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第十章-失业与通货膨胀_第1页
宏观经济学第十章-失业与通货膨胀_第2页
宏观经济学第十章-失业与通货膨胀_第3页
宏观经济学第十章-失业与通货膨胀_第4页
宏观经济学第十章-失业与通货膨胀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

第十章

主要内容和结构第一节失业概述第二节失业的解释第三节失业的治理第四节通货膨胀理论第五节失业与通货膨胀的关系失业概论

失业种类

失业的影响

失业的解释

失业

失业和充分就业

传统经济学的失业解释

凯恩斯对失业的解释

岗位空缺的解释

失业的治理

职业搜寻模型的解释

工资理论的失业解释

增加总需求

增加总供给

本章框架结构图通货膨胀概述

通货膨胀的衡量

通货膨胀的类型

通货膨胀产生的原因

预期与惯性的通货膨胀

需求拉上的通货膨胀

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

供求混合推进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的影响

通货膨胀的分配效应

通货膨胀的产出效应

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的定义

结构性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的资源配置效应

失业与通货膨胀的关系

凯恩斯的观点

传统的菲利普斯曲线

短期菲利普斯曲线和长期菲利普斯曲线

本章框架结构图

一、失业和充分就业

1、失业的定义

失业(unemployment)是指有劳动能力的人想工作而找不到工作的社会现象。

就业者和失业者的总和就是劳动力,失业者占劳动力的百分比称为失业率。

2、失业率的测量不同的国家,测量失业率的方法和口径有所差异。其中,我国一直使用城镇登记失业率这一指标来测量。城镇登记失业率是指在报告期末城镇登记失业人数占期末城镇从业人员总数与期末实有城镇登记失业人数之和的比重。在城镇单位从业人员中,不包括使用的农村劳动力、聘用的离退休人员、港澳台及外方人员。我国政府决定,从2011年(十二五期间)开始,我国不再使用“城镇登记失业率”这一指标,而采用“调查失业率”这一指标。

第一节失业概述3.充分就业和自然失业率

自然失业率是指经济社会在正常情况下的失业率,它是劳动市场处于供求稳定状态时的失业率,这里的稳定状态被认为是:既不会造成通货膨胀也不会导致通货紧缩的状态。现代宏观经济学中经常使用的自然失业率概念中的失业是指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之和。令l表示离职率,f表示就职率,则自然失业率为。公式表明,自然失业率取决于离职率和就职率。离职率越高,自然失业率越高;就职率越高,自然失业率越低。从中可以看出,任何一种旨在降低自然失业率的政策都应该或降低离职率,或提高就职率。同样,任何一种影响离职率和就职率的政策也会改变自然失业率。失业概述

宏观经济学通常将失业分为以下三种类型,即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以及周期性失业。

1、摩擦性失业摩擦性失业是指在生产过程中由于难以避免的摩擦而造成的短期、局部性失业,即劳动力市场供求信息的不完善以及劳动力在异地之间流动的成本引起的失业。

2、结构性失业结构性失业是指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不匹配所造成的失业,其特点是既有失业,又有职位空缺,失业者或者没有合适的技能,或者居住地点不当,因此无法填补现有的职位空缺。结构性失业可以看作是摩擦性失业较为极端的形式。

二、失业的分类失业概述3、周期性失业周期性失业是指经济周期中的衰退或萧条时,因需求下降而造成的失业,这种失业是由整个经济的支出和产出下降造成的,在经济萧条时期上升,在经济繁荣时期下降。除了上述三种失业类型外,在宏观经济学中还有一种关于失业的分类,即所谓的自愿失业和非自愿失业。其中,前者指工人不愿接受现行工资水平而形成的失业;后者指愿意接受现行工资但仍找不到工作的失业。失业概述

三、失业的影响

1.失业损失:奥肯定律

奥肯定律说明的是实际国内生产总值与失业率之间的关系。该定律是美国经济学家阿瑟·奥肯(ArthurOkun)在研究上述两者之间的关系时发现的一种规律,奥肯利用美国55个季度(从1947年第二季度到1960年第四季度)中失业率变化和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变化的资料,通过简单的回归方程,估算出反映两者变化之间关系的一个数值。奥肯定律的内容是:失业率每高于自然失业率1个百分点,实际GDP将低于潜在GDP2个百分点。

奥肯定律用公式表示为:其中,y为实际产出,yf为潜在产出,u为实际失业率,u*为自然失业率,为大于零的参数。

失业概述奥肯定律的一个重要结论是:实际GDP必须保持与潜在GDP同样快的增长,以防止失业率的上升。也就是说,GDP必须不断增长才能保证失业率留在原地,如果想让失业率下降,实际GDP的增长必须快于潜在GDP的增长。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国情,奥肯定律所揭示的数量关系未必适用于所有国家(比如,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研究所研究员蔡昉在论文《为什么“奥肯定律”在中国失灵?——再论经济增长与就业的关系》中探讨了这种关系),但它毕竟说明了经济增长与就业或失业之间存在着相关关系。。失业概述

3.失业的社会影响对失业者及其家庭来说,失业意味着经济拮据以及生活方式的改变;失业工人及其家庭的地位和声望也会因失业而下降,因而他们的身心健康也会受到摧残。在失业率很高时,社会秩序也会受到影响。2、失业对经济的影响对于家庭来说,家庭收入急剧下降,消费支出也随之下降。对于厂商来说,产品的销售市场萎缩,有效需求下降,于是产出降低,生产能力闲置。利润率下降。对于整个国民经济来说,经济增长受到抑制,社会福利支出增加,造成财政困难。失业概述一、古典失业理论

古典经济学家始终认为,资本主义制度可以通过市场机制的自动调节解决各种矛盾,因此经济社会中不存在失业,充分就业是一个始终存在的倾向。针对自1825年第一次经济危机之后西方社会经常存在的大量失业现象,古典经济学家认为这些失业属于摩擦性失业和自愿失业的范畴,而不是真正的失业,只是生产过程中局部的、暂时的失调,而不是真正的对劳动力需求的不足,因而这些失业的存在并不能否认社会常态是充分就业。失业的古典解释描述的是竞争性的劳动力供给和需求的一般情况。在价格水平,雇佣的数量为,的工人被认为是自愿失业的,即不愿意在现行的市场工资率下工作。第二节失业的解释

二、凯恩斯的失业理论

凯恩斯认为除了摩擦性失业和自愿失业之外,社会还存在着大量的“非自愿失业”,其原因在于社会有效需求不足,故凯恩斯的失业理论也称之为有效需求不足失业论。凯恩斯经济学用有效需求不足理论来说明失业,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解决失业问题的方法,即国家积极干预经济,以达到社会的“充分就业”。失业的凯恩斯解释如图所示,劳动的价格为,高于均衡的工资水平,此时就业量为,非自愿失业量为,自愿失业为。失业的解释

三、20世纪80年代以后的失业理论

从美国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失业率与实际工资率的统计看,失业率的波动较大,而实际工资率的变化较小,这显然用古典经济学的劳动供求理论无法解释,该理论认为失业率的变化将对实际工资率发生影响。为此,经济学家提出各种理论加以解释,其中工资刚性理论和效率工资理论颇具代表性。

1、工资刚性理论工资刚性理论认为,工资率具有向下刚性或黏性的特征,失业率并不会随劳动需求的变动作出充分调整。对于工资刚性存在的原因,有以下三种主要解释:第一,劳动工资合同阻止了工资率降低;第二,隐含合同论;第三,“局内人―局外人”理论。此外,政府普遍制定的最低工资法,也被认为是造成工资刚性的原因。

2、效率工资理论效率工资理论认为,在一定限度内,企业通过支付给工人比劳动市场出清时更高的工资率,可以促使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获得更多的利润。根据效率工资理论,社会工资的调整过程是缓慢的。失业的解释第三节失业的治理

1、治理摩擦性失业的政策:完善劳动力市场

治理摩擦性失业的具体政策有:(1)建立完善的就业机构,为失业人员提供各种完备的就业信息。(2)降低最低工资标准,使企业增加工人在职培训。(3)鼓励劳动力流动。政府对失业率高的地区提供就业补贴,用高工资吸引劳动力跨地区就业。(4)实行负所得税政策,对收入低于一定标准的家庭按其实际收入的大小给予补贴,以鼓励人们参加工作。

2、治理结构性失业的政策:人力资本投资

人力资本投资解决结构性失业的主要措施有:(1)进行劳动力再培训,包括对失业者的培训和在职人员的训练,使非熟练劳动者能够迅速适应市场的需求。(2)发展职业介绍所,提供劳动市场的信息,帮助企业和失业者及时了解准确情况,使企业与工人迅速了解对方。(3)增加劳动力的流动性,帮助劳动者企业进行地区转移,解决劳动力在地区间流动的困难。失业的治理

3、治理周期性失业的政策:需求管理

凯恩斯学派认为失业的主要原因在于总需求不足,因此提出了需求管理政策,通过政府干预经济的政策来提高社会有效需求,从而达到促进生产、提高就业的目的。

具体措施包括:(1)实行扩张性的财政政策,用举债的方式扩大政府开支,通过政府的投资和消费弥补私人投资、消费的不足,以便提高国民收入和就业水平。(2)实行扩张性的货币政策,通过中央银行的增加货币供应量,影响利率的变动来间接影响社会总需求,扩大就业。(3)政府干预对外贸易,扩大出口,以利于增加就业。(4)收入再分配政策。实行高额累进税进行收入再分配以提高消费倾向,从而增加消费,扩大就业。失业的治理第四节通货膨胀理论一、通货膨胀概论1、通货膨胀的定义一般来说,通货膨胀总是同物价上涨和货币贬值联系在一起的,通货膨胀的必然结果是物价上涨,货币购买力下降。当一个经济中的大多数商品和劳务的价格连续在一段时间内普遍上涨时,宏观经济学就称这个经济经历着通货膨胀。理解通货膨胀这个概念时,需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物价上涨是指一般物价水平的普遍上涨,即包括大多数商品和劳务价格在内的总物价水平的上涨。(2)物价上涨的形式可以是公开的,也可以是隐蔽的。(3)时间维度问题。

2、通货膨胀的衡量

宏观经济学用价格指数来描述整个经济中的价格水平。宏观经济学中常涉及的价格指数主要有GDP折算指数、消费价格指数(简记为CPI)和生产者价格指数(简记为PPI)。

(1)消费价格指数消费价格指数表示的是不同时期为购买一篮子商品所支付的成本的价格指数。这一篮子商品通常包括食品、衣服、住房、燃油、交通运输、学费及其他日常生活所必需的商品和服务。消费价格指数的公式为:

目前,我国CPI统计中包括八大类商品,分别是:食品、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交通通讯、医疗保健个人用品、衣着、家庭设备及维修服务、烟酒及用品。通货膨胀理论

(2)生产者价格指数作为衡量生产原材料和中间投入品等价格平均水平的价格指数,生产者价格指数是对给定的一组商品的成本的度量。它与CPI的一个不同之处在于,它包括原材料和中间产品。生产者价格指数主要反映了生产企业销售商品价格变动情况。通货膨胀的程度通常用通货膨胀率来衡量。通货膨胀率被定义为从一个时期到另一个时期价格水平变动的百分比。用公式表示为:

其中,为t时期的通货膨胀率;Pt和Pt-1分别为t时期和(t-1)时期的价格水平。通货膨胀理论

(1)按照价格上升的速度,通货膨胀可分为温和的通货膨胀、奔腾的通货膨胀和超级通货膨胀。其中,温和的通货膨胀指每年物价上升的比例在10%以内;奔腾的通货膨胀指年通货膨胀率在10%以上和100%以内;超级通货膨胀指通货膨胀率在100%以上。(2)按照对不同商品的价格影响的大小加以区分,通货膨胀可分为平衡的通货膨胀和非平衡的通货膨胀。其中,平衡的通货膨胀即每种商品的价格都按相同比例上升;非平衡的通货膨胀即各种商品价格上升的比例并不完全相同。(3)按照人们的预期程度加以区分,通货膨胀可分为未预期到的通货膨胀和预期到的通货膨胀。其中,未预期到的通货膨胀即价格上升的速度超出人们的预料,或者人们根本没有想到价格会上涨;并不是所有的通货膨胀都是可以预期的。在一个开放世界中,由于影响价格水平变动的因素多种多样,并且变化莫测,因此,在大多数情况下,通货膨胀都是不可预期的。3、通货膨胀的类型通货膨胀理论

关于通货膨胀的原因,经济学家提出了种种解释,可大致分为三个方面:一是传统货币数量论,这种解释强调货币在通货膨胀过程中的重要性;二是用总需求与总供给来解释,包括从需求的角度和供给的角度;三是从经济结构因素变动的角度来说明通货膨胀的原因,即所谓结构性通货膨胀。

二、通货膨胀产生的原因通货膨胀理论一、需求拉上的通货膨胀

需求拉上的通货膨胀又称超额需求通货膨胀,是指总需求超过总供给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的持续显著的上涨。供给表现为市场上的商品和服务,需求表现为用于购买和支付的货币,因此这种通货膨胀又称为“过多的货币追求过少的商品”。凯恩斯学派认为,货币数量的增加不会直接影响物价,而是首先使利率下降,从而投资增加;投资增加通过乘数效应,使得总需求更大幅度增加。通货膨胀理论图中,总供给曲线AS起初呈水平状,总需求的增加不会引起价格水平的上涨。在当总产量达到y1以后,继续增加总需求,就会遇到生产过程中所谓瓶颈现象,即由于劳动、原料、生产设备等的不足而使成本提高,从而引起价格水平的上涨。当总产量达到充分就业的产量yf时,整个社会的经济资源全部得到利用。价格水平从P1上涨到P2和P3的现象被称作瓶颈式的通货膨胀。在达到充分就业的产量yf以后,如果总需求继续增加,总供给就不再增加,因而总供给曲线AS呈垂直状。这时总需求的增加只会引起价格水平的上涨。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凯恩斯学派认为,社会总需求的增加,是否会引起物价上升和通货膨胀,还要视供给的情况而定。通货膨胀理论

成本推动通货膨胀又称成本通货膨胀或供给通货膨胀,是指在没有超额需求的情况下由于供给方面成本的提高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持续和显著的上涨。成本推动通货膨胀理论把推动通货膨胀的成本因素归结为工资和利润两个方面,所以,成本推动通货膨胀理论又分为两种,即工资推动通货膨胀理论和利润推动通货膨胀理论。

(1)工资推动通货膨胀理论工资推动通货膨胀是指不完全竞争的劳动市场造成的过高工资所导致的一般价格水平的上涨。工资推动通货膨胀理论把这种工资和价格的螺旋上升运动,即工资—价格螺旋视为通货膨胀的直接原因,把工会的存在所导致的不完全竞争的劳动市场视为通货膨胀的根源。2、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通货膨胀理论

(2)利润推动通货膨胀理论利润推动通货膨胀是指垄断企业和寡头企业利用市场势力谋取过高利润所导致的一般价格水平的上涨。如果市场是垄断市场或寡头垄断市场,垄断企业和寡头垄断企业就可以利用其垄断的优势,通过控制产量和提高产品价格来获取高额垄断利润,这必然会推动价格水平上升,并使价格水平的上升速度超过生产成本的增长速度,从而引发通货膨胀。在总需求曲线不变的情况下,包括工资推动通货膨胀和利润推动通货膨胀在内的成本推动通货膨胀,可以用图来说明。成本推动通货膨胀

如图所示,总需求是既定的,不发生变化,变动只出现在供给方面。当总供给曲线向左移动的时候,对应的价格水平不断上涨,而总产量不断下降。通货膨胀理论3、供求混合推进通货膨胀供求混合推进通货膨胀是指通货膨胀不是单纯由需求方面或供给方面引起的,而是供求双方共同作用的结果。“拉中有推,推中有拉”是供求混合推进通货膨胀的典型特征。4、结构性通货膨胀

在经济运行过程中,在既不存在需求拉动,也不存在成本推动的情况下,仅仅是由于经济结构因素的变化也可以导致价格水平持续、显著的上涨,引发通货膨胀,这就是结构性通货膨胀。这种理论认为,通货膨胀的起因不在于需求增加或成本上升,而在于经济结构本身所具有的特点。通货膨胀理论

从经济结构本身所具有的特点来看,国民经济中各个部门各具特点且千差万别,这是导致结构性通货膨胀的根源。在现代社会,由于资本和技术在不同的经济部门具有不同的特征,因此,现代社会的经济结构很难使资本和技术从一个部门流转到另一个部门。但是,货币工资的增长速度通常是由生产率较高的部门、处于发展上升阶段的部门和开放度较高的部门决定的。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在工会追求工资均等化和公平原则的压力下,在劳动市场竞争的作用下,那些劳动生产率较低的部门、发展缓慢处在衰退阶段的部门和非开放的部门,其工资的增长速度会向生产率提高较快、正处于上升期和开放度高的先进部门看齐,使整个社会的货币工资增长速度具有同步增长的趋势。如果整个社会的工资增长速度都向那些先进的经济部门看齐,势必会导致全社会的工资增长率高于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平均增长率,这必然会导致价格水平的普遍上涨,从而引发通货膨胀,这种通货膨胀就是结构性通货膨胀。通货膨胀理论

通货膨胀不是价格水平的一次性改变,而是价格水平的持续上升。事实上,无论通货膨胀的原因如何,只要通货膨胀开始,通货膨胀也可以自行持续下去。通货膨胀螺旋图

左图中,经济初始时处于均衡点E。假定出现总需求冲击,总需求曲线从AD0移到AD1,结果价格上升到P1。价格上升会引起工资提高,较高的工资使总供给曲线向上移动,反映为右图总供给曲线由AS1移动到AS2,更高的工资率导致的更多货币收入使得总需求曲线由AD1移动到AD2。在新的价格水平P1下,新的总需求曲线AD2与新的总供给曲线AS2之间仍有差距,于是又存在一个对商品的超额需求,导致价格进一步上涨,又引发了另一轮的工资的上涨。5、通货膨胀的持续通货膨胀理论三、通货膨胀的影响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经验表明,通货膨胀所带来的效应总是弊大于利,但也不能一概而论,这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通货膨胀的效应如表所示:平衡的通货膨胀不平衡的通货膨胀预期到的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没有代价效率损失未预期的通货膨胀收入和财产再分配效率损失和再分配通货膨胀的效应表通货膨胀理论实际上,现实中的通货膨胀通常是不均衡的,而且人们对通货膨胀的预期也常常与实际情况不符。因此,通货膨胀总会造成某些影响。一般来说,其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在政府和公众之间,通货膨胀将有利于政府,不利于公众。(2)在雇主和工人之间,通货膨胀讲有利于雇主,不利于工人。(3)在债权人和债务人之间,通货膨胀将有利于债务人,不利于债权人。(4)固定收入获得者受损,变动收入获得者受益。1、通货膨胀的分配效应通货膨胀理论2、通货膨胀的产出效应实际上,过敏产出的水平是随着价格水平的变化而变化的,不同的通货膨胀会对经济产生不同的影响。(1)需求拉上的通货膨胀导致产出增加。(2)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导致产出下降。3、通货膨胀的资源配置效应当通货膨胀扭曲了相对价格时,消费者决策也被扭曲了,市场也就不能把资源配置到最好的用途中去,从而导致资源配置的非常不合理。“菜单成本”与“皮鞋成本”都是通过通货膨胀引起的无谓损失。通货膨胀理论

经济学家菲利普斯于1958年在《经济学》杂志发表论文《1861-1957年间英国货币工资变化与失业之间的关系》,论文中详细说明一种基本关系:货币工资增长率与失业率之间存在反比例关系,失业率提高时,货币工资增长率较小;失业率降低时,货币工资增长率较大。这就是当年意义上的菲利普斯曲线。菲利普斯所提出的这种关系尽管从经验统计中得到了证实,但却缺乏一种理论来解释这种关系。1960年,加拿大经济学家利普西(R.Lipsey)提出了过度需求模型,提供了理论解释。该模型的基本思想是:工资的增长可以用劳动市场上存在的过度需求来解释,而失业率则是衡量过度需求的一个指标。后凯恩斯主义代表萨缪尔森和索洛等人利用美国的经济资料进行类似的研究,但用物价上涨率(即通货膨胀率)代替货币工资上涨率,以表示物价上涨率与失业率之间也有对应关系:物价上涨率增加时,失业率下降;物价上涨率下降时,失业率上升。这就是一般所说的经过改造后的菲利普斯曲线。1、菲利普斯曲线的提出第五节失业与通货膨胀的关系图中,横轴表示失业率u,纵轴表示通货膨胀率,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即为菲利普斯曲线。若设u*表示自然失业率,则菲利普斯曲线可表示为:式中,参数衡量通胀率对失业率的敏感度。方程描述的是,当失业率超过自然失业率,即时,价格水平就下降,当失业率低于自然失业率时,价格水平就上升。

菲利普斯曲线失业与通货膨胀的关系2、菲利普斯曲线的政策含义

菲利普斯曲线既反映出通货膨胀与失业的替代关系,又可用于分析抑制通货膨胀的对策。在一定的时点上,政府可设置一个经济能够最大限度承受的通货膨胀与失业的界限,通过总需求管理政策把通货膨胀和失业都控制在此界限之内。

当通货膨胀率过高时,可通过紧缩性的经济政策使失业率提高,以换取低通货膨胀率;

当失业率过高时,采取扩张性的经济政策使通货膨胀率提高,以获得较低的失业率。这就是经济学中经常运用的“相机抉择”的宏观经济政策。失业与通货膨胀的关系

20世纪60年代后期,一些国家出现了通货膨胀率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