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针刺伤问题研究(论文)》_第1页
《护士针刺伤问题研究(论文)》_第2页
《护士针刺伤问题研究(论文)》_第3页
《护士针刺伤问题研究(论文)》_第4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①.立即在伤口旁端轻轻挤压,挤出污染血液。②用肥皂水清洗伤口,并在流动水下反复冲洗,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皮肤或暴露的黏膜处。③用75%乙醇或0.5%聚维酮碘消毒伤口,并包扎。3.被血液、体液污染的针头刺伤后,用肥皂和流水冲洗伤口,并挤出伤口局部的血液4.及时填写锐器伤登记表,必须在24小时内呈报告部门负责人、预防保健科及医院感染管理科,必须在72小时内作HIV、HBV等的基础水平检查。4预防措施针刺伤属于非常常见的护理人员职业性损害之一,临床研究发现,护士是医院中最容易发生针刺伤的群体,年人均0.98次,对护士的身心健康构成较大的威胁。大约80%的血源性传染疾病的发生是由于针刺伤,另外有文献报道,被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乙肝肝炎病毒等污染之后的针刺伤或者锐器刺伤之后的病原感染率分别为0.25%~0.4%和6.0%~30.0%[16]。我国是乙肝高发国家,艾滋病的流行也进入到增长阶段,因此医院必须重视护理人员针刺伤现象,防止血源性疾病的感染。根据医院目前护士针刺的情况,应采取有效的手段进行干预。4.1医院管理部门要高度重视医院的管理部门应该制作相应的防护机制,加强对护理人员的教育。新人员在上岗前应进行培训,让他们能使到针刺伤的危害,并且掌握相应的预防方法。对易造成针刺伤的工作人群进行乙肝免疫疫苗注射,最大限度地避免或减少针刺伤和针刺伤后造成的危害[17]。对医护人员应当加强检查和督导,对违规人员及时纠正,提高他们的防范意识。4.2执行全面性防护措施,做好废弃物的管理为避免针刺伤的发生:(1)护理人员应及时处理使用过的穿刺针;禁止双手回套帽;禁止用手分离污染过的针头和注射器;禁止直接传递脱帽的穿刺针;禁止手持脱帽的穿刺针指向他人。(2)改善锐器处理方法;配备随手可得的符合国际标准的锐器物收集器:使用锐器收集箱可以减少护士发生针刺伤的机会。锐器收集箱由耐刺、防水的塑料制成,使针刺伤的发生率降低50%[18]。(3)给护士配三套以上的工作服。4.3采用规范灵活操作输液器针头在使用后不必做任何处理立即在使用地放人不易被刺穿的容器内。静脉抽血时使用真空采血器。肌肉注射后立即在毁形器内毁形。使用安全护理器林使用标准的锐器收集箱。4.4加强岗前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自我防护意识严格执行护理操作规程和消毒隔离制度。其次,医院也制定了相应的规章制度,让操作人员随时遵守规章制度,检查制度的执行情况[19]。每位员工都应接种乙肝疫苗,并定期进行生化检查。4.5提倡相关的安全注射注射灭菌注射器和疫苗、药品的标准操作,对使用过的注射材料进行安全处理。安全注射还应做到:①注射前洗手、戴口罩,检查选择光线明亮、操作适宜的环境;②在进行操作时要注意无菌操作,一定要选择经过消毒的针头及注射器,做到一人一用物;③绝对杜绝针头回套针帽;④操作后的用物做到及时处理,垃圾分类;⑤提高自我保护意识。4.6合理配备护理人员避免过度劳累,加强护理人员技术操作能力的培训。掌握各种护理技能,注重心理素质的培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工作上得心应手,忙得不乱。科学合理的人员配置,灵活安排,根据工作强度增加护理人员,增加值班人员[20]。医院管理者不能仅仅减少护理人员的数量,以为他们可以用更少的人来完成工作。其实,充足的时间是质量的有效保证,良好的护理质量是良好的医疗质量,也是预防伤害事故的有效措施。4.7加强对低年资护理人员的培训加强安全操作技能培训,规范操作行为是保证职业安全的重要环节。针刺伤是护士在医院获得血源性疾病的最常见原因,因此,护理人员特别是低年资的护士必须加强自我防护意识。通过学习,更新护士的防护观念,提高其自我保护意识。5小结护理人员发生意外针刺伤的原因较为复杂,是多方面、多因素的。在医院的特殊环境下护理人员在临床工作时接触各种针头必不可免,给病患注射、抽血、拔针以及使用后的针头处置均是护理人员日医院环境污染和各种危险因素的计划,并定期进行监测与评估;其次,医院应加强对护理人员健康知识的宣教,定期请专业人士来医院开讲座,提高工作人员自身安全意识;另外医院应该建立完整的消毒系统,注重对患者血液、体液和分泌物等污染的医疗用品和医疗器械的消毒灭菌。除医院应加强安全防护措施以外,高危科室的医护人员也应该充分认识到职业安全的重要性,采取各种积极有效的防护措施,在工作时必须戴医用手套、口罩以及眼罩等,在操作前后要严格洗手,注重对自身的保护。高危科室中一定会存在安全隐患,工作人员要做的就是真正意识到这些威胁身体健康的因素,在工作中规范操作,树立端正的工作态度,从而加强对自身的保护;另外医院也要充分认识到任何存在安全隐患的地方,加强管理制度从而为医护人员提供一个健康安全的工作环境。总之,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护士工作繁忙,治疗处置多,与病人接触较多,是发生针刺伤及感染疾病的高危职业群体。护士应养成从身边小事做起的习惯,关注工作中的每一个细节,积极有效地加强自身职业防护,最大限度地保障职业安全。加强护理人员综合素质培养,使护士工作有序,忙而不乱,有效防止护理差错和自身意外伤害的发生。

参考文献[1]姚颖.护理人员发生意外针刺伤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J].内蒙古中医药,2015,29(6):148-148.[2]吴清浓.护理人员发生意外针刺伤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J].大家健康旬刊,2014,29(8):677-677.[3]季晓红,李珞,王晴.护理人员发生意外针刺伤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4(32):407-407.[4]孟发芬,田玉凤,张霄艳.实习护生职业危害与防护知识的调查研究[J].护理研究,2009,23(1):26-28.[5]朱子兴,郭仙斌.实习护生针刺伤的现状调查及对策[J].临床护理杂志,2006,5(1):2-4.[6]楼松玲.临床护理人员出现意外针刺伤的原因分析及防范对策[J].医学美学美容旬刊,2015(1):448-448.[7]路万婷.护理人员发生意外针刺伤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探讨[J].现代医药卫生,2017,33(12):1875-1876.[8]卢姣姣,洪涵涵,王守梅.护士发生意外针刺伤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J].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18,4(1):41-43.[9]韩晓玲,韩春玲,刘桂娟,等.护生实习前标准预防认知状况调查分析[J].护理学杂志,2010,25(3):69-71.[10]王成芳.87名护士针刺伤原因分析及防护对策[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5(13).[11]陈安会.护理人员发生意外针刺伤的原因及预防措施[J].医药前沿,2017,7(23).[12]黄丽华.浅谈护理人员意外针刺伤的发生原因及防范对策[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87):164-165.[13]左裕玲.护理人员发生意外针刺伤原因及预防措施[J].心理医生,2015(3).[14]余笑群.护理人员发生意外针刺原因分析与预防措施[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7).[15]张剑.护理人员意外针刺伤的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J].中国医药指南,2017,15(30):291-292.[16]洪美兰.门诊护士发生意外针刺伤的原因及预防措施[J].中国实用医药,2015(30):291-292.[17]聂圣肖,李欣,孙红,etal.护理人员发生针刺伤相关因素的研究进展[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4,49(18):2300-230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