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中古时期的亚洲【考点精研+知识架构+提分专练】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_第1页
第4课+中古时期的亚洲【考点精研+知识架构+提分专练】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_第2页
第4课+中古时期的亚洲【考点精研+知识架构+提分专练】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_第3页
第4课+中古时期的亚洲【考点精研+知识架构+提分专练】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_第4页
第4课+中古时期的亚洲【考点精研+知识架构+提分专练】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4课中古时期的亚洲第二单元中古时期的世界模块一•《中外历史纲要》(下)

欧洲随着罗马衰亡而进入了黑暗时代,亚洲则成为世界贸易、文化、宗教与城市发展的中心。——《外交事务》(ForeignAffairs)7世纪多部落并存,相互混战;多神崇拜6世纪622年默罕默德迁居麦地那,建立政教合一的政权,势力范围逐渐扩大8世纪中期建立地跨亚非欧三国的大帝国632年穆罕默德去世,阿拉伯半岛基本统一7世纪中期大规模对外扩张,先后征服叙利亚、两河流域、伊朗和北非的广大地区默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麦地那叙利亚巴格达波斯中国唐朝印度河埃及北非西班牙西临大西洋北接黑海与里海东接中国唐朝东南印度河南包整个半岛西南尼罗河下游1.建立和扩张一.阿拉伯帝国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帝国默罕默德材料2阿拉伯人一手拿古兰经,一手执剑,向外扩张,到8世纪中期,阿拉伯国家成为横跨亚非欧的洲际大帝国。

——比鲁尼1.建立和扩张一.阿拉伯帝国思考:阿拉伯人为什么能创立一个大帝国?材料1为满足统治者的权力欲求及对商路和土地的需求,阿拉伯帝国掀起了长达一百多年的以宗教为名的扩张运动,在当时等级制盛行的历史条件下,伊斯兰教的平等主张还是比较进步和受到下层人民欢迎的,真主和古兰经使阿拉伯人无所畏惧,士兵作战勇敢,不怕死亡。在以宗教为名的扩张战争中,战斗热情明显强于周边的民族。(1)政治统治材料:哈里发是一位由神决定的专制君主,即“安拉在大地上的影子”。他的权力并不依赖于部落的支持,而是建立在享有薪俸的官僚和常备军的基础上的。——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政治稳定,最高统治者哈里发掌握政治、军事和宗教大权,下设各部大臣宗教领袖+政治领袖君权神授,政教合一穆罕默德去世后,“哈里发”被用于指称穆罕默德的继承人。一、阿拉伯帝国2.鼎盛时期的帝国

①商品经济:经济繁荣,手工业和商业得到很大发展。②转运贸易:阿拉伯商人在东亚、西欧、非洲等广大地区从事着陆上和海洋贸易。③城市发达:帝国境内城市繁多,都城巴格达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阿拉伯人商业活动示意图

首都巴格达,位于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中央,扼水陆交通之要冲,极盛时期城市人口多达150万,…巴格达码头经常停泊数百艘来自全国各地和各国的船只,其中也有中国商船。……中国的丝绸和瓷器、印度的香料、中亚的宝石、东非的象牙和金砂等,都经阿拉伯商人转销世界各地。——朱寰主编《世界上古中古史》(下册)一、阿拉伯帝国2.鼎盛时期的帝国结合课文和材料,说一说阿拉伯帝国经济状况如何?在沟通世界贸易中的作用?(2)经济繁荣:阿拉伯帝国成为东西方经济交流的桥梁。一、阿拉伯帝国②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中国的造纸术、印度的数字先后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促进了西欧文化的发展。2.鼎盛时期的帝国(3)文化繁荣:①吸收被征服地区文化:广泛翻译古代波斯、印度、希腊和罗马的古典著作,融合东西方文化,在文学、艺术、科学和思想等领域取得重要成就。◎故事分别来自印度、埃及、波斯和两河流域等地,反映了阿拉伯文化对世界文化的继承与融合。材料1

830年,哈里发在巴格达设立“智慧宫”,集科学院、图书馆、翻译馆于一体。为延揽翻译人才,哈里发以黄金支付稿酬,其重量与译著重量相等。于是,大量的希腊、波斯、印度的典籍被译为阿拉伯文。

——齐世荣《世界历史》思考:阿拉伯帝国文化繁荣的原因?材料2阿拉伯文化是在游牧民族传统、伊斯兰教精神及其他民族文化影响的基础上,吸收古代东西方文化的精华,逐渐融合、发展而成的。

——胡伟达《阿拉伯文化》

材料3帝国政治的相对稳定,交通发达,经济繁荣,为阿拉伯—伊斯兰文化的形成与发展提供了有利环境。中国的造纸术和罗盘针传入阿拉伯帝国,对阿拉伯—伊斯兰文化的发展与繁荣,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古代史(下卷)》①阿拉伯帝国政治稳定,经济繁荣,为文化发展繁荣奠定了物质基础。②阿拉伯帝国地处欧、亚、非洲交界处,文化在此交汇,阿拉伯人不断吸收其他民族中的精华。③统治者重视知识,开放宽容的态度;并统治者采取招揽各民族优秀人才的政策。④阿拉伯人征服的都是有千年文明的地区,有深厚的文化积淀。保存并传播了古代文化。阿拉伯版本保留的古希腊罗马文化译成拉丁文重回欧洲,为文艺复兴和近代自然科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阿拉伯人足迹遍及亚、欧、非三大洲,成为东西方文化沟通的桥梁。他们把古代印度、中国文化成就介绍到西方;又把阿拉伯的科学成就和伊斯兰教传播到东方。阿拉伯人不但善于吸收其他文化,而且还在钻研的基础上加以发展,在数学、天文学、医学、物理学、化学、建筑学、文学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成就。结合所学知识,谈谈阿拉伯人对世界文化的贡献。

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在中世纪欧洲文化史上居于承先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地位。阿拉伯文化昌盛时期,西欧正处于文化低潮的所谓“黑暗”时代。那时的西欧,在基督教文化垄断下,辉煌的古代希腊罗马文化,几乎荡然无存,古典著作,鲜为人知。然而,阿拉伯学者却通过翻译保存了大量的希腊学术著作,并把这些著作通过拉丁文等译本,传回欧洲,弥补了欧洲文化的“断层”,点燃了欧洲智慧的火种。从此,欧洲重新发现了希腊学术著作,一股研究古典文化的气氛,油然而生,为欧洲新文化——文艺复兴和近代自然科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古代史(下卷)二、奥斯曼帝国的兴起兴起小亚细亚扩张13世纪征服巴尔干、东南欧灭亡拜占庭征服西亚、北非14世纪15世纪16世纪1.帝国形成2.帝国统治(1)政治:①元首:最高统治者是苏丹,他既是宗教领袖,又是国家和军队的主宰,还是全国土地的最高所有者。②阶层:宗教上层和封建主是统治阶级,工商业者和农民承担各种苛捐杂税。阿拉伯政治体制的继承者实行政教合一的体制二、奥斯曼帝国的兴起①君主专制,君权神授,②政教合一,等级森严。思考:阿拉伯帝国和奥斯曼帝国的政治体系有什么共同点?材料:伊斯坦布尔地处东南欧与亚洲以及地中海与黑海之间,系东西方之间过境贸易的交汇点。…关税和贸易税的征收构成苏丹政府的重要财源。…奥斯曼帝国横跨亚非欧大陆的中央地带,扼守东西方之间传统贸易的十字路口。——《奥斯曼帝国史》经济一度繁荣,伊斯坦布尔是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中心。结合材料,分析奥斯曼帝国的经济及对东西方贸易的影响。(2)经济:奥斯曼帝国控制连接亚欧的商路,征收重税,影响东西方的贸易。2.帝国统治二.奥斯曼帝国的兴起比较:阿拉伯帝国与奥斯曼帝国的异同不同点比较项阿拉伯帝国奥斯曼帝国兴起时间8世纪中期13世纪兴起地区阿拉伯半岛小亚细亚地区都城麦地那-----巴格达君士坦丁堡改名伊斯坦布尔对外来文化的态度交流、吸收和融合的方式,具有沟通东西、承上启下的作用控制亚欧商路,对过往商旅强征苛捐杂税,影响了东西方文化的传播与交流相同点

1.疆域辽阔,都曾经地跨欧亚非三大洲。

2.都信仰伊斯兰教,实行政教合一的统治政策。

3.对外积极扩张。

4.对于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和融合发展做出了贡献1.中古印度-孔雀王朝(前324-前185年,第一个基本统一的古印度奴隶制王朝)-贵霜帝国(55-425年,大月氏人入侵)-笈多帝国(320-540年,中世纪统一印度的第一个封建王朝)-拉其普特时期(7世纪中叶-12世纪末穆斯林征服北印度)-德里苏丹国(1206-1526年突厥人入侵)-莫卧儿帝国(1526-1857年蒙古入侵)-英属印度(1858-1947年)-“印巴分治”(1947至今)中古时期建立时间:4世纪

政治:政局稳定,国王直接控制恒河中下游,政令不够统一宗教:印度教为国教建立时间:13世纪初宗教:伊斯兰教为国教最高统治者:苏丹(政教合一)地方:行省制度(苏丹任命---穆斯林)三.中古南亚与东亚国家

德里苏丹国的上层统治阶级都是来自印度以外的封建主。……侵入印度的伊斯兰教统治者自认为所进行的是反对不信教者的“圣战”,所以对待印度教徒十分残酷。——童自觉、路振光《世界古代史》

材料2:中世纪时期南亚文化是其古代文化的继续,而外来伊斯兰文化对它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中世纪印度文学上的成就以梵文文学为典型,大约10世纪开始,印度的古典梵文文学开始向民间文学过渡,而这种过渡也因伊斯兰文化的传入得以加速……伊斯兰教的传入,为印度带来了建筑雕刻艺术的新发展,出现了民间传统与波斯中亚艺术的结合。

——孟广林《世界中世纪史》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政治:实行政教合一的君主集权体制,君主集君权和教权于一身,但由于宗教冲突仍处于分裂割据的状态经济:农业、手工业、商业繁荣,对外贸易发达文化:多种宗教文化并存,在相互借鉴中发展

材料1:由信奉伊斯兰教的突厥人、阿富汗人和波斯人组成的军事贵族集团,是德里苏丹统治的社会基础……德里苏丹国正是利用这一社会基础,建立起伊斯兰国家政教合一的君主集权体制。……德里苏丹统治时期,虽然时有战乱,但由于政治统一改变了原来小国林立的割据状态,穆斯林的到来也促进了社会交往的扩大,社会经济有了明显的发展……棉花、甘蔗、香料等经济作物成了主要的农作物,在手工业上,纺织业发展迅速,产品远销海外,官营手工业规模大,商业随之繁荣,出现许多新兴城市,城市间的贸易兴盛,在外贸上,与中亚、西亚以及东南亚和中国等地都有比较密切的贸易联系。——孟广林《世界中世纪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探究:探讨并总结中古时期的南亚在政治、经济、文化三个方面所呈现的特征。2.日本(1)中央集权制国家的过程中国人民把冶铁和水稻种植技术带到日本,推动了日本社会的发展秦汉之际6-7世纪出现了严重的社会危机646年“大化改新”,日本模仿隋唐律令制度建立了中央集权国家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推动了日本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给日本历史上带来了巨大的变革。影响三.中古南亚与东亚国家地方豪强为了保护自己的庄园,把自己家族和仆从中的青壮男子武装起来,组成一种血缘关系和主从制相结合的军事集团,成员称为“武士”。(1)背景:①10世纪,日本中央集权体制逐渐瓦解;②庄园经济的形成与发展③武士集团的形成12世纪末,镰仓幕府建立(2)形成:(3)特点:17世纪,德川幕府建立,实行锁国政策加强统治。-----日本进入幕府政治时期官职俸禄效忠纳贡兵役中央集权制瓦解天皇仅是名义上的中央政府,以将军为首的幕府掌握实权。日本武士:卫士或随从,主要从事与战争有关活动血缘关系和主从关系相结合的军事集团(4)发展:(2)幕府统治三.中古南亚与东亚国家2.日本新罗人王建建立高丽王朝10世纪初新罗初步统一了朝鲜半岛7世纪末高丽大将李成桂自立为王,迁都汉城,改国号为朝鲜14世纪末高丽王朝(朝鲜)政治经济文化推行土地国有,以农业为主实行三省六部制,地方分为十道,加强中央集权学习唐朝科举制度,推崇儒家文化新罗高丽朝鲜共抗侵略三.中古南亚与东亚国家3.朝鲜日本侵略朝鲜,中朝军民联合抗击,取得胜利。16世纪末期材料一:高丽王朝统一后,为巩固其政治统治,参照中国的唐朝实行封建君主的集权制度,中央政府设三省六部、御史台(司法、监察)、翰林院(掌管机要文书)和中枢院(负责军事),地方划分为十道,设节度使。

——孟广林《世界中世纪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材料二:7世纪初,日本孝德天皇进行改新,仿效唐朝体制改革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