-C6中枢减弱或消失为C5-C6节或所属脊神经病变,亢进为椎体束病变膝反射L2-L4中枢减弱或消失为L2-L4节或所属脊神经病变,亢进为椎体束病变跟腱(踝)S1-S2中枢减弱或消失为跟腱(踝)S1-S2中枢.静止性震颤、动作性震颤、扑翼样震颤的临床意义P197静止性震颤:静止时震颤明显,意向性动作时减轻或消失,动作如捻丸样,又称捻丸样震颤,常伴有张力过高,见于帕金森病。动作性震颤:动作时出现震颤,愈近目的物时越明显。见于小脑病变。扑翼样震颤:将患者两臂向前平举,使其手和腕都悬空,可出现两手快落慢抬的震颤动作,与鸟扑翼相似。主要见于肝性脑病,也可见于尿毒症和肺性脑病。.上肢椎体束征是※Horner征.锥体束损伤体征P203浅反射因反射弧中断而出现减弱或消失,深反射因失去上运动神经元的抑制而出现亢进的现象,称反射分离现象。.锥体束征检查时,常见的两种阵挛P202髌阵挛:患者仰卧,下肢伸直,医师用拇指与示指掐住髌骨上缘,用力向下快速推动数次,并保持一定推力,阳性反应为股四头肌收缩使髌骨上下运动。踝阵挛:患者仰卧,医师用左手托住腘窝,使髋、膝关节稍屈曲,右手紧贴患者脚掌,突然用力使踝关节持续过伸,阳性表现为该足呈节律性持续的屈伸。.最常用且最易引出的病理反射:巴宾斯基征P204.对诊断椎体束病变意义最大的椎体束征※ 巴宾斯基征.坐骨神经根受刺激时出现的阳性体征P205患者仰卧位,两下肢伸直,医师一手压在一侧膝关节上,使下肢保持伸直,另一只手将下肢抬起,正常可抬高70°以上,如不到30°就出现由上而下的放射性疼痛则为阳性。.自主神经反射包括P205心眼反射:脉率较少超过12次/分钟提示副交感神经功能增强;减少超过18-24次/分钟提示迷走神经功能明显亢进;反之,不减少反而增加者,提示交感神经功能亢进。如除脉搏减缓外出现脉弱、眼前发黑、头晕、恶心,甚至呕吐,称为迷走神经紧张症。卧立位实验:从卧位到立位脉率增加超过10-12次/分钟,提示交感神经兴奋增强;立位到卧位脉率减慢超过10-12次/分钟,提示迷走神经兴奋性增强。皮肤划痕实验:见78题竖毛反射:竖毛反射障碍表示交感神经功能障碍心率变异性分析.皮肤红色划纹征阳性临床意义P206白色划痕>5min,提示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红色划痕(血管扩张)迅速出现,持续时间长,而且逐渐增宽皮肤隆起,提示副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大脑前动脉闭塞的临床表现P207发生于前交通支后,可出现病灶对侧中枢性面瘫、舌瘫及偏瘫,下肢为重,可伴有感觉障碍,精神障碍,尿潴留或尿急。优势半球病变可出现失语、失用等。.何谓感觉分离P192指在同一区域内,一种或数种感觉缺失而其他感觉存在,如脊髓空洞或脊髓内肿瘤时出现痛觉、温觉缺失而触觉存在。.静止性震颤伴肌张力过高的临床意:见于帕金森病。P197.三偏征P194病灶对侧半身感觉障碍、偏瘫、同向偏盲,常称为三偏征。见于脑血管疾病。.震颤麻痹体征※面具面容、慌张步态、肌张力增加、静止性震颤.常见的脑膜刺激征P204颈强直:见于颈椎病、颈部肌肉病变;凯尔尼格征:见于坐骨神经痛、腰骶神经根炎等;布鲁津斯基征;以上均可见于各种脑膜炎、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脊液压力增高。.移动性浊音、反跳痛、液波震颤、库瓦西耶征、肝-颈静脉返流征、振水音、腹膜刺激征、墨菲(Murphy)征、杵状指、共济运动、浅反射、深反射、三偏征、Horner综合征、脑膜刺激征、Lasegue征名解移动性浊音:腹腔内有较多游离液体(1000ml以上),如患者仰卧位,叩诊腹中呈鼓音,腹部两侧呈浊音,在患者侧卧位时,液体随之流动,叩诊上侧腹部转为鼓音,下侧腹部呈浊音。这种因体位不同而出现浊音区变换的现象称为移动性浊音。是发现腹腔内有无积液的重要检查方法。P169反跳痛:腹部触诊时,由浅入深进行按压,在检查到压痛后,手指稍停片刻,使压痛感趋于稳定,然后将手突然抬起,此时如果患者感到腹痛骤然加剧,并有痛苦表情,称反跳痛。提炎症已经积累到腹膜壁层。P160液波震颤:检查时患者仰卧,医师用手掌面帖于患者腹壁一侧,以另一只并拢屈曲的四指指端迅速叩击腹壁另一侧,如腹腔内有大量游离液体(3000ml以上)时,帖于腹壁的手掌就可感到液波的冲击,称为液波震颤或波动感。P161库瓦西耶征:在胰头癌压迫胆总管导致阻塞,出现黄疸进行性加深,胆囊显著增大,但无压痛,称为库瓦西耶征。P163肝-颈静脉反流征:当右心衰竭引起肝淤血肿大时,用手压迫肝脏可使颈静脉怒张更明显,称肝-颈静脉反流征阳性。P163振水音:患者仰卧,医生用耳凑近患者的上腹部或将听诊器体检放于此处,然后用稍弯曲的手指用冲击触诊法连续迅速冲击患者上腹部,听到胃内液体与气体的撞击声。正常人餐后或饮水量多于上腹部可出现;若在餐后或空腹6〜8小时仍有次音,提示胃内有液体潴留,见于胃扩张、幽门梗阻及胃液分泌过多。P170腹膜刺激征:腹壁紧张,同时伴有压痛和反跳痛,称为腹膜刺激征,是急性腹膜炎的重要体征。P160墨菲征:医师将左手掌平方于患者右胸下部,先以左手拇指指腹用适度压力勾压右肋下部胆囊点处,然后嘱患者缓缓深吸气。在深吸气时,发炎的胆囊下移时碰到用力按压的拇指引起疼痛,患者因疼痛突然屏气,为墨菲征阳性,见于急性胆囊炎。P163杵状指:杵状指(趾)又称槌状指(趾),指手指(或足趾)末端指(趾)节明显增宽、增厚,指(趾)甲从根部到末端呈拱形隆起,使指(趾)端背面的皮肤与指(趾)甲所构成的基底角等于或大于180°。常见于:呼吸系统疾病,如支气管扩张、支气管肺癌、慢性肺脓肿、脓胸等;某些心血管疾病,如发绀型先天心脏病、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等;营养障碍疾病,如肝硬化、吸收不良综合征、Crohn病、溃疡性结肠炎等。P181共济运动:指机体完成任一动作时所依赖的某组肌群协调一致的运动。这种协调主要靠小脑的功能,前庭神经、视神经、深感觉及椎体外系均参与作用。共济失调:小脑性共济失调,见于小脑肿瘤、小脑炎;感觉性共济失调,见于感觉系统病变,如多发性神经病、脊髓空洞症等;前庭性共济失调,见于Meniere病,桥小脑角综合征等。P198浅反射:刺激皮肤或粘膜引起的反射,健康人存在,属生理反射。①角膜反射:直接反射存在,间接反射消失,受刺激对侧面神经瘫痪;直接消失,间接存在,受刺激侧面瘫;直接、间接都消失,受刺激侧三叉神经病变或深昏迷。②腹壁反射:上、中、下腹壁反射减弱或消失分别见于T7-8节、T9-10节、T11-12节病损;一侧上、中、下反射均消失见于一侧锥体束病损;双侧上、中、下反射均消失见于昏迷或急性腹膜炎患者。③提睾反射:双侧反射减弱或消失见于L1-2节病损;一侧反射减弱或消失见于锥体束受损;另老人腹股沟斜疝、阴囊水肿也可影响反射。P199深反射:刺激骨膜、肌腱,通过深部反射器引起的反射,又称腱反射。深反射消失或减弱多为器质性病变,见于末梢神经炎、神经根炎、脑或脊髓休克状态等;深反射亢进见于椎体束的病变,如急性脑血管病、急性脊髓炎休克期过后等。P200三偏征:病灶对侧半身感觉障碍、偏瘫、同向偏盲,常称为三偏征。见于脑血管疾病P194Horner综合征:一侧脑干或经交感神经受损时出现患侧眼睑下垂,瞳孔缩小,眼球内陷或伴有同侧面部少汗或无汗。见于三级交感神经远受损。P187脑膜刺激征:脑膜病变或其附近病变波及脑膜时,刺激脊神经根,使相应肌群发生痉挛,当牵扯这些肌群时出现防御反映的现象。见于各种脑膜炎、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脊液压力增高等。P204Lasegue征:坐骨神经根受到刺激时的表现,患者仰卧位,两下肢伸直,医师一手压在一侧膝关节上,使下肢保持伸直,另一只手将下肢抬起,正常可抬高70°以上,如不到30°就出现由上而下的放射性疼痛则为阳性,见于坐骨神经痛、腰椎间盘突出、腰骶神经根炎等。P205.中枢型面神经麻痹与周围型面神经麻痹鉴别P188中枢型 周围型病因 核上组织受损 面神经核或面神经受损病灶 病灶对侧颜面下部肌肉麻痹 病灶同侧全部面肌瘫痪表现上至下:鼻唇沟变浅,露齿时口角下上至下:不能皱额、皱眉、闭目,角膜反射消垂(即口角歪斜向病灶侧,瘫痪面肌失,鼻唇沟变浅,不能露齿、鼓腮、吹口哨,对侧),不能吹口哨或鼓腮。口角下垂(或称口角歪斜向病灶对侧,即瘫痪面肌对侧)。舌前2/3味觉障碍等。见于脑血管病变、脑肿瘤、脑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