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外…………○…………装…………○…………外…………○…………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内…………○…………装…………○…………订…………○…………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共5题)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宋代理学家们提倡的“节孝”观念,其实并不是他们首创的。至少从汉代以来,国家政府都曾经对社会上的节孝行为进行过表彰和奖励。到了宋代,一方面,政府基本上持续了历代政府对旌表节孝的重视;另一方面,理学家们为强调士大夫应注重气节的道德标准,对“节孝”观也做出了更明确的表述。然而直至宋元时期,国家政府对于旌表节孝的行为,更多的是停留在倡导个案“典型”的层面上。有学者把明代以前到明代的旌表贞节行为的演变过程,形象地描述为“由典范到规范”。典范是由倡导所致的,而成为规范则必须有一-整套严格的制度化设计来加以保障和推行。明代在固定的审核标准下,对来自全国各地大量的旌表案件,予以定期、集中和分类处理,从而形成了明代旌表节孝的制度化、规律化和等级化,乃至演变至激烈化的特质。与之相伴相行的是以朱熹为核心的理学成为明代政府所认可推行的政治意识形态范本,这就促使明朝的许多士大夫从理学的角度来诠释和欣赏政府的旌表节孝制度。这样,明政府所推行的节孝行为,就不仅仅是一种制度政策,同时也成为一种社会道德的教化行为。在制度与教化的双重作用下,明清时期的节孝行为,越来越出现违反人性的激烈化特质。《儒林外史》中所描述的父亲眼看着女儿自尽殉夫并大赞“死得好”的故事,在明清两代的文献中并不罕见。在朱熹悟道、传道的福建地区,清代竟有胁迫寡妇殉节的风气。.“孝道”本是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但是经过明清时期的制度化推进之后,也在不同程度上走上了泛政治化的极端道路。在上层统治者眼里,孝道的体现就是臣下的“死忠”,所谓“以孝治天下”,实际上就是令天下服从一尊。就一般士庶之家而言,争取“孝行”的褒奖可以获取一定的社会地位和实际利益。正因如此,为博得孝名而导致明清时期惨无人道的“割股疗亲”行为盛行,显然也是政府对于“节孝”制度化与教化灌输的后果。宋代理学所倡导的“节孝”,更多的是强调士人自身的道德气节与行为准则,而到了明清时期经过专制政府的制度化、规范化之后,传统的“节孝”观被引入激烈化的歧途。特别是随着明清时期皇权专制体制的强化和官僚阶层奴庸化的加剧,朱子及其他理学家们所提倡的勇于坚持士人气节的义理观,基本.上成了政治上的一种“摆设”。而某些部分被强调而形成制度化的诸如“贞节”“孝道”等观念,则根据统治者的需求而经过了新的改造和诠释。正因如此,对宋代朱子及其他理学家们所倡导的“义理”“气节”等命题所蘊含的道德价值,我们应重视并加以继承。(摘编自陈支平《朱子学·理学:唐宋变革与明清实践》)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节孝”观并非始于宋代,只是宋代持续了历代政府对旌表节孝的重视,并对其做了更明确的表述。B.“由典范到规范”中的“典范”是指明之前的倡导个案“典型”,“规范”指明代的制度化设计。C.节孝行为成为明代社会的一种制度政策之后,朱子理学就变成了政府认可的政治意识形态范本。D.对节孝行为进行制度化设计并使之成为道德的教化行为,是“节孝”观在明清发生演变的原因。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通过分析“节孝"观在明朝前后的演变,告诉人们要客观看待宋理学的内容和价值。B.文章运用例证法,用“割股疗亲”等事例,证明了明清时期的节孝行为具有违反人性的特质。C.文章论证“孝道”走上泛政治化道路,是从上层统治者和一般士庶之家两方面来分析的。D.文章先叙说“节孝”观的演变过程,溯根源,析危害,先立后破,逐层深人,说理透彻。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明朝士大夫们从理学角度诠释和欣赏旌表节孝行为,助推了旌表节孝制度的形成。B.本是优秀文化传统的“孝道”一旦走上泛政治化道路,就很有可能会改变其原本意义。C.没有良好的国家体制和社会风气,朱子的“气节”“义理”就没有被实践的可能。D.现在重新审视宋理学,我们既要重视和继承其道德价值,又不能忽视其反人性特点。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李清照说:“词别是一家,知之者少。”她最早指出词是有别于一般诗歌的一个流派,有它的历史意义。
词在中唐以后流行,它为晚唐五代以来诗人在五七言诗体之外提供了一种新的诗形式,而且体裁比五七言诗更丰富多彩。根据万树《词律》所列,就有六百六十调,一千一百八十多体,实际还不止此数。然而词在中晚唐开始流行时,五七言诗已发展到极盛的阶段,举凡封建社会各方面的题材,如田园、山水、边塞、闺情,以及有关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都有大量名篇流传,在诗坛上产生广泛的影响,使后起的词人不容易在各方面跟它争奇竞胜。另一方面,作为一种讲究句调平仄的格律诗,词的调于更多,可以适应不同的内容自由选用。这比之只有五绝、七绝、五律、七律等几种格调的近体诗,有它的优越性,但就每个词调看,它的句调平仄比近体诗有更严格的限制。如比之篇幅长短不拘、声律限制更少的五七言古体诗,形式上的束缚就更多。词在从中晚唐到南宋的流传过程中,虽然也出现不少优秀的词家,却始终没有取代五七言诗的传统地位,成为诗人们普遍掌握的形式,像五七言诗的逐步取代四言和骚体诗的地位那样,向来认为词创作成就最高的宋代,除了柳永、晏几道、李清照、辛弃疾等少数词家外,像欧阳修、苏轼、陆游、范成大等大多数诗词兼擅的作家,仍是以主要力量写五七言诗的,这除了受魏晋以来五七言诗的传统影响之外,还由于词调本身也存在较大的局限性。
中唐以后,出现一些工商业比较集中的城市,市民阶层壮大,乐繁兴,需要有一种新的诗体,配合当时在城市流行的乐曲,比较细致曲折地表现城市人民的生活,抒发他们的思想感情。从中唐以后,农村流行的歌谣大多数仍不出五七言,而城市里新兴的长短句歌曲越来越多。在宋元以来的说唱文学和戏曲里,长短句的词曲更居于压倒优势,使五七言诗体仅仅在定场白或下场诗里偶然出现,就充分说明这个问题。
从现传唐代民间流行的敦煌曲子词及最初文人拟作的词调看,题材本来相当广泛,然而到了晚唐五代时期,文人写的词调却逐渐集中在妇女情态的描写上。因为初期流传的很多词调来自民间,最初出现的文人词也多数是直接模拟民间歌曲的,到了中唐以后,妓乐繁兴,许多新出词调往往是在歌妓的传唱过程中为文人所掌握。这些歌妓是封建社会受压迫最深的妇女,她们既比较熟悉各种妇女的生活,自身又各有其惨痛的经历。这样,她们在唱词时既容易流露自身的不平,往往也倾泻出一般妇女的痛苦。如敦煌曲子词里的两首《望江南》:“莫攀我,攀我太心偏。我是曲江临池柳,这人折去那人攀,恩爱一时间。”“天上月,遥望似一团银。夜久更阑风渐紧,为奴吹散月边云,照见负心人。”
后来有些文人嫌这些歌妓们唱的词过于俚俗,自己动手来写。为了适应歌妓的声口和情态,他们的歌词虽然比较华美,内容仍不出痴男怨女离别相思的调调,只是作品所表现的对现实不满的情绪己不及早期歌妓们传唱的词调强烈,生活气息也没有那样浓厚。正是在这种创作情况之下,形成了词的传统风格:“以清切婉丽之词,写房帏儿女之事。”从北宋以来,词这种传统风格虽不断为少数具有远大政治抱负、关心国计民生的词家所突破却仍然影响着后来绝大多数的词家,直到清代的浙西词派、常州词派。前人以婉约派为词的正宗,婉约派总的看来成就不及豪放派,却更多地表现了词的特点,表现了这“别是一家”的词有别于五七言诗的风格上的特点,这特点是从晚唐到宋初,在词的长期创作过程中形成的。(摘编自王季思《词的欣赏》)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中晚唐而至南宋,词无法和五七言诗竞争的原因是五七言诗已涉及多种题材,名篇流传,呈现极盛之态。B.中唐以后,农村流行的大多数歌谣仍是五七言,城市里却流行长短句歌曲,所以词开始渐渐兴起。C.在说唱文学和戏曲里,词曲处于压倒性优势,说明随着城市发展,人们需要一种新的诗体来抒发情感。D.晚唐五代时期,文人动手创作词,歌词华美,内容仍是围绕歌妓们的生活和离别相思的调调。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先用李清照的话总述,然后从多个角度分别进行闸述,论证结构清晰B.第二段运用对比论证,比较近体诗和词的特点,指出词的优越性和局限性。C.文章以两首《望江南》为例,证明最初歌妓用词曲体现自己生活的痛苦。D.文章最后两段分析了词传统风格形成的过程,说明词曲的影响比诗歌深远。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的传统风格清切婉丽,和早期文人词多数直接模拟歌妓唱词密切相关。B.婉约派是词的正宗,其作品更能体现词的特点,代表了词的最高成就。C.词最初来自民间,通过词的内容,可以了解到当时人们的生活和社会现状。D.词的内容如果一直局限于房帏儿女之事,就无法拥有如今的成就和地位。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翻看何中坚先生所译的唐诗集《一日看尽长安花:英译唐诗之美》,虽是阅读外文,但仍然感受到了优雅音韵、浑融意境。前段时间阅读翻译家许渊冲的作品,已领略到中国诗词通过另一种语言展现时的神与韵。两位翻译家的努力让人看到,诗词等门槛较高的中国文化,同样能够让启迪、感动和美抵达国外读者的心灵。其实,中国诗词在国外的接受度,可能远远超出很多人的想象。在“美版知乎”Quora上,有不少人发帖分享讨论自己喜欢的中国诗词,从《诗经》《古诗十九首》到李白、杜甫、鱼玄机。诗词除了是他们学习中文的对象,也是情感交流的工具。一位网友说,他们家隔壁曾住着一位荷兰的上了年纪的独居女士,在这位女士的生命最后的日子里,她把一本李白诗集送给了该网友,以感谢对她的帮助。可以想见,东方诗意,同样可以使国外读者孤独的精神世界丰盈。中国诗词走进国外读者心中,只是近年来中国文化“走出去”的一个小切口。从莫言、刘慈欣、曹文轩等作家的作品得到国际认可,带动中国当代文学在世界文学舞台得到更多关注,到《琅琊榜》《欢乐颂》等影视作品纷纷“出海”,在海外涌动起一股国剧“华流”,中国文化的世界“能见度”越来越高,甚至连中国网络文学也成功进入国外二次元阵地。如果说,曾经的中国文化在海外还是一些小圈子里的人品读、研究的对象,那么今天,借助新的信息传播渠道,中国文化尤其是流行文化,已经开始为更多外国人带去了“不一样的空气”。翻译水平的提高、网络交流的开放,也让文化传播有了更多“此时此刻”的互动感、参与感。文化不只是生活方式,更是一种精神价值,它的意义在于给心灵以启迪,给精神以力量。当前,“走出去”的中国文化,其思想内容的承载量还比较有限,尤其是以武侠、玄幻为主要内容的网络文学作品,虽然大多包裹着传统文化的外衣,但真正能传递中国文化的精神气度、价值理念的不多,能产生深刻文化影响的更少。文化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本就是一条坎坷不平的道路。今天,《红楼梦》由于独具艺术魅力在世界上享有崇高声誉,而早期西方传教士翻译《红楼梦》时一度将贾宝玉错认成女孩。误解与曲折并不是问题,精彩的中国故事往都会经历由浅入深的过程。对于今天的我们来说,打造更多能承载中国文化气度的优秀载体,让真正负载中国价值观的“内容文化”更多地传播出去,是提升文化软实力的关键。季羡林曾说过,“最有可能对人类文明做出贡献的是中国文化”。今天,世界更加关注中国文化,一方面是因为中国的国际地位日益提高,另一方面是因为中国文化的传播越显纯熟与自然。让更多的“长安花”走出去,与世界共赏中国文化之美,将为人类文明注入更多的可能性。(摘编自张凡《“长安花”的芬芳,如何飘得更远?》)”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外国读者利用网络平台讨论中国古诗词,不仅可以学习中文,也可以借此交流情感。B.何中坚和许渊冲的翻译作品让中国古诗词的音韵和意境借助另一种语言表现了出来。C.当前“走出去”的中国文化作品只是包裹着传统文化的外衣,能产生深刻文化影响的不多。D.中国文化过去只被少数外国人品读研究,如今借助新传播工具,已为更多外国人所了解。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由何中坚、许渊冲的诗词翻译引出中国诗词可以抵达国外读者心灵的观点。B.文章举荷兰女士送李白诗集给邻居的例子是为了说明中国诗词已普遍为外国人所理解。C.文章第四段既阐述了中国文化“走出去”存在的问题,又指出了提升文化软实力的措施。D.文章从诗词到小说,从古代经典到当代影视,全面展现了中国文化“走出去”的状况。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文化虽然门槛较高,但仍然可以获得外国人的喜爱,给他们的心灵以启迪,给精神以力量。B.中国文化在世界上的“能见度”越来越高,是因为翻译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网络交流的开放。C.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过程中,必定会有误解与曲折,我们要做的就是传播更多有价值的内容。D.虽然中国当代文学在世界上受到了极大关注,但真正能传递中国文化思想价值的作品不多。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标题党”是网络上利用各种吸引眼球的标题,来达到增加点击量或知名度等目的的个体或组织。“标题党”主要通过断章取义、以偏概全、严重夸张、转移重点等方式来拟写新闻标题,以吸引受众、提高传播率、增加舆论张力。随着网络的迅猛发展和媒体竞争的加剧,“标题党”成为一个越来越突出的现象。“标题党”现象屡禁不止,原因是多方面的。从媒体的角度看,一方面,媒体市场竞争加剧是“标题党”现象盛行的直接原因。在受众注意力有限的情况下,想要从海量信息中“脱颖而出”、增加点击量,用标题博人眼球是最行之有效的方式。相较于纸媒,门户网站和新媒体新闻的标题和内容是分开的,只有点击标题才能看到具体内容,如果标题不能及时留住读者,文章再好也没有意义。而不能获得足够的点击量,便无法获取更多流量来维持媒体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在市场竞争的压力下,“流量变现是王道”成为主要经营原则,媒体自律精神式微,记者编辑对新闻专业主义的坚守面临着严峻考验。被关注就意味着利益,“标题党”现象也就很容易在各大媒体上蔓延开来。从网民的角度看,媒介素养匮乏和碎片化阅读习惯加剧了“标题党”现象的泛溢。如今媒介渠道多元化,信息爆炸式增长,这种局面导致网民习惯于粗略地浏览标题、图片或摘要,对新闻细节却甚少关注,这为制造“题不对文”的标题提供了条件。另外,“标题党”现象与网民对新闻事件表现出的“老不信”和“审丑”心理也有密切的关系。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社会环境巨变、利益格局调整导致社会诚信问题、社会矛盾和各种诉求与日俱增,因此,一些网民便借助自媒体,根据自己的立场和价值取向发布一些耸人听闻、混淆是非的标题新闻,从而达到表达诉求、宣泄情绪的目的。而网络媒体为了点击量,也往往迎合、利用网民这样的心态和诉求,通过精心炮制的标题来引发围观,甚至引导舆情。“标题党”新闻在未被证实的情况下,借助于舆情的裂变式传播迅速扩散,容易造成信息传播失真,给网络谣言的滋生提供温床,给突发舆情的应对处置带来阻碍,甚至有可能严重危害社会安全。另外,纵容“标题党”新闻,对那些坚守社会责任的媒体和媒体人来说是种不公平,可能会造成劣币驱逐良币的恶性循环,破坏媒体生态环境。因此我们应该及时制定措施整治“标题党”现象,加强对网络新闻的监督和制约,加强对网络媒体从业人员职业技能和职业道德的培养,从根本上解决“标题党”现象泛滥的问题,以保证网络媒体良性发展,净化舆论环境。(摘编自詹婧《热点事件舆情传播频现“标题党”》)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标题党”炮制新闻标题手法多种多样,目的也不尽相同,但这些标题都是对新闻事实的歪曲。B.在门户网站和新媒体上,新闻的标题和内容是分开的,标题能否吸引人非常重要,纸媒则不然。C.用博人眼球的标题来增加点击量,是“标题党”新闻从海量信息中获取关注的最有效的方式。D.网民面对多元化的媒体渠道和爆炸式增长的信息,形成了只浏览标题、图片等却从不关注新闻细节的习惯。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从媒体和网民两个角度,深入分析了“标题党”现象屡禁不止的原因。B.文章运用正反对比论证,证明媒体市场竞争加剧导致“标题党”现象盛行。C.文章按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对“标题党”现象进行了论证。D.文章分析“标题党”现象的危害,突出了加强网络新闻监督和制约的必要性。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利益驱动是“标题党”现象产生、蔓延的重要原因,只要媒体改变“流量变现是王道”的经营原则,“标题党”现象就能消除。B.对网络媒体来说,流量意味着经济利益,这导致自律精神不强的网媒过于关注流量变现,失去对职业道德的坚守。C.网民对新闻事件的“老不信”心理应该跟当前社会的诚信危机有关系,强化诚信意识是消除“标题党”现象的一个途径。D.“标题党”新闻容易造成信息传播失真,滋生网络谣言,激发负面情绪,导致大范围舆情失控,对社会的和谐稳定造成重大威胁。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①鲁迅的本质精神是他对于中国社会、文化和中国人的深刻理解。鲁迅一生批判和挑战的不是哪一个个人,而是中国的一些旧的文化传统,一种民族劣根性,一种社会状态。局限于鲁迅与周边人际关系和具体事件的纠葛,是不能真正理解鲁迅的价值和意义的。鲁迅是常读常新的,他已经成为一个世纪性的话题。而留在民族记忆里的鲁迅是中小学教科书中的鲁迅,是每逢某个重大政治节日便被装饰出来的鲁迅。毫无疑问,鲁迅已经远离了我们这个时代和我们自己。人们都认同鲁迅性格的本质是挑战强者而绝望地反抗,但是我们很少能细想为什么鲁迅能至死坚守这一性格?归根结底,就是鲁迅的人格所致,任何性格特征大多源自于人格特征。②鲁迅用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为“知识分子”这一概念进行了界定。对于我们来说,鲁迅精神在当代中国最大的价值,就是对于中国当代知识分子思想立场和人格境界的启示意义。夜深人静,我读到鲁迅的一些句子,总是惊出一身汗水来。这冷汗不只是为鲁迅的深刻而惊叹,也是面对鲁迅的深刻和挑战而自愧不如的结果。鲁迅的伟大在于其思想的深刻,而鲁迅的痛苦也在于其思想的深刻。不忘鲁迅,让我们活得很累很沉重。但是无论如何,知识分子,尤其是研究鲁迅的人,绝不能参与对于鲁迅本质精神的改造,因为曲解鲁迅就是背叛鲁迅。③鲁迅在世纪之初确立的现代人的思想人格境界,就是呼唤“真人”揭露“伪士”。在人性的道德上,鲁迅始终是“复古”的——复归于人间的原点。鲁迅在担负起政治救亡、思想启蒙重任的同时,又担负起道德救赎的重任。鲁迅的真实让恶人的作恶变得困难,特别是让伪善者暴露出恶的本质。他一生树敌过多,除了思想立场和政治倾向的差异之外,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性格所致。而这性格也就是人格——不说假话和揭穿虚伪。这造成了他人际关系中最大的悲剧——自己不虚伪也不允许别人虚伪。④鲁迅的真诚与真实是当下中国最值得珍惜的精神资源,思想意识上的“独出”与道德人格上的“率真”,是鲁迅“致人性于全”的主要思考内容。鲁迅一生都在“力抗时俗”“力抗强者”。而今日之民众,在思想意识和道德人格上则往往表现为两重性:思想意识的觉醒与道德人格的滑落。由于历史的发展,一般民众逐渐疏离于僵化的意识形态,具有了被“唤醒”后的思想状态。但是,正是由于这觉醒之后对现实产生的失望,使人们丧失了理想主义和共同伦理精神,退而求其个人物质生活的发展,结果带来了道德心的淡化,造成政治意识的弱化与道德人格的滑落。身处当下境遇,我们可能什么都做不来,但是我们至少能做到真诚和善良。⑤鲁迅的存在,为我们确立了一种人生境界和一面反省的镜子。面对鲁迅的言行,使我们不敢自我夸耀,不敢轻易自称为“战士”,也不敢轻易把某人称之为“伟人”。我们需一直努力坚守这样一个底线:可以平凡,但是不能平庸;可以不崇高,但是不可以堕落。然而,这个人生底线的坚守是痛苦的,也可能是孤独的。所以我说:“我爱鲁迅,鲁迅害我。”(摘自《远离鲁迅让我们变得平庸》,有删改)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鲁迅的本质精神是他对于中国社会、文化和中国人的深刻理解。他批判和挑战的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一种民族劣根性,一种社会状态。B.鲁迅用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为“知识分子”这一概念进行了界定。鲁迅精神在当代中国最大的价值,就是对中国当代知识分子思想立场和人格境界的启示意义。C.鲁迅在世纪之初确立的现代人的思想人格境界,就是呼唤“真人”揭露“伪士”。鲁迅的真诚与真实值得珍惜。身处当下,我们至少应做到真诚和善良。D.鲁迅的存在,为我们确立了一种人生境界和一面反省的镜子。我们需一直坚守“可以平凡,但是不能平庸;可以不崇高,但是不可以堕落”的底线。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虽然不忘鲁迅让我们活得很累很沉重,但鲁迅研究者绝不能对鲁迅的本质精神进行改造,因为曲解鲁迅就是背叛鲁迅。B.鲁迅人际关系中最大的悲剧就是自己不虚伪也不允许别人虚伪,这是由他不说假话和揭穿虚伪的性格使然。C.今日民众,在思想意识和道德人格上往往表现为两重性:思想意识的觉醒与道德人格的滑落。这完全是由民众的主观原因造成的。D.作者说“鲁迅害我”,是因为当代知识分子要坚守鲁迅确立的精神人格,会活得很累、很沉重、很孤独,这是深爱鲁迅的正话反说。3、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指出不要纠结于鲁迅与其周边哪一个人的关系如何,这样解读,会阻碍我们去真正理解鲁迅的价值和意义。B.文中写中小学教科书中的鲁迅、每逢某个重大政治节日便被装饰出来鲁迅,是比喻论证鲁迅已经远离了我们。C.文章第二、三、四段,以递进的结构阐述了鲁迅精神对于当今社会知识分子以及普通人具有的重要意义。D.原文标题明确提出作者的认识,是作者结合社会现状提出的自己的观点,具有启发性,具有现实意义。============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1、1.C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题分析原文是“与之相伴相行”,而不是“之后”。2.D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解题分析“先立后破”不正确,由原文来看,应为“先破后立”。3.B命题意图本题考查概括分析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题分析A“助推了旌表节孝制度的形成”不正确,原文中“明朝士大夫们从理学角度诠释和欣赏”的就是“旌表节孝制度”,而不是“助推了旌表节孝制度的形成”。C无中生有。D“宋理学……反人性特点”不正确,原文说的是“明清时期的节孝行为,越来越出现违反人性的激烈化特质"。2、1、C【解析】A结合第二段可知,原因不只一个,还有词本身也存在较大的局限性。故A错误。B强加因果,原文第三段表述为“中唐以后,出现一些工商业比较集中的城市,市……的生活,抒发他们的思想感情。从中唐以后,农村流行的歌谣大多数仍不出五七言,而城市里新兴的长短句歌曲越来越多”。故B错误。D“歌伎们的生活”错,原文第六段是“内容仍不出痴男怨女离别相思的调调”。故D错误。2、D【解析】D“词曲的影响比诗歌深远”无中生有。故D错误。3、B【解析】B“婉约派是词的正宗”错误,原文最后一段是“婉约派总的看来成就不及豪放派。婉约派是词的最高成就。3、1.C解题思路:扩大范围,根据原文可知,应是“当前,‘走出去’的中国文化……尤其是以武侠、玄幻为主要内容的网络文学作品,虽然大多包裹着传统文化的外衣,但……能产生深刻文化影响的更少”。2.B解题思路:“是为了说明中国诗词已普遍为外国人所理解”分析错误,举荷兰女士的例子是为了说明中国诗词可以作为某些外国人情感表达的载体,不能说明中国诗词已普遍为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VEGFR-2-IN-52-生命科学试剂-MCE
- 2024年度专利许可合同:某企业与发明人就专利技术使用的授权与费用支付
- 2024年度租赁合同:2024年度某酒店与旅游公司之间的旅游大巴租赁协议
- 2024年度北京无人机技术研发服务合同
-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材料学概论》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郑州西亚斯学院《学前卫生与保育》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郑州西亚斯学院《微机原理与应用》2021-2022学年期末试卷
- 太阳能材料采购协议
- 汽车金融担保服务协议
- 2024年度版权交易平台建设与运营合同
- 体育学科数字化教学设计方案
- 酒店安全培训课件
- 把数学画出来-小学画数学教学实践手册
- 稀土及稀土发光材料简介
- 求职面试技巧培训课件
-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道德与发治第3次集体备课
- 相似品管理规范
- 小学生一、二、三年级家庭奖罚制度表
- 海报设计课件完整版
- 十以内连加连减混合练习(1)50题
- 2023年人人急救全套试卷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