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元考古-冯恩学讲义 08杭州老虎洞窑址和乌龟山窑址_第1页
宋元考古-冯恩学讲义 08杭州老虎洞窑址和乌龟山窑址_第2页
宋元考古-冯恩学讲义 08杭州老虎洞窑址和乌龟山窑址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杭州老虎洞窑址和乌龟山窑址1、南宋时期,宋高宗定都临安,在修内司营的辖区内设立一个窑场,供皇家瓷器需要,当时叫“内窑”“修内司窑”、。不久,又在郊坛下设立一个官窑。A、元代陶宗仪《辍耕录》卷二十九“窑器”条引南宋人叶寘(置)的《坦斋笔衡》:“政和间,京师自制烧造,名曰官窑。中兴渡江,有邵成章提举后苑,号邵局,袭故京遗制,置窑于修内司,造青器,名内窑。澄泥为范,极其精致。油色莹彻,为世人所珍。后郊坛下别立新窑,比旧窑大不俟矣。”B、《说郛》所录南宋人顾文荐的《负暄杂录》:“宣政间,京师自制烧造,名曰官窑。中兴渡江,有邵成章提举后苑,号邵局,袭徽宗遗制,置窑于修内司,造青器,名内窑。澄泥为范,极其精致。油色莹彻,为世人所珍。后郊下别立新窑,亦曰官窑,比旧窑大不俟矣”。从记载看,属于专为皇宫生产的官窑,产品不卖,一般官僚和庶民没有权使用。2、杭州地图——宋代皇城位于钱塘江的北岸,西湖的南侧。南靠钱塘江,北依西湖。向东是平坦地区,向西是高山大岭,位于风景秀丽、容易防守的要地。宋代皇城区域发现的两个窑址:凤凰山老虎洞窑址,位于宋皇城北城墙附近(相距不足百米)。乌龟山郊坛下窑址,位于宋城西南,两个窑相距5里。老虎洞窑遗址面积2000㎡多,海拔90m。位于凤凰山与九华山之间的一条狭长的山沟内平地处。20世纪20年代,日本人在杭州凤凰山一带发现了瓷片和窑具,发表文章说南宋修内司官窑就在凤凰山一带。1996年9月,由于下雨山洪冲出瓷片,被市民发现。瓷片的釉色很好,引起了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的注意,沿着发现瓷片的山沟向上找,终于找到了窑址。窑址之上是杭州的公墓区,还有茂密的大树,发掘前的准备工作是迁移现代墓。97年迁移公墓,砍伐大树。1998年发掘,获得全国十大考古发现提名奖,1999—2001年发掘获得2001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奖,并因此在杭州开了考古学年会。发掘了5m×5m探方86个。总发掘面积2300㎡,把全部文化层都发掘完。遗址规模不大,但是可以清楚看出当时的生产流程和组织形式。遗址是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发掘的。现在建成遗址博物馆。1、地层山沟东南——西北走向,中间是一个沟壑,古代有溪水。北部早期多,南部晚期多。地层堆积厚,最深的达3m。地层共分5层:第1层——近代扰乱层第2层——元代层第3层——南宋上层第4层——南宋下层第5层——北宋层在T18第2A层,出土一件荡箍。青釉,上沿面有“修内司窑置庚子年**匠师造记”的刻记。属于元代层,但是荡箍的特征与元代层其它荡箍不同,而与南宋层出土者相同。是南宋之物。(唐俊杰:《关于修内司窑的几个问题》文物2008年12期)证明南宋时已经有“修内司窑”之名。参考文献:《杭州老虎洞南宋窑址》《文物》2002年10期。2、遗迹馒头窑4座,龙窑3座,作坊10座,澄泥池4个,辘轳车基座坑12个、釉料缸2口,采矿坑2处,瓷片堆积坑24个。(1)澄泥池:砖石砌筑,池底部有瓷土沉积。长4.2、宽2.5、深1.7m。(2)作坊:基础部分用规整的石条和砖头砌筑墙基,用长方形砖砌墙,房屋的地面使用砖错缝平砌。排水沟、散水等也用石块和砖砌筑。设计精巧,用料讲究。(3)馒头窑是素烧窑。素烧是南宋官窑烧制薄胎厚釉的一道特殊工序。将成型的未上釉的器坯先放入素烧窑进行低温焙烧,以提高坯体的强度,为多次上厚釉创造条件。98LSY1,长1.8、宽1.22m,残高89cm。结构平面为马蹄形,由窑门、半圆形火塘、横长方形窑床、砖砌隔火墙,用砖分隔出的烟道、出烟室组成。火塘半圆形,长66、宽92、低于窑床22—32cm,在底部发现大量的木炭灰烬。出烟室半圆形,长18、宽82、高50cm。走烟孔内还塞着砖块,用来调节排烟量。窑室内发现大量素烧坯。这种结构与河南宝丰清凉寺的汝窑的窑炉相同。《宝丰清凉寺的汝窑址2000年发掘简报》,《文物》2001年11期。馒头窑在南方基本不见,是从北方移植过来的。(4)龙窑,长15、宽2.1m。我国窑炉的一种形式。多建筑在江南地区坡地上。最早发现于浙江上虞,为商代窑址。窑长条形,依山坡所建,由下自上,如龙似蛇,故名。(5)釉料缸2口。缸的口径64、腹径72cm。南北并列,缸的背面堆积大量的素烧坯。(6)H2、H3压在4层下,瓷片上覆盖1层致密的黄土。H2为规整方形,边长1m。H3为长方形,长2、宽1.8m,深45cm,出土瓷片万件,拼对出的器物有20多种器型,800件。瓷片坑的形状规整,瓷片上面覆盖1层黄土。瓷片基本能复原或拼对完整器。有的拼对后能看到打击点,说明是有意打碎的。[图片]——大鹅颈瓶。高35cm,垫烧,满釉。破口处是打击点,由于打击点处瓷片成碎渣,不能拼对。有的可以看出放射线。有的打击点位于颈部、圈足内的底心,若非有意敲打,不能撞击到。南宋地层内基本没有瓷片出土,瓷片集中出于坑内说明是被集中堆放的,这是官窑处理次品的方法。坑的功能:由于是专为皇宫生产的官窑,所以不惜成本,集中高技术的工匠生产。对产品质量要求极其严格。为了不使得出炉的不合格产品流散民间,把这些“次品”打碎,埋入坑中。3、出土瓷器标本(1)特点:釉质美,类玉为最高境界。继承汝窑传统,与越窑技术相结合。A、器形日常生活器物为主:有碗、盘、杯、罐、碟、壶、洗、盏托、梅瓶(暗圈足)、花盆等。仿青铜礼器:炉、尊、觚。北宋时国家祭祀大典中瓷器不是主要的器物。北宋灭亡,宋高宗南逃,祭祀器物多落入金人之手,因此南宋时皇帝举行祭祀,使用大量的瓷器代替青铜器等重器。由于需要量大,修内司最初是画出图样,交给余姚等瓷窑烧造,后来祭祀器物由官窑烧造。B、南宋胎黑色、香灰色、米黄色。胎中加含铁成分的矿物,使颜色加深,形成釉的深沉美感。有紫口铁足。(由于胎土中含铁量高及在烧造中由于釉层的流淌或工艺上的措施而形成的器口边缘发暗紫色,足边缘呈铁锈色)C、釉釉色以粉青为主,月白,米黄色。釉色莹澈、温润如玉。釉面绝大多数有开片。厚釉、薄釉都有。瓷器的釉非常讲究,除圈足的足面特意刮掉釉外,其余部位都上釉。不仅外表面上釉,外底、瓶的内壁、觚的坐(座?)内壁也都上釉。D、装烧方法支烧为主,有垫烧。窑具有匣钵、支烧窑具等。3、南宋修内司窑的时代特点南宋上、下层变化:由薄胎厚釉、厚胎厚釉兼有,逐渐胎体变厚,厚胎厚釉器物居多,少量厚胎薄釉器物,薄胎厚釉器物明显减少。由支烧为主,有一部分裸烧,发展为垫烧为主,全部由匣钵装烧。器形圈足由高变低,由外撇到直立。乌龟山窑址位于杭州乌龟山之下,距离钱塘江500m,在南宋皇城西南2km。乌龟山有紫金土,是制造瓷器的原料。20世纪20年代被发现确认。1984、85、88年发掘,共发掘1400㎡。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浙江考古所、杭州市园林文物局:《南宋官窑》,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年。1、遗迹窑炉1,作坊1(3个房子),练泥池1,辘轳坑2,堆料坑1,素烧炉1,素烧坯堆,排水沟2,道路。瓷片3万。2、瓷器特点(1)在出土瓷片中,完整及复原器形有23种,器型除出土量最多的碗、盘、瓶、罐、壶、盆等日常器皿外,有一批在宋代一般民窑中少见或不见的仿古器形,如鼎式、鬲式、尊式、带乳钉的香炉、薰炉、琮式瓶等。(2)在胎釉特征方面,主要有厚胎薄釉与薄胎厚釉两类产品。(3)部分器物有“紫口铁足”现象。(4)釉色以粉青和米黄两色为正烧品的主要色泽,这类釉色的瓷器有滋润光泽的玉质感,但大部分出土的瓷片釉色以灰青、黄褐、土黄色居多。3、窑具。匣钵、支钉等。有的刻字“高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