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章哲学基础1_第1页
第01章哲学基础1_第2页
第01章哲学基础1_第3页
第01章哲学基础1_第4页
第01章哲学基础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医基础理论

BasicTheory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中医基础理论教研室李建平第一章中医学的哲学基础气(精气)学说阴阳学说五行学说第一节气(精气)学说中国古代阐释宇宙万物的构成本源及其发展变化的一种哲学思想。一、基本概念气:无形而运动不息的极细微物质,是宇宙万物的共同构成本原。精气:指精细、纯粹、神妙之气,是构成人类生命的本原。《管子》:一气能变曰精。《淮南子》:烦气为虫,精气为人。二、气(精气)学说的基本内容(一)气是构成宇宙的本原1、气化生万物《易经》:“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太极两仪四象八卦万物太极两仪四象八卦2、气的存在形式(1)“无形”气弥散而运动的状态---气(2)“有形”气凝聚而稳定的状态---形(二)气运动、变化不息1、气机气机----指气的运动。气运动的主要形式:升、降、聚、散。(二)气运动、变化不息2、气化指气的运动产生宇宙各种变化的过程。表现形式:(1)气与形、形与形、气与气之间的转化(2)有形之体自身的不断更新变化(三)精气是天地万物相互联系的中介天地万物通过气联结成一个整体《灵枢》:“人与天地相应也。”(四)天地精气化生为人《素问》:“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三、精气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一)对中医学整体观念构建的影响自然、社会、人类及其精神活动统一于气(二)对中医学精气生命理论构建的影响人体生命的本原---精气有形者---(阴)精;无形者---(阳)气

气机(精气的升降出入)和气化是生命运动的表现形式一、阴阳的概念是对宇宙中相互关联的事物和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指日光的向背,向日的属阳,背日的属阴。(一)基本概念《说文》:“阴,暗也。水之南,山之北也。”《诗经》:“既景乃冈,相其阴阳,观其流泉。”最初涵义哲学涵义:第二节

说复习思考题1、何谓气?气有哪两种存在形式?2、何谓气机、气化?其主要表现形式如何?(二)事物的阴阳属性阳运动、上升、外向、温热、明亮、兴奋静止、下降、内守、晦暗、寒凉、抑制《素问》:“水火者,阴阳之征兆也。”阴事物阴阳属性归类表属性方位时间温度重量性状亮度阳上,外,左,南,天昼,春夏温热,干燥轻清明亮阴下,内,右,北,地夜,秋冬寒凉,湿润重浊晦暗属性事物运动状态阳化气,上升,动,兴奋,亢进阴成形,下降,静,抑制,衰退事物阴阳属性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绝对性不可变性和不可反称性相对性1、相比较而分阴阳2、阴阳中复有阴阳3、阴阳属性互相转化(一)阴阳对立制约指阴阳双方在统一体中的相互斗争、制约、排斥。

如: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

阳虚则阴盛,阴虚则阳亢;阴阳的对立制约,促进了事物的发展、变化

如:四季更替、生命的新陈代谢二、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二)阴阳互根互用互根---阴阳双方具有相互依存、互为根本的关系。如:上与下、明与暗互用---阴阳双方具有相互资生、促进的关系。如:新陈代谢中的合成与分解《素问》: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三)阴阳交感与互藏交感---指阴阳二气在运动中相互感应而交合。阴阳交感是万物化生的根本条件。

《周易》:“天地氤氲,万物化醇。男女构精,万物化生。”互藏---即阴中有阳,阳中有阴。互藏是阴阳交感的动力和阴阳互根互用的基础(四)阴阳消长此长彼消热盛伤阴,寒盛伤阳此消彼长阴虚火旺,阳虚阴盛此长彼长此消彼消补气生血,补血养气气虚引起血虚,血虚引起气虚1、阴阳互为消长2、阴阳皆消皆长.(五)阴阳转化

指事物的阴阳属性,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向其相反的方向转化。

如:

四季气候的转化---“寒极生热,热极生寒”疾病性质的变化---阳证→阴证.(六)阴阳自和与平衡自和---阴阳双方自动维持和恢复其协调平衡状态的能力和趋势。如:自然界生态平衡;疾病自愈能力平衡---阴阳双方在相互作用中处于大体均势的状态。

如:四时寒暑的正常更替三、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一)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阳:上部、外侧、体表、背部、腑、气阴:下部、内侧、体内、腹部、脏、血(二)概括人体的生理功能正常的生命活动---阴阳两气交感、消长平衡、自和。《素问》:“阴平阳秘,精神乃治。”(三)阐释疾病的病理变化1、分析病因的阴阳属性邪气

→人体→邪正相争

→阴阳失调→疾病阴阳六淫饮食起居、情志风、暑、火、燥寒、湿阳阴阴阳失调阴盛阴阳偏盛实寒证(阴胜则寒)伤阳兼阳虚(阴胜则阳病)阳盛实热证(阳胜则热)伤阴兼阴虚(阳胜则阴病)阴虚阴阳偏衰虚热证(阴虚则热)不能生阳阳虚(阴损及阳)阳虚虚寒证(阳虚则寒)不能生阴阴虚(阳损及阴)阴不制阳阳不制阴2、分析病理变化的基本规律阳偏胜阴偏胜阳偏衰阴偏衰(四)指导疾病的诊断1.分析四诊资料

色泽声息神态病位脉象2.概括疾病证候阳鲜明高亢躁动外、上洪数阴晦暗低微静卧内、下细迟表证、热证、实证里证、寒证、虚证阳阴(五)指导疾病的防治1、指导养生顺应四时阴阳《素问》:“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2、确定治疗原则损其有余,补其不足,恢复阴阳的协调平衡。《素问》:“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调整阴阳阴盛阴阳偏盛实证实寒证寒者热之(热性药)伤阳兼阳虚(酌加温阳药)阳盛实热证热者寒之(寒性药)伤阴兼阴虚(酌加养阴药)阴虚阴阳偏衰虚证虚热证补阴(壮水之主,以制阳光;阳病治阴。)阳虚虚寒证补阳(益火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