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一轮_第1页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一轮_第2页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一轮_第3页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一轮_第4页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一轮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拉马克的进化学说主要内容:①生物不是神创的,而是由更古老的生物进化而来的;②生物是由低等到高等逐渐进化的;

③生物多样性的形成都是由于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主要理论)。

法国博物学家拉马克用进废退:经常使用的器官就发达,不使用的就退化。

获得性遗传:由环境引起或由于用进废退引起的变化是可以遗传的。食蚁兽的舌头之所以细长,是长期舔食蚂蚁的结果。进步意义:1、反对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2、历史上第一个系统地提出了进化理论的学者。1、拉马克提出的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的观点缺少科学证据的支持,大多来自主观臆测。2、拉马克过于强调环境的变化直接导致物种的改变。不足:二、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础——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1)主要内容:①过度繁殖:②生存斗争:③遗传变异:④适者生存:自然选择学说对生物多样性的解释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变异适者生存动力和手段

资源有限有利变异逐代积累,生物不断进化出新类型结果

内因基础

2、抗流感的疫苗,每过几年就要更换新的种类,因为流感病毒又对旧的疫苗产生了高度的抗性,这种抗性最好的解释是()A、病毒的获得性遗传B、病毒某些结构的用进废退C、由于选择作用,使对疫苗有抗性的病毒被保留下来并扩大繁殖D、由于生殖隔离造成C(4)对自然选择学说的评价②局限性:a、对遗传和变异的本质不能做出科学的解释。b、对进化原因的解释局限于个体水平。C、强调物种形成的渐变过程,不能解释物种大爆发现象。①先进性:科学的解释了生物进化的原因,和生物多样性形成的原因。三、现代生物进化理论A、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单位;B、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C、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D、隔离导致新物种的形成;E、共同进化和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内容:A、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1、种群的概念:种群是指生活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内的同种生物全部个体的总和。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2.种群的基因库:A、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基因型频率:在一个种群基因库中,某种基因型的个体占全部个体的比率。

A%=A/(A+a)AA%=AA/(AA+Aa+aa)基因频率:在一个种群基因库中,某个基因占全部等位基因数的比率。3.基因频率与基因型频率A、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9、某工厂有男女职工各200名,调查发现,女性色盲基因的携带者为15人,患者5人,男性患者11人。那么这个群体中色盲基因的频率是()A.4.5%

B.6%

C.9%

D.7.8%B假设的昆虫群体满足以下五个条件:①昆虫群体数量足够大;②全部的雌雄个体间都能自由交配并能产生后代;③没有迁入与迁出;④自然选择对A、a控制的翅型性状没有作用;⑤也没有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4、种群进化的实质A、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在某昆虫种群中,决定翅色为绿色的基因是A,决定翅色为褐色的基因为a,从种群中随机抽出100个个体,测知基因型为AA、Aa和aa的个体分别是30、60和10个。36%48%16%60%40%36%16%48%60%60%40%40%36%48%16%进化的实质:

表面看,自然选择是对一个个生物个体表现型选择,实质上是对个体所包含的变异进行选择。从现代分子遗传水平看,自然选择实质上是对变异所对应的基因的选择,从而改变着群体中不同基因的基因频率。

所以,生物进化的过程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变化的过程。这也说明了生物进化的单位不是个体,而是种群。哪些可遗传的变异可以引起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可遗传的变异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基因重组突变1、突变的有害和有利并不是绝对的,它取决于生物的生存环境。2、突变和基因重组只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不能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B、突变和基因重组为进化提供原材料

由于突变和基因重组,桦尺蠖出现不同的体色。(黑)S基因频率从5%→95%95%5%自然选择可以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C、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1870年桦尺蠖的基因型频率为SS10%;Ss20%;ss70%,在树干变黑这一环境条件下假如树干变黑不利于浅色桦尺蠖的生存,使得种群中浅色个体每年减少10%,黑色个体每年增加10%,以后的几年内,桦尺蠖种群每年的基因型频率与基因频率是多少呢?13.1%升高26%60.9%26.1%73.9%14.6%29.3%56.1%29.3%70.7%降低自然选择对基因频率变化的影响在这个探究实验中根据上面的数据分析,变黑的环境对桦尺蠖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变黑的环境对桦尺蠖浅色个体的出生率有影响吗?(2)在自然选择中,直接受选择的是基因型还是表现型?

变黑的环境使控制浅色的s基因频率减少,S基因频率增加;

许多浅色个体可能在没有交配、产卵前就已被天敌捕食。

天敌看到的是桦尺蠖的体色(表现型)而不是控制体色的基因。结论:自然选择导致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变异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不利变异被淘汰,有利变异逐渐积累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生物朝一定方向缓慢进化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提供选择材料(一)物种物种:指能够在自然状态下相互交配并且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简称“种”。全世界的人都是一个物种吗?马跟驴是一个物种吗?D、隔离与新物种的形成地理隔离:不同物种之间一般是不能够相互交配的,即使交配成功,也不能够产生可育的后代,这种现象叫生殖隔离。生殖隔离:由于地理上的障碍使得同种生物的不同种群间不能够发生基因交流的现象。(二)隔离种类指不同种群间的个体,在自然条件下基因不能自由交流的现象。概念:(三)、物种的形成1、渐变式原始种群种群1种群2不定向变异不定向变异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基因库1基因库2物种1物种2地理隔离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生殖隔离2、骤变式如自然界多倍体的形成。(多指植物)2n香蕉4n香蕉低温诱导3、人工诱导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人工诱导多倍体等。1、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2、新物种的形成不一定要经过地理隔离,但一定要有生殖隔离;3、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4、自然选择导致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5、新物种形成的三个环节: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隔离;6、进化实质是基因频率的改变,单位是种群。比较一:生物进化与物种形成实质上是种群基因频率改变的过程,所以生物进化的标志为基因频率的改变,不论变化大小都属于进化的范围。基因频率的改变导致突破物种的界限,形成生殖隔离,标志着新物种的形成,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而不是生物进化的必要条件。区别生物进化物种形成比较一:生物进化与物种形成联系生物发生进化,不一定形成新物种,新物种的形成一定要经过生物进化过程。10、生殖隔离包括:()①动物因求偶方式不同,繁殖期不同造成不能交配②植物因开花季节、花的形态不同而不能交配③动物胚胎早期死亡④产生的杂交后代没有生育能力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②D、①②③④DE、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三、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任何一个物种都不是单独进化的。不同_______之间、____与________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这就是共同进化。物种生物无机环境(一)共同进化共同进化实例(二)生物多样性的形成1、内容:基因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