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法律的图腾--獬廌(独角兽)
獬豸又称獬廌,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神兽,体形大者如牛,小者如羊,全身长着浓密黝黑的毛,双目明亮有神,额上通常长一角。獬豸拥有很高的智慧,懂人言知人性。它怒目圆睁,能辨是非曲直,能识善恶忠奸,发现奸邪的官员,就用角把他触倒,然后吃下肚子。它能辨曲直,又有神羊之称,它是勇猛、公正的象征,因此,它被称为中国法律的图腾。第三单元
法律与教化防范与惩处教育与引导第三单元法律与教化中国西方第8课
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第10课
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第9课
近代西方的法律与教化中华法系的特点:礼法结合英美法系大陆法系罗马法第8课
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中国古代的“法治”:君主利用刑律,强化专制王权的统治手段
指儒家所提倡的以教导者为核心,以自己的行动感化别人。教化的目的是形成好的社会民风。教化是社会治理的重要工具,着眼于教育和引导。目录一、礼法之争——先秦时期的德治与法治二、礼法结合——封建王朝的法律与教化三、礼法完善——封建王朝的基层教化课标要求:(1)知道中国先秦时期成文法的产生过程,以及这一时期思想家对于德治、法治关系的讨论;(2)知道自西汉起历代王朝法律、礼教并用的统治手段。重难点:(1)重点:先秦的德治与法治之争;历代王朝法律、礼教并用的统治手段(2)难点:律令儒家化与“礼法结合”问题先秦时期的德治与法治壹1、德治思想渊源:西周西周:统治者建立起以宗法制为核心的礼制,同时提出"敬天保民"的思想,有一定的进步性。体现统治者的自我约束宗法制是西周的根本制度,一方面是国家结构中的上下级隶属关系,另一方面是宗法制度下的尊卑长幼关系。从国家观念和家族观念两方面,把统治者紧密联系在一起,天下一家,休戚相关,生死与共。一、先秦时期的德治与法治礼法并立2、法治思想的渊源①夏商周:夏朝商朝西周《禹刑》《汤刑》《九刑》表明早期国家可能已经有了法律夏商周时期颁行的刑书上只有刑名、刑种的规定,而无确切的罪名,人民对罪与非罪的区别只能依据传统的观念及社会道德、风俗习惯去加以甄别。——武树臣:《中国成文法的起源》习惯法②春秋时期:子产:春秋时期郑国著名政治家、思想家郑国子产“铸刑书”,把刑法浇铸在金属器皿上,制定了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成文法君王及奴隶主贵族可以随意残害奴隶特点:夏商重刑轻德,西周明德慎刑。3、春秋战国时期:德法之争①时代特征:东周时期,王室衰微,大国争霸,礼崩乐坏。②思想来源:诸侯国君纷纷寻求治国新思想,儒家德治思想与法家法治思想影响最大。③历史渊源:战国时期法家思想形成之前,统治者已经使用法律来治理国家。材料一:夏有乱政,而作《禹刑》。商有乱政,而作《汤刑》。周有乱政,而作《九刑》。
——《左传·昭公六年》材料二:夏刑大辟二百,膑辟三百,宫辟五百,劓,墨各千。——郑玄材料三:(商代)刑三百,罪莫重于不孝。——《吕氏春秋》材料四:夏商周时期颁行的刑书上只有刑名、刑种的规定,而无确切的罪名,人民对罪与非罪的区别只能依据传统的观念及社会道德、风俗习惯去加以甄别。——武树臣:《中国成文法的起源》(1)背景(2)德治与法治思想之争的表现学派治国思想治国手段理论来源儒家法家孔子:①为政以德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孟子:①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②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主张德治,通过道德教化民众,仁和礼的手段人性善韩非:①君主要以法、术、势驾驭臣下。②君主赏罚分明,臣民必守法令。“以法为教”“以吏为师”法和刑的手段人性恶商鞅:保护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时代的需求与选择儒家法家儒家主张通过道德礼义教化民众,重视民生与民意,宣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但儒家思想并不适用于兼并战争激烈的战国时期。在重视富国强兵的君主看来,儒家的仁政与德治思想,难以落到实处。孟子虽然说“仁者无敌”,实际上却无助于国君实现他们的强国抱负。法家思想既能带来富国强兵的现实利益,又满足了各国君主专制的愿望。秦王嬴政读过韩非著作后说:“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死不恨矣!”法家思想更适合战国时期各国富国强兵、政令统一的需要。VS焦点在于治国手段,儒家主张通过道德礼义教化民众,法家主张以法治国、富国强兵。(3)结果:统治者更加重视法家思想。(4)评价:①儒家思想并不适用于兼并战争激烈的战国时期。在重视富国强兵的君主看来,儒家的仁政与德治思想,难以落到实处。②法家思想既能带来富国强兵的现实利益,又满足了各国君主专制的愿望。③在法家思想的指引下,秦国富国强兵,最终统一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汉至隋唐时期的法律与教化贰云梦睡虎地秦简现藏于湖北省博物馆。竹简共1155枚,残片80枚,分类整理为十部分内容,图片为《法律答问》。《法律问答》多采用答问形式对秦律条文、术语等作出解释。秦代“以吏为师”,《法律问答》可能就是当时培训官吏时使用的教材。案例一:甲盗取财物价值千钱,乙在知情的情况下分赃一钱,则二人同罪。......案例四:两人持剑相斗,一人削掉了一人发髻,则应被处以城旦(筑城的苦役)徒刑。......1.秦朝的法律秦朝以法家思想治国,推动了律的编篡,称《秦律》。秦朝还颁布法律文告,称令。律和令都有法律效力。二、秦汉至隋唐的法律与教化秦:礼法对立汉至唐:礼法结合/董仲舒《决狱》曰:父子至亲,扶杖而救之,非殴父也。《春秋》之义,父病,进药于其父而卒,君子原心,赦而不诛。案例:甲父乙与丙争言相斗。丙以佩刀刺乙,甲即以杖击丙,误伤乙(父)。甲当何论?廷尉观点:殴父,当枭首。“原心定罪”:根据动机以及伦理道德来定罪量刑
法律实践特点:用儒家思想解释律令引经决狱思考:春秋决狱的基本原则是什么?说明汉代法律实践有什么特点?引据儒家经典,作为司法审判中分析案情、认定罪责和适用刑罚的依据2.汉朝的法律(1)汉承秦制,沿袭秦律制成了《九章律》,也颁布法律文告,称“令”。(2)受儒家思想影响,汉朝也重视礼治,用儒家思想来解释律令,称“以经断狱”史料1:
《晋律》首先确立“准五服以制罪”的定罪量刑原则,把“五服”制度与法律相结合,凡亲属之间犯罪,在刑法方面的适用原则是:亲属相犯(如杀、伤等),以卑犯尊者,处罚重于常人,关系越亲,处罚越重;若以尊犯卑,则处罚轻于常人,关系越亲,处罚越轻。在民事方面,如财产转让时违反法律,则关系越亲,处罚越轻。——曾宪义《中国法制史》引经注律思考:“准五服以制罪”的量刑原则是什么?其目的是什么?魏明帝设律博士,命令专用儒家思想来解释律令,律令进一步儒家化“五服”,即以丧服为标志表示亲属间血缘亲疏及尊卑,共分五等,故称“五服”。以亲属间的尊卑亲疏作为量刑原则。目的:维护儒家三纲五常3.魏晋——律令开始儒家化特点:儒法合流,形成“德主刑辅”的封建正统法律思想①表现唐律是礼法结合的典范,对儒家伦理中的“孝”特别重视。②影响继承了汉魏以来法律制定和阐释的经验,是中国现存最早、最为完整的封建法典,是中华法系确立的标志。历代王朝大多以此为蓝本创制自己的法律。③特点律
删繁就简(唐初)《贞观律》《永徽律》《永徽律疏》即《唐律疏议》4.唐朝的法律与教化——法律儒家化的完成(1)法律: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两者犹昏晓阳秋相须而成者也。五刑之中,十恶尤切,亏损名教,毁裂冠冕,特标篇首,以为明诫。……“谋反”、“谋大逆”、“谋叛”、“恶逆”、“不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义”、“内乱”。
——《唐律疏议》以《唐律疏议》为例,概括唐律的特点。我国古代形成以儒家思想构建的“礼”“法”结合的法律体系的原因中国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官僚制度的等级结构是礼法融合的基础中国古代由自然经济孕育“天人合一”观,是人们作为社会规范礼和国家规范法结合的思想条件政治思想小农经济是封建社会的根基,构建了以家庭为单位的体系,亲亲尊尊为核心的礼适合社会的需要经济深化认识二、秦汉至隋唐时期的法律与教化(2)礼治①标志性法典:732年,颁布《大唐开元礼》,分吉、宾、军、嘉、凶五礼,是一部体系庞大、体例严谨、内容繁复的礼仪法典,是秦汉以来封建礼仪制度的集大成之作。②社会层面:唐朝政府推广魏晋南北朝以来重视家训的经验,强化基层教化。材料一:唐朝的礼乐制度主要体现在开元礼中,……其中吉礼的内容主要是祭祀,宾礼的主要内容是接待周边国家的君主和使节,军礼的主要内容是军事活动中的仪式,嘉礼主要包括成人、婚嫁、朝议、养老等嘉庆仪式,凶礼主要内容则是有关丧、葬及凶年赈抚、劳问疾苦等。
——赵毅、赵轶峰《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家法备,然后可以言养人。——《新唐书·柳公绰传》◎《大唐开元礼》◎《颜氏家训》朝代法律成果教化成果法律与教化的关系秦——汉两晋南北朝唐法家思想治国,推动了律的编纂对立沿袭秦律制成《九章律》独尊儒术以经注律礼法开始结合,儒家知识分子以经注律律令儒家化进一步推动律令儒家化《贞观律》《永徽律》《永徽律疏》(《唐律疏议》)《大唐开元礼》重视家训唐律是礼法结合的典范家训【归纳总结】秦汉至隋唐时期的法律与教化叁宋元至明清时期的法律与教化三、宋元明清的法律与教化礼法融合(一)背景1.政治:大一统封建王朝发展巩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不断强化2.思想:儒学向基层渗透并发展出理学,程朱理学在南宋后期
逐步确立统治地位。张载程颐程颢朱熹周敦颐邵雍思考:宋朝以后的法律有什么特点?朝代法律实践活动宋朝元朝明朝清朝三、宋元明清的法律与教化礼法融合(二)法律以唐律为蓝本,制定《宋刑统》、《天圣令》对唐宋法律整体弃用,但在司法实践中广泛援引唐律以唐律为蓝本,制定《大明律》,重视“例”,重修《问刑条例》,开创律例合编的体例沿袭《大明律》,重视“例”,制定《大清律例》多以《唐律》为蓝本;律例合编三、宋元明清的法律与教化1.宋代:理学兴、乡约现
礼法融合(三)教化A.社会层面:通过教育与科举,授徒、书院讲学等方式B.家庭层面:家训,朱熹的《家礼》和《小学》成为家庭和幼童的行为规范C.乡里层面:乡约、族规成为士人教化乡里的范本◎《吕氏乡约》中国最早的成文乡约,对明清社会治理模式有很大影响◎朱熹《家礼》乡里中订立的共同遵守的规约2.明清:约律合流史料1宋代一些地方实行乡约制度,其主要功能是扬善惩恶,制定规约进行道德教化,并建立民间组织和相关的赏罚制度。
明清时期,宣讲“圣谕”成为乡约最重要的内容。当时,由地方官吏广泛推行乡约制度,设立乡约组织,每月召集百姓宣讲、教化。
——据杨开道《中国乡约制度》等史料2万历十五年,知县俞士章申明约训……为约书,先圣谕,次条律,次《六歌》。—《义乌县志》
【探究】: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到明清时期乡约制度的变化及原因。
(1)变化:①宋代以道德教化为主,明清增加了宣讲“圣谕”的内容
②乡约组织从民间自发到地方官吏推动设立。③乡约宣讲经常与法律结合,经政府利用和推广而具有约束力,约律合流;(2)原因:明清君主专制强化,皇权加强对基层社会的控制,乡约沦为统治阶级的工具。3.特点:原本由儒学士人发起的教化百姓的乡约,经政府的利用和推广而具有约束力,并与法律合流。时期法治教化礼法关系夏朝《禹刑》礼不下庶人刑礼分野商朝《汤刑》西周《九刑》敬天保民、礼制春秋战国铸刑书(成文法)、法家法治儒家德治礼法对立秦《秦律》、严刑峻法焚书坑儒汉沿袭秦律、《九章律》尊崇儒术、以经注律德主刑辅礼法合一魏晋律令儒家化,以经注律,纳礼入律唐刑罚为用《唐律疏议》德礼为本《大唐开元礼》宋《宋刑统》《天圣令》《吕氏乡约》《家礼》约律分立明《大明律》、律例合编明太祖六谕约律合流清《大清律例》圣谕十六条、《圣谕广训》总结中国古代的法治与礼教先秦德治:西周“敬天保民”——春秋战国儒家的仁、礼法治:春秋“铸刑鼎”——战国法家“法、术、势”秦——唐秦汉:改法为律,律、令皆法魏晋:律令儒家化唐朝:《唐律疏议》中华法系确立宋——清法治:明清律例合编教化:宋代理学、乡约1.(2014·全国新课标2卷·25)秦朝法律规定,私拿养子财物以偷盗罪论处,私拿亲子财物无罪;西晋时规定,私拿养子财物同样无罪。这一变化表明,西晋时(
)A.养子亲子权利相同
B.血缘亲情逐渐淡化C.宗族利益受到保护
D.儒家伦理得到强化
【链接高考】D2.(2014·全国新课标卷Ⅰ文综·24)中国古代,“天”被尊为最高神。秦汉以后,以“天子”自居的皇帝举行祭天大典,表明自己“承天”而“子民”,官员、百姓则祭拜自己的祖先。这反映了秦汉以后(
)A.君主专制缘于宗教权威
B.政治统治借助于人伦秩序C.皇权至上促成祖先崇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新展厅开业文案
- 筷子小班教案7篇
- 化妆品夏季促销销售方案
- 诗意温柔的文案
- 2024年卧式螺旋离心脱水机项目资金需求报告代可行性研究报告
- 【初中数学课件】华师版数学中考复习专题课件
- 《照明节能技术综述》课件
- 《FP腔的调节》课件
- 《古典主义建筑》课件
- 《数据分析你懂的》课件
- 2024江苏省铁路集团限公司春季招聘24人高频500题难、易错点模拟试题附带答案详解
- 家长会课件: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家长会课件
- 愚公移山英文 -中国故事英文版课件
- DB32∕T 4111-2021 预应力混凝土实心方桩基础技术规程
- 基本笔画的特点和写法
- 设备安装工程质量评估报告
- (第五章)光刻工艺
- 蒸汽管道吹扫方案
- 职业危害防治计划和实施方案
- 班前安全讲话基本内容
- 土壤中除草剂残留对烟叶生产的影响与应对措施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