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淮南市2023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_第1页
安徽省淮南市2023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_第2页
安徽省淮南市2023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_第3页
安徽省淮南市2023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_第4页
安徽省淮南市2023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礼乐作为一个整体在传统中国之所以能相须为用,一个重要原因即在于,周旋揖让的礼节中,就蕴含着音乐的韵律。礼是一种音乐化的举止行动,在一些典礼中常常需要配乐;而在乐的演绎中,除了它在相对于礼的外在性上要配合着礼的践履之外,在乐之内在性中,也有着礼的理性精神的渗透与节制。以此为背景,礼作为一种美感形式乃至艺术,像乐那样被纳入美学领域,这只是作为礼乐一体性的现代重构的基础。而在现代学术视野下论述礼与乐的相互渗透与涵摄,则是重构礼乐一体化论述的关键所在。在从美与善、艺术与道德的关系着眼去探究传统礼乐时,也有很多现代学人习惯于把礼视为单纯的伦理规范,与艺术无涉,在学科归属上归为伦理学、政治学;将传统的乐视为单纯的审美艺术,单纯高扬其审美特性,而忽略其内蕴的伦理道德观念,忽略传统的乐在审美之外的象征之维,即向伦理、政治和宗教敞开的维度。由此,传统礼乐向现代的转化,就不是一种“无缝的对接”,不是一种顺畅的接引,而是产生了深深的断裂。在此,传统礼乐的内在一体性被割裂开来,而成为两个几乎不相关的领域,这就遮蔽了中国传统礼乐文化的历史本然。而从美学的视角,礼和乐都被看作既善且美的,且礼音乐化、艺术化了,而乐则礼仪化、道德化了。换句话说,传统礼乐的内在一体性,在现代美学看来,就是艺术和审美的政治道德化、政治道德的审美和艺术化。这种艺术与道德、审美与政治的相互渗透涵摄,即内在的一体性,如盐在水,难分彼此。从现代美学的角度,阐释礼乐中艺术与道德、审美与政治的深刻关系,是对传统礼乐的内在一体性进行现代重构的核心所在。在这里,传统礼乐都是美善一体的,都是既艺术且道德的,是一种崇高的审美形态。但是就礼乐之间的相互渗透涵摄而言,礼更多是政治道德的审美和艺术化,乐更多是艺术和审美的政治道德化。(摘编自易冬冬《礼与乐:中国文化内在的一体性》)材料二:仪式作为一种文化传承性的人类行为方式或实践活动,由社会实践中建立的各种社会规范构成。仪式最初仅指具有宗教性的实践行为,是宗教意识和宗教情感外化的形式。法国社会学家涂尔干认为,信仰与仪式是宗教最基本的两个构成因素,而仪式又是深深植根于信仰之中。格尔茨认为,仪式作为一种神圣化的过程,通过符号活动产生、加强以致神圣化为一种“真正的真实感”,通过“一套象征符号,引入一套心境和动机因素(一种气质),并定义一个宇宙秩序的图像(一种世界观)”,使得想象世界变得“真实”起来。中国素有“礼义之邦”之称,礼乐文化一向是中华文化的元话语。礼乐,不仅是孔子仁政思想的教育方法,也是中国古人的仪式化生活方法。仪式化生活不仅可以促进社会秩序化,还可促进社会和谐化。儒家礼乐文化以“秩序”为首出的文化模式,可以成为有益于人类面对21世纪挑战的文化资源。涂尔干认为,仪式就是社会集体用以定期地重新肯定自身的一种特殊手段,仪式的功能在于维持共同体的存在与延续,对社会成员个人从属于社会集体的观念予以强化,使人们保持信仰和信心。默顿在《社会理论和社会结构》一书中用“显功能”和“潜功能”的概念对仪式进行分析,认为通过提供一个定期的机会,使分散的群体成员集合起来从事某一项共同活动,仪式就会实现加强群体团结的这种潜功能。仪式作为一种公开的文化表演,构成了一个民族的精神意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礼乐先行。中央领导人指出:“要建立和规范一些礼仪制度,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纪念庆典活动,传播主流价值,增强人们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这一论述深刻揭示了礼仪制度、礼仪规范、礼仪活动对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意义。因此,我们可以从政治仪式、传统节日仪式、人生仪式、大型纪念活动仪式等讲好中国故事,构建中国文化仪式元话语体系。文化仪式对个人而言,是寻求心灵与精神的归属形式;对民族、国家而言,是价值观认同、信仰共享,形成凝聚力的重要方式;对国外民众而言,是一场公开的中国文化展演。通过倡导“中华仪式化生活方式”,重塑中华民族的精神气质,重拾中华民族的集体记忆,重建中华“礼义之邦”之美誉,让埋藏在历史里和书本上的文化仪式动起来、活起来。(摘编自陈先红《中华文化的格局与气度》)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周旋揖让的礼节中跳动着音乐的韵律,这是传统中国将礼乐作为一个整体,并使之相须为用的重要原因。B.从现代美学角度审视,传统礼乐作为一种崇高的审美形态,都是既艺术且道德的,呈现美善一体的特征。C.儒家礼乐文化将“秩序”当作首要输出的文化模式,能为各国人民应对新世纪挑战提供有益的文化资源。D.尽管文化仪式对不同对象的价值意义是不尽相同的,但要想讲好中国故事,可以从文化仪式上加以思考。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传统典礼中配乐的演绎过程,不仅要在外在性上配合着礼的践行,同时在乐之内在性中,也要接受礼的理性精神对其渗透与节制。B.礼作为一种美感形式乃至艺术,如果只是像乐那样仅仅被纳入美学领域,那么这种做法对礼乐一体性的现代重构是远远不够的。C.格尔茨把仪式视为一种神圣化的过程,强调想象世界之所以能够“真实”起来,是由于符号活动、心境动机和宇宙秩序的平衡。D.默顿区分两种概念来对仪式进行分析,指出后者的实现必须通过定期的机会,让分散的群体成员集合起来从事某一项共同活动。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核心观点的一项是(3分)A.在《论语·八佾》中,孔子提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B.刘成纪说:“中国古代的礼乐,不仅是美和艺术问题,也是政治、文化问题。”C.《乐记·乐施》中提道:“大乐必易,大礼必简。乐至则无怨,礼至则不争。”D.叶朗认为:“今天研究礼乐,尤其应强调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和人的精神追求。”4.有人认为中国传统礼乐文化在现代转化时出现了问题,作者是怎样论述这个问题的?请结合材料一加以概括。(4分)5.推崇礼乐文化,倡导“中华仪式化生活方式”,对当代中国有什么价值意义?请结合材料二简要说明。(4分)(一)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摸灯宋以柱宋学利,淄博人士,生长在沂河岸边。外地人都管淄博人叫“淄博鬼子”,这个称呼的意思里,至少有鬼点子多这一点。宋学利就属于鬼点子多的人,而且是从小就鬼点子多。宋学利上面有三个姐姐,下面还有一个妹妹、一个弟弟。人多地少,地少人就穷,吃不饱饭的家庭也比比皆是。宋学利家里就经常断顿,吃了上顿,没了下顿。往上看,宋学利抢不过姐姐;往下看,有弟弟妹妹,照顾不到自己。宋学利就只有自己想办法,把自己的肚子喂饱。用他自己的话说,每天只考虑一件事,怎么弄到吃的,不论生的、熟的、活的、死的,都能往肚子里塞。宋学利上到小学三年级,就坚决回家了。至今,宋学利对自己幼年失学还耿耿于怀。当时,不去学校半年了,爹娘还不知道。用他自己的话说,肚子饿得咕噜咕噜响,根本就坐不住,怎么学字?不去读书,时间多了,就有的是机会把自己的肚子填满,田野里的瓜果梨枣,山上的蚂蚱蝎子蛇兔子老鼠,河里的鱼鳖虾蟹,统统往肚子里塞。别人说不能吃的,他也给自己找一个能吃的理由,想尽办法把它吃进肚子里。“老鼠肉酸唧唧的,不好吃。”宋学利说的时候,还龇牙咧嘴的,好像那年的老鼠肉还没有咽下去。每年过年之前的那一两个月,还有过了年清明节前后,是最挨饿的时候。因为人口多,家里的粮食得计算着吃。加之隆冬时节,白茫茫或者黑乎乎的大地那么干净,肚子里就越发空得慌。这时候,就显出宋学利鬼点子多了。年前那一段时间,宋学利基本不在家。一大早,吃上一碗黑乎乎的地瓜干子饭,挎着提篮,扛着镢头,专去田间地头。干吗?地里可没有丁点粮食,比和尚头还干净。哪里有?老鼠窝里。宋学利聪明不?找到一个老鼠洞,只管往下挖,时间不长,就有老鼠吱吱叫着,从不远处的另一个洞里窜出来。高粱、地瓜干、地瓜、玉米、豆子、豆角,就是一个小粮囤。宋学利一点也不客气,扒拉扒拉,全装篮子里。家里人没有一个嫌脏的,几个姐姐也悄悄地跑野地里挖老鼠洞。一家人都小心翼翼的,生怕被别人知道。可是能不知道吗?村里人也开始去野地里挖老鼠洞。宋学利带头挖老鼠洞那一年,沂河两岸的老鼠几乎绝了种。有时候,能挖到冬眠的蛇,一家人都不敢吃,嗷嗷叫着跑开。只有宋学利一手逮着蛇头,一手一撕到底,剥了蛇皮,整条整条地摁到锅里煮,快到熟的时候,撒上一把盐粒,白花花的大半锅,冒着香气。宋学利一个人把头埋进锅里,一个劲地吃。直到最后,只剩下几条蛇骨,在锅里刷啦刷啦响。日子慢慢地往前挨。挨过年,宋学利又瞄准了清明节。每年的清明节,是必须要去给祖上上坟的。清明节这一天,一个家族的后辈,总要在家族的祖坟那儿集合,一块给先人们上酒上菜压坟头纸添新土,如果有谁家的后辈不到,总会被别人指责一年。没有儿子的家庭,闺女也要从婆家赶来,代使男孩的义务,上香磕头压纸添土。最重要的一点,是要给先人们上灯。黎明即起,去地窖里取胡萝卜、青萝卜,洗净,男主人用一把小刀,又割又雕,做出一个个精致的胡萝卜灯、青萝卜灯,中间插一根缠满棉花的灯芯,倒满豆油,备用。讲究的人家,还要割花边,从有花边的灯沿往下,还要割出类似女人腰的弧度,极漂亮。不管家里有多困难,女主人总要想办法弄一点白面,做面灯,和做馒头一样和好面,用手制成有腰有底座有花边的面灯,上锅蒸熟。等晚上上灯的时候,顺灯芯倒油。油燃尽后的面灯,是美味。尤其是在几乎见不到白面的年代。家里门口上灯,可以用胡萝卜灯、青萝卜灯。到天黑下来的时候,家家户户都要派出一个成年人去祖坟上上灯,就必须是面灯。沂河西岸有一片坟地,是村里大户人家的祖坟。宋学利瞄准了这块坟地里的灯。黑天半夜,宋学利不敢去。第二天早起,还黑着天,宋学利就提了一个破竹篮,深一脚浅一脚,往坟地那儿跑。到坟地那儿,天还没露亮,对面看不清人脸。宋学利连摸了几个坟前的供桌,都是空的。他就感到纳闷,老规矩定好的,给先人上的灯,是不准往回拿的。怎么会没有呢?宋学利脑子快,他立刻就知道,早有人来了,或许还没有走呢,他悄悄蹲下来,等着看个究竟。天渐渐变成灰白,他才看清,在坟地深处,有一个穿白色上衣的人,正在挨个坟前寻找。那是一个不久前死了丈夫的女人,身前大大小小四个孩子。宋学利叹了口气,悄悄地离开了。“再怎么着,我也不能欺负女人,和寡妇家的孩子抢吃的。”他和我说这些话的时候,手里把玩着一个灯,青铜的,有很好看的花边,花边以下有女人腰身一样的曲线,灯碗中央是一根灯芯,也是铜的。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开篇写宋学利的外号“淄博鬼子”,既表明他的籍贯,也突出他鬼点子多的特点。B.小说交代宋学利的家庭情况,孩子一多,父母不重视他,他辍学半年多父母还不知道。C.宋学利和家人挖老鼠洞找粮食,开始并不想让别人知道,但后来大家还是跟着学会了。D.小说写宋学利看清坟地深处的女人的“白色上衣”,这和她“死了丈夫”的身份相符。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按照时间顺序一一展开情节,采用第三人称的角度讲述宋学利的故事,全面客观。B.小说善于描摹细节,如“黑乎乎的地瓜干子饭,挎着提篮,扛着镢头”等,细致形象。C.小说写清明节上坟给先人上灯,男人雕萝卜灯、女人做面灯等内容,体现了民情民俗。D.小说语言平易质朴,有口语气息,如“宋学利聪明不?”“嗷嗷叫着跑开”,活泼有趣。8.小说的标题是“摸灯”,为什么小说前半部分却一直在写宋学利的“吃”?(6分)9.小说的最后一段别具匠心,请简要分析其作用。(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士君子之有勇而果于行者,不以立节行义,而以妄死非名,岂不痛哉!士有杀身以成仁,触害以立义,倚于节理,而不议死地,故能身死名流于来世。非有勇断,孰能行之?王子比干杀身以成其忠,尾生杀身以成其信,伯夷、叔齐杀身以成其廉。因此观之,卑贱贫穷,非士之耻也;夫士之所耻者,天下举忠而士不与焉,举信而士不与焉,举廉而士不与焉。然则非好死而恶生也,非恶富贵而乐贫贱也。由其道,遵其理,尊贵及己,士不辞也。《诗》云:“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言不失己也。能不失己,然后可与济难矣。此士君子之所以越众也。楚有士申鸣者,在家而养其父,孝闻于楚国。王欲授之相,申鸣辞不受。其父曰:“王欲相汝,汝何不受乎?”申鸣对曰:“舍父之孝子而为王之忠臣,何也?”其父曰:“使有禄于国,立义于庭,汝乐吾无忧矣。吾欲汝之相也。”申鸣曰:“诺。”遂入朝,楚王因授之相。居三年,白公为乱,杀司马子期,申鸣将往死之,父止之,曰:“弃父而死,其可乎?”申鸣曰:“闻夫仕者身归于君,而禄归于亲。今既去父事君,得无死其难乎?”遂辞而往,因以兵围之。白公谓石乞曰:“申鸣者,天下之勇士也,今以兵围我,吾为之奈何?”石乞曰:“申鸣者,天下之孝子也,往劫其父以兵,申鸣闻之必来,因与之语。”白公曰善则往取其父持之以兵告申鸣曰子与吾吾与子分楚国子不与吾子父则死矣申鸣流涕而应之曰:“始吾父之孝子也,今吾君之忠臣也。吾闻之也,食其食者死其事,受其禄者毕其能。今吾已不得为父之孝子矣,乃君之忠臣也,吾何得以全身?”援桴鼓之,遂杀白公,其父亦死。王赏之金百斤。申鸣曰:“食君之食,避君之难,非忠臣也。定君之国,杀臣之父,非孝子也。名不可两立,行不可两全也。如是而生,何面目立于天下?”遂自杀也。故夫士欲立义行道,毋论难易,而后能行之;立身著名,无顾利害,而后能成之。(节选自《说苑•立节》)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白公曰/善/则往取其父/持之以兵/告申鸣曰/子与吾/吾与子分楚国/子不与吾子/父则死矣/B.白公曰/善/则往取/其父持之以兵告/申鸣曰/子与吾/吾与子分楚国/子不与吾子/父则死矣/C.白公曰/善/则往取其父/持之以兵/告申鸣曰/子与吾/吾与子分楚国/子不与吾/子父则死矣/D.白公曰/善/则往取/其父持之以兵告/申鸣曰/子与吾/吾与子分楚国/子不与吾/子父则死矣/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天下举忠而士不与焉”与“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陈情表》)两句中的“举”字含义不同。B.“我心匪石”与“匪我愆期”(《诗经·氓》)两句中的“匪”字含义相同。C.“居三年”与“居则曰”(《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两句中的“居”字含义不同。D.“今既去父事君”与“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梦游天姥吟留别》)两句中的“事”字含义相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作者认为,读书人不应该用轻生去获取非分的名声,而要以树立个人名节为目的去实行正确的行为准则,这样才不会让人觉得哀痛。B.读书人的耻辱并不在于卑贱贫穷;但是,如果尊贵的地位是经由正道并且遵循事理而轮到了自己的话,那么读书人也是可以接受的。C.楚王想授给申鸣国相的职位,他推辞不受;在他父亲的劝说下,申鸣接受了国相的职位。后来申鸣准备为国赴难,他的父亲又制止他。D.申鸣在国难当头时,临危不惧,忠国在前,孝亲在后,功成不居,充分体现了我国古代知识分子用生命践行的“廉、义”的高尚气节。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能不失己,然后可与济难矣。此士君子之所以越众也。(2)吾闻之也,食其食者死其事,受其禄者毕其能。14.申鸣认为自己是忠臣还是孝子?为什么?请结合文章简要说明。(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共9分)金陵酒肆留别李白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注释】①吴姬:这里指卖酒女。②压酒:压糟取酒。古时新酒酿熟,临饮时方压糟取用。15.下列对诗歌相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概括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句一个“香”字,用得极妙,不仅有柳花的“香”,还有店外飘来的其他花香,店内横溢的酒香,也暗示了“金陵子弟”来相送的浓浓情意。B.作者运用了抑扬手法来抒情。春色迷人,花香满店,吴姬劝酒,畅饮佳酿,但是却面临着别离之愁,先扬后抑,在繁华热闹中愈见愁苦。C.全诗的惜别之情饱满酣畅,吴姬劝酒的热情,金陵子弟相送的友情,欲行不行的留情,放在“满店香”的氛围中,使情感表达饱满酣畅,有强烈的感染力。D.诗歌综合运用了多种手法,全诗语短情长,而又热情洋溢,语言流畅明快,自然天成。充分体现了李白诗歌语言清新俊逸、情韵悠长的特点。16.本诗的结尾两句,历来为人所称道。不过有一种观点认为,这两句固是佳句,但纯以抒情与境界而言,与同样用“东流水”抒情的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的结尾相比,还是略逊一筹。结合诗歌,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看法。(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杜甫《登高》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现了诗人白发频添,酒杯难举,无法疏解郁积于心的自身之苦和国运之恨。(2)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直抒胸臆,表现自己蔑视权贵、不卑不亢的人生态度。(3)陶渊明《饮酒(其五)》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展示出作者热爱生活的情感和悠闲自得的情趣。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二两黑土一两油,插根筷子能发芽。”一直以来,人们都这样描述黑土地的肥沃,称其为“耕地中的大熊猫”。我国的黑土区主要分布在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大部分地区和内蒙古自治区东部地区,粮食产量约占全国的四分之一,调出量占全国的三分之一。可以说,中国用占世界9%的耕地养活了世界近20%的人口,黑土区______;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黑土地责任重大。可是,由于长期高强度开发利用,加上风蚀、水蚀等侵害影响,导致黑土层厚度和有机质含量下降,黑土地变“薄”、变“瘦”、变“硬”。保护黑土地,______。我们一定要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好黑土地这一“耕地中的大熊猫”。近年来,我国围绕黑土地保护利用为中心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实施东北黑土地保护规划纲要和行动计划、国家黑土地保护工程等,统筹推进土壤侵蚀防治、农田基础设施建设、肥沃耕层培育。加大法治宣传力度,让依法保护黑土地的观念______、深入人心。过去,不少地方对于黑土地的保护意识不强也导致私挖滥采黑土现象不同程度存在。要形成全民保护意识,保护黑土地不仅是国家的事,更是每个人的责任。一方面要形成对盗挖、滥采和非法买卖等破坏黑土地行为人人喊打的氛围;另一方面更要让尽心呵护、科学使用黑土地的人获得相应的回报,推动黑土地保护蔚然成风。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19.指出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并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4分)(二)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近年来,一些“野生”景区在社交平台上俨然成为“网红打卡地”,殊不知火红的探险背后暗藏着巨大的安全风险。诸多网红“野生景点”看似仙境,①。网络信息鱼龙混杂、真假莫辨,网络宣传为了吸引流量,对美景的趣味性、神秘感常有溢美夸大,往往突出旅游攻略和游玩分享等内容,而对于存在的风险和自然环境知识缺乏说明和告知。实际上,网红博主、游客、当地知情人士和管理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信息差,如果不明真相又不具备筛选能力的游客偏听偏信、人云亦云、盲目“种草”,必将为悲剧的发生埋下伏笔。对游客个人来说,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安全意识。在选择旅游地时,应尽可能选择开发成熟、管理健全、有安全保障的区域和路线,而不是盲从网红达人的脚步。利用网络工具进行检索查询时,应仔细甄别、理性判断,通过权威渠道和多方信源验证信息真伪、摸清当地状况。对于自然风景既要看到美的一面,②,避免被过度美化和渲染的网络信息牵着鼻子,走进流量和数据的陷阱。意外或许是小概率事件,可一旦发生,只有1和0的区别。生命只有一次,游山玩水别玩命。③,也不值得用生命去打卡。21.下列句子中的“等”和文中画波浪线句中的“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方案明确了政策实施范围,包括交通、水利、能源、农业农村、城镇建设、生态环境等六大领域。B.面对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一历史重任,我等新时代有志青年理应责无旁贷。C.今年入夏以来,淮河中下游的淮南、蚌埠、滁州、淮安等地曾连续出现高温少雨的极端天气。D.我时常梦到故乡的小河,小河岸边的鹅卵石五颜六色、大小不等,在阳光的照耀下越发璀璨夺目。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6分)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费孝通在《乡土中国》中论及“文字下乡”时提到,“乡下孩子在教室里认字认不过教授们的孩子,教授们的孩子在田野里捉蚱蜢捉不过乡下孩子。教授们的孩子日常并不在田野里跑惯,要分别草和虫,须费一番眼力,蚱蜢的保护色因之易于生效。乡下孩子不像教授们的孩子到处看见书籍,到处接触着字,这不是他们日常所混熟的环境。”由此可知,环境既培养了人的能力,也限制了人的认知。以上材料对你有着怎样的思考与启示。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参考答案1.(3分)A(“周旋捐让的礼节中跳动着音乐的韵律”不是“传统中国将礼乐作为—个整体”的原因,强加因果。)2.(3分)C(从材料二第—段末句可知,“平衡”错误,于文无据。)3.(3分)B(A是说孔子认为礼乐要以“仁”为根基;B说的是礼乐的艺术化与政治化,与材料—核心观点“传统礼乐的内在—体性,在现代美学看来,就是艺术和审美的政治道德化、政治道德的审美和艺术化。”相似;C强调的是礼乐的不同特征和各自作用;D项是说礼乐对提升人精神层面的积极作用。故选B。)4.(4分)①首先指出现代人探究传统礼乐时,往往会忽视礼的艺术性和乐的伦理属性,从而认识有所偏颇。②紧接着阐述—旦出现这种认识上的编颇,会使传统礼乐在向现代转化过程中产生“深深的断裂”。③最后强调传统礼乐的内在—体性被割裂之后的危害,即中国传统礼乐文化的历史本然将被遮蔽。(每点1分,答满3点得满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5.(4分)①礼乐文化—向是中华文化的元话语,以礼乐为核心的仪式化生活不仅可以促进社会秩序化,还可以促进社会和谐化。②仪式化生活能传播主流价值,增强人们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有助千讲好中国故事,构建中国文化仪式元话语体系。③仪式化生活能激活传统文化仪式,重塑中华民族的精神气质,重拾中华民族的栠体记忆,重建“礼义之邦”的美誉。(每点2分,答满2点得满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6.(3分)B(孩子多父母照顾不到,不能说明父母不重视他。)7.(3分)A(根据最后—段“他和我说这些话的时候”,以及前文的“至今,宋学利对自已幼年失学还耿耿于怀”“宋学利说的时候,还眺牙咧嘴的,好像那年的老鼠肉还没有咽下去”,小说并非第三人称讲述,只是“我”的第—人称视角被弱化。再者,从最后—段看,小说应该是宋学利对“我”讲述的回忆,应该是倒叙过去的事,不能算“按照时间顺序——展开情节”。)8.(6分)①体现了世事艰难,为故事提供了时代背景。②表现人物鬼点子多、聪明机灵的特点。③和后文宋学利的消消离开做对比,引发读者思考,暗示主旨。④把吃写得趣味盎然,增强读者的阅读兴趣。(每点2分,答出任意三点即可)9.(6分)①由前文第三人称转为第—人称,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增强了小说的真实性。②揭示了主人公悄悄离开的原因,也表现了他的善良温厚。③有助于凸显主旨,表现了在尘世艰难中让人感受到—丝温暖。④青铜灯和灯芯照应了前文的面灯,也暗示了时间的推移,今昔对比,让小说余味无穷。(每点2分,答出任意三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10.(3分)C(白公曰:“善。”则往取其父,持之以兵,告申鸣日:“子与吾,吾与子分楚国。子不与吾,子父则死矣。”)11.(3分)A(A“天下举忠而士不与焉”的“举”与“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的“举”均译为“推举”。B“我心匪石”的“匪”与“匪我惩期”的“匪”均译为“不是”。C“居三年”的“居”表示相隔—段时间,意义较虚,可译为“过了”;“居则曰”的“居”译为“平时”。D“今既去父事君”的“事”与“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事”均译为“奉事,为.....服务”。)12.(3分)D(充分体现的是我国古代知识分子用生命践行的“忠、孝”的高尚气节。)13.(8分)(1)能够不丧失自己的节操,这样以后才能和他共度危难。这就是读书人能够超越众人的原因啊。(“失”“济”“所以”各1分,句子1分。)(2)我盺说这样的道理就是,吃国君的食物的人就要为国君的事而死,接受国君俸禄的人就要为国君竭尽自己的能力。(“死”“者”“毕”各1分,句子1分。)14.(3分)是忠臣,吃国君的饭,不逃避国君的灾难;不是孝子,使国家安定,自己的父亲却被杀死。参考译文:有勇气而且在行动上果断的读书人,不以树立名节实行道义,却以轻生去获取非分的名声难道不可哀痛吗?读书人有杀身成仁、舍身犯难而取义的,为坚守气节和伦理,不惧旧死亡的危险所以能够在他死后名声传播于后世。没有勇敢果断的精神,谁人能够做到这样?王子比干牺牲自己来成就他的忠贞,尾生牺牲自己来成就他的诚信,伯夷、叔齐牺牲自己来成就他们的清廉。由此看来,卑贱贫穷,并非读书人的耻辱;读书人感到耻辱的是:天下推举忠直的人,自己却不在其中;推举诚信的人,自己却不在其中;推举清廉的人,自己却不在其中。然而这并不是爱好死亡而厌恶生存,也不是厌恶富赉而喜欢贫贱。经由正道,遵循事理,尊贵的地位轮到自己,读书人也不会推辞。《诗经》上说:“我的心不是石头,不可随便翻转。我的心不是席子,不可任意收卷。”说的就是不要丧失自己的节操。能够不丧失自己的节操这样以后才能和他共度危难。这就是读书人能够超越众人的原因啊。楚国有个名叫申呜的读书人,在家奉养他的父亲,孝行闻名于楚国。楚王想要授给他国相的职位,申鸣推辞不接受。他的父亲说:“楚王想要任你为相,你为何不接受呢?”申呜回答说“为何不做父亲的孝子,却去做君王的忠臣呢?”他的父亲说:“如果在国家享有俸禄,在朝廷有地位,你乐意我也就没有担忧的了。我希望你能去做国相。”申鸣说:“好吧。”于是就入朝。楚王便授他国相的职位。过了三年,白公胜作乱,杀了司马子期。申鸣准备前去为国赴难,他的父亲制止他,说:”抛弃父亲去死,难道可以吗?”申呜说:“我听说做官的人身体归于国君,俸禄归于亲人。如今既然离开父亲去事奉国君,难道能不为国难而死吗?"于是辞别父亲前往,进而率军围攻臼公胜。白公胜对石乞说:”申鸣这个人,是天下有名的勇士,现在领兵围困我,我该怎么对付他“?石乞说:“申鸣这个人,是天下有名的孝子,用兵器前去劫持他的父亲,申鸣听到此事必定前来,便可趁机与他交涉。“白公胜说:“好。”就前往劫取申鸣的父亲,用兵器挟持他的父亲,告诉申呜说:“你帮助我,我同你平分楚国。你不帮助我,你的父亲就会被杀死。”申呜流着眼泪回答他说:“当初我是父亲的孝子,今天我是国君的忠臣。我听说这样的道理就是,吃国君的食物的人就要为国君的事而死,接受国君的俸禄的人就要为国君竭尽自己的能力。如今我已不能做父亲的孝子了,只能是国君的忠臣,我岂能保全自身!”于是拿起鼓糙击鼓进兵,终于杀死了白公胜,他的父亲也因此死去。楚王赏给他百斤黄金。申鸣说:“吃国君的饭,逃避国君的灾难,不是忠臣。使国君的国家安定,自己的父亲却被杀死,不是孝子。忠、孝之名不能两立,忠、孝之行不能两全像这样而活着,有什么脸面立身于天下呢”?于是自杀而死。所以说读书人想要树立原则、推行道义,要不论艰难或容易,然后才能实行它;立身于世显露名声,要不顾及利害,然后才能成功。15.B(不是抑扬,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