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区域经济学》单元作业题(1)1-4一、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1.区域经济学是地理学与经济学相结合的产物,它是研究各种经济现象在地理空间上发展变化规律的科学。(√)2.区域发展是一个主观的过程,是人们作用于区域经济开发过程的主观行为。
(×)3.区域经济开发有明确的开发主体,该主体自始至终控制着开发进程。
(
√
)4.区域规划的主体涉及政府和公司两大类,其中政府是第一主体,公司是第二主体。(
×
)5.人力资源开发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主线推动力。
(√)6.广义的区域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区域内的社会总财富的增长。
(×)7.区域内部产业部门的更替,就是把区域经济要素从衰退部门转到兴旺部门来,使相同的投入可以有更多的产出。
(√)8.一个地区的支柱产业就是该地区的主导产业。
(×)9.在区域经济学中,通常用区位商来判断一个产业是否构成地区专业化部门。(√)10.感应度系数是指某一部门增长一个单位最终使用时,对国民经济各部门所产生的生产需求波及限度。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区域经济学形成于(B)。A.20世纪2023代
B.20世纪50年代
C.20世纪70年代
D.20世纪90年代2.古典区位论向现代区位论发展的转折点是(C)。A.农业区位论
B.工业区位论
C.市场区位论
D.运送区位论3.三次产业的划分是英国著名的经济学家(B)一方面提出来的。A.库茨涅兹
B.科林·克拉克
C.配第
D.熊彼特4.容易陷入纳克斯所说的“贫困恶性循环”之中的是(
D)区域。A纯自然资源型
B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结合型C社会资源为主、自然资源为辅型
D资源缺少型5.下列哪种产业拥有的影响力系数最大?(A
)A建筑业
B农业
C采掘业
D商业三、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区域经济学研究的区域重要涉及(A
C
D
)A一国范围内特定的区域
B单纯从事某项活动的社区C全国国土
D跨国界的特定区域2.古典区位理论涉及(BC
D)。A中心地理论
B农业区位论
C工业区位论
D运送区位论3.现代区域经济学的重要理论(ABC)。A.新经济地理学派
B.新制度学派
C.区域管理学派
D.区位理论学派4.区域经济发展的含义重要涉及(ABC)。A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
B以技术进步为基础的产业结构升级C城市化水平的提高
D区域资源条件的改善5.三次产业结构演变的动因涉及(AB
)。A各产业产品需求收入弹性的差异
B各产业技术进步及技术结构特性C国民生产总值增长
D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四、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2分)1.区域经济学(狭义):狭义的区域经济学是研究区域经济发展和区际关系的科学。2.产权:是人们拥有的对资源的用途、收入和可让渡性的权利。3.区域经济发展:区域经济发展是指通过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升级以及社会进步实现区域经济发展质量的提高。4.区域产业结构:特定区域内各经济要素之间的比例关系。五、简答题(每题8分,共32分)1.当代区域经济学有哪些重要流派?现代区域经济学形成于20世纪50年代。现代区域经济学的三大流派:新经济地理学、新制度学派和区域管理学派。2.区域经济增长的机制有哪些?要素投入的驱动机制;中间投入的拉动和驱动机制;产业部门增长的拉动机制;先行地区增长的拉动机制。3.区域经济发展的含义。区域经济发展是指通过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升级以及社会进步实现区域经济发展质量的提高。4.配第-克拉克定律。随着经济的发展,随着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劳动力一方面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转移,进而再向第三产业转移;从劳动力在三次产业之间的分布状况看,第一产业的劳动力比重逐渐下降,第二产业特别是第三产业劳动力的比重则呈现出增长的趋势。六、论述题(每题16分,共16分)论述我国区域资源环境面临的重要问题以及实现资源环境合理运用的政策措施中国人口、资源和经济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1)中国的人口、资源基本观念;(2)中国人口与资源的矛盾:A人口基数大,人均资源量少,地区分布不均,可更新资源趋向负荷极限;B资源需求与消费的矛盾不断加深;C传统的发展模式和资源运用模式尚未主线改变;D区域资源的管理和决策机制也未主线改变。实现资源环境合理运用的政策措施:建立完善的资源开发规划、资源价格体系、资源政策体系、资源法律体系。行政管理专业(开放本科)《区域经济学》作业二一、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1.布局指向指在各种因素和布局机制共同作用下的产业布局,往往反映出倾向于某一类地区的倾向。(√)2.比较利益学说的理论基础是亚当•斯密的比较成本学说。(×)3.绝对成本学说和比较成本学说指出了两个地区之间互利贸易的基础是绝对劳动生产率的地区差异。(×)4.生产要素禀赋是指区域内各种生产要素的相对丰裕限度。(√)5.区域经济合作实质上是区域之间的非物质商品贸易,纯粹的物质商品贸易也属于区域经济合作的范畴。(×)6.区域间的直接投资合作重要有信贷和证券投资两种形式。(×)7.劳务合作的形式涉及纯粹的劳务贸易、加工贸易合作等。(×)8.通过扩大生产规模,增长生产能力或公司个数,互相采用聚集联合化与专业化方式,形成分工协作,达成效益最优,在区域内互相联系的生产聚集被称为非功能聚集。(×)9.水平合作是指合作双方经济技术水平差距较大,所提供生产要素的加工深度和技术层次不同的合作活动。(×)10.农村和农业经济发展是城市化的原始动力。(√)二、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D)不属于新产业区。A.新工业区B.现代农业区C.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D.经济特区2.(C)指在商品生产过程中,消耗各种生产要素的相对强度。A.要素禀赋B.要素强度C.要素密集度D.要素消耗量3.俄林在《区际贸易与国际贸易》(1933)一书中提出了(B)。A.创新理论B.要素禀赋理论C.人力资本学说D.区域发展的互相依赖理论4.(D)在192023出版的《经济发展理论》中提出了创新理论。A.亚当•斯密B.大卫•李嘉图C.查德•库珀D.熊彼特5.衡量城市化的静态指标是(A)。A城市化水平B城市化速度C城市成长力D.城市规模三、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区位选择的标准涉及(ACD)。A.成本最低B.地区形象最佳C.市场份额最大D.聚集效益2.产业布局的地区合理规模的评价标准涉及(ABD)。A.公司的经济效益是否最佳B.地区产业结构是否最优C.公司规模是否最大D.社会效益是否最大3.影响交易成本的区域性因素涉及(BCD)。A.经济发达限度B.区域垄断及其竞争C.区域集团形成及其竞争D.区域间地方政府及其竞争4.根据区域经济合作双方提供生产要素水平的不同,区域经济合作可以划分为(AC)。A.水平合作B.国际经济合作C.垂直合作D.一国范围内不同地区间的区际经济合作5.区域科技合作的内容涉及(ABCD)。A.科技研发合作B.技术贸易C.技术转让D.技术援助三、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2分)1、区位因素:在特定的点火在某几个同类地点进行经济活动比在其他地区进行同种活动也许获得更大利益的各种影响因素的集合。2、新产业区:指基于合理劳动地区分工基础上结成的网络,这些网络与本地的劳动力市场密切连接,实行专业化分工。3、要素密集度:指在商品生产过程中,消耗各种生产要素的相对强度。4、区域经济合作:指不同地区的经济主体,依据一定的协议章程或协议,将生产要素在地区之间重新配置、组合,以便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活动。四、简答题(每题8分,共32分)1.雁行产业发展形态说的内容。雁行产业发展形态说认为:一个有发展潜力的产业要实现由幼小产业发展成为世界性生产基地,必须通过三个阶段。(1)第一阶段,大量进口该产业的产品,开拓国内市场,同时引进技术,消化吸取,提高国产化水平,为国内大规模生产作准备。(2)第二阶段,国内规模化生产。这时该产业的技术已经完全标准化,产品质量提高,价格下降,产业开始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3)第三阶段,产品大规模出口,成为世界性的生产基地。2.简述影响区位选择的重要机制。目的驱动机制、利益驱动机制、宏观调控机制、市场调控机制。3.简述区域经济合作的内容。区域经济合作的内容涉及:工业贸易合作、资金合作、劳务合作、科学技术合作。(1)工业贸易合作涉及:生产合作、加工贸易合作。(2)资金合作涉及:直接投资合作(独资、合资),投资合作(信贷、证券)。(3)劳务合作涉及:纯粹的劳务贸易、信息征询业务、旅游业。(4)学技术合作涉及:科技研发合作、技术贸易、技术转让与技术援助。4.简述城市化的内涵。城市化是由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城市社会发展的自然历史过程。重要有六个方面的内涵:第一,城市化是城市人口比重不断提高的过程。第二,城市化是产业结构转变的过程。第三,城市化是居民消费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第四,城市化是城市文明不断发展并向广大农村渗透和传播的过程。第五,城市化过程是人的整体素质不断提高的过程。第六,城市化是农村人口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的统一。五、论述题(共16分)试述我国新一轮的地区市场格局和贸易冲突的因素及中国建立全国统一市场、优化地区贸易格局的基本思绪因素有:1、
地区贸易部格局2、
地区贸易冲突及生成机制。基本思绪为:1、
完善行政制度,切实转变政府职能。2、
制定“中国地方政府行为学”及“区际关系法”,严格限定地方政府的行为边界及区际交往必须遵循的原则和规范,同时加强司法、严格执行,使地区政府在解决区际关系时有法可依,不至于出格。3、
加快市场经济体制建设,培养全国统一市场。4、
培养一批真正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大型公司集团。《区域经济学》作业三一、判断题(每题2分,共12分)1.德国经济学家克里斯塔勒的中心地理论,从经济学的角度阐述了城市作为区域商业中心和加工中心的形式与发展的基本规律。(√)2.美国地理学家邓肯于1933年初次提出了系统的中心地理论。(×)3.顺序-规模分布型城乡体系又被称为金字塔型分布的城乡体系。(√)4.区域基础设施绝对量直接决定基础设施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支持能力,是反映区域基础设施水平的重要指标。(√)5.电力是指对一次能源加工转换而来的能源,又称其为一次能源。(×)6.经济区是指以劳动地区分工为基础客观形成的不同层次、各具特色的经济地区。(√)二、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根据克里斯塔勒的中心地理论,在开放的、交通方便的地区,(C)在城乡体系的形成中起着重要作用。A.行政原则B.交通原则C.市场原则D.中心原则2.在一些地区的城乡体系中,最大的城市无论在规模上,还是在经济社会地位上都与第二位城市不相上下,这样的城乡体系被称为(C)城乡体系。A.层级型B.顺序-规模分布型C.双中心型D.网络型3.不属于当前我国城市发展方针的是(D)。A.严格控制大城市规模B.合理发展中档城市和小城市的方针C.促进生产力和人口的合理布局D.促进建制镇的适当集中4.能源生产弹性系数是指(D)。A.能源消费量与GDP的比值B.能源消费年增长率与GDP的年增长率的比值C.能源生产量与GDP的比值D.能源生产年增长率与GDP的年增长率的比值5.在全国经济或者区域经济发展中居于主导地位、经济增长快、发展质量较高的地区,一个国家或地区实现经济发展的重要地区,通常其人均GDP要大大高于全国人均水平。这样的区域被称为(B)。A.经济特区B.区域经济核心区C.区域经济外围区D.新产业区三、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城乡体系的特性涉及(ACD)。A.关联性B.特殊性C.整体性D.层次性2.城乡体系的规模结构在理论上可以划分为(BCD)。A.层级型B.顺序-规模分布型C.双中心型D.网络型3.区域基础设施涉及(ABCD)。A.区域交通系统B.公用事业系统C.文化教育系统D.医疗卫生系统4.根据能源的形态可以将能源划分为(ABCD)。A.固体能源B.液体能源C.气体能源D.电力5.研究区域重心的指标涉及(ABCD)。A.地理重心B.人口重心C.工业重心D.经济重心三、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12分)1、城乡体系:是指一个区域内经济社会联系密切的,具有不同职能,不同规模、不同等级的城乡群体。2、区域基础设施:是指用于保证区域社会经济活动正常进行的公共服务系统,涉及经济基础设施和社会基础设施。3、域经济核心区:在全国经济或者区域经济发展中居于主导地位、经济增长快、发展质量较高的地区:一个国家或地区实现经济发展的重要地区,通常其人均GDP要大大高于全国人均水平。4、经济区划:是在结识客观存在的经济区的基础上,根据特定的时期国民经济发展的目的和任务,对全国区域进行分区划片,阐明各经济区经济发展的条件、特点和问题,指出它在国民经济体系中的地位和发展方向,最终为中央政府对区域经济进行宏观调控、地方政府制定区域发展规划、公司进行区域分析活动提供科学依据。四、简答题(每题8分,共40分)1.城乡体系有哪些类型?各有什么特点?城乡体系的类型:(1)顺序-规模分布型(2)双中心型(3)网络型城乡体系的特性:涉及关联性、整体性和层次性。2.简述区域基础设施发展的基本特性。基础设施在投资、生产、运营和消费上都有自己的特性:(1)基础设施的建设工程规模巨大,需花费巨额投资(2)基础设施的生产需要可以反映时代技术特点(3)基础设施经营的经济效益比较低(4)为了保证社会正常运营,必须保证满足社会对基础设施最低水平的消费需求3.简述基础设施投资与区域经济发展的互相关系。基础设施与区域经济发展的互相关系(1)基础设施与区域经济的同步增长关系(2)区域基础设施结构因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而不同(3)投资于基础设施是政府刺激经济增长的有效措施(4)投资于基础设施是实现区域可连续发展的必要条件4.我国交通运送业发展的空间格局的特性与趋势。(1)我国交通运送发展的带差异仍然比较明显。(2)中西部地区是我国未来十年交通运送发展的重点区域。(3)我国中西部地区地区辽阔,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不宜一味追求线路长度和路网密度,而应当与中西部地区的城市体系建设相结合,强化经济增长极的枢纽作用,建设以中心城市为核心的交通运送网络。5.简述经济区划的原则和依据。(1)经济区内自然和经济社会条件的相似性和区际差异性,这是划分经济区的一般原则。(2)充足发挥地区优势与国民经济综合发展相结合,即地区生产专业化与综合发展相结合,建立自己合理的产业结构。(3)地区经济中心与经济腹地相结合。(4)经济区的界线尽也许与行政区界线一致。(5)同级综合经济区之间在地理范围上不宜重叠或交叉,各同级经济区地区范围的综合覆盖上一级经济区的国土总和。五、论述题(共16分)如何评价中国的城市发展方针?(1)该方针只涉及城市规模,未涉及城市质量,不利于促进城市发展质量的提高。(2)“严格控制大城市规模”有其科学的内涵,但是在执行中经常被理解成“严格控制大城市”以及“控制中档城市发展成为大城市”,使得一些具有良好发展条件的大城市也因带有紧箍咒而受到限制,特别是许多很有发展前景的中档城市在向大城市迈进的过程中也困难重重。(3)对建制镇这一在数量上最为庞大的环节缺少规范。(4)“促进生产力和人口的合理布局”不宜作为城市化的目的。布局是人的主观行为,而城市化是一个客观的经济社会发展过程;另一方面,生产力和人口的城乡布局只是空间布局的一个方面,即便城乡布局合理了,也不一定意味着生产力和人口的整体空间布局就合理了。《区域经济学》单元作业题(4)一、判断题(每题2分,共6分)一、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1.目前,我国所采用的发展战略是工业赶超战略。(×)2.在区域经济发展中,选择支柱产业应当遵循的条件之一就是该产业应当有很低的区位商。(×)3.区域经济政策的基本目的是稳定发展经济、高效配置资源和公平分派收入。(√)4.21世纪区域经济学的发展呈现综合与分化两大趋势。(√)5.地区形象是指公众对该地区的综合评价和总体印象。(√)二、不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制定区域经济规划的方法重要有(ABC)。A综合平衡法
B区域分析法
C定量分析法
D定性分析法2.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特性(A
BC.D.
)。A.区域性
B.预见性
C.综合性
D.可操作性3.(
C
)主张以发展工业带动经济的发展,缩小同发达国家的差距。A.进口替代战略
B.出口替代战略
C.工业赶超战略
D.经济、社会综合发展战略4.区域规划的制定原则(
B.C.D.
)。A.统一原则
B.发挥优势原则
C.兼顾全局原则
D.效益原则5.区域经济产业政策可分为(
ABD)。A产业结构政策
B产业组织政策
C投资政策
D产业布局政策三、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1.产业政策是以区域经济各产业为对象,通过对各产业的保护、扶持、调整和完善,直接或间接参与产业或公司的生产经济活动的总称。2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对区域经济总体发展的设想、思绪和谋划。它根据不同地区生产要素条件的分布情况和该地区在国家经济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对地区未来发展的目的、方向和总体思绪进行谋划、以达成指导地区经济发展、促进地区经济腾飞的作用。3.区域投资环境是指存在于受资区域内,可以影响公司生产经营活动过程及其结果的一切公司外部因素的总称。4.地区形象是公众对该地区的综合评价和总体印象。四、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1简述区域经济政策的作用。第一,调节资源配置;第二,加快区域经济的要素流动;第三,调整区域经济的产业结构;第四,促进国际区域经济合作;第五,加快区域社会发展,振兴文化、教育和科技。2简述地方政府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职能。(1)
制定区域经济增长的目的。地区经济的发展,必须要有明确的目的,并保持经济发展的连续性,这就规定地方政府必须有一个长期的发展战略规划。(2)
开发自然资源。通过开发自然资源,达成发挥地区优势的目的,从而促进地区经济的发展,政府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3)
完善经济运营机制。建立完善的市场机制是地方政府重要的经济职能。重要涉及两个方面:一是市场体系的建立和管理,二是生产要素的组织和流通。(4)
调节各种经济活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JJF(陕) 062-2021 平面波动量仪校准规范
- JJF(陕) 014-2019 混凝土电阻率测试仪校准规范
- 班会课件之励志系列奋斗改变人生
- 学校文化建设与价值观引导计划
- 激励机制设计与员工忠诚度提升计划
- 证券投资基金销售服务协议三篇
- 走进父母-感恩父母-主题班会情感体验课课件(让生命充满爱)
- HED-系列厚膜阴极电泳涂料相关项目投资计划书范本
- 优化流程的工作计划设计
- 城市环境卫生管理服务行业相关投资计划提议
-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复习课件
- 地 理知识点-2024-2025学年七年级地理上学期(人教版2024)
- 15《我们不乱扔》(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2024)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
- 翻译技术实践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山东师范大学
- 基础有机化学实验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浙江大学
- 信息安全风险识别清单(模板)
- 北京市朝阳区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检测八年级数学试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 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探究教研课题论文开题结题中期研究报告(反思经验交流)
- 明朝郭氏移民情况
- 摩斯密码对照表42603
- 物业管理招投标评分细则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