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儿童小说中政治至上思想下的儿童“伪成长”,儿童文学论文_第1页
现代儿童小说中政治至上思想下的儿童“伪成长”,儿童文学论文_第2页
现代儿童小说中政治至上思想下的儿童“伪成长”,儿童文学论文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现代儿童小说中政治至上思想下的儿童“伪成长〞,儿童文学论文五四新文化运动过后,启蒙的任务已经结束,至于启蒙的结果能否到达了这些思想先行者们所预测料想的仍然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中国儿童文学一直与时代发展保持着严密的联络,当历史进入到下一个发展阶段后,中国儿童文学即便没有完成启蒙任务,也会跟随时代的脚步匆忙前行。1925年开场的大革命最终还是因在国民革命中势力壮大起来并背叛革命的蒋介石以及随着革命形势发展转而走向反动的汪精卫两人而以失败告终,大批人和革命群众被屠杀,使得1927年后的中国社会形势发生急剧变化,而严密跟随时代发展的中国当代文学及儿童文学也随之出现了扑朔迷离的格局。一、政治至上思想的构成与来源王泉根曾明确指出中国儿童文学在这一时期所出现的两种倾向:一是倒退的倾向,一是激进的倾向。1930年前后的中国儿童文学在对本身价值功能的选择上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历史性时刻。这一选择主要具体表现出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右翼势力试图让儿童文学羽翼传经重开历史倒车的逆流遭到了批判,儿童文学的文学地位、当代精神与艺术个性进一步得到了稳固与加强;另一方面,左翼文坛则从阶级斗争、民族振兴的角度出发,要求儿童文学与整个左翼文学一样注入革命范式的理想主义激情,强化文学与时代、文学与革命的关系。确实是这样的,这两种倾向在大革命失败后直接交锋,引发了中国儿童文学史上着名的鸟言兽语之争。大致的经过是这样的:1931年3月5日,上海(申报〕发表了湖南省主席何键的(咨请教育部改进学校课程〕一文,以为:民八以前,各学校国文教学材料,犹有文理;近日教学材料,每每狗讲、猪讲、鸭子讲,以及猫小姐、狗大哥、牛公公之词,充溢行间,禽兽能作人言,尊称加诸兽类,鄙俚怪诞,莫可言状。尤有一种荒唐之讲,如爸爸,你天天帮人造屋,自个没有屋住。又如我的拳头大,臂膀粗等语。不啻鼓吹共产,引诱暴行,青年性根没有能坚定,往往被其迷惑。此种书籍,若其分布学校,列为课程,是一面铲除有形之共,一方面仍制造大多数无形之共。虽日言铲共,又奚益耶?并讲此类儿童读物与教学材料不切实用,切宜焚毁,以为查改进教学材料,为现时切要之图。随后,支持何键观点的初等教育专家尚仲衣的(选择儿童读物的标准〕与反对何键观点的吴研因的(致儿童教育社社员讨论儿童读物的一封信应否用鸟言兽语的故事〕两文针锋相对并以二人为主要辩手引发大规模论争。陈鹤琴、魏冰心、张匡等教育家和作家也参加了讨论,华而不实鲁迅在1931年4月1日写的(〈英勇的约翰〉校后记〕中,批判何键的高见是杞人之虑,指出童话的作用对儿童是有益无害的。能够讲,这场论争席卷了整个中国教育界和儿童文学界,最终的结果是有力地还击了儿童文学领域的复辟倒退现象。但正如王泉根教授所言,中国儿童文学在这个时候要面临两个选择,一个是继续稳固和加强儿童文学的文学地位、当代精神与艺术个性,使得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愈加符合文学的本质;另一个则是配合左翼文学,使文学成为时代与革命的宣传手段。很显然,在左翼文学渐成主流的20世纪30年代,中国儿童文学还是选择了后者,由于左翼文学的政治至上思想左右了当时的整个文坛,儿童文学也无法置身事外,令人无奈的是,选择了后者固然能使作品更具煽动力、战斗力,但却因而而削弱了文学之所以成为文学的文学性、艺术性。其实,这种政治至上思想的来源就是与五四启蒙主义相对的民粹主义。民粹主义或民粹派源于俄语HapogHuIOcmto,英语为Populism,可以译为人民主义、平民主义,与精英主义Elitism相对。这个概念起源于法国,命名却在俄国,19世纪中期以后,别林斯基、杜勃罗留夫、克鲁鲍特金等人提出了到民间去的口号,主张知识分子走向乡村,发动农民以对抗俄国的资本主义化;有人则提出平民主义要求,主张知识分子向农民学习,走身份同化的道路,这与主义启蒙煽动劳动者的价值取向正好相反,当然就不可避免地遭到了主义者的坚决反驳。高尔基在(俄国文学史〕中对19世纪俄国受民粹主义影响的平民知识分子的民主文学的描绘叙述是非常准确的,他以为这派作家都有一种无力感,都感觉到本身气力的渺小,这种对自个的社会脆弱性的感觉,激发了俄国作家注意到人民,感到他们必须唤起人民的潜在气力,并且把这气力化为夺取政权的积极的思想武器。也正是这种无力感,使得绝大多数俄国作家成为剧烈的政治煽动者,他们千方百计阿谀人民,时而讨好农民,时而奉承工人。这种无力感正是民粹主义出现的社会基础和思想根本源头。中国的五四运动之初,民粹主义就即时登上了历史舞台。1918年11月16日,北大校长蔡元培在庆祝协约国胜利大会致辞中讲道:此后的世界,全是劳工的世界呵!我讲的劳工,不但是金工、木工等等,凡用自个的劳力做作成有益别人的事业,不管他用的是体力,是脑力,都是劳工我们要自个认识劳工的价值。劳工神圣!随后,李大钊在一次集会演讲中讲道:我们要先在世界受骗一庶民,应该在世界受骗一工人,诸位呀!快去做工啊!把小讲很显然是为了纪念五卅运动的,小讲以一个13岁的小学生阿向去参加五卅运动纪念游行为主线,借阿向父母之口穿插表示出了作家对革命的认识,11年前血染南京路的小讲仍然是以配合革命为主,煽动宣传少年儿童走出家门,为新世界的建立奉献自个的气力,他要跟群众走,怎么肯跟你母亲呢!,到群众中去的平民主义思想特别明显。但很显然,在政治至上思想的影响下,这些儿童的成长是脱离了正确轨道的伪成长,例如一个小学生竟然能够在游行中来回走二十里路以及阿向在与父母对答中所表现出的冷静、沉着和成熟是他那个年龄的孩子所不可能具有的,这些情节完全是作家为了配合革命宣传而牵强附会上的,华而不实的儿童是被欲速不达的,是一种虚假的伪成长。再如(大鼻子的故事〕〔原载于(文学〕第7卷第1号,1936年7月1日〕,小讲描写了一个上海小瘪三大鼻子的故事,他也只要十二三岁,但却习得了上海滩小流氓的各种恶习,能偷会骗,但一次意外把他卷进了进步学生的游行中,在游行队伍中他起初仍扮演着一个不折不扣的小瘪三的形象,他把鼻涕抹在讲洋话的学生身上和头发上,在看到学生的钱夹时仍会忍不住要偷来,但后来他发现,那些游行的学生竟然和自个一样被巡捕打,他脑筋里立即排出一个公式来:他自个经常被巡捕打,如今那学生和那女子也被打;他自个是好人,所以那二人也是好人;好人要帮好人!于是,大鼻子成长了,他开场参加游行的队伍,看到有学生钱夹掉了,他会捡起来再神不知鬼不觉的放回原处,并且跟着学生一起喊出中华民族解放万岁的口号,这里当然有儿童的纯真和质朴,但大鼻子的转变还是有些忽然了,能够试想,一个经常饿肚子的小瘪三怎么会忽然良心发现,将已经到手的钱夹再送回去,可见,为了配合革命形势,作家往往会忽视生活的客观真实性,在今天看来,大鼻子的成长也是不现实的,是一种伪成长。茅盾的儿童小讲如此,另一位儿童文学大家叶圣陶的儿童小讲也是如此。例如(儿童节〕〔原载于(永生周刊〕第1卷第5期,1936年4月4日〕,小讲中有一个特别重要的情节提灯会,提灯会是一种集工艺、美术、书法、剪纸、音乐之大成的综合性民间艺术,在中秋、元宵、端午等中国传统节日中比拟流行。1923年2月7日,直系军阀吴佩孚发动了镇压京汉铁路工人罢工的流血事件二七惨案,惨案发生后,中国社会青年团、北京学生联合会和北京民权运动大同盟等团体为推动声讨军阀与援助工人运动的发展,联合决定于旧历元宵节时举行提灯示威游行。后来,提灯会成为一种风俗,经常出如今各种示威游行活动中。小讲(儿童节〕中的提灯会显然也非传统节日的纪念活动,而是为了配合当时的革命形势,为儿童谋幸福。王大春和李诚并不知道提灯会有什么意义,他们只是在先生的煽动下才要去参加的,而他们参加提灯会的目的只是为了得到最大的快活,能够讲,这些孩子是懵懂和天真的,他们的成长被那些成人扭曲了,难道提着灯,嘴里喊着先生教给他们的口号增进全国儿童的幸福!,他们就真能得到最大的快活吗?当然不会,这些孩子只能在那些心怀叵测的成人的迷惑下畸构成长。再如(一个练习生〕,主人公我是一个初中读了两年就被迫辍学的少年,爸爸被辞退,妈妈靠糊自来火盒填补家用,生活特别拮据,为了能填饱肚子,我在张伯伯的帮助下,考进了书局做了练习生,但却因而付出了自家祖传十几代的字画。经过千难万难终于进了书局,我却由于一次无意间的卷入学生示威游行而被书局辞退,竹篮打水一场空,得到它是这样难,失掉它却很容易,唉,几乎太容易了!小讲最后留给读者的仍然是妈妈打结的眉心和爸爸的叹气声。小讲表现了帝国主义统治下中国百姓生活的困难困苦,反映了当时社会政治黑暗、百业凋谢的事实。生活在这种环境中的儿童,其当然得不到健康的成长,我的将来在哪?这是个沉重的话题。由上可知,茅盾和叶圣陶儿童小讲中的政治至上思想及其对儿童成长的影响并不完全一样,固然二者都是文学研究会的创始人,为人生的艺术思想都要求他们关注现实社会和人生,但茅盾的革命情绪更为浓郁和直接。作为革命文艺的奠基人之一,茅盾对儿童文学的煽动教训作用是相当看重的,一部儿童文学必须有明晰的故事〔构造〕,使得儿童们能够清清楚楚知道如何的人是好的,如何的人是坏的,我是主张儿童文学应该有教训意味。儿童文学不但要知足儿童的求智欲,知足儿童的好奇好活动的心情,不但要启发儿童的想象力,考虑力,并且应当助长儿童本性上的美质:天真纯洁,爱惜保护动物,憎恶强暴与同情弱小,爱漂亮爱真等等。所谓教训的作用就是指这样地助长和知足和启发而言的。因而,茅盾在他的儿童小讲中,会让儿童主人公特别迅速的成长为小革命者,不懂事的孩童、恶习满身的小瘪三几乎都在霎时完成了成长,能够想见,这种成长是经过了作家革命情绪的催化而产生的,并不真实。这些作品也是茅盾、郭沫若等革命文学先驱为配合政治形势和革命进程而创作的,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是有一定合理性的,但却因而而丢掉了艺术的客观真实性和文学的本性,很难成为文学经典。而叶圣陶的政治至上思想则有所不同,他也同样是为了配合革命进程而创作的,但他更多的是描写革命前和革命经过中,作为革命对立面的黑暗社会、混乱政治和帝国主义等对儿童成长的扭曲,从文学特征上来看,则比茅盾的同时期儿童小讲要稍胜一筹。二者一个是煽动,一个是控诉,都在政治至上思想的影响下描写了儿童的伪成长,目的类似而手段相异。茅盾和叶圣陶仅仅仅是民粹主义、平民主义和政治至上思想的代表作家,其身后是一大批追随者。在这之后,抗战时期的文章下乡、文章入伍运动,解放区和国统区的民族形式大讨论,1942年的延安整风运动,甚至十年文革的到来应该都是这种革命情绪积淀的历史必然,中国文学的主流话语也由此诞生。[以下为参考文献][1]王泉根.当代中国儿童文学主潮[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0:60-61.[2]何键.咨请教育部改进学校课程[N].申报,1931-03-05.[3]高尔基.俄国文学史[M].缪灵珠,译.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61:7.[4]蔡元培.劳工神圣[M]//蔡元培全集.上海:中华书局,1981:219.[5]李大钊.庶民的胜利[M]//李大钊文集〔上〕.北京:人民出版社,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