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_第1页
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_第2页
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_第3页
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_第4页
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讲课稿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是认识的目的。认识源于实践,由于实践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人的认识也有一个发展的过程。怎样来理解认识发展的过程,并从中把握其规律,这就是今天所要学习的内容一一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首先,一起来看毛泽东《实践论》中的一段话:“从感性认识而能动地发展到理性认识,又从理性认识而能动地指导革命实践。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事实上,毛泽东的这句话就揭示了认识运动有两个阶段,这两个阶段的不断循环往复就构成了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一)从实践到认识一一第一个阶段这个阶段是通过认识事物外部特征和现象逐渐把握事物本质的过程。主要涉及两个概念: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感性认识负责认识事物的外部特征,而理性认识负责把握事物本质。那现在我们来具体了解一下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两者的关系以及如何实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1.感性认识感性认识的含义是人们在实践中通过感觉器官所获得的关于事物外部联系和表面特征的认识,它是认识的初级阶级。人的五种感觉器官主要是眼耳口鼻手(触)。感性认识的三种形式:感觉:人的感觉器官对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直接反映。比如天气很暖和,是你的触觉感觉到的;外面的房屋很高则是视觉发挥的作用。因为感觉是对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所以它是认识运动的起始环节。知觉:人的感觉器官对客观事物外部特征的整体反映。从这个含义中,可以看出知觉和感觉的不同:认识从个别到全面。有哪位同学去过海边?能不能分享一下对大海的认识。用感觉器官把握事物的整体特征,这个过程就是感认的第二种形式一一知觉。事实上,刚刚这个过程并不是知觉,而是表象,是感性认识的第三种形式。表象:人脑对过去感觉和知觉的回忆,是曾经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形象再现。通过理解“表象的含义”,就能知道刚刚我们对大海的认识是表象而不是知觉。因为感觉和知觉强调的是外部事物就在眼前,可以直接感受到;而表象则是事后对客观事物的回忆。同时,从感觉、知觉到表象,可以看出已经存在一个从部分到全体、从直接到间接的趋势。但总体来说,感性认识只是在直观地反映着外部世界,并没有深入对事物本质的探讨,所以它是认识的初级阶段。它的特点是直接性。我们要真正认识客观事物,不能只抓住其表面联系,更要把握它的本质,而认识事物本质而任务就交给了理性认识。2.理性认识理性认识的含义是人们借助抽象思维,在概括整理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达到关于事物的本质、全体、内部联系和事物自身规律的认识,它是认识的高级阶段。和感性认识一样,理性认识也有三种形式。概念:对同类事物共有的一般特性和本质属性的概括和反映。概念我们随处在用,如水果、民族、国旗。判断:展开了的概念,反映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关系,是对事物是或者不是、是否具有某种属性的思维形式。如肯定判断:知识就是力量;否定判断:人民就是公民。人民是政治概念,被剥夺了政治权利的人和破坏社会主义的敌对分子不属于人民,因而不包括全体社会成员。公民是法律概念,只要是有中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国公民。推理:形式上表现为判断和判断之间的联系,从事物联系中由已知合乎逻辑地推出未知。从概念一判断一推理,是理性认识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先形成概念一作出判断一进行推理,整个过程都表现为抽象概括,所以和感性认识相比,理性认识的特点更突出地表现在其抽象性、间接性上。通过PPT上的表格,可以更直观地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进行对比。刚刚讲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含义、形式和特点,可以看出两者的不同。但是它们之间又不是相互分离的,应该用辩证的眼光看待它们的关系。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可能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深刻地感觉它”。我们需要感性认识,但是对于更深刻的认识世界,把握事物的本质,则需要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通过这张在几天前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广为转发的图片来理解这句话。小学生和大学生都同时看见了这张图片,这是一种感觉。但显然他们的认识程度是不同的。小学生可能只会关注图片本身,而大学生了解这幅画背后的时代背景和寄寓的深厚内涵,还可能潸然泪下。所以看事物要看其本质,感性认识有待上升为理性认识;理性认识离不开感性认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当然,不能用片面的眼光,而应辩证看待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过分重视感性认识,会犯经验主义的错误如刻舟求剑、守株待兔,只注重理性认识就会犯教条主义的错误。所以我们要辩证看待两者的关系,并不断推动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过渡。因为这个过程是从现象到本质,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才能实现。从感性认识过渡到理性认识的条件勇于实践,深入调查,收集丰富的感性材料,这是实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过渡的基础。习近平深入到贫困地区进行调研,在2014年全国贫困人口总数高达8000多万。八千多万贫困人口,这是获得的直观的感性材料。通过理性思考的作用,对这些材料进行加工。这是实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过渡的关键。基于对感性材料的分析概括,明白是什么原因致贫,然后才能精准扶贫,“五个一批”脱贫路径正是基于对出现贫困原因的分析提出的。重视非理性因素的作用在打赢脱贫攻坚战的过程中,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不能仅仅依靠外部的输血,更要靠自身造血。需要发挥非理性因素的积极作用。非理性因素主要指认识主体的情感、意志、欲望、动机、信念、习惯、本能等意识形式。人的认识过程是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协同起作用的结果。例如郭亮村挂壁脱贫公路所体现出来的“永不言弃的太行山精神”就是非理性因素发挥积极作用之后的结果。(二)从认识到实践一一第二阶段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正确与否必须要在实践中加以检验。所以开展第二阶段是必须的。认识向实践飞跃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马克思说,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第一,认识的真理性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得到检验和发展。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出了2020年全面小康社会,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2050年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些都要在实践中进行验证。第二,认识世界的目的在于改造世界。屠呦呦进行疟疾研究,从中药中获取灵感提取出青蒿素,获得了2015年诺贝尔医学奖,造福百万疟疾患者。认识向实践飞跃的条件①坚持一般理论与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只有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才具有指导意义,才能在中国大地上焕发出强大生机。②一定的中介环节即实践目的、实践理念、实践方案等。理论必须为群众所掌握。“批判的武器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的力量推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到人民群众特别谈到了青年在推动发展中的作用。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仔细领会总书记精神,我们广大青年也可以将其转化为实践。要有正确的实践方法即工作方法。(三)认识运动的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实现了认识到实践的飞跃,认识运动就算完成了吗?答案是既完成了,又没有完成。说完成了,是因为在由认识到实践飞跃的这个阶段,如果能够实现预想的目的,那么对于这一具体运动过程就算完成了。说没有完成,这是对于认识过程的推移而言的。任何过程,不论是属于自然界还是属于社会的,由于内部的矛盾和斗争,都是向前推移、向前发展的,人们的认识运动也应跟着推移和发展。如改革开放初期在农村进行的土地制度改革,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适应了当时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将正确的认识付诸于实践。但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的推进,农村人口逐渐转移到城镇或城市,导致农村土地闲置,这将极大影响农村的发展,根据新的实践的变化,提出了“三权分置”即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经营权流转的格局。认识过程的多次反复性由于客观事物的复杂性,人的认识往往要经过多次反复才能完成。这是因为在认识过程中始终存在着客观和主观的矛盾。从客观方面看,事物的各个侧面及其本质的暴露有一个过程;从主观方面看,人的认识能力有一个提高的过程。人的认识受实践范围、立场、观点、方法、思维能力、工作经验和知识水平等因素的制约。认识发展的无限性由于客观世界是无限发展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