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心理征询师(三级、二级)问答题汇总1、如何拟定谈话的内容和范围?P4答:应依据以下参照点:(1)求助者积极提出的求助内容。(2)心理征询师在初诊接待中观测到的疑点。(3)心理征询师可以依据心理测评结果的初步分析发现问题。(4)上级心理征询师为进一步诊断而下达的会谈目的。(5)会谈目的中若有一个以上的内容,应分别解决。2、采集求助者病史和个人资料的桑德伯格提纲。P9答:(1)身份资料。(2)来就诊的因素和对治疗服务的盼望。(3)现在及近期的状况。(4)对家庭的见解。(5)早年回忆。(6)出生和成长。(7)健康及身体状况。(8)教育及培训。(9)工作记录。(10)娱乐。(11)性欲的发展。(12)婚姻及家庭资料。(13)社会基础。(14)自我描述。(15)生活的转折点和选择。(16)对未来的见解。(17)求助者附加的任何材料。3、不恰当提问的悲观作用。P11答:(1)导致依赖。(2)责任转移。(3)减少求助者的自我探索。(4)产生不准确的信息。(5)产生防卫心理和行为。(6)提问过多可影响交谈中必要的概括与说明。4、错误提问的性质种类。P12答:(1)“为什么„„”的问题。(2)多重选择性问题。(3)多重问题。(4)修饰性反问。(5)责备性问题。(6)解释性问题。5、选择会谈内容的原则。P12答:(1)适合求助者的接受能力,符合求助者的爱好。(2)对求助者的病因有直接或间接的针对性。(3)对求助者的个性发展或矫正起关键作用。(4)对进一步探索求助者的深层病因故意义。(5)对求助者症状的鉴别诊断故意义。(6)对改变求助者的态度有积极作用,对帮助求助者改善认知和对的理解问题有帮助。(7)会谈法的有效性。6、使专心理测验的程序及注意事项。P13答:程序:(1)向求助者说明选用量表对确诊的意义并征得求助者批准。(2)依据求助者心理问题的性质,选择恰当的心理测验项目。(3)测量结果假如与临床观测、会谈法的结论相左,不可轻信任何一方。必须重新进行会谈,而后再进行测评。注意事项:(1)不得乱专心理测验。(2)不得使用“地毯式轰炸”方式实行心理测验。7、摄入性会谈应注意哪些内容。P13答:(1)态度必须保持中性。(2)提问中避免失误。(3)征询人员在摄入性会谈中,除提问和引导性语言之外,不能讲任何题外话。(4)不能用指责、批判性语言阻止或扭转求助者的会谈内容。(5)在摄入性会谈后不应给出绝对性的结论。(6)结束语要诚恳、客气,不能用生硬的话做结束语,以免引起求助者的误解。8、乱专心理测验的形式有几种?P14答:(1)目的不明确、依据不充足地随意使用。(2)单纯依赖心理测验结果,不对照临床表现,片面给出诊断和制定措施。(3)未查明某种心理测验自身可靠性以及常模的时限便使用。(4)在诊断目的以外使专心理测验。(5)不按心理测验的程序规定和操作规定实行心理测验。(6)超过某种心理测验自身功能,主观地对数据和结果进行解释。(7)使用盗版软件实行心理测验。(8)将直接翻译而未经修订的测验工具用于临床。9、假如选择恰当的心理测验量表?P14答:(1)选择测评量表,应有指向性。(如求助者有明显焦急情绪,可选用与情绪有关的量表。)(2)为了拟定非情景性症状的性质,应启用人格问卷,以便探索症状的人格因素。(3)为寻找初期因素,可选用病因探索性量表(如SCL-90)。(4)为排除疾病而使用量表。(怀疑有精神疾病,可用MMPI;觉得智力有问题,可用智力量表;怀疑是神经系统疾病时,可选用神经心理学测评手段。)10、临床资料整理归纳涉及哪些方面。P15答:(一)一般资料:(1)求助者的人口学资料。(2)求助者生活状况。(3)婚姻家庭。(4)工作记录。(5)社会交往。(6)娱乐活动。(7)自我描述。(8)求助者个人内在世界的重要特点。(二)个人成长史资料:(1)婴幼儿期。(2)童年生活。(3)少年期生活。(4)青年期。(5)个人成长中的重大转化以及现在对它的评价。(三)求助者目前精神、身体和社会工作与社会交往状态:(1)精神状态。(2)身体状态。(3)社会工作与社会交往。11、拟定求助者心理与行为问题关键点的原则。P24答:(1)该因素是多数临床表现的因素或者与多数临床表现有内在联系。(2)该因素在个体发展中持久地存在并随着生活环境的变化改变自身的形式,但无论形式如何改变其自身性质不变。12、对的的五种征询态度是什么?P53答:尊重、热情、真诚、共情、积极关注。13、如何做到恰本地表达尊重?P54答:(1)尊重意味着完整接纳。(2)尊重意味着一视同仁。(3)尊重意味着以礼相待。(4)尊重意味着信任对方。(5)尊重意味着保护隐私。(6)尊重应以真诚为基础。14、热情体现在哪几个方面?P56答:(1)求助者初次来访时恰当询问,表达关切。(2)注意倾听求助者的叙述。(3)征询时耐心,认真,不厌其烦。(4)征询结束时,使求助者感受到温暖。15、表达真诚时需注意什么?P58答:(1)真诚不等于说实话。(2)真诚不是自我发泄。(3)真诚应实事求是。(4)真诚应适度。16、使用共情时应注意什么?P60答:(1)征询师应走出自己的参照框架而进入求助者的参照框架。(2)征询师必要时要验证自己是否做到共情。(3)表达共情要因人而异。(4)表达共情要善于使用躯体语言。(5)表达共情要善于把握角色。(6)表达共情应考虑到求助者的特点和文化背景。17、使用积极关注时应注意什么?P62答:(1)避免盲目乐观。(2)反对过度悲观。(3)立足实事求是。18、在进一步了解求助者时使用的思绪是什么?P65答:(1)明确求助者想要解决的问题。(2)进一步了解问题的来龙去脉。(3)通过对求助者言行的反映,澄清求助者的真实想法。(4)进一步探讨求助者的深层因素。19、有效征询目的的几个要素。P68答:(1)具体。(2)可行。(3)积极。(4)双方可以接受。(5)属于心理学性质。(6)可以评估。(7)多层次统一。20、征询师对征询目的的错误观念有哪些?P70答:(1)持完全中立的态度,不带有任何自己的价值观。(2)给求助者灌输、传授一些对的的、健康的价值观。(3)把求助者的快乐、满足作为征询目的。(4)把求助者能否适应环境作为征询目的。21、征询方案的内容。P74答:(1)征询目的。(2)双方各自的特定责任、权利与义务。(3)征询的次数与时间安排。(4)征询的具体方法、过程和原理。(5)征询的效果及评价手段。(6)征询的费用。22、征询双方的责任、权利和义务重要涉及什么?P74答:求助者的:责任(1)向征询师提供与心理问题有关的真实资料。(2)积极积极地与征询师一起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3)完毕双方商定的作业。权利(1)有权利了解征询师的受训背景和执业资格。(2)有权利了解征询的具体方法、过程和原理。(3)有权利选择或更换合适的征询师。(4)有权利提出转介或中止征询。(5)对征询方案的内容有知情权、协商权和选择权。义务(1)遵守征询机构的相关规定。(2)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征询方案各方面的内容。(3)尊重征询师,遵守预约时间,如有特殊情况提前告知征询师。征询师的:责任(1)遵守职业道德,遵守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2)帮助求助者解决心理问题。(3)严格遵守保密原则,并说明保密例外。权利(1)有权利了解与求助者心理问题有关的个人资料。(2)有权利选择合适的求助者。(3)本着对求助者负责的态度,有权利提出转介或中止征询。义务(1)向求助者介绍自己的受训背景,出示营业执照和执业资格等相关证件。(2)遵守征询机构的有关规定。(3)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征询方案各方面的内容。(4)尊重求助者,遵守预约时间,如有特殊情况提前告知求助者。23、倾听时容易出现的错误。P76答:(1)急于下结论。(2)轻视求助者的问题。(3)干扰、转移求助者的话题。(4)作道德或对的性的评判。(5)不适本地运用征询技巧。24、内容表达与内容反映的区别。P81答:内容表达是征询师表达自己的意思,而内容反映是征询师反映求助者的叙述。虽然内容反映中也具有征询师所施加的影响,但比起内容表达来,则要显得隐蔽、间接、薄弱得多。25、使用面质技术的注意事项。P88答:(1)要有事实根据。(2)避免个人发泄。(3)避免无情袭击。(4)要以良好征询关系为基础。(5)可用尝试性面质。26、阻抗的表现形式。P99答:(1)发言限度上的阻抗。(2)发言内容上的阻抗。(3)发言方式上的阻抗。(4)征询关系上的阻抗。27、产生阻抗的因素。P101答:(1)阻力来自成长中的痛苦。(2)阻力来自功能性的行为失调。(3)阻力来自对抗征询或征询师的心理动机。28、如何应对阻抗?P104答:(1)解除戒备心理。(2)对的地进行诊断和分析。(3)以诚恳帮助对方的态度对待阻力。29、求助者沉默的类型有哪些?P106答:怀疑型、茫然型、情绪型、思考型、内向型、反抗型。30、多话时有关求助者的几种因素。P108答:宣泄型、倾吐型、癔症型、表现型、表白型、掩饰型、外向型。31、阳性强化法的基本原理和操作环节。P111答:基本原理:行为主义理论认定行为是后天习得,并且认为一个习得行为假如得以连续,一定是在被它的结果所强化。所以假如想建立或保持某种行为,必须对其施加奖励;假如要消除某种行为,就得设法给予处罚。以阳性强化为主,及时奖励正常行为,漠视或淡化异常行为,这种方法就叫做阳性强化法。操作环节:(1)明确治疗的靶目的。(2)监控靶行为。(3)设计新的行为结果。(4)实行强化。32、合理情绪疗法的ABC理论。P122答:ABC理论是合理情绪疗法的核心理论,它是埃利斯关于非理性思维导致情绪障碍和神经症的重要理论,其重要观点是强调情绪或不良行为并非由外部诱发事件自身所引起,而是由于个体对这些事件的评价和解释导致的。在ABC理论中,A代表诱发事件;B代表个体对这一事件的见解、解释及评价即信念;C代表继这一事件后,个体的情绪反映和行为结果。33、合理情绪疗法帮助个体达成哪几个目的。P125答:(1)自我关怀。(2)自我指导。(3)宽容。(4)接受不拟定性。(5)变通性。(6)参与。(7)敢于尝试。(8)自我接受。34、征询效果评估的时间和方法(维度)。P133答:征询效果评估的时间:(1)在开始1次或几次征询后进行评估。(2)在征询结束前评估。(3)在征询后追踪复查时的评估。征询效果评估的方法:(1)求助者对征询效果的自我评估。(2)求助者社会生活适应状况改变的客观现实。(3)求助者周边人士特别是家人、朋友和同事对求助者症状改善状况的评估。(4)求助者征询前后心理测量结果的比较。(5)征询师的评估。35、心理征询个案涉及哪些内容?P138答:(1)一般背景资料。(2)来访因素。(3)现重要症状。(4)家庭关系、人际关系、个人成长经历和社会支持体系。(5)个人的情绪、个性特性、爱好爱好、自我结识评价及常用的应对方式。(6)既往病史、家族病史。(7)心理测试结果。(8)征询师的一般印象。(9)诊断与评价意见。(10)解决意见与征询方案。(11)征询各阶段及效果分析。36、适宜的求助者应具有的条件。P143答:(1)智力正常。(2)年龄适宜。(3)内容适合。(4)人格正常。(5)动机对的。(6)信任度高。(7)行动自觉。(8)匹配性好。1、避免紧张情绪2、语言表达。语速适中,避免使用方言,若使用专业术语,应向求助者说明专业术语的内涵外延3、反复说明心理征询中的保密原则4、说明心理测量功能的有限性,征询者不能在征询范围以外向求助者提供帮助和做任何承诺5征询时的仪态1.征询准备工作:应有仪态,服装整齐、坐姿端正、表情平和。2.礼貌接待方式:使用礼貌语言,态度平和诚恳,据实际运用。3.提问时间接询问求助者希望得到哪方面帮助,不可直接逼问。4.询问结束后,明确表白态度,向求助者说明是否能提供帮助。5.向求助者说明保密原则:反复申明保密原则,说明保密例外。6.向求助者说明心理征询性质是协助求助者解决各类心理问题。7.说明求助者责任、权利与义务:三责任、四权利以及四义务。8、与求助者进行协商,拟定使用那种征询方式学会拟定摄入性谈话法的目的、规范谈话内容与范围)1.根据该求助者积极提出的求助内容进一步了解相关资料。2.根据在征询中观测到的疑点进一步了解相关资料。3.根据心理测验结果初步分析中发现的问题进一步了解相关资料。4.根据上级征询师下达的谈话目的进一步了解相关资料。5.根据许多求助内容分别谈话。(1)避免“为什么„„”的问题。这类问题的含义对求助者有强烈暗示性。(2)避免多重选择性问题。因这类问题具封闭性,征询师获取信息受限制。(3)避免多重问题。这类问题表现出征询师缺少训练,使求助者不知所措。(4)避免修饰性反问。这种反问后果对求助者毫无好处,使会谈陷入僵局。(5)避免责备性问题。此类问题对求助者产生很大威胁感,立即引起防卫。(6)避免解释性问题。征询师表达自己见解,不利于推动求助者自我探索。1.符合求助者能力爱好。2.病因直接间接针对性。3.有助于探索深层病因。4.有助于鉴别诊断症状。5.有助于帮助改善认知。6.有助于个性矫正发展。7.会谈法具相应有效性。1.态度保持中性:不可暗示诱导以免丢失客观信息。2.提问避免失误:不能随便提问以转移求助者谈话。3.绝不讲题外话:除提问和引导语外,不讲题外话。4.扭转会谈内容:不以指责性语言阻止求助者谈话。5.不给绝对结论:摄入性会谈后不应给出绝对结论。6.诚恳结束会谈:不能生硬话语结束以免引起误解。1.整理归纳一方面考虑与处置方案密切关联的资料。2.个体情况:求助者生物、心理和自我意识情况。3.环境条件:求助者人际、工作、生活环境条件。4.别人评价:对求助者一般印象、治疗情况评价。人口学、生活状况、婚姻家庭、工作记录、社会交往、娱乐活动、自我描述、内心世界。除上述提纲内容之外,求助者谈及的或调查了解到的其他资料此外列出,以供诊断时参考。:按社会心理学分期,给出婴幼儿期、童年期、少年期、青年期生活情况,婚恋史、疾病史,既往重大事件及现在评价。根据求助者的具体情况,一直写到求助时。必须明确家庭教养方式,性萌动体验及解决方式,退缩、回避、袭击行为。1.精神状态;按认知、情感、意志、行为模式、人格特性方面依次填写。2.身体状态;睡眠、饮食、头痛、性功能失调等,躯体疾病、异常感觉。3.社会工作与社会交往状态;(1)工作学习效率:活动效率下降,因病无法工作、学习而考勤不全。(2)社会交往状况:社交能力受损,接触不良,同事、同学关系不和。(接触不良是人际关系不好)(1)求助者是否做过心理测量。(2)心理测量目的及测量结果。1、过度随意的交谈、征询师的倾向性很也许给患者形成暗示,导致求助者的自我评价和环境判断的失真,这对所获资料有重大影响;2、同一个征询机构中,收集资料者假如也是后来的决策者,那么,征询师的初期印象也许影响最终诊断和征询决策。3、资料的收集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由于求助者经常会出现阻抗或言不由衷的情况。4、对初期印象和后来新资料之间的矛盾,假若解决不妥,会影响诊断与征询。1.心理问题的归类诊断形成大体判断。2.行为问题的归类诊断形成大体判断。3.行为问题的严重限度形成大体判断。:1.对目前一般心理健康水平予以评估。2.对求助者心理问题的严重限度评估。3.对某些含混临床表现进行鉴别诊断。1、分析求助者是否经历过较强烈的现实性刺激2、分析求助者的内心冲突是否属于道德性质或现实意义,是否有求治的愿望3、分析求助者的心理、生理及社会功能各方面是否受到影响4、分析求助者问题是否有器质性病变作基础5、综合以上分析、排查、与神经衰弱、神经症或其他精神病鉴别征询关系是指心理征询师与求助者之间的互相关系。任何心理征询学派的理论与方法,都必须以良好的征询关系为平台,所以,建立良好的征询关系是心理征询的核心内容。征询关系的建立受到征询师与求助者的双重影响。就求助者而言,其征询动机、合作态度、盼望限度、自我觉察水平、行为方式以及对征询师的反映等,会在一定限度上左右征询关系。就征询师而言,其征询态度对征询关系的建立和发展具有更为重要的影响。具体内容如下:⑴对求助者表达尊重。尊重意味着完整接纳,意味着一视同仁,意味着以礼待人,意味着信任对方,意味着保护隐私,尊重应以真诚为基础。⑵营造热情、温暖的氛围。初次来访时适当询问,表达关注,注意倾听求助者的叙述,征询时耐心,认真,不厌其烦。⑶表达真诚。真诚是内心的自然流露,不是靠技巧所能获得的,真诚敬爱那里在对人的乐观见解、对人有基本的信任,对求助者充满关切和爱惜的基础上,同时也建立在饥饿拿自己,自信谦和的基础上。真诚应是征询师的基本素质。⑷表达共情。征询师应走出自己的参照框架而进入求助者的参照框架,必要时要验证自己是否做到共情,要因人而异,表达共情要善于使用躯体语言,要善于把握角色,应考虑到求助者的特点和文化背景。⑸积极关注来访者。避免盲目乐观,反对过度悲观,立足实事求是。1、全面掌握求助者的有关资料,列出求助者的所有问题;进一步了解求助者时可参照的思绪明确明确求助者想要解决的问题,进一步了解问题的来龙去脉,通过对求助者言行的反映,澄清求助者的真实想法,进一步探讨求助者问题的深层因素。2、判断求助者心理问题的类型和严重限度;3、选择优先解决的问题;4、向求助者说明有效征询目的的基本要素;5、近期目的和远期目的的整合1.与求助者共同商定征询目的。2.对的鉴定求助者的盼望与征询目的的关系。该求助者希望能改变反复洗手、反复检查的毛病,改善睡眠状况,能正常与人交往,这与通过征询改变求助者错误认知、行为和情绪的目的是密切相关的。3.向求助者说明不能把他的快乐、满足作为征询目的。4.向求助者说明,征询中发现更深层的问题,需要对原有目的做出调整,重新确立新的目的。具体、可行、积极、双方可以接受、属于心理学性质、可以评估、多层次统一1.改善认知、行为和情绪属于心理学性质。2.消除或减轻该求助者的痛苦,最终达成心理健康是积极的。3.从该求助者自身的能力和经济条件以及征询师所能提供的条件看,拟定的征询目的都是可行的。4.改变该求助者错误的评价、行为和情绪是具体的,可以操作的。5.本案例拟定的征询目的可以量化,可以通过问题的改善限度来体现,因此是可以评估的。6.本案例拟定的征询目的是双方商定的,符合该求助者的愿望,征询师可以解决,对双方来说是可以接受的。当双方意见不一致时,可以以该求助者为主;当征询师无法认可该求助者的目的时,应终止征询或转介。7.在拟定的征询目的中,改变认知、行为和情绪是具体的目的,促进该求助者心理的健康和发展,达成人格完善是长远目的,符合多层次统一的规定。1、我们可以把不同的征询目的视为从一般、普遍、宏观、远期的目的到特殊、具体、微观、近期的目的这样一个连续体,这样可以把两者有机地统一起来。2、实现这两种有典型意义的目的的统一,是心理征询卓有成效的基本特点之一。3、从大目的着眼,从小目的着手,是辩证解决这两种目的关系的准则。4、终极目的:是促进求助者的心理健康和发展,充足实现人的潜能,达成人格完善。可分为三大类:精神正常,但碰到了与心理有关的现实问题并请求帮助的人群;精神正常,但心理健康出现问题并请求帮助的人群;特殊对象,即临床治愈的精神病患者。(1)精神正常人群,在现实生活中会面对许多问题,如婚姻家庭问题,择业求学问题,社会适应问题,等等。他们面对上述自我发展问题时,需要做出抱负的选择,以便顺利地度过人生的各个阶段;在这时,心理征询师可以从心理学的角度,向他们提供心理学帮助,这类征询,叫发展性征询。(2)长期处在困惑、内心冲突之中,或者遭到比较严重的心理创伤而失去心理平衡,心理健康遭到不同限度的破坏,尽管他们的精神仍然是正常的,但心理健康水平却下降许多,出现了严重限度不同的心理问题,甚至达成“可疑神经症”的状态。这时,心理征询师所提供的帮助,叫心理健康征询。(3)心理征询还帮助通过临床治愈之后,心理活动已经基本恢复了正常的精神病人,心理征询可以帮助他们康复社会功能、防止疾病的复发。但是,对于临床治愈后的精神病人进行心理征询和治疗时,必须严格限制在一定条件之内。有时必须与精神科医生协同工作。1、人本主义学派把自我实现作为征询的目的。2、行为主义者认为,征询目的应当以行为名称来描述,这些行为是具体的、可观测的、可测量的。3、精神分析学派的目的是将潜意识意识化,重组基本的人格,帮助求助者重新体验早年经验,并解决压抑的冲突,作理智的觉察。4、完形学派的目的帮助求助者觉察此时此刻的经验,激励他们承担责任,以内在的支持来对抗对外在支持的依赖。5、理性情绪学派的目的在于消除求助者对人生的自我失败观,帮助他们更能容忍与更能过有理性的生活。6、交互分析学派希望帮助求助者能有脚本自由、策略自由,成为自主性的人,能选择、达成他们想要成为的人,帮助他们检查早年的决定,并能在觉察的基础上作新的决定。7、现实治疗学派强调引导求助者学习真实与负责任的行为,发展一种成功的统整感。帮助他们对行为作价值评估,并决定改变的计划。征询活动是由一连串有序的环节组成的一个过程。基本的征询阶段涉及建立征询关系、收集资料、澄清问题、确立目的、制订方案、实行行动、检查反馈、结束巩固等。征询阶段划分为三个阶段,即第一阶段(初期)——诊断阶段;第二阶段(中期)——征询阶段;第三阶段(后期)——巩固阶段。⑴诊断阶段。此阶段的内容涉及建立征询关系,收集相关信息,进行心理诊断,调整求助动机,确立征询目的,制定实行方案等一系列环节。⑵征询阶段。这是心理征询最核心、最重要的实质性阶段,征询师的重要任务是帮助求助者分析和解决问题,改变其不适应的认知、情绪或行为。⑶巩固阶段。这一阶段是征询的总结、提高阶段。这里的结束有两种,一种是一次征询的结束,另一种是整个征询的结束。1.一方面向该求助者介绍征询方案的内容及制定的原则。2.根据征询目的的有效特性,按照属于心理学范畴的、积极的、具体(量化)的、可行的、可评估的、双方接受的及多层次统一的等项内容逐个商定。3.征询目的是双方商定的,不能由征询师或求助者单方制定。4.当求助者与征询师的意见不一致时,以求助者的意见为主。5.征询师应对征询目的进行整合。6.最终制定的征询目的以文字或口头形式固定下来。7.征询目的制定后,经双方认可,可以进行修改。⑴社会接纳限度评估①评估内容,求助者的社会接纳限度,也可以看做其本人的社会适应限度。②评估方法a.家属或四周人的观测b.征询师自身的审查⑵自我接纳限度评估①评估内容a.自述症状与问题的减轻或消除b.性格方面的成熟情况②评估方法,涉及求助者的口头报告和量表评估。⑶随访调查①追踪回访②常用回访方式:追踪卡、通讯、面谈和电话。(1)精神分裂症是一种病因未明的常见精神疾病(2)具有感知、思维、情感、意志和行为等多方面的障碍,以精神活动的不协调或脱离现实为特性。(3)通常意识清楚,智能多完好,可出现某些认知功能损害。(4)多起病于青壮年。(5)常缓慢起病,病程迁延,部分患者可发展为精神活动的衰退。(9)患病期自知力基本丧失。临床上可分为以下几种常见类型:青春型。以联想障碍,精神活动全面紊乱,思维松散破裂,行为愚蠢、恶作剧以及性轻浮为多见;偏执型。以妄想、幻觉为主;紧张型。以精神运动性克制障碍紧张性木僵和紧张性兴奋交替出现为主;单纯型。以起病缓慢,连续发展意向逐渐减退、退缩、懒散为特性,治疗困难,预后不良。⑴倾听时征询师要认真、有爱好、设身处地地听,并适本地表达理解,不要带偏见和框框,不要做价值评判。⑵倾听不仅用耳,更要专心。⑶以机警和共情的态度进一步到求助者的感受中去,细心地注意求助者的言行,注意对方如何表达问题,如何谈论自己及与别人的关系,以及如何对所遇问题做出反映。。⑷不仅在于听,还要有参与。⑸倾听时容易出现的错误:急于下结论,轻视求助者的问题,干扰、转移求助者的话题,作道德或对的性的评判,不适本地运用征询技巧:询问过多、概述过多、不适当的情感反映。1、定义:面质,又称质疑、对质、对峙、对抗、正视现实等,是指征询师指出求助者身上存在的矛盾。2、矛盾:言行不一致;抱负与现实不一致;前后言语不一致;咨访意见不一致。3、注意以下几点:要有事实根据;避免个人发泄;避免无情袭击;要以良好征询关系为基础;可用尝试性面质;正如Egan(艾根)所说,没有支持的面质会发生灾害,而没有面质的支持则是贫血的。面质是指出求助者身上存在矛盾:言行不一致、抱负与现实不一致、前后言语不一致、咨访意见不一致。面质目的涉及:(1)了解内外世界:协助求者促进对自己感受、信念、行为所处境况的进一步了解。(2)放下防卫心理:激励求助者放下防卫、掩饰心理来面对现实,产生建设性活动。(3)实现自我统一:促进求者实现言语与行动统一,抱负自我与现实我互相一致。(4)运用优势资源:使求助者明了所具有而又被自己掩盖的能力、优势,即自己的资源,并加以运用。(5)使用应对面质:给求助者树立学习、模仿面质的楷模,以便将来有能力去对别人或者自己作面质。1、阻抗的表现形式有:发言限度上的阻抗;发言内容上的阻抗;发言方式上的阻抗;征询关系上的阻抗;2、来自求助者的阻力重要因素有三个:①阻力来自成长中的痛苦;②阻力来自功能性的行为失调;源于失调的行为填补了某些心理需求的空白,即求助者从中有获益。源于求助者企图以失调的行为来掩盖更深一层的心理矛盾和冲突。③阻力来自对抗征询或征询师的心理动机;来自求助者只是想得到征询师的某种赞批准见的动机。来自求助者想证实自己与众不同或征询师对自己也无能为力的动机。来自求助者并无发自内心的求治动机。1、解除戒备心理2、对的地进行诊断和分析。3、以诚恳帮助对方的态度对待阻力。怀疑型:茫然型:情绪型:思考型:内向型。反抗型。沉默的解决:征询师应通过观测、练习、思考来改善,熟能生巧。征询师沉默出现时,要保持镇静,给求助者一种不慌不乱、沉着冷静的印象,则会给求助者一种可信、充满信心和力量的感觉。假如求助者的沉默是由于思考问题所引起的,征询师最佳等待,同时以微笑、目光、微微点头表达自己的关注、理解和鼓励。假如征询师发现求助者吞吞吐吐、欲言又止、踌躇不决时,应给予鼓励和必要的保证。当求助者以沉默表达气愤、对抗时,征询师要及时发现,寻找因素,采用积极、和好、鼓励宣泄的方针。因个性因素导致的沉默,征询师应以极大的热情和耐心加以引导,多用倾听技巧,多作鼓励性反映,善于领略他已说的和想说的。若沉默是由于求助者本人不愿征询引起的,那么征询师的解决就更应注意方式方法。因素:1、与征询师有关的因素:征询师角色的定位、征询内容的难易、征询时间的多少等因素会影响到征询师对多话的理解。2、与求助者有关的因素:①宣泄型②倾吐型③癔症型④表现型⑤表白型⑥掩饰型⑦外向型调整多话状态:①征询师碰到求助者健谈、多话时,征询师应根据征询目的、征询安排以及多话的类型,作相应的调整。②寻求注意型的健谈者,有也许有癔症的性格,征询师给予注意就能满足他的规定。对好表现型,也类似,可采用相似的对策。表白型的求助者没意识到自己的过错,他们往往缺少自知,对此,征询师一定要仔细听讲。③掩饰型:一般不会出现在开场,对这种情况,征询师应考虑是否为求助者发明了一个宽松、安全的氛围,可以请求助者慢慢讲。(1)求助者对征询效果的自我评估。(2)求助者社会生活适应状况改变的客观现实。(3)求助者周边人士对求助者改善状况的评估,特别是家人、朋友和同事。(4)求助者征询前后心理测试结果的比较。(5)征询师的评估。1、效果的标准问题。临床心理学中所谓“您好—再见”效应。2、安慰剂作用。3、互相作用的复杂性。4、假如对心理征询的效果进行客观研究,应做以下工作:设对照组。随机安排求助者。客观评分。考虑胜任能力。进行随访。1、征询师与求助者之间建立的和谐、信任关系,这是最基本的共同特点。2、求助者求治的强烈动机、积极态度,是影响征询效果的最大变量。3、有一套双方都相信的理论和方法。4、征询师自身的特性。5、促进求助者的认知改变、情绪调节、行为改善。1.对征询效果评估的时间:(1)在开始1次或几次征询后进行评估;(2)在征询结束前评估;(3)在征询后追踪复查时评估。2.对征询效果评估的方法:(1)对照征询前后心理测验的结果进行评估;(2)根据该求助者自我报告进行评估;(3)根据该求助者家人、朋友、同事的报告进行评估;(4)根据该求助者社会生活适应状况的改变限度进行评估;(5)根据征询师对该求助者各方面的观测进行评估。宣泄疏导求助者的感情而缓解情绪压力;鼓励求助者倾诉内心痛苦并进行针对性的指导;探寻求助者的潜意识并使求助者领悟;协助求助者改善认知结构,学会合理思维;通过学习与训练来建立积极、有效的行为模式;帮助求助者排除心理行为障碍,促进自然复愈与成长等。(1)一般背景资料。(2)来访因素。(3)现重要症状。(4)家庭关系、人际关系、个人成长经历和社会支持体系。(5)个人的情绪、个性特性、爱好爱好、自我结识评价及常用的应对方式。(6)既往病史、家族病史。(7)心理测试结果。(8)征询师的一般印象。(9)诊断与评价意见。(10)解决意见与征询方案。(11)征询各阶段及效果分析。1、智力正常2、年龄适宜3、内容合适4、人格正常5、动机对的6、信任度高7、行动自觉8、匹配性好1、欠缺型2、忌讳型3、冲突型1.征询师如发现自己与该求助者不匹配时,应以高度的责任感和良好的职业道德,明智地转介。2.一方面征求该求助者的意见,向其说明转介的因素或理由。3.向该助者介绍新征询师的有关情况。4.向新征询师介绍该求助者的情况。5.一般不干预新征询师的活动。6.不能在该求助者面前对新征询师的方法、为人等进行评论,更不能指责。1.绝对化规定:是指个体以自己的主观意愿为出发点,认为某一事物必然会发生或不会发生的信念。必须、完全、应当、理应,务必、完全、绝对;情态动词2.过度概括化:以偏概全。一旦转向别人就一味责备,并产生愤怒和敌意,与表白型多话同时出现。从不、总是、老是、无法、非常、永远、几乎没、毫无价值、一无是处、一点也不;副词3.糟糕至极:是一种对事物的也许后果非常可怕、非常糟糕、甚至是一种劫难性预期的非理性观念。不容易、一团糟、毫无希望、困难重重形容词非黑即白的绝对性思考;任意推断;选择性概括;过度引申;过度夸大或过度缩小;个人化;选择性悲观注视;情绪推理;应当倾向;乱贴标签。主观推断、选择性概括、过度概括、夸大或缩小、个性化、贴标签和错贴标签、极端思维生物学因素:1、征询或检查求助者是否有躯体疾病2、对有躯体疾病的求助者,拟定疾病与心理行为问题之间有无因果关系3、考虑生理年龄对心理行为问题形成的影响4、考虑性别因素对心理行为问题形成的影响社会性因素:1、拟定相关生活事件、人际关系及所处的生存环境2、分析所获得的资料,拟定求助者的临床表现与社会生活事件的关系3、拟定社会文化(如道德、风俗、习惯等)与心理障碍发生的关系心理因素:1、从个人心理发育资料入手,查看其认知能力和成长中有无错误观念产生2、查看求助者对现实问题有无误解或错误评价3、分析求助者内在世界中有无新旧观念冲突或对人对事的持久偏见事例4、寻找求助者的记忆中有无持久的负性情绪记忆5、分析求助者的思维倾向和习惯,有无反逻辑性思维和不良的归因倾向6、分析经验系统中存在的不利因素(老眼光)7、分析有无深层主关因素——价值观(人生价值观)方面的问题8、分析是否有心理发育停滞(钟友斌的认知——领悟疗法)1、适应症:认知偏差、负性情绪、情感障碍。2、操作环节:明确治疗靶目的、监控靶行为、设计新行为结果、实行强化。3、基本原理:操作条件反射①以奖励为手段建立某种行为,以处罚为手段消除某种行为。②以阳性强化为主,及时奖励正常行为,漠视淡化异常行为。1、适应症:认知偏差、焦急抑郁、行为不良。2、理论来源:(1)艾理斯于20世纪50年代后期创建的一种认知疗法。(2)认知取向治疗方法,也强调认知、情绪和行为整合。(3)合理情绪疗法接受了许多社会学习理论观点和技术,也经常使用一些行为治疗方法。3、治疗原理:(1)旨在通过纯理性分析和逻辑思辨途径,改变求助者的非理性观念,以帮助解决情绪和行为问题。(2)核心是ABC理论:强调情绪或不良行为并非由外部诱发事件引起,而是由个体对事件评价导致。①A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版空场地租赁合同范本-环境友好型租赁83篇
- 课题申报书: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数智化识别与精准化培育研究
- 2025版带司机租车车辆租赁、代驾及保险服务合同样本3篇
- 二零二五年度27项教育培训项目投资合同范本3篇
- 2024年货柜购销合同范本
- 2025版商品房广告投放策略合同2篇
- 2025年度岗亭安全防护产品供应合同
- 2025年度高科技企业安全作业协议书3篇
- 2025版家庭装修半包合同全屋定制家具生产及安装范本3篇
- 2024年度多层复合地板定制与安装合同3篇
- word 公章 模板
- T∕ZSQX 008-2020 建设工程全过程质量行为导则
- ISO-IEC17025-2017实验室管理体系全套程序文件
- 业务员手册内容
- pH值的测定方法
- 输出轴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及夹具设计
- 元旦文艺汇演校长致辞
-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管理案例分析》2023-2024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编号:1304
- 离合器接合叉机械工艺说明书
- PWM脉宽直流调速系统设计及 matlab仿真验证
- 蜂窝煤成型机设计方案.doc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