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校园类社交网站能否延续老同学的关系
一、研究缘起自20世纪50、60年代英尼斯和麦克卢汉的媒介观问世以来,学者们普遍认识到:媒介技术的发展深刻地影响着社会的变迁和社会关系的变化。80年代以后,计算机网络技术迅猛发展,媒介论者的观点得到空前重视。1986年,美国传播学者詹姆斯?贝尼格出版了《控制革命:信息社会的技术与经济起源》,“开创性地提出信息传播技术具有控制社会的功能”[1],进一步提升了传播技术的发展对社会的影响力。进入新世纪,计算机互联网逐渐侵入到我们生活的方方方面。伴随着网络技术的进步,E-mail、BBS、MSN、QQ、Blog、Titter、SNS等,各种便利、廉价、多元的人际交往方式层出不穷。基于此,我们可以推论:媒介技术的发展拓展了人际交往的方式,进而在一定层面上会影响人际关系的建构和维护。这便是本研究的理论出发点。近些年,以真实人际关系为基础,融合多种网络新技术的社交网站拥有了众多拥趸者。定位于大学生群体的社交网站尤其受到追捧。这类网站尤以人人网为主导。人人网以实名制为原则,以建立个人主页为模式,集搜索、列表、发表、留言、分享、游戏等多功能于同一平台,得到了广泛的使用。笔者关注的是,这样的网络平台能否有效地保持同学间的长久联系,能否在大家毕业后延续老同学的关系。这个切入点,能够从一个侧面对我们提出的推论进行验证,这便是本研究的意义所在。二、研究方法与思路(一)参与式观察法该方法要求研究者必须深入研究场所,最大限度地参与研究对象的社会活动,通过细微的观察,获取相关资料。现在,这一方法被愈来愈多地运用于互联网研究。研究者通过注册加入某一网络社区,观察并参与网民活动,由此获得社区结构、网民特征、行为特点等有价值的研究主题信息。(二)访谈法这是一种通过对研究对象进行有目的的交谈,来搜集事实材料的方法。访谈法能够获得研究对象的思想、动机、态度、观点等心理方面的资料。(三)个案研究法这是对特殊或典型案例进行连续追踪,细致分析的方法。“这种方法适合对现实中某一复杂和具体的问题进行深入和全面的考察;通过案例研究人们可以对某些现象、事物进行描述和探索;案例研究还可以使人们建立新的理论,或对现存理论进行检验、发展或修改”[2]。本研究考察的是媒介技术对人际关系的影响,提出的问题是:校园类社交网站能否延续老同学的关系。因此,已毕业学生的社交网站活动,成为我们的研究对象。我们的研究思路分三部分。1.置身其中,宏观扫描整体概况。笔者于2011年3月注册了人人网,目前好友人数133人,其中95%以上是本人的学生。本人主要以进入他人网页浏览、留言或评论、发表日志等方式与学生进行互动。历时大半年的参与观察,应该说奠定了良好的研究基础。2.选定对象,一一访谈,纵观了解原委。基于现有的网络人脉资源,笔者采用判断抽样的方法,按毕业年限,选定了三组访谈对象。2004级学生15人,毕业至今3年多;2005级学生10人,毕业至今2年多;2006级学生10人,毕业至今1年多。所选对象在地域、职业、网上表现等方面具有一定异质性。由于他们分散在不同地方,所以我们借助人人网上的留言功能,进行了访谈。3.确立个例,深入调查,微观展望。据笔者观察,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和智能手机的出现,大大促进了社交网站用户采用手机界面登录。我们追踪了两位ipone手机用户人人网的使用情况,以期进一步预测技术革新可能带来的相应变化。三、研究结果与分析(一)校园类社交网站的特点“聚众传播”这种全新的传播模式,提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聚合老同学的平台,构建了一个由媒介生成的可相互感知的场域。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帮助使用者建构和维护老同学之间的关系。“聚众传播”是学者基于网络传播时代提出的新概念。“聚众传播是指人们在其社会化过程中,基于自媒介体系建立的,融合多种传播类型和传播方式,以建立社会文化认同为目的的一种群体传播形态”[3]。“其中‘聚’不仅表示媒介、信息、传播方式的聚合,更表示同质化人群的聚合”[3]。聚众传播广泛地改变了人们的社会交往方式。校园类社交网站的传播方式就是聚众传播。以人人网为例,目前,它的主体用户是2006年之后(2005年12月人人网的前身校内网正式成立)注册的大学生。人人网提供给每个实名注册的用户一个融合了多种功能的个人网页。用户通过真实信息和网站推荐,找到业已注册了人人网的不同时期的同学、校友,并可将他们纳入自己的好友列表,形成网上同学圈建立联系。通过个人页面上留下的信息,大家可以相互知晓对方的现状,还可以通过留言、评论、参与游戏等方式进行互动。人人网基于个人网页这样的自媒介系统,营造出一个可再现现实生活场景,可相互感知的特殊场域。它是聚合当代大学生群体的最大平台,也不可避免地成为了大学生个人聚合老同学的主要平台。据笔者观察,笔者的大部分学生都在使用人人网。即使毕业3年有余的学生,仍有近一半的人会不定期来人人网逛逛。其中的部分高频使用者表示,每天登录人人网已成为一种媒介使用习惯。访谈中我们了解到,有少数学生在大学时并未注册人人网,工作后,或是因为感觉和同学们联系少了,或是想找到些大学的余味和回忆,注册了人人网。从笔者访谈的35位毕业生来看,有一半的人坚定地认为,人人网会是他们维持与老同学长久联系的平台,而且越是新近毕业的学生持此态度的比例越高。毕业更久的学生,大部分因工作、家庭、社会生活、心理因素等原因,登录人人网的次数、花费的时间、自我表露相应有所减少。相当一部分人表示,说不准人人网能否成为维系老同学关系的长久纽带。但是,不少人还是表示,只要大家都在用,那么自己也会用。人类媒介发展正在走向一个由个体创造文化、新闻和娱乐的“自媒体”时代。校园类社交网站正是基于“自媒体”系统建立的老同学信息分享和情感交流的平台。它创造了一个全新的途径,建立老同学的联系,延续老同学的关系。(二)校园类社交网站的直接互动比较有限校园类社交网站的用户更多是以“客观上接触”和“间接互动”的方式做到彼此相顾,老同学之间的直接互动比较有限。它只能在一个较低层次上实现关系维护功能。校园类社交网站的“聚众”效应和“交互”机制,能够带来广泛“客观上接触”的传播效果。在社交网站上,个人可以在主页形成一个不断增加的好友群。通过自动链接好友网页,可以第一时间将好友的各种更新,包括对“我”的回应,显示在“我”的网页上。此刻,笔者登录人人网,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网页顶端显示的两条提示:一条留言和一条日志评论,接着扑面而来就是好友们发布的各种信息。笔者粗略地统计了一下,从11月20日20点37分起至21日20点40分,首页共显示72条最新信息,包括“状态”、分享视频链接、照片缩图、日志前文、网络参与活动等。由此,笔者获知了几十位学生的近况。笔者表述的“客观上接触”,就是指社交网站用户仅在自己的网页上,“邂逅”他人的信息。“间接互动”是指用户进入他人网页,仅做浏览而不做交流,网页上只留下访问记录的接触。笔者访谈过的学生几乎一致表示,他们来人人网的主要目的是“看看”老同学生活和工作的现状。据我观察,“看看”的主要方式就是“客观上接触”和“间接互动”。访谈中S君坦言:“当我打开QQ扫一遍没有可聊的人,又去逛一圈淘宝发现常去的几家店铺都没有更新的时候,我的第三选择就是人人,并且我只浏览首页看一看好友们各种稀奇古怪的分享,以及开心不开心的状态或是看一看某些无病呻吟的日志,然后关掉。”大多数情况下,人人网的用户就是以一种没有预设、随机“看看”的方式关注着老同学。“关注”实质上是不能实现心灵沟通的,只能有限地保持一种联系。“关注”更深层次的原因是以一种“围观”同龄人生活现状的方式实现自我确认。当然,校园类社交网站上仍然存在着很多直接互动。就笔者的观察来看,关系一向亲密的老同学互动较频繁;能得到共鸣的话题互动较多;结婚、生日之类的日子互动较多。关系一般的老同学只保持非经常性互动。相比普遍的“客观上接触”和“间接互动”,“直接互动”的数量就显得比较有限。总之,校园类社交只能在一个较低层次上维系老同学之间的关系。(三)校园类社交网站是一个兼具私人性与公共性的半开放平台随着使用者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增加、社会关系的日益复杂,他们自我表露水平日趋浅层化。从实际效果来看,社交网站更适合维持关系非远非近老同学之间的联系。自我表露的概念是美国心理学家西尼?朱拉德首先提出的。“他在《透明的自我》(TheTransparentSelf)一书中将其界定为,告诉另外一个人关于自己的信息,真诚地与他人分享自己个人的、秘密的想法和感受的过程”[4]。社会心理学研究把自我表露大致分为三个层次:一是人们的兴趣、爱好等表层信息;二是个人对事物的态度、观点;三是涉及个人的人际关系、私生活、感情状况等深层内容。“社会渗透理论认为自我表露是一种社会交换的基本形式,随着关系的发展,这种交换会变得越来越广泛和深入”[4]。按照这一理论的观点,人们如果想要建立和发展与他人的关系,不仅需要持续地自我表露,而且自我表露的层次还应该一步步加深。校园类社交网站是一个实名登录,兼具私人性和公共性的半开放平台。私人性表现在,它是一个“自媒体”。个人可以自由组织网上的好友圈,可以自主创作内容,可以进行一对一的互动。公共性表现在,个人主页上的各种信息,包括不设加密的好友留言都可以被好友圈中的任何人看见,而且还可能经由好友被好友的好友看见。好友圈中的任何人也可以在他人网页上发表各种评论。在校园类社交网站上,个人身份确定,失去了匿名特征,面对的又是认识或者有共同认识的人的人际圈,网络表达必然会有所顾忌。而当使用者离开校园,走入社会,他们的网络圈子可能变得更加复杂,这时的自我表露尤其小心谨慎。从笔者的观察来看,人人网上的自我表露大多属于第一层和第二层。有些学生在校时期,会写日志分享生活中遇到的事情和自己的心情,特别是情感方面的喜忧和困惑。但是,工作以后,很少有人愿意敞开心扉,写日志展露自己的所见所感和心绪。不少人甚至放弃了日志表达,只是有时在“状态”栏里,简单地发布一下近况,或者上传一些近照。从内容上看,网上发布的往往是可众所周知的“好事”,比如结婚、旅游、与“名人”见面、聚会、吃大餐等。还有一些发表是自励性的话语、警句以及含义不明的只言片语。从访谈的情况看,走入社会后的大学生,或是感到人际关系变得复杂,怕同事和领导看到,不愿在这个半开放的平台上过多自我表露;或是因工作或感情不顺利,不想披露自己的情况;或是忙于工作和组织家庭,无暇在网上表述太多;或是觉得年龄大了,心境变了,没有热情过多分享自己的事情。总体而言,毕业后的大学生人人网上的自我表达变少了且日趋浅层化。由此带来的结果是,人人网成为更适合关系一般的老同学相互联系的平台。学生们普遍表示,真正与自己关系亲密的老同学,主要还是用手机、QQ这样更直接的私人媒介进行联系。值得注意的是,人人网上“转帖分享”已成为一种主要的表达。有部分使用者几乎没有自我表露,个人主页上填充的满是公共主页的内容,他人的日志、分享的视频等。而“浏览分享”则成为用户另一个重要的目的。校园类社交网站正趋向集多种信息、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平台发展。用户对网站的黏度更高,使用亦更趋多元化,很多已超出了网络人际交往范畴。(四)手机互联网拓展了登陆社交网站的新途径,智能手机进一步增添了用户使用网站的乐趣经由手机媒体,可以稳固校园类这类网站原有的社区成员,进一步提高网站的使用率。这将成为保持老同学联系,延续彼此关系的新的路径。据CNNIC第2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止2011年6月30日,中国手机网民数已达3.18亿。毋庸置疑,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手机互联网以其广在性、即时性、便携性、移动性的特性,成为人无时不在、无处不在的新的延伸。年青一代对手机怀有强烈依赖,对其应用范围和应用深度都在逐步提升。2011年上半年,手机社交网站的使用率达到了41.1%。这个水平比增长较快的2010年下半年的36.6%,又高出了4.5个百分点。人人网早在2008年3月,还是校内网身份时,就正式开通了手机版。手机人人网可以基本实现所有桌面人人的功能,而且使用起来更便捷、及时、自由。由于当时手机入网资费较高,成为使用者的一道门槛。时至今日,手机上网技术不断推陈出新,上网资费不断下调,人人网迎来了越来越多的手机用户。网站上大量的信息发布来自于手机,智能手机用户的信息发布量尤其显著。笔者跟踪了两位iphone手机用户人人网的使用情况。C君,2005级女生,2007年7月注册了人人网。S君,2006级男生,2007年5月注册了人人网。截止11月25日,两人的主页访问量分别为13470人和13336人。两人均属于人人网较活跃用户。笔者统计了他们自11月10日至24日,15天经由iphone手机所发布的信息情况。C君共发布信息27条,其中附带文字的图片20条,“状态”5条且1条有定位显示,分享他人日志2则。S君共发布信息50条,其中附带文字的图片8条且均有定位显示,“状态”38条中转帖他人的13条,25条自写“状态”中8条有定位显示,分享他人日志4则。总体来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度云服务租赁合同协议3篇
- 2024年度高端服装品牌授权销售合同
- 二零二四年度技术开发合同:断桥铝门窗新技术研究3篇
- 2024年度物业管理合同:某商业综合体物业管理与维护
- 2024年度碎石购销合同
- 2024年度版权质押合同:数字音乐版权集体质押融资2篇
- 二手仪器仪表买卖及技术培训合同2篇
- 树木修剪合同
- 二零二四年度翡翠路站前路公共服务设施提升合同3篇
- 兼职老师聘用合同
- 《水浒传》导读4杨志课件
- 施工升降机维修保养检查记录
- 初中语文人教七年级上册穿井得一人说课稿
- 3.3.1幂函数的概念课件-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数学人教A版(2019)必修第一册
- DB44∕T 2041-2017 渡槽安全鉴定规程
- 生药采收加工贮藏和养护
- DB33T 768.14-2018 安全技术防范系统建设技术规范 第14部分:公安监管场所
- DB23∕T 1019-2020 黑龙江省建筑工程资料管理标准
- 教科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下册科学教案资料
- 大班打击乐《孤独的牧羊人》课件
- 城市更新规划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