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七上复习第四单元_第1页
历史七上复习第四单元_第2页
历史七上复习第四单元_第3页
历史七上复习第四单元_第4页
历史七上复习第四单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复习第四单元复习目标1、了解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知道三国鼎力局面形成的原因。2、知道

江南地区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得到开发的原因及影响。3、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及作用。4、魏晋南北朝时的科学技术和文化艺术,知道祖冲之及主要成就;宗教传播及石窟艺术。曹操势力日益壮大的原因:政治上:(1)“挟天子以令诸侯”(2)重视人才经济上:(1)招募流亡农民垦荒(2)组织兵士耕田背景:东汉末年,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政治腐败、黑暗。184年,张角领导的黄巾起义爆发。全国陷入割据混战的局面。战役名称作用时间交战双方战争特点结果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公元200年袁绍和曹操以少胜多曹操胜利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公元208年曹操和孙刘联军以少胜多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曹操失败国名建立人建立时间 都城经济特色灭亡情况魏曹丕220年洛阳兴建水利,发展农业生产265年,为西晋取代蜀刘备221年成都丝织业发达,蜀锦行销三国263年被魏国灭亡吴孙权222年建业造船业发达,卫温到达夷洲(今台湾)280年西晋灭吴,三国时代结束朝代建立者时间都城西晋宋

—479年齐萧道成479年—502年梁萧衍502年—557年陈陈霸先557年—589年两晋、南朝简表洛阳建康东晋南朝司马炎司马睿刘裕265年—316年317年—420年420年一、边疆少数民族内迁

1、原因:中原王朝的招抚和强迫2、内迁民族:匈奴、鲜卑、羯、氐、羌(五胡内迁)

3、民族矛盾加剧西晋施行分封诸侯的制度,导致“八王之乱”316年西晋被匈奴灭。北方陷入割据状态,即“五胡十六国”,之后,前秦(氐族)统一黄河流域。南方建立东晋政权。

383年,苻坚挑起淝水之战,前秦败,北方重陷入割据状态。

4、民族融合加强鲜卑族逐渐强大,建立了北魏。北魏建国后,进行了许多改革,向汉人学习,其中最著名的是孝文帝的改革。活动与探究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封建社会的第一次大分裂的时期,你能将魏、蜀、吴、十六国、西晋、东晋、南朝、北朝等对号入座,填入下面的图表中吗?魏(220)蜀(221)吴(222)

西晋(265-316)

十六国(前秦)

东晋(317-420)

北朝(北魏)

南朝(宋齐梁陈)练习⒈以下选项,其中3个是同一类的,另一个是不同类的,请你把这个不同类的选项找出来A.城濮之战B.官渡之战C.赤壁之战D.淝水之战⒉三国时,台湾名称叫A.琉球B.流求C.夷洲D.澎湖⒊.三国鼎立局面最终形成的标志是A、赤壁之战曹操败北

B、曹丕定都洛阳C、刘备在成都称帝

D、孙权称王建立吴国4.东汉末年,曹操能在军事集团割据混战中取得政治优势地位的原因是A.挟持汉献帝,“挟天子以令诸侯”

B.实行屯田制,保证军粮供应C.奖励农耕,得到劳动人民支持 D.官渡之战打败劲敌袁绍ACDA江南地区的开发为我国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奠定了基础。影响:第一:西晋后期“永嘉南渡”出现,大量的北方人口迁往江南,为江南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生产技术和工具;第二:江南地区有发展经济的优越自然条件(地处亚热带,对农作物生产有利);第三:江南地区战乱比较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第四:南迁人民和南方原住民的辛勤劳动条件:时间:东晋期间得到大规模的开发区域:长江中下游、太湖、潘阳湖、洞庭湖沿岸二、北魏孝文帝改革1、改革背景:民族融合趋势加强直接原因:控制汉族,加强统治2、措施:迁都平城(山西大同)→

洛阳整顿吏治建立农村基层组织施行均田制汉化措施3、作用:促进民族融合,奠定了南北统一的条件有利于农业生产的恢复发展,促进了北方社会的发展和各民族之间的融合,对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政治方面经济方面:民族政策:练习⑴江南地区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得到开发的原因不包括A.农产品商品化程度高

B.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C.江南地区具有发展农业的优越条件D.江南地区的战争相对较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⑵中国古代历史上有这样两次改革:一次使秦国成为战国后期实力最强的国家,另一次使鲜卑族人吸收汉族先进文化,加快了发展步伐.两次改革是①管仲改革②商鞅变法③北魏孝文帝改革④王安石变法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④(3)“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曾定都洛阳的朝代有()①曹魏②西晋③前秦④北魏⑤东晋A、①②③④B、③④⑤C、①②④D、②③④⑤ACC练习识读下列《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民族流动示意图》请回答:(1)从什么时候北方少数民族开始迁往中原?举出迁入中原的三个少数民族名称。我国古代第一次大规模人口迁徙发生什么时候?(2)什么原因导致中原汉族迁往江南?(3)人口南迁对江南经济发生有何影响?(4)想一想,人口迁徙的积极影响有哪些?答:东汉末年;匈奴族、鲜卑族、羯族、氐族、羌族答:西晋后期永嘉年间。答:北方战乱。答:影响:带去了劳动力,先进的生产技术和不同的生活方式,促进了江南经济的发展。答:积极影响:有利于民族融合;促进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等。练习

民族大融合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两大显著特征之一,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大融合。请回答:(1)孝文帝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主要有哪些?(2)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融合在社会生活方面凝结下来的成果非常突出。请举出其中最为生动的三个事例。(3)魏晋南北朝时期另一大显著特征是什么?答:迁都洛阳;实行汉化政策:说汉语;穿汉服;改汉姓;与汉族通婚;采用汉族的官制、律令;学习汉族的礼法,尊崇孔子等答:“胡人汉服”、“汉人胡食”、汉族改变席地而坐的习俗。答:政权的分立;江南地区开发。祖冲之与圆周率时代:南朝宋称谓:数学家、科学家、天文学家成就:对圆周率的推算,把圆周率数值精确到小数点后七位意义:这项创举领先世界近一千年(比欧洲早1000多年)贾思勰时代:北魏称谓:农学家成就:《齐民要术》

地位: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业科学著作(系统论述农业生产的专门著作),在世界农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内容及作用:总结了当时的农业科学知识和经验;在当时起了很大作用,后世的农业生产也有指导意义。郦道元时代:北魏称谓:地理学家成就:《水经注》(对《水经》进行考订增补)内容:以注录水道系统为纲,介绍了江河流经地区的山川城镇、地形物产、风土人情,历史古迹等。地位:是一部综合性的地理学专著。王羲之(“书圣”)背景:东汉末年,书法逐渐成为一种艺术。魏晋时期,书法艺术逐渐成熟,书法字体有楷体、行书、草书。时代:东晋特点:集书法之大成,写出的字,或端秀清新,或飘若浮云,矫若惊龙。代表作:《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顾恺之(擅长人物画)背景:南北朝时期,绘画艺术有了很高的成就特点:线条优美、活泼传神、富有个性代表作:《女史箴图》、《洛神赋图》陶渊明

时代:东晋代表作:《归田园居》

类别:田园诗类别朝代代表人物著作贡献数学祖冲之农学北朝贾思勰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业科学著作地理北魏郦道元《水经注》书画东晋写出的字,或端秀清新,或“飘若浮云,矫若惊龙”,《兰亭序》有“天下第一行书”的美誉,王羲之被后人称为是“书圣”。绘画东晋诗歌东晋《归园田居》石窟艺术

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的数值计算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领先世界一千年。《齐民要术》以注录水道系统为纲;一部综合性的地理学专著。王羲之《兰亭序》《女史箴图》《洛神赋图》

开创了田园诗的先河。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南朝宋北朝陶渊明顾恺之练习⒈它总结了我国北方劳动人民的生产经验,介绍农、林、牧、副、渔业的生产方法,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书。这部书是A.《水经注》B.《齐民要术》C.《农政全书》D.《王经》2.“飘若浮云,矫若惊龙”是对下列哪一艺术品的赞颂。A.王献之的书法B.顾恺之的人物画C.云冈石窟的壁画D.王羲之的书法⒊下列几位历史人物,对人类文化传播贡献最大的是A.张衡B.张骞C.蔡伦D.祖冲之4、下列历史人物生活在同一个朝代的是()A王羲之与顾恺之

B顾恺之与郦道元C祖冲之与贾思勰

D王羲之与郦道元BDCA一、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兴起

1、佛教的传入①起源于古印度②西汉末年传入我国中原地区。③东汉明帝时,兴建了中国第一座佛教寺院白马寺。④教义:人死后能够转生来世,人的今生能忍受苦难,虔诚地信佛,来世就可以得到幸福。2、道教的兴起①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②东汉时在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