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单元商鞅变法一、课标内容
1.知道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改革的基本史实,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
2.了解商鞅变法的具体措施和内容,认识其特点。
3.探讨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
二、教学要求
第1课
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
基本要求
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列举春秋战国时期的主要改革。树立顺应时代潮流、积极进取的人生理想。
发展要求
了解商鞅变法前秦国的社会状况。
说明
第2课
“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
基本要求
了解商鞅变法在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社会风俗等方面的改革措施和主要内容。体会“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的革新精神。
发展要求
分析商鞅变法的特点。
说明
教学中可联系必修Ⅰ专题一和选修4第一单元的有关内容。
第3课富国强兵的秦国
基本要求
探讨商鞅变法对于秦国的制度变革和国力强盛等方面所产生的历史作用;理解商鞅变法的局限性;认识到社会是在改革中不断前进的,增强对社会进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发展要求
说明
教学中可联系必修Ⅰ专题一和选修4第一单元的有关内容。一、商鞅变法的历史背景(第1课
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1.时代背景: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上大动荡、大变革的重要时期(必然性)A.经济:铁犁牛耕出现并逐步推广,生产力发展,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制确立。B.政治:周王室衰微,诸侯势力逐渐强大;宗法制、分封制遭破坏;新兴地主阶级形成并力量壮大,要求掌握政权,发展封建经济,纷纷进行改革变法。C.军事:春秋争霸,战国兼并,诸侯割据混战。D.文化:私人讲学兴起,民间办学兴盛,百家争鸣局面出现。法家思想成为各国推行变法改革的思想理论武器。从奴隶制过渡到封建制;由分裂趋向统一由公田到私田过程:铁器使用、牛耕的推广私田大量出现改变剥削方式(交地租)角色转换平民和逃亡奴隶自耕农贵族、商人新兴地主2.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的改革与变法为商鞅变法提供了经验教训时间国家改革者变法内容作用春秋齐国管仲改革军事:整顿和发展军备经济:发展工商业、改革赋税制度(“相地而衰征”,事实上承认了土地私有)增强了齐国实力,使齐桓公成为春秋第一个霸主鲁国初税亩经济:“履亩而税”公开承认土地私有战国魏国李悝变法经济:“尽地力之教”,发展农业;推行“平籴法”,保护小农经济法制:制定《法经》,加强法制使魏国在战国七雄中率先强盛,为各国改革树立了榜样楚国吴起变法政治:限制贵族权力,改变分封制,三代以后收回爵禄;强令贵族迁居,变相没收其土地;裁撤冗员,削减俸禄,奖励军功;严格吏治禁止私门请托取得一定成效,成为战国中的强国(成为强国)其它诸侯齐国邹忌改革;赵国公孙连改革;韩国申不害改革都促进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目的:增加国家税收,富国强兵性质:奴隶主阶级的改革影响:承认土地私有,客观上促进了奴隶制生产关系的瓦解和封建制生产关系的产生。实质:逐步承认土地私有。春秋时期改革“尽地力之教”:提高单产,充分利用土地,增加收入实质是:用实物地租代替力役地租,事实上承认了土地私有;《法经》:是维护封建国家的统治秩序,保护封建地主阶级利益的有文字可考的较为系统完备的刑法法典。后来商鞅在秦国的变法,以及汉代的法律,都受到它的极大影响,它为历代封建法典所宗。战国时期变法代表:魏国李悝的变法、楚国吴起的变法、秦国商鞅的变法目的:废除奴隶主贵族特权,建立封建统治;富国强兵性质:地主阶级领导的政治改革,实质上是一场封建化运动。影响:新的封建制度在各诸侯国确立齐国“相地而衰征”:“衰”即等级次第;含义是:根据土地多少和田质好坏征收赋税;实质是:用实物地租代替力役地租,事实上承认了土地私有;鲁国初税亩(B594年):“履亩而税”:含义是:按亩收税;实质是:公开承认土地私有。3.处在十字路口的秦国A.改革必要性秦穆公虽称霸西戎,但仍落后于中原各国。秦献公改革也没有改变落后的整体面貌。B.改革可能性有利因素:政治:君权集中,旧贵族势力弱思想:法家学说受认同民风:质朴、尚武历史机遇:三家分晋,阻秦力量大受大削弱;中原士人游说各国,为秦国招揽贤能提供了可能性;诸侯卑秦,秦孝公决心发奋图强、实现富国强兵。C.主观条件
商鞅的个人才干。二、商鞅变法的内容(第2课
“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1.商鞅其人A.成长历程自小喜好刑名之学,遍学儒、墨、道、兵、阴阳各派学说。受李悝和吴起的影响很大。B.初涉政坛,怀才不遇投身魏国,受到公叔痤赏识,但不为魏惠王赏识C.投奔秦国,主持变法卫鞅受到秦孝公赏识,与BC356年开始主持变法。【学思之窗】请学生阅读教材的相关内容,谈谈秦孝公为什么对帝王之道不感兴趣,反而对称霸之道感兴趣?
战争是战国时代的显著特征,“战胜强立”是战国历史的主线。尧、舜、禹的帝王之道即儒家的治国理论,要求当政者以礼治国,实行“仁政”。这种思想不符合当时的形势要求。因此,孝公对王道不感兴趣。而称霸之道即法家思想。要求当政者“变法修刑,内务耕稼,外劝战死之赏罚”。这种思想适应了战国时兼并战争的需要,有利于孝公的称霸大业,所以,孝公不仅对称霸之道感兴趣,而且法家思想还成为秦国变法的指导思想。2.商鞅变法的内容措施积极作用经济废井田,开阡陌废除奴隶制经济基础,确立封建经济基础奖励耕织,重农抑商提高生产积极性,增强国家实力,促进了封建经济发展统一度量衡便利赋税征收;为经济活动提供便利军事奖励军功,实行二十等爵制(严禁私斗)大大提高了军队战斗力,也为人们争取更高的社会地位提供了一个途径政治废除世卿世禄制打击了奴隶主贵族特权普遍推行县制加强了中央集权司法实行什伍、连坐制度加强了户籍管理,为收税、征兵提供了依据;加强了专制统治制定秦律,轻罪重罚用法律形式把改革的内容固定下来文化燔诗书而明法令加强了对人民的思想控制习俗“塞私门之请”推行“分异”令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增强了国家的经济实力秦国的二十等爵可分为四个等级:相当于士的是一至四级:公士、上造、簪袅、不更;相当于大夫的是五至九级:大夫、官大夫、公大夫、公乘、五大夫;相当于卿的是十至十八级:左庶长、右庶长、左更、中更、右更、少上造、大良造、驷车庶长、大庶长;相当于诸侯的是十九和二十级:关内侯、彻侯。【探究学习】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商鞅的“焚烧诗书”的认识?从当时来看,他的做法是值得肯定的。因为要更好地执行变法的话,就必须排除复古思想的干扰;要排除复古思想的干扰就必须要排斥儒家;要排斥儒家,那么“焚烧诗书”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方法。从历史长河来看,“焚烧诗书”损失了大量有价值的文化典籍。3.商鞅变法的特点从内容看:“农战”、“法治”与“集权”是变法的基本内容。措施最全面:涉及经济、政治、军事、司法、文化、习俗等方面。实施最彻底:废除了旧制度(井田制、分封制、世卿世禄制),确立了新制度(土地私有制、县制、二十等爵制)。成效最显著:实现了富国强兵,增强秦国实力,为秦统一奠定了基础。影响深远:积极的:土地私有、县制、法治、重农、统一度量衡等;消极的:抑商、文化专制、严刑苛法等。1.(2008年山东)(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公元前6世纪初,雅典城郊有个叫克里埃尼图斯的青年。他出身平民,家庭贫困,不具备担任官职的财产资格。后来,克里埃尼图斯开办公工作坊,生产葡萄酒并销往市场。5年后,他的年总收入达到了280麦斗,跻身于第三等级。(1)按梭伦立法,跻身第三等级的克里埃尼图斯能享受什么政治权利?(2分)如果生活在秦国,依据商鞅之法,他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提高自己的社会政治地位?(4分)
担任低级官职(或除执政官外的各级职官的选举和任职资格)。立军功;努力耕织。(2)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都在不同程度上剥夺了贵族特权,在此过程中,两者采取的策略有何不同?(4分)
梭伦:崇尚中庸(调和),手段温和。商鞅:不畏权贵,严刑峻法。三、商鞅变法的影响(第3课
富国强兵的秦国)1.商鞅变法的结果——商鞅虽死,秦法犹存A.商鞅之死原因商鞅变法侵犯了旧贵族的利益(根本原因);严刑重法加深了旧贵族对商鞅的仇恨;秦孝公去世.秦惠文王即位(直接原因)公元前338年,商鞅被诬谋反,秦惠王捕捉商鞅,商鞅被迫反抗,兵败被杀。B.秦法犹存商鞅虽死,但其改革措施得以保留(保留了封建制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说明商鞅变法适应了历史发展潮流,迎合生产力发展需求。关于商鞅的死因有几种说法:司马迁:刻薄寡恩,用刑太过马克思主义:商鞅变法触犯奴隶主利益,受到报复(阶级分析)新说:是君主集权与贵族分权的斗争,因商鞅权势太重,行事专断,导致与秦惠王矛盾加剧而被杀2.商鞅变法的评价性质:商鞅变法是一场较为彻底的、全面的、成功的改革运动积极作用
对秦国:推动了社会进步,促进了经济繁荣,壮大了国力,为秦国富国强兵和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政治:打击了血缘宗法制度,健全了封建国家机器,开创了封建专制主义中央
集权制度。如:县制、户籍什伍制、连坐法等。
经济:废除旧的生产关系,确立土地私有制,激发农民积极性,促进封建经济
发展,增强了国力。如:废井田开阡陌、奖励耕织、重农抑商等。
军事:提高了秦国军队的战斗力,为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如:奖励军功、
禁止私斗。
对后世:对中国历史发展起重要作用。如统一度量衡、推行县制、逐步建立中央集权制。历史局限轻教化,鼓吹轻罪重罚。(如:刑法严酷。)加重对人民的剥削压迫。(如:连坐法。)法律严苛,容易造成统治者的暴政。(如:秦国的暴政)压制工商业发展,违背了社会发展的规律,不利于商品经济发展。(如:重农抑商政策)文化高压(弃绝文化)政策,不利于思想文化的发展。并未与旧制度、旧文化、旧习俗彻底划清界限。(如:按爵位等级占有田宅和奴隶、公开承认占有奴隶的合法性、对忠孝、诚信、仁义、贞廉等伦理道德的蔑视,导致社会风气的败坏,使政权失去了社会道德的支持。)为什么说商鞅变法是一场成功的改革运动?(1)从结果看:①商鞅虽死,秦法犹存;②实现富国强兵目标,在激烈的兼并战争中取得优势。(2)从原因看:适应了历史发展潮流,迎合生产力发展需求。(3)从影响看:①除旧布新,推动了社会进步;②促进了经济繁荣,壮大了国力,为秦国富国强兵和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③对秦国乃至中国历史发展都起了重要作用。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1)顺应了封建制取代奴隶制的历史潮流,,符合新兴地主阶级的要求(根本原因)(2)改革措施全面彻底,执法如山(“法及太子”,法不阿贵)(3)充分的舆论宣传,取信于民(“南门徙木”)(4)秦孝公的大力支持(政治保障)(5)其它:有利的经济环境、开放的政治机制、切合国情的立法、新兴地主阶级领导认识:(1)商鞅之死是其个人的悲剧,也是改革者的悲剧(2)改革充满阻力,有时会付出沉重代价,必须坚持不懈,克服阻力(3)改革也是一场革命,是国家富强、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必须顺应潮流、与时俱进商鞅变法对我们今天的改革有何借鉴之处?(1)改革是经济发展、国家富强、社会进步的重要途径。只有与时俱进,顺应时代潮流,进行改革,国家才会有光明前途。(2)改革会遇到种种旧势力、旧习俗的阻挠和反对,会付出沉重代价。必须坚持不懈,国家才会有光明和前途。(3)改革应该重视选拔人才,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4)改革需要制定相应的法律作保障,强化以法治国。(5)改革应该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2009浙江)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秦孝公任商鞅。鞅以三晋地狭人贫,秦地广人寡,故草不尽垦,地利不尽出。于是诱三晋之人,利其田宅,复三代无知……(使其)务本于内,而使秦人应敌于外。故废井田,制阡陌,任其所耕,不限多少。数年之间,国富兵强,天下无敌。
——《通典·食货》材料二:齐之技击不可以遇魏氏之武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