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之断句_第1页
文言文之断句_第2页
文言文之断句_第3页
文言文之断句_第4页
文言文之断句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勤动笔墨习句读逐类旁通得妙法

文言文断句指津断句趣谈

阔少年断错句娶错妻

以前,有一位阔少爷,常希望找个漂亮妻子。某天,他收到媒人寄来的提亲信,并描述那女子的样貌﹕“脚不大好头发没有麻子”。阔少爷认为自己将会娶到一位“脚不大,好头发,没有麻子。”的美人,非常高兴。拜堂之日,阔少爷发现其妻属丑女,便找媒人算帐。媒人说﹕“我没有说谎,早就告诉你,这女子:

是你自己断错句,怎可怪我呢?”脚不大好,头发没有,麻子。曾有一个故事,有一个富翁生性吝啬,聘请教书先生时,讲明膳食很微薄。当时,这位教书先生一口应允了。但借口恐怕口说无凭,写了一张没有加标点符号的合约:“无鸡鸭亦可无鱼肉亦可青菜一碟足矣。”富翁根据自己主观愿望。理解为“

”欣然签字。那知吃第一顿饭时,教书先生就大喊大叫:“怎么尽是素菜,没有荤菜?我们不是约定了

的么?”弄得这个富翁哭笑不得。

无鸡鸭亦可,无鱼肉亦可,青菜一碟足矣。无鸡,鸭亦可;无鱼,肉亦可;青菜一碟足矣。教科成编而六经微,旁行为书而国文废。国势不张,文化亦靡能自信,致今日废经说倡,惟人是从,良足悲也……加了句读的古书考纲阐释考纲内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B级(理解)。考查方式:

客观题年份考查情况2007年断句翻译(3分+6分)2008年断句翻译(4分+6分)2009年断句翻译(4分+6分)2010年断句翻译(4分+6分)2011年断句翻译(4分+6分)2012年翻译(10分)2013年断句翻译(3分+7分)2014年断句翻译(3分+7分)附:2007~2014

年广东高考“断句翻译”考查情况一览表什么叫断句

韩愈在《师说》中说:“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习其句读”就是教学生断句。中国古代没有标点符号,一篇文章甚至一本书,都是一个汉字挨着一个汉字地写下来的,所以前人读书都要自己断句,常常在一句话的末尾用“。”断开,叫“句”;在一句之内语气停顿的地方用“,”断开,叫“读”(dòu)。因而,给古书断句也叫断句读。

明辨句读,要综合运用古汉语字词句及古代历史文化等方面的知识,因而断句能力的高低,成了文言文阅读能力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古人之所以重视断句,是因为断句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对文意的理解,断句失误,必然误解古文原意。教学目标:1、了解断句的重要性,掌握断句的基本方法,提高断句能力。2、通过练习文言断句,总结归纳断句的方法,提高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文言断句的基本步骤第一步:通读文句,理解大意。

第二步:凭借语感,先易后难。第三步:借助方法,突破难点。第四步:检验句读,判断正误。探究一:试给下列语段断句看有什么特点

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然予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

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然予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璧有瑕请指示王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璧有瑕/请指示王解题方法一:找名词和代词,定句读文言文中的名词和代词,常常用作句子的主语和宾语;介宾短语一般在句末。

文言文中,名词、代词或者名词性短语包括:人名、地名、朝代、国名、官职等;常见代词基本有三种:⑴人称代词(用红笔或荧光笔标出,如下同)第一人称代词:(吾、我、予、余、朕、孤、寡人、臣、仆、妾等,代说话人或写文章的人。第二人称代词:尔、汝、女、若、乃、而、子、君、公、阁下、陛下、足下等,代受话人。第三人称代词:之、其、彼等,代人或者事。

⑵疑问代词问人的有——谁、孰、何等问事的有——奚、曷、安、焉、何等

⑶指示代词常见的有——此、是、斯、兹、夫等另之、其、彼除作人称代词外,还常作指示代词。1、专有名词,如官署名、官职名、人名、地名,它们内部不能断开。如:“父友兵部主事常允恭死于九江”。2、文言文中,人名第一次出现时往往用全称,以后再出现就只提名不提姓了。如:《赤壁之战》中,“初,鲁肃闻刘表卒”,先用全称,后面的“肃径迎之”、“肃宣权旨”就不再提姓了。注意

晚唐著名诗人杜牧有一首脍炙人口的绝句《清明》,诗云: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谣指杏花村。

杜牧绝对想不到,在他之后,会有许许多多形形色色而妙趣横生的《清明》出现!传说,在1078年清明这天,大文豪苏轼登云龙山放鹤亭拜见张山人,吟诵了这首诗。恰巧张山人兴致很高,知苏轼才华横溢,便有意一试,要求苏轼将该诗变其形,而不失其意。苏轼欣然答应,脱口而出:“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仅变几处标点,竟成了一首绝妙小令。【例】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断句。(2005年北京卷)匡庐奇秀甲天下山山北峰曰香炉峰北寺曰遗爱寺介峰寺间其境胜绝又甲庐山元和十一年秋太原人白乐天见而爱之若远行客过故乡恋恋不能去因面峰腋寺作为草堂(选自《白居易集•草堂记》)【答案】匡庐奇秀/甲天下山/山北峰曰香炉峰/北寺曰遗爱寺/介峰寺间/其境胜绝/又甲庐山/元和十一年秋/太原人白乐天见而爱之/若远行客过故乡/恋恋不能去/因面峰腋寺/作为草堂【解析】在选段中,“匡庐即庐山”、“香炉峰”、“遗爱寺”、“太原”、“峰腋寺”都是地名,“草堂”是常用的名词,“元和十一年”是年号,“白乐天”是白居易的字,知道这些,对正确断句是很有益处的。探究二:试给下列语段断句看有什么特点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明确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探究二: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解题方法二:找虚词,定句读。

古人写文章,不用标点符号,他们明辨句读,虚词就成了重要的标志。⑴句首语气词:“其、盖、凡、窃、诸、敬、唯、盍、夫、且夫、若夫

嗟夫、嗟乎、呜呼”;⑵

句末语气词:“也、矣、欤、哉、耶、哉、乎、焉、兮、耳、而已”;⑶以、于、为、而、则等连词常用在句中。④有些常用在句首的关联词:如“苟”“纵”“是故”“于是”“向使”“然而”“无论”“至若”“是以”“继而”“纵使”“然则”;

⑤常在句首的时间词

:如“顷之”“向之”“未几”“已而”“斯须”“既而”“俄而”等,也可以帮助断句。

还有些复音虚词(包括一些复句中的关联词)也是我们的好“帮手”。它们大体上都位于一句话的开头,这些词前一般要断句。比如:至若、于是、是故、若夫、至于、嗟夫、虽然、且夫、向使、纵使、然而、然则等等。

文言虚词断句歌

“曰”后冒(:),“哉”问叹(?!)“于”“而”一般在中间“耶”“乎”经常表疑问(?)“则”前断句常加逗(,)“矣”“耳”“焉”后常加句(。)“者”“也”作用表停顿或句(。)或逗(,)酌情看“盖”“夫”“若夫”“纵”“向使”“然则”“是故”“于是”“苟”经常用于句子首*提示:利用虚词标志断句时必须注意灵活性。

1.“乎”用在句中相当于“于”时不能点断。例如:“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一句中,“乎”用在句中相当于“于”,就不能断句。

2.“也”用在句中起舒缓语气作用,可点断也可不点断。例如:“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是说也,人常疑之。”

3.连词“而”有时用于词或短语之间表示并列关系,所连接的并列短语共同作句子的成分,前后联系很紧密,一般不在其前断开,但如果“而”是连接两个句子,则往往要在其前面断开。例如:“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而独以钟名,何哉?”

4.“夫”有时可作句末语气词,表示感叹语气,有时也作指示代词(兼有舒缓语气的作用)用在句中,有时甚至还可作名词,这几种情况都不能点断。例如:“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例】(2006年北京卷)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断句。(5分)(赵困于秦)齐人、楚人救赵。赵人乏食,粟于齐,齐王弗许。周子曰:“夫赵之于齐楚扞蔽也犹齿之有唇也唇亡则齿寒今日亡赵明日患及齐楚矣且救赵高义也却秦师显名也不务为此而爱粟为国计者过矣。典型例题利用重要虚词可方便快捷地为上段文字断句。

赵国对于齐国楚国来说,就犹如牙齿有了嘴唇一样。嘴唇没有了,牙齿就会感到寒冷了。今天灭了赵国,明天忧患就会波及齐国楚国了。况且解救赵国,是高尚的道义;退却秦国军队,是显赫的名声。不努力干这种事情,反而吝啬自己国家的粮食,为国家考虑的人(指国君),错误啊!参考译文

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鸿门宴》)

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探究三:给下列语段断句,看有什么特点:例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左乃陷大泽中。明确项王至阴陵

/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

绐曰/左

/左乃陷大泽中。对话、引语常用标志有:曰、云、言、白、语、道、谓、对等。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写出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遇到对话,应根据上下文判断出问者、答者,明辨句读。

注意:解题方法三:

依对话,定句读

上常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各有差上问曰如我能将几何信曰陛下不过能将十万上曰于君何如曰臣多多而益善耳笑曰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信曰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上常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各有差/上问曰/如我/能将几何/信曰/陛下不过能将十万/上曰/于君何如/曰/臣多多而益善耳/上笑曰/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信曰/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练一练探究四:(1)给下列语段断句,看有什么特点: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40汝心之固

/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

/孙又生子/子又有子

/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相同词语紧相连,一般中间要点断。)顶真探究四:(2)

看有什么特点:

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横而斗诸侯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这一段文字之中,“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是对偶;“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是排比;“内“”外“是对照。根据这样的语言特点,确定句读也就容易多了。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对偶、排比总结归纳四:据修辞文言文也是讲究修辞的,顶真、排比、对偶、是文言文中常见的修辞方法。句式整齐,四六句多,又是文言文的一大特点。利用这两大特点,我们就可以比较好地断句。

探究五:(1)

看有什么特点:例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例2:呜呼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

:例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例2:呜呼∕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

(《祭十二郎文》)

总结归纳五:辨句式文言文中的句式特别是文言文的固定结构可以帮助我们断句。比如:判断句式:……者,……也,为、乃、即、则反问句式:“不亦……乎”,“孰与……乎”,“其……乎”,“安……哉”,“何……为”被动句式:“为……所……”“受……于……”“见……于……”其它固定句式:“如……何”“况……乎”积累:宋何罪之有?如太行王屋何?唯余马首是瞻)非唯天时,抑亦人谋。不亦说乎?秦则无礼,何施之为?无乃不可乎?可得闻欤?得无异乎?如“有所”“无所”“有以”“无以”“以为”“何所”“孰若”“至于”“足以”“得无”“无乃”“何以”“于是”“然则”等。记住文言文习惯上较为固定的词组,不要把它们拆散,可以减少断句失误。1、找名词(或代词),定句读。2、找虚词,定句读。3、对话、引文定句读。

4、据修辞,定句读。小结:文言断句的方法

实际操作中要综合运用5、借助句子成分及固定结构断句衡量断句正确与否的方法

断句加标点后,还应该作些检查。那么,如何衡量断句的正确与否呢?下面两条方法可供参考。

(1)断句后,内容是否合理。

(2)断句后,意思是否讲得通。

例如《师说》中的几句话,有人这样标断: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