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文明第五讲_第1页
工业文明第五讲_第2页
工业文明第五讲_第3页
工业文明第五讲_第4页
工业文明第五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二近代工业文明时代的世界和中国公元14世纪资本主义萌芽兴起——20世纪初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主题线索:(1)纵向是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和确立对世界统治的历史。(2)横向是人类由分散隔绝状态进入整体发展的一体化过程。(3)从社会转型:近代化(现代化)传统的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化,具体表现为:

经济—手工生产向机器生产转化;政治—专制独裁向民主法制转化;思想—愚昧迷信向民主科学转化。

(4)按近代化经营模式可分为: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时期——垄断资本主义时期(私人垄断、国家垄断)历史分期:(1)公元14C—16C:工业文明的基础:资本主义萌芽阶段(2)17C—18C:工业文明的开启:工场手工业时期(3)18C中后期—19C中期:工业文明时代的确立和发展:蒸汽时代(4)19C晚期—20世纪初:工业文明时代的纵深发展:电气时代第一讲工场手工业时期的西方文明第二讲两次工业文明时期的西方文明一、文明史观:近代工业文明1.纵向:工场手工业时代蒸汽时代电气时代2.横向:世界各国相互碰撞、相互学习、相互融合二、现代化史观(近代化史观)1.西方:原发内生型思想领域: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政治领域:英法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经济领域:工业革命2.中国:后发外生型历程与西方相反:经济领域:洋务运动政治领域: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思想领域:新文化运动三、全球化史观:从孤立分散到逐渐形成一个整体1500年前后:世界市场雏形形成:新航路开辟16-18世纪:世界市场拓展:殖民扩张与掠夺19世纪: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第一次工业革命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市场进一步发展:第二次工业革命横向比较●●●●BC475136818401949秦汉时期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隋唐时期五代十国辽宋夏金元明清时期世界手工工场时代14世纪18世纪末19世纪初

18661945●●●●蒸汽时代电气时代电子计算机时代根据生产力标准:自由资本主义时期帝国主义时期根据生产关系标准:近代时期战国时期●1500年1917年●——近代史通史整合通史概览时段整合中外关联阅卷案例引导审题栏目索引通史概览

近代中国近代西方(含中世纪晚期)时间跨度1840年至1949年14世纪至1917年基本特征从沉沦到抗争、探索、缓慢走向近代化资本主义经济、政治、精神文明发展表现政治文明1.1840年至1900年,西方列强先后发动一系列侵华战争,一步步把中国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虽然进行了诸如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等艰苦的抗争与探索,但最终未能阻挡住沉沦的脚步2.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先后进行了国民革命、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最终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1.17至19世纪,英、美、德、法等国先后通过革命或改革的方式进入资本主义阶段,确立起代议制度2.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爆发,建立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表现物质文明1.外国资本主义入侵,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洋务运动开启了近代化进程,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中国经济结构发生巨大变化2.民国时期资本主义经历了曲折艰难的发展过程,既有民国初年“短暂的春天”,也经历了抗战时期的“秋天”和解放战争时期的“冬天”3.近代中国的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也发生了巨大变化1.15、16世纪,新航路开辟,世界市场的雏形出现,随之而来的殖民扩张进一步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2.19世纪中期第一次工业革命完成,人类进入蒸汽时代,促使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3.第二次工业革命完成后,人类进入电气时代,并推动垄断组织产生,资本主义国家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进一步发展

表现精神文明1.鸦片战争后,林则徐、魏源开始睁眼世界,洋务派提出“中体西用”思想2.资产阶级先后提出了“君主立宪”“民主共和”“民主与科学”等思想,主张发展资本主义,建立资本主义的国家3.以陈独秀、李大钊为代表的激进民主主义者将马克思主义引入中国;毛泽东继承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形成毛泽东思想1.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逐渐冲破了神学的枷锁,近代人文精神进一步发展2.启蒙运动冲击了封建专制统治,推动了欧美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3.近代自然科学与文学艺术产生并发展一、资本主义萌芽时期(14---16世纪)二、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蓬勃发展(17---18世纪)三、蒸汽时代(18世纪中后期---19世纪中期)时段整合四、电气时代(19世纪末20世纪初)五、鸦片战争后的中国六、甲午战争后的中国西方文明冲击下的近代中国:近代西方工业文明七、五四运动后的中国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掌握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基本史实(背景、内容、影响)比较两者的异同启蒙运动掌握启蒙运动的背景、主要概况和影响(总结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的发展)新航路的开辟掌握新航路开辟的原因(主客观)、经过(四位航海家)和影响(多角度来评价)荷兰、英国等国殖民扩张掌握早期殖民扩张的基本史实,深刻理解殖民扩张带来的影响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权利法案》、责任内阁制、两党制美国共和制的确立独立战争、《独立宣言》、《1787年宪法》、两党制经典力学2015年考试说明考点细化第五讲工场手工业时期的西方文明知识梳理时期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物质文明选修资本主义萌芽时期(14—16世纪)工场手工业发展时期(17—18世纪)四、工业革命前的资本主义世界(14~18世纪)重要史实时间政治经济文化选修14~18世纪英美率先确立民主政治制度;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权利法案》、1832年议会改革;美国1787年宪法、联邦政府建立新航路开辟、早期殖民扩张、三角贸易、世界市场开始形成、圈地运动、重商主义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人文主义的发展)宗教改革1.资本主义萌芽阶段时间:14~16世纪。总体特征:“人”和“世界”被发现,欧洲开始从封建社会向近代社会迈进(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迈进)。分类描述:(1)商品经济发达并出现资本主义萌芽;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出现雏形(经济)。(2)欧洲社会仍处于神权与王权的封建统治之下(政治)。(3)人文主义精神得到传播,封建神权受到冲击(思想)。(4)世界开始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对外关系)。主干知识:(1)文艺复兴(14~16世纪)和宗教改革(1517年)。(2)新航路开辟(1487、1492、1497、1519)。主题词:人和世界被“发现”的时代。阶段特征概述2.工场手工业阶段时间:17~18世纪中期。总体特征:资本主义的发展与封建制度矛盾尖锐,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开启了工业文明大门的政治革命时期。分类描述:(1)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处于工场手工业时期;随着殖民扩张,世界市场进一步扩大,世界联系越来越紧密;工业革命率先在英国展开。(2)资产阶级代议制在英、美、法等国确立并完善(法制化、民主化趋势增强),但手工工场时期的资本主义还不能战胜封建主义,世界各国整体仍是以封建制度为主。(3)近代科学技术产生并取得突破,为后来的启蒙运动和工业革命提供了必要的条件;理性主义精神得到传播,封建主义(王权、教权)受到进一步冲击。(4)世界日益走向整体。主干知识:(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640~1688年)、《权利法案》(1689年)、《王位继承法》(1701年)、责任内阁制形成并完善(18世纪中叶)、1787年宪法、华盛顿(18世纪)、拿破仑(18世纪后半期~19世纪初)。(2)荷兰成为“海上马车夫”(17世纪)、英国打败西班牙无敌舰队(1588年)、英国议会颁布《航海条例》(1651年)、三次英荷战争(1652~1674年)、英法七年战争(1756~1763年)。(3)启蒙运动(17~18世纪)。(4)经典力学(1687年)。主题词:构想、构建理性王国,革命时期,近代科学诞生。重难点提升一、中西资本主义萌芽比较比项中国西方时间明朝中后期(16世纪)14----15世纪产生区域都产生在沿海或沿江交通发达、贸易频繁地区结果都宣告了封建社会开始衰落解体发展程度出现于江南个别地区和个别手工业部门途径更广泛:城市手工作坊转化为手工工场;商业资本的直接作用;农村资本主义农场的出现社会环境封建制度顽固,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封建政府压制资本主义萌芽发展封建制度相对薄弱,资本主义容易突破封建主义束缚发展兴起结局、影响资本主义萌芽由于受到封建主义扼杀,止步不前,拉大了与欧洲的差距,造成落后挨打局面资本主义萌芽发展起来,欧洲主要国家相继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形成强大历史潮流,推动欧洲各国进行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对外侵略扩张,冲击东方落后制度,使东方从属于西方二、不同史观看新航路开辟的影响革命史观是西方列强殖民掠夺之路社会史观增加了人类的食品种类,改变了人的饮食结构和生活习惯全球史观是世界各地联系之路;世界逐渐连成整体近代化史观是西欧资本主义工业化的起步之路文明史观是人类文明交流融合之路,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基督教(诞生于公元一世纪的罗马帝国)公元4世纪初期定为罗马帝国的国教天主教(以罗马为中心)东正教(君士坦丁堡)东正教天主教新教11世纪第一次分裂(1054年)①路德教②加尔文教③英国国教16世纪的第二次分裂三、欧洲宗教改革1、宗教改革发生的历史背景和实质必要性(根本原因):天主教的统治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政治、经济、思想、生活)。可能性:①经济根源:欧洲资本主义的兴起②政治因素: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③思想文化因素:异端思想、文艺复兴的影响实质:新兴资产阶级发动的,反封建的斗争三、欧洲宗教改革(16世纪)①12C,法国南部“异端”运动(主张:否定正统宗教仪式和教阶制度)②14C-15C,英国人威克里夫的“异端”学说(主张:信徒与上帝之间不需要教会和教士)③捷克人胡司对教会的批判(主张:教会权力服从世俗统治的权力)2、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社会背景1、德意志四分五裂的政治局面,严重阻碍了德国经济的发展,便利了天主教会对德国的控制。2、罗马教廷对德意志的经济掠夺和政治控制。激化了社会各阶层和天主教会的矛盾。3、人文主义在德意志的传播,马丁·路德立志改革。4、教皇兜售赎罪券,路德发表“九十五条论纲”。主要内容因信称义:信仰即得救(“廉价教会”的经济主张)《圣经》至上:人人皆祭司(自由平等的思想观念)建立本民族教会:王权高于教权(加强王权,实现国家统一的政治要求)影响冲击天主教会推动了广大民众的反封建的斗争促进了德意志民族语言的发展、民族国家的形成。路德教派取得合法地位标志着近代资产阶级神学诞生为欧洲宗教改革开辟了道路3、加尔文宗教改革路德和加尔文的观点有哪些异同?相同点:①信仰得救;②《圣经》是最高权威、③简化宗教仪式不同点:①加尔文主张先定论,承认上帝的预选,否认一切自由意志。路德强调精神领域里的个人信仰在获救中的决定作用。②加尔文使现实的经济生活获得神圣性,鼓励人们大胆地追求财富与成功,更加符合资产阶级的利益。路德只把上帝放在人的内心信仰中,使人的精神具有神圣性。

③加尔文的主张更激进,主张建立民主教会,严厉排斥异己。对于宗教,路德就其实践来说,更多是一个摧毁者,而加尔文则更多是一个建造者。“加尔文的信条正适合当时资产阶级中最果敢大胆分子的要求。”

产生了更广泛的国际影响,日内瓦成为“新教的罗马”4、英国亨利八世宗教改革改革的背景:

①资本主义发展,新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崛起;②英国社会各阶层与王室都极力反对教会神权统治,要求改革③亨利八世离婚案(直接原因)改革的内容:①限制教会的立法权,取消教皇的最高宗教司法权、行政权;年贡改交国库。(断绝了英国教会和罗马教廷在行政与经济上的联系)②1534年颁布《至尊法案》,英王是教会的最高首脑,王权大于教权。③保留了天主教教义与仪式。④封闭修道院,没收其财产归王室所有,沉重打击教会势力。改革的结果:①伊丽莎白一世巩固了宗教改革的成果,英国基督教成为了英国国教;②英国国教教会成为了封建专制统治的工具。5、宗教改革对社会变革的影响:(1)沉重打击了天主教在欧洲的神权统治,促进欧洲民族意识的高涨和民族国家的发展。(2)天主教会被剥夺的资产落到资产阶级手中,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3)从更广泛的社会层面和更深刻的心灵角度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发展了人文主义。(4)成为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旗帜。推动了欧洲从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过渡进程。6、西方人文主义精神内涵:文艺复兴时期:批判宗教神学世界观,追求人性解放和现世物质的享受。宗教改革时期:宗教改革家用人文主义宗教观挑战以教皇为首的宗教权威,追求精神上的自由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人文主义思想得到进一步弘扬(物质的享受—精神的自由;从上层知识分子---社会各阶层)。四、美国《独立宣言》1、背景:(1)北美殖民地居民追求自由、财富的文化心理及自治传统(2)北美殖民地民族、民主意识觉醒。(内在动力)(3)北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同英国矛盾的激化(4)潘恩的《常识》推动北美人民走独立道路征税问题-波士顿倾茶事件(战争导火线)2、《独立宣言》体现的民主思想:(1)平等与天赋人权思想(2)主权在民学说

(3)人民革命权利的理论

3、《独立宣言》的积极意义:

(1)宣告了美利坚合众国的诞生

(2)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以政治纲领的形式宣布了民主共和国的原则,被称为世界上“第一个人权宣言”

(3)推动了欧洲资产阶级革命(法国)、亚洲、拉美的民族独立运动

(4)它体现的民主思想成为历代美国人不断追求的理想,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运动。

4、历史局限性:(1)没有废除奴隶制(2)存在着财产、性别、种族的各种限制。相同点:都阐述了天赋人权,人人生而自由、平等不同点:洛克把人权概括成自由权、生命权和财产权,适应了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反对专制统治,实行法治的民主要求。

《独立宣言》把人权概括成生存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适应了北美人民摆脱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的要求。5、试比较《独立宣言》的天赋人权与洛克的天赋人权的异同点?五、法国《人权宣言》革命的背景:根本原因——波旁王朝的专制统治阻碍了资本主义发展思想基础——启蒙思想启发了第三等级的反抗意识直接原因(导火线)——严重的财政危机,三级会议召开外部原因——美国独立战争的推动作用4、《人权宣言》的发布:时间:

1789年颁布机构:制宪会议(君主立宪派)思想基础:洛克和卢梭等欧洲启蒙学者的“自然法”和“社会契约思想”。内容:①人们生来而且始终是自由的,在权利上是平等的,这些权利就是自由、财产、安全和反抗压迫。②法律是公众意志的表现,全国公民都有权亲身或通过代表参与法律的制定;在法律面前,所有公民都是平等的。③私有财产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④强调国家的最高权力来自于人民。核心:人权、民主、法治、平等。自然权:人生来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自由、财产、安全和反抗压迫是不可动摇的权利。主权在民:主权的本原主要寄托于国民;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宣言》的核心内容有哪些?它是如何阐述“人的自然权利”和“主权在民”思想的?影响:①揭示了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的原则,否定了封建等级制度,体现了摧毁封建君主专制的要求,成为资产阶级夺取政权和巩固政权的思想武器,实际上宣告旧封建王权的灭亡和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的诞生;②以法律为基础的资产阶级权利取代了以君主个人意志为标志的封建特权;③将启蒙思想发扬光大,用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影响欧美资产阶级革命、亚洲和中国革命;推动了世界资产阶级民主化的进程。①理论基础:都以“天赋人权”、“社会契约”、主权在民、“人民革命权利”等为理论基础;

②对革命的影响:既推动革命的进程也体现革命的成果;

③均是西方民主制度史上的重要文献。

六、《人权宣言》与《独立宣言》的比较相同之处:①《宣言》发表的目的和侧重点不同:《独》是为北美独立确立合法的理论依据,侧重于谴责英王侵害北美人民天赋权利的罪行;《人》重在确立资本主义新制度,重视对“自由”、“平等”、“法治”的阐述;②《人》规定的人权比《独》更具体、广泛,对世界民主政治发展的影响和意义更为深远。不同之处:英国代议制民主政治的特点:(1)君主制、民主制、贵族制三者融为一体。保留君主,代表国家,但“统而不治”。以议会和责任内阁为权力核心。(2)没有一部成文宪法,不成文的习惯法与惯例在政治生活起着更大作用。是间接民主,但有更多的弹性、更广泛的包容性、更大的自由度(3)基本政治框架(国王、上院、下院、内阁)保留着中世纪的传统特征。(继承性)发展的渐进性与创新性。七、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建立过程:1、从传统来讲,英国有着悠久的宪政历史;

2、通过曲折的资产阶级革命,议会于1688年发动“光荣革命”结束了斯图亚特王朝的统治,为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奠定了政治基础;3、1689年议会通过《权利法案》,标志着君主立宪制初步确立;4、此后随着议会的不断立法,议会权力日益超过国王权力,19世纪上半期责任内阁制进一步完善,国王真正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君主立宪制最终确立。

17世纪末,《三年法案》使议会成为常设性的机构,避免了历史上的“短期议会”、“长期议会”等现象发生。18世纪初,《王位继承法》使王位掌握在新教手上,避免了因宗教而发生的王朝复辟等问题。责任内阁制:内阁由议会产生,总揽国家行政权力,并向议会负责的一种国家政权组织形式。形成过程:没有任何成文法律为依据,依靠惯例形成的起源:16—18世纪初,枢密院中外交委员会形成:18世纪早期,英王乔治一世退出内阁,指定下院议会多数党领袖沃波尔主持内阁会议发展:18C后期,形成内阁可以提前大选惯例完善:19世纪上半期,两党制度建立而完善内阁的职权:制定(政策);提交(议案);行使(最高行政权);协调(政府职权);紧急状态下紧急行动;必要时宣布提前大选。

内阁的地位:英国最高行政机构,最高立法动议机构。19--20世纪以来,成为英国现代政治权力核心。内阁制的原则:(1)产生方式:下院多数党领袖为内阁首相;内阁成员由首相从下院多数党议员中挑选任命。(2)统治方式:全体一致,集体负责制。(3)去留方式:内阁失去下议院信任时,全体辞职或请求国王下令解散下院,重新进行大选。议会与内阁的关系:由议会产生对议会负责,后来发展内阁控制议会八、美国代议共和制的建立1、《美利坚合众国宪法》的制定背景:独立后的美国是松散的邦联制国家,不利于社会发展,迫切需要建立强有力的中央政府。(必要性)1786年“谢司起义”的警信。17-18世纪,启蒙思想家洛克、孟德斯鸠的分权学说;(理论来源)18世纪英国君主立宪制的不断完善。(历史借鉴)2、1787年宪法的主要内容:序言:阐述了联邦宪法的目的和宗旨正文:政体---

确立代议共和政体:以“主权在民”为宗旨,以代议制为基础国家权力运行机制---立法权归国会;行政权归总统;司法权归联邦法院(确立三权分立原则,体现了“分权与制衡”的思想)国家结构形式---确立了联邦制3、评价:意义:(1)将启蒙学说与美国的实际相结合建立起一个总统制、联邦制、代议共和制相结合的国家制度。(2)巩固了独立战争的成果,为美国的发展提供了制度上的保证。(3)是近代世界第一部成文宪法,不仅奠定了美国政治制度的基础,也为许多国家所效仿。局限:(1)它承认奴隶制和黑奴贸易,留下种族歧视和压迫的烙印。(2)拥有一定财产的白人男性才有选举权,妇女、印第安人、黑人奴隶的选举权被剥夺,没有真正解决人权问题。(3)没有保障个人权利的权利法案

资本主义萌芽发展从宗教外部从宗教内部用理性、科学作为武器有破有立与封建制度产生矛盾反封建反神权反王权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九、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关系不同阶段的运动人文精神的内涵阶段人文精神的内涵智者运动原始宗教、自然统治下人类自我意识的觉醒。肯定了人的地位和价值。文艺复兴反对天主教会神学观念中对人性的扭曲,追求人的现世幸福,关注人的物质生活。人性的复苏。宗教改革否定教皇、教会的权威,追求精神上的自由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关注人的宗教生活启蒙运动批判封建专制制度和教会神权统治,追求人权的解放:自由、平等、民主、法治。关注人的政治生活。高考真题探究考向一工场手工业时期的西方政治制度1.(2014·海南)1781-1783年间,美国邦联政府财政采用各州分摊的做法,要求各州上缴总计1000万美元,部分州以各种理由推脱,结果邦联政府只收到不足200万美元。这表明 ()A.邦联政府可向各州征税 B.全国性政府有名无实C.邦联政府未获各州认可 D.各州有明显分离倾向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美国的邦联制。依据材料中“要求各州上缴总计1000万美元,结果只收到不足200万美元”说明邦联政府权力较弱,故B项正确;其他选项材料中均没有提及。2.(2014·新课标全国Ⅰ)根据美国1787年宪法,众议员名额按照各州人口比例分配,各州人口数“按自由人总数加上所有其他人口的五分之三予以确定”。这一规定违背了《独立宣言》中提倡的 ()A.主权在民原则 B.天赋人权原则C.各州自治原则 D.各州平等原则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美国1787年宪法的内容和评价。题意主要涉及众议员比例分配的问题,并未反映主权在民和各州自治的原则,排除A、C项。按照各州人口分配名额并未违反各州平等的原则,D项不符合题意。“其他人口按五分之三”计算违反了人权平等,即天赋人权的原则,故选B项。3.(2014·天津)法国政治思想家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中说:“美国的联邦宪法,好像能工巧匠创造的一件只能使发明人成名发财,而落到他人之手就变成一无用处的美丽艺术品。”这句话着重强调美国联邦宪法 ()A.创造了新的宪法体制B.不具有普适性C.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D.具有借鉴意义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美国1787年宪法。依据材料可知,在托克维尔看来。1787年宪法对于美国而言是天才的发明创造,能使人“成名发财”,而对于他人而言则只是一件装饰品而已。这说明,1787年宪法所确立的体制并不是放之四海而皆行之有效的,不具有普遍适用性。故应选B项。题干不是强调美国1787年宪法开创的新原则,故无法体现“创新了新的宪法体制”,A项错误。题干材料没有涉及1787年宪法对美国资本主义经济的推动作用,C项错误。4.(2014·北京)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之际,意大利企业家阿格涅利提出,欧洲要想和平、强大,就必须借鉴美国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超越邦联阶段,建立联邦制的“欧洲合众国”。能够佐证上述观点的美国历史事实是 ()①邦联政治结构松散,无力平息社会动荡②联邦剥夺了各州的自主权,稳定了统治秩序③邦联没有统一的关税,严重阻碍了经济发展④联邦统一发行货币,促进了经济的有序发展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③④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美国国家结构的变化。依据所学可知,独立后的美国实行的邦联制的国家结构形式,致使中央政府软弱无力,关税也不统一,社会动荡,经济发展受到严重影响。为改变这种局面,召开了制宪会议,制定了1787年宪法。规定美国是一个联邦制的国家,联邦权力高于各州,联邦政府享有大权,各州在宪法范围内享有一定的自治权。这为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分析选项,②不合题意。故应选D项。5.(2014·北京)下图是法国1789年的一幅漫画。画中三人分别代表贵族、平民和教士。结合所学判断,漫画所要表达的意愿是 A.第三等级反对制定新宪B.三个等级联合废除君主制C.三个等级合力制定新宪法D.三个等级修改拿破仑法典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法国大革命。从材料中的时间“1789年”可知,D项错误;贵族和教士不属于第三等级,故A项错误;当时法国实行的君主立宪制,不会废除君主制,故B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巴黎人民第一次武装起义后,召开制宪会议制定宪法的情况。故应选C项。考向三工场手工业时期的思想文化1.(2014·江苏)“佛罗伦萨人文主义派甚至采取更惊人的步骤,他们反对对财富的谴责,并且创立这样一种学说:在上帝眼中,贫穷并不是显示品德的唯一方法”。由此可见,人文主义者 ()A.鄙视贫穷 B.认为财富即道德C.揶揄上帝 D.反对安于清贫的说教答案D解析

“他们反对对财富的谴责”说明人文主义者追求财富;“贫穷并不是显示品德的唯一方法”说明人文主义者反对清贫,故D项正确。A项错在“鄙视”;B项材料没有体现;C项与材料无关。2.(2014·海南)宗教改革家路德提出“因信称义”,主张只要直接阅读《圣经》,有虔诚信仰,灵魂便可得救。“因信称义”的提出 ()A.加强了教皇的宗教权威 B.巩固了民众的宗教信仰C.摧毁了教会的思想专制 D.扩大了基督教会的影响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宗教改革的基本主张。“只要直接阅读《圣经》,有虔诚信仰,灵魂便可得救”是对教皇统治宗教信仰方式的严厉打击,故C项正确;A项与题干意思相反;B项材料没有提及;材料中没有提及基督教信息,故D项错误。3.(2014·海南)卢梭和洛克都是著名的启蒙思想家。在下列洛克关于国家政治的主张中,与卢梭的主张不同的是()A.议会君主制是最好的政府形式B.国家源于社会契约C.人民有权反抗和改变违约政府D.人人生而自由平等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启蒙思想家基本主张的对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洛克主张“国王及其政府应该在立法权控制下行使权力”是议会君主制的体现,故A项正确;B、C项属于二人共同主张;D项不符合题干中“国家政治”的问法。4.(2014·重庆)启蒙运动主要是一场知识分子运动,但是启蒙知识分子的活动并不局限于书斋,而是具有空前的公共性。他们依靠各种社会文化机制,展开广泛的交流活动。能够支持这一说法的是,在当时的欧洲 ()①社会名流和知识精英经常组织学术聚会②许多国家建立了科学院和学术社团组织③一些大学成为研究和传播新思想的重镇④各国学者著书立说享有同样的出版自由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A解析材料信息主要强调启蒙运动中的知识分子活动的“公共性”和“社会性”,且从选项组合特点看,排除①②③④中的任何一个即可。“各国学者著书立说享有同样的出版自由”表述明显错误,在欧洲一些实行封建专制的国家,启蒙思想家的学说不被统治者认可,排除④,故选A项。2.(2013·江苏)某学者评价启蒙运动说:“‘进步’实际上已经成为哲学家的一种意识形态,他们坚信自然科学将会让人类更有力地支配整个世界,而人类理性则引领每个人走向自由,并建立起一个繁荣、公正、平等的社会。”引文所想表达的深层含义是 ()A.理性思考引领社会进步B.哲学意识支配世界繁荣C.近代科学追求王权公平D.启蒙运动倡导阶级平等答案A解析由题目中的信息“人类理性……建立……繁荣、公正、平等的社会”即可选出A项;B项的表述与题目中的信息“自然科学……支配整个世界”不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启蒙运动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思想解放运动,反对封建专制,主张建立资本主义制度,故C项在“追求王权公平”、D项中“倡导阶级平等”的表述与其不符。3.(2013·天津)孟德斯鸠认为,共和政体是全体人民或仅仅一部分人民握有最高权力的政体;君主政体是由单独一个人遵照固定的和确立了的法律执政;专制政体是按一个人的意志行使权力。他主张实行的政体是 ()A.民主共和 B.贵族共和C.君主立宪 D.君主专制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共和政体……仅仅一部分人民握有最高权力的政体”和“专制政体是按一个人的意志行使权力”的语义色彩,结合所学知识,我们不难判断孟德斯鸠是反对这两种政体形式的,故排除A、D两项。贵族共和政体是少数贵族的“集体”统治,材料中没有体现,故排除B项。根据题干信息:“君主政体是由单独一个人遵照固定的和确立了的法律执政”,这符合孟德斯鸠“依法治国”的根本理念,再结合所学知识判断,C项正确。三、欧洲启蒙运动对中国

政治、思想的影响1.启蒙运动鼓励了中国的一批仁人志士为改造社会而斗争。如:戊戌变法受启蒙运动影响最大。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出现一批启蒙学者,他们翻译欧洲启蒙思想家的名著,介绍欧洲启蒙思想家的思想,对中国的思想界、学术界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后,严复把赫胥黎的《天演论》、孟德斯鸠的《法意》、亚当·斯密的《国富论》等著作译成中文出版。辛亥革命后南京国民政府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基本思想精神是天赋人权、自由、平等、民主和法制的思想,显然其基本思想精神是源于启蒙运动。2.启蒙运动为中国的新文化运动提供了思想理论武器。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激进民主主义者把西方的民主与科学思想作为思想旗帜,发起了一场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考题调研解析火烧圆明园发生于1860年,此时中国人探索的典型代表是洋务运动,故答案选C。17.“火,把耻辱烙在每一个中国人的脸上,同时也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里,烙下了深深的仇恨”“火,烧毁的是皇帝的逍遥宫,但唤醒了千千万万浑浑噩噩的梦中人”。当时的“梦中人”社会群体醒来后最初做出的积极应对是(

)A.对外签订了《辛丑条约》

B.发起了太平天国运动C.掀起了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

D.实施了维新变法运动C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棉纺织革命与世界市场材料一先在英格兰发生,很快就席卷整个欧洲的棉纺织革命,事实上首先是对印度工业的模仿,然后作为一种报复,赶上并超过印度。

——[法]费尔南·布罗代尔《十五至十八世纪物质文明经济和资本主义》材料二光绪十二年《遵化通志》记载:洋线盛行以来,价廉易售,玉(田)丰(润)产棉之境苦难销运,种棉倍少,纺线织布亦鲜利益,多至辍业。(1)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首先发生于英格兰的“棉纺织革命”主要成就是什么?对印度和中国产生了什么影响?答案主要成就:机器生产代替了手工生产;从输入棉纺业产品到大量输出。影响:大量的廉价棉纺织品流入印度和中国,造成当地传统棉纺织业的破产;中国和印度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中国“世代传习”与英国“专利保护”材料三中国古代官方以法令保护手工业技术的世代传习,一般是传子不传女,怕女儿出嫁后把技术外传别家。这种传继方式,继承的对象稳定可靠,家庭经验不断积累;但同时也变得保守疆化,因循守旧,不求革新和提高……中国古代有许多十分先进的技术和工艺,后来都相继失传,就同这种继承方式有直接的关系。——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材料四近代专利制度开创于英国,1624年英国制订专利法(当时称为“垄断法”)规定,第一发明人对其新发明拥有正当的财产权利,“直到国民们学会这件事为止”。难怪韦伯说,若无1624年的《专利法》,那么“对18世纪纺织工业中资本主义发展具有决定性的那些发明就未必有可能”。——据《大国崛起》《为什么1750年代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爆发》(2)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古代手工业技术传习有何影响。形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什么?答案影响:保证了手艺的家庭积累,妨碍了工艺技术的革新发展。原因:小农经济的封闭性、保守性;落后的传统观念(宗法观念、男尊女卑);官方以法令来保护世代传习;手工业市场狭小,为了竞争而采取的自卫措施。(3)材料四中“18世纪纺织工业中资本主义发展具有决定性的那些发明”有哪些?分析材料说明“垄断法”所产生的最主要影响是什么。答案珍妮机、水利纺纱机、水利织布机、骡机、改良蒸汽机等。影响:专利制度保护发明的财产权,激发了人们的发明创造力,推动工业革命发展。返回阅卷案例引导审题阅卷案例(2014·海南高考)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抗日文化统一战线形成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抗日文化统一战线的特点。审题思路审材料一读:材料一强调了集中文化人团结宣传抗战的必要性,材料二体现了建立抗日文化统一战线的广泛性及团结抗战的目的。二标:标关键词或解题关键信息:(1)解题关键从材料中找准关键时间1940年以及关键文字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概括,依据材料一中“抗战展开以来,中心都市的沦陷”“民族解放伟业”以及材料二中“抗日文化统一战线”并结合所学从抗战爆发、统一战线建立、日本奴化统治以及抗日文化作用等角度归纳答案。(2)依据材料二中“一切文化人,只要他们赞成抗日”“服从于抗战”以及“有它的统一性,也有它的斗争性”的信息来概括抗战文化的特点。审设问

(1)简析——成因,答案应首先概括材料信息,其次还要补充所学。(2)概括——特点。答案

(1)原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