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命题方向与备考策略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7bb1c93de61857ffcb30665677ebbd/127bb1c93de61857ffcb30665677ebbd1.gif)
![高考命题方向与备考策略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7bb1c93de61857ffcb30665677ebbd/127bb1c93de61857ffcb30665677ebbd2.gif)
![高考命题方向与备考策略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7bb1c93de61857ffcb30665677ebbd/127bb1c93de61857ffcb30665677ebbd3.gif)
![高考命题方向与备考策略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7bb1c93de61857ffcb30665677ebbd/127bb1c93de61857ffcb30665677ebbd4.gif)
![高考命题方向与备考策略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7bb1c93de61857ffcb30665677ebbd/127bb1c93de61857ffcb30665677ebbd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陈庆军2021.11.32022年高考命题方向与备考策略汇报人姓名导言近年来,随着高考制度改革的推进,高考命题不断深化考试内容改革,命题理念从“知识立意”“能力立意”转向“价值引领、素养导向、能力为重、知识为基”。近年新老高考的命题都充分体现了这一特点,而我们的复习备考却依旧沿袭全面覆盖、面面俱到的传统习惯,这就不可避免造成教与学的“高耗低效”。大量事实表明:任何一所学校都有大幅度持续提升教学质量的空间。所有学校也都能找到提高教学水平和成绩的突破口。关键是管理者的思路、决心、执行力度和评价激励。2022年高考命题方向与备考策略年份一本上线一本上线率600分人数清北进线201241.44%
201316519.21%
201430530.72%
201557560.72%
2016114880.39%
2017154090.06%
352102018194091.60%1131152019188793.60%85512石家庄精英中学近年高考成绩年份一本上线人数一本增长人数本科上线人数201222
463201312210079220142541321507201547622290%以上2016768292
20171118350
201816805622019223655620202556320长垣一中近年高考成绩提升数据2022年高考命题方向与备考策略综观近年来许多学校大幅度提升高考成绩的经验,几乎无一例外都是通过精细化管理和奖惩激励,依靠“时间加汗水”拼出来的,是七分管理,三分教学。因此,向管理要质量,自然成为一种共识。精细化管理需要冲破或摆脱现行僵化体制和政策的禁锢。多年以来,我们一直采用死记硬背和题海战术这两种主要手段应对高考——然而,在高考命题改革面前,死记硬背已经基本失灵,题海战术也渐渐失去往日的效力——这正是命题专家想看到的结果。现实是:“有模拟考试没有模拟命题”“有考试无评价”,仍然是高中教学特别是备考复习中普遍存在的两大欠缺。2022年高考命题方向与备考策略一、高考制度改革与命题改革一高考制度改革与命题改革(一)高考制度改革1.改革艰难推进2014年9月,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提出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总体目标是:2014年启动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试点,2017年全面推进,到2020年基本建立中国特色现代教育考试招生制度。然而,上海、浙江的改革试点,暴露了顶层设计的欠缺和漏洞,老问题没解决,又出现了一些新问题。一、高考制度改革与命题改革由此,高考制度改革由“一步到位”变为“三步走”:●2017年:京、津、鲁、琼,4省市启动改革;●2018年:原计划有黑、吉、辽、蒙、晋、冀、苏、豫、皖、渝、川、藏、黔、鄂、湘、赣、闽、粤等18个省市区启动改革,但结果只有苏、闽、粤、冀、辽、湘、鄂、渝8省市按时启动,10省推迟。●2019~2020年:原计划陕、甘、宁、青、新、滇、桂7个省区启动改革。但是,这7各省区连同2018年推迟改革的10省区,无一启动改革。2021年黑龙江、吉林、甘肃、安徽、江西、贵州和广西等7省区已明确表示启动改革。一、高考制度改革与命题改革2.考试科目组合由“3+3”转向“3+1+2”2017年启动改革的京、津、鲁、琼4省市,根据国务院颁布的改革《实施方案》,全部采取“3+3”即学业等级考试实行“6选3”的方案,“6选3”有20个可供选择的科目组合,给学生提供了比较充分的选择空间,但也给学生选科和学校教学管理增加了困难。2018年启动改革的苏闽粤湘鄂冀辽渝8省市,于2019年4月23日公布全都采用“3+1+2”方案,即等级学考科目采取“6选1+2”的模式,物理或历史成为必选科目,选考科目组合由20个减少为12个。这个方案基本维护了物理学科的地位,却剥夺了物理和历史兼选的可能。一、高考制度改革与命题改革选课情况现有教师需要教师盈缺地理36197567.86%18452943-1098生物30844257.83%20532508-455化学26560749.79%26652159+506历史26486149.65%18462153-307物理21081639.52%27541714+1040政治18851435.34%18471533+314文科815350
55386629-1091理科784865
74726381+1091选科人数533405
1301013010
山东省高中2017级选科后师资需求的变化一、高考制度改革与命题改革一、高考制度改革与命题改革一、高考制度改革与命题改革一、高考制度改革与命题改革3.命题方式的调整新高考命题方式做了重大调整:独立命题省份:北京、天津、上海、浙江(外语使用全国卷)教育部考试中心统一命制:语文、数学、外语2020年山东、海南使用,2021年又有8省使用各省独立命制6科学业水平等级考试试题:物理、化学、生物、历史、政治、地理。●高考试题、有关考试数据严加保密,信息透明度降低。一、高考制度改革与命题改革(二)深化考试内容改革2014年9月国务院颁布《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要“深化高考考试内容改革”。据此,2016年教育部修订高考考试大纲,提出“一核四层四翼”高考评价体系。2019年12月,教育部考试中心正式发布《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年11月),重新表述和阐释了“一核四层四翼”,指出“高考评价体系是高考命题、评价与改革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南,主要供高考命题人员、高考研究人员、教育考试管理人员以及广大师生学习参考使用。”一、高考制度改革与命题改革《中国考试》杂志2019年第12期发表教育部考试中心命题处各学科秘书署名的系列文章:基于高考评价体系的各学科《考试内容改革实施路径》,分别从“功能定位”“考查内容”“考查要求”“考查载体”等方面具体阐述了学科高考命题改革的思路和内涵,强调问题情境是承载考查内容、实现考查要求的载体。高考评价体系的提出和实施,标志着高考命题理念从“知识立意”“能力立意”向“价值引领、素养导向、能力为重、知识为基”的转变。一、高考制度改革与命题改革教育部考试中心副主任于涵等撰文指出:高考评价体系“是制定各学科命题标准的重要依据。”“命题标准明确了考试的性质与功能,规定了考试的内容与形式,是指导命题的规范性文件,也是学生复习备考的重要参考。遵循命题标准、依据命题标准命制试题,是命题科学化与规范化的要求,是确保教、学、考有机统一的重要途径。”2020年初,考试中心推出的《高考评价体系解读》《高考政策与命题解读》《中国高考报告》等文件。一、高考制度改革与命题改革⑴一核:高考核心功能高考“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的核心功能,全方位、系统化的阐释了“为什么考”的问题。●立德树人。高考必须强化“理想信念、爱国主义情怀、品德修养、知识见识、奋斗精神、综合素质”等方面的考查要求。
●服务选才。立足于服务国家、服务高校选才这一基本功能,高考要为国家和高校选拔出符合要求的新生。●引导教学。高考对基础教育教学的引导作用具有较强的现实动能和深厚的社会根基。一、高考制度改革与命题改革高考评价体系将“引导教学”纳入核心功能,通过考试改革对接高中育人模式改革,进一步完善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育人体系,提升教育评价水平并发挥积极的导向作用;通过高考改革与基础教育、高等教育的协调推进,达到理顺教考关系、实现“以考促教、以考促学”的目的。立德树人决定着高考的前行方向和价值取向;服务选才和引导教学既各有侧重又相互联系,是高考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两个基本手段。一、高考制度改革与命题改革⑵四层:高考考查内容高考评价体系将考查内容凝练为“核心价值、学科素养、关键能力、必备知识”四个层次,回答了“考什么”的问题。●核心价值。是指高校新生应当具备的良好的政治素质、道德品质和科学思想方法的综合,是在各学科中起着价值引领作用的思想观念体系,是其在面对现实的问题情境时应当表现出的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综合。一、高考制度改革与命题改革一、高考制度改革与命题改革突出“立德树人”,强调试题的教育功能,充分体现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依法治国理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传统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考查;充分反映新时代社会发展的各项伟大成就,突出“四个自信”。强调对“德智体美劳”全面考查,包括“理想信念、爱国主义、品德修养;奋斗精神、信息加工、独立思考、逻辑推理、阅读理解、应用写作能力;审美情趣、健康意识、劳动体验”等12个具体方面。体美劳的要素在各科试题中都有所体现。一、高考制度改革与命题改革●学科素养。即扎实的学科观念和宽阔的学科视野。说白了,就是指教材之外的学科内容。体现在试题的新材料、新问题和新答案上。或者说,是高校新生在面对生活实践或学习探索问题情境时,能够合理利用科学的思维方法,有效整合学科相关知识,运用学科相关能力,高质量地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品质。一、高考制度改革与命题改革●关键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各学科也有其学科性的关键能力,如语文的快速阅读能力、理科的实验操作能力,等等。或者说,是指高校新生在面对与学科相关的生活实践或学习探索问题情境时,高质量地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所必须具备的能力,是培育核心价值、发展学科素养所必须具备的能力基础。一、高考制度改革与命题改革●必备知识。学习高校课程和终身学习必备的知识。是指高校新生在面对生活实践或学习探索问题情境时,高质量地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所必须具备的知识。它是由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各学科的基本事实、基本概念、基本技术与基本原理组成的基本知识体系。这一知识体系由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构成。知识的意义已从能够记忆和重复某些信息,转变为能够搜寻和使用信息。——赫伯特·西蒙⑶
四翼:高考考查要求●基础性。是指在广阔的学科领域中准确理解并熟练掌握主干内容,具备应对生活实践或学习探索问题情境的基本知识、基本能力与基本素养,具备进入高校学习和终身发展所需要的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和学科素养。●综合性。要求对同一层面的知识、能力、素养能够横向融会贯通,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网络;对不同层面的知识、能力、素养能够纵向融会贯通,了解必备知识与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之间是紧密相连、具备内在逻辑联系的整体。一、高考制度改革与命题改革●应用性。学以致用,能够灵活应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社会生活实践中的问题,关注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科学技术进步、生产生活实际等紧密相关的内容,具备良好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应用性要求以贴近时代、贴近社会的生活实践和学习探索问题情境为载体,有机整合和运用将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设计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现对考生迁移课堂所学内容、理论联系实际水平的测量与评价。试题广泛涉及现代科学技术和信息技术应用于生产和生活各个领域所产生的新成果和新事物。一、高考制度改革与命题改革●创新性。发散性、逆向性、批判性等思维品质是创新思维的重要特征。具备良好创新思维的学生能够摆脱思维定势的束缚,善于独立思考,大胆创新创造。创新性要求设置新颖的试题呈现方式和设问方式,测量和评价考生在新颖或陌生的情境中发现新问题、找到新规律、得出新结论,完成开放性或探究性任务的能力和水平。总之,“基础性强调学科主干知识,综合性强调知识的融会贯通,应用性强调学以致用,创新性强调独立思考和创新思维”。一、高考制度改革与命题改革⑷情境:考查素养和能力的载体●问题情境。高考评价体系中的“情境”即“问题情境”,指的是真实的问题背景,是以问题或任务为中心构成的活动场域。“情境活动”是指人们在情境中解决问题或完成任务的活动。“四层”考查内容和“四翼”考查要求,是通过情境与情境活动两类载体来实现的,即通过选取适宜的素材,再现学科理论产生的场景或是呈现现实中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真实的背景下运用必备知识和关键能力去解决实际问题,展现学科素养水平。一、高考制度改革与命题改革●情境和四层、四翼的关系。高考通过设置不同层级的情境活动来考查学生在“四层”内容上的表现水平。命题根据学科的特点选择不同的情境,发挥不同水平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和学科素养的功能,共同实现核心价值的引领作用。简单的情境活动即考查基本知识和能力水平的情境活动,主要对应“四翼”中的基础性要求,也包括一定程度的应用性和综合性要求。复杂的情境活动主要考查学生应对生活实践与学习探索问题情境的综合素质,即在核心价值引领下综合运用知识和能力的水平,体现考查的“综合性”“应用性”与“创新性”。一、高考制度改革与命题改革●情境的命题运用。基于“四层”考查内容与“四翼”考查要求的关系,高考命题将设计以下四种类型的题目。一是基础性为主的试题。命题以一般性问题情境为载体,加强对基本概念、原理、思想方法的考查,体现“基础性”。二是综合性为主的试题。命题注重选择生产生活中的真实案例,考虑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来设置问题情境,考查学生掌握学科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和各学科知识之间的联系,整合所学知识并运用实践思维解决综合性和复杂性问题的能力。一、高考制度改革与命题改革三是应用性为主的试题。选取工业生产、产品制造、技术论证以及政策讨论等实际问题,提供多种形式的材料,命制结论开放、解题方法多样、答案不唯一的试题,增强试题的开放性和探究性,引导学生打破常规进行独立思考和判断,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考查学生学以致用、应对生活实践问题情境的学科素养。四是创新性为主的试题。创新性试题紧密结合我国社会亟待解决的问题、科技前沿理论、工程技术重大项目等进行编拟。旨在考查学生独立思考、提出不同看法并进行论证的能力,敢于质疑、敢于批判的思维能力,发现新规律、研发新理论、开发新技术,为制定新政策、开拓新领域提供支撑的能力。一、高考制度改革与命题改革一、高考制度改革与命题改革(三)2021年高考试题评析2016年以来,教育部考试中心不再组织召开“高考试题评价会”,而是在高考结束当天推出各学科的《高考试题评析》。2021年各学科高考试题评析系列文章共有25787个字,其中使用较频繁的词汇有:引导教学/学生,关键能力,德智体美劳,选拔/选才,学科素养,核心价值/价值,问题情境/情境……一、高考制度改革与命题改革2018-2021高考试题评析关键词对比关键词2018201920202021增减关键词2018201920202021增减一核四层四翼1次6次1次0-1主干内容/知识37次9次9次4次-5考试内容改革15次9次4次3次-1必备知识11次10次2次1次-1立德树人20次13次19次14次-5关键能力/能力140次112次168次149-19素质教育34次8次7次2次-5学科素养15次33次24次3次-21德智体美劳0次17次12次10次-2核心价值/价值19次32次33次19次-14选拔/选才功能9次10次13次16次3基础性12次11次5次18次13引导教学/中学16次10次15次14次-1综合性13次12次6次7次1引导学生/学习72次88次68次43次-25应用性12次12次4次3次-1学科核心素养2次1次2次13次11创新性14次10次6次4次-2基础知识/概念17次5次10次10次0问题情境/情境35次56次48次77次292018年文章总字数25186字;2019年文章总字数23397字;2020年文章总字数23302字;2021年文章总字数25878字。一、高考制度改革与命题改革(四)2022年全国卷高考命题方向1.课程标准、教材与高考命题的关系学科核心素养和高考评价体系基本是两张皮,后者较易操作。教材编写的过于单薄,无法支撑核心素养。需要补充和拓展。概念教学最重要,建构概念之间的联系,形成知识结构。目前纸笔考试只能面对知识体系。基础性、综合性仍然是高考命题的基本特征。基础知识就是基本概念组织的知识体系。一、高考制度改革与命题改革2.高考评价体系与命题的关系考试内容含量不断增加,知识视野日益扩大。德智体美劳的考查,要上升到审美的高度,才是好的题目。参考答案基本都是概念的堆砌。热点问题:突出正面导向,体现国家意志。政治试卷就是新闻联播。文化体验性内容逐渐增加,流行文化、现代艺术、新农村观感等。主观题要突出综合性;中央关于教育改革的主张要高度重视。一、高考制度改革与命题改革2017~2021年高考Ⅰ卷各省分数线省份2017年2018年201920202021文科理科文科理科文科理科文科理科文科理科一本本科一本本科一本本科一本本科一本本科一本本科一本本科一本本科一本本科一本本科山西518452481400546476516432542481507432542469537449543458505410河南516389484342547436499378536447502385556465544418558466518400安徽515440487413550486505432550504496426541499515435560519488415江西533458503422568486527447558502522449547488535463559496519443河北517395485326559441511358549461502379538465520415520454498412湖北528406484345561441512375542445505388531426521395558463520397湖南548441505383569526513450553495500414550501507433568466527434广东520418485360550443500376546455495390536
430524410548448539432福建489380441333551446490378550464493393550465516402546467530423江苏533476501417山东5294835154335505055174355425035144435324495324495184445184443.高考试题难度一、高考制度改革与命题改革2017~2021年高考Ⅱ卷各省分数线
省份2017年2018年2019年20202021文科理科文科理科文科理科文科理科文科理科一本本科一本本科一本本科一本本科一本本科一本本科一本本科一本本科一本本科一本本科黑龙江481400455335490406472353500424477372483356455301472354415280吉林528412507379542432533405544372530350543371517336519335482305辽宁532428480350553461517368564482512369567500472359503456534336内蒙古472375466328501399478336522436477352520437452333488392418301陕西509334449301518345474332518400469363512405451350499406443341甘肃505383460337502380483370519400470366520439458372502440432336宁夏519407439328528418463352538455457381523451434368505430412345青海463382391328475377403334488405407348439401352330405361330310新疆486375437333500372467341510387450326482370431317466350405302重庆525436492395524434524428545458525435536443500411538456528446一、高考制度改革与命题改革2017~2021年高考Ⅲ卷各省分数线省份2017年2018年2019年20202021文科理科文科理科文科理科文科理科文科理科一本本科一本本科一本本科一本本科一本本科一本本科一本本科一本本科一本本科一本本科广西535387473318547403513345521388509347500381496353530413487348云南555465500410575490530430560480535435555480535440565500520435贵州545453456361575477484379542453470369548463480384556479456367四川537470511436553492546458540472547459527459529443541474521430西藏441356426316460355445335420155425205460335480310448325415305
自主命题省市
北京555468537439576448532432
480
423
天津531401521395
436
407
428
400
二实施精准备考优化教学管理二、实施精准备考优化教学管理二、实施精准备考优化教学管理(一)研究命题规律
转变备考观念1.研究命题规律研究和把握高考命题规律的有效途径:还原命题细目表。●编制命题细目表是高考命题的重要环节,是保证试卷结构和考查内容计划性、科学性、合理性和针对性的必要措施。●还原高考命题细目表,梳理出高频考点和低频考点,有利于准确把握知识内容和能力要素的考查比重,认识命题规律;根据每年命题细目表的变化轨迹,可对下一年高考命题做出预测。题号考什么怎么考分值题型难度1对《“孝”作为家庭伦理的意义》重要概念的理解和分析围绕重要概念筛选信息并进行逻辑分析。3选正中2论说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以议论“三要素”为前提,分析论文的说理性和逻辑性。(结构、方法、论证特点)3选误中3筛选整合与推论点相关的信息,理解其含义1.依据文中已有信息,向纵深、向文外展开逻辑推论。2.梳理明示信息和隐含信息之间的逻辑联系3选误难4了解有关“新基建”的新闻报道。了解文中重要概念和句子的含义。读懂文中的新闻事实,梳理它们之间的逻辑联系。用简明语句表述新闻事实间的关系。3选误中51.了解新闻报道真实性和实用性特点。2.了解文中重要概念和句子的含义。根据新闻材料内容进行分析和推理。3选误中61.了解新闻报道真实性和实用性特点。2.了解文中重要概念和句子的含义。筛选整合信息,进行比较分析。6简答难7了解有关《越野滑雪》人物、情节的基本知识。整体赏析小说中的环境、人物、主题以及细节。3选误中8了解小说对话描写表达效果的基本知识。分析鉴赏小说对话描写和心理活动对塑造人物、开掘主题的作用。6简答难9了解海明威小说的冰山理论比较赏析小说情节安排的艺术效果。6简答中10掌握《苏轼传》相关文言基础知识:实词、虚词、句式、断句。会分析关键词语属上还是属下,用三二式断句题型。3选正中11积累常见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会根据上下文分析加点词语的文化含义3选误中12掌握相关文言基础知识:实词、虚词、句式,读懂文言文大意。把握本题选项三对一错的特点以及每个选项第一句小标题的作用。3选误中13掌握相关文言基础知识:实词、虚词、句式。运用文言基础知识,把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直译为主,意译为辅。10翻译中14掌握读懂古代诗歌的知识:各类意象、常见表达技巧。整体感知,知人论世。(唐代名家非常见作品)结合诗句,赏析《奉和袭美抱疾杜门见寄次韵奉和袭美抱疾杜门见寄次韵》的内容和表达技巧。(考标题、注解)3选误中15掌握读懂古代诗歌的知识:各类意象、常见表达技巧,熟读成诵百首诗歌。整体感知,知人论世。扣住设问,整体赏析全诗表达的思想感情。6简答难16熟练掌握背诵篇目,做到四知道、一了解:题目、作者、背景、内容,主要表达技巧。两诗一文两高一初6默写中17近义词知识辨析并准确运用近义词3选正易18语境、句间关系的知识在特定语境中修改语病3选正中19标点符号的用法正确分析破折号的用法3选正中20语境和句法知识根据语境正确补写语句5简答难21语段结构、主旨的知识根据要求压缩语段6简答中22作文知识多元指令任务驱动式新材料作文,以“齐桓公、管仲和鲍叔三人,你对哪个感触最深”为作文的核心指令。60写作中2020全国语文试卷Ⅰ命题细目表(还原)二、实施精准备考优化教学管理二、实施精准备考优化教学管理2019年高考全国Ⅲ卷理科数学命题细目表题型结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数学思想设计难度题型题号分值核心考点运算求解数据处理空间想象抽象概括推理论证应用意识创新意识函数方程分类讨论转化化归数形结合档次选择题15集合的交集,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3
2
易25复数的除法运算5
易35集合的Venn的应用,数值的估计21
1
1
易45二项式定理3
2
易55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求和公式3
2
▲
易65导数的几何意义3
2
易75函数的图象与性质2
3
▲易85空间中的垂直关系,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1
2
2
中95循环结构的程序框图3
2
中105双曲线的几何性质3
2
▲
中115函数的性质,指数对数值的大小比较1
4
▲中125函数y=Asin(ωx+φ)图象与性质1
12
1
▲难填空题135平面向量的数量积4
1
易145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求和公式3
2
▲
易155椭圆的几何性质3
2
▲
▲中165四棱锥的体积2
11
1
▲难解答题必做1712频率分布直方图,样本的平均数43
3
2
中1812正弦定理,面积公式,三角恒等变换8
4
▲
▲中1912空间中的垂直关系,二面角4
4
4
中2012利用导数研究函数的单调性,最值6
6
▲▲
▲难2112直线与抛物线的位置关系,面积问题,导数的几何意义8
4
▲
▲难选做2210探求曲线的极坐标方程,求点的极坐标4
6
▲▲▲中2310证明不等式,不等式恒成立问题4
6
▲
中合计150
2019年全国高考数学(文)Ⅱ卷命题细目表(还原)题型结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数学思想设计难度题型题号分值核心考点运算求解能力数据处理能力空间想象能力抽象概括能力推理论证能力应用意识创新意识函数与方程分类讨论转化与化归数形结合选择题15集合的交集运算3
2
易25复数的乘法和共轭复数3
2
易35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模长的求解3
2
易45古典概型求解概率2
21
中55合情推理
5
中65利用函数奇偶性求解析式3
2
▲
中75以平面与平面平行为背景的充要条件
2
3
▲▲中85正弦型函数的周期3
2
▲
▲▲中95抛物线和椭圆的焦点问题3
2
▲
▲中105曲线在某点处的切线3
2
▲
▲
中115倍角公式3
2
▲
▲
难125双曲线的离心率3
2
▲
▲▲难填空题135线性规划3
2
▲易145统计平均数21
11
易155正弦定理解三角形3
2
▲
▲
中165以文化为背景的多面体的计算1
1
2
1
▲难解答题必做1712以长方体为载体考查线面垂直和四棱锥的体积4
4
4
▲▲易1812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8
4
▲
▲
中1912统计平均数和标准差44
22
▲
中2012椭圆的离心率,利用焦点三角形的性质求解参数8
4
▲
▲▲难2112利用导数研究极值点和方程根的性质
46
2▲
▲▲难选做2210极坐标与直角坐标方程的互化,轨迹方程的求解6
4
▲
▲▲中2310含有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和恒成立问题求参数6
4
▲▲
中合计##
二、实施精准备考优化教学管理题型结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难度题型题号分值情境、模型、考点类别理解推理论证模型建构创新实验探究模块专题选择题40分13电梯下降,位移s-t图像,变速直线运动、超重和失重1匀变速直线运动牛顿运动定律
111
易23衰变,电流模型,电流、元电荷3-53-1原子核恒定电流11
1
易33双缝干涉,相遇,匀速直线运动、折射率、光的传播3-4光11
1
中43振动方程,波动图像3-4机械波12
难53灯泡正常工作,理想变压器,有效值、变压比、欧姆定律、串并联电路3-13-2恒定电流交变电流111
中63p-V图,理想气体,气体实验定律、热力学第一定律、图像应用3-3气体111
中73天问1号,星表、匀减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牛顿第二定律、万有引力定律12牛顿运动定律万有引力与航天
12
中83相对滑动,斜面、板块模型,共点力的平衡1相互作用及牛顿运动定律111
难94等腰直角三棱镜,折射,折射定律、折射率3-4光21
2
中104不等量的同种电荷,点电荷,电势的叠加、电势能的高低比较3-1电场
121
中114水平物平衡竖直物做简谐振动,平衡临界、蹦极,共点力平衡、功、机械能守恒、功能关系123-5牛顿运动定律机械能机械振动
121
中124线框切割磁感线,切割,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安培力、图像3-2电磁感应1111
难非选择题60分实验136测重力加速度,物块斜面,设计实验与制定方案、获取和处理数据、得出结论1牛顿运动定律
6中148测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伏安法,设计实验与制定方案、图像法处理数据、基于证据得出结论并作出解释3-1恒定电流
8偏难计算157中医拔罐,理想气体状态变化、抽气模型,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气体实验定律3-3气体1222
中169单板滑雪U型池比赛,抛体运动,运动的合成与分解、抛体运动、竖直上抛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2曲线运动1242
偏难1714粒子运动,质谱仪,电场中加速、磁偏转、电偏转3-1电场磁场2642
难1816斜面追碰,斜面、碰撞、等比数列,碰撞、动量守恒、能量守恒、动能定理、匀变速直线运动、牛顿运动定律123-5牛顿运动定律机械能动量和动量守恒2644
难2020年山东卷物理命题细目表(还原)二、实施精准备考优化教学管理题型题号分值
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价值立意估计难度试题情景考点指向模块知识域XXFXTJ选择题13孟子、韩非“义”的观点百家争鸣文化古代中国√√
12345传统文化中23西汉中期前后山东商业变化商业的发展经济古代中国√√
2345区域经济易33唐翰林学士起源和演进表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政治古代中国√√
2345制度认同难43王安石变法史料王安石变法改革古代中国√√
2346时代担当中53黄宗羲工商皆本史料明清儒学文化古代中国√√
12345知识见识难63西方地质学受思想家欢迎近代思想解放潮流文化近代中国√√
123456知识见识中73“平民教育运动”演讲史料五四运动文化近代中国√√
23456时代担当难83外国商号数量变化图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经济近代中国√√
235知识见识难93农民运动发展形势示意图中共诞生和国民革命政治近代中国√√
2345革命文化难103普罗泰戈拉雅典民主观点西方人文主义的起源文化古代世界√√
235知识见识中113启蒙思想家改造社会的观点启蒙运动文化近代世界√√
1235知识见识难123一战后兴起的“泛欧运动”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战争现代世界√√
235知识见识易133苏联春播播种方式统计表斯大林模式经济现代世界√√
2345知识见识中143引发国家冲突的地理因素第二次世界大战战争现代世界√√
2345反对战争中1531969年美国《出口管制法》两极格局的形成政治现代世界√√
235以史为鉴中小计
非选择题1612东汉、唐、明人口密度图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农业的发展经济政治古代中国√√√123456知识见识难1714《少年中国说》观点与“行走的少年”史料近代思想解放潮流;中共成立和国民革命政治文化近代中国√√√123456国家认同革命文化难1814村支书笔下的农村改革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政治经济现代中国√√√123456四个自信中1915伦敦咖啡馆的历史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工业革命经济近代世界√√√123456知识见识难小计
合计100
2020年高考山东卷-历史命题细目表(还原)二、实施精准备考优化教学管理二、实施精准备考优化教学管理高中教学和复习备考严重滞后于高考考试内容改革和命题变化,使教与学的问题和短板日益显露出来:●阅读理解力欠缺,知识面狭窄,阅读量小;●对重要事实、概念、原理的理解深度不够;●知识整合不到位,没有形成完整的学科体系;●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缺失;●答卷规范、解题技巧和书面表达水平亟待提高;等等。每次考试都要从多个维度来分析评价学习的欠缺。二、实施精准备考优化教学管理2.转变备考观念转变观念是改变备考复习“高耗低效”的必要前提。(1)
由“全面覆盖”转向“精简内容”高考命题深化考试内容改革,由考查“基础知识”转向考查“必备知识”即学习高校课程必备的知识。这就必须摒弃“全面覆盖、面面俱到、盲目备考”的习惯,根据高考命题规律,大胆删减或淡化与高校课程学习无关的内容,采取“精简内容、高效复习、精准备考”的策略,变“高耗低效”为“高效低耗”。二、实施精准备考优化教学管理(2)由“简单重复”转向“温故知新”复习的功能是“温故知新”。高考的起点是对考查内容的深度理解。因此,二轮复习切忌“简单重复”,要在重点内容上做到深度理解,体现“温故知新”。高效率的复习是以新带旧,即利用新知识引领旧知识的复习,利用新问题深化旧知识的理解。“新”有三个层次:拓展知识、深化理解、提升能力。拓展知识是深化理解的铺垫;深化理解是提升能力的前提;提升能力是备考复习的升华。二、实施精准备考优化教学管理(3)
由“拘泥教材”转向“整合教材”高考复习的基本依据是考试大纲(2019年考纲事实上仍然有效)。模块分割、支离破碎是现行高中教材的突出缺陷。各科高考试题都突出了对知识之间甚至学科之间内在关联的考查,反映了命题专家对学科知识体系的重构。学什么比怎么学更重要。各学科在教学和复习过程中,需要根据高考实际,打破现行教材的体系,甚至打破必修选修界限,整合教材内容,重构学科体系。二、实施精准备考优化教学管理(4)由“统一标准”转向“分层要求”学生的学业基础、学习水平不同,决定着升学目标的高低。由此不同层次学生,对复习内容的要求应当有所不同。复习备考要从“一刀切”转向分层策略,不同升学目标的学生要有不同的精简要求,量力而行,增强复习的实效性。以理科为例:尖子生——双一流大学——掌握90%以上;优等生——超过一本线——学透75%左右;学困生——突破本科线——学好60%左右。二、实施精准备考优化教学管理(5)由“关注教”转向“关注学”学习说到底都是自学。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引导学生自主复习,强化应用训练,实现导学用合一。●导:教师引领指导根据高考要求和升学目标,确定不同层次学生掌握必备知识和形成关键能力的培养目标,精心设计问题,编制导学提纲或复习清单;教师的主导性,在于使学生明确学什么、怎么学、学到什么程度。二、实施精准备考优化教学管理●学: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自主学习的本质特征是主动学习。调动学生主动按照导学提纲或复习清单进行自主学习、独立思考,深化理解;要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探讨交流,提高学习效率。●用:学生应用练习学以致用,习题训练就是应用性学习。做题的质量比数量更重要。备课组根据“命题细目表”精心选题组卷,充分利用自习课时间,及时进行大题量限时训练。二、实施精准备考优化教学管理(二)科学规划复习过程,优化复习功能1.第一轮复习:4-5个月完成(12月底/1月下旬)主要功能是打基础。打基础是打桩而非全面覆盖铺沙子。梳理考点:抓住高考关注的“必备知识”;精简内容:删减或淡化高考回避的内容;突出重点:必考的重要事实、基本概念和原理;拓展视野:在重点内容上拓展知识视野;深化理解:站在高校课程高度理解重点内容;学以致用:在理解基础上运用知识解决问题。二、实施精准备考优化教学管理2.第二轮复习:(2个月左右时间,1月~3月底)主要功能是知识整合,形成知识网络。通过专题整合,完善知识体系;深化理解,加强大题量专题限时训练,提升能力。以专题知识为主线,以高频考点为重点,注重专题的横向联系,深化理解,形成立体的知识网络;通过大题量限时训练,有效提高答卷速度,着力培养知识迁移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落实错题重做。专题限时训练与专题复习相对应;改变文理一刀切,在考练密度和扩大阅读量方面做到文理有别,各有侧重。二、实施精准备考优化教学管理●第三轮复习:(50天时间,4月初~5月20日)主要是封闭训练,提升能力。主要通过组织高强度封闭训练,全面提高独立思考能力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收到不断增强学生信心的效果。●封闭训练。要集中进行,并合理控制密度。各学校应根据校情选择封闭训练方式:3天一次(1天自主复习、1天考试、1天讲评纠错,或按高考节奏两天考试,1天讲评纠错);4天一次(1天自主复习、1天开卷考练、1天闭卷考试、1天讲评纠错)。二、实施精准备考优化教学管理方式一:限时考练。第1天自主复习,把考练试卷的命题细目表发给学生,以明确复习的指向性,增强复习效果;第2天集中考试,应安排上午考2场,下午考2场,每场压缩10-15分钟时间,一训练学生答卷速度。考后将答案发给学生,晚自习自我纠错;第3天试卷讲评+错题重做,每科安排1节课试题讲评、1节课错题重做,力求做到错题清零。二、实施精准备考优化教学管理方式二:开卷练闭卷考。第1天自主复习;第2天开卷考练;第3天闭卷重考;第4天试题讲评+错题重做。开卷练应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开卷,小组内可以自由讨论交流、查阅资料。闭卷考可以适当调整选择题答案顺序,或修改干扰项的表述。考后要重点对小组成绩进行增值评价。二、实施精准备考优化教学管理方式三:同步考练。考前晚自习自主复习,第1-2天按高考节奏考试;第3天试题讲评+错题重做。按高考节奏考练期间,要提前把考练试卷的命题细目表发给学生,增强复习效果;考后再把答案发给学生,以便及时知错纠错。●试卷讲评。考试练习的基本功能是通过考试暴露问题、发现问题,进而解决问题。试卷讲评课就是解决问题课。根据学习金字塔原理,试卷讲评应由教师主讲变为全体学生主讲。二、实施精准备考优化教学管理●错题清零。每次考练讲评之后随即进行错题重做。或连续考练2-3次之后,再重复进行一次集中错题重做,确保错题清零。要指导基础差的同学主动舍弃难题、偏题。●难点突破。在封闭训练之后,可针对学生出错率较高的考点,选编“难点突破”训练卷,进行限时训练。●文理有别。复习方式应体现文理有别:理科侧重于错题重做和变式训练;文科则着眼于扩大阅读量以拓展知识视野,教师要给学生选择提供适量的阅读材料。二、实施精准备考优化教学管理●第四轮复习:(2周时间,5月下旬~6月初)主要功能是考前保温。适度考练,心理调适,查漏补缺,回归体系。按照高考时间安排组织2-3次适应性模拟考试。做好查漏补缺、错题再做和心理调适;系统梳理一遍课本的考点,编制知识结构图表或思维导图,重构和回归知识体系。第三轮、第四轮复习都不是冲刺阶段,真正的冲刺是在高考考场上。二、实施精准备考优化教学管理(三)抓住关键因素,强化措施落实1.利用“期待效应”,实施“倍增计划”“期待效应”对于大幅度提高学习成绩,能起到非常关键甚至是决定性的作用。管理和教学都要自觉、充分利用“期待效应”,大胆实施“倍增计划”,大幅度提高升学目标。要始终高度关注和期待线下30-50分以内的边缘生(临界生)和班级后10名学生,不断为其打气、鼓劲,使其增强信心。二、实施精准备考优化教学管理(三)抓住关键因素,强化措施落实1.利用“期待效应”,实施“倍增计划”“期待效应”对于大幅度提高学习成绩,能起到非常关键甚至是决定性的作用。管理和教学都要自觉、充分利用“期待效应”,大胆实施“倍增计划”,大幅度提高升学目标。要始终高度关注和期待线下30-50分以内的边缘生(临界生)和班级后10名学生,不断为其打气、鼓劲,使其增强信心。二、实施精准备考优化教学管理2.用好高考真题,熟悉命题思路全国卷高考试题由清一色大学教师组成的命题组集体命制,具有深厚的专业背景和一定的学术高度,新高考省市学业水平等级考的命题也由大学教师主导,少量中学教师和教研人员参与。这是所有模拟考试的试题无法相比的。只有高考真题最接近新的高考题,因此“高考真题是最好的习题”。让学生讲解高考题的设计思路、考查意图和命题技巧,是一种更为有效的方法,能使学生更好地应对新的高考题。二、实施精准备考优化教学管理3.使用“双向细目表”,尝试“一卷两考”要充分发挥试卷双向细目表在复习训练中的积极功能。坚持每次考试训练之前,根据试卷编制双向细目表,提前发给学生,让学生借助“细目表”进行复习,以明确复习指向,优化复习状态,提高考练效果,持续增强学生信心。对学习困难学生还可在使用细目表的基础上,采取“开卷练闭卷考”即“一卷两考”的策略,辅之以小组“捆绑评价”,能更好地激发其积极性和主动性。二、实施精准备考优化教学管理●复习过程中,编制单元或专题的双向细目表导引复习,有利于厘清复习目标和要点,使学生明确复习重点、难点,增强复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减少满目性。●平时考试练习,可将试卷的双向细目表提前发给学生,以增强考前复习的指向性,有利于实现深度复习,克服简单重复带来的浮躁,持续提升大多数学生的考练成绩和学习信心。●考后利用命题细目表评价学生的知识与能力得失,分析导致失误丢分的原因,有利于及时改进和增强教与学的精准性。二、实施精准备考优化教学管理4.针对高考阅卷现状,优化答卷策略与技巧教师要从命题专家的角度对待教学;学生要从阅卷老师的角度考虑答卷。①阅读与审题技巧。阅读速度和理解力成正相关,要加强阅读速度和理解力的训练。②选择题答题技巧。任何高难度选择题都有猜对答案的几率。各科选择题的题干(或情境材料)与正确选项都有一定的逻辑关系,而猜对答案的技巧就是根据选项和题干的逻辑关系做出推断。二、实施精准备考优化教学管理③综合题答题技巧。主观题在很大程度上就是答给阅卷教师看的,要根据阅卷心理解答问题和书写答案。“化整为零”是解答综合题的一个重要策略。落实在卷面上的答案文字要做到“五化”,即:书写工整化(行楷化);套路模板化(段落化);表述专业化;答案要点化(步骤完整化);要点序号化。二、实施精准备考优化教学管理5.改变试卷讲评方式,由教师主讲变为学生主讲试卷讲课是备考复习中的重要课型,通过考试诊断矫正学习缺陷与失误,达到改进和提高的目的。根据学习金字塔原理,试卷讲评课要摒弃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每题必讲、简单对答案等十分低效的做法,由教师主讲变为学生主讲。二、实施精准备考优化教学管理二、实施精准备考优化教学管理6.组织全员模拟命题,提升教师备考能力模拟命题是对高考命题的实践性研究,是高考命题研究的深化。一些学校的实践经验表明:组织全体教师参与模拟命题,能有效提高教师的高考试题研究水平、试题鉴别能力和选题组卷能力,进而提升复习指导水平和教学成绩。高考模拟命题宜在秋季开学前后启动,以年级学科组为单位,教师全员参加,模仿高考命题的流程和方法,经过7-8个月的命题周期,各年级分别命制一套原创的较成熟的高考模拟试卷。命题过程包括:集体编制命题细目表,教师根据各自分工独立编制原创试题初稿,备课组集体反复打磨修改试题,最后组卷定稿等。二、实施精准备考优化教学管理附:模拟命题试题设计的技术规范1.试题具有学科教育意义和测量价值。2.考查立意明确,命题思路清晰,设计角度新颖。
3.试题考查目的要求与本学科测量目标要求相一致。4.材料来源可靠、有明确出处,内容新颖、引用适当,不断章取义。5.文字表达准确、通顺;名词术语、图表和符号正确、规范;指示语表达简练,指意明确,易于理解,不生歧义。6.内容无知识性、思想性和技术性错误和偏差,不能引发科学、政治、法律、伦理和道德问题。二、实施精准备考优化教学管理7.选择题(客观题)应避免点对点考查,情景材料不得空做摆设,干扰项不得设置伪项。8.主观题必须围绕一个主题/主线,问题赋分适当、合理。9.不存在地域、民族、性别、学校、家庭背景等方面的偏向。
10.对试题答案必须能做出合理的解释。11.试题难度适当,有较好的区分度。12.各试题的考查内容与本试卷其它试题没有重叠或直接关联,不会对解答其它试题产生提示作用。(四)强化教学管理促进教学协作1.教学管理精细化任何一所学校都可以通过精细化管理实现迅速崛起。精细化管理就是全面推行层级目标责任制,严格落实绩效考核,最大限度调动教与学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新性,充分挖掘和发挥教师和学生的潜力,提高教学效率、工作效率和学习效率,促进教师提高和学生成长,全面落实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如桃城中学的“三省十问”“十二个零”等。二、实施精准备考优化教学管理二、实施精准备考优化教学管理三省:1.我来桃中干什么?2.我要做什么样的人?3.我今天做的怎么样?十问:1.今天时间计划了没有?2.跑操引领示范了没有?3.宿舍卫生,内务整理好了没有?4.激情早读提升状态了没有?5.积极应答,质疑,反思,提问了没有?6.自习考试训练得分了没有?7.错题归类,知识积累了没有?8.日思一过,日改一错,日积一语,日行一善了没有?9.六知六爱六荣了没有?10.日清日毕,日毕日高了没有?学生三省十问教师三省十问三省:1.我当老师干什么?2.我要当什么样的老师?3.我今天当的怎么样?十问:1.教学目标对准了没有?2.教法,学法具体了没有?3.课堂导入设计了没有?4.课堂提问,学生互动重视了没有?5.重难点突出了没有?6.作业批改不隔夜,习题讲评不隔天,落实了没有?7.训练考试化,月考高考化了没有?8.粗批快讲,高效课堂了没有?9.面批面改,扬长补弱了没有?10.课后反思,考试“三对”了没有?二、实施精准备考优化教学管理三省:1.我的带班理念是什么?2.我要带出一个什么样的班?3.今天我带的怎么样?十问:1.侯操,跑操,跟操了没有?2.宿舍午晚休查寝了没有?3.深入课堂听课状态观察了没有?4.班委,团委作用发挥了没有?5.问题学生教育引导了没有?6.班级内部问题挖掘解决了没有?7.一体两翼家长沟通了没有?8.常规细节提醒执行了没有?9.目标激励学生指导了没有?10.学生成长档案建立了没有?班主任三省十问中层三省十问三省:1.我当中层干什么?2.我要做什么样的中层?3.我今天当的怎么样?十问:1.今天听课听教研了没有?2.责任巡查了没有?3.安全隐患排查了没有?4.教师服务到位了没有?5.今天的问题研究解决了没有?6.工作日志填写了没有?7.今天挂账销号了没有/清单是否完成?8.今天的工作率先垂范了没有?9.今天学习反思了没有?10.与师生交流了没有?二、实施精准备考优化教学管理常规管理12个零1.到位零拖延2.跑操零掉队3.课堂零走思4.自习零抬头5.训练零丢分6.改错零差错7.课间零吵闹8.宿舍零喧哗9.常规零扣分10.时间零浪费11.状态零波动12.安全零隐患中层管理八九十八到位:要带头到位;要感情到位;要制度到位;要奖惩到位;要服务到位;要沟通到位;要检查到位;要反馈到位。九注意:没有亮点就是失误;没有表扬就是批评;没有肯定就是否定;没有进步就是退步;没有争先就是落后;没有带头就是滞后;没有压力就是危机;没有努力就是失职;工作散漫就是最大的不负责。十要求:布置工作不容质疑;面对工作不怕困难;接受工作不讲条件;分析工作不谈客观;执行工作不打折扣;配合工作不遗余力;沟通工作不讲理由;结束工作不留死角;检查工作不推责任;汇报工作不请自来。二、实施精准备考优化教学管理班主任工作五六七
五非常:1.非常勤奋;2.非常细心;3.非常状态;4.非常责任;5.非常士气
六深入:1.深入了解学生家庭背景;2.深入了解学生过往经历;3.深入了解学生学习状态;
4.深入了解学生所思所想;5.深入了解学生目标理想;6.深入了解学生学习习惯。
七要求:1.到位最勤,随机可见;
2.目标最高,空话最少;3.重心最低,急躁最少;
4.责任最重,借口最少;5.方法最多,蛮干最少;
6.动力最足,退缩最少;7.压力最大,逃避最少。2.落实集体备课集体备课是整体提高教学水平的有效途径。集体备课能促进全体教师教学智慧、经验、水平和能力的两次转化:由个体优势转化为群体优势,再由群体优势转化为个体优势。集体备课每周应不少于两个半天,最好是每天保证1个课时。集体备课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分工协作、集思广益,完成导学提纲和检测卷的编制。要大力推行“先导课制度”和“赛课制度”常态化。二、实施精准备考优化教学管理二、实施精准备考优化教学管理桃城中学备课组长十个角色:方向的引领者;工作的示范者;师德的表率者;教学的研究者;师资的培训者;专业的指导者;业务的组织者;关系的协调者;学科的建设者;质量的责任者。桃城中学备课组长之最:来的最早,走的最晚;组题最多,失误最少;干的最多,索取最少;委屈最多,抱怨最少;研究最多,盲从最少;计划最周,随意最少。3.优化自习功能自习课一直是学校教学管理的软肋。通常是,要么教师占用自习课讲课,剥夺学生自习时间;要么完全放任学生,不少学生无所事事而浪费时间,而不能发挥自习课应有的作用。优化自习课功能,合理分配自习时间,主要用于各学科限时应用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房屋租赁合同的担保合同
- 商砼购销的合同
- 采购合同的主要类型
- 物流公司承运合同
- 网络营销执行作业指导书
- 平面设计软件应用作业指导书
- 公司给员工的劳动合同
- 2025年南京货运从业资格证500道题目答案大全
- 电力分配合同(2篇)
- 2024-2025学年高中英语课时分层作业3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9
- 工贸行业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实施指南
- T-CACM 1560.6-2023 中医养生保健服务(非医疗)技术操作规范穴位贴敷
- 2024年全国统一考试高考新课标Ⅱ卷数学试题(真题+答案)
-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1-4单元教材分析
- JTS-215-2018码头结构施工规范
- 财务实习生合同
- 2024年长沙卫生职业学院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题库含答案
- 2024山西省文化旅游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基本知识
- (正式版)SHT 3075-2024 石油化工钢制压力容器材料选用规范
- 出租房房东消防培训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