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解读

《GB/T 9451-1988 钢件薄表面总硬化层深度或有效硬化层深度的测定》是一项国家标准,该标准规定了对经过热处理(如渗碳、氮化)后的钢件表面硬度层深度进行测量的方法。根据此标准,可以通过不同方式来评估和量化表面硬化效果。

标准中提及了两种主要类型的硬化层深度:总硬化层深度与有效硬化层深度。总硬化层深度指的是从表面到硬度值首次下降至基体硬度加一定数值处的距离;而有效硬化层深度则定义为从表面开始直到达到某一特定硬度水平(通常是HRC20)为止的区域厚度。

对于具体测试方法,《GB/T 9451-1988》推荐使用维氏硬度计来进行硬度梯度曲线绘制,并基于所得到的数据确定上述两种硬化层深度。此外,还详细说明了试样准备、测试条件设定以及结果分析等步骤,确保测试过程科学合理且结果准确可靠。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标准要求选择合适的检测点数及分布位置,以保证数据代表性强、重复性好。同时,对于不同材料或工艺条件下形成的硬化层,可能还需结合实际情况调整部分参数设置。通过遵循本标准指导原则,能够有效评价钢材表面改性处理质量,进而为后续加工制造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如需获取更多详尽信息,请直接参考下方经官方授权发布的权威标准文档。

....

查看全部

  • 被代替
  • 已被新标准代替,建议下载现行标准GB/T 9451-2005
  • 1988-06-24 颁布
  • 1989-03-01 实施
©正版授权
GB/T 9451-1988钢件薄表面总硬化层深度或有效硬化层深度的测定_第1页
GB/T 9451-1988钢件薄表面总硬化层深度或有效硬化层深度的测定_第2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6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GB/T 9451-1988钢件薄表面总硬化层深度或有效硬化层深度的测定-免费下载试读页

文档简介

UDC621.741.4:620.178.15136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9451-88钢件薄表面总硬化层深度或有效硬化层深度的测定Determinationoftotaloreffectivethicknessofthinsurfacehardenedlayersofsteelparts1988-06-24发布1989-03-01实施家标准局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UDC621.741.4:620.178.15钢件薄表面总硬化层深度或有效GB9451-88硬化层深度的测定Determinationoftotaloreffectivethicknessofthinsurfacehardenedlayersofstcelparts本标准等效采用国际标准ISO4970—1979(钢的薄表面总硬化层深度或有效硬化层深度的测定》。主题内客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钢制零件薄表面总硬化层深度或有效硬化层深度的含义及其测定方法本标准适用于:表表面总硬化层深度或有效硬化层深度小于或等于0.3mm的钢制零件。钢制零件表面硬化层一般用下列方法获得:机械处理(喷丸强化、滚轧强化、喷镀等)化学热处理(渗碳泽火、碳氮共渗、氮碳共渗、渗氟处理等)、热处理(感应浑火或火始浑火等)。C本标准不适用于硬化层与基体金属之间无过渡区的零件。术语2.7总硬化层深度:从零件表面垂直方向测最到与基体金属间的显微硬度或显微组织没有明显变化的那一硬化层的距离。2.2有效硬化层深度:从零件表面垂直方向测贯到规定的某种显微组织边界或规定的显微硬度的硬化层距离。3测量方法采用的测量方法是:显微组织测量法显微硬度测量法选择的测量方法和它的精确度取决于硬化层的性质和估计的深度。由于使用方法也会影响测量结果,因此选择哪种方法测量及何种试样形式,必须由有关各方预先商定。3.1显微组织测量法本方法是根据零件处理后所导致零件表层至心部显微组织的变化,测定零件的总硬化层深度或行放硬化层深度3.1.1试样的选择和制备试样可为如下形式之一:横截面:垂直于零件纵轴的截面,如果零件没有纵轴,则取垂直于表面的截面,纵截面;沿圆棒轴方向加工,深度为1mm或其它深度的纵截面(图1)。科截面:加工成的斜截面与试样表面间的夹角“根据硬化层深度确定,硬化层越薄,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文本仅供个人学习、研究之用,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均为PDF格式电子版文本(可阅读打印),因数字商品的特殊性,一经售出,不提供退换货服务。
  • 3. 标准文档要求电子版与印刷版保持一致,所以下载的文档中可能包含空白页,非文档质量问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