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中国建筑的特征》【知识精讲架构+备课精研精梳】 高一语文必修下册 课件(统编版)_第1页
第8课《中国建筑的特征》【知识精讲架构+备课精研精梳】 高一语文必修下册 课件(统编版)_第2页
第8课《中国建筑的特征》【知识精讲架构+备课精研精梳】 高一语文必修下册 课件(统编版)_第3页
第8课《中国建筑的特征》【知识精讲架构+备课精研精梳】 高一语文必修下册 课件(统编版)_第4页
第8课《中国建筑的特征》【知识精讲架构+备课精研精梳】 高一语文必修下册 课件(统编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建筑的特征梁思成导入三百六十行,你会选择哪一行?人们对职业生涯规划越来越重视,对职业的了解是重要一步,大家写的科普入门读物会迅速拉近我们与职业的距离,梁思成的《中国建筑的特征》就是这类文章,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这篇经典之作。学习目标1.了解梁思成及其成就;2.理解中国建筑的特征及其相关术语,理解“文法”“词汇”“可译性”含义;3.理清文章写作思路及其逻辑、说明方法;4.鉴赏文章严谨准确的语言;5.学会阅读知识性文章,培养自己对中国传统建筑的热爱、保护之情。活动一:制作梁思成个人档案梁思成(1901年4月20日—1972年1月9日),籍贯广东新会,生于日本东京,毕生致力于中国古代建筑的研究和保护,是建筑历史学家、建筑教育家和建筑师,被誉为中国近代建筑之父。梁思成曾任中央研究院院士(1948年)、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委员,人民英雄纪念碑兴建委员会设计处处长,参与了人民英雄纪念碑、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等作品的设计。梁思成第一任妻子是林徽因,1919年相识,1928年成婚,育有一女(梁再冰)一子(梁从诫);第二任妻子是林洙,1948年相识,1962年再婚。活动二:朗读全文,订正字音,概括大意墁màn地枋fānɡ檩lǐn接榫sǔn如翚huī斯飞戗qiànɡ兽活动二:朗读全文,订正字音,概括大意1-2段,从地域分布和历史跨度方面说明中国建筑的影响。3-13段,谈中国建筑的九大特征。14-17段,探讨中国建筑的风格和手法。18-20段,作者最后提出民族的建筑之间的“可译性”问题,并提出提倡熟悉中国建筑的“文法”和“词汇”。活动三:梳理文章思路1.梁思成写作《中国建筑的特征》缘由我们若想用我们自己建筑上的优良传统来建造适合于今天我们新中国的建筑,我们就必须熟悉自己建筑上的“文法”和“词汇”,否则我们是不可能写出一篇中国“文章”的。活动三:梳理文章思路2.梁思成所说的中国建筑的“词汇”和“文法”内涵。打比方它们是从世世代代的劳动人民在长期建筑活动的实践中所累积的经验中提炼出来的,经过千百年的考验,而普遍地受到承认而遵守的规则和惯例。(14/16/17)“文法”指……“词汇”指……(14)“文法”有拘束性,也有灵活性。(15)“词汇”和“文法”在中国建筑上有传承。(17)活动三:梳理文章思路3.“词汇”和“文法”基于什么得出的。基于中国建筑的基本特征。中国建筑的基本特征得益于大量实地调查和研究。活动三:梳理文章思路4.中国建筑的基本特征说明顺序是怎样的。总体特征:立体结构、平面结构活动三:梳理文章思路活动三:梳理文章思路4.中国建筑的基本特征说明顺序是怎样的。结构特征:木质框架、斗拱作用、举折举架活动三:梳理文章思路4.中国建筑的基本特征说明顺序是怎样的。活动三:梳理文章思路4.中国建筑的基本特征说明顺序是怎样的。装饰特征:屋顶翘起如翼、着色大胆、装饰精巧、用材讲究。活动三:梳理文章思路4.中国建筑的基本特征说明顺序是怎样的。装饰特征:屋顶翘起如翼、着色大胆、装饰精巧、用材讲究。活动三:梳理文章思路4.中国建筑的基本特征说明顺序是怎样的。装饰特征:屋顶翘起如翼、着色大胆、装饰精巧、用材讲究。活动三:梳理文章思路4.中国建筑的基本特征说明顺序是怎样的。装饰特征:屋顶翘起如翼、着色大胆、装饰精巧、用材讲究。活动三:梳理文章思路4.中国建筑的基本特征说明顺序是怎样的。从总体特点到结构特点再到局部特点。5.如何说明基本特征?解释说明(一)、举例(二)、比喻(三)、比较(三)、引用(六)活动三:梳理文章思路6.为何提出“可译性”问题?“可译性”:各民族建筑的功用和性质是一致的,都是为了同样的需要,为了解决同样的问题,乃至为了表达同样的情况,只是各自的建筑“词汇”和“语法”不同。举例、比喻。活动三:梳理文章思路6.为何提出“可译性”问题?建筑的可鉴性是“可译性”的目的。各民族的活动随着生产的发展、交通的便利,而彼此接触,彼此影响。各民族的文化也随之相互渗透、不断改变。这是横向“可译性”。我们自觉或不自觉地接受世界其它地方建筑的影响,同时也把中国(或亚洲)的精神空间搬到其它的国度。借鉴程度是相对的,但借鉴本身是绝对的。活动三:梳理文章思路6.为何提出“可译性”问题?建筑师生活在历史之中,其创作手法在过去与未来之间的现实横断面上运作。“如何吸收古今中外一切有用的东西,创造社会主义的,中国的建筑新风格”,才是研究建筑“可译性”的最终目的。活动三:梳理文章思路7.中国建筑特征的缘由?好的建筑讲究实用、坚固、美观。中国崇尚典章制度、儒教兴盛、注重礼仪。活动四:赏析文章严谨、准确的语言这些地区的建筑和中国中心地区的建筑,或是同属于一个体系,或是大同小异,如兄弟之同属于一家的关系。对于中国中心地区以外的建筑,没有笼统地说它们与中国中心地区建筑完全相同,也点出了它们的不同。活动四:赏析文章严谨、准确的语言一般地由三个主要部分构成:……。在这种布置中,往往左右均齐对称,构成显著的轴线。屋顶在中国建筑中素来占着极其重要的位置。但在中国,古代智慧的匠师们很早就发挥了屋顶部分的巨大的装饰性。在使用颜色上,中国建筑是世界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